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檢索類型: 段落
條件1: 提到 「終身不娶妻,其子元請焉」 符合次數:6.
共6段落。第1頁,共1頁。

先秦兩漢

相關資源

儒家

相關資源

孔子家語

[漢 (公元前206年 - 220年)]
提到《孔子家語》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又名:《家語》]

七十二弟子解

提到《七十二弟子解》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又名:《七十二弟子》]

12 七十二弟... :
曾參,南武城人,字子與。少孔子四十六歲,志存孝道,故孔子因之以作《孝經》。齊嘗聘,欲以為卿而不就。曰:「吾父母老,食人之祿,則憂人之事。故吾不忍遠親而為人役。」參後母遇之無恩,而供養不衰。及其妻以藜烝不熟,因出之。人曰:「非七出也。」荅曰:「藜烝小物耳。吾欲使熟,而不用吾命。況大事乎?」遂出之,終身不娶妻。其子元請焉,告其子曰:「高宗以後妻殺孝己,尹吉甫以後妻放伯奇。吾上不及高宗,中不比吉甫,庸知其得免於非乎?」

史書

相關資源

後漢書

[南北朝] 420年-445年
提到《後漢書》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列傳

電子圖書館

列女傳

電子圖書館
35 列女傳:
犍為盛道妻者,同郡趙氏之女也,字媛姜。建安五年,益部亂,道聚眾起兵,事敗,夫妻執繫,當死。媛姜夜中告道曰:「法有常刑,必無生望,君可速潛逃,建立門戶,妾自留獄,代君塞咎。」道依違未從。媛姜便解道桎梏,為齎糧貨。子翔時年五歲,使道攜持而走。媛姜代道持夜,應對不失。度道已遠,乃以實告吏,應時見殺。道父子會赦得歸。道感其義,終身不娶焉。

漢代之後

魏晉南北朝

顏氏家訓

[南北朝 (420年 - 581年)] 顏之推著
提到《顏氏家訓》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後娶

電子圖書館
1 後娶:
吉甫,賢父也,伯奇,孝子也,以賢父御孝子,合得終於天性,而後妻閒之,伯奇遂放。曾參婦死,謂其子曰:「吾不及吉甫,汝不及伯奇。」王駿喪妻,亦謂人曰:「我不及曾參,子不如華、元。」並終身不娶,此等足以為誡。其後,假繼慘虐孤遺,離閒骨肉,傷心斷腸者,何可勝數。慎之哉!慎之哉!

宋明

太平御覽

[北宋] 977年-984年 電子圖書館

人事部五十三

電子圖書館

孝上

電子圖書館
14 孝上:
《家語》曰:子路見孔子,曰:「負重涉遠,不擇地而游;家貧親老,不擇祿而仕。昔者由也,事二親之時,常食藜藿之實,而為親負米百里之外;親沒之後,南游于楚,從車百乘,積粟萬鍾,累茵而坐,茵,褥。列鼎而食。愿欲食藜藿,為親負米,不可復得也。枯魚銜索,幾何不蠹。二親之壽,忽如過隙。」孔子曰:「由也事親,可謂生事盡力,死事盡思者也。」
又曰:曾參者,武城人,字子輿,志於孝道,故孔子因之作《孝經》。齊欲以為卿而不就,曰:「吾父母老,食人祿則憂人事,吾不忍遠親而為人役也。」后母遇之無恩,而供養不衰。及其妻為藜蒸不熟,因出之,人曰:「非七出也。」答曰:「藜蒸小物耳,吾欲使熟而不用吾命,況大事乎!」遂遣之,終身不娶。其子請焉,告子曰:「高宗以後妻殺孝己,尹吉甫以後妻放伯奇。吾上不及高宗,下不比吉甫,庸知其得免於非乎?」

逸民部四

電子圖書館

逸民四

電子圖書館
2 逸民四:
沈約《宋書》曰:陶潛字淵明,或云淵明字元亮。曾祖侃,晉大司馬。潛少有高趣,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曰:「先生不知何許人,不詳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性嗜酒,而家貧不能恒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嘗著文自娛,頗示以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其自序如此,時人謂之實錄。
又曰:孔淳之字彥深,魯郡魯人。茅室蓬戶,庭草蕪徑,惟床上有數卷書。元嘉初,征為散騎侍郎,乃逃于上虞縣界,家人莫知所之。
又曰:周續之字道祖,雁門廣武人也。終身不娶妻,布衣蔬食。常以嵇子康《高士傳》得出處之美,因為之注。高祖北討,世子居守,迎續之,館于安樂寺,延入講禮,月餘復還山。
又曰:朱百年,會稽山陰人。以伐樵采箬為業,每以樵箬置道頭,輒為行人所取,明旦亦復如此。人稍怪之。積久,方知是朱隱士所賣。須者隨其所堪多少,留錢取樵箬而去。
又曰:王素字休業,瑯琊人也。少有志行,乃往東陽隱居不仕,屢被征辟,聲譽甚高。山中有蚿蟲,聲清長而形丑。素乃為《蚿賦》以自況。
又曰:戴颙字仲若,譙郡铚人也。父逵兄勃并隱遁,有高名。颙年六十,遭父憂,幾於毀滅。因此長抱羸患,以父不仕,復修其業。父善琴書,颙并傳之,凡諸音律,皆能揮手。會稽剡縣多名山,故世居剡下。颙及兄勃并受琴於父,父沒,所傳之聲不忍復奏,各造新弄。桐廬縣又多名山,兄弟復共游之,因留居止。以桐廬僻遠,難以養疾,乃出居吳下。吳下士人共為筑室,乃述莊周大旨,著《逍遙論》。太祖元嘉初,征散騎常侍,并不就。太祖每欲見之,嘗謂黃門侍郎張敷曰:「吾東巡之日,當宴戴公山也。」以其好音長給《正聲伎》一部。卒年六十四。后景陽山成,上嘆曰:「恨不使戴颙觀之。」
又曰:宗炳字少文,南陽人。高祖領荊州,辟為主簿,不起。問其故,答曰:「棲丘飲谷三十餘年,豈可於王門折腰,為趍走吏乎?」高祖善其對。妙善琴書,精於言理,每游山水,往輒忘歸。征西長史王弘每從之游,未嘗不彌日也。乃下入廬山,就釋惠遠考尋文義。兄臧為南平太守,逼與俱還,乃於江陵三湖立宅,閑居無事。高祖召為太尉參軍,不就。二兄早卒,孤累甚多,家貧無以相贍,頗營稼穡。高祖數致餼賚。宋受禪,征為太子舍人。元嘉初,又數征庶子,并不應。衡陽王在荊州,親至炳室,與之歡宴,命為咨議參軍,不起。好山水,愛遠游,西陟荊巫,南登衡岳。因而結宇衡山,欲懷尚平之志。有疾,還江陵,嘆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難遍睹,惟當澄懷觀道,臥以游之。」凡所游履皆圖之于室,謂人曰:「撫琴動操,欲令眾山皆響。」古有金石弄,惟炳傳焉。太祖遣樂師就炳受之。元嘉二十年,炳卒。
又曰:王弘之字方平,瑯琊臨沂人,家貧而性好山水。桓玄輔晉,桓謙以為衛軍參軍。時殷仲文還姑孰,祖送傾朝,謙要弘之同行。答曰:「凡祖離送別,必在有情。下官與殷風馬不接,無緣扈從。」謙貴其言。隨兄鎮之之安成都,弘之解職同行。家在會稽上虞,從兄敬弘嘗解貂裘與之,即著以采藥。性好釣,上虞江有一處,名三石頭,弘之常垂綸於此,經過者不識之。或問:「漁師,得魚賣否?」弘之曰:「亦自不得,得亦不賣。」日夕載魚入上虞郭,經親故門,各以一兩頭置門內而去。始寧沃川有佳山水,弘之又依巖筑室,謝靈運、顏延之并相欽重。
又曰:劉凝之字志安,小名長年。慕老萊、嚴子陵為人,推家財與弟及兄子,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州里重其仁德,禮辟,并不受。妻,梁州刺史郭銓女也,遣送豐麗。凝之悉散之親族。妻亦能棄榮華,共安儉苦。征為秘書郎,不就。荊州年饑,衡陽王慮凝之餒毙,餉錢十萬。凝之大喜,將錢至市門,觀有饑色者,悉鳳耠之。性好山水,一旦攜妻子泛江湖,隱居衡山之陽,登高山,絕人跡,為小屋居之,采藥服食,妻子皆從其志。
又曰:龔祈字道孟,武陵漢壽人也。父黎民及祈并不應征辟。祈風姿端雅,容止可觀,中書郎范述見而嘆曰:「此荊楚仙人也。」時或賦詩,言不及世事。
又曰:翟法賜。尋陽柴桑人。祖湯,湯子莊,莊子矯,并高尚不仕,逃避征辟。矯生法賜。少守家業,立屋於廬山頂,居后便不復還家。不食五穀,以獸皮結草為衣。辟著作郎,不就。后家人至石室尋求,因復遠徙,違避征聘,遁跡幽深。后卒於巖石之間。
又曰:沈道虔,吳興武康人。少仁愛,好《老》《易》。居縣北石山下,為精廬,與諸孤兄子共釜庾之,資困不改節。受琴於戴逵,避府凡十二命,皆不就。太祖聞之,遣使存問,賜錢。累世事佛,推父祖舊宅為寺。至四月八日,每請像。請像之日,輒舉家感慟焉。道虔年老菜食,恒無經日之資,而琴書為樂,孜孜不倦。
又曰:雷次宗字仲倫,南昌人也。少入廬山,事沙門釋惠遠,篤志好學,尤明《三禮》、《毛詩》,隱退不交世務。以散騎仕郎征,并不就。元嘉十五年,征至京師,開館於雞籠山,聚徒教授,置生百餘人。車駕數幸次宗學館,資給甚厚。又除給事中,不就。還廬山,公卿已下并設祖道。后征詣京邑,為筑室於鍾山西巖下,謂之招隱館,使為皇太子、諸王講喪服經。次宗不入公門,乃使自華林東門入延覽堂就業。后卒於鍾山。
又曰:關康之字伯愉,河東楊人。世居京口,寓居南昌。少而篤學算,妙盡其能。元嘉中,太祖聞康之有學義,詔征之,不起。棄人事,守志閑居。弟雙之病卒,迎喪,因得虛勞病,寢頓二十餘年。時有間日,輒臥論文義。升平初卒。

宗親部一

電子圖書館

繼母

電子圖書館
6 繼母:
《家語》曰:曾參,武城人,志存孝道。后母遇之無恩,其妻藜蒸不熟,出之。人曰:「此非七出也。」答曰:「藜蒸小物,不用吾命,況大事?」遂遣之,終身不娶。其子請焉。告之曰:「高宗以後婦出孝已,尹吉甫以後妻嫉伯奇,容知其得免非乎?」

共6段落。第1頁,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