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 -> 兵部七十九

《兵部七十九》

電子圖書館

電子圖書館
1 弩:
《釋名》曰:弩,怒也。有勢怒也。其柄曰臂,似人臂也。鉤弦者曰牙,似齒牙也。牙外曰郭,為牙之規郭也。下曰縣刀,其形然也。合名之曰機,言如機之巧也,亦言如門戶樞機開闔有節也。

2 弩:
《說文》曰:洛陽名弩曰弲。許緣切。彀,弩也。彍,滿弓也。彍,音霍。

3 弩:
《古史考》曰:黃帝作弩。

4 弩:
《廣雅》曰:鉅黍弓,谿子弩。

5 弩:
《太公兵法》曰:弩之神名遠望。

6 弩:
《尚書》曰:若虞機張往省括于度,則釋。

7 弩:
《尚書帝命驗》曰:王弩發,驚天下。秦有往矢西流,往矢即弩星也。兵精主天下,見之而驚。西流,秦滅也。賤類出,高將下。賤類謂秦始皇也。呂不韋之妻孕身而秦襄王納之,生始皇。高,謂丞相趙高也。始皇出,趙高下,言天生之也。賤或為賊。

8 弩:
《史記》曰:龐涓追孫臏,音鬢。臏量其行,暮當至馬陵。馬陵道狹而旁多阻險,可伏兵,乃大斫樹白而書:「龐涓死此下。」於是,令齊軍善射者萬弩夾道而伏,期日暮見火舉而俱發。龐涓夜至斫木下,見白書,乃鉆火燭之。讀書未畢,齊軍萬弩俱發,魏軍大亂。龐涓自知智窮兵敗,乃自剄曰:「遂成豎子之名。」
又曰:高祖厄於冒頓平城。天下歌曰:「平城之下亦誠苦,七日不食,不能彀弩。」彀,張也,音遘。
又曰:始皇葬驪山,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輒射之。
又曰:蘇秦說韓王曰:「谿子、距黍射六百步之外。許慎曰:南方谿子蠻之弩皆善射。
又曰:蘇代遺穰侯書曰:「以天下攻齊,如以千鈞之弩決潰癰也。」
又曰:漢王臨廣武,數項羽十罪。項羽大怒,令伏弩射,中漢王。漢王傷胸,乃捫足曰:「虜中吾指。」

9 弩:
《漢書》曰:《李廣傳》曰:「廣為匈奴所擊,廣身自以大黃射其裨將。」服虔曰:大黃,肩弩也。
又曰:申屠嘉,梁人也。以材官蹶張,如淳曰:材官皆多能腳踏強弩張之,故曰蹶張。律有蹶張生。從高帝擊項籍。
又曰:李陵至浚稽與單于相值,騎二萬圍陵。陵軍居兩山間,以大車為營。陵引士出營外為陣,前行持戟盾,後行持弓弩。虜見漢軍少,直前就營。陵搏戰攻之,千弩俱發,應弦而倒。
又曰:司馬相如為中郎,建節邛笮。至蜀,太守以下郊迎,縣令負弩矢先驅,蜀人榮之。
又曰:霍去病為驃騎將軍,過河東,河東太守郊迎,負弩先驅。

10 弩:
《續漢書》曰:虞詡為武都太守。虜來攻城,詡出戰,使強弩射之,三發而三中,虜眾潰。謝承《後漢書》云:羌攻城也。

11 弩:
《東觀漢記》曰:耿恭在疏勒城,救兵不至。恭食盡窮困,士乃煮鎧弩食其筋革。恭與士推誠同死生,故無貳心。

12 弩:
《後漢書》曰:宋則子年十歲,與蒼頭共弩射。蒼頭弦斷,矢激誤中之,即死。奴叩頭就誅,則察而恕之。潁川荀爽深以為美,時人亦服焉。
又曰:中平中,黃巾賊起,郡縣皆棄城而走。陳愍王寵有強弩數千張,出軍都亭。置軍營於國之都亭也。國人素聞王善射。不敢反叛,故陳獨得完,百姓歸之者眾十餘萬人。
又曰:陳愍王寵善弩射,十發十中,中皆同處。

13 弩:
華嶠《後漢書》曰:陳愍王寵射,善弩。其秘法以天覆地載,參連為奇,又有三微三小,三微為經,三小為緯,經緯相將,萬勝之方,然要在機牙。其射至十發十中。

14 弩:
《魏氏春秋》曰:諸葛亮損益連弩,謂之元戎。以鐵為矢,矢長八寸。一弩十矢俱發。

15 弩:
《吳志》曰:甘寧字興霸。巴郡臨江人也。《吳書》曰:寧本南陽人也。招合輕薄少年,為之渠帥。群聚相隨,挾持弓弩,負眊音餌。帶鈴。民聞鈴聲,即知是寧也。

16 弩:
《吳錄》曰:松梁山山石開處,容數十丈高竹。弩不及其上。在灃州。

17 弩:
《晉書》曰:《嵇紹傳》云:「齊王冏被誅。初,兵交,紹奔散赴宮。有持弩在東閤下者,將射之。遇有殿中將兵蕭隆見紹姿容長者,疑非凡人,趣前拔箭,於此得免。
又曰:劉聰將趙染冤殺其長史魯徽。染寇北地,夢魯徽大怒,引弓射之,染驚悸而寤。旦攻城將,中弩而死。
又曰:孟幹為吳人所獲,將徙之臨海。幹等志北歸,慮東徙轉遠。以吳人愛蜀側竹弩,言能作之。皓留付作部。后幹逃至京都。
又曰:崔洪薦郄詵自代。詵后駁奏。洪曰:「我舉郄詵而反奏我,是挽弩自射。」

18 弩:
《晉陽秋》曰:初,高祖勒兵闕下,經曹爽門。爽帳下督嚴世引弩將射高祖,孫謙止之曰:「未可知。」三注三止。高祖車乃過。《世說》又載。
又曰:馬隆討涼州虜。隆募限腰引弩四十六鈞、弓限四鈞以上。隆捶𢶏懸弓弩,𢶏側閱試,自旦至中,得三千五百人。

19 弩:
《唐書》曰:李希烈既陷汴州,乘勝東侵,連陷陳留、雍丘,頓軍寧陵,期下宋州,會食浙西。節度韓滉命王棲曜將強弩數千,夜入寧陵,希烈不之知。晨朝弩矢及希烈坐帳,希烈驚曰:「此江淮弩士,今入矣。」遂不敢東,希烈夜敗。

20 弩:
《晉諸公贊》曰:都官從事程偉案狀羊琇音酉。所犯狼籍,琇即遣家人持銅弩牙首入重法。時人皆謂琇有權智,世祖詔遷琇官。

21 弩:
《英雄記》曰:王匡字公節,太山人,以任俠聞。辟大將軍何進府使。匡於徐州發強弩五百,西詣京師。會進敗,匡還鄉。
又曰:袁紹擊公孫瓚,先令麹義領精兵八百,強弩千張以為前登。
又曰:袁尚使審配守鄴城,曹操進軍攻鄴,生獲配。謂曰:「吾近行圍,弩何多也?」配曰:「猶恨其少。」

22 弩:
《日南傳》曰:南越王尉佗攻安陽。安陽王有神人睪音高。通為安陽王治神弩一張,一發萬人死,三發殺三萬人。佗退,遣太子始降安陽。安陽不知通神人,遇無道理,通去。始有姿容端美,安陽王女眉珠悅其貌而通之。始與珠入庫盜鋸截神弩,亡歸報佗。佗出其非意。安陽王弩折兵挫,浮海奔竄。

23 弩:
《華陽國志》曰:秦襄王時有一白虎,常從郡游巴蜀,傷害千餘人。昭王乃重募有能殺虎者,賞邑萬家。閬中夷廖中能作白的之弩,乃登樓射殺白虎。昭王嘉之。以其夷不欲封,刻石盟要曰:「秦犯夷輸黃龍一雙,夷犯秦輸清酒一鍾。」夷人安之。
又曰:鄧芝征涪陵,見玄猿抱子在樹上。引弩射之中猿母,其子為拔箭,以木葉塞瘡。芝乃嘆息曰:「嘻!吾違物之性,其將死矣。」投弩水中,芝后果死。

24 弩:
《會稽典錄》曰:鍾離權謂朱育曰:「大皇帝以中國多騎,欲以當之。然吳神鋒弩射三里貫洞,三四馬騎敢近之乎?」

25 弩:
《南越志》曰:龍川有營澗,嘗有銅弩牙流出水,皆以銀黃雕鏤。取之者,祀而後得。曾有取此牙逢風雨舉船淪沒。父老云:「越王弩營處也。」

26 弩:
《雜記》曰:東吳朝鴻臚卿張儼、議郎張純、鎮南將軍朱異三人,共詣驃騎將軍朱據。據曰:「三賢屈顧老鄙,相聞含甘須之明,懷終賈之才,相饑渴久矣。各為賦一物,然後乃坐。」乃各賦所見。異賦弩曰:「南岳之幹,鍾山之銅。應機命中,射隼高墉。」

27 弩:
《吳越春秋》曰:陳音對越王曰:「弩生於弓,弓生於彈,彈生於古之孝子。臣聞楚琴氏以弓矢之勢,不足以威天下,遂乃橫弓著臂,施機設郭,加之以力。郭為方城守臣子也,敖為人君命所起也,關為守御撿去止也,錡音奇,又音蟻。為侍從聽人主也,辭為道路通所使也,弓為將軍主重負也,弦為軍師御戰士也,矢為飛容主教使也,金為穿敵往不止也,衛為副使正道里也,驃為都尉執左右也。鳥不得飛,獸不得走,弩之所向,無不恐者。」王曰:「善。子之說弩也。愿復聞正射之道。」陳音對曰:「臣聞射之道,左足縱,右足橫;左手若拊枝,右手若抱兒;右手發,左手不知。此正射持弩之道也。」

28 弩:
《戰國策》曰:蘇秦為楚合從,說韓王曰:「天下之良弓、勁弩皆自韓出,射六百步之外。」

29 弩:
《文子》曰:狡兔得而獵犬烹,高鳥盡而強弩藏。

30 弩:
《尉繚子》曰:兵如植木,弩如羊角。

31 弩:
《慎子》曰:弩弱而矰高者,乘於風也。身不肯而行合者,得助於眾也。

32 弩:
《淮南子》曰:烏號之弓,谿子之弩,南方谿子蠻夷柘弩皆善射也。不能無弦而射。越舼渠容切。蜀艇,舼,小艇。船大皆一木。不能無水而浮。
又曰:鉛不可以為刀,銅不可以為弩,鐵不可以為弓,木不可以為釜。
又曰:萬畢術云:「牛翁十四,可以強弩。」取牛翁十四枚,曲蟮白頸者二七,以三尺新布裹之活涂布著之,無令人見,用之拭弩令溫,引之校半力也。

33 弩:
《阮子》曰:世多善弩而拙於弓。弓無法準,故任巧由意;弩有法準,故易有善。

34 弩:
《抱樸子》曰:秋以弓弩在前。

35 弩:
太公《六韜》曰:陷堅陣,敗強敵,以大黃參連弩,大扶月車三十六乘,才士、強弩、矛戟為翼。

36 弩:
《太公兵法》曰:神后加四仲者以為明堂宮時。天一出游八極之外,行竊冥之中,日照其前,月照其後,當此之時,天一自持玉弩,執法丞相刻不道者。

37 弩:
崔寔《政論》曰:永平,建初之際,去戰未久,官兵勁利,有蔡太仆之弩,擅名天下。

38 弩:
《風俗通》曰:汲令應郴,一作「余祖父郴」。夏至日請主簿杜宣賜酒,時北壁上懸赤弩,照於杯中,見其形如蛇。宣惡之,然不敢不飲,因得胸腹病,攻治不差。郴后知之,過宣家問疾之由,以為蛇入腹中。郴繞廳事思惟良久,顧懸弩曰:「此是乎?」乃扶宣來,於故處設酒,杯中致復有蛇。因謂宣曰:「北壁上弩影耳,非有他怪。」宣意解,病即瘳。
又曰:臧文仲家欲炊,而失釜及弓、弩,自行。

39 弩:
《十洲記》曰:續弦膠或名連金泥,此膠能屬連弓弩斷弦,連刀劍斷折之金。膠連,使人挽制,他處即斷,此終不復脫。天漢二年,帝事北海,祠恒山,西國王使至獻膠四兩、吉光毛裘。武帝受以付庫,不知膠裘二物之妙也。以上貢不奇,稽留使未遣之。帝幸華林苑,射虎而弩弦斷。使者從駕,因上膠一分,使口濡以續弦。帝驚,乃使武士數人對掣,終日不斷。膠青色如璧玉,吉光毛裘黃色,蓋神馬之類也。裘入水經月不沉,入火不焦,帝乃重之。厚賂使者而遣之。

40 弩:
趙公王琚音居。《教射經》曰:弩古有黃連、百竹、八檐、雙弓之號,今有絞車弩中,七百步攻城拔壘用之。擘張弩中,三百步步戰用之。馬弩中二百步馬戰用之。弩張遲,臨敵不過三發,所以戰陣不便於弩,非弩不利於戰。而將不明於弩也。不可雜於短兵,當別為隊,攢箭注射,則前無立兵,對無橫陣。復以陣中張、陣外射,番次輪回,張而復出,射而復入,則弩不絕聲,敵無薄我。夫置弩必處其高,爭山奪水,守隘塞口,破驍陷果,非弩不克殺。《法令》曰:「張弩后,左廂丁字立,當弩八字立,高楦揎音宣。手,屈衫襟,左手承橦,右手迎上,當心看張。張有闊狹,左月坒右膊,還復當心安箭。高舉射敵,遠抬弩頭,敵近平身放敵在左右,回身放,敵在高上,挈腳放。放箭訖,唱殺,卻制拗蟲曷尾覆弩還著地。」

41 弩:
《太白陰經·發弩圖篇》曰:弩者,怒也。言其聲勢威響如怒,故以名其弩也。穿剛達堅,自近及遠,守險塞口,破驍陷堅,非弩不克也。

42 弩:
后漢李尤《弩銘》曰:粵自近古,發意所睹。前聖制弓,後世造弩。機牙發矢,執破丑虜。克獲雖屢,猶不可常。忘戰者危,極武者傷。

43 弩:
魏陳琳《武軍賦》曰:弩則幽都筋角,恒山檿幹。通肌暢骨,直矢輕弦,當鋒摧決,貫遐洞堅。

44 弩:
陸機《七導》曰:長角三倡,武士棋布。捺紫間之神機,審心中而後射。

45 弩:
《東觀漢記》云:朱初理馬援表曰:「羌反殺吏,惟狄道為國堅守。然民饑餓,啖弩煮履,援救倒懸之急,存幾亡之城。」

46 弩:
蔡邕《幽州刺史議》曰:幽州突騎,冀州強弩,為天下精兵。國家贍核,四方有事,未嘗不取辦於二州。

47 弩:
《暨艷集·雜移》曰:角弩既調,射者又工,多獲鶉鳥,能無懇傷?

48 弩:
《文選》曰:機不虛椅。
又曰:虞機發,留鵁鶄。
又曰: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

49 弩:
《射雉賦》曰:擎牙伭鏃,心平望審。
又曰:黃間機張,鏃折毫芒。俯貫魴鱮,仰落雙鸧,魚不及竄,鳥不及翔。
又曰:彀金機馳,鳴鏑剪爵,毫落勁翮。

URN: ctp:taiping-yulan/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