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十二》

電子圖書館
1 十二:
幜:《玉篇》居永切,扃上聲。帛也。《隋書·禮儀志》後齊納后禮,皇后服大嚴,繡衣帶綬珮加幜,入昭陽殿,前至席位,姆去幜。又通作景。《儀禮·士昏禮》姆加景。《註》景之制,蓋如明衣,加之以爲行道禦塵,令衣鮮明也。今文作幜。

2 十二:
𢄳:《廣韻》苦瓦切,音踝。帛衣。

3 十二:
𢄴:《廣韻》同㡅。

4 十二:
𢄵:《字彙》西亮切,音象。未筓首飾。◎按卽襐字之譌。

5 十二:
𢄶:《廣韻》呼麥切《集韻》忽麥切,𠀤音剨。《玉篇》裂帛聲。

6 十二:
𢄷:《集韻》憐蕭切,音聊。蓋弓也。通作橑。

7 十二:
幝:《唐韻》昌善切《集韻》《韻會》《正韻》齒善切,𠀤音闡。《說文》車弊貌。《·小雅》檀車幝幝。又《類篇》他于切,音攄。又稱延切,音僉。又《正韻》他丹切,音灘。義𠀤同。又《集韻》足戰切,音箭。車衣。

8 十二:
𢄸:《集韻》取外切,音襊。𢄸項,古服。

9 十二:
㡠:《集韻》同幀。

10 十二:
𢄹:《玉篇》口妖切,音蹺。袴𢄹也。《類篇》絝紐也。又《類篇》丘祅切,音考。義同。

11 十二:
𢄺:《廣韻》《集韻》𠀤子小切,音勦。拭也。又《廣韻》盧鳥切《集韻》朗鳥切,𠀤音了。義同。《集韻》或从衣作𧝈。

12 十二:
幞:《唐韻》房玉切《集韻》《韻會》逢玉切,𠀤音襆。《說文》帊也。《集韻》帕也。《玉篇》巾幞。《廣韻》幞頭,周武帝所製。裁幅巾,出四脚以幞頭,乃名焉。《唐書·車服志》幞頭起於後周,便武事者也。《二儀實錄》古以皂羅三尺裹頭,號頭巾,三代皆冠。列品黔首,以皁絹裹發。至周武帝,依古三尺裁爲幞頭,唐馬周交解爲之。《朱子·語類》唐人幞頭,初止以紗爲之。後以紗軟,砍木作一山子,在前襯起。《筆談》梁高祖始布漆於紗,施鐵爲脚。《宋史·輿服志》幞頭,一名折上巾,起自後周,然止以軟帛垂脚。隋始以桐木爲之,唐始以羅代繒,惟帝服則脚上曲,人臣下垂,五代漸變平直。國朝之制,君臣通服平脚,乗輿或服上焉。其初以藤織草巾子爲裏,紗爲表,而塗以漆,後惟以漆爲堅,去其藤裏,前爲一折,平施兩脚,以鐵爲之。又《集韻》博木切,音卜。裳削幅謂之幞。或作襆。

13 十二:
幟:《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昌志切,音熾。《說文》旌旗之屬。《廣韻》旗幟。《字詁》標也。《廣雅》旛也。《史記·高祖紀》旗幟皆赤。《前漢·淮隂侯傳》拔趙幟,樹漢赤幟。《註》索隱曰:幟帛長丈五,廣半幅。又通作織。《前漢·食貨志》治樓船十丈餘,加旗織於其上。《註》師古曰:織,讀曰幟。又記也。《後漢·虞詡傳》以采綖縫其裾爲幟。《註》幟,記也。又《集韻》《韻會》𠀤職吏切,音志。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式吏切,音試。義𠀤同。

14 十二:
幠:《唐韻》荒烏切《集韻》《韻會》《正韻》荒胡切,𠀤音呼。《說文》覆也。《禮·喪大記》幠用斂衾。又通作無。《荀子·禮論篇》無帾。《註》無讀爲幠。又《爾雅·釋詁》大也。《疏》廣大之異名也。又《爾雅·釋詁》有也。又慢也。《禮·投壺》毋幠毋敖。《註》幠敖,慢也。又《玉篇》長也。

15 十二:
𢄻:《廣韻》蘇旱切《集韻》顙旱切《韻會》先旰切,𠀤音饊。《類篇》蓋也。《晉書·輿服志》功曹吏𢄻扇騎從。《說文》作繖。《類篇》亦作𠍘𠌂。

16 十二:
𢄼:《廣韻》相兪切《集韻》詢趨切,𠀤音須。《玉篇》𢁕也。《集韻》𢁕𢄼繒頭也。又《廣韻》頭𢄼。《朱子·家禮》婦人成服布頭𢄼,用略細麻布一條,長八寸,以束髮根,而垂其餘於後。

17 十二:
𢄽:《集韻》而至切,音二。飾也。又《類篇》女利切,音膩。義同。

18 十二:
幡:《集韻》《韻會》孚袁切《正韻》孚艱切,𠀤音翻。《說文》幡,書兒拭觚布也。《徐鉉曰》觚,八棱木,於上學書已,以布拭之。今俗呼幡布,內則所謂帉帨是也。又《集韻》一曰幟也。《崔豹古今注》信幡,古之幑號也,所以題表官號以爲符信,故謂爲信幡也。《前漢·鮑宣傳》宣坐大不敬下獄,博士弟子王咸舉幡太學下,曰:欲救鮑司隷者會此下。又三幡。《孫綽·遊天台賦》泯色空以合跡,忽卽有而得𤣥。釋二名之同出,消一無於三幡。《註》三幡,色一也,色空二也,觀三也。言三幡雖殊,消令爲一,同歸于無也。郤敬輿與謝慶緒書論三幡義,曰:近論三幡諸人,猶多欲旣觀色空,別更觀識,同在一有而重假二觀。於理爲長。然敬輿之意,以色空及觀爲三幡,識空及觀亦爲三幡。又與翻通。《·小雅》幡幡瓠葉。《傳》幡幡,瓠葉貌。《孟子》旣而幡然改。《註》幡,反也。《司馬相如·上林賦》垂條扶疎,落英幡纚。《註》師古曰:幡纚,飛揚貌。又《·小雅》威儀幡幡,舍其坐遷。《傳》幡幡,失威儀貌。又《集韻》符袁切,音煩。義同。

19 十二:
幢:《唐韻》宅江切《集韻》《韻會》傳江切,𠀤音橦。《說文》旌旗之屬。《揚子·方言》翿幢,翳也。楚曰翿,關西關東皆曰幢。《釋名》幢,童也,其貌童童也。《前漢·韓延壽傳》建幢棨,植羽葆。《註》晉灼曰:幢,旌幢也。師古曰:幢,麾也。又《廣韻》直降切《集韻》丈降切,𠀤音䡴。《廣韻》后妃車𨏥。《釋名》幢,容也,施之車蓋童童然,以隱蔽形容也。又《韻會》徒東切,音同。《張衡·東京賦》設業設虡,宮縣金鏞。鼖鼓路鼗,樹羽幢幢。《註》幢幢,羽貌。又通作潼。《集韻》潼容,車幨帷也。或从巾。

20 十二:
幣:《唐韻》《集韻》《韻會》𠀤毗祭切,音弊。《說文》幣帛也。《周禮·天官·大宰》以九式均節財用,六曰幣帛之式。《註》幣帛,所以贈勞賔客者。又《集韻》財也。《橫渠理窟》幣者,金玉齒革泉布之雜名。《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貢致邦國之用,四曰幣貢。《註》幣貢,玉馬皮帛也。又《內府》凡四方之幣獻之,金玉齒革兵器,凡良貨賄入焉。《管子·國蓄篇》以珠玉爲上幣,黃金爲中幣,刀布爲下幣。《史記·平準書》以白鹿皮方尺,緣以藻繢爲皮幣,直四十萬。《前漢·武帝紀》有司以幣輕多姦,農傷而末衆,又禁兼幷之塗,故改幣以約之。《註》幣,錢也。更去半兩錢,行五銖錢,皮幣,以撿約姦邪。又《集韻》必袂切,音蔽。義同。
考證:〔《周禮·天官·大宰》《註》幣帛,所以贈答賔客者。〕謹照原文答改勞。

21 十二:
𢄾:《字彙補》古文盟字。註詳皿部八畫。

URN: ctp:kangxi-zidian/5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