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 -> -> 资产部一

《资产部一》

Library Resources

Library Resources
1 田:
《释名》曰:土已耕者曰田。田,填也,五稼填满其中心也。

2 田:
《尚书·禹贡》曰:冀州厥田惟中中,孔安国曰:田之高下肥瘠,九州之中为第五。兖州厥田惟中下,第六。青州厥田惟上下,第三。徐州厥田惟上中,第二。扬州厥田惟下下,第九。荆州厥田惟下中,第八。豫州厥田惟中上,第四。梁州厥田惟下上,第七。雍州厥田惟上上,第一。

3 田:
《周礼·春官下·龠章》曰:凡国祈年于田祖,歌豳雅,击土鼓,以乐田畯。祁年,祁丰年也。田祖,始耕田者,谓神农也。田畯,古先教田者。《尔雅》曰:畯,农夫也。

4 田:
又《地官·司徒之职》曰:均土地,以稽其人众而周知其数。上地,家七人。可任者家三人;中地,家六人,可任者家二人;下地,家五人,可任者家一人。郑玄曰:均,平也。周,犹遍也。一家男女七人以上,则授上地,所养者众也。男女五人以下,则授之以下地,所养者寡也。正以七人、六人、五人为率者,有夫有妇然后为家,二人以至于十人,为九等。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凡税敛之事。此谓造都鄙也。采地制井田,异于乡遂也,重立国。小司徒为经之,立其五沟五途之畀。其制似“井”之字,因取名焉。
又曰:载师,掌任土之法,以物地事,授地职,而待其政令。任土者,任其力势所能生育,旦以制贡赋也。物,物色之,以知其所宜之事,而授农牧衡虞,使职之也。以廛里任国中之地,以场圃任园地,以宅田、土田、贾田任近郊之地,以官田、牛田、赏田、牧田任远郊之地,以公邑之田任甸地,以家邑之田任稍地,以小都之田任县地,以大都之田任疆地。谓廛里者,若今邑里居之田矣。廛,人居之区域也。里,居也。园,树果蓏之属也。蓏音力果反。季秋,于中为场樊,圃谓之园。宅田者,致仕者家所授之田也。《孟子》曰:卿以下,必有圭田五十亩。贾田,在市,贾人其家所受田也。官田,庶人在官者其家所受田也。牛田、牧田,蓄牧者之家所受田也。赏田者,赏赐之田也。公邑,谓六遂馀地也,天子使大夫治之。自此以外,馀地皆然。

5 田:
《礼记·月令·季夏》后五曰:大雨时行,乃烧剃行水,利以杀草。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剃,谓迫地芟草也。此谓欲耕菜田,先剃其草,草乾烧之,此月大雨,流水潦蓄其中,则草死不复生,面地美可耕稼也。

6 田:
又《王制》曰:方一里者,为田九百亩;一里方三百步。方十里者,为方一里者百,为田九万亩;方百里者,为方十里者百,为田九十亿亩;亿,今十万。方千里者,为方百里者百,为田九万亿亩。万亿,今万万也。自恒山至于南河,千里而近;冀州域。自南河至于江,千里而近。豫州域。自江至于衡山,千里而遥;徐州域。自东河至于东海,千里而遥。荆州域。自东河至于西河,千里而近;亦冀州域。自西河至于流沙,千里而遥。雍州域。西不尽流沙,南不尽衡山,东不尽东海,北不尽恒山,凡四海之内,断长补短,方三千里,为田八十万亿一万亿亩;九州之大计。方百里者,为田九十亿亩。山陵、林麓、川泽、沟渎、城郭、宫室、涂巷,三分去一,其馀六十亿亩。以一大国为率,其馀所以授民也。
又曰:古者公田籍而不税。籍之言借也。借民力治公田,美恶取于此,不税民之所自始也。古者谓殷时。

7 田:
《左传·僖公三十一年》曰:春,取济西田,分曹地也。二十八年,晋文讨曹,分其地,境界未定。至是,乃以赐诸侯。使臧文仲往,宿于重馆,高平方与县西北有重乡城。重馆人告曰:“晋新得诸侯,必亲其共。不速行,将无及也。”从之,分曹地,自洮以南,东傅于济,尽曹地也。文仲不书请田而已,非聘享会同也。襄仲如晋,拜曹田也。

8 田:
又《宣公下十五年》曰:初税亩,非礼也。谷出不过籍,周法:民耕百亩,公田十亩,借民力而治之,税不过此。以丰财也。

9 田:
又《襄公六》曰:子产治郑,使田有封洫。封,界。洫,沟。从政一年,舆人诵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及三年,民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辟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10 田:
又《哀公上》曰:季孙欲以田赋,兵赋之法,因其田财,通出马一匹,牛三头;今欲别其田及家财,各为一赋,故言田赋。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曰:“丘不识也。”三发,三发问。卒曰:卒,终也。“子为国老,待子而行,若之何子之不言也?”仲尼不对,不公答。而私于冉有曰:“君子之行也,行政事。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如是,则以丘亦足矣。丘,十六井,出戎马一匹,牛三头,是赋之常法。若不度于礼而贪冒无厌,则虽以田赋,将又不足。且子季孙若欲行而法,则周公之典在;若欲茍而行,又何访焉?”弗听。为明年用田赋传。

11 田:
又《哀公上》曰:子胥曰:“得志于齐,犹获石田也,无所用之。”石田不可耕。

12 田:
《谷梁传·宣公五年》曰:初税亩,宣公履亩而税之也。古者田什一而籍。言借民力,十井而为公耕一,谓之什一而税也。初税,非正也。

13 田:
《毛诗·小雅·白华》曰:滮池北流,浸彼稻田。滮流貌。《笺》云:池泽浸润稻田,使之生殖。

14 田:
又《甫田》曰:倬彼甫田,岁取十千。倬,明貌。甫田,谓天下田也。十千,言多也。

15 田:
又《大雅·崧高》曰: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田。彻,治也。《笺》云:治者,正其井牧,定其赋税。

16 田:
《尔雅》曰:田一岁曰灾,今江东呼初耕地反草为灾。二岁曰新田,《诗》曰:于彼新田。三岁曰畲。《易》曰:不灾畲。

17 田:
《史记》曰:魏文侯使李悝作尽地力之教,悝,苦回反。以为地方百里,提封九万亩,理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不勤,则损亦如之。地方百里之增减,辄为粟百八十万硕矣。必杂五种以备灾害,力耕数耘,收获如寇盗之至。谓促遽之甚,恐为风雨损也。
又曰: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三晋,谓韩、魏、赵三卿,今河东道之地。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兵事,而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其后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疲之,乃使水工郑国间说秦,令凿泾水,自中山西抵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馀里,欲以溉田。中作而觉,秦欲杀国,国曰:“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秦以为然,卒使就渠,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命曰郑国渠。阏,音于据切。
又曰:王翦将行,请善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行矣,何忧贫乎?”

18 田:
《战国策》曰:魏叔座为将,攻韩、赵,胜之。魏王赏田百万,座曰:“使士卒不崩、直而不倚、挠拣不辟者,此吴起馀教也;鼓之不敢怠倦者,臣也。王特为臣右手之倦赏臣,可也;若以有功,臣何力之有焉?”王曰:“善”。于是索吴起之后,赏田二十万;以座不掩士之迹,又与田二十万。

19 田:
《汉书》曰:晁错奏曰:“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一岁屯戍万计,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如淳曰:秦卖盐铁贵,故下民受其困。或耕豪民之田,税十五。如淳曰:税其五。故贫民常衣马牛衣,而食犬彘之食。”
又曰:董仲舒说上曰:“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人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无立锥之地。汉兴,循而未改。古井田法虽难猝行,宜少近古,限人占田,以赡不足,塞兼并之路,然后可善治也。”上不能用。
又曰:是时,富豪皆争匿财,惟卜式尤欲助费。于是以式终长者,乃召拜为中郎,赐爵左庶长,田十顷,布告天下,尊显以讽百姓。
又曰:贡禹上书曰:“臣禹年老贫穷,家赀不满万钱,妻子糠豆不赡,短褐不完,有田百三十亩。陛下过意征臣,臣卖田十亩,以供车马。”
又曰:杨恽免官,常不得志,乃歌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
又曰:张禹为人谦愿,内殖货财,家以田为业。及富贵,多买田至四百顷,皆泾渭溉灌,极膏腴,上价。
又曰:宁成曰:“仕不至二千石,贾不至千万,安可比于人乎?”乃贳贷陂田千馀顷假贫民,役使数千家,致产数千万。为任侠,持吏长短,从数十骑。其使民,威重于郡守。

20 田:
又《沟洫志》曰:太始三年,赵中大夫白公复奏穿渠引泾水,首起谷口,尾入栎阳,泾渭中溉四千五百馀顷田,名曰白渠。民歌曰:“田于河许?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锸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稷黍。”

21 田:
《后汉书》曰:光武时,天下垦田多不以实。又户口年纪,互有增减。十五年,诏下州郡检覆其事,而刺史、太守多不平均,或优饶豪右,侵刻羸弱,百姓嗟愁,遮道号呼。时诸郡各遣使奏事,帝见陈留吏牍上有书,视之,云:“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帝诘吏田趣,吏不肯服,抵言长寿街上得之。抵,欺也。帝怒。时显宗为东海公,年十二在幄后言曰:“吏受郡敕,当欲以垦田相方耳。”帝曰:“即如此,何故言河南、南阳不可问?”对曰:“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帝令虎贲将诘问吏,吏乃实首服如显宗对。于是遣谒者考实,具知奸状。
又曰:樊重开广田土三百馀顷,其所起庐舍,皆有重堂高阁,陂渠灌注,赀至巨万,而赈赡宗族,恩加乡闾。外孙何氏兄弟争财,重耻之,以田贰顷解其忿讼。县中称美,推为三老。
又曰:马援辞兄况,欲就边郡田牧。《东观记》曰:援以况出为河南太守,次两兄为吏京师。见家用不足,乃辞况欲就边郡畜牧也。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旦从所好。”后援辞隗嚣归洛阳,居数月而无他职。任援。以三辅,地旷土沃,而所将宾客猥多,乃上书求屯田上林苑中,帝许之。

22 田:
《东观汉记》曰:司隶校尉梁松奏特进防光廖、廖子豫兄弟父子并受爵土,荣显冠世,多买京师膏腴美田,作大庐、近带城郭,妨困小民。
又曰:郭丹,字少卿,南阳人,累世千石,父稚为丹买田宅居业。丹为司徒,视事五年薨。诏问丹家,时宗正刘匡对曰:“郭丹为三公,典牧州郡,田亩不增。”

23 田:
张璠《汉记》曰:郑泰,字公业,少有才略,多谋。家富于财,有田四百顷,而食常不足,名闻山东。

24 田:
华峤《后汉书》曰:范迁为司徒,在公辅有宅数亩,田不过一顷,推与兄子。
又曰:周燮专精《礼》、《易》,不读非圣之书,不修贺问之好。有先人草庐结于岗畔,下有陂田,常肆力自勤以给。非身所耕渔则不食。

25 田:
《魏志》曰: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世之良式也。是岁乃募民屯田于许,得谷数百万斛。由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军粮之患。遂得以兼灭群凶,克平天下。
又曰:邓艾迁尚书郎。时欲广田畜谷,为灭贼资,使艾行陈、项已东至寿春。艾以为:“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宜开河渠,可以大积军粮,又通运漕之道。”乃著《济河论》,以喻其指。又以为:“昔破黄巾,因为屯田,积谷许都,以制四方。今三隅已定,事在淮南,每大军征举,运兵过半,功费巨亿,以为大役。陈、蔡之间,土下田良,可省许昌左右诸稻田,并水东下。今淮北二万人,淮南三万人,十二分休,常有四万人,且田且守,水丰常收三倍于西。计除众费,岁完五百万斛,以为军资,六七年间,可积三千万斛于淮上。此则十万之众五年食也。以此乘吴,无不克矣。”宣王善之,事皆施行。正始二年,乃开广漕渠。每东南有事,大军兴众,泛舟而下,达于江、淮,资食有储而无水害,艾所建也。
又曰:司马郎为丞相主簿,以为“宜复井田。往者以民各有累世之业,难中夺之。是以至今承大乱之后,民人分散,土业无主,皆为公田,宜及此时复之。”
又曰:郑浑迁阳平、沛郡太守。郡界下湿,患水涝,百姓饥之。浑于萧、相二县界兴陂堨,开稻田。郡人皆以为不便,浑曰:“地势洿下宜溉灌,终有鱼稻经久之利,此丰民之本也。”遂躬率吏民,兴立功夫,一冬间皆成。比年大收,顷亩岁增,租入倍常,民赖其利。刻石颂之,号曰郑陂。
又曰:刘靖都督河北诸军事,又修广戾渠陵,大遏水,溉灌蓟南北三百里,使种稻,边民利之。

26 田:
《蜀志》曰:初,诸葛亮自来成都,有田十五顷,子弟食自馀饶。

27 田:
《晋要事》曰:安帝义熙九年,右丞张须元议:琅琊及湖熟界有皇后脂泽田四十馀顷,参详悉以借食民。

28 田:
《南史》曰:宋王惠兄鉴颇好聚敛。惠意不同,谓曰:“何用田为?”鉴怒曰:“无田何由得食?”惠又曰:“何用食为?”

29 田:
《齐书》曰:王骞历黄门郎、司徒右长史,不事产业。有旧田在锺山八十顷,与诸宅及故旧共佃之。常谓人曰:“我不如郑公业,有田四百顷而食常不周。”以此为愧。

30 田:
《梁书》曰:夏侯夔为豫州刺史,率军人于苍陵立堨溉田千馀顷,岁收谷百馀万石,以充储备,兼赡贫人,境内赖之也。
又曰:邓元起少时,尝至西沮田舍,有沙门造之乞。元起有稻几二千斛,悉以施之。时人称其有大度。

31 田:
《后魏书》曰:高允为著作郎,太武引见,因问允:“万机何者为先?”时多禁封良田,又京师游食者众,允因曰:“臣少也贱,所知惟田,请言农事。古人云:地方一里,则为田三顷七十亩;万里则田三万七千顷。若勤之,则亩益三升;不勤,则亩损亦如之。损益之率,为粟二百二十二万斛,况以天下之广乎?若公私有储,虽遇饥年,复何忧哉?”帝善之,除田禁,悉以授百姓。
又曰:裴延俊迁幽州刺史。范阳郡有旧督亢渠,经五十里;渔阳燕郡有故戾陵诸堨,广袤三十里。皆废毁多时,水旱不调。延俊乃表求营造,遂躬自履行,相度形势,随力分督。未几而就,溉田百万馀亩,为利十倍,百姓赖之。

32 田:
《北齐书》曰:帝赐穆提婆晋阳之田,斛律光言于朝曰:“此田,神武帝以来常种禾,饲马数千匹,以拟寇难。今赐提婆,无乃阙军务也?”由是提婆怨光。

33 田:
《唐书》曰:贞元十六年,卢群为义成军节度、郑滑观察营田使。群先寄寓郑州,典质得良田数顷。及授节度,各以本地契书分付所管令长,令召还本主,时人称美。
又曰:起居郎崔觐隐居城固山,所有良田分给奴婢,令递日供饮食之费。觐与妻家事一不以问,但水石自娱而已。
又曰:温造为河阳节度观察使,复怀州古素渠,三县弃地悉为良田。后造左迁,出为朗州刺史。至则开后乡渠九十七里,溉田二千顷。郡人名其渠曰:“右史渠”。

34 田:
《范子计然》曰:请问,九田随世盛衰,有水旱贵贱,愿闻其情。“计然曰:”诸田各有名,其从一官始,以终九官,所以设诸田差高下,始进退也。假令一直钱百金、一直钱九百,此略可知。从一亩至百亩直,是大贵之极也。“

35 田:
《孟子》曰: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又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36 田:
《傅子》曰:陆田者,命悬于天也。人力虽修,水旱不时,则一年功弃矣。田制之由人,人力茍修,则地利可尽。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事。

37 田:
《吕氏春秋》曰:魏襄王与群臣饮酒酣,王为群臣祝,令群臣皆得志。史起对曰:“群臣不肖者得志则不可。”王曰:“如西门豹之为人臣也。”史起对曰:“魏氏之田也,漳水存其傍。西门豹不知用,是过也。”明日,召史起问:“漳水犹可以灌邺田乎?”对曰:“臣为之,民必大怨臣。臣虽死,愿王使他人遂之。”王使之为邺令。史起因往为之,邺民大怨,欲籍史起,史起不敢出,避之,乃使他人遂为之。水已行,民大得其利,相与歌之曰:“邺有圣令,号为史公。决漳水兮灌邺旁,终古斥卤生稻粱。”

38 田:
《春秋后语》曰:赵列侯谓其相公仲建曰:“寡人所爱,可以贵之乎?”曰:“富可也,贵之则不。”列侯乃命以田万亩赐善歌者二人,公仲建许诺而不与。居一月,列侯之代还,问曰:“与之乎?”曰:“未有可者。”

39 田:
《家语》曰:虞、芮二国争田而讼,连年不决,乃相谓曰:“西伯仁人,盍往质焉?”入其境,则耕者让畔,行者让路;入其朝,则士让为大夫,大夫让为卿。虞、芮之君曰:“嘻!吾侪小人,不可以入君子之朝。”遂自相与成,以其所争为闲田。

40 田:
萧广济《孝子传》曰:郭原平墓下有数十亩田,不属原平。每至农月,耕者恒裸袒。原平不欲使慢其坟墓,乃货家资买此田。三农之月,辄束带垂泣,躬自耕垦之。

41 田:
《汜胜之书》曰:昔汤有旱灾,伊尹为区田,教民粪种,负水浇稼,收至亩百石。胜之试为之,收至亩四十石。

42 田:
《越绝书》曰:吴北野禺栎东所舍大疁者,吴王田也。
又曰:富中大塘者,勾践治以为义田也。肥饶,谓之富中。

43 田:
盛弘之《荆州记》曰:桂阳郡界有温泉,其下流有田,恒资以浸灌。常十二月种,至明年三月新谷便登。温液所周,正可数亩。过此,水气辄冷,不复生苗。

44 田:
《豫章记》曰:郡江之西岸有盘石,下多良田,极膏腴者一亩二十斛。稻米之精者,如玉暎澈于器中。

45 田:
《续搜神记》曰:阳人姓何,忘其名,隐遁养志。常至田舍,人收获在场上。忽有一人长一丈,黄疏单衣,角巾,来诣之,翩翻举其两手,并儛而来,语何云:“君常见韶舞,不足舞也!”便去。何寻逐,遥向一山,山有一穴,裁容人。其人即入穴,何亦随之。初入甚急,前辄开广,便失人。见良田数十顷,何遂垦作,以为世业。子孙于今赖之。

46 田:
崔寔《政论》曰:昔者圣王立井田之制,分口耦地,各相副适,使人饥饱不偏,劳逸齐均,富者不足僭差,贫者无所企慕。

47 田:
王郎《上求赈贷民表》曰:昔在西京,有鄠杜膏腴之饶,池阳谷口之利,泾渭二川之水,郑国、白渠之溉,云雨年成,粪与灌并,亩货一金,号为陆海。

48 田:
《应璩书》曰:是以忽此,苏子带郭之业,求彼孙叔寝丘之地。故求远田,在关之西,南临洛水,北据芒山。

49 田:
曹植《表》曰:乞城内田及城边好田,尽所赐百年力者。臣虽生自至尊,然心甘田野,性乐稼穑。

50 田:
又《籍藉田论》曰:营畴万亩,厥田上上,经以大陌,带以横阡,奇柳夹路,名里被园,宰农实掌,是谓公田。

51 田:
《唐明皇杂录》曰:上命宇文融为拓田使。融方恣睢,稍不己附者,必加诬谮。密奏以为:“卢从愿广致田园,有地数百顷。上素器重,亦倚为相者数矣;而又族望官婚,鼎盛于一时。”故上亦重言其罪,但目从愿为多田翁。

URN: ctp:taiping-yulan/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