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 -> 禮儀部一

《禮儀部一》

電子圖書館

敘禮上

電子圖書館
1 敘禮上:
《尚書·舜典》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禮?三禮,天神、地祗、人鬼之禮也。

2 敘禮上:
《毛詩·國風》曰:《相鼠》,刺無禮也。衛文公能正其群臣,而刺在位承先君之化無禮儀也。相鼠有皮,人而無儀。相視無禮儀者,雖居尊位,猶為暗昧之行。箋云:儀,威儀也。視鼠有皮,雖處高顯之處,偷食茍得,不知廉恥,亦與人無威儀者同。人而無儀,不死何為?箋云:人以有威儀為貴,今反無之,傷化敗俗,不知其死無所害也。相鼠有齒,人而無止。止,所止息。箋云:止,容止。《孝經》云:「容止可觀。」人而無止,不死何俟?俟,待也。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遄,速也。

3 敘禮上:
《毛詩·秦風》曰:《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禮,將無以固其國焉。秦處周之舊土,其人披周之德教日久矣。今襄公親為諸侯,未習周之禮法,故國人未服焉。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興也。蒹葭,蘆也。蒼蒼,盛也。白露疑戾為霜,然後歲事成,國家待禮然後興。箋云:蒹葭在眾草之中蒼蒼然疆,至白露凝戾為霜則成而黃。興者喻眾民之不從襄公政令者,得周禮以教之則服。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4 敘禮上:
《周禮·天官》曰:太宰之職,掌建邦之六典。三曰禮典,以和邦國,以統百官,以諧萬民。

5 敘禮上:
《周禮·地官·司徒》曰:司徒之職,掌施十有二教焉。一曰以祀禮教敬,則民不茍;二曰以陽禮教讓,則民不爭;三曰以陰禮教親,則民不怨;四曰以禮樂教和,則民不乖;五曰以儀辨等,則民不越;六曰以俗教安,則民不愉;七曰以刑教中,則民不暴;八曰以誓教恤,則民不怠;九曰以度教節,則民知足;十曰以世事教能,則民不失職;十有一曰以賢制爵,則民慎德;十有二曰以庸制祿,則民興功。

6 敘禮上:
《周禮·地官》曰:大司徒以五禮防萬民之偽,而教之中。禮所以節止民之侈偽,使其行得中。鄭司農云:五禮謂吉凶賓軍嘉。

7 敘禮上:
《周禮·春官·宗伯》曰:以嘉禮親萬民,嘉,善也。所以固人心所善者,而為之制嘉禮之別有云。以飲食之禮親宗族兄弟,親者,使之相親。人君有食宗族飲酒之禮,所以親之也。《文王世子》曰:族食世降一等。《大傳》曰:系之以姓而弗別,綴之以食而弗殊,百世而婚姻不通者,周道然也。以昏冠之禮親成男女,親其思,成其性。以賓射之禮親故舊朋友,《射禮》:雖王亦立賓主也。王者故舊朋友,為世子時共在學者。天子時有友諸侯之義。武王誓曰:「我有邦冢君」是也。司寇職有議故之辟,議賓之辟。以饗燕之禮親四方之賓客,賓客謂朝聘者。以脤膰之禮親兄弟之國,脤膰,社稷宗廟之肉,以賜同姓之國,同福祿也。兄弟有共先王者,魯定公十四年天王使石來歸脤。以賀慶之禮親異姓之國。異姓,王婚姻甥舅。

8 敘禮上:
《禮記·曲禮》曰: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辨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宦學事師,非禮不親;班朝治軍,蒞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禱祠祭祀,供給鬼神,非禮不誠不莊。是以君子恭敬、樽節、樽猶趨也。退讓以明禮。

9 敘禮上:
《曲禮》曰: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故曰禮者不可不學也。夫禮者,自卑而尊,人雖負販者,必有尊也,而況富貴乎?負販者尤輕佻,志利宜,若無禮然。富貴而知好禮,則不驕不淫;貧賤而知好禮,則志不懾。懾猶怯惑。

10 敘禮上:
又《曲禮下》曰:君子行禮,不求變俗。求猶務也。

11 敘禮上:
又《禮運》曰:孔子曰:「夫禮,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詩》曰:「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相,視也。遄,疾。言鼠之有身體如人而無禮者矣。人之無禮可憎賤如鼠,不如疾死之愈。是故,夫禮必本於天,殽於地,列於鬼神,聖人則大之明,因地之利,取法度於鬼神,以制禮下教令也。既又禮之,盡其敬也,教民嚴上也。鬼者,精魂所歸;神者,引物而出,謂祖廟山川五祀之屬也。達於喪祭、射御、冠昏、朝聘。民知嚴上,則此禮達於下。故聖人以禮示之,故天下國家可得而正也。

12 敘禮上:
又《禮運》曰:禮者,君之大柄也。所以別嫌明微、儐鬼神、考制度、別仁義,所以治政安君也。疾今失禮如此,為言禮之大義也。柄所操以治事。

13 敘禮上:
又《禮運》曰:是故,夫禮必本於太一,分而為天地,轉而為陰陽,變而為四時,列而為鬼神。

14 敘禮上:
又《禮運》曰:故聖人之所以治人七情,修十義,講信修睦,尚辭讓,去爭奪,舍禮何以治之?惟禮可耳。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貧苦,人之大惡存焉。故欲惡者,心之大端也。人藏其心,不可測度也。美惡皆在其心,不見其色也。欲一以窮之,舍禮何以哉?言人情之難知,明禮之重。

15 敘禮上:
又《禮運》曰:故禮行於郊,而百神受職焉;禮行於社,而百貨可極焉;禮行於祖廟,而孝慈服焉;禮行於五祀,而正法則焉。言信得其禮,則神物與人皆應之。百神,列宿也。百貨,金玉之屬。

16 敘禮上:
又《禮運》曰:故禮義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講信修睦,而固人之肌膚之會,箸骸之束也。所以養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也。所以達天道、順人情之大竇也。竇,孔穴也。故惟聖人為知禮之不可以已也;故壞國喪家亡人必先去其禮;言愚者之反聖人也。故禮之於人也,猶酒之有糵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皆得以為美味,性善者醇耳。

17 敘禮上:
又《禮器》曰:禮器,是故大備。大備,盛德也。禮器,言禮使人成器如耒耜之為用也。情以為田,修禮以耕之,此是也。大備,自耕至於食之而肥。禮,釋回,增美質,措則正,施則行。釋猶去也。回,邪辟也。質猶性也。措,置也。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君子有禮,則外諧而內無怨。故物無不懷仁,鬼神饗德。先王之立禮也,有本有文。忠信,禮之本也;義理,禮之文也。無本不立,無文不行。

18 敘禮上:
又《禮器》曰:禮也者,猶體也。若人身體。體不備,君子謂之不成人。設之不當,猶不備也。禮有大有小,有顯有微。大者不可損,小者不可益,顯者不可掩,微者不可大也。故經禮三百,曲禮三千,其致一也。致之言至也。一謂誠也。經禮謂《周禮》也。《周禮》六篇,其官有三百六十。曲猶事也。事禮謂今禮。今禮篇多亡,本數未聞,其中事儀三千。未有入室而不由戶者。

19 敘禮上:
又《禮器》曰:君子曰:甘受和,白受采,忠信之人可以學禮。茍無忠信之人,則禮不虛道。是以得其人之為貴也。

20 敘禮上:
又《樂記》曰:是故先王有大事,必有禮以哀之;有大福,必有禮以樂之。哀樂之分,皆以禮終。大事謂死喪也。

21 敘禮上:
又《經解》曰:禮之於正國也,猶衡之於輕重也,繩墨之於曲直也,規矩之於方圓也。故衡誠縣,不可欺以輕重;繩墨誠陳,不可欺以曲直;規矩誠設,不可欺以方圓。君子審禮,不可誣以奸詐。衡,秤也。縣謂重也。陳設謂彈畫也。誠猶審也。是故隆禮由禮,謂之有方之士;不隆禮不由禮,謂之無方之民。敬讓之道也。

22 敘禮上:
又《經解》曰:故朝覲之禮,所以明君臣之義也。聘問之禮,所以使諸侯相尊敬也。喪祭之禮,所以明臣子之恩也。鄉飲酒之禮,所以明長幼之序也。婚姻之禮,所以明男女之別也。夫禮,禁亂之所由生,猶坊止水之所自來也。故以舊坊為無所用而壞之者,必有水敗。以舊禮無所用而去之者,必有亂患。春見曰朝。小聘曰問。婚姻謂嫁娶也。婿曰婚,妻曰姻。自以由也。故婚姻之禮廢,則夫婦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矣。鄉飲酒之禮廢,則長幼之序失,而爭斗之獄繁矣。喪祭之禮廢,則臣子之恩薄,而倍死忘生者眾矣。聘覲之禮廢,則君臣之位失,諸侯之行惡,而倍畔侵陵之欺起矣。若謂不至不答之屬。故禮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於未形,使人日徙善遠罪而不自知也。是以先王隆之。

23 敘禮上:
又《哀公問》曰:哀公問於孔子曰:「大禮何如?君子之言禮何其尊也。」孔子曰:「丘也小人,不足以知禮。」謙不答曰。君曰:「否。吾子言之也。」孔子曰:「丘聞之,民之所由生,禮為大。非禮無以節事天地之神也;非禮無以辨君臣上下長幼之位也;非禮無以別男女父子兄弟之親、昏姻疏數之交也。君子以此之為尊敬然。」言君子以此,故尊禮。
又曰:仲尼燕居,子張、子貢、言游侍,縱言至於禮。言游,言偃子游也。縱言,汎說事。子曰:「居,女三人者。吾語女禮,使女以禮周流無不偏也。」居女三人者,女三人且坐也。使之坐。凡與尊者言,更端則起也。子貢越席而對曰:「敢問何如?」對,應也。子曰:「敬而不中禮謂之野,恭而不中禮謂之給,勇而不中禮謂之逆。」言游進曰:「敢問禮也者,領惡而全好者與?」子曰:「然。」領猶治也。好,善也。「然則何如?」子曰:「郊社之義,所以仁鬼神也;嘗禘之禮,所以仁昭穆也;饋奠之禮,所以仁死喪也;射鄉之禮,所以仁鄉黨也;食享之禮,所以仁賓客也。」仁猶存也。凡存此者,所以全善之道。郊社嘗禘饋奠,存死之善者也。射鄉食享,存生之善者也。郊有后稷,社有句龍。子曰:「明乎郊社之義、嘗禘之禮,治國其如指諸掌而已乎。是故,以之居處有禮,故長幼辨也;以之閨門之內有禮,故三族和也;以之朝廷有禮,故官爵序也;以之田獵有禮,故戎事閑也;以之軍旅有禮,故武功成也。」

24 敘禮上:
又《仲尼燕居》曰:子曰:「禮者何也?即事之治也。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治國而無禮,譬猶瞽之無相與,倀倀乎其何之?譬如終夜有求於幽室之中,非燭何以見?若無禮,則手足無所錯耳,目無所加,進退揖讓無所制。」

25 敘禮上:
又《坊記》曰:子云:「夫禮者,所以章疑別微,以為民坊者也。故貴賤有等,衣服有別,朝廷有位,則民有所讓。」位,朝位也。

26 敘禮上:
又《中庸》曰:子曰:「吾說夏禮,杞不足征也;吾學殷禮,有宋存焉;吾學周禮,今用之。吾從周。」征猶明也。吾能說夏禮,顧杞之君不足與明故也。吾從周,行今之道。

27 敘禮上:
《禮含文嘉》曰:禮者,履也。

28 敘禮上:
《禮稽命征》曰:得禮之制,澤谷之中,有赤烏、白玉、赤蛇、赤龍、赤木。白泉生出,飲酌之,使壽長。

29 敘禮上:
《禮稽命征》曰:禮之動搖也,與天地同氣,四時合信,陰陽為符,日月為明,上下和洽,則物獸如其性命。

URN: ctp:taiping-yulan/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