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 -> -> 人事部一百一十五

《人事部一百一十五》

Library Resources

禮賢

Library Resources
1 禮賢:
《易》曰:賁于丘園,束帛戔戔。
又曰: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

2 禮賢:
《尚書》曰:所寶惟賢,則邇人安。
又曰:釋箕子囚,封比干墓,式商容閭。

3 禮賢:
《毛詩》曰:《鹿鳴》,燕群臣嘉賓也。既飲食之,又實幣帛筐篚,以將其厚意。「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
又曰:《南山有臺》,樂得賢也。得賢則能為邦家立太平之基。

4 禮賢:
《周禮》曰:三年則大比,考其德行道藝而興賢者,以禮賓之。

5 禮賢:
《禮記》曰:賢者狎而敬之。
又曰:天子存二代之後,尊賢也。尊賢不過二代。
又曰:孔子曰:「吾食于少施氏而飽,少施氏食我以禮。」

6 禮賢:
《左傳》曰:晉伐魯。范文子謂欒武子曰:「季孫於魯,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馬不食粟,可不謂忠乎?信讒慝而棄忠良,若諸侯何?」

7 禮賢:
《家語》曰:孔子之鄭,遇程子於途,傾蓋與語,盡日而別。

8 禮賢:
《國語》曰:勾踐滅吳,反至五湖,范蠡辭於王曰:「君王勉之,臣不復入越國矣。」遂乘輕舟以浮五湖,莫知所終極。王命工以良金寫蠡之狀而朝禮之,又令大夫朝之,環會稽三百里為蠡地。

9 禮賢:
《史記》曰:周公戒伯禽曰:「我一沐三握發,一飯三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
又曰:子貢所至,國無君不分庭與之抗禮。
又曰:鄒奭者,齊諸鄒亦頗采鄒衍之術以紀文,於是齊王嘉之,自淳于髡以下,皆命曰列大夫,為開第,臨康莊之衢。
又曰:魏有隱士曰:「侯嬴為大梁夷門門者,公子聞之,於是置酒,大會賓客。坐定,公子從車騎虛左,自往迎侯生。侯生攝弊衣冠直上,上坐,公子執轡愈恭。
又曰:成王使由余於秦繆公,示以宮室、積聚。由余曰:「使鬼為之,則勞神矣。使人為人之,亦苦人矣。」繆公於是與由余曲席而坐,傅器而食。
又曰:百里奚曰:「臣友蹇叔賢而時莫知。」繆公使人厚幣迎蹇叔,以為上大夫。
又曰:伊尹名阿衡。或云處士,湯使聘迎之,五反然後肯往。
又曰:騶子如燕,昭王擁彗先驅,請列弟子之坐而受業。
又曰:越石父賢,在縲紲之中。晏子出,遇之途,解左驂贖之,載歸。弗謝,入門。久之,越石父請絕。晏子懼然,攝衣冠謝。
又曰:楚威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為相。
又曰:趙良說商君曰:「夫五羖大夫,荊之鄙人也。聞穆公好賢,愿見,披褐食牛。期年,穆公知之,舉之牛口之下,而加百姓之上,秦國莫敢毀也。
又曰:四皓隱商洛山,惠帝為太子,為書卑辭安車迎以為客,乃出。

10 禮賢:
《漢書》曰:曹參之相齊,七十城。天下初定,悼惠王富於春秋,參盡召長老諸先生,問所以治,諸儒以百數,參未知所定。聞膠西有蓋公,善治黃老言,使人厚幣請之。既見蓋公,蓋公為言治道貴清靜而民自定,推此類言之,參於是避正堂,舍公焉。

11 禮賢:
又:初,楚玄王交,禮待申公等,穆生不嗜酒,玄王每置酒常為穆生設醴,及王戊即位,常醴忘設焉。穆生退曰:「可以逝矣。」
又曰:俊不疑,字曼倩,渤海人。治《春秋》,為郡文學,進退必以禮,名聞州郡。武帝末,郡國賊盜群起,暴勝之為直指使者,衣繡、持斧,逐捕盜賊,東至渤海。素聞不疑賢,遣吏請與相見。不疑冠進賢冠,帶櫑具劍,佩環玦,褒衣博帶,盛服至門。門下使解劍,不疑叱曰:「劍者,君子武備,所以衛身,不可解。請退。」勝之望見不疑容貌衣冠甚偉,躧履起迎。
又曰:高祖詔曰:「賢士大夫有肯從我游者,吾能尊顯之,布告天下。有意稱明德者,必身勸為之駕,遣詣相國府。」
又曰:武帝初即位,王藏乃上書,請立明堂以朝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師申公。於是上使使束帛加璧,安車以蒲裹車輪,駕四馬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軺傅從。至,見上,上問治亂之事。申公時已八十餘,對曰:「為治者不在多言,顧力行何如耳。」以為太中大夫,舍魯邸,議明堂事。
又曰:御史大夫朱博奏王莽為庶人。莽就國,南陽太守以莽貴重,選門下掾孔休守新都相。休謁莽,莽盡禮自納,休亦聞其名,與相答。後莽疾,休候之,莽緣恩意,進其玉具寶劍,欲以為好。休不肯受,莽曰:「誠見君面有瘢,美玉可以滅瘢,欲獻其彘耳。」解其彘,休復辭。莽曰:「君嫌其價耶?」遂椎碎之,自裹以進休,休乃受。莽徵去,欲見休,休稱疾不見莽。
又曰:大將軍青既益尊,然汲黯與亢禮。或說黯曰:「天子欲群臣下大將軍,尊貴,誠重,君不可不祥。」黯曰:「夫以大將軍有揖客,反不重耶?」大將軍聞,愈賢黯。
又曰:梁孝王大營宮室,為複道,自宮連屬於平臺,招延四方豪杰,自山東游士莫不至。
又曰:光武側席,以求幽人。
又曰:沛公至高陽,見酈食其。沛公方踞,使兩女子洗足。食其入,即長揖不拜,曰:「足下必欲聚徒合兵誅無道秦,不宜踞見長者。」於是沛公輟洗,起衣,延食其上坐。
又曰:趙壹,字玄淑。舉郡上計,到京師,司徒袁逢受計,吏皆拜伏庭中,莫敢仰視。壹獨長揖而已,逢令讓之曰:「計吏而揖,三公何也?」對曰:「酈食其長揖漢王,今揖三公,何遽訝哉!」逢即斂衽下堂,執其手,延置上坐。
又曰:井太春,名丹。少通五經,善談難故,京師為之語曰:「五經紛論井太春。」守靜,不交勢利。建武中,帝子沛、獻王輔等五人皆好賓客,請丹,不能致。信陽侯陰就,光烈皇后弟也,以外戚別使人要劫之。丹不得已,既至,就故為設麥飯蔥菜之食,丹推去,曰:「以君侯能供養,故來,何為如此?」就便設饌。就欲起,左右進輦,丹曰:「昔桀駕人輦者,是耶?」坐上失色。就去輦,談終日乃去。

12 禮賢:
謝承《後漢書》曰:帝東巡,過任城,乃幸鄭均舍,敕賜尚書祿以終其壽。故人號為「白衣尚書」。
又曰:包咸,字子良。永平五年,遷大鴻臚。每進見,錫以機杖,入屏不趨,贊事不名。經傅有疑,輒遣小黃門就舍即門。顯宗以咸有師傅恩,而素清苦,常時賞賜珍玩束帛,俸祿增於諸卿。
又曰:徐稚,字孺子,豫章人。家貧,常自耕稼,恭儉義讓,所居服其德。屢辟公府,不起。時陳蕃為太守,以禮請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謁而退。蕃在郡不接賓客,惟稚來特設一榻,去則懸之。後舉有道,拜太原太守,皆不就。

13 禮賢:
袁山松《後漢書》曰:周璆,字孟玉,為樂城令。逍遙無事,縣中大治,去官,徵聘不至。陳蕃為太守,璆來置榻,去,懸之。

14 禮賢:
《續漢書》曰:皇甫規,安定人。有以貨買雁門太守,還家,書刺謁規。規臥不迎,既入而問曰:「卿前在郡食雁美乎?」有頃,白王苻在門。規素聞苻名,乃遽起,衣不及帶,屐履出迎,援苻手而還,與同坐,極忻。時人為之語曰:「徒見二千石,不如一縫腋。」言書生道義之為貴也。

15 禮賢:
《東觀漢記》曰:顯宗以張酺授皇太子經,為東郡太守。玄和二年,東巡狩,幸東郡,引酺及門生并郡縣掾吏并會夜中。帝先備弟子之儀,使酺講《尚書》一篇,然後修君臣之禮,常賜殊特。
又曰:和帝永玄三年詔曰:「高祖功臣,蕭、曹為首,有傅世不絕之義。曹相國容城侯無嗣,朕甚閔焉。望長陵東門,見二臣之墓,生既有節,終不遠身。可遣使者以中牢祠,大鴻臚悉求近親宜為嗣者。」
又曰:永平中,江革為五官中郎將。朝會,帝詔使虎賁迎扶腋。革每進拜,上輒自禮之,小有疾,輒太官送食,寵遇甚厚。京師貴戚衛尉順陽侯馬廖、侍中竇憲等,各奉書致禮遺革,終不發書,無所當受。上以此重之。
又曰:東平憲王蒼上書表薦名士左馮翊桓虞等,虛己禮下,與參政事。
又曰:上還,幸祭遵營。時遵病,上為重茵席,覆以御蓋。
又曰:東平憲王蒼開東閣延英雄。

16 禮賢:
袁弘《後漢記》曰:崔骃詣竇憲,始及門,憲倒屣迎之,曰:「吾受詔交公,公何得薄哉!」

17 禮賢:
《魏志》曰:文帝引故漢太尉楊彪,待以客禮。詔曰:「乃祖以來,世著名節,年過七十,行不逾涯,可謂老成人矣,所宜寵異,以彰舊德。其賜公延處杖。」
又曰:太祖北征烏丸,未至,先遣使辟田疇,又命田豫喻指。疇戒其門下趨治裝。門人謂曰:「昔袁公慕君,禮命五至,君義不屈;今曹公使一來,而君若恐弗及者,何也?」疇嘆而應之曰:「此非君所識。」遂隨使者到軍,署司空戶曹掾,引見咨談。明日出令曰:「田子泰非吾所宜吏者。」即舉茂才,隨軍。
又曰:管寧遇天下亂,往遼東投公孫度。度虛館以待之。
又曰:鉅鹿張臶,字子明,養志不仕。廣平太守盧毓到官三日,綱紀白承,前致板謁臶,毓教曰:「張先生所謂上不事天子,下不友諸侯,豈此板謁所可光飾哉!」但遣主簿奉書致羊酒之禮。
又曰:太祖北征柳城,過涿郡,令曰:「北中郎將盧植,名著海內,舉為儒宗,乃國之棟幹也。孤到此州,嘉其餘風。《春秋》之義,賢者之後,有異於人。亟遣丞掾修飾墳墓,并致薄酹,以彰厥德。」
又曰:王粲徙長安,左中郎將蔡邕見而奇之。時邕才學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座。聞粲在門,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狀短小,一坐盡驚。邕曰:「此王公孫,有異才,吾不如也。吾家書籍文章,盡當與之。」

18 禮賢:
《吳志》曰:孫策得張昭甚悅,謂曰:「吾方有事於四方,待子不得輕矣。」乃上為校尉,待以師友之禮。
又曰:碩邵年二十,起家為豫章太守。下車,禮先賢徐孺子之墓,優待其後。
又曰:呂蒙疾發,孫權迎置內既欲數見,又恐其勞動,常穿壁瞻之。
又曰:太守王明以虞翻為功曹,孫策征會稽,復命為功曹,待以交友之禮

19 禮賢:
《蜀志》曰:先主得諸葛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又曰:諸葛亮《表》曰:「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務。」

20 禮賢:
蕭子云《晉書》曰:明帝以太常桓榮為五更,躬式其閭,親行養老之禮。

21 禮賢:
崔鴻《北涼錄》曰:沮渠蒙遜令曰:「秘書郎中敦煌劉彥明學冠當時,道先區內,可授玄虛先生,拜以三老之禮,起陸沉觀於東苑以處之。

22 禮賢:
崔鴻《前涼錄》曰:宋纖,字令文。不應州郡辟命,惟與陰颙齊好友善。太守楊宣畫其象於閣,出入視之。

23 禮賢:
崔鴻《前秦錄》曰:苻堅要結英豪王景略、呂婆、樓強、汪梁平等,皆有王佐之才。堅并傾身禮之,以為股肱羽翼。

24 禮賢:
《管子》曰:桓公在位,管仲、隰朋侍立,有間,二鴻飛而過,桓公嘆曰:「仲父!今彼鴻鵠,有時而南,有時而北,有時而往,有時而來,寡人之有仲父,猶飛鴻之有羽翼。」

25 禮賢:
《孔叢子》曰:子魚居衛,與張耳、陳餘相善。會陳勝、吳廣自立為王,耳、餘并為之將。遂言之陳王,大悅,遣使者赍千金,加束帛,以車三乘迎之。子魚遂往,陳王郊迎而執其手,議時務。

26 禮賢:
《孟子》曰:舜見帝,帝館於貳室,迭為賓主,是天子而交匹夫。用下敬上,謂之貴貴;用上敬下,謂之尊賢。其義一也。

27 禮賢:
《韓子》曰:文王伐崇,與大夫謀,襪系解,視左右,而自結之。
又曰:齊桓公時有處士小臣稷,桓公三往見之,不得見。公曰:「吾聞布衣之士而輕爵祿,雖萬乘無以異;萬乘之主不好仁義,亦無以下布衣之士。」於是五往,乃得見。

28 禮賢:
《董子》曰:禹見耕者五耦而式,過十室之邑而下,見山仰之,見谷俯之,避有道德之人,避俗之士也。

29 禮賢:
《淮南子》曰:淮南王安養士數千人,其中高才八人。
又曰:一目之羅不可以得鳥,無餌之鉤不可以得魚,遇士無禮不可以得賢。

30 禮賢:
《呂氏春秋》曰:魏文侯見段干木,立倦而不敢息;及見翟黃,踞於堂而與之言。翟黃不悅。文侯曰:「段干木官之則不肯,祿之則不受。今汝欲官則相至,欲祿則上卿,既受吾爵,又責吾禮,無乃難乎?」

31 禮賢:
《韓詩外傳》曰:周公攝天子位七年,布衣之士執贄所師見者十人,所友見者十二人,窮巷白屋所先見者四十九人,時進善者百人,教士者千人,官朝者萬人。當此之時,誠使周公驕而且吝,則天下賢士至者寡矣。
又曰:楚襄王遣使者持金千斤,白璧百雙,聘莊子欲以為相。莊子曰:「獨不見未入廟之牲乎?衣以文繡,食以芻豢,出則清道而行,止則居帳之內,此豈不貴乎?乃其不免於死,宰執旌居前或持在后。當此之時,雖欲為孤犢,從雞鼠游,豈可得乎!仆聞之,左手據天下之國,右手刎其吭,愚者不為也。」

32 禮賢:
環濟《吳記》曰:皇太子登,字子高。上為選置師傅,妙簡俊秀。於是諸葛恪、張休、顧譚、陳表等以選入侍,誦講詩書。其待接僚屬以布衣之禮,與忄谷、休、譚等咸同輿而載,或共床而寢。

33 禮賢:
劉縚《先聖本紀》曰:伊尹耕於有莘之野,王馳往見之,彭氏子諫曰:「伊尹賤人,可徒致之,君無辱車乘。」王曰:「夫一草之本,可已天子病者,天子猶欣喜食之,子誠不欲藥人病也。」遂黜彭氏之子。

34 禮賢:
皇甫士安《高士傳》曰:老萊子,楚人。耕於蒙山之陽,雚葭為墻,蓬為屋,板木為床,蓍艾為席。或言楚王,楚王遂至老萊子之門曰:「寡人愚陋,獨守宗廟,先生幸臨之。」老萊子曰:「仆山野之人,不足以守政。」
又曰:亥唐者,晉人也。晉平公時,朝多賢臣,祁奚、趙武、師曠、叔向皆為卿大夫,名顯諸侯。唐獨守道不官,隱於窮巷。平公聞其賢,致禮與相見,而請事焉。平公待於門,唐曰入,公乃入,唐曰坐,公乃坐,唐曰食,公乃食。唐之食公也,雖疏食菜羹,公不敢不飽。
又曰:朝福也者,涿郡人。以行義修潔著名。昭帝時,大將軍霍光秉政,表顯義士,詔郡國條奏行狀天下,得福等五人。福治義最高,以德行,徵至京兆,病不進。

35 禮賢:
《會稽典略》曰:范蠡,字少伯,越之上將軍也。本楚宛三戶人,被發佯狂,倜儻負俗。文種為宛令,遣吏奉謁。吏還,曰:「范蠡本國狂人,生有此病。」種笑曰:「吾聞士有賢聖之資,必有佯狂之義;內有獨見之明,外有不知之毀。此固非二三子之所知也。」駕車而往。蠡知種之必來,謂兄嫂曰:「今日有客,愿假衣冠。」有頃,種至,抵掌而談,旁人觀者聳聽。

36 禮賢:
《說苑》曰:鄒子說梁王曰:「伊尹,有莘氏之媵臣,湯立以為三公;管仲,城陰之狗盜,齊桓以為仲父;百里奚乞食於路,穆公委之以政;寧戚叩轅行歌,桓公任之以國;太公望出夫朝歌之屠,年七十而相周,九十而封齊。故《詩》云:綿綿之葛,在於曠野。良工得之,以為絺纮;良工不得,枯死於地。」
又曰:齊桓公設庭燎,為士之欲造者,期年而士不至。東野鄙人有以九九之術見者,桓公曰:「九九足以見乎?」對曰:「臣非以九九為足以見也,臣聞主君設庭燎以待士,期年而士不至。夫士之所以不至者,君天下賢君也,四方之士皆自謂不及君,故不至也。夫九九薄能耳,而君猶禮之,況賢於九九者乎!」桓公曰:「善。」乃因禮之。期月,四方之士相攜而至矣。
又曰:齊桓公使管仲治國,管仲對曰:「賤不能臨貴。」公以為上卿,而國不治。桓公曰:「何故?」管仲對曰:「貧不能御富。」桓公賜之齊市租,一年而國不治。桓公曰:「何故?」曰:「疏不能制近。」桓公立以為仲父。齊國大安而遂霸天下。孔子曰:「管仲之賢,而不得此三權者,亦不能使其君南面而伯。」
又曰:燕昭王問於郭隗曰:「寡人地狹民寡,齊人削取八城,匈奴驅樓煩之下,以孤之不肖得承宗廟,恐危社稷,存之有道乎?」郭隗對曰:「帝者之臣,其名臣,其實師也。王者之臣,其名臣,其實友也。霸者之臣,其名臣,其實仆也。亡國之臣,其名臣,其實虜也。今王將東面,目指氣使以求臣,則廝役之才至矣。北面等禮不乘之,以勢求臣,則朋友之才至矣。西面逡巡以求臣,即師傅之才至矣。誠欲興道,隗請為天下之士開路。」於是燕王置郭隗為上客。
又曰:宋司城子罕之貴子韋也,入與共養,出與同衣。司城子罕亡,子韋不從。復召子韋而貴之。左右曰:「君善子韋也,亡不從,來貴之,君獨不愧於君之忠臣乎?」子罕曰:「吾惟不用子韋,故至於亡。今吾之得復,尚是子韋之遺德餘教也。」
又曰:楊回北見趙簡子曰:「臣居鄉三逐,事君五去。聞君好士,故走來見。」簡子聞之,絕食而嘆。左右進諫曰:「居鄉三逐,是不容眾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簡子曰:「子不知也。夫美女,丑婦之仇;盛德君子,亂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見之。因授以為相,而國大治。
又曰:朝無人,猶鴻鵠之無習翼也。

37 禮賢:
劉向《新序》曰:魏文侯過段干木之閭而軾,其仆曰:「君何為軾?」曰:「段干木蓋賢者,安敢不軾!且吾聞段干木未肯以已易寡人之貴也。段干木光乎德,寡人光於地,干木富於義,寡人富乎財。地不如德,財不如義,寡人當事之。」

38 禮賢:
《世說》曰:陳仲舉為豫章太守,至,便問徐孺子所在,欲先省之。主簿曰:「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陳曰:「武王軾商容之閭,席不暇暖,吾之禮賢有何不可!」
又曰:何晏為吏部尚書,有位望。時談客盈坐,王弼未弱冠,往見之。聞弼來,乃倒屣迎之。

39 禮賢:
《邴原別傳》曰:原字根矩,上北伐單于,還住昌國。原至門下通謁,上甚喜,覽履而起,遠出迎原曰:「誠副饑虛之心。」

40 禮賢:
虞老叔《高士傳》曰:宋少文,博學善屬文,清心簡務。宋高祖領荊州,辟為主簿,少文不應。高祖乃徹衛,率爾從之游,延登第樹,聽其高談,嘆曰:「不知禮,乃覺心明。」

41 禮賢:
張璠《漢記》曰:荀爽兄弟八人,時人謂之八龍。舊居豪里,縣令苑康曰:「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署其里曰高陽里。

42 禮賢:
葛洪《西京雜記》曰:公孫弘,自以布衣為宰相,乃開東閣營客館,以招天下之士。

43 禮賢:
阮籍《秦記》曰:昔子夏處西河之上,而文侯擁彗;鄒子居黍谷之陰,而昭王陪乘。夫布衣窮居韋帶之士,王公大人所以屈體而下之者,為道存也。

44 禮賢:
葛洪《西京雜記》曰:公孫弘營客館以招天下之士,其外曰:「欽賢之館」以待大賢,次曰「翹材之館」以待真材,次「接士之館」以待國士。
又曰:文帝為太子立「思賢苑」以招賓客。

45 禮賢:
虞預《會稽典錄》曰:陳囂,山陰人。宗正劉向、黃門侍郎揚雄薦囂德義可厲薄俗,孝成皇帝特以公車徵。囂時已年七十,每朝請,上常待以師傅之禮。
又曰:光武嘗出南郊,嚴遵曳長裾、持鹿扇住立不動,天子下車,揖而別。

46 禮賢:
曹植《公宴詩》曰:公子敬愛客,終宴不知疲。清夜游西園,飛蓋相追隨。

URN: ctp:taiping-yulan/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