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 -> -> 果部二

《果部二》

Library Resources

Library Resources
1 枣:
《尔雅》曰:枣,壶枣也。郭璞症曰:匠箔东呼枣大而锐上者为壶。壶犹瓠也。边,要枣。细要枣也,今谓之鹿卢枣。櫅,音齐。白枣。即今枣子,白乃熟。樲,酸枣。树小实酢。《孟子》曰:养其樲遵,羊枣。实小而员,紫黑色,今俗呼为羊矢枣。《孟子》曰:曾晳嗜羊枣。洗,大枣。今河东猗氏出大枣,子如鸡卵。〈足卫〉泄,苦枣。子味苦也。〈足卫〉音岁也。皙,无实枣。不著子也。还味,稔枣。还味,短味也。
又曰:枣李曰疐之。

2 枣:
京房《易妖占》曰:天雨枣,小民流亡也。

3 枣:
焦赣《易林·师之豫》曰:北山有枣,使叔寿考。

4 枣:
《说文》曰:樲,酸枣也。

5 枣:
《毛诗·豳·七月》曰:八月剥枣。

6 枣:
《周礼·天官·笾人》曰:馈食之笾,其实枣。

7 枣:
《大戴礼·夏小正》曰:八月剥枣。剥者,取也。

8 枣:
《礼记·曲礼下》曰:妇人之贽,脯、修、枣、栗。

9 枣:
又《内则》曰:枣曰新之。
又曰:枣,栗,饴蜜以甘之。

10 枣:
《春秋繁露》曰:握枣与错金,以示婴儿,必取枣而不取金。故物之于人,小者易知。

11 枣:
《史记》曰: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啖以枣脯。
又曰:李少君以却老方见上,少君言上曰:“臣曾游海上,见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

12 枣:
《汉书》曰:广陵厉王胥,宫园中枣树,乃生十馀茎,茎正赤,叶白如素,王坐祝咀,自杀。
又曰:王吉少时,学问居长安。其东家有枣树,垂吉庭中。吉妇取枣以啖,吉后知之,乃去妇,东家闻而欲伐其树,邻里共止之,因固请吉令还妇。里中为之语曰:“东家有树,王阳妇去;东家枣完,去妇复还。”
又曰:安邑千树枣,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

13 枣:
《东观汉记》曰:自冯愔反后,邓禹威稍损,又乏食,败走至高陵,军士饥饿,皆食枣叶。
又曰:中黄门孙程谋诛江京,后程于盛化门外,与马国等相见,诈谓国曰:“天子与我枣脯。与若枣者,早成之。”乃与国等共为谋,立顺帝。

14 枣:
谢承《后汉书》曰:河南陶硕,乡曲饷之,硕无所爱,但食枣饮水,美谈而已。
又曰:孟节能含枣核不食,可至五年。

15 枣:
应劭《汉官仪》曰:光武封泰山上坛,见酢梨酸枣。上问其故,主者曰:“百官上者所置。”上曰:“封禅大礼,千岁一会,衣冠士大夫,何故尔也?”

16 枣:
《魏志》曰:杜恕上疏曰:“冀州户口最大,又有桑、枣之饶,国家徵求之府。”

17 枣:
《世说》曰:魏文帝忌弟任城王饶壮,因在狈戢后侧共围棋,并啖枣。文帝以毒置诸枣蒂中,自选可食者;而王弗悟,遂杂进之。既中毒,太后索水救之,帝预敕毁器。太后徒跣赴井,无器可汲,须臾遂卒。
又曰:王大将军常至石崇家,如厕,见漆箱中盛乾枣,本以塞鼻,王遂食尽,群婢莫不笑。

18 枣:
《晋书》曰:贾后将废太子,诈称上不知,呼太子入朝。既至,后不见,置于别室。遣婢陈舞,赐以酒枣,逼饮醉之。

19 枣:
《晋史》曰:光禄卿李郁,因昼寝,梦食巨枣。觉而有疾,谓其亲友曰:“常闻‘枣’字重‘来’,呼魂之像。今予神气逼抑,将不免乎?”未几而卒。

20 枣:
《孟子》曰:曾晳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曰:“脍炙哉!”曰:“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孟子曰:“脍炙同也,羊枣独也。”

21 枣:
《韩子》曰:秦饥,应侯谓王曰:“五苑之果蔬橡枣栗,足以活民,请发之。”
又曰:子产治郑,桃枣之荫于街者,莫援也。

22 枣:
《邹子》曰:夏取枣、杏之火。

23 枣:
《淮南子》曰:十一月,官都尉其树枣。

24 枣:
《晏子春秋》曰:景公谓晏子曰:“东海掷晷,有水而赤。死晷有枣,花而不实,何也?”晏子曰:“昔者,秦穆公乘龙治天下,以黄布裹蒸枣,至海而投其布,故水赤;蒸枣,故花而不实。”公曰:“吾佯问子。”对曰:“婴闻:佯问者,佯对之。”

25 枣:
卢毓《冀州论》曰:安平好枣,地产不为无珍。

26 枣:
杜氏《新书》曰:杜畿为河东太守,平虏将军刘勋为太祖所亲,贵震朝廷,常从畿求大枣,畿拒以他故。后勋伏法,太祖得其书,叹曰:“杜畿可谓不媚势也!”

27 枣:
《英雄记》曰:孔文举为端愠贼所攻,城欲破,其治中左承祖,以官枣赋与战士。

28 枣:
蔡邕《奏事》曰:程末年十四时,祖父叔病物故,末抱伏叔尸,号泣悲哀。舅哀其羸劣,嚼枣肉以哺之。末见食歔欷,不能吞咽。

29 枣:
《汉武内传》曰:七月七日,西王母当下,为帝设玉门之枣。

30 枣:
《东方朔传》曰:武帝时,上林献枣。上以所持杖击未央前殿槛,呼朔曰:“喑叱先生来来!先生知此筐中何等物也?”朔曰:“上林献枣四十九枚。”上曰:“何以知之?”朔曰:“呼朔者,上也。以杖击槛,两木;两‘木’,‘林’也。来来者,枣也。叱叱者,四十九枚。”上大笑,赐帛十匹。

31 枣:
《王子年拾遗记》曰:北极有岥峰之阴,多枣树,百寻,其枝茎皆空,其实长尺,核细而柔,百岁一实。

32 枣:
《真人关令尹喜内传》曰:老子西游,省太真,王母共食玉文之枣,其实如瓶。

33 枣:
《神仙传》曰:吴郡沉羲,为仙人所迎上天,云:“天上见老君,老君赐羲枣二枚,大如鸡子。”
又曰:李意期于成都甬中作一土窟,居其中。冬夏单衣,长发剪去之,但使长五寸许。多饮酒食脯,及枣栗。或百日二百日不出窟,是时无所可食也。

34 枣:
《鲁女生别传》曰:李少君曰:“冥海之枣大如瓜,锺山之李大如瓶,臣已食之,遂有奇光。”

35 枣:
《刘根别传》曰:有道之士不可识。往者有陈孜如痴人,江夏袁仲阳知事之。孜谓仲阳曰:“今年春当有疾,可服枣核中仁二十七枚。”后果大病。
又曰:能常服枣核中仁,百邪病不复干也。仲阳服之有效。

36 枣:
《冯明生别传》曰:明生为县吏,捕贼,为贼所伤,殆死。道间见女人,年可十六七,姿容绝世,以肘后管中一丸如小豆与服,即愈。随神女还岱宗,见安期生,曰:“昔与女郎游于安息西母之际,食枣异美。此间枣小,不及忆。此枣未久,已二千年矣。”神女云:“昔与君共食一枚,乃不尽,此间小枣,那可相比也!”

37 枣:
《高士传》曰:胡昭,字孔明。晋宣帝为布衣时,与昭有旧。昭同郡周士等谋帝,昭闻而步险邀士肴渑之间,止士,士不肯。昭泣以示诚,士感其义,乃止。昭斫枣树,共士盟而别。昭虽有阴德于帝,口终不言,时人莫知。

38 枣:
《风俗通》曰:鲍集耕田而食,穿井而饮,于山中食枣。或曰:“杆枣,子所植也。”遂强吐,立枯死。

39 枣:
《水经注》曰:酸枣县,故城南古韩国。昔天子建国名都,或以山林。故豫章以树名都,酸枣以棘名邦,故曰梳枣也。

40 枣:
《水经》曰:高唐县大河右溢,世谓之甘枣沟。水侧多枣,故俗取名焉。

41 枣:
《广志》曰:东都谷城紫枣,长二寸。西王母枣,大如李核,三月熟,众果之先熟者也。种洛阳宫后园。河内伋郡枣,一名虚枣,一名安邑枣。东海蒸枣、洛阳夏白枣、安平信都大枣、单父枣、梁园国夫人枣。大白枣,一名曰戚咨,小核多肌;三星枣、骈白枣、灌枣,此四者,官园所种。枣有狗鸡心、牛头、羊矢、弥猴、细腰之名,又有玄枣、大枣、崎廉枣、桂枣。

42 枣:
《邺中记》曰:石虎园中有西王母枣,冬夏有叶,九月生花,十二月乃熟,三子一尺。又有羊角枣,亦三子一尺。

43 枣:
《东阳记》曰:信安县有悬室坂。晋中朝时,有民王质,伐木至石室中,见童子四人,弹琴而歌。质因留,倚柯听之。童子以一物如枣核与质含之,便不复饥。俄顷,童子令其归。质承声而去,斧柯漼然尽烂。既归,质去家已数十年,亲旧凋落,无复比时矣。

44 枣:
杨咳戤《洛阳伽蓝记》曰:景阳山南有百果园,果别作一林,林各有一堂。有仙人枣,长五寸,把之两头俱出核,细如针。霜降乃熟,食之甚美。俗传云:出昆仑山。一曰西王母枣。

45 枣:
《晋中阁名》曰:华林园,枣六十二株,王母枣十四株。

46 枣:
卢谌《祭法》曰:春祠用枣油。

47 枣:
《本草》曰:凡枣,九月彩,日乾,补中益气,久服神仙。

48 枣:
郭子横《洞冥记》曰:山房嵣细枣,出山房嵣之山。山临碧海,万年一实。子如今软枣,笮之有膏,膏可燃灯。西王母握核以献帝,因名曰握核枣。

49 枣:
杜宝《大业拾遗录》曰:二年八月,信都献仲思枣四百枚。枣长四寸,五寸围,紫色细文,文绉核肥,有味,胜于青州枣。北齐时,有仙人仲思,得此枣种之,亦名仙枣。时海内惟有数树。

50 枣:
《西京杂记》曰:初修上林苑,群臣各献明妍树,亦制有美名:弱枝枣、西王母枣、出昆仑山。棠枣、王门枣、青华枣、梬音程。枣、赤心枣。

51 枣:
《神异经》曰:北方荒中有枣林焉,其高五尺,子长六七寸,围过其长。熟赤如朱,乾之不术,气味甘润,殊于常枣。食之,可以安躯体,益气力。

52 枣:
《异苑》曰:郑鲜之女,脚患挛癖。就王濮阳请水浇之,馀灌庭中枯,枣树既生,女脚亦差。
又曰:沙门竺惠猷,太玄二年,夜梦读诗五首,其一篇后曰:“陌南酸枣树,名为六奇木。遣人以伐取,载还柱马屋。”
又曰:太玄中,南郡忻陵县有枣树,一年忽生桃、李、枣三种花子。

53 枣:
《幽明录》曰:太原王仲德,年少时,遭乱避胡贼,绝粒三日,草中卧,忽有人扶其头,呼云:“可起啖枣!”王便寤,瞥见一小儿,长四尺,即隐。乃有一囊乾枣在前,啖之,小有气力,便起。

54 枣:
任昉《述异记》曰:魏世,河内冬雨枣。耆旧说:周秦时,河南雨酸枣,遂生野酸枣,今酸枣县是也。枣之甚小者,谓之酸枣。

55 枣:
《广五行记》曰:冯宣,上党人,仕为北平护军。丧于官,时年三十八。还家乡里,服始毕,婢在外,闻叫唤声,开门见宣,婢惊入,白宣妻韩。韩悲愕良久,见宣,宣曰:“生必有死,恨早宾狞藨情!”宣外甥严翊至,宣曰:“当有兵乱,继以饥疫,并土不可复居。侯宅东枣树死,便走,可免。”翊受旨,宣告别,须臾而没。后二百日,枣树死,翊与宣家东投渔阳。发后四旬,而上党遭寇暴,兵人死荒乱途炭,存者鲜矣。

56 枣:
《岭表录异》曰:波斯枣,广州郭内见其树。树身无闲枝,直耸三四十尺。及树顶四向,共竖十馀枝。叶如海棕。亦呼为海棕。广州所种者,或三五年一番结子。亦似此中青枣,但小耳。自青及黄,扑已尽,又朵著子。每朵约三二十颗。刘珣曾于番酋家食本国剿愦者,伤汔沙糖,皮肉软烂,饵之,乃火烁水蒸之味也。其核与北中枣殊异两头不尖,双卷而圆,如小块紫矿。珣亦收而种之,久无萌芽,疑是蒸熟也。

57 枣:
魏文帝诏群臣曰:南方龙眼、荔枝,宁比西国蒲陶、石蜜乎?酢且不如中国。凡枣味,莫言安邑御枣也。

58 枣:
曹植《鹞雀赋》曰:雀得鹞言,意甚不移。依一枣树,丛秾多刺。

59 枣:
潘岳《笙赋》曰:枣下纂纂,朱实离离。宛其落矣,化为枯枝。

60 枣:
潘岳《闲居赋》曰:周文弱枝之枣,防陵朱仲之李。

61 枣:
傅玄《枣赋》曰:素华离离,朱实甚脆。色如霜雪,甘如含蜜。

62 枣:
左思《魏都赋》曰:淇园之笋,信都之枣。

63 枣:
《古诗》曰:甘瓜抱苦蒂,美枣生刺棘。

64 枣:
郭璞《枣赞》曰:赤心鲠直。

65 枣:
傅玄《歌词》曰:黄叶离高柯,丹枣坐自零。不险存自零,念我少弟兄。

URN: ctp:taiping-yulan/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