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U+75F9

說文小篆

同義字

部首:+ 8筆 = 共13筆.
字典出處:宋本廣韻: 頁355第15 康熙字典: 頁775第22 辭海: 卷9頁2210第4 漢語大字典: 卷4頁2680第04
表面結構:左上:,右下:
國語發音: ㄅㄧˋ
粵語發音:bei3
說文解字:疒部》痹:溼病也。从疒𢌿聲。
宋本廣韻:廣韻·去聲··》痹:腳冷濕病。必至切,六。
康熙字典:康熙字典·疒部·》痹:《唐韻》《集韻》𠀤必至切,音畀。《說文》濕病也。《正字通》內經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爲痹。風氣勝者爲行痹,寒氣勝者爲痛痹,濕氣勝者爲著痹。註:風屬隂中之陽,善行而數變,凡走注歷節之類,俗名流火是也。隂寒之氣,乘於肌肉筋骨,則凝閉不通,故爲痛痹,卽痛風也。著痹者,重著不移,濕從上化,故病在肌肉,不在筋骨也。有心痹,肺痹,肝痹,腎痹,腸痹,胞痹。凡痹之類,逢寒則急,逢熱則縱。言寒則筋攣,故急。熱則筋弛,故縱也。程子曰:醫書以手足痿痹爲不仁。按病能篇云:痹而不仁,發爲肉痿。痿與痹分爲二,內經痹論痿論兩存,程子旣舉而兼言之,以痿痺相續而至,其爲不仁,一也。《淮南子·俶眞訓》谷氣多痹。《抱朴子至理卷》菖蒲乾薑之止痹濕。《嵆康與山巨源絕交書》危坐一時,痹不得搖。《註》痹,濕病也。又矢名。《周禮·夏官·司弓矢》恆矢痹矢,用諸散射。《註》恆矢,安居之矢也。痹矢象焉,二者可以散射也。痹之言倫比也。又《集韻》毗至切,音鼻。《集韻》病也。本作𤻖。
考證:〔《周禮·夏官·司弓》恆矢痹矢,用諸散射。〕謹照原文司弓下增矢字。
反切:必至 (《廣韻·去聲··》)
英文翻譯:paralysis, numbness

原典出處

春秋繁露》:萬民之性善於禽嗜許之,聖人之所謂善者弗許。
淮南子·時則訓》:於是天子始裘,命百官,謹蓋藏,命司徒,行積聚,修城郭,警門閭,修楗閉,慎管龠,固封璽,修邊境,完要塞,絕蹊徑,飾喪紀,審棺槨衣衾之薄厚,營丘壟之小大高,使貴賤卑尊各有等級。
史記》:過雒陽,聞周人愛老人,即為耳目醫。
戰國策》:魏牟曰:「王能重王之國若此尺,則王之國大治矣。」
前漢紀》:有痿之疾。
說文解字·疒部》:痿:也。
急就篇》:癰疽瘛瘲痿痮。
黃帝內經·本病論》:民病卒中徧,手足不仁。
傷寒論》:傷寒先厥後發熱,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為
金匱要略》:人年五六十,其病脈大者,俠背行,若腸鳴,馬刀俠癭者,皆為勞得之。
抱朴子·至理》:今語俗人云,理中四順,可以救霍亂,款冬、紫苑,可以治欬逆,萑蘆、貫衆之煞九蟲,當歸、芍藥之止絞痛,秦膠、獨活之除八風,菖蒲、乾姜之止濕,菟絲、蓯蓉之補虛乏,甘遂、葶歷之逐痰癖,括樓、黃連之愈消渴,薺苨、甘草之解百毒,蘆如益熱之護衆創,麻黃、大青之主傷寒,俗人猶謂不然也,寧煞生請福,分蓍問祟,不肯信良醫之攻病,反用巫史之紛若,況乎告之以金丹可以度世,芝英可以延年哉?
四書章句集注》:程子曰:「醫書以手足痿為不仁,此言最善名狀。」
廣韻·》:痿:濕病也。
太平御覽》:初,高祖辭仕,以風不能起,居曝書,遇雨,自起收書。
太平廣記·巫炎》:百節四肢疼痛,又不能久立。
全唐詩·城南聯句》:肌坐空瞠。
康熙字典·》:《通雅》嵇康琴賦云:閒遼故音,所謂者,猶今俗云㪇聲也。

您可以參考該字詞在本站先秦兩漢漢代之後原典中之出處。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