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 -> -> 樂部二

《樂部二》

Library Resources

雅樂中

Library Resources
1 雅樂中:
《傳》曰:吳季札來聘,請觀於周樂。使工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也,猶未也,猶有商紂,未盡善也。然勤而不怨矣。」為之歌《邶》、《鄘》、《衛》,曰:「美哉!淵哉!憂而不困者也。吾聞衛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衛風乎!」為之歌《王》,曰:「美哉!思而不懼,其周之東乎!」為之歌《鄭》,曰:「美哉!其細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為之歌《齊》,曰:「美哉!泱泱乎大風也。表東海者,其大公乎!」為之歌《豳》,曰:「美哉!蕩蕩乎!樂而不淫,其周公之東乎!」為之歌《秦》,曰:「美哉!此之謂夏聲。夫能夏則大,大之至也。其周之舊乎!」為之歌《魏》,曰:「美哉!沨々乎!大而險,儉而易行,以德輔此,則明主也。」為之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遺風乎!不然,其何憂之遠也?非令德之後,誰能若是?」為之歌《陳》,曰:「國無主,其能久乎!自鄶以下無譏焉。」為之歌《小雅》,曰:「美哉!思而不貳,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猶有先王之遺民焉。」為之歌《大雅》,曰:「廣哉!熙熙乎!熙熙,和樂聲也。曲而有直體,其文王之德乎!」為之歌《頌》,曰:「至矣哉!盛德之所同也。」見舞《象箾》《南龠》者,曰:「美哉!猶有所憾。」見舞《大武》者,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見舞詩《韶護》者,殷湯樂也。曰:「聖人之弘也,而猶有慚德。聖人之難也。」見舞《大夏》者,禹之樂也。「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誰能及之?」見舞《韶箾》者,舜之樂也。曰:「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覆也,如地之無不載也。雖甚盛德,其蔑以加此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
又曰:宋公享晉侯於楚丘,請以《桑林》。《桑林》,殷天子樂名也。荀罃辭。荀偃、士匄曰:「諸侯宋、魯,於是觀禮。宋,王者后;魯以周公故,皆用天子禮樂,故可觀也。魯有禘樂,賓祭用之。禘,三年大祭,則作四代之樂也。別祭群公,則用諸樂也。宋以《桑林》享君,不亦可乎?」言俱天子樂也。舞師題以旌夏,旌夏,大旌也。題,識也。以大旌表識其行列也。晉侯懼而退,入於房。旌夏非常,卒見之,人心偶有所畏。卜,桑林見。祟見於卜兆也。荀偃、士匄欲奔奔,走還宋。禱,謝。請禱焉,荀罃不可,曰:「我辭禮矣,彼則以之,猶有鬼神,於彼加之。」言自當加罪於宋。晉侯有間。
又曰:晉與諸侯伐鄭,鄭人賂晉侯以師悝、師觸、師蠲;皆樂師名。歌鍾二肆,肆,列也。懸十六為一肆,三十二枚也。及其鎛、鍾;女樂二八。晉侯以樂之半賜魏絳,曰:「子教寡人和諸戎狄以正諸華,八年之中,九合諸侯,如樂之和,無所不諧,請與子樂之。」魏絳於是乎始有金石之樂,禮也。大夫有功則賜樂也。

2 雅樂中:
《論語》曰:師摯之始,《關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魯太師摯識《關雎》之聲而首理其亂者,洋洋乎盈耳。德而美之。
又曰:樂云樂云,鍾鼓云乎哉!言樂不但崇此鍾鼓而已,所貴者,貴其移風易俗也。
又曰:子語魯太師樂曰:「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始作謂金秦時。聞金作,人皆翕如,變動之貌。從之,純如也,從讀曰縱縱之,謂八音皆作。純如,感動之貌。皦如也,繹如也,以成。」皦如,使清別之貌也。繹如,志意條達。
又曰: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韶,舜樂也。美舜自以德禪于堯,又盡善美,謂太平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謂周武王樂美,武王以此功定天下,未盡善致太平。

3 雅樂中:
《孝經》曰:移風易俗,莫善於樂。

4 雅樂中:
《爾雅》曰:宮謂之重,商謂之敏,角謂之經,徵謂之迭,羽謂之柳。郭璞注:皆五音之列名,其義未詳。

5 雅樂中:
《史記》曰:趙簡子疾,五日不知人。扁鵲曰:「昔秦繆公嘗如此,五日不知人,七日乃寤,語大夫曰:」我之帝所,甚樂,與百神游於鈞天,廣樂九奏萬舞,不類三代之樂,其聲動人心。「
又曰:樂所以上事宗廟,下以變化黎庶。
又曰:凡樂者,使萬民感蕩滌雅穢,斟酌以飭厥性。
又曰:太史公曰:「音樂者,所以動蕩血脈,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
又曰:凡音,由於人心。天之與人相通,如影之象形,響之應聲也。故為善者,天報之以福;為惡者,天報之以殃,其自然者也。故舜作五弦之琴,歌南風之詩,而天下治。紂為朝歌、北鄙之音,身死國亡。舜之道何弘也,紂之行何隘也。夫南風之詩,生長之音也,舜樂好之,天下同意,得萬國之歡心,故得天下也。夫朝歌者,不時也。北者,敗也;鄙者,陋也。紂樂好之,萬國殊心,諸侯不附,百姓不親,天下叛之,故身死國亡。

6 雅樂中:
《漢書》曰:聲者,蕩滌人之邪意,全其正性也。商,章也,物成熟可章度也。角,觸也,物觸地而出戴芒角也。宮,中也,居中央暢四方,唱始施生,為四聲納也。徵,祉也,物盛大而蕃祉也。羽,宇也,物聚藏,宇覆之也。協之五行,則角為木,五常為仁,五事為貌。商為金、為義、為言,徵為火、為禮、為視,羽為水、為智、為聽,宮為土、為信、為思。以君臣民事物言之,則宮為君,商為臣,角為民,徵為事,羽為物。
又曰:樂者,四暢交于中而發作于外,此先王立樂之方也。
又曰:樂者,歌九德,誦六詩。是以薦之郊廟,則鬼神享之也。
又曰:夫樂,通神明,安民庶,故聽者無不虛己竦神,悅而成流。是以海內遍知上德,被服其風,光輝日新,化上而遷善,而不知所以然。至於萬物不夭,天地順而嘉應舉,故詩曰:「磬管鏘鏘,降福穰穰。」

7 雅樂中:
《魏志》曰:太祖以杜夔為軍謀祭酒,參太樂事,因令創制雅樂。夔善鍾律,聰思過人,絲竹八音,靡所不能,惟歌舞非所長。散騎侍郎鄧靜、尹商善詠雅樂,歌師尹胡能歌宗廟郊祀之曲,舞師馮肅時知先代諸舞。總究研精,遠考經誥,近采故事,教習講律,備作樂器,復先代之樂,皆自夔始也。

8 雅樂中:
《吳錄》曰:吳中呼周瑜為「周郎」。瑜精意音樂,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而顧。時吳人謠曰:「曲復誤,周郎顧。」

9 雅樂中:
《宋書·臧熹傳》曰:武帝入京城,進至建業,桓玄走。武帝使熹入宮,收圖書器物,封府庫,有金飾樂器。武帝問熹:「卿欲此乎?」熹正色曰:「主上幽逼,播越非所,將軍首建大義,劬勞王室,雖復不肖,實無情於樂。」帝笑曰:「聊以戲耳。」

10 雅樂中:
《齊書·蕭惠基傳》曰:自宋大明已來,聲伎所尚多鄭、衛,而雅樂正聲鮮有好者。惠基解音律,尤好三祖曲,及相和歌,每奏輒賞悅。

11 雅樂中:
崔鴻《十六國春秋》曰:《後秦錄·姚興傳》曰:濟南公邕字子和,興之弟也。尤喜音樂,皆能度其盈虛,增改曲調,世咸傳之,號「濟南新調」。

12 雅樂中:
《後魏書》曰:元孚封萬年鄉男。永安末,樂器殘缺,莊帝命孚修之。上表曰:「昔太和中,故中書監高閭、太樂令公孫崇修造金石,數十年間,乃奏成功。時大集儒生,考其得失。太常卿劉芳請別營造,久而方就。復召公卿,量校合否。論者沸騰,莫有適從。登被旨敕,并見施用。往歲,大軍入洛,戎馬交馳,所有樂器,亡失垂盡。臣至太樂署,問太樂令張乾龜等,云:丞前已來。置宮懸四箱,簨虡十六架,編黃鍾之磬十四。雖器名黃鍾,而聲實夷則,考之音制,不甚諧韻。姑洗懸於東北,太簇編於西北,蕤賓列於西南,并皆器象。差位,調律不和,又有儀鍾十四虡懸架首,初不叩擊,今便刪廢以從正則。臣今據《周禮鳧氏》修廣之規,《馨氏》居句之法,吹律求聲,叩鍾求響,損除繁重,討論實錄。依十二月為十二呂,各準辰次,當位懸設。月聲既備,隨用擊奏,則會還相為宮之義,又得律呂相生之體。令量鍾磬之數,各以十二架為定。」奏可。于時縉紳之士咸往觀聽,靡不咨嗟,嘆服而反。太傅錄尚書長孫承業妙解聲律,時復稱善。

13 雅樂中:
《隋書》曰:文帝性恭儉,不好聲妓。嘗遣牛弘定樂,帝曰:「非正聲雅樂清商九部四舞,皆令罷之。」
又曰:萬寶常,不知何許人也。父大通從梁將王琳歸於齊。后復謀還江南,事泄,伏誅。由是寶常被配為樂戶,因而妙達鍾律,遍工八音。造玉磬以獻於齊。又嘗于人方食,論及聲調,時無樂器,寶常因取前食器及雜物,以箸扣之,品其高下,宮商畢備,諧於絲竹,大為時人所賞。然歷周泊隋,俱不得調。開皇初,沛國公鄭譯等定樂,初為黃鍾調。寶常雖為伶人,譯等每召與議,然言多不用。后譯樂成,奏之,上召寶常問其可否。寶常曰:「此亡國之音,豈陛下之所宜聞。」上不悅。寶常因極言樂聲哀怨淫放,非雅正之音,請以水尺為律,以調器。上從之。寶常奉詔,遂造諸樂器,其聲率下鄭譯調二律,并撰《樂譜》六十四,具論八音旋相為宮之法,改弦移柱之規。為八十四,調,一百四十四律,變化終於一千八百聲。時人以《周禮》有旋宮之義,自漢魏以來,知音者皆不能通,見寶常特創其事,皆哂之。至是試令為之,應手成曲,無所疑滯,見者莫不嗟異。於是損益樂器,不可勝紀,其聲雅淡,不為時人所好,太常善聲者多排毀之。又太子洗馬蘇夔以鍾律自命,尤忌寶常。夔父威,方用事,凡言樂者皆附之而短寶常。數詣公卿怨望,蘇威因詰寶常,所為何所傳受。初有一沙門謂寶常曰:「上雅好符瑞,有言征祥者,上皆悅。先生當言從胡僧授學,云是佛像菩薩所傳音律,然則上必悅,先生所為可以行矣。」寶常然之,遂如其言以答。威怒曰:「胡僧所傳。仍是四夷之樂,非中國所宜行也。」其事竟寢。寶常聽太常所奏樂,泫然而泣。人問其故,寶常曰:「樂聲淫厲而哀,天下不久相殺盡。」時四海全盛,聞其言者皆謂為不然。大業之末,其言卒驗。寶常貧,無子,其妻因其臥疾,遂竊其資物逃。寶常饑餧,無人贍,竟餓而死。及將死也,取其所著書焚之,曰:「何用此為?」見者於火中采得數卷,見行於世。時論哀之。開皇之世有鄭譯、何妥、盧赍、蘇夔、蕭吉,并討論文籍,撰著樂書,皆當世所用。至於天然識樂,不及寶常遠矣。安馬駒、曹妙達、王長通、郭金樂等能造曲,為一時之妙,又習鄭聲,而寶常所為,皆歸於雅。此輩雖公議不附寶常,然皆心服,謂以為神。
又曰:文帝開皇六年,尚因周樂,命工人齊樹提檢校樂府,改換聲律,益不能通。俄而沛公鄭譯奏上,請更修正。於是詔太常卿牛弘、國子祭酒辛彥之、國子博士何妥等議正樂。然淪繆既久,積年議不定。帝怒曰:「我受天命七年,樂府猶歌前代功德!」命治書侍御史李諤,引弘等下,將罪之。諤奏曰:「武王克殷,至周公相成王,始制禮樂。所事體大,不可速成。」帝意乃解。
又曰:開皇中,亡齊伎曹妙達、安馬駒等以藝游三公之家,新聲變曲,傾動當世,天子不能禁也。帝令妙達理郊廟樂,咸寫《傾杯》、《行天》之聲。萬寶常觀於樂署部伎樂中,惟百濟樂清,有歌人間謳謠之曲,為耳目之娛者,不可勝載。

14 雅樂中:
《唐書》曰:鄭從讜在汴時,以兄處誨嘗為鎮帥,歿於是郡,訖一政受代,不於公署舉樂。
又曰:王涯為太常卿,文宗以樂府之音鄭、衛太甚,欲聞古樂,命涯詢於舊工,取開元時雅樂,選樂童按之,名曰云韶樂。樂曲成,涯與太常丞李廓、少府監庾丞慮押樂工獻於梨園亭,帝按之於會昌殿,上悅,賜涯等錦采。
又曰:乾元初,上謂于休烈曰:「古聖人作樂,以應天地之和,以合陰陽之序,則人不夭札,物不疵癘。且金石絲竹之器也,比親享郊廟,每聽懸樂,宮商不倫,或鍾聲失度。集樂工考磬來,朕當於內自定。」太常集樂工考試數日,審知差錯,然後令別鑄造磨刻。及事畢,上臨三殿,親試考擊,皆合五音,群臣稱慶。
又曰:祖孝系隨毛爽授律,皆得爽之法。一律而生五音,十二律而為六十音,因而六之,故有三百六十音,以當一歲之日。又祖述沈重,依《淮南》本數,用京房舊術求之,得三百六十律,各因其月律而為一部,以律數為母,以氣候為子,以一中氣所有,日為子,以母命子,隨所多少,分直一歲,以配七音。起於冬至,以黃鍾為宮,太簇為商,林鍾為徵,南呂為羽,姑洗為角,其余月建皆依運行,每月各以本律為宮旋,宮之義由斯著矣。武德之樂,漢克暴秦之從所作也,言以武德除亂,使天下樂行也。四時之樂,文帝之作也,言以已節儉澤施于四海,天下和平也。
又曰:正月,享西京太廟,大樂令裴知古謂萬年令元行沖曰:「金石諧和,當有吉慶之事,其在唐室子孫乎?」其月,中宗即位,復國為唐。

15 雅樂中:
《國史補》曰:宋沉善音律,太常久亡徵調,沉考鍾律得之。

URN: ctp:taiping-yulan/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