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 -> -> 人事部七

《人事部七》

Library Resources

Library Resources
1 耳:
《释名》曰:耳,耏也。耳有一体属著两边,耏耏然也。耏,音而。

2 耳:
《礼》曰:是故先王之孝也,色不忘乎耳,目不绝乎声。

3 耳:
《左传》富辰谏曰: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
又曰:晋襄公卒,灵公少,晋人以难故,欲立长君,使先蔑、士会如秦逆公子雍。秦康公送公子雍于晋,曰:“文公之入也无卫,故有吕、郤之难。”乃多与之徒。穆嬴日抱太子以啼于朝,曰:“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适嗣不立而外求,君将焉置此?”出朝,则抱以适赵氏,顿首于宣子曰:“先君奉此子也,以属诸子。曰:‘此子也才,吾受子之赐;不才,吾惟子之怨。’今君虽终,言犹在耳,而弃之,若何?”宣子与诸大夫皆患穆嬴,且畏逼,畏国人以大义来逼也。乃背先蔑而立灵公,以御秦师。
又曰:摄叔曰:“吾闻致师者,右入垒,折馘,折馘,断耳。执俘而还。”皆行其所闻而复。
又曰:林雍羞为颜鸣右,下。羞为右,改下车战也。苑何忌取其耳。不欲杀雍,但截其耳以辱之。《诗》曰:“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
又曰:匪手携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我非且以手携挈之,亲视以其事之是非,我非且语之,亲提撕其耳。此言教道。

4 耳:
《易》曰:荷校灭耳,聪不明也。
又曰:巽而耳目聪明。

5 耳:
《语》曰:六十而耳顺。

6 耳:
《谷梁传》曰:梁自亡,湎于酒,淫于色,心昏耳塞,上无正长之治,大臣背叛。

7 耳:
《春秋玄命苞》曰:耳者,心之候。

8 耳:
《尚书大传》曰:孔子曰:“自吾得由也,恶言不至于耳。”

9 耳:
《史记》曰:吕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辉耳。

10 耳:
又《淮阴侯列传》曰:韩信使人言于汉王曰:“齐,反覆之国,南边楚,不吻假王镇之,其势不定。”汉王大怒,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宁能禁信之王乎?”

11 耳:
《战国策》曰:苏秦说李兑,明日复来,舍人谓兑曰:“臣窃观苏公说也,其辩过于君,君能听乎?”兑曰:“不能。”曰:“君即不能,愿君坚塞两耳,无听其谈。”明日复见,终日谈而去。秦谓舍人曰:“昨日我谈薄而君动,今精而君不动,何也?”舍人曰:“我为塞两耳,无听谈也。”

12 耳:
《汉书》曰:杨恽报孙会宗书曰:“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而呼乌。”

13 耳:
《英雄记》曰:曹公擒吕布,布顾谓刘备曰:“玄德,卿为座上客,我为降虏,绳缚我急,独不可一言邪。”操曰:“缚虎不得不急。”乃命缓布缚。备曰:“不可。公不见布事丁建阳、董太师乎!”操颔之,布目备曰:“大耳儿,最叵信。”叵,普火切。

14 耳:
《魏书》曰:荀攸年七八岁,父衢曾醉,误伤攸耳,而攸出入游戏,常避护,不欲令衢见。衢后闻之,乃惊其宿知如此。

15 耳:
《吴录》曰:关羽走,孙权使虞翻筮之,曰:“必当断头伤其耳。”果如翻言。

16 耳:
《蜀志》曰:先主长七尺五寸,垂臂下膝,顾自见其耳。

17 耳:
《晋书》曰:王导多疾,每自忧,陈训曰:“耳竖必寿,亦大贵。”
又曰:殷仲堪父患耳,闻床下蚁动,谓是牛斗。

18 耳:
王隐《晋书》曰:张轨为凉州刺史。敦煌曹袪上言轨老病,更请刺史。轨治中率数十人皆割耳于盘,流血诉枉,得停。

19 耳:
《蜀书》曰:武皇帝李雄美容貌,相工相之曰:“此君口如方器,耳如相望。位必过三公,不疑也。”

20 耳:
《唐书》曰:汴州节度李忠臣尝因奏对,德宗谓之曰:“卿耳甚大,贵人也。”忠臣对曰:“臣闻驴耳甚大,龙耳即小,臣耳虽大,乃驴耳也。”上悦之。

21 耳:
《老子》曰:五音令人耳聋。

22 耳:
《孟子》曰:伯夷耳不听恶声。

23 耳:
《鹖冠子》曰:夫耳主听,两豆塞之,则上不闻雷霆。

24 耳:
《淮南子》曰:禹耳三漏,是谓大通。兴利除害,决江疏河。

25 耳:
《抱朴子》曰:老子耳长七寸。
又曰:耳能闻雷霆,而不闻蚁虱之音。

26 耳:
《吕氏春秋》曰:雷则掩耳,电则掩目。耳闻所恶,不如无闻;目见所恶,不如无见。
又曰:且天生人而使其耳可以闻,不学,其闻不若聋;使其目可以见,不学,其见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学,其言曲以爽;使其心可以知,不学,其知暗以狂,凡学,非为能益也,达天性也。

27 耳:
《说苑》曰:昔费仲、恶来、胶革,长鼻决耳,从纣之心,武王诛之。

28 耳:
《博物志》曰:南方落头民,其头能飞,以耳为翼。

29 耳:
《濑乡记》曰:老子耳有三门。

30 耳:
王子年《拾遗录》曰:沐胥国人,左耳中出青龙,右耳中出白虎。龙虎初出之时,如绳缘颊,手捋面而龙虎皆飞,去地十馀丈。而云气绕龙,风来吹虎。俄而以手一挥,龙虎皆还入耳。

31 耳:
《高士传》曰:尧聘许由为九州牧,由闻之,洗耳于河。

32 耳:
《列仙传》曰:务光,夏时人,耳长七寸。阳都女,耳细而长。众皆言此天人也。
又曰:宁先生毛身广耳,阮丘耳长六七寸。

33 耳:
《列士传》曰:燕丹师田光,往候荆轲。值轲醉,唾其耳中,轲觉曰:“此出口入耳之言,必大事也。”即往见光。

34 耳:
《列女后传》曰;刘仲敬妻者,沛国桓林之姊也。仲敬早亡,桓乃引刀割耳。宗妇问之,桓曰:“吾自五代以来,世知名,男以忠孝显,女以贞顺称。家以我年少,必相嫁,故预自裁割,以信我心。”
又曰:曹文叔妻,谯国夏侯宁之女。文叔早亡,妻断发自誓。其家欲嫁之,又截两耳。司马太傅美之,乞为曹氏后。
又曰:阳华穆妻者,下邳刘方之女,字桃树。生一男,而穆早亡,吴丁誀音缉求之。誀,知名之士,家将许焉,桃树乃操刀割耳。其子又亡,桃树乃安身守正,动不愆礼。

35 耳:
《长沙耆旧传》曰:太尉刘寿少遇相师,相师曰:“耳为天柱,今君耳城郭,必典家蚌拢”

36 耳:
《樊氏相法》曰:耳门不容麦,岁至百,兼富。

Library Resources
1 目:
《释名》曰:目,默也,谓默而内识也。眼,限也,童子限限而出也。

2 目:
《礼》曰:目者,气之清明者也。

3 目:
又《玉藻》曰:目容端。不睇视也。

4 目:
又《大学》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5 目:
《左传》曰: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
又曰:富辰曰:“目不别五色之章为昧。”
又曰:子玉使斗勃请战,曰:“请与君之士戏,君凭轼而观之,得臣与寓目焉。”
又曰:楚子将以商臣为太子,访诸令尹子上,子上曰:“楚国之举,恒在少者,且是人也,蜂目而豺声,忍人也,不可立也。”
又曰:秦伯伐晋,取羁马。乃出战,交绥。古名退军为交绥。秦晋志未敢坚战,兵未致争而两军退,故曰交绥。秦行人夜戒晋师曰:“两军之士皆未慭也,明日请相见。”慭,缺也。臾骈曰:“使者目动而言肆,惧我也,将遁矣。薄诸河,必败之。”
又曰:宋华玄为植,巡功,植,将主也。城者讴曰:“睅其目,皤其腹,弃甲而复。于思于思,弃甲复来。”于思,多须之貌。
又曰:潞子婴儿之夫人,晋景公之姊也。酆舒为政而杀之,又伤潞子之目。
又曰:晋楚将战,晋侯筮之,卜史曰:“吉”。卦遇‘复’,曰:南国蹙,射其玄王中厥目。“及战,共王中目。
又曰:叔孙豹会晋士丐于柯,盟于督阳。荀偃瘅疽,生疡于头。瘅疽,恶疮。济河,及著雍,病,目出,卒而视,不可含。目开口禁也。宣子盥而抚之,曰:“事吴,敢不如事主!”犹视。大夫称主。栾怀子曰:“其为未卒事于齐故也?”怀子,栾盈也。乃复抚之曰:“茍终,所不嗣事于齐者,有如河!”乃瞑,受含。嗣,续也。
又曰:宋公子地有白马四。公嬖向魋,欲之。向魋,司马向魋,卜也。公取而朱其尾鬛以与之。与,魋也。地怒,使其徒夺之。魋惧,将走。公闭门而泣之,目尽肿。
又曰:公侵齐,门幼婶州。颜息射人中眉,退曰:“我无勇,吾志其目也。”

6 目:
《诗》曰:美目盻兮,巧笑倩兮。素以为绚兮。

7 目:
《书》曰:正月玄日,舜格于文祖。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咨,十有二牧!”曰:“食哉惟时!”

8 目:
《易·小畜》曰:舆说辐,夫妻反目。《象》曰:“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

9 目:
又《说卦》曰:离为目。

10 目:
《春秋孔演图》曰:苍颉四目,是谓并明。

11 目:
《春秋玄命苞》曰:目,肝之使。
又曰:舜重瞳子,是谓慈原,上应摄提,下应三玄。

12 目:
《尚书大传》曰:舜目四瞳子。

13 目:
《论语隐义》曰:卫蒯聩乱,子路兴师往,有孤黯者当师,曰:“子欲入耶?”曰:“然。”黯从城上下麻绳,钓子路半城,问曰:“为师耶,为君耶?”曰:“在君为君,在师为师。”黯因投之,折其左股,不死。黯开城,欲杀之。子路目如明星之光曜,黯不能前,谓曰:“畏子之目,愿覆之。”子路以衣袂覆目,黯遂杀之。

14 目:
《史记》曰:吴王赐子胥属镂之剑以死,子胥仰天叹曰:“嗟乎!抉吾眼,著吴东门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
又曰:赵王与秦王会沔池,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又曰:越王无疆与中国争强,北伐齐。齐威王使人说越王,越王不纳,齐使者曰:“幸也越之不亡也!吾不贵其用知,如目之见毫毛而不自见睫也。今王知晋之失计,不知越之过,是目论也。”
又曰:大梁人尉缭曰:“秦王为人蜂准蜂,一作隆。长目”。
又曰:汉王诣鸿门谢项羽,羽欲杀汉王,樊哙带剑拥戟楯入军门,披帷西向而立,瞋目视羽,鬓发上指,目眦尽裂。
又曰: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15 目:
《楚汉春秋》曰:上过陈留,郦生求见,使者入通,公方洗足,问何如人?曰:“状类大儒。”上曰:“吾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大儒也。”使者出,郦生瞋目案剑曰:“入!言高阳酒徒,非儒者!”

16 目:
《汉书》曰:东方朔上书曰:“臣朔目若悬珠,齿如编贝。”

17 目:
《东观汉记》曰:杜根谏和喜音喜,又许忌切。邓后以安帝宜亲政事,太后大怒,囊盛扑杀之。根诈死三日,目中生蛆。

18 目:
《魏志》曰:太祖与韩遂、马超等单马会语,左右皆不得从,惟将许褚。超负其力,阴欲前突太祖,素闻褚勇,疑从骑是。乃问:“公有虎侯者安在?”太祖顾指褚,褚瞋目眄之,超不敢动。
又曰:张绣反,袭太祖营,典韦战于门中。韦乃双挟两贼击杀之,馀贼不敢进。韦复前突杀数人,疮重,瞋目大骂而死。
又曰:夏侯炖音敦从征吕布,为流矢所中,伤左目。时夏侯渊与炖俱为将军,军中号炖为盲夏侯。

19 目:
《晋书》曰:王衍尝因宴集,为族人所怒,举摞音罍掷其面。衍初无言,引王导共载而去。然心不能平,在车中揽镜自照,谓:“尔看吾目光乃在牛背上矣。”

20 目:
王隐《晋书》曰:甘卓为扬威将军,历阳内史郡人陈训私语人曰:“甘公头系视仰,目中有赤脉,当危于兵,勿为将可也。”果为王敦所害。
又曰:王敦枉害刁协。及敦病,白日见协乘轺音遥车从吏驺诣敦,而仰头瞋目。

21 目:
邓粲《晋纪》:阮籍能为青白眼,礼俗士辄以白眼对之。稽喜,康之兄,闻籍不哭,见白眼,喜不惮而退。

22 目:
萧子显《齐书》曰:褚渊有器度,不妄举动。宅常失火。烟焰甚遍,左右惊扰,渊神气怡然,索舆来徐去。轻薄子颇以名节讥之,以渊眼多白睛,谓之“白虹贯日”也。

23 目:
崔鸿《十六国春秋·前秦录》曰:苻生骁果粗暴,昏酒无赖,祖洪甚恶之。生无一目,年七岁,洪戏之问侍者曰:“吾闻瞎儿一泪,信乎?”侍者曰:“然”。生怒,引佩刀自刺出血,曰:“此亦一泪也。”洪大惊。

24 目:
《三国典略》曰:齐韩凤、穆提婆、高阿那肱共处衡轴,号曰三贵。瞋目张拳,有啖人势。
又曰:和士开常言曰:“琅琊王目光弈弈,数步射人,向者暂对,不觉汗出。”
又曰:周武帝还自东伐。初遇疾,口不能言,脸垂覆目。

25 目:
《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

26 目:
《韩非子》曰:目见有百步之外,而不能见其眦。

27 目:
《庄子》曰:温伯雪子适齐,舍于鲁,仲尼见之不言,子路问焉,仲尼曰:“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也。”
又曰:孔子见老聃而语仁义。老聃曰:“夫播糠眯目,则天地四方易位矣。夫仁义翻然,乃愦吾心,乱莫大焉。”

28 目:
《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
又曰:存乎人,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

29 目:
范子曰:掩目别黑白,虽一时中,犹不知天道也。

30 目:
《慎子》曰:离朱之明,察毫末于百步之外,尺水不能见浅深,非目不足,其势难睹也。

31 目:
《尸子》曰:使目在足下,则不可以视。
又曰:舜两眸子,是谓重明。

32 目:
《孙卿子》曰:厌目而视者,视一以为两。

33 目:
《燕丹子》曰:樊于期闻荆轲之言,于是自刭,头堕背后,两目不瞋。

34 目:
《韩子》曰:田驷欺邹君,将杀之。田驷恐,告惠子。惠子见邹君曰:“有人见君,则䁋大叶切,闭目也。其一目,奚如?”君曰:“我必杀之。”惠子曰:“瞽䁋两目,君奚弗杀?”“驷东欺齐侯,南欺荆王。驷之于人,瞽也,君奚恶?”乃弗杀。
又曰:古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鉴观面。
又曰: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举事亦然。
又曰:楚庄王欲伐越,庄子曰:“王之伐越,何也?”王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知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弱乱,非越王之下也,而欲伐越,此知之如目也。”

35 目:
《淮南子》曰:夫目察秋毫之末,而耳不闻雷霆之音;耳调玉石之声,而目不见太山之高,何则?不小有所志,而大有所志也。

36 目:
《孔丛子》曰:夫子适周见苌弘,言终而退。苌弘语刘文公曰:“吾观仲尼有圣人之表,其状河目而隆颡,是黄帝之形貌也。”

37 目:
《郭子》曰:刘尹道、桓温须如反猬毛,眼如紫石棱,自是孙仲谋一流人也。

38 目:
《抱朴子》曰:眼能察天衢而不能周项领之间。

39 目:
《蒋子语》曰:两目不相为视。昔吴有二人评王者,一人曰好,一人曰丑,久之不决。二人各曰:“尔可来入吾目中,则好丑分矣。”王有定形,二人察之有得失,非茍相反,眼睛异耳。

40 目:
袁准《正书》曰:目以见小为明,耳以听大为聪。

41 目:
顾子《义训》曰:假天下之目以视,则四海毫末可见也。

42 目:
《山海经》曰:一臂国为人,一目中其面而居。《括地图》同。

43 目:
《太公金匮》曰:一目视则不明,一耳听则不聪。

44 目:
《吕氏春秋》曰:孟贲过于河,先其伍,船人怒,以楫乂虎音乂。其头。中河,孟贲瞋目视船人M袖植、目烈、须指,指,直。舟人尽惕骇,播入于河。使船人知孟贲,不敢直视,涉无先者,又辱之乎?不知故也。
又曰:管子缚束于鲁。鲍叔曰:“君欲霸王,则臣不若管夷吾。”桓公曰:“夷吾,寡人之贼也,射我者也。不可。”鲍叔曰:“夷吾为其君射人,若得之则彼亦将为君射人。”君不听,鲍叔固让,果听之。于是使告鲁曰:“管仲,寡人雠也,愿得而亲加手焉。”鲁许诺,乃使吏鞟其拳,胶其目,以革囊其手也。盛之以鸱夷,置之车中。至齐境,桓公使人以朝车迎之。
又曰:学,使其目可以见;不学,其见不若盲。

45 目:
《春秋后语》曰:平原君对赵王曰:“沔池之会,臣察武安君之为人也,小头而锐,瞳子白黑分明。小头而锐,断敢行也;瞳子白黑分明者,见事明也。”

46 目:
《列仙传》曰:秦召魏公子无忌,不行,使朱亥奉璧一双。秦王大怒,将朱亥著虎圈中。亥瞋目视虎,眦血出溅虎,虎终不敢以视。

47 目:
《郑玄别传》曰:玄玄眉明目。

48 目:
《董卓别传》曰:卓会公卿,召诸降贼饭,行责降者曰:“何不凿眼!”应声,眼皆落地。

49 目:
赵至《自叙》曰:嵇康谓至曰:“卿头小锐,瞳子白黑分明,觇占停谛,有白起风。”

50 目:
《列仙传》曰:偓于角切。佺,音筌。槐山人,采药,好食松实,而目更方。
又曰:赤斧,戎人也,为碧鸡祠主簿,饵丹,身及曈子皆赤。

51 目:
《神仙传》曰:涉正,巴东人。入吴,常闭目,弟子随之数十年,莫有见开目者。有一弟子固请之,正为开目,音如霹雳,光如电照。弟子顿伏,良久乃起。

52 目:
《竹林七贤传》曰:王戎眸子洞彻,视日而眼照不亏。

53 目:
《世说》曰:顾长康云:其哭桓宣武,眼如悬河究★。
又曰:康僧渊目深而鼻高,王承每调之。僧渊曰:“鼻者面之山,目者面之渊;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
又曰:裴令俊有姿容,时人名之为王人。有疾至困,武帝使王夷甫往视之。王出。语人曰:“眸子闪闪如岩下电,精神挺动,体中故如恶耳。”

54 目:
《语林》曰:王右军见杜弘冶叹曰:“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

55 目:
《谈薮》曰:王肃初归国,谓阳大眼曰:“在南闻君之名,以为眼如车轮,今见,乃不异人。”大眼曰:“若旗鼓相望,瞋硇捃发,足使君亡魂丧胆,何必大如车轮。”
又曰:后魏昭成帝常击贼。流矢中目。贼破,执射者至,左右欲剥割之。帝曰:“彼各为主,何罪?”乃释之。

URN: ctp:taiping-yulan/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