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七》

Library Resources
1 七:
𨛋:《廣韻》良已切《集韻》兩耳切,𠀤音里。《說文》南陽西鄂亭名。俗譌作𨛎。

2 七:
郔:《唐韻》以然切《集韻》《正韻》夷然切,𠀤音延。《說文》鄭北地。《左傳·宣三年》晉侯伐鄭,及郔。又楚地。《左傳·宣十一年》楚左尹子重侵宋,王待諸郔。

3 七:
郕:《廣韻》是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𠀤音成。國名。《左傳·隱五年》衞師入郕。《註》東平亢父縣西南有郕鄕,後屬魯,爲孟氏邑。又地名。《左傳·隱十一年》王與鄭人之田温原隰郕。《註》隰郕,在懷縣西南。

4 七:
䣄:《唐韻》《集韻》《韻會》𠀤同都切,音徒。《說文》邾下邑,魯東有䣄城。又《廣韻》似魚切《集韻》詳余切,𠀤音徐。又《集韻》通都切,音稌。義𠀤同。

5 七:
𨛌:《集韻》謨郞切,音忙。鄕名,在藍田。又《廣韻》《集韻》𠀤武方切,音亡。義同。

6 七:
郖:《唐韻》《集韻》𠀤當侯切,音兜。《說文》弘農縣庾地。又《廣韻》《集韻》𠀤大透切,音豆。義同。又《字彙補》津名。《魏志·杜畿傳》遂詭道從郖津渡。

7 七:
郗:《廣韻》丑饑切《集韻》抽遲切《韻會》丑脂切,𠀤音絺。《說文》周邑也。在河內野王縣。又姓。《正字通》郗與郄別。黃長睿曰:郄詵,晉大夫郤縠之後。郗鑒,漢御史大夫郗慮之後。姓源旣異,音讀各殊,後世因俗書相混,不復分郄、郗爲二。陸龜蒙詩:一段淸光染郗郞。亦誤讀也。又《集韻》香依切,音希。骨節閒也。

8 七:
䣅:《廣韻》植鄰切《集韻》丞眞切,𠀤音辰。國名。《路史》苑丘西南四十里有䣅亭。又《廣韻》姓也。

9 七:
𨛍:《唐韻》《集韻》𠀤所敎切,稍去聲。《說文》國甸大夫稍稍所食邑。《周禮·天官·大宰》四曰家削之賦。《註》削亦作稍,又作𨛍。《地官·載師》以家邑之田任稍地。《疏》名三百里地爲稍者,以大夫地少,稍稍給之,故云稍。◎按據此則削稍𨛍三字義通。

10 七:
郘:《廣韻》力舉切《集韻》兩舉切,𠀤音呂。亭名。
考證:〔《集韻》雨舉切。〕謹照原文雨舉改兩舉。

11 七:
𨛎:《正字通》𨛋字之譌。

12 七:
𨛏:《集韻》寸臥切,音剉。山名。

13 七:
郙:《唐韻》《韻會》方矩切《集韻》匪父切,𠀤音甫。《說文》汝南上蔡亭名。又《玉篇》芳殊切《集韻》芳無切,𠀤音敷。義同。

14 七:
郚:《唐韻》五乎切《集韻》《韻會》《正韻》訛胡切,𠀤音吾。《說文》東海縣故紀侯邑。《春秋·莊元年》齊師遷紀郱鄑郚。又魯邑。《左傳·文七年》城郚。《註》郚,魯邑。卞縣南有郚城。又《集韻》牛居切,音魚。郚鄕,漢縣名。《前漢·功臣表》郚鄕侯閔。

15 七:
𨛐:《廣韻》子峻切《集韻》祖峻切,𠀤音俊。《玉篇》地名。

16 七:
𨛑:《字彙》其義切,音忌。古縣名。

17 七:
𨛒:《廣韻》簿故切《集韻》蒲故切,𠀤音捕。亭名。

18 七:
𨛓:《集韻》盧貢切,音弄。邑名。在魯地。

19 七:
𨛔:《集韻》俯久切,音否。地名。《左傳·隱十一年·滕薛來朝疏》薛,任姓,黃帝之苗裔。奚仲爲薛侯,後遷于𨛔。又《前漢·地理志註》魯國薛縣,夏車正奚仲所居,後遷于𨛔,湯左相仲虺居之。《說文》作邳。

20 七:
䣆:《廣韻》乎經切《集韻》胡經切,𠀤音郉。《玉篇》鄕名,在高密。又《集韻》堅靈切,音經。義同。

21 七:
𨛕:《集韻》夷周切。亭名。在馮翊高陵縣。

22 七:
郛:〔古文〕𡎽《廣韻》《集韻》𠀤芳無切,音孚。郭也。《左傳·隱五年》邾人、鄭人伐宋,入其郛。《註》城外大郭也。又叶敷救切,音覆。《張衡·西京賦》量徑輪,考廣袤,經城洫,營郭郛。取殊材于八都,豈稽度于往舊。

23 七:
郜:《唐韻》古到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號切,𠀤音誥。《說文》周文王子所封國名。《左傳·僖二十四年》郜、雍、曹、滕,文之昭也。《註》濟隂城武縣東南有郜城。又宋邑。《春秋·隱十年》公敗宋師于菅,辛未,取郜。又晉邑。《左傳·成十三年》焚我箕、郜。《註》箕、郜,晉二邑。又姓。《廣韻》晉高昌長郜玖。又《集韻》姑沃切,音梏。義同。

24 七:
郝:《廣韻》呵各切《集韻》《韻會》《正韻》黑各切,𠀤音壑。《說文》右扶風鄠盩厔鄕名。又姓。《廣韻》商帝乙封子期于太原郡郝鄕,因氏。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施隻切,音釋。《爾雅·釋訓》郝郝,耕也。《註》言耕土解散也。又《廣韻》姓也。《前漢·功臣表》衆利侯郝賢。又人名。《史記·虞卿傳》使趙郝約事于秦。《註》音釋。又《廣韻》《集韻》𠀤昌石切,音尺。鄕名。

25 七:
郞:《唐韻》《正韻》魯當切《集韻》《韻會》盧當切,𠀤音廊。《說文》魯亭。《左傳·隱元年》費伯帥師城郞。《註》魯地。高平方與縣東南有郁郞亭。又夜郞,地名。屬牂牁郡。又官名。《韻會》秦初置郞中令,其屬官有三署郞。漢官尚書郞。初,三署郞旣選入臺,稱郞中,歲滿,稱侍郞。隋文帝諱中字,惟置侍郞。煬帝置六侍郞,其諸曹直曰郞,除侍字。又員外郞,亦隋置。又男子之稱。《唐書·房𤣥齡傳》高孝基曰:僕閱人多矣,無如此郞者。又婦謂夫爲郞。《晉書·列女傳》謝道韞曰:天壤之閒,乃有王郞。又僕稱主亦曰郞。《唐書·宋璟傳》鄭善果曰:中丞奈何卿五郞。璟曰:君非其家奴,何郞之云。又《正韻》與廊通。《前漢·東方朔傳》陛下今累郞臺,恐其不高。又姓。《廣韻》魯懿公孫費伯城郞居之,因氏。又漢有郞顗。
考證:〔《春秋·隱元年》費伯帥師城郞。《註》魯地高平方輿縣東南有郁郞亭。〕謹照原文春秋改左傳。方輿改方與。〔《史記·司馬相如傳》陛下築郞臺,恐其不高。〕謹按所引出前漢東方朔傳,今据改。並照原文陛下增今字。築字改累字。

26 七:
𨛖:《集韻》苦怪切,音快。《說文》汝南安陽鄕名。又姓。《正字通》與蒯同。春秋衞世子蒯瞶,《石經》作𨛖,今从之。

27 七:
郟:《廣韻》《正韻》古洽切《集韻》《韻會》訖洽切,𠀤音夾。郟鄏,地名。《左傳·宣三年》成王定鼎于郟鄏。又《正字通》郟城在汝州,郟縣在襄陽。漢屬潁川郡。又《字彙補》門郟之室曰郟室。《大戴禮》郟室雍人割雞于室中。又姓。《左傳·哀七年》鄭有郟張。
考證:〔《字彙補》門郊之室曰郟室。〕謹照原文門郊改門郟。〔《大戴禮》雍人割雞屋下,當門郟室。〕謹按郟室二字屬下文讀,不與當門相連。今照原文改郟室雍人割雞于室中。

28 七:
郠:《唐韻》《集韻》𠀤古杏切,音梗。《說文》琅邪莒邑。《左傳·昭十年》季平子伐莒取郠。

29 七:
䣇:《廣韻》巨鳩切《集韻》渠尤切,𠀤音求。《廣韻》地名。又《玉篇》鄕名,在𨻰留。

30 七:
郡:《唐韻》渠運切《集韻》《韻會》《正韻》具運切,𠀤羣去聲。《釋名》郡,羣也。人所羣聚也。《韻會》《說文》云: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爲百縣,縣有四郡,是縣大而郡小也。秦幷天下,置三十六郡,以統其縣。漢遂因之。自隋唐以來,廢置不一。宋元設府于州,明制屬州於府,而郡之名遂廢。

31 七:
郢:《唐韻》以整切《集韻》《韻會》以井切《正韻》庾頃切,𠀤音穎。《說文》楚都,在南郡江陵北十里。《公羊傳·宣十二年》邲之戰,子重諫曰:南郢之與鄭,相去數千里。◎按《六書故》云:郢,楚所都,今爲江陵府江陵縣。子西遷郢於鄀,楚考烈王自𨻰徙壽春,亦命曰郢。名雖同而地則異也。又《字彙補》節氣名。《管子·幼官篇》十二小郢,十二中郢。又叶以成切,音盈。《應劭·風俗通》干木息偃以籓魏,包胥重繭而存郢。管氏朱絃而三歸,平仲辭邑以濯纓。或省作𨙼。

32 七:
郣:《唐韻》蒲没切《集韻》薄没切,𠀤音勃。《說文》郣海,地名。又地之起者曰郣。又《正字通》通作渤。渤澥,海名。《前漢·武帝紀》作㪍海,《封禪書》作㴾海,《揚雄傳》作勃解,皆轉寫之譌耳。又叶皮列切,音別。《鮑昭·樂府》築山擬蓬壷,穿池類溟郣。選色徧齊代,徵聲匝邛越。

33 七:
郤:《唐韻》綺戟切《韻會》《正韻》乞逆切,𠀤音𨻶。《說文》晉大夫叔虎邑。又姓。《正韻》晉大夫郤獻子之後,與郄通。又仰也。《儀禮·士昏禮》贊啓會郤于敦南。《疏》郤,仰也。謂仰于地也。又與𨻶通。《禮·曲禮》諸侯相見於郤地曰會。《註》郤地,謂閒𨻶之地。又骨肉之交也。《莊子·養生主》批大郤,導大窽。又怨𨻶也。《史記·項羽紀》令將軍與臣有郤。◎按《正韻》从𧮫,𧮫音其虐切,非山谷之谷。从𧮫从阝爲隙,从谷从卩爲卻,形雖似而實不同也。

URN: ctp:kangxi-zidian/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