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 -> -> 天部十

《天部十》

Library Resources

雨上

Library Resources
1 雨上:
《釋名》曰:雨,羽也。如鳥羽,動則散。
又曰:雨,水從雲下也。雨者,輔也。言輔時而生養。

2 雨上:
《說文》曰:零,徐雨也。𩆵,音斯。小雨裁落也。●,一林本反。霖雨也。南陽名霖雨曰霡。𩆑,音酸。小雨也。●,子廉反。微雨也。𩆃,音資。雨聲也。溟,小雨也。澍,時雨也。滑,子八反。雨下也。

3 雨上:
《易》曰:密雲不雨,自我西郊。
又曰:匪寇,婚媾。往遇雨則吉。
又曰:雲行雨施。
又曰:雨以潤之。

4 雨上:
《書》曰:若歲大旱,用汝作霖雨。
又曰:《洪范》休征,曰肅,時雨若。
又曰:納于大麓,烈風雷雨弗迷。

5 雨上:
《詩》曰:有渰凄凄,興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渰,陰云興貌。凄凄,云行之貌。祁祁猶徐徐也。
又曰:月離于畢,俾滂沱矣。月離陰星則雨。
又曰:我來自東,零雨其濛。鸛鳴於垤,婦嘆於室。鄭玄注曰:「將陰,則穴處者先知之。鸛好水,將雨,長鳴而喜也。」
又曰:習習谷風,以陰以雨。

6 雨上:
《禮記·月令》曰:仲春之月,始雨水。孟春行夏令,則雨水不時;行秋令,則暴雨總至;行冬令,則水潦為敗。
又曰:季春行夏令,則時雨不降;行秋令,則淫雨早降。
又曰:時雨將降,下水上騰。
又曰:立夏,命有司祀雨師。
又曰:孟夏行秋令,則苦雨數來。
又曰:六月中氣後五日,大雨時行。
又曰:仲秋行春令,則秋雨不降。
又曰:仲冬行秋令,則天時雨汁,瓜瓠不成。
又曰:諸侯朝天子,雨霑服失容則止。
又曰:天降時雨,山川出云。
又曰:風雨不節則饑。
又曰:疾風、迅雷、甚雨則必變。

7 雨上:
《傳》曰:隱公九年三月癸酉,大雨霖以震,書始也。
又曰:宋大水,魯莊公吊焉,曰:「天作淫雨,以害于粢盛,若之何不吊?」
又曰:如百穀之仰膏雨。
又曰:雨三日以往為霖。
又曰:衛大旱,卜有事于山川,不吉。寧莊子曰:昔周饑,克殷而年豐。今邢方無道,欲使衛討邢焉?「從之,師興而雨。
又曰:臧武仲如晉,雨,過御叔。御叔,魯大夫。御叔在其邑,將飲酒,曰:「焉用聖人!武仲多智,時人謂聖人也。我將飲酒而已,雨行,何以聖為?」

8 雨上:
《公羊傳》曰:觸石而出,膚寸而合。側手為膚,案指為寸,信觸石理而出無有膚寸而不合也。不崇朝而遍雨天下者,惟泰山云爾。

9 雨上:
《穀梁傳》曰:春正月不雨,不雨者,勤雨也。欲雨之心勤也。夏四月不雨。言不雨者,閔雨也。經一時不雨,民之至憂也。閔,憂。六月雨,喜雨也。

10 雨上:
《爾雅》曰:甘雨時降,萬民以喜,謂之醴泉。
又曰:暴雨謂之凍,小雨謂之霡霂,久雨謂之淫,霪雨謂之霖。

11 雨上:
《易稽覽圖》曰:降陰為雨。降陰之雨,潤而不破塊。

12 雨上:
京房《易飛候》曰:凡候雨,以晦朔弦望云漢四塞者,皆當雨。東風曰雷雨,有黑雲,氣如覆船于日下,當雨。有黑雲,氣如牛彘,當雨暴。有異云如水牛,不出三日大雨。有黑雲如群羊,奔如飛鳥,五日必雨,有云如浮船,皆為雨。北斗獨有云,不出五日大雨。四望見青白雲,名曰天塞之云,雨征也。有蒼黑雲,細如杼軸蔽日月,五日必雨。云如兩人提鼓持桴,皆為暴雨。
又曰:太平之時,十日一雨,凡歲三十六雨,此休征時若之應。

13 雨上:
《尚書說》曰:淮雨。淮,暴雨之名也。

14 雨上:
《尚書大傳》曰:五岳皆觸石而出云,不崇朝而雨。
又曰:成王時,有越裳氏來朝,曰:「久矣,天之無烈風,東西南北來也,無澍雨。暴雨也。意中國有聖人乎?」

15 雨上:
《禮統》曰:雨者,輔時生養均遍,故謂之雨。

16 雨上:
《大戴禮》曰:天地之氣和即雨。

17 雨上:
《禮斗威儀》曰:君乘金而王,其政象平,則嘉雨時至。

18 雨上:
《春秋說題辭》曰:一歲三十六雨,天地之氣宣;十日小雨,應天文;十五日大雨,以升運也。
又曰:陽制陰,故水為雨。

19 雨上:
《春秋元命包》曰:陰陽和而為雨。

20 雨上:
《春秋繁露》曰:木有變則春多雨,此徭役眾,賦斂重故也。

21 雨上:
《史記》曰:秦始皇時,置酒而天雨,陛楯者皆沾寒。優旃見而哀謂之之曰:「汝欲休乎?」陛楯者曰:「幸甚」。優旃曰:「我即行,呼汝,汝疾應曰諾。」居有頃,殿上上壽呼萬歲。旃大呼曰:「陛楯郎!」曰:「諾。」優旃曰:「汝雖長,何益,幸雨立。我雖短,幸休居。」於是使得半相代。
又曰:夫子當行,命弟子持雨具,既而果雨,曰:「昨夜月不宿畢,故知之。」

22 雨上:
范曄《後漢書》曰:高鳳,字文通,家貧,好學不休,其家曝麥,令鳳守雞,以竿授其手中。鳳執竿讀書,雨大至,鳳讀書不覺,執竿如故。其妻還,麥流,甚以為怒,鳳亦不愧。

23 雨上:
《後漢書》曰:郭林宗嘗于陳梁間行,遇雨,巾一角墊。時人乃故折角以為林宗巾,其見慕如此。

24 雨上:
謝承《後漢書》曰:百里嵩,字景山,為徐州刺史。境旱,嵩出巡遽,甘雨輒澍。東海、祝其、合鄉等三縣父老訴曰:「人等是公百姓,獨不迂降?回赴,雨隨車而下。

25 雨上:
《東觀漢記》曰:王郎起,光武自薊東南馳,及至南宮,遇大風雨,而引車入道傍舍,馮異抱薪,鄧禹爇火,光武對灶燎衣。
又曰:順帝陽嘉元年,立順烈皇后。是時,自冬至春不雨,尊后之日,嘉澍沾渥。
又曰:沛獻王輔善《京氏易》。永平五年,京師少雨,上御雲臺,自卦,以《周易林》占之。其繇曰:「蟻封穴戶,大雨時至。」上以問輔,輔上書曰:「《蹇》,艮下為山,坎上為水。山云為雨,蟻穴居,知雨將至,故以蟻為興。」

26 雨上:
《漢書名臣奏》曰:天陰雨,人之病為之先動,是陰相應而起也。天將陰雨,又使人睡臥者,陰氣也。

27 雨上:
《魏志》曰:曹真伐蜀,從子午道南入。司馬宣王溯漢水,當會南鄭。諸軍或從斜谷道,或從武威入。會大霖雨四十余日,棧道斷絕,詔真還。
又曰:太祖在長安,使曹仁討關羽于樊。秋,大霖雨,漢水溢,平地水數丈,六軍皆沒。

28 雨上:
《晉書》曰:詔以王雅為太子少傅,將拜,遇雨,請以傘入。王珣不許,因冒雨而拜。

29 雨上:
《後漢書》曰:樊英隱壺山,嘗有暴風從西南起,英謂學者曰:「成都失火甚盛。」因含水西向漱之,乃令記其時日。后有從蜀郡來者,云:「是日大火,有云從東起,須臾大雨。」

30 雨上:
《神仙傳》曰:欒巴,蜀人,征為尚書,大朝,得酒不飲,西南噀之,詔問巴,巴曰:「臣本縣成都大火,臣以酒為雨救之。」帝驚驛問,咸云:「是時雨從北來,猶有酒氣。」

31 雨上:
《襄陽傳》曰:巫山神女,朝為行雲,暮為行雨。

32 雨上:
《西京雜記》曰:董仲舒曰:「太平之時,雨不破塊,津莖潤枝而已。」
又曰:董仲舒曰:「陰陽二氣之初蒸也,若有若無,若實若虛,團攢聚合,其體稍重,乘虛而墜,風多則合速,故雨大而疏;風少則合遲,故雨細而密。」

33 雨上:
《湘州記》曰:零陵山有石燕,遇風雨則飛,止還為石。

34 雨上:
王采《安城記》曰:萍鄉西津,名玉女岡,天當雨,輒先涌五色氣於石間,俗謂玉女披衣。

35 雨上:
《搜神記》曰:武王伐紂至河上,雨甚疾,雷晦冥,揚波于河。眾甚懼,武王曰:「余在,天下誰敢干余者。」風波立濟。

36 雨上:
《述異記》曰:廬山有康王谷,北嶺上有一城,號劉城。天每有雨,輒聞山上有鼓角笳簫之聲,村人以為常候。

37 雨上:
《武昌記》曰:武昌城東南有金牛岡,西有石鼓山,上有三石鼓,石鼓鳴,天必雨。

38 雨上:
《羅浮山記》曰:山有龜淵,淵有神龜,龜鼻貫銅環。若有人穢此淵,即注雨。

39 雨上:
周處《風土記》曰:榆莢雨,春雨。黃雀風,濯枝雨。六月之風雨也。又曰:六月有大雨,名濯枝雨。

40 雨上:
《荊楚歲時記》曰:六月必有三時雨,田家以為甘澤,邑里相賀,曰賀嘉雨。

41 雨上:
王子年《拾遺記》曰:甘雨蒙蒙,似露委草木,則滴瀝雨也。
又曰:香云成香雨。

42 雨上:
《帝王世紀》曰:黃帝游洛水上,見大魚,殺五牲以醮,天乃甚雨,七日七夜,魚流始得圖書,今河圖是也。

43 雨上:
《家語》曰:孔子將行,遇雨,不假蓋於子夏,護其短也。
又曰:齊有一足之鳥,集于殿前,舒翅而跳,齊侯異之,使聘魯訪諸孔子,曰:「此鳥名曰商羊。昔童兒有屈一腳振訊兩臂而跳且謠曰:『天將大雨,商羊鼓舞。』今齊有之,其應至矣,急告民趣治溝渠,修堤防,將有大雨水為災。」果大霖雨,水溢泛諸國,傷害人民,惟齊有備不敗。景公曰:「聖人之言,信而有征矣。」

44 雨上:
《老子》曰:暴雨不終日。

45 雨上:
《莊子》曰:宋景公時大旱三年,卜云:「以人祀乃雨。」公下堂頓首曰:「吾所求雨者,為人。今殺人,不可!將自當之。」言未卒,天大雨,方千里。
又曰:堯讓天下於許由,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難乎?時雨降矣,而猶浸灌,其于澤也。不亦勞乎?。

46 雨上:
《文子》曰:若與俗處,猶走逃雨也,無之而不濡。

47 雨上:
《列子》曰:赤松子,神農時雨師也。

48 雨上:
《廣成子》曰:黃帝時,雲不待族而雨。

49 雨上:
《尸子》曰:神農理天下,欲雨則五日為行雨,旬為谷雨,旬五日為時雨。萬物咸利,故謂之神雨。

50 雨上:
《孟子》曰:油然作云,霈然下雨。

51 雨上:
《抱樸子》曰:軍始發,大風甚雨起于后,大勝之征也。軍始出,雨沾衣者,是謂潤兵,軍有功。雨不足沾衣裳,是謂泣軍,必敗。
又曰:無雲而雨,是謂雨血,將軍當揚兵講武以應之;雨軍中尤甚者,將軍戰必無功也。

52 雨上:
《管子》曰:冬作土功,發地藏,則夏多暴雨,秋霖不止。
又曰:春秋五政:一曰論幼孤,赦有罪;二曰賦爵列,授祿位;三曰脩溝洫,復亡人;四曰治封疆,正阡陌;五曰無殺麂卵,無絕華萼。五政徇時,春雨乃來。

53 雨上:
《淮南子》曰:失火遇雨,禍中有福。
又曰:人莫鑒於沫雨而鑒於止水者,以其凈也。沫雨,雨潦上沫起覆蓋也,言其濁擾不見人形也。
又曰:朱鱉浮於水上,必大雨。
又曰:天。且雨也,魚已噞々。音宜檢反。
又曰:黑蜧神虬,潛泉而居,將雨而躍。蜧,音麗

54 雨上:
《鄒子》曰:朱買臣孜孜修學,不覺雨之流粟。

55 雨上:
《韓子》曰:荊人伐陳,吳救之。軍間三十里,雨十日夜。左史倚相謂子期曰:「雨十日,甲輯兵聚,吳人必至,不如備之。」乃為陣,未成,而吳人至,見荊有戒而反。

56 雨上:
《傅子》曰:昔者伯牙子游於泰山之陰,逢暴雨,止於巖下,援琴而鼓之,為淋雨之音,更造崩山之曲。每奏,鍾期輒窮其趣。曰:「善哉,子之聽也。」

57 雨上:
《孔叢子》曰:子思答懸子曰:「以子產仁愛譬夫子,猶浸水之與膏雨。夫浸所及則生,不及則死,民皆知焉;膏雨之所生也,廣莫大焉,民之受賜也普矣,莫識其由也。」

58 雨上:
《呂氏春秋》曰:武王伐紂,至鮪水。使膠鬲候周師,問武王曰:「西伯何時至?」曰:「將以甲子日至。」膠鬲行矣,大雨,日夜不休,武王疾行不輟。軍吏諫,武王曰:「吾疾行以救膠鬲之死也。」

59 雨上:
揚子《法言》曰:震風凌雨,然後知夏屋之帡幪。震雨凌暴也。夏,大也。帡,彰。幪,覆。

60 雨上:
《廣雅》曰:雨師謂之屏翳。

61 雨上:
《纂要》曰疾雨曰:驟雨,徐雨曰零雨,雨久曰苦雨,亦曰愁霖,雨晴曰啟,雨水曰潦,雨云曰渰云,亦曰油云。

62 雨上:
《戰國策》曰:文侯與虞人期獵。是日天雨,文侯將出,左右諫止,曰:「吾與虞人期,不可失。」乃往,魏於是始強。

63 雨上:
《易林變占》曰:雷公出裝,隱隱西行,霖雨不止,流為江河。

64 雨上:
《周易集林·雜占》曰:占天雨否,外卦得陰為雨,得陽不雨。其爻發變。得坎為雨,得離不雨,坎化為巽,先雨后風。

65 雨上:
《博物志》曰:太公為灌壇令,武王夢婦人當道夜哭,問之,曰:「吾是東海神女,嫁于西海神童,今為灌壇令當道,廢我行。我行必有大風疾雨,大風疾雨是毀君之德也。」武王覺,召太公問之,果有疾雨暴風在太公邑外而過。

66 雨上:
《六韜》曰:武王問散宜生卜伐紂吉乎?曰:「不吉。」鉆龜,龜不兆,數蓍交加而折。將行之日,雨輜車至軫。行之日,幟折為三。散宜生曰:「此卜四不祥,不可舉事。」太公進曰:「是非子之所知也。祖行之日,輜車至軫,是洗濯甲兵也。」

67 雨上:
《師曠占》曰:候月知雨多少,入月一日二日三日,月色赤黃者,其月少雨。月色青者,其月多雨。常以五卯日候,西北有云如群羊者,即有雨至矣。冬戊巳、春辰巳日雨,蝗蟲食禾稼。立春日雨傷五木,立秋日雨害五穀。常以戊巳日,日入時、出時欲雨,日上有冠雲,大者即雨,小者少雨。

68 雨上:
《天文要集》曰:北斗之傍有氣,往往而黑,狀如禽獸,大如皮席,不出三日必雨。
又曰:河有云黑狀似船,若一匹布維河,不出十日大雨。
又曰:辰口守心,有水災,一日大雨不可當。
又曰:北斗者,不欲云覆之,黑雲覆之,大雨。

69 雨上:
《范子計然》曰:風為天氣,雨為地氣。風順時而行,雨應風而下,命曰:天氣下,地氣上,陰陽交通,萬物成矣。

70 雨上:
劉義慶《世說》曰:謝太傅無嗔喜,曾送兄征西葬還,日暮雨,馭人皆醉,不可處分。公乃于車中手取車柱撞馭人,聲色甚怒。

71 雨上:
劉義慶《幽明錄》曰:河南人趙良與其鄉人諸生至長安。至新安界,遇霖雨,糧乏。相謂曰:「饑,那得美食邪!」應時羹飯備具。有人聲語云「進疏食」。

72 雨上:
黃子發《相雨書》曰:常以戊申日候日欲入時,日上有冠雲,不問大小,視四方黑者大雨,青者小雨。候日始出,日正中,有云覆日而四方有云,黑者大雨,青者小雨。四方有云如羊豬,雨立至。四方北斗中有云,後五日大雨。四方北斗中無雲,惟河中有云三枚相連,狀如浴豬狶,三日大雨。以丙丁之辰,四方無雲,惟漢中有者,六十日風雨和。常以六甲之日平旦清明,東向望日,始出時日上有云大小貫日中,青者以甲乙日雨,赤者以丙丁日雨,白者以庚辛日雨,黑者壬癸日雨,黃者以戊己日雨。六甲日四方云皆合者,即雨。以天方雨時,視云有五色,黑赤并見者即雹,黃白雜者風多雨少,青黑雜者雨隨之,必滂沛流潦。
又曰:四方有濯魚云游疾者,即日雨;游遲者雨少難至。

73 雨上:
《說苑》:管仲曰:「吾不能以春風風人,夏雨雨人,吾道窮矣。」
又曰:楚莊王伐陳,吳救之,雨十日十夜晴。左史倚相曰:「吳師必夜至,甲裂壘壞,彼必薄我,何不行列鼓出待之。」吳師至,見楚軍成陳而還。
又曰:武王伐紂,過隧則斬岸,過水則沉舟,示人無反志也。至于有戎之隧,大風折旆,散宜生諫曰:「此其妖與?」武王曰:「非也,天落兵也。」風霽而乘以大雨,散宜生又諫曰:「此非妖與?」王曰:「非也,天洗兵也。」

74 雨上:
《風俗通》曰:雨師為玄冥。

75 雨上:
《山海經》曰:羽山,其上多雨。將陽之山多怪雨。

76 雨上:
《括地圖》曰:谷山有簇云甘雨。

URN: ctp:taiping-yulan/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