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皇霸》

電子圖書館
1 皇霸:
蓋天地剖分,萬物萌毓;非有典藝之文,堅基可據,推當今以覽太古,自昭昭而本冥冥,乃欲審其事而建其論,董其是非而綜其詳矣,言也實為難哉!故《易》紀三皇,《書》敘唐、虞,惟天為大,唯堯則之,巍巍其有成功,煥乎其有文章。自是以來,載籍昭晳。然而立談者人異,綴文者家舛,斯乃楊朱哭於岐路,墨翟悲於練素者也。是以上述三皇,下記六國,備其終始曰《皇霸》。

三皇

電子圖書館
1 三皇:
《春秋運斗樞》說:「伏羲、女媧、神農是三皇也。皇者、天,天不言,四時行焉,百物生焉。三皇垂拱無為,設言而民不違,道德玄泊,有似皇天,故稱曰皇。皇者、中也,光也,弘也。含弘履中,開陰陽,布剛上,含皇極,其施光明,指天畫地,神化潛通,煌煌盛美,不可勝量。」

2 三皇:
《禮號謚記》說:「伏羲、祝融、神農。」

3 三皇:
《含文嘉》記:「虙戲、燧人、神農。伏者、別也,變也;戲者、獻也,法也。伏羲始別八卦,以變化天下,天下法則,咸伏貢獻,故曰伏羲也。燧人始鑽木取火,炮生為熟,令人無復腹疾,有異於禽獸,遂天之意,故曰遂人也。神農,神者、信也,農者、濃也;始作耒耜,教民耕種,美其衣食,德濃厚若神,故為神農也。」

4 三皇:
《尚書大傳》說:「遂人為遂皇,伏羲為戲皇,神農為農皇也。遂人以火紀,火、太陽也,陽尊,故託遂皇於天。伏羲以人事紀,故託戲皇於人。蓋天非人不因,人非天不成也。神農,悉地力,種㯏䟽,故託農皇於地。天地人道備,而三五之運興矣。」

5 三皇:
謹按:《易》稱:「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結繩為網罟,以田以漁。伏羲氏沒,神農氏作,斲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唯獨敘二皇,不及遂人。遂人功重於祝融、女媧,文明文見。《大傳》之義斯近之矣。

五帝

電子圖書館
1 五帝:
《易傳》、《禮記》、《春秋國語》、《太史公記》:黃帝、顓頊、帝嚳、帝堯、帝舜是五帝也。

2 五帝:
謹按:《易》、《尚書大傳》:「天立五帝以為相,四時施生,法度明察,春夏慶賞,秋冬刑罰,帝者任德設刑,以則象之。言其能行天道,舉錯審諦。黃帝始制冠冕,垂衣裳,上棟下宇,以避風雨,禮文法度,興事創業。黃者、光也,厚也。中和之色,德四季,與地同功,故先黃以別之也。顓者、專也,頊者、信也。言其承易文,之以質,使天下蒙化,皆貴貞愨也。嚳者、考也,成也。言其考明法度,醇美嚳然,若酒之芬香也。堯者、高也,饒也。言其隆興煥炳,㝡高明也。推行道德。舜者、推也,循也。言其,循堯緒也。」

三王

提到《三王》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1 三王:
《禮號謚記》說:「夏禹、殷湯、周武王是三王也。」《尚書》說:「文王作罰,刑茲無赦。」《詩》說:「有命自天,命此文王。」「文王受命,有此武功。」「儀刑文王,萬國作孚。」《春秋》說:「王者孰謂?謂文王也。」

2 三王:
謹按:《易》稱:「湯、武革命。」《尚書》:「武王戎車三百兩,虎賁八百人,擒紂於牧之野。」「惟十有三祀,王訪于箕子。」《詩》云:「亮彼武王,襲伐大啇。」「勝殷遏劉,耆定武功。」由是言之,武王審矣。《論語》:「文王率殷之叛國」,「以服事殷。」時尚臣屬,何緣便得列三王哉!經美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王業始兆於此耳。俗儒新生,不能採綜,多共辨論,至於訟鬩。大王、王季,皆見追號,豈可復謂已王乎?禹者、輔也,輔續舜後,庶績洪茂,自堯以上王者也。子孫據國而起,功德浸盛,故造美論。舜、禹本以白衣砥行顯名,升為天子。雖復更制,不知名著,故因名焉。《經》曰:「有鰥在下曰虞舜。」「僉曰伯禹」,「禹平水土」,是也。湯者、攘也,昌也。言其攘除不軌,改亳為啇,成就王道,天下熾盛,文、武皆以其所長。夫擅國之謂王,能制割之謂王,制殺生之威之謂王。王者、往也,為天下所歸往也。

五伯

電子圖書館
1 五伯:
《春秋》說:齊桓、晉文、秦繆、宋襄、楚莊是五伯也。

2 五伯:
謹按:《春秋左氏傳》:夏后太康,娛於耽樂,不循民事,諸侯僣差。於是昆吾氏乃為盟主,誅不從命以尊王室。及殷之衰也,大彭氏、豕韋氏復續其緒,所謂王道廢而霸業興者也。齊桓九合一匡,率成王室,責彊楚之罪,復青茅之貢。晉文為踐土之會,修朝聘之禮,納襄剋帶,翼戴天子。孔子稱「民到于今受其賜」。又曰:「齊桓正而不譎,晉文譎而不正。」至於三國,既無歎譽一言。而繆公受鄭甘言,置戎而去,違黃髮之計,而遇殽之敗,殺賢臣百里奚,以子車氏為殉,《詩·黃鳥》之所為作,故謚曰「繆」。襄公不度德量力,慕名而不綜實,六鶂五石,先著其異,覆軍殘身,終為僇笑。莊王僭號,自下摩上,觀兵京師,問鼎輕重,恃彊肆忿,幾亡宋國,易子析骸,厥禍亦巨。皆無興微繼絕、尊事王家之功。世之紀事者不詳察其本末,至書於竹帛,同之伯功,或誤後生,豈不暗乎!

3 五伯:
伯者、長也,白也。言其咸建五長,功實明白。或曰:霸者、把也,駮也。言把持天子政令,紏率同盟也。桓公問管仲:「吾何君也?」對曰:「狄困於衛,復兵不救,須滅乃往存之。仁不純,為霸君也。」蓋三統者、天地人之始,道之大綱也。五行者、品物之宗也。道以三興,德以五成,故三皇、五帝、三王、五伯。至道不遠,三五復反,譬若循連鐶,順鼎耳,窮則反本,終則復始也。

六國

電子圖書館
1 六國:
楚之先出自帝顓頊,其裔孫曰陸終,娶于鬼方氏,是謂女漬。蓋孕而三年不育,啟其左脅,三人出焉,啟其右脅,三人又出焉。其六曰季連,是為羋。其後有鬻熊子,為文王師。成王舉文、武懃勞,而封熊繹於楚,食子男之采,其十世稱王。懷王佞臣上官、子簡,斥遠忠臣;屈原作《離騷》之賦,自投汨羅。水因為張儀所欺,客死於秦。到王負芻,遂為秦所滅。百姓哀之,為之語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自顓頊至負芻六十四世,凡千六百一十六載。

2 六國:
燕召公奭與周同姓,武王滅紂,封召公於燕。成王時入據三公,出為二伯,自陝以西,召公主之。當農桑之時,重為所煩勞,不舍鄉亭,止于棠樹之下,聽訟決獄,百姓各得其所。壽百九十餘乃卒。後人思其德美,愛其樹而不敢伐,《詩·甘棠》之所作也。九世稱侯,八世稱公,十世稱王。到王喜,為秦所滅。燕外迫蠻、貊,內笮齊、晉,崎嶇彊國之間,最為弱小,幾滅者數矣。然社稷血食者八九百載,於姬姓獨後亡,非盛德之遺烈,豈其然乎?

3 六國:
韓之先與周同姓,武子事晉獻公,封於韓原,因以為姓。韓厥因卜者之繇,陳成季之功,紹趙氏之孤,建程嬰之義,為晉名卿,寔天所相。其四代始與趙、魏俱得列為諸侯矣。五世稱王,到王安,為秦所滅。

4 六國:
魏之先,畢公高之後也。畢公與周同姓,武王滅紂,封高於畢,因以為姓。其裔孫曰畢萬,事晉獻公。獻公伐魏,滅之,以封萬。卜偃曰:「畢萬之後必大。萬、盈數,魏、大名也。天子曰兆民,諸侯曰萬民。今名之大,以從盈數,以是有眾,不亦宜乎?」其六世稱侯,侯之孫稱王,到王假,為秦所滅。

5 六國:
趙之先與秦同祖,其裔孫曰造父,於周穆王,為御驊騮、騄耳之乘,西謁西王母,東滅徐偃王,日馳千里,帝念其功,賜以趙城,因以為姓。子叔帶始生周事晉,其後簡子地過於諸侯,權重於晉君。簡子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懼,呼毉扁鵲視之。出,董安于問扁鵲,曰:「血脈治也,勿怪。昔秦穆公嘗如此,七日而寤。寤之日,告公孫支與子輿曰:『我之帝所,甚樂。吾所以久者,適有學也。帝告我:「晉國且大亂,五世不安。其後將霸,未老而死。霸者之子且令國男女無別。」』公孫支書而藏之,秦策於是出。夫獻公之亂、文公之霸,而襄公之敗秦師於殽而歸縱淫,此子所聞。今主君之病與之同,不出三日病必間,有言也。」

6 六國:
居二日半,簡子寤。語大夫曰:「我之帝所,樂,與百神遊於鈞天,廣樂于九奏萬儛,不類三代之樂,其聲動心。有一熊欲援我,射之,中熊,死。有羆來,我又射之,中羆,死。帝甚嘉之,賜我二笥,皆有副。吾見兒在帝側,屬我翟犬,曰:『及汝子之壯也,以賜之。』帝告我:『晉國且衰,十世而亡。嬴姓將大敗周人於范魁之西,亦不能有也。』」董安于受言,而藏之。以扁鵲之言告簡子,賜扁鵲田四萬畝。

7 六國:
他日,簡子出,有人當道,辟之不去,從者將刃,當道者曰:「吾有欲謁於主君。」從者以聞。簡子召之,曰:「嘻,吾有所見子晣也。」當道者曰:「屏左右,願有以謁。」簡子屏人。當道者曰:「主君之病,臣在帝側。」簡子曰:「然。子之見我何為?」當道者曰:「帝令主君射熊羆,皆死。」簡子曰:「是,且何也?」當道者曰:「晉國且大難,主君首之。帝令主滅二卿,夫熊、羆皆其祖也。」簡子曰:「帝賜我二笥皆有副,何也?」當道者曰:「主君之子將剋二國於翟,皆子姓也。」簡子曰:「吾見兒在帝側,屬一翟犬,曰:『及汝子之長以賜之』。夫兒何說以賜翟犬?」當道者曰:「兒、主君之子也,翟犬、代之先也。主君之子其必有代。及主君之後嗣,且有革政而胡服,并二國於翟。」簡子問其姓而延之以官。當道者曰:「臣、野人,致帝命耳。」遂不見。無幾,范、中行作亂,簡子滅之,此熊之效應也。

8 六國:
簡子卒,無䘏立,是為襄子。智伯攻襄子,襄子奔之,保晉陽。原過從,後,至王澤,見三人,自帶以上,不可見。與原過竹二節,莫通。:「為我以是遺趙無恤。」原過既至,以告襄子。齋三日,親自剖竹,有朱書曰:「無恤,余霍太山陽侯大吏。三月丙戍,余將使汝及滅智氏。亦立我三百邑,余將使賜若林胡之地。至于後世,且有伉王,赤黑,龍面鳥屬,鬚眉髭髯,大膺大匈,脩下而馮上,左任介乘,奄有河室,至于休溷諸狢,南伐晉別,北滅黑姑。」襄子再拜,受三神之令。

9 六國:
三國攻晉陽,歲餘,乃以汾水灌其城,城不沒者三板。城中懸釜而炊,易子而食。張孟談乃夜出見韓、魏,韓、魏反與合謀而滅智氏,共分其地。於是趙北有代,南并知山。遂祀三神於百邑,使原過主霍太山。至武靈王,竟胡服騎射,辟地千里。到王遷,信秦反間之言,殺其良將李牧而任趙括,遂為所滅。此童謠曰:「趙為號,秦為笑,以為不信,視地上生毛。」

10 六國:
陳完字敬仲,陳厲公之子也。初,懿氏卜妻之,其繇曰:「是謂『鳳凰于飛,和鳴鏘鏘。有媯之後,將育于姜。五世其昌,並于正卿。八世之後,莫之與京。』」周史有以《周易》筮之,遇《觀》之《否》,曰:「是謂『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此其代陳有國乎?不在此,其在異國。非此其身,在其子孫。光遠而自他有耀者也。」厲公為蔡所滅殺,國內亂;完奔于齊。齊侯以為卿,辭曰:「羈旅之臣,幸若獲宥,及於寬政,赦其不閑教訓,而免諸罪戾,弛於負檐,君之惠也,所獲多矣。敢辱高位以速官謗?《詩》云:『翹翹車乘,招我以弓。豈不欲往,畏我友朋。』」使為工正。飲桓公酒,樂,曰:「以火。」辤曰:「臣卜其晝,未卜其夜,不敢。」君子曰:「酒以成禮,弗繼以淫,義也;以君成禮,弗納於淫,仁也。」桓公嘉之,愛敬日新,位比高、國,始食田采,姓田氏焉。六世田成殺簡公。其三世曰和,遷康公於海上,食一城以祠太公以下。後魏文侯乃使使言周天子及諸侯,列言於周室。其孫曰威王。到王建用后勝之計,又賓客多受秦金,勸王朝秦,不脩戰備,秦兵平步入臨菑,民無敢格者,遷王建於共。國人歌之曰:「松耶柏耶?亡建共者客耶?」疾建用客之不詳也。

11 六國:
謹按《戰國策》、《太史公記》:秦孝公據殽、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戮力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囊括八荒之意。當是之時,啇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脩守戰之備,外恃猛將銳卒,因問伺隙,略定西河之城,南并漢中,西定巴、蜀,東割膏腴之壤,收要害之郡,諸侯恐懼,會盟而謀,不愛尊爵重寶,以致天下之士。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夫四豪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愛人,兼韓、魏、燕、趙、宋、衛、中山之眾。其後復有甯越、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陳軫、召滑、樂毅之徒通其意,吳起、孫臏、廉頗之屬制其兵。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軍攻秦。秦人開關延敵,六國之師遁逃而不敢進。秦無一矢遺鏃之費,而關東已困。於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秦有餘力而制其弊。

12 六國:
及至始皇,承六世之遺烈,抗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叱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兼帝皇而威四海。于時議者恨楚之䟽遠屈原,魏不用公子無忌,故國削以至於亡。秦因愚弱之極運,震電之蕭條,混壹海內,為漢驅除。蓋乘天之所壞,誰能枝之?雖阿衡宰政,賁、育馭戎,何益於事。且有彊兵良謀,雜襲繼踵,每輒挫衂,亦足以袪蔽啟蒙矣。始皇自以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遂恣睢舊習,矯任其私知,坑儒燔書以愚其黔首,窮奢肆欲,力役無饜,毒流諸夏,亂延蠻、貊。由是二世絕祀,以成大漢之資。高祖踐祚,四海乂安。世宗攘夷境,崇演禮學,制度文章,冠於百王矣。

URN: ctp:fengsutongyi/huang-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