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顯示統計 修改檢索內容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孔子家語 檢索類型: 段落
條件1: 包含字詞"鬼" 符合次數:28.
共13段落。第1頁,共2頁。 跳至頁1 2

孔子家語

[漢 (公元前206年 - 220年)]
提到《孔子家語》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又名:《家語》]

問禮

電子圖書館
2 問禮:
言偃問曰:「夫子之極言禮也,可得而聞乎?」孔子言:「我欲觀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徵,吾得《夏時》焉;我欲觀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徵也,吾得《乾坤》焉。《乾坤》之義,《夏時》之等,吾以此觀之。夫禮初也,始於飲食。太古之時,燔黍擘豚,汙罇而抔飲,蕢桴而土鼓,猶可以致敬於神。及其死也,升屋而號,曰:『高!某復。』然後飲腥苴熟,形體則降,魂氣則上,是為天望而地藏也。故生者南嚮,死者北首,皆從其初也。昔之王者,未有宮室,冬則居營窟,夏則居橧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未有絲麻,衣其羽皮。後聖有作,然後脩火之利;範金合土,以為臺榭、宮室、戶牖;以炮以燔,以烹以炙,以為醴酪,治其絲麻,以為布帛;以養生送死,以事神。故玄酒在室,醴、醆在戶,粢醍在堂,澄酒在下,陳其犧牲,備其鼎俎,列其琴、瑟、管、磬、鐘、鼓,以其祝嘏,以降其上神,與其先祖;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齊上下,夫婦有所,是謂承天之祜。作其祝號,玄酒以祭,薦其血毛,腥其俎;熟其殽,趏席以坐,疏布以罩,衣其浣帛,醴、醆以獻,薦其燔炙,君與夫人交獻,以嘉魂魄;是謂合莫。然後退而合烹,體其犬豕牛羊,實其簠、簋、籩、豆、鉶羹,祝以孝告,嘏以慈告,是為大祥。此禮之大成也。」

賢君

電子圖書館
11 賢君:
孔子見宋君,君問孔子曰:「吾欲使長有國而列都得之,吾欲使民無惑,吾欲使士竭力,吾欲使日月當時,吾欲使聖人自來,吾欲使官府治理。為之奈何?」孔子對曰:「千乘之君,問丘者多矣,而未有若主君之問問之悉也,然主君所欲者盡可得也。丘聞之,鄰國相親,則長有國;君惠臣忠,則列都得之;不殺無辜,無釋罪人,則民不惑;士益之祿,則皆竭力;尊天敬,則日月當時;崇道貴德,則聖人自來;任能黜否,則官府治理。」宋君曰:「善哉!豈不然乎?寡人不佞,不足以致之也。」孔子曰:「此事非難,唯欲行之云耳。」

六本

提到《六本》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14 六本:
孔子曰:「回有君子之道四焉。強於行義,弱於受諫,怵於待祿,慎於治身。史鰌有君子之道三焉。不仕而敬上,不祀而敬,直己而曲於人。」曾子侍,曰:「參昔者常聞夫子三言,而未之能行也。夫子見人之一善,而忘其百非,是夫子之易事也;見人之有善,若己有之,是夫子之不爭也;聞善必躬行之,然後導之,是夫子之能勞也。學夫子之三言,而未能行,以自知終不及二子者也。」

哀公問政

電子圖書館
2 哀公問政:
宰我問於孔子曰:「吾聞神之名,而不知所謂,敢問焉。」孔子曰:「人生有氣有魄。氣者,神之盛也。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此謂;魂氣歸天,此謂神。合與神而享之,教之至也。骨肉弊於下,化為野土,其氣揚于上,此神之著也。聖人因物之精,制為之極,明命神,以為民之則,而猶以是為未足也。故築為宮室,設為宗、祧,春、秋祭祀,以別親踈,教民反古復始,不敢忘其所由生也。眾之服自此,故聽且速焉。教以二端,二端既立,報以二禮:建設朝事,燔燎羶、薌,所以報氣也;薦黍稷,脩肺、肝,加以鬱鬯,所以報魄也。此教民脩本反始崇愛,上下用情,禮之至也。君子反古復始,不忘其所由生。是以致其敬,發其情,竭力從事,不敢不自盡也,此之謂大教。昔者,文王之祭也,事死如事生,思死而不欲生,忌日則必哀,稱諱則如見親,祀之忠也,思之深,如見親之所愛。祭欲見親之顏色者,其唯文王與!《》云:『明發不寐,有懷二人。』則文王之謂與。祭之明日,明發不寐,有懷二人,敬而致之,又從而思之。祭之日,樂與哀半,饗之必樂,已至必哀,孝子之情也。文王為能得之矣。」

五帝德

電子圖書館
2 五帝德:
宰我曰:「請問帝顓頊。」孔子曰:「五帝用說,三王有度。汝欲一日徧聞遠古之說,躁哉予也!」宰我曰:「昔予也聞諸夫子曰:『小子毋或宿。』故敢問。」孔子曰:「顓頊,黃帝之孫,昌意之子,曰高陽。淵而有謀,䟽通以知遠,養財以任地,履時以象天,依神而制義,治氣性以教眾,潔誠以祭祀,巡四海以寧民。北至幽陵,南暨交趾,西扺流沙,東極蟠木,動靜之類,小大之物,日月所照,莫不底屬。」

3 五帝德:
宰我曰:「請問帝嚳。」孔子曰:「玄枵之孫,喬極之子,曰高辛。生而神異,自言其名。博施厚利,不於其身。聰以知遠,明以察微。仁而威,惠而信,以順天地之義。知民所急,脩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財而節用之,撫教萬民而誨利之,歷日月之生朔而迎送之,明神而敬事之。其色也和,其德也重,其動也時,其服也衷。春夏秋冬,育護天下,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從化。」

論禮

電子圖書館
1 論禮:
孔子閒居,子張、子貢、言游侍。論及於禮,孔子曰:「居!汝三人者。吾語汝以禮周流無不遍也。」子貢越席而對曰:「敢問如何?」子曰:「敬而不中禮,謂之野;恭而不中禮,謂之給;勇而不中禮,謂之逆。」子曰:「給奪慈仁。」子貢曰:「敢問何以為中禮者?」子曰:「禮乎!夫禮所以制中也。」子貢退。言游進曰:「敢問禮也,領惡而全好者與?」子曰:「然。」子貢問:「何也?」子曰:「郊社之禮,所以仁神也;禘嘗之禮,所以仁昭穆也;饋奠之禮,所以仁死喪也;射饗之禮,所以仁鄉黨也;食饗之禮,所以仁賓客也。明乎郊社之義、禘嘗之禮,治國其如指諸掌而已。是故居家有禮,故長幼辯;以之閨門有禮,故三族和;以之朝廷有禮,故官爵敘;以之田獵有禮,故戎事閑;以之軍旅有禮,故武功成。是以宮室得其度,鼎俎得其象,物得其時,樂得其節,車得其軾,神得其享,喪紀得其哀,辯說得其黨,百官得其體,政事得其施。加於身而措於前,凡眾之動,得其宜也。」言游退。子張進曰:「敢問禮何謂也?」子曰:「禮者,即事之治也。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治國而無禮,譬猶瞽之無相,倀倀乎何所之?譬終夜有求於幽室之中,非燭何以見?故無禮則手足無所措,耳目無所加,進退揖讓無所制。是以其居處,長幼失其別,閨門三族失其和,朝廷官爵失其序,田獵戎事失其策,軍旅失其勢,宮室失其度,鼎俎失其象,物失其時,樂失其節,車失其軾,神失其饗,喪紀失其哀,辯說失其黨,百官失其體,政事失其施。加於身而措於前,凡眾之動失其宜。如此則無以祖祫四海。」子曰:「慎聽之!汝三人者。吾語汝。猶有九焉,大饗有四焉。苟知此矣,雖在畎畝之中,事之,聖人矣。兩軍相見,揖讓而入,入門懸興;揖讓而升堂,升堂而樂闋;下管象舞,夏籥序興,陳其薦俎,序其禮樂,備其百官,如此而後君子知仁焉。行中規,旋中矩,鑾和中采齊,客出於雍,徹以振羽。是故君子無物而不在於禮焉。入門而金作,示情也;升歌《清廟》,示德也;下管象舞,示事也。古之君子,不必親相與言也,以禮樂相示而已。夫禮者、理也;樂者、節也。無理不動,無節不作。不能詩,於禮謬;不能樂,於禮素;薄於德,於禮虛。」子貢作而問曰:「然則夔其窮與?」子曰:「古之人與?上古之人也。達於禮而不達於樂,謂之素;達於樂而不達於禮,謂之偏。夫夔達於樂不達於禮,是以傳於此名也。古之人也。凡制度在禮,文為在禮,行之其在人也!」三子者、既得聞此論於夫子也,煥若發矇焉。

郊問

電子圖書館
1 郊問:
定公問於孔子曰:「古之帝王,必郊祀其祖以配天,何也?」孔子對曰:「萬物本於天,人本乎祖。郊之祭也,大報本反始也,故以配上帝。天垂象,聖人則之,郊所以明天道也。」公曰:「寡人聞郊而莫同何也?」孔子曰:「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大報天而主日,配以月,故周之始郊,其月以日至,其日用上辛;至於啟蟄之月,則又祈穀于上帝。此二者,天子之禮也。魯無冬至大郊之事,降殺於天子,是以不同也。」公曰:「其言郊何也?」孔子曰:「兆丘於南,所以就陽位也,於郊,故謂之郊焉。」曰:「其牲器何如?」孔子曰:「上帝之牛角繭栗,必在滌三月。后稷之牛唯具,所以別事天神與人也。牲用騂,尚赤也;用犢,貴誠也。掃地而祭,貴其質也。器用陶匏,以象天地性也。萬物無可以稱之者,故因其自然之體也。」公曰:「天子之郊,其禮儀可得聞乎?」孔子對曰:「臣聞天子卜郊,則受命于祖廟,而作龜于禰宮,尊祖親考之義也。卜之日,王親立于澤宮,以聽誓命,受教諫之義也。既卜,獻命庫門之內,所以戒百官也。將郊,則供天子皮弁以聽報,示民嚴上也。郊之日,喪者不敢哭,凶服者不敢入國門,氾掃清路,行者畢止,弗命而民聽,敬之至也。天子大裘以黼之,被裘象天,乘素車,貴其質也。旂十有二旒,龍章而設日月,所以法天也。既至泰壇,王脫裘矣,服袞以臨燔柴,戴冕藻十有二旒,則天數也。臣聞之:誦《》三百,不足以一獻;一獻之禮,不足以大饗;大饗之禮,不足以大旅;大旅具矣,不足以饗帝。是以君子無敢輕議於禮者也。」

五刑解

電子圖書館
1 五刑解:
冉有問於孔子曰:「古者三皇、五帝不用五刑,信乎?」孔子曰:「聖人之設防,貴其不犯也;制五刑而不用,所以為至治也。凡民之為姦邪、竊盜、靡法、妄行者,生於不足,不足生於無度。無度,則小者偷惰,大者侈靡,各不知節。是以上有制度,則民知所止,民知所止則不犯。故雖有姦邪、賊盜、靡法、妄行之獄,而無陷刑之民。不孝者、生於不仁,不仁者、生於喪祭之禮也,明喪祭之禮,所以教仁愛也。能致仁愛,則服喪思慕。祭祀不解人子饋養之道。喪祭之禮明,則民孝矣。故雖有不孝之獄,而無陷刑之民。殺上者、生於不義。義所以別貴賤,明尊卑也。貴賤有別,尊卑有序,則民莫不尊上而敬長。朝聘之禮者,所以明義也。義必明,則民不犯。故雖有殺上之獄,而無陷民之刑。鬭變者、生於相陵;相陵者、生於長幼無序而遺敬讓。鄉飲酒之禮者,所以明長幼之序而崇敬讓也。長幼必序,民懷敬讓。故雖有變鬭之獄,而無陷刑之民。淫亂者、生於男女無別;男女無別,則夫婦失義。婚姻聘享者,所以別男女、明夫婦之義也。男女既別,夫婦既明,故雖有淫亂之獄,而無陷刑之民。此五者、刑罰之所從生,各有源焉。不豫塞其源,而輒繩之以刑,是謂為民設穽而陷之也。刑罰之源,生於嗜慾不節。夫禮度者,所以禦民之嗜慾而明好惡,順天道。禮度既陳,五教畢修,而民猶或未化,尚必明其法典,以申固之。其犯姦邪、靡法、妄行之獄者,則飭制量之度;有犯不孝之獄者,則飭喪祭之禮;有犯殺上之獄者,則飭朝覲之禮;有犯鬭變之獄者,則飭鄉飲酒之禮;有犯婬亂之獄者,則飭婚聘之禮。三皇、五帝之所化民者如此。雖有五刑之用,不亦可乎?」孔子曰:「大罪有五,而殺人為下。逆天地者罪及五世,誣文武者罪及四世,逆人倫者罪及三世,謀神者罪及二世,手殺人者罪止其身。故曰:大罪有五,而殺人為下矣。」

刑政

電子圖書館
1 刑政:
仲弓問於孔子曰:「雍問至刑無所用政,至政無所用刑。至刑無所用政,桀、紂之世是也;至政無所用刑,成、康之世是也。信乎?」孔子曰:「聖人之治化也,必刑政相參焉。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禮齊之。其次以政言導民,以刑禁之,刑不刑也。化之弗變,導之弗從,傷義以敗俗,於是乎用刑矣。顓五刑必即天倫,行刑罰則輕無赦。刑、侀也;侀、成也。壹成而不可更,故君子盡心焉。」仲弓曰:「古之聽訟,尤罰麗於事,不以其心,可得聞乎?」孔子曰:「凡聽五刑之訟,必原父子之情,立君臣之義以權之;意論輕重之序,慎深淺之量以別之;悉其聰明,正其忠愛以盡。大司寇正刑明辟以察獄,獄必三訊焉。有旨無簡,則不聽也。附從輕,赦從重,疑獄則泛與眾共之,疑則赦之,皆以小大之比成之。是故爵人必於朝,與眾共之也;刑人必於市,與眾棄之也。古者公家不畜刑人,大夫弗養其。士遇之塗,弗與之言,屏諸四方,唯其所之,弗及與政,弗欲生之也。」仲弓曰:「聽獄,獄之成成何官?」孔子曰:「成獄於吏,吏以獄之成告於正;正既聽之,乃告大司寇;大司寇聽之,乃奉於王;王命三公卿士,參聽棘木之下,然後乃以獄之成疑于王。王三宥之,以聽命而制刑焉。所以重之也。」仲弓曰:「其禁何禁?」孔子曰:「巧言破律,遁名改作,執左道與亂政者,殺;作婬聲,造異服,設伎奇器以蕩上心者,殺;行偽而堅,言詐而辯,學非而博,順非而澤,以惑眾者,殺;假於神時日卜筮以疑眾者,殺。此四誅者,不以聽。」仲弓曰:「其禁盡於此而已?」孔子曰:「此其急者。其餘禁者十有四焉。命服命車不粥於市;珪璋璧琮不粥於市;宗廟之器不粥於市;兵軍旍旗不粥於市;犧牲秬鬯不粥於市;戎器兵甲不粥於市;用器不中度,不粥於市;布帛精麤不中數,廣狹不中量,不粥於市;姦色亂正色,不粥於市;文錦珠玉之器,雕飾靡麗,不粥於市;衣服飲食不粥於市;果食不時,不粥於市;五木不中伐,不粥於市;鳥獸魚鱉不中殺,不粥於市。凡執此禁以齊眾者,不赦過也。」

共13段落。第1頁,共2頁。 跳至頁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