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檢索類型: 段落
條件1: 提到 「郤孟節師事真十數年,真以蒸丹小餌法授孟節」 符合次數:2.
共2段落。第1頁,共1頁。

漢代之後

魏晉南北朝

神仙傳

電子圖書館

卷六

電子圖書館

王真

電子圖書館
1 王真:
王真,字叔堅,上黨人也。少為郡吏,年七十,乃好道,尋見仙經雜言,說郊間人者,周宣王時郊間采薪之人也,采薪而行歌曰:「巾金巾,入天門,呼長精,噏玄泉,鳴天鼓,養泥丸。」時人莫能知,唯柱下史曰:「此是活國中人,其語秘矣,其人乃古之漁父也。何以知之?八百歲人,目瞳正方;千歲人,目理從。采薪者乃千歲之人也。」真讀此書而不解其旨,逐搜問諸所在道士,經年,而遇有解其旨者語真曰:「此近淺之術也,為可駐年反白而已。」乃語訣雲:「巾金巾者,恒存肺炁入泥丸中,徐徐以繞身,身常光澤;噏玄泉者,漱其口液而服之,使人不老,行之七日有效;鳴天鼓者,朝起常叩齒三十六下,使身神安,又夜恒存赤氣,從天門入周身內外,在腦中變為火,以燔身,身與火同光,如此存之,亦名曰煉形;泥丸,腦也;天門,口也,習閉炁而吞之,名曰胎息;習漱舌下泉而咽之,名曰胎食。行之勿休。」真受訣,施行胎息胎食煉形之方,甚有驗斷。夠二百余年,肉色光美,徐行及馬,力兼數人,自嘆曰:「我行此術唯可不死,豈及神丹金玉之方邪?」乃師事蒯子訓,子訓授其肘後方也。魏武帝聞之,呼與相見,見真年可三十許,意嫌其虛詐,定校其鄉裏,解異口同辭,多有少小見真者,乃信其有道,甚敬重之。郤孟節師事真十數年,真以蒸丹小餌法授孟節,得度世。鄉裏計真已四百歲。後一日將三少妾登女幾山,語弟子言:「合丹去。」去遂不復還。真日行三百裏,孟節能合棗核以不食,至十年,又能閉炁不息,身不動搖,若死人,可至百日半歲,亦有家室,此法是真所習郊間人之法也,孟節為人質謹,不妄言,魏武帝為立茅舍,使令諸方士。晉惠懷之際人,故有見孟節在長安市中者,魏武帝時亦善招求方術,道士皆虛心待之,但諸得道者,莫肯告之以要言耳。

宋明

太平御覽

[北宋] 977年-984年 電子圖書館

道部四

電子圖書館

天仙

電子圖書館
15 天仙:
《三洞珠囊》曰:壸公謝元,歷陽人,賣藥於市,不二價,治病皆愈。語人曰:「服此藥,必吐某物,某日當愈。」事無不效。日收錢數萬,施市內貧乏饑凍者。費長房為市令,知其人。后詣公,公攜長房去,授以治病之術,令還。壸公后仙去。戴公柏有太微黃書十餘卷,即壺公之師也。
又曰:樂子長,齊人也,少好道,到霍林山,服巨勝赤松散,方去仙。
又曰:衛叔卿,中山人,服云母。子度世入山見父,叔卿語曰:「吾齊書室西北墉大柱下,有玉函,中有書,取而按合服之。」度世歸,果如言。餌五色云母,仙去。
又曰:魏伯陽者,吳人也。好道不仕,封己養高,后入山,餌神丹,仙去。撰《參同契》,其說以周易爻象論作丹之意,而世不知神丹之事,多作陰陽注之,殊失其旨。
又曰:尹軌,字公度,太原人。博極群書,晚乃學道,常服黃精,年百餘歲,言天下盛衰安危吉凶,未嘗不效。入太和山,仙去。
又曰:東郭延年者,山陽人也。服靈飛散,能在闇室中夜書。又身生光,遠照小物,見其彩色。一旦,數十人乘虎豹來迎之,延年遂詣昆侖山,仙去。
又曰:王真,上黨人,七十九乃學道,徐行若飛,有兼人之力。壅椽節事真十餘年,真以蒸丹小餌法授之,容常不衰。鄉人計真之年,以四百餘歲。后登女幾山,仙去。
又曰:平中節,河東人,晉真羯胡亂華,遂隱蒼梧山,授宋君存心之道。積四十五年,精思不懈,體有真氣,后仙去。
又曰:葛玄善於奕幻,拙於用身。初在長山,近入蓋竹,亦能乘虎使鬼,但未得授職耳。常與謝稚堅、黃子陽、郭聲子相隨也。葛玄是抱樸子從祖,即鄭思遠之師也。時人莫測所處,傳言東海中仙人寄書,呼為仙公。
又曰:魯妙典者,九疑山女道士也。生而好道,忽謂母曰:「人之上壽,所傳得者稀。喜樂悲哀,日以相害,況埋沒真性,混于流俗乎?」有道士過其門,授以《大洞黃庭經》謂曰:「所患人不能知,知不能修,修不能精,精不能久。不惟有玄科之責,亦將苦報無窮也。」妙典奉其言,入九疑山,累有魔試,介特不撓。山上一石盆中有泉,用之不竭。又有大鐵臼,不知何處來。今并在山中石壇上,宛然有仙履跡,及古鏡一,廣三尺,古鐘一,形如偃月,在無為觀中。妙典后仙去。
又曰:謝自然,女道士也,果州人。詞氣高異,其家在大方山下,頂有古象老君,其形自然。因拜禮,不愿下山。母從之,乃遷居山頂。自此常誦《道德經》、《黃庭內篇》,於開元觀授紫虛寶錄,於金泉山居之。山有石壇,煙籮修竹。一十三年,晝夜不寐,兩膝上忽有印,似小於人間官印,四壖若朱,有古篆六字,粲如白玉。忽於金泉道場有雲氣遮匝,一川散漫彌久。仙去。其《金泉碑略》曰:天上有白玉堂,壁上列高仙、真仙之名,如人間壁記。時有朱書注其字下曰:降世為某官某職。又自然所居堂東壁上書數字,皆道德之意,真跡有焉。
又曰:王奉仙,宣州當涂縣民家女也。得其道,嘗以忠孝正直之道,清凈儉約之言,修身密行之要訓于人,故遠近瞻仰,金玉委前,棄而不顧。后入洞庭山,無疾而化。有云鶴異香之瑞,仙去。

共2段落。第1頁,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