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八》

電子圖書館
1 八:
𨛫:《唐韻》郞奚切《集韻》《韻會》憐題切《正韻》憐溪切,𠀤音黎。《說文》殷諸侯國,在上黨東北。又通作黎。《·西伯戡黎》《詩·邶風註》黎侯失國。俱作黎。又《韻會》《地理沿革表》云:黎有二,一在河東潞州,有黎城。一在河西濬州,魏置朝歌郡,北魏攺黎州。又成都府路黎州,後周天和閒,生黎、熟黎開越巂置州,有邛崍九折坂。

2 八:
䣊:《唐韻》多朗切《集韻》《韻會》底朗切,𠀤音黨。《說文》地名。又《玉篇》居也。一曰五百家爲䣊。《釋名》䣊,長也。一聚所尊長也。或作黨。亦作䣣。
考證:〔《廣韻》居也。一曰,五百里爲䣊。〕謹按所引出玉篇,今照改。五百里改五百家。〔《釋名》䣊,長也。聚所尊長也。〕謹照原文聚字上增一字。

3 八:
𨛬:《唐韻》《韻會》薄回切《集韻》蒲枚切,𠀤音裴。《說文》河東聞喜鄕名。又姓。《集韻》伯益之後,封於𨛬鄕,因以爲氏。後封解邑,乃去邑从衣,故今姓作裴。又《集韻》符非切,音肥。義同。

4 八:
𨛭:《廣韻》傷魚切《集韻》商居切,𠀤音書。《集韻》鄕名,在廬江。又《集韻》式夜切,音舍。邑名。通作舒。

5 八:
𨛮:《集韻》斤於切,音居。國名。

6 八:
𨛯:《玉篇》語其切,音宜。鄕名。又邑名。

7 八:
部:《廣韻》《正韻》裴古切《集韻》《韻會》伴姥切,𠀤音蔀。《集韻》總也,統也。《前漢·地理志》凡十三部置刺史。《後漢·宗室傳》柱天都部。《註》柱天者,若天之柱。都部者,都統其衆也。又《廣韻》署也,六卿之署曰六部。又分也。《荀子·王霸篇》名聲部發於天地之閒。《註》部,猶分布。言聲稱四溢也。又《正韻》部曲也。《前漢·李廣傳》行無部曲。《註》將軍領軍皆有部曲,大將軍營五部,部校尉一人,部下有曲,曲有軍侯一人。廣尚𥳑易,不立部曲也。又星辰布列亦曰部。《史記·歷書》分其天部。《註》分部二十八宿爲距度也。又五行謂之五部。《前漢·律歷志》起五部。《註》五部,謂金木水火土也。又書分四部。《正字通》晉李充爲著作郞,刪定典籍,以類相從,分五經爲甲部,史記爲乙部,諸子爲丙部,詩賦爲丁部,甚有條貫,祕閣以爲永制。《唐書·藝文志》聚書四部,以甲乙丙丁爲次,因充制也。又星名。《晉書·天文志》北斗七星,七曰部星,亦曰應星主兵。又《字彙補》斗蓋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爲蓋,部長二尺。又與棓同。大杖也。《淮南子·說山訓》羿死桃部。又百部,藥名。蔓生,根多百十相連。一名野天門冬。又《唐韻》蒲口切《集韻》《韻會》薄口切,𠀤音培,讀與剖近。部婁,小阜也。《左傳·襄二十四年》部婁無松柏。又《字彙補》府九切,音否。《闞駰·十三州志》諺云:仕宦不偶値冀部。
考證:〔《前漢·地理志》置刺史部十三州。〕謹照原文改凡十三部置刺史。〔《晉書·天文志》北斗七星,七曰部星,亦曰應主兵。〕謹照原文應字下增星字。〔《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爲蓋,部長二寸。〕謹照原文二寸改二尺。

8 八:
䣋:《集韻》此宰切,音彩。地名。

9 八:
郩:《集韻》胡交切,音肴。《玉篇》邑名。又《集韻》山名。在弘農。又《廣韻》烏皓切,音襖。邑名。

10 八:
𨛰:《集韻》甾莖切,音爭。國名。

11 八:
郪:《唐韻》七稽切《集韻》千西切,𠀤音妻。郪丘,齊地。《春秋·文十六年》公子遂及齊侯盟于郪丘。又新郪,魏地。《史記·蘇秦傳》說魏王曰:大王之地,南有新郪。《註》汝南有新郪縣。又《集韻》先齊切,音西。義同。又《廣韻》取私切《集韻》《韻會》千咨切,𠀤音雌。《前漢·地理志》廣漢郡有郪縣,卽今四川潼川州射洪縣。

12 八:
䣌:邸字之譌。

13 八:
𨛱:《集韻》鉏弓切,音崇。國名。

14 八:
䣍:《廣韻》《集韻》衣檢切《韻會》倚广切《正韻》於檢切,𠀤音奄。《說文》周公所誅叛國商䣍是也。《孟子》作奄。

15 八:
𨛲:同𨚶。詳前𨚶字註。

16 八:
郫:《廣韻》符羈切《韻會》《正韻》薄麋切,𠀤音脾。《廣韻》郫邵,晉邑。《左傳·襄二十三年》齊伐晉,戍郫邵。又《玉篇》蜀郡有郫縣。《前漢·揚雄傳》遡江上處㟭山之陽曰郫。又《成都紀》郫縣出大竹,土人截爲筒盛酒,謂之郫筒酒。《杜甫詩》酒憶郫筒不用酤。又姓。又《集韻》符支切,音陴。又薄佳切,音牌。義𠀤同。

17 八:
𨛳:《廣韻》祥易切《集韻》祥亦切,𠀤音席。《廣韻》鄕名。

18 八:
郬:《等韻》倉經切,音靑。地名。

19 八:
𨛴:《廣韻》胡老切《集韻》下老切,𠀤音皓。《玉篇》邑名。在南陽。《廣韻》與鄗同。

20 八:
郭:〔古文〕𨟍《唐韻》《正韻》古博切《集韻》《韻會》光鑊切,𠀤音椁。《廣韻》內城外郭。《釋名》郭,廓也。廓落在城外也。《白虎通》所以必立城郭者,示有固守也。又《正韻》國名。《春秋·莊二十四年》赤歸于曹郭公。《公羊傳》赤者何,蓋郭公也。又姓。《玉篇》王季之後,亦曰虢叔之後。《正字通》郭之有虢音者,周文王季第封于虢,或稱郭公,因爲氏。《春秋傳》:攻虢則虞救之。《公羊》作郭,《》《穀》《孟子》作虢,異字轉音相近也。又《五音集韻》苦郭切。與廓同。
考證:〔《春秋·莊二十四年》赤歸于曹郭公。《穀梁傳》赤者何,蓋郭公也。〕謹按赤者何二句出公羊傳,穀梁改公羊。

21 八:
郮:《廣韻》職流切《集韻》之由切,𠀤音周。《玉篇》故國,黃帝後所封國也。

22 八:
郯:《唐韻》《集韻》徒甘切《正韻》徒藍切,𠀤音談。國名。《說文》少昊之後所封。《春秋·宣四年》公及齊侯平莒及郯。又《昭十七年》郯子來朝。又邑名。《前漢·地理志》郯縣,屬東海郡。又姓。《集韻》郯以國爲氏。通作談。
考證:〔《昭十六年》郯子來朝。〕謹照原文十六年改十七年。

23 八:
郰:《唐韻》《正韻》側鳩切《集韻》甾尤切,𠀤音鄒。《說文》魯下邑,孔子之鄕。《左傳·襄十年》郰人紇抉之,以出門者。《註》郰,魯縣。又姓。《禮·檀弓》孔子少孤,不知其墓,問于郰曼父之母。又通作鄹。《論語》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又通作陬。《史記·孔子世家》孔子生魯昌平陬邑。又《集韻》緒纂切,音選。亭名。在新豐。俗作𨝮。
考證:〔《禮·檀弓》孔子少孤,不知父墓,問于郰曼父之母。〕謹照原文父墓改其墓。〔《史記·孔子世家》孔子生于昌平陬邑。〕謹照原文于改魯。

24 八:
䣎:《廣韻》側持切《正韻》莊持切,𠀤音湽。鄕名。

25 八:
郱:《唐韻》薄經切《集韻》旁經切,𠀤音甁。地名。《春秋·莊元年》齊師遷紀、郱、鄑、郚。《註》郱,在東莞臨朐縣東南。
考證:〔《春秋·莊元年》齊師遷紀郱鄑郚。《註》郱,在東筦臨朐縣東南。〕謹照原文東筦改東莞。

26 八:
郲:《廣韻》落哀切《集韻》郞才切,𠀤音來。地名。《春秋·隱十一年》公會鄭伯于時來。《註》時來,郲也。滎陽縣東有釐城,鄭地也。又山名。《前漢·王尊傳》行部至卭郲。《註》卭郲,山名也,在蜀郡嚴道縣。又《廣韻》落猥切,音磥。𨝀郲,不平貌。
考證:〔《左傳·隱十一年》公會鄭伯于時來。《註》時來,郲也。滎陽縣東有郲城,鄭地也。〕謹照原文左傳改春秋。郲城改釐城。

27 八:
郳:《廣韻》五稽切《集韻》硏奚切《韻會》五雞切,𠀤音倪。國名。《春秋·莊五年》秋,郳犁來來朝。《註》郳,附庸國也。東海昌慮縣東北有郳城。犁來,名也。後爲小邾子。又姓。通作倪。

28 八:
𨛵:《集韻》呼古切《集韻》火五切,𠀤音虎。地名。

29 八:
郴:《唐韻》丑林切《集韻》《韻會》癡林切《正韻》丑森切,𠀤音琛。《說文》桂陽縣名。《一統志》漢置桂陽縣,隋置郴州。《史記·黥布傳》項羽使九江王布等擊義帝,追殺之郴縣。又姓。《廣韻》晉江夏郴寶。

30 八:
郵:《唐韻》羽求切《集韻》《正韻》于求切,𠀤音尤。《說文》境上行書舍也。《廣韻》郵,驛也。《風俗通》漢攺郵爲置,置亦驛也,度其遠近置之也。《增韻》馬傳曰置,步傳曰郵。《爾雅·釋言》郵,過也。《註》道路所經過也。又《集韻》田閒舍也。《禮·郊特牲》郵表畷。《註》郵若郵亭,謂田畯于田畔相連畷處造亭居之,以督民之耕也。又《正韻》過也。與尤通。《禮·王制》郵罰麗于事。《註》郵,過也。麗,附也。過人、罰人,當各附于其事,不可假他以喜怒也。《前漢·成帝紀》以顯朕郵。又《正韻》最也。殿最亦曰殿郵。《列子·穆王篇》魯之君子,迷之郵者。《註》郵,與尤同。又《廣韻》督郵,古官號。《釋名》主諸縣罰負郵殿糾攝之。《晉書·陶潛傳》郡遣督郵至縣。又高郵,州名。又姓。《左傳·哀二年》有郵無恤。又《集韻》是爲切,音垂。地名。在衞。又叶于其切,音移。《·小雅》不知其郵。叶上僛。《正字通》《說文》本作𨞄。从𡍮。𡍮,遠邊也。俗省作郵、𨜚。《集韻》作缷。
考證:〔《晉書·陶侃傳》郡遣督郵至縣。〕謹按所引出陶潛傳,侃改潛。

31 八:
𨛶:《集韻》同𨜙。又是酉切,音受。義同。

32 八:
𨛷:《集韻》都古作𨛷。註詳九畫。𣥏,古文者。

33 八:
𨛸:《廣韻》侯古切,音戸。《字彙補》與鄠同。《張衡·西京賦》抱杜含鄠。《西京雜記》作𨛸。

URN: ctp:kangxi-zidian/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