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 -> 神仙三

《神仙三》

電子圖書館

漢武帝

電子圖書館
1 漢武帝:
漢孝武皇帝,景帝子也。

2 漢武帝:
未生之時,景帝夢一赤彘從雲中下,直入崇芳閣,景帝覺而坐閣下。果有赤龍如霧。來蔽戶牗。宮內嬪御,望閣上有丹霞蓊蔚而起。霞滅。見赤龍盤廻棟間。景帝召占者姚翁以問之。翁曰:「吉祥也。此閣必生生原作主,據明鈔本、陳校本改。命世之人,攘夷狄而獲嘉瑞,為劉宗盛主也。然亦大妖。」景帝使王夫人移居崇芳閣,欲以順姚翁之言也,乃改崇芳閣為猗蘭殿。旬餘。景帝夢神女捧日以授王夫人,夫人吞之,十四月而生武帝。

3 漢武帝:
景帝曰:「吾夢赤氣化為赤龍,占者以為吉,可名之吉。」

4 漢武帝:
至三歲,景帝抱於膝上,撫念之,知其心藏洞徹,試問兒樂為天子否。對曰:「由天不由兒。願每日居宮垣,在陛下前戲弄,亦不敢逸豫,以失子道。」景帝聞而愕然,加敬而訓之。

5 漢武帝:
他日復抱之几前,試問兒悅習何書,為朕言之。乃誦伏羲以來。羣聖所錄。陰陽診候,及龍圖龜策數萬言。無一字遺落。

6 漢武帝:
至七歲,聖徹過人,景帝令改名徹。

7 漢武帝:
及即位,好神仙之道,常禱祈名山大川五嶽,以求神仙。

8 漢武帝:
元封元年,正月甲子,登嵩山,起道宮。帝齋七日,祠訖乃還。

9 漢武帝:
至四月戊辰,帝閒居承華殿,東方朔。董仲君君原作舒。據明鈔本、陳校本改。在側。忽見一女子,著青衣,美麗非常,帝愕然問之,女對曰:「我墉宮玉女王子登也。向為王母所使,從崑崙山來。語帝曰:聞子輕四海之祿,尋道求生,降帝王之位,而屢禱山嶽,勤哉有似可教者也。從今日清齋,不閑人事,至七月七日,王母暫來也。」帝下席跪諾。言訖,玉女忽然不知所在。

10 漢武帝:
帝問東方朔:「此何人。朔曰:「是西王母紫蘭宮玉女,常傳使命,往來扶桑,出入靈州,交關常陽,傳言玄都。阿母昔出配北燭仙人,近又召還,使領命祿,真靈官也。」

11 漢武帝:
帝於是登延靈之臺,盛齋存道;其四方之事權,委於冢宰焉。

12 漢武帝:
到七月七日,乃修除宮掖,設坐大殿。以紫羅薦地,燔百和之香,張雲錦之幃。燃九光之燈,列玉門之棗,酌蒲萄之醴。宮監明鈔本宮作躬。香果,為天宮之饌。帝乃盛服。立於階下。敕端門之內,不得有妄窺者。內外寂謐,以候雲駕。

13 漢武帝:
到夜二更之後,忽見西南如白雲起,鬱然直來,逕趨宮庭,須臾轉近。聞雲中簫皷之聲。人馬之響。半食頃,王母至也。

14 漢武帝:
縣投殿前,有似鳥集。或駕龍虎,或乘白麟,或乘白鶴,或乘軒車,或乘天馬。羣仙數千。光耀庭宇。既至,從官不復知所在,唯見王母乘紫雲之輦,駕九色斑龍。別有五十天仙,側近鸞輿。皆長丈餘。同執綵旄之節,佩金剛靈璽,戴天真之冠,咸住殿下。

15 漢武帝:
王母唯挾二侍女上殿,侍女年可十六七。服青綾之袿。容眸流盻。神姿清發,真美人也。王母上殿東向坐。著黃金褡䙱。文采鮮明,光儀淑穆。帶靈飛大綬。腰佩分景之劒。頭上太華髻,戴太真晨嬰之冠,履玄璚鳳文之舄。

16 漢武帝:
視之可年三十許,修短得中,天姿掩藹,容顏絕世,真靈人也。下車登牀。帝跪拜問寒暄畢立。因呼帝共坐,帝面南。

17 漢武帝:
王母自設天廚,真妙非常:豐珍上果,芳華百味;紫芝萎蕤,芬芳填樏;清香之酒,非地上所有,香氣殊絕,帝不能名也。

18 漢武帝:
又命侍女更索桃果。須臾,以玉盤盛仙桃七顆,大如鴨卵,形圓青色,以呈王母。母以四顆與帝,三顆自食。桃味甘美,口有盈味。

19 漢武帝:
帝食輒收其核,王母問帝,帝曰:「欲種之。」母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實,中夏地薄,種之不生。」帝乃止。

20 漢武帝:
於坐上酒觴數遍,王母乃命諸侍女王子登彈八琅之璈,又命侍女董雙成吹雲和之笙,石公子擊昆庭之金,許飛瓊鼓震靈之簧。婉淩華拊五靈之石。范成君擊湘陰之磬,段安香作九天之鈞。於是衆聲澈朗。靈音駭空。又命法嬰歌玄靈之曲。

21 漢武帝:
歌畢,王母曰:「夫欲修身,當營其氣。太仙真經所謂行益易之道。益者益精。易者易形。能益能易,名上仙籍;不益不易,不離死厄。行益易者。謂常思靈寶也。靈者神也。寶者精也。子但愛精握固,閉氣吞液,氣化為血,血化為精,精化為神,神化為液,液化為骨。行之不倦,神精充溢。為之一年易氣,二年易血,三年易精,四年易脈,五年易髓,六年易骨,七年易筋,八年易髮,九年易形。形易則變化。變化則成道,成道則為仙人。吐納六氣,口中甘香。欲食靈芝,存得其味,微息揖吞,從心所適。氣者水也,無所不成,至柔之物。通致神精矣。此元始天王在丹房之中所說微言。今敕侍笈玉女李慶孫,書錄之以相付。子善錄而修焉。」於是王母言語既畢,嘯命靈官,使駕龍嚴車欲去。

22 漢武帝:
帝下席叩頭,請留殷勤,王母乃止。

23 漢武帝:
王母乃遣侍女郭密香與上元夫人相問云:「王九光之母敬謝。比比原作但,據明鈔本、陳校本改。不相見。四千餘年矣。天事勞我,致以愆面。劉徹好道,適來視之,見徹了了,似可成進。然形慢神穢。腦血淫漏,五臟不淳。關冑彭孛。骨無津液,脈浮反升,肉多精少,瞳子不夷。三尸狡亂。玄白失時。雖當語之以至道,殆恐非仙才也。吾久在人間,實為臭濁,然時復可遊望,以寫細念。庸明鈔本、陳校本庸作客。主對坐,悒悒不樂,夫人可暫來否。若能屈駕,當停相須。」

24 漢武帝:
帝見侍女下殿,俄失所在。須臾郭侍女返,上元夫人又遣一侍女答問云:「阿環再拜。上問起居,遠隔絳河,擾以官事,遂替顏色。『近五千年,仰戀光潤,情係無違。密香至,奉信承降尊於劉徹處。聞命之際,登當命駕,先被太帝君敕,使詣玄洲,校定天元。正爾暫住,如是當還,還便束帶,願暫少留』。」

25 漢武帝:
帝因問王母:「不審上元何真也。王母曰:「是三天上元之官。統領十萬明鈔本萬作方。玉女名籙者也。俄而夫人至。亦聞雲中簫皷之聲。既至。從官文武千餘人。並是女子,年皆十八九許,形容明逸,多服青衣,光彩耀目,真靈官也。夫人年可二十餘。天姿精耀,靈眸絕朗,服青霜之袍,雲彩亂色,非錦非繡,不可名字。頭作三角髻。餘髮散垂至腰。戴九雲夜光之冠,曳六出火玉之珮,垂鳳文林華之綬。腰流黃揮精之劒。上殿向王母拜,王母坐而止之,呼同坐,北向。

26 漢武帝:
夫人設廚,廚亦精珍,與王母所設者相似。王母敕帝曰:「此真元之母,尊貴之神,汝當起拜。帝拜問寒溫,還坐。

27 漢武帝:
夫人笑曰:「五濁之人,耽酒榮利,嗜味淫色,固其常也。且徹以天子之貴,其亂目者倍於凡焉,而復於華麗之墟,拔嗜慾之根,願無為之事,良有志矣。」

28 漢武帝:
王母曰:「所謂有心哉。」

29 漢武帝:
夫人謂帝曰:「汝好道乎。聞數招方術,祭山嶽,祠靈神,禱河川,亦為勤矣。勤而不獲,實有由也。汝胎性暴,胎性淫,胎性奢,胎性酷,胎性賊,五者恒舍於榮衛之中。五藏之內。雖獲良針,固難愈也。暴則使氣奔而攻神,是故神擾而氣竭。淫則使精漏而魂疲。是故精竭而魂消;奢則使真離而魄穢,是故命逝而靈失;酷則使喪仁而自攻,是故失仁而眼亂。賊則使心鬬而口乾。是故內戰而外絕。此五事者,皆是截身之刀鋸,刳命之斧斤矣,雖復志好長生,不能遣茲五難,亦何為損性而自勞乎。然由是得此小益,以自知往爾。若從今已。捨爾五性,反諸柔善,明務察下,慈務矜冤,惠務濟貧,賑務施勞,念務存孤,惜務及愛身,恒為陰德。救濟死厄,旦夕孜孜。不泄精液,於是閉諸淫。養汝神,放諸奢,從至儉,勤齋戒,節飲食,絕五穀,去羶腥,鳴天鼓。飲玉漿。蕩華池,叩金梁。按而行之,當有異耳。今阿母迂天尊之重。下降於蟪蛄之窟。明鈔本、陳校本「窟」作「戶屈」二字,「戶」屬上為句,「屈」屬下為句。霄虛之靈。而詣狐鳥之爼。且阿母至誡。妙唱玄音,驗其敬勗節度,明修所奉。比及百年,阿母必能致汝於玄都之墟,迎汝於昆閬之中,位以仙官,遊於十方。信吾言矣,子勵之哉;若不能爾,無所言矣。」

30 漢武帝:
帝下席跪謝曰:「臣受性凶頑,生長亂濁,面墻不啟,無由開達。然貪生畏死,奉靈敬神。今日受教,此乃天也。徹戢聖命以為身範,是小醜之臣,當獲生活,唯垂哀護,願賜上元。明鈔本。陳校本願賜上元作賜其元元。夫人使帝還坐。

31 漢武帝:
王母謂夫人曰:「卿之為戒,言甚急切,更使未解之人,畏於志意。」

32 漢武帝:
夫人曰:「若其志道,將以身投餓虎,忘軀破滅,蹈火履水,固於一志,必無憂也;若其志道,則心凝真性。嫌惑之徒,不畏急言,急言之發,欲成其志耳。阿母既有念,必當賜以尸解之方耳。」王母曰:「此子勤心已久。而不還良師。遂欲毀其正志,當疑天下必無仙人。是故我發閬宮,暫舍塵濁,既欲堅其仙志,又欲令向化不惑也。今日相見,令人念之。至於尸解下方,吾甚不惜。後三年,吾必欲賜以成丹半劑,石象散一具,與之則徹不得復停。當今匈奴未彌,邊陲有事,何必令其倉卒舍天下之尊,而便入林岫。但當問篤向之志,必卒何如。如如字原闕。據明鈔本、許本、黃本補。其廻改。吾方數來。」

33 漢武帝:
王母因拊帝背曰:「汝用上元夫人至言,必得長生,可不勗勉耶。帝跪曰:「徹書之金簡。以身模模原作莫。據明鈔本、陳校本改,黃本作佩。之焉」。

34 漢武帝:
帝又見王母巾笈中有一卷書,盛以紫錦之囊。帝問此書是仙靈方耶。不審其目,可得瞻盼否。王母出以示之曰:「此五嶽真形圖也,昨青城諸仙,就吾請求,今當過以付之。乃三天太上所出,文祕禁重,豈汝穢質所宜佩乎。今且與汝靈光生經。可以通神勸心也。」

35 漢武帝:
帝下地叩頭,固請不已。

36 漢武帝:
王母曰:「昔上皇清虛元年,三天太上道君,下觀六合,瞻河海之長短,察丘山之高卑,立天柱而安於地理,植五嶽而擬諸鎮輔,貴昆陵以舍靈仙,尊蓬丘以館真人,安水神于極陰之源,棲太帝于扶桑之墟。於是方丈之阜,為理命之室,滄浪海島,養九老之堂。祖瀛玄炎。長元流流下原有光字,據明鈔本、陳校本刪。生。鳳麟聚窟,各為洲名,並在滄流大海玄津之中。水則碧黑俱流。波則震蕩羣精。諸仙玉女,聚居滄溟,其名難測,其實分明。乃因山源之規矩。覩河嶽之盤曲。陵廻阜轉。山高隴長,周旋逶迤,形似書字,是故因象制名,定實之號。書形祕於玄臺,而出為靈真之信,諸仙佩之,皆如傳章;道士執之,經行山川。百神羣靈。尊奉親近。汝雖不正,然數訪仙澤,扣求不忘于道。欣子有心,今以相與。當深奉慎,如事君父。泄示凡夫,必禍及也。」

37 漢武帝:
上元夫人語帝曰:「阿母今以瓊笈妙韞,發紫臺之文,賜汝八會之書。《五嶽真形》,可謂至珍且貴,上帝之玄觀矣。子自非受命合神,弗見此文矣。今雖得其真形,觀其妙理。而無五帝六甲左右靈飛之符。太陰六丁通真逐靈玉女之籙。太陽六戊招神天光策精之書』、『左乙混沌東蒙之文』、『右庚素收攝殺之律。壬癸六遯隱地八術。丙丁入火九九字原闕。據明鈔本、陳校本補。赤班符』、『六辛入金致黃水月華之法』、『六己石精金光藏景化形之方。子午卯酉八禀十訣六靈咸明鈔本咸作威。儀』、『丑辰未戌地真素訣。明鈔本素上有曲字,訣下有辭字、『長生紫書』、『三五順行』、『寅申巳亥紫度炎光內視中方』。凡缺此十二事者,當何以召山靈,朝地神,攝總萬精,驅策百鬼,束虎豹,役蛟龍乎。子所謂適知其一,未見其他也。」

38 漢武帝:
帝下席叩頭曰:「徹下土濁民,不識清真,今日聞道,是生命會遇。聖母今當賜以真形,修以度世。夫人云今告徹。應須五帝六甲六丁六符致靈之術。既蒙啟發,弘益無量,唯願告誨,濟臣飢渴,使已枯之木,蒙靈陽之潤,焦炎之草,幸甘雨之溉,不敢多陳。」帝啟叩不已。

39 漢武帝:
王母又告夫人曰:「夫真形寶文,靈宮所貴,此子守求不已,誓以必得,故虧科禁,特以與之。然五帝六甲。通真招神,此術眇邈。必須清潔至誡。殆非流濁所宜施行。吾今既賜徹以真形,夫人當授之以致靈之途矣。吾嘗憶與夫人共登玄隴朔野,及曜真之山。視王子童、王子立就吾求請太上隱書。吾以三元祕言,不可傳泄於中仙。夫人時亦有言,見助於子童之言志矣。明鈔本言志矣作至以。《雲笈七籤》卷七九作至矣。疑當從七籤作至矣為是。吾既難違來意,不獨執惜。至於今日之事,有以相似。後造朱火丹陵,食靈瓜,味甚好,憶此未久,而已七千歲矣,夫人既以告徹篇目十二事畢,必當匠而成之,緣何令人主稽首請乞,叩頭流血耶。上元夫人曰。阿環不苟惜。向不持來耳。此是太虛群文真人赤童所出。傳之既自有男女之限禁;又宜授得道者,恐徹下才,未應得此耳。」

40 漢武帝:
王母色不平,乃曰:「天禁漏泄,犯違明科,傳必其人,授必知真者。夫人何向下才而說其靈飛之篇目乎。妄說則泄。泄而不傳。是衒天道。此禁豈輕於傳耶。別敕三官司直,推夫人之輕泄也。吾之《五嶽真形》太寶,乃太上天皇所出,其文寶妙而為天仙之信,豈復應下授於劉徹耶。直以徹孜孜之心,數請川嶽,勤修齋戒,以求神仙之應,志在度世,不遭明師,故吾等有以下眄之耳。至於教仙之術,不復限惜而弗傳。夫人且有致靈之方,能獨執之乎。吾今所以授徹真形文者,非謂其必能得道,欲使其精誠有驗求仙之不惑,可以誘進向化之徒;又欲令悠悠者,知天地間有此靈真之事,足以却不信之狂夫耳,吾意在此也。此子性氣淫暴,服精不純,何能得成真仙,浮空參差十方乎。勤而行之,適可度於不死耳。明科所云:非長生難,聞道難也。非聞道難非聞道難四字原闕。據明鈔本陳校本補。行之難;非行之難也,終之難。良匠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必巧也。何足隱之耶。夫人謝曰:「謹受命矣。但環環下原有倒字,據明鈔本、陳校本刪。昔蒙倒景君、無常先生二君,傳靈飛之約,以四千年一傳,女授女,不授男,太上科禁,已表於昭生之符矣。環受書以來。幷賢大女即抱蘭。凡傳六十八女子,固不可授男也。伏見扶廣山青真小童,受《六甲靈飛》於太甲中元,凡十二事,與環所授者同。青真是環入火弟子,所受《六甲》,未聞別授於人。彼男官也,今止敕取之,將以授徹也。先所以告篇目者。意是愍其有心。將欲堅其專氣,令且廣求。他日與之,亦欲以男授男,承科而行。使勤而方獲,令知天真之珍貴耳。非徒苟執。衒泄天道。阿環主臣,願不罪焉。阿母《真形》之貴。愍於勤志。亦已授之,可謂大不宜矣。」

41 漢武帝:
王母笑曰:「亦可恕乎。上元夫人即命侍女紀離容,徑到扶廣山,敕青真小童。出六甲左右靈飛致神之方十二事。當以授劉徹也。須臾侍女還,捧五色玉笈,鳳文之蘊。以出六甲之文曰:「弟子何昌言:向奉使絳河,攝南真七元君檢校群龍猛獸之數,事畢授教。承阿母相邀邀字原闕。據明鈔本陳校本補。詣劉徹家。不意天靈至尊。乃復下降於臭濁中也,不審起居比來何如。侍女紀離容至云。尊母欲得金書祕字六甲靈飛左右策精之文十二事。欲授劉徹。輒封一通付信,曰徹雖有心,實非仙才,詎宜以此傳泄於行尸乎。昌近在帝處。見有上言者甚衆。云山鬼哭於叢林,孤魂號於絕域;興師旅而族有功,忘賞勞而刑士卒;縱橫白骨,煩擾黔首,淫酷自恣。罪已彰於太上。怨已見於天氣,囂言互聞,必不得度世也。奉尊見敕,不敢違耳。」

42 漢武帝:
王母歎曰:「言此子者誠多,然帝亦不必推也。夫好道慕仙者,精誠志念:齋戒思愆,輒除過一月;克己反善,奉敬真神,存真守一,行此一月,輒除過一年。徹念道累年,齋亦勤矣,累禱名山、願求度脫,校計功過,殆已相掩。但今以去,勤修至誠,奉上元夫人之言,不宜復奢淫暴虐,使萬兆勞殘,冤魂窮鬼,有被掘之訴,流血之尸,忘功賞之辭耳。」夫人乃下席起立,手執八色玉笈鳳文之蘊,仰帝而祝曰:「九天浩洞,太上耀靈。神照玄寂,清虛朗明。登虛者妙,守氣者生。至念道臻,寂感真誠。役神形辱,安精年榮。授徹靈飛,及此六丁。左右招神,天光策精。可以步虛,可以隱形。長生久視,還白留青。我傳有四萬之紀,授徹傳在四十之齡。違犯泄漏,禍必族傾。反是天真,必沉幽冥。爾其慎禍,敢告劉生。爾師主是真青童小君,太上中黃道君之師真。明鈔本師真作司直。元始十天王入室弟子也。姓延陵名陽,字庇華,形有嬰孩之貌,故仙宮以青真小童為號。其為器也,玉朗洞照。聖周萬變,玄鏡幽覽。才為真俊,游於扶廣。權此始運,館于玄圃。治仙職分,子在師居,從爾所願。不存所授,命必傾淪。言畢,夫人一一手指所施用節度,以示帝焉。凡十二事都畢,又告帝曰:「夫五帝者,方面之天精,六甲六位之通靈,佩而尊之,可致長生。此書上帝封於玄景之臺,子其寶秘焉。」

43 漢武帝:
王母曰:「此三天太上之所撰,藏於紫陵之臺,隱以靈壇之房,封以華琳之函,韞以蘭繭之帛,約以紫羅之素,印以太帝之璽。受之者,四十年傳一人;無其人,八十年可頓授二人。得道者四百年一傳,得仙者四千年一傳。得真者四萬年一傳,昇太上者四十萬年一傳。非其人謂之泄天道;得其人不傳,是謂蔽天寶;非限妄傳,是謂輕天老;受而不敬,是謂慢天藻。泄蔽輕慢四者。取死之刀斧,延禍之車乘也。泄者身死於道路,受上刑而骸裂;蔽者盲聾於來世,命凋枉而卒歿。輕則鍾禍於父母。詣玄都而考罰;慢則暴終而墮惡道,棄疾於後世。此皆道之科禁,故以相戒,不可不慎也。」王母因授以《五嶽真形圖》,帝拜受俱畢。

44 漢武帝:
夫人自彈雲林之璈,歌步玄之曲。王母命侍女田田原作曰,據明鈔本、陳校本改。四非。答哥。哥畢。乃告帝從者姓名。乃冠帶執佩物名。所以得知而紀焉。

45 漢武帝:
至明旦,王母與上元夫人同乘而去,人馬龍虎,導從音樂如初,而時雲彩鬱勃,盡為香氣,極望西南,良久乃絕。

46 漢武帝:
帝既見王母及上元夫人,乃信天下有神仙之事。其後帝以王母所授五真圖靈光經。及上元夫人所授《六甲靈飛》十二事,自撰集為一卷,及諸經圖,皆奉以黃金之箱,封以白玉之函,以珊瑚為軸,紫錦為囊,安著柏梁臺上。數自齋潔朝拜,燒香灑掃,然後乃執省焉。

47 漢武帝:
帝自受法,出入六年,意旨清暢,高韻自許,為神真見降,必當度世。

48 漢武帝:
恃此不修至德,更興起臺館,勞弊萬民,坑降殺服。遠征夷狄。路盈怒歎,流血膏城,每事不從。

49 漢武帝:
至太初元年,十一月乙酉,天火燒柏梁臺。真形圖靈飛經錄十二事靈光經。及自撰所受,凡十四卷。幷函並失。王母當知武帝既不從訓,故火災耳。

50 漢武帝:
其後東方朔一旦乘龍飛去。同時衆人。見從西北上冉冉,仰望良久,大霧覆之,不知所適。

51 漢武帝:
至元狩二年二月,帝病。行盩庢西。憇五柞宮。丁卯,帝崩,入殯未央宮前殿;三月,葬茂陵。是夕,帝棺自動,而有聲聞宮外,如此數遍,又有芳香異常。

52 漢武帝:
陵畢,墳埏間大霧,門柱壞,霧經一月許日。

53 漢武帝:
帝塚中先有一玉箱,一玉杖,此是西胡康渠王所獻,帝甚愛之,故入梓宮中。

54 漢武帝:
其後四年,有人於扶風市中買得此二物。帝時左右侍人,有識此物,是先帝所珍玩者,因認以告。有司詰之,買者乃商人也,從關外來,宿鄽市。其日,見一人於北車巷中,賣此二物。青布三十疋。錢九萬。即售交原作之。据明鈔本、陳校本改。度,實不知賣箱杖主姓名,事實如此。有司以聞,商人放還,詔以二物付太廟。

55 漢武帝:
又帝崩時。遣詔以雜經三十餘卷。常讀玩之,使隨身斂。到元元原誤建,據緯略引校改。康二年,河東功曹李友,入上黨抱犢山採藥,於巖室中得此經,盛以金箱,卷後題東觀臣姓名,記月日,武帝時也。河東太守張純,以經箱奏進。帝問武帝時左右侍臣,有典書中郎冉登,見經及箱,流涕對曰:「此孝武皇帝殯殮時物也,臣當時以著梓宮中,不知何緣得出。宣帝大愴然驚愕,以經付孝武帝廟中。

56 漢武帝:
按《九都龍真經》云:得仙之下者,皆先死。過太陰中鍊尸骸。度地戶,然後乃得尸解去耳。且先斂經杖,乃忽顯出,貨於市中,經見山室,自非神變幽妙,孰能如此者乎。出《漢武內傳》

URN: ctp:taiping-guangji/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