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七》

電子圖書館
1 七:
旇:《廣韻》敷羈切《集韻》《韻會》攀糜切,𠀤音披。《說文》旌旗旇靡也。《埤蒼》衣服貌也。又《集韻》攀悲切,音丕。麾謂之旇。又母被切,音靡。旌旗貌。又平義切,音被。義同。

2 七:
旈:《集韻》力求切,音劉。旒或作旈。

3 七:
𣃳:《集韻》衣檢切,音奄。覆車罔。又益涉切,音魘。手網也。《博雅》罼䍐㘝𣃳率也。又憶笈切,音𢽱。又乙業切,音壓。又又業切,音𩸆。義𠀤同。

4 七:
𣃴:《正字通》俗𣃳字。

5 七:
旉:《篇海》古文敷字。《·說卦》震爲旉。《疏》取其春時氣至,草木皆吐,旉布而生也。餘詳攴部十一畫。

6 七:
旊:《正字通》妃罔切,音倣。《周禮·冬官考工記》搏埴之工陶旊。《註》鄭司農云:讀爲甫始之甫。康成謂:讀如放於此乎之放。又《旊人》旊人爲簋。

7 七:
旋:《唐韻》似宣切《集韻》《韻會》旬宣切《正韻》旬緣切,𠀤音璿。《說文》周旋旌旗之指麾也。从㫃从疋。疋,足也。《註》徐鍇曰:人足隨旌旗以周旋也。《左傳·僖二十三年》以與君周旋。《註》相追逐也。又《易·履卦》其旋元吉。《疏》旋,反也。又《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鐘縣謂之旋。《註》旋屬鍾柄所以縣之也。《釋文》旋如字。李音信犬反。又《左傳·定三年》夷射姑旋焉。《註》旋,小便也。又《莊子·達生篇》工倕旋而蓋規矩,指與物化,而不以心稽。《註》旋,圓也。蓋,過也。又與璇同。《前漢·律歷志》佐助旋璣。又《廣韻》辭戀切《集韻》《韻會》《正韻》隨戀切,𠀤音㳬。遶也。又通作還。《禮·玉藻》周還中規,折還中矩。《釋文》還,本亦作旋。又《韻補》叶松倫切《李尤德陽殿賦》上䗶蟠其無際兮,狀行回以周旋。開三階而參會兮,錯金銀於兩楹。

8 七:
㫊:《廣韻》於綺切《集韻》隱綺切,𠀤音倚。旖,或省作㫊。凡旌旗從風之貌。《楚辭·九辯》紛旖旎乎都房。《註》旖一作㫊。又《廣韻》烏可切《集韻》倚可切,𠀤音閜。㫊𣃽,旌旂也。

9 七:
旌:《唐韻》《正韻》子盈切《集韻》《韻會》咨盈切,𠀤音精。《說文》析羽注旄首,所以進士卒。《爾雅·釋天》註旄首曰旌。《註》載旄於竿頭,如今之幢,亦有旒。《又》旌旂。《疏》旌旂者,凡旗之名雖異,旌旂爲之總稱。《廣雅》天子旌高九仞,諸侯七仞,大夫五仞,士三仞。《釋名》旌,精也。有精光也。《·鄘風》孑孑干旌。《周禮·春官·司常》析羽爲旌。《又》斿車載旌。又《周禮·天官·掌舍》爲帷宮設旌門。《註》樹旌以表門。又《周禮·地官·掌節》道路用旌節。《註》今使者所擁節是也。又《禮·曲禮》武車綏旌,德車結旌。《註》武車尚威武,故舒散若花。德美在內,故纏旌於竿。又《·畢命》旌別淑慝。《傳》言當識別頑民之善惡。《疏》旌旗所以表識貴賤,故傳以旌爲識。又《左傳·莊二十八年》且旌君伐。《註》旌,章也。又《周語》故爲車服以旌之。《註》旌,表也。又《後漢·胡廣傳》德以旌賢。《註》旌,明也。
考證:〔《爾雅·釋天》旄首曰旌。〕謹照原文旄上增註字。〔《又》旌旂。《疏》旌旂者,凡旗之名雖異,旌旂爲之總稱。〕謹按此十九字亦係爾雅釋天文,謹改於亦有旒之下,廣雅之前。〔斿車建旌。〕謹照周禮原文建旌改載旌。

10 七:
旍:《廣韻》同旌。《五經文字》旌从生。作旍,譌。《後漢·袁紹傳》故復援旍擐甲。

11 七:
旎:《唐韻》女氏切《集韻》《韻會》乃倚切,𠀤音柅。旖旎,旌旗從風貌。《史記·司馬相如傳》旖旎從風。《註》旖旎,阿那也。《前漢·揚雄甘泉賦》夫何旟旐郅偈之旖旎也。《註》旖旎,旒襂之形也。又《前漢·揚雄傳》乗雲蜺之旖旎兮。《註》旖旎,雲貌。又《楚辭·九辯》紛旖旎乎都房。《註》旖旎,盛貌。又《集韻》女夷切,音尼。又乃可切,音娜。或作𣃽。義𠀤同。又《韻補》叶囊何切。《東方朔·七諫》拔搴𤣥芝兮,列樹芋荷。橘柚萎枯兮,苦李旖旎。

12 七:
族:〔古文〕㞺𥎩𥎼𥏁《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昨木切,音鑿。《說文》矢鋒也。束之族族也。《類篇》一曰从㫃,㫃所以標衆矢之所集。又聚也。《·堯典》以親九族。《註》高祖至𤣥孫之親。《·周南》振振公族。《傳》公族,公同祖也。《周禮·春官·小宗伯》掌三族之別,以辨親疏。《註》三族,謂父子孫,人屬之正名。《左傳·隱八年》無駭卒,羽父請諡與族。《疏》族者,屬也。與其子孫共相聯屬,其傍支別屬,則各自立氏。又《·堯典》方命圯族。《傳》族,類也。又《·泰誓》罪人以族。《傳》一人有罪,𠛬及父母妻子,言𠛬濫。又《周禮·地官·大司徒》四閭爲族。《註》閭二十五家,族百家。又《左傳·襄八年》謀之多族。《註》族,家也。又《爾雅·釋詁》木族生爲灌。《註》族,叢生。《疏》木叢生者爲灌。又《莊子·養生主》庖丁解牛,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爲。《註》交錯聚結爲族。又《集韻》作木切,音鏃。義同。又千𠋫切,音凑。與蔟同。《前漢·律歷志》一曰黃鐘,二曰太族。《淮南子·泰族訓註》泰言古今之道,萬物之指,族於一理,明其所謂也。又《集韻》《正韻》𠀤則𠋫切,音奏。樂變也。《前漢·嚴安傳》調五聲,使有節族。《註》蘇林曰:族音奏。師古曰:奏,進也。又《集韻》《類篇》𠀤先奏切,音漱。嗾,或作族。使犬聲。

13 七:
𣃵:《石鼓文》其𨙅又𣃵。《釋音》鄭作紳。潘云:未詳。

URN: ctp:kangxi-zidian/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