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八》

電子圖書館
1 八:
𢃍:《集韻》賔彌切,音𤰞。𢃍冕也。今作裨。又毗亦切,音擗。義同。

2 八:
𢃎:《廣韻》呼或切,音𥇙。巾被風也。一作𢃤。

3 八:
𢃏:《廣韻》藏宗切《集韻》徂宗切,𠀤音從。與賨同。《玉篇》帛𢃏。又《玉篇》布名。《類篇》南蠻賦也。

4 八:
𢃐:《廣韻》《正韻》苦紅切《集韻》《韻會》枯公切,𠀤音空。《玉篇》巾也。又《集韻》衣袂謂之𢃐。

5 八:
𢃑:《類篇》蚩良切,音昌。與裮同。《博雅》裮披,不帶也。

6 八:
𢃒:《廣韻》子對切《集韻》祖對切,𠀤音晬。《玉篇》五采繒。又《廣韻》租外切《集韻》祖外切,𠀤音最。義同。

7 八:
帲:《集韻》必郢切,音餅。《廣雅》帲覆也。《註》福郢反。又《類篇》旁經切,音瓶。義同。又屋蔽也。又《韻會》悲萌切,音綳。幄也。《揚子·法言》然後知夏屋之爲帲幪也。《註》在旁曰帲,在上曰幪。

8 八:
帳:《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知亮切,音脹。《釋名》帳,張也。張施於牀上也。《玉篇》帷也,張也,幬也。《爾雅·釋訓》幬謂之帳。《註》今江東亦謂帳爲幬。《淮南子·道應訓》齊伐楚,市偷請爲君行薄技,乃夜解齊君之幬帳而獻之。又與張通。《史記·高帝紀》復留止張,飮三日。《註》張,幃帳也。又計簿也。《前漢·武帝紀》明堂朝諸侯,受郡國計。《註》計,若今之諸州計帳也。
考證:〔《爾雅·釋器》幬謂之帳。〕謹照原書釋器改釋訓。

9 八:
𢃓:《集韻》諸容切,音鐘。《說文》𢃓,㡓也。《類篇》楚人謂㡓曰𢃓。又《說文》𢃓,一曰帙。又《廣韻》且勇切《集韻》取勇切,𠀤悤上聲。《廣雅》襣褌也。《說文》作幒。

10 八:
㡉:《廣韻》《集韻》𠀤經天切,音堅。《廣韻》縣名。《前漢·地理志》東萊郡有㡉縣。又《說文》東萊,布名。《類篇》出㡉縣。又《唐韻》胡田切《集韻》胡千切,𠀤音賢。義同。

11 八:
帴:《唐韻》所八切《集韻》山戛切,𠀤音設。《說文》帬也。一曰𢂿也。一曰婦人脅衣。又《廣韻》時干切《集韻》《類篇》財干切,𠀤音殘。又《集韻》私箭切,音綫。義𠀤同。又《廣韻》則前切《集韻》將先切,𠀤音箋。《廣韻》小兒藉也。又《廣韻》卽淺切《集韻》《韻會》子淺切《正韻》子踐切,𠀤音翦。《類篇》褓也。又《廣韻》狹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若苟自急者先裂,則是以博爲帴也。《註》鄭司農云:帴讀爲翦,謂以廣爲狹也。《疏》讀帴爲翦,翦亦狹小之意。又《集韻》在演切,音踐。義同。又《廣韻》思旰切《集韻》先旰切,𠀤音繖。《廣雅》褯也。帛二幅爲帴。又《五音集韻》所戒切,音㡜。被也。又《類篇》燮玷切,纖去聲。帬幅也。又與韉通。《晉書·張方傳》軍人爭割流蘇武帳爲馬帴。

12 八:
𢃔:《廣韻》《集韻》𠀤處占切,音襜。《玉篇》車㡙也。《廣雅》㡙𢃔,㡘也。《類篇》與𢅐幨同。

13 八:
㡊:《廣韻》《正韻》苦洽切《集韻》《韻會》乞洽切,𠀤音恰。《玉篇》帽也,絹幘也。同帢。《晉書·輿服志》漢儀,立秋日獵,服緗幘,哀帝改用素白㡊。〇按魏武帝裁縑帛以爲㡊,本施軍飾,非爲國容也。徐爰曰:㡊本未有岐,荀文若巾之行觸樹枝成岐,謂之爲善,因而弗改。今通以爲慶弔服。又咸和九年,制聽尚書八座丞郞,門下三省侍官,乗輿白㡊低幃,出入掖門。又二宮直官,著烏紗㡊。然則往往士人燕居皆著㡊矣。

14 八:
𢃕:《廣韻》他合切《集韻》達合切,𠀤音錔。帳上覆。

15 八:
𢃖:《玉篇》同幬。

16 八:
𢃗:《廣韻》胡感切《集韻》戸感切,𠀤音頷。《玉篇》𢃗巾,壅耳也。

17 八:
帵:《廣韻》一丸切《集韻》烏丸切,𠀤音剜。《廣韻》帵子,裁餘也。《正字通》今采帛舖謂剪截之餘曰帵子。又《類篇》於袁切,音鴛。義同。

18 八:
帶:《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當蓋切,音㯂。《說文》紳也。男子搫帶,婦人帶絲,象繫佩之形。佩必有巾,故帶从巾。《徐鉉曰》卌,其帶上連屬固結處。《釋名》帶,蔕也。著於衣,如物之繫蔕也。《易·訟卦》或錫之鞶帶。《疏》鞶帶大帶也。《禮·玉藻》凡帶有率,無箴功。《疏》謂其帶旣襌,亦以箴緶緝其側,但繂襵之,無別裨飾之箴功。又《揚子·方言》厲謂之帶。《註》小爾雅,帶之垂者曰厲。《·小雅》垂帶而厲。又佩也。《禮·月令》帶以弓䪅。又《揚子·方言》行也。《註》隨人行也。又蟲名。《莊子·齊物論》螂蛆甘帶。又書帶,草名。《三齊記》鄭康成山下生草,大如䪥,葉長一尺餘,土人名康成書帶草。又姓。《賈誼·過秦論》帶佗。又叶音蒂。《楚辭·九歌》荷衣兮蕙帶,儵而來兮忽而逝。夕宿兮帝鄉,誰須兮雲之際。
考證:〔《易·訟卦》或錫之鞶帶。《疏》鞶革大帶也。〕謹照原文革改帶。〔《楚辭·九歌》荷衣分蕙帶,鯈而來兮忽而逝。〕謹照原文分改兮鯈改儵。

19 八:
𢃘:《集韻》輕甸切,音俔。𢃘幡,係於棨者。

20 八:
㡋:《玉篇》於劫切《類篇》乙業切,𠀤音腌。《玉篇》幧頭也。《釋名》綃頭,齊人謂之㡋。言斂髮使從上也。《揚子·方言》幧頭,趙魏之閒或謂之㡋。又《集韻》烏含切,音諳。橐也。《廣雅》篼囊也。

21 八:
𢃙:《類篇》沽丸切,音冠。絭也,所以絭髮。弁冕之總名也。

22 八:
帷:〔古文〕𠥎《唐韻》洧悲切《集韻》于龜切《正韻》于嬀切,𠀤音爲。《玉篇》幕也,帳也。《集韻》幔也。《釋名》帷,圍也。所以自障圍也。《周禮·天官》幕人掌帷幕幄帟綬之事。《註》在旁曰帷。三禮圖,四旁及上曰帷。《又》掌舍爲帷宮,設旌門。《註》張帷爲宮。又帷裳。《論語》非帷裳,必殺之。《疏》在下之裳。其制,正幅如帷。名曰帷裳,則無殺縫。又車帷。《詩·衞風》漸車帷裳。《傳》帷裳,童容也。《疏》容謂襜車。山東謂之裳帷。又童容,以幃障車之傍,如裳以爲容飾,故或謂之幃裳,或謂之童容。

23 八:
常:《唐韻》市羊切《集韻》《韻會》辰羊切,𠀤音裳。《玉篇》恆也。《正韻》久也。《易·坤卦》後得主而有常。《繫辭》動靜有常。《·周頌》𨻰常于時夏。《箋》謂𨻰久長之功,於是夏而歌之。《朱傳》謂君臣父子之常道。又五常。《書·舜典愼徽五典傳》五典,五常之敎,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又《五品傳》五品,謂五常。《疏》此事可常行,乃爲五常耳。又神名。《荀子·九家易》兌爲常,西方之神也。又地名。《·魯頌》居常與許。《傳》常許,魯南鄙西鄙也。又州名。《隋書·地理志》毗陵郡平𨻰置常州。又山名。《前漢·地理志》常山郡。《註》恆山在西,避漢文帝諱,故改曰常山。又水名。《史記·夏本紀》常衞旣從。《註》常水,出常山上曲陽縣。《·禹貢》作恆。又旂名。《周禮·春官》司常掌九旗之物名,日月爲常。《又》王建大常。《釋名》日月爲常。謂畫日月於其端,天子所建,言常明也。又常服。《·小雅》載是常服。《傳》日月爲常服,戎服也。又《廣韻》倍尋曰常。又車戟名。《釋名》車戟曰常,長丈六尺,車上所持也。八尺曰尋,倍尋曰常,故曰常也。又木名。《爾雅·釋木》常棣。《註》關西棣樹,子如櫻桃,可食。《·小雅》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又姓。《廣韻》出河內。《前漢·常惠傳》惠,太原人,甘露中爲右將軍。又與裳同。《說文》下帬也。《徐鉉曰》下直而垂,象巾,故从巾。今文作裳。
考證:〔《周禮·春官》司常掌九旂之物名,日月爲常。《又》王建太常。〕謹照原文旂改旗太改大。

24 八:
𢃚:《類篇》同㡓。

25 八:
𢃛:《廣韻》《集韻》𠀤渠之切,音其。巾也。又《廣韻》《集韻》𠀤渠記切,音忌。《廣韻》繫也。《玉篇》一作帺。

26 八:
帹:《類篇》色甲切,音翣。《玉篇》帹,施面衣也。又《類篇》七接切,音妾。幧頭。《廣雅》㒾𠕦謂之帹帞。

27 八:
𢃜:《集韻》同犆。

URN: ctp:kangxi-zidian/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