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 -> 皇親部十三

《皇親部十三》

電子圖書館

太子二

電子圖書館
1 太子二:
《左傳》曰:初,宋芮司徒生女子,芮司徒,宋大夫。赤而毛,棄諸堤下。恭姬之妾取以入,恭姬,宋伯姬也。名之曰棄。長而美。平公入夕,視夕也。平公,恭姬子也。恭姬與之食。公見棄也而視之,尤。右過也,意悅之,故視之過久。姬納諸御,納之平公之御。嬖,生佐,平公嬖棄而生佐,佐立為宋元公。惡而婉。婉,順也,佐貌惡心順。太子痤美而很,太子貌美,戾而心很,很,戾不從教,合左師畏而惡之。合左師,向戍也。寺人惠墻伊戾為太子內師而無寵。寺人,宋閹士惠墻皆發聲,實為伊戾,名以公。寺人為太子內師長,掌內官。秋,楚客聘於晉,過宋楚客過使。太子知之,請野饗之。公使往,伊戾請從之,公曰:「夫不惡女乎?」夫謂太子,伊戾無寵於太子。故曰:夫不惡汝。對曰:「小人之事君子也,惡之不敢遠,好之不敢近,敬以待命,敢有二心乎?有縱供其外,莫供其內。言我內師也。當為內師供內使也。臣請往也。」遣之。至,則欿,用牲,加書,徵之,以書為之征驗也。書,盟書。而騁騁,馳告公,曰:「太子將為亂,既與楚客盟矣。」公曰:「為我子,又何求?」對曰:「欲速。」速,疾也。欲疾代公得位,故與楚客謀,共弒公也。公使視之,則信有焉。有盟也。問諸夫人夫人,佐母棄也。與左師,則皆曰:「固聞之。固,久也,久聞太子欲為亂。」公囚太子。太子曰:「唯佐也,能免我。」召而使請,曰:「日中不來,吾知死矣。」左師聞之,聞太子與佐期日中,聒而與之語。聒,讙也。欲使失期佐。過期,乃縊而死。《經書》宋公殺其世子痤平公,用伊戾之譖,聽夫人、左師之言,世子無罪而死,故稱宋公殺罪之也。佐為太子。公徐聞其無罪也,乃烹伊戾。
又曰:許悼公瘧。許悼公,靈公之子。名買瘧寒疾也。五月戊辰,飲太子止之藥卒。《經書》夏五月戊辰,許世子弒其君,買止悼公子,襄太子也,公疾不瘳,止進藥。雖嘗,不由醫。太子奔晉。書曰:「弒其君。《禮》醫不三世不使。君有疾,飲藥臣先嘗之,親有疾飲藥子先嘗之,公疾未瘳而進藥雖嘗而不由醫而卒,故國罪之書弒告諸侯。」君子曰:「盡心力以事君,舍藥物可也。原止之無惡,藥物不害,醫無以加壽,命有終。故曰,舍藥物可也。一曰,罪止非也。刺無良史,物讀為勿。止,實孝能盡心,事君舍藥,勿以罪之。」
又曰:楚平王卒,令尹子常欲立子西,子西,平王之長庶子宜申也。曰:「太子任弱,其母非嫡,太子任,昭王也,秦嬴也。太子建實娉之。子西長而好善。立長則順,建善則治。王順國治,可不務乎?」子西怒曰:「是亂國而惡君王也。謂夫人故太子建娉之廢而不立,是謂亂國追惡君王也。國有外援,外援,謂太子任,秦外孫。黷,易也。秦為任外援,不可易。不可黷也;王有嫡嗣,不可亂也。敗親速讎,亂嗣不祥,我受其名。賂吾以天下,吾滋不從。楚國何為?必殺令尹。」令尹懼,乃立昭王。
又曰:齊燕姬生子,不成而死。燕姬,齊景公嫡夫人。昭七年燕人所歸。不成,未冠。諸子鬻姒之子荼,荼嬖。諸子,諸公子。姒,景公妾也。淳于人所納女,荼安孺子。諸大夫恐其為子也,言於公曰:「君之齒長矣,未有太子,若之何?為子,為太子也。荼少,故恐立之。言君年長,未有太子,一旦不諱,當若之何?欲令早立長也。」公曰:「二三子聞於憂虞,則有疾疹,亦姑謀樂,何憂於無君?言二三子聞于鄰國憂虞,則疾疾在其間,今無疾疹,何為不自謀自樂,何憂無君乎?」公疾,使國惠子、高昭子立荼,國惠子,國景之子國憂也。高昭,高偃之子高張也。置群公子於萊。萊,齊東鄙邑,欲使遠齊。

2 太子二:
《公羊傳》曰:子般卒。子卒云子卒,此其稱子般卒何?何休注曰:據子赤不言子赤卒。君存稱世子,明當世父位為君也。君薨稱子某,緣民臣之心,不可一日無君,故稱子某繼父也。名者尸柩尚存,以君前臣名。逾年稱公。
又曰:公孫慈如牟。公及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會王世子于首戴。曷為殊會王世子?世子貴也,世子猶世世子也。解,貴,意也。言當世父位儲君,副主不可以諸侯會之。為文故殊之,使若諸侯為世子所會也。自王者言之,居遠世子在三公下。禮喪服斬衰曰,公,士大夫之眾臣是也,自諸侯言之,世子尊於三公。此禮之威儀各有所施。言及者,因其文可得見汲汲也。世子所以會者,時桓公德衰,故上假王世子示以公義也。

3 太子二:
《穀梁傳》曰:曹伯使世子射姑來朝。朝不言使,非正。庾信注曰:禮,諸侯之嫡誓於天子,攝其君則下其君一等,未誓則以玉帛繼子男,此謂會同急王命者也。至於相朝,非急會,今曹伯有疾不朝魯,未為有缺,而使世子攝朝,言非禮之正。使世子伉諸侯之禮而來朝,曹伯失正矣。諸侯相見日朝,以待人父之道待人之子,以內為失正矣。內失正,曹伯失正,言二者俱失之。世子可以已矣,則是放命也。放,違也。言世子違命而正,是當不義則爭之。
又曰:陳侯之弟招殺陳世子偃師。招,成公子。偃師,哀公子,所謂悼太子者也。哀公愛其世子,留托之招。哀公有疾,招殺太子偃師而立留。向曰陳公子招,今曰陳侯之弟招,何也?曰盡其親,所以惡招也。盡其親,謂招稱公子,又稱弟。招,先君之公子,今君之母弟也。兩下相殺,不志乎《春秋》;此其志,何也?世子者,惟君之貳也,貳,副。雲可以重之,存焉,志之也。諸侯之尊,弟兄不得以屬通。其弟雲者,親而殺之,惡也。惡哀公使招至放殺之。

4 太子二:
《孝經》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不敢遺小國之臣。而況於公侯伯子男乎!鄭玄注曰:古者諸侯五年一朝天子,使世子郊迎,芻米百車,以客禮待之,盡坐正殿,夜設庭燎;思與相見,問其勞苦也。

5 太子二:
《孔子家語》曰:邾隱公既即位,將冠,使大夫因孟懿子問於孔子。孔子曰:「其禮如世子之冠,冠於阼階,所以著代;王肅注曰:主人之位以明。代、交也。醮於客位,加其成,冠於阼階,若不醴,則用酒,於客位敬而成之。戶西為客也。三加彌尊;喻其志,喻其志,使彌知尊宜敬,戒加綢布,皮及爵弁。冠而字之,敬其名。雖天子之元子,猶士也,其禮不變,天下無生而貴者。」
又曰:孔子曰:古者王世子雖幼,其即位則尊為人君,治成人之事者也,何冠之有?「孟懿子曰:」然則諸侯之冠異天子與?「怪天子無冠禮,而諸侯之冠如子之冠,問之也。孔子曰:」君薨而世子主喪,是亦冠已,君人無所殊。「諸侯亦人君,與天子無異。

6 太子二:
《孔叢子》曰:穆公問於子思曰:「立太子有常乎?」答曰:「有之,在周公之典。」曰:「文王舍適而立次,微子舍孫而立弟,是何法也?」子思曰:「殷人質而尊,故立其弟。周人文而親其親,故立其子,亦各有禮也。文質不同,其禮則異。文王舍適立次,權也。」

7 太子二:
《漢舊儀》:皇后、太子各食三十縣,曰湯沐邑。

8 太子二:
《白虎通》曰:何以知天子之子稱世子?《春秋傳》曰:「王世子會於首止」是也。何以知天子之稱太子?《尚書》曰:「太子發升于舟」是也。《中候》曰:「廢考,立太子發」,明文王時稱太子也。或云諸侯之子稱世子,則《春秋傳》云:「晉太子申生、鄭太子華、齊太子光」。由是觀之,周制太子、世子亦不定也。漢制,天子稱皇帝,其嫡嗣稱皇太子;諸侯王之嫡稱世子。後代咸因之。
又曰:太子夫人無謚者何本?婦人隨夫,太子無謚,其夫人不得有謚。《士冠經》曰:「天子之元子,猶士也,無謚。」知太子亦無謚。
又曰:天子太子、諸侯之世子皆以諸侯禮娶,與君同示,無再之義也。
又曰:天子之太子、諸侯之世子皆就於諸外者,尊師說,先王之道也。故《曲禮》曰:「聞有來學,無往教焉。」

9 太子二:
《易》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10 太子二:
《記》曰:小學在公宮南之左,太學在郊。
又曰:太子、群後之太子,公、卿、大夫、元士之嫡子,皆造小學。小學,經藝之宮也。太學者,辟雍、鄉射之宮。
又曰:君在立太子者,所以防篡殺。齊臣子之亂君在者,《春秋》之義,殺太子與殺君同罪。《春秋》曰:「殺其君之子,奚其言君者,明與君同也。」君薨,夫人無子有遣腹,待其產而立之何?尊適重正也。《曾子問》云:立適以長不以賢,賢、不肖未可知也。《尚書》曰:「知人則哲,惟帝難之。」立子以貴不以長者,塞愛憎也。故《春秋公羊傳》曰:「立適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11 太子二:
《列女傳》曰:魯漆室女倚柱而嘯,鄰婦謂之曰:「何嘯之悲也?子欲嫁乎?吾為子求偶。」女曰:「吾豈嫁哉!吾憂魯君老而太子少也。」鄰婦曰:「此乃魯大夫之憂也。且魯國雖有事,婦人何與?」女曰:「子知其一,不知其二也。昔者晉客舍吾家,系馬,馬佚馳,踐吾園葵,使我終歲不厭菜。鄰人女奔亡,借吾兄追之,溺流而死,令吾終身無兄。今魯君老,老必將悖;太子少,少必愚。愚悖之間,奸偽互起。夫魯國有事,禍及眾庶,婦人獨安所避之?」鄰婦謝曰:「子之慮非吾所及也。」居三年,魯果內亂,齊、楚攻之。男子戰斗,婦女輸,不得休息。

12 太子二:
《史記》曰:周厲王奔彘。太子靜匿召公之家,國人聞之,乃圍之。召公以其子代王太子,太子竟得脫。召公、周公二相行政,號曰共和。共和十四年,厲王死于彘。太子靜長于召公家,二相乃共立之為王,是為宣王。
又曰:幽王嬖愛褒姒,生子伯服。幽王廢后及太子,而以褒姒為后,伯服為太子。太史伯陽曰:「禍成矣,毋可奈何!」申侯怒,乃與犬戎共攻殺幽王麗山下,虜褒姒。於是諸侯共立故幽王太子宜咎,是為平王。

13 太子二:
《紀年》曰:幽王八年,立褒姒之子曰伯服,為太子。

14 太子二:
《史記·燕世家》曰:燕見秦且滅六國,秦兵臨易水,禍且至。太子丹陰養壯士二十人,使荊軻獻督亢地圖於秦王。秦覺,殺軻,使將軍王翦擊燕。二十九年,秦拔薊,燕王亡,徙居遼東,斬丹以獻秦。

15 太子二:
《燕丹子》曰:太子丹質於秦,秦王遇之無禮,不得意,欲歸。秦王不聽,謬言令烏白頭,馬生角,乃可。丹仰天而嘆,烏即白頭,馬生角。秦不得已而遣之,為機發之橋,欲陷丹。丹過之,橋為不發。夜到關,丹為雞鳴,遂得逃歸。故怨於秦,欲報之,養勇士,無所不至。丹與其傅麹武書曰:「丹不肖,生於僻陋之國,長於不毛之地,未曾得睹君子雅訓。欲有所陳,幸垂覽之。丹聞丈夫之道義節,恥受辱以生也。貞正所羞之見,卻以虧其節。故有刎喉不顧,據鼎不過者。斯豈樂死而忘生哉,其心所守也。今秦王反戾天常,虎狼其行,遇丹無禮,諸侯最甚。每念之,痛入骨髓。計燕國之眾,不能敵之;曠年相守,力固不足。欲收天下勇士,集海內英雄,破國空藏以奉養之,重幣甘辭以市於秦。秦貪我賂而信我辭,則一劍之任,當千萬之師,須臾之間,可解丹萬世之恥。若其不然,令丹生無日於天地,死懷恨於九泉。必令諸侯無以為嘆,易水之北,未知誰有。此蓋亦大夫恥也。謹遣書,愿熟思之。」

16 太子二:
《史記·呂后本紀》曰:呂太后,高祖微時妃也。生孝惠帝,為人仁弱。高祖以為不類我,常欲廢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類我。幾代太子者數矣。賴大臣爭之,及用留侯策,太子得毋廢。

17 太子二:
又《張良世家》曰:上欲廢太子,立戚夫人子趙王如意。大臣多諫爭,未能得堅決者也。呂后恐,不知所為。人或謂呂后曰:「留侯善畫計策,上信用之。」呂后乃使建成侯呂澤幼留侯,曰:「君常為上謀臣,今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臥乎?」留侯曰:「始上數在困急之中,幸用臣策。今天下安定,以愛欲易太子,此骨肉間,雖臣等百餘人,何益?」呂澤強要曰:「為我畫計。」留侯曰:「此難以口舌爭也。顧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四人者年老矣,皆以為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義不為漢臣。然上高此四人。今公誠能無愛金玉璧帛,令太子為書,卑辭安車,因使辯士請之。來以為客,時時從入朝,令上見之,則必異而問之。上知此四人賢,則一助也。」於是呂后令呂澤奉太子書,卑辭厚禮,迎四人。四人至,客建成侯所。漢高十一年,黥布反,上病,欲使太子將,往擊之。四人相謂曰:「凡來者,將以存太子。太子將兵,事危矣。」乃說建成侯曰:「太子將兵,有功則位不益太子,無功還,則從此受禍矣。且太子所與俱將,皆嘗與上定天下驍將也,今使太子將之,此無異使羊將狼也,皆不肯為盡力,其無功必矣。臣聞母愛者子抱,今戚夫人日夜侍御,趙王如意常抱居前,上曰終不使不肖子居愛子之上,明乎其代太子位必矣。君何不急請呂后承間為上泣言:黥布,天下猛將也,善用兵,今諸將皆陛下故等夷,夷猶儕也。乃令太子將此屬,無異使羊將狼也,莫肯為用,且使布聞之,則鼓行而西耳。晉灼曰:鼓行而西,言無所畏。上雖病,強載輜車,臥而護之,諸將不敢不盡力。上雖苦,為妻子自強。」於是呂澤立夜見呂后,呂后承間為上泣涕而言,如四人意。上曰:「吾惟豎子固不足遣,而公自行耳。」於是上自將兵而東,群臣居守,皆送至灞上。留侯病,自強起,至曲郵,見上曰:「臣宜從,病甚。楚人剽疾,愿上無與楚人爭鋒。」因說上曰:「令太子為將軍,監關中兵。」上曰:「子房雖疾,強臥而傅太子。」是時叔孫通為太傅,留侯行少傅事。漢十二年,上擊破布歸,疾益甚,愈欲易太子。留后諫,不聽,因疾不視事。叔孫太傅稱說引古今,以死爭太子。上佯許之,猶欲易之。及宴,置酒,太子侍。四人者,從太子,年皆八十有餘,須眉皓白,衣冠甚偉。上怪之,問曰:「彼何為者?」四人前對,各言名姓:東園公、角里先生、綺里季、夏黃公。上乃大驚,曰:「吾求公數歲,公避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輕士善罵,臣等義不為辱,故恐,亡匿。竊聞太子為人仁孝,恭敬愛士,天下莫不延頸欲為太子死者,故臣等來耳。」上曰:「煩公幸卒調護如淳曰:調護,猶營護也。太子。」四人為壽已畢,起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輔之,羽翼已成,難動矣。呂后子真而主矣。」

18 太子二:
《漢書·外戚傳》曰:孝景王皇后,武帝母也。入太子宮,太子幸愛之,生三女一男。男方在身時,王夫人夢日入其懷,以告太子。太子曰:「此貴徵也。」未生,文帝崩;景帝即位,王夫人生男。是時,薄皇后無子。后數歲,景帝立齊栗姬男為太子,而王夫人男為膠東王。長公主嫖有女,欲與太子為妃,栗姬妒,而景帝諸美人皆因長公主見得貴幸,栗姬日怨怒,謝長主,長主不許。長主欲與王夫人,夫人許之。會薄皇后廢,長公主日譖栗姬。景帝嘗囑諸姬子,曰:「吾百歲後,善視之。」栗姬怒不肯聽,景帝心銜之而未發也。長公主日譽王夫人男之美,帝亦自賢之。又以曩者所夢日符,計未有所定。王夫人又陰使人趣大臣立栗姬為皇后。大行奏事,文曰:「子以母貴,母以子貴。今太子母號宜為皇后。」帝怒曰:「是乃所當言耶!」遂按誅大行,廢太子為臨江王,栗姬愈恚,不得見,以憂死。卒立王夫人為皇后,男為太子。

19 太子二:
《漢武故事》曰:武帝生猗蘭殿,四歲,立為膠東王,七歲立為太子。

20 太子二:
《漢書》曰:衛皇后生戾太子據。元狩元年,立為皇太子,年七歲矣。初,上年二十九乃得太子,甚喜,為立禖張晏曰:禖者求子,《月令》曰:祀于高禖是。使東方朔、枚皋作禖祝。及壯,詔受《公羊春秋》,又從瑕丘江公受《穀梁》。及冠,就宮,上為立博望苑,使通賓客,從其所好,故多以異端進者。元鼎四年,納史良娣,韋昭曰:良娣,官也。太子有妃,有良娣。有孺子,凡三等。產子男進,號曰史皇孫。張晏曰:皆以舅氏姓為氏,以相別也。武帝末,衛后寵衰,江充用事。充與太子及衛氏有隙,恐上晏駕后為太子所誅,會巫蠱事起,充因此為奸。是時,上春秋高,意多所惡,以為左右皆為蠱道祝詛,窮治其事。充典治巫蠱,遂至太子宮掘蠱,得桐木人。太子召問少傅石德,德懼為師傅并誅,因謂太子曰:「奸臣如此,太子將不念秦扶蘇事耶?」太子急,乃收捕充,斬以聞。遂部賓客為將率,與丞相劉屈氂等戰。太子兵敗,亡,不得。上怒甚,群下憂懼,不知所出。壺關三老茂上書云:「子弄父兵,罪當笞爾。」書奏,天子感寤。太子之亡也,東至湖,藏匿泉鳩里,主人家貧,常賣屨以給太子。太子有故人在湖,聞其富贍,使人呼之而發覺。史圍捕太子,太子自度不得脫,即入室自經。后車千秋言太子之冤,遂擢千秋為丞相,而族滅江充家。上憐太子無辜,乃作思子宮,為歸來望思之臺於湖。天下聞而悲之。宣帝即位,有司奉謚曰戾,置奉邑三百家。
又曰:孝元皇帝為太子也,母曰哀許皇后。宣帝微時,生民間。年二歲,宣帝即位。八歲,立為太子。壯大,柔仁好儒。見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繩下,大臣楊惲、蓋寬饒等坐刺譏辭語為罪而誅,嘗侍宴從容曰:「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帝作色曰:「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害政乎!且俗儒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嘆曰:「亂我家者,太子也。」繇是疏太子而愛淮陽王,曰:「淮陽王明察好法,宜為吾子。」而王母張婕妤尤幸。上有意欲用淮陽王代太子,然以少依許氏,俱從微起,故終不背焉。
又曰:孝宣王皇后,宣帝即位,召入后宮,稍進為婕妤。霍皇后廢後,上憐許太子早失母,幾為霍氏所害,於是乃選後宮素謹慎而無子者,遂立王婕妤為皇后,令母養太子。
又曰:孝成皇帝,元帝太子也。母曰王皇后,元帝在太子家生甲觀畫堂,如淳曰:甲觀,觀名。畫堂,堂名三輔。《黃圖》云:太子宮有甲觀,又別處,不在未央宮中。為世嫡皇孫。宣帝愛之,字曰太孫,常置左右。年三歲而宣帝崩,元帝即位,帝為太子。壯好經書,寬博謹慎。初居桂宮,上常急召,太子出龍樓門,張晏曰:門樓上有銅龍,黃白鶴飛廉之為名也。不敢絕道,應劭曰:馳道,天子道也。若今之中道,古甚重也。西至直城門,得絕乃度,還入作室門。上遲之,問其故,以狀對。上大悅,乃著令,令太子得絕馳道云。其後幸酒、樂宴,晉灼曰:幸酒,好酒樂宴。上不以為能。而定陶恭王有才藝,母傅昭儀又愛幸,上以故常有意欲以恭王為嗣,賴侍中史丹護太子家,輔助有力,上亦以先帝尤愛太子,故得無廢。
又曰:孝哀皇帝,元帝庶孫,定陶恭王子也。嗣立為王,好文辭法律。元延四年,入朝,盡從傅、相、中尉。時成帝少弟中山孝王亦來朝,獨從傅。上以問定陶王,對曰:「令,諸侯王朝,得從其國二千石。傅、相、中尉皆國二千石,故盡從之。」上令誦《詩》,通習能說。他日問中山王:「獨從傅,在何法令?」不能對。帝由此賢定陶王,數稱其材,為加元服而遣之,時年十七矣。明年,徵立為皇太子,謝曰:「臣幸得繼父守藩為諸侯王,材質不足以假充太子宮。」

URN: ctp:taiping-yulan/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