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敘山》

電子圖書館
1 敘山:
《釋名》曰:山頂曰蒙,亦曰巔,亦曰椒。山脊曰岡。山大而高曰嵩,嵩高稱也,今中岳嵩山蓋依此,亦作崧。小而高曰岑,銳而高曰嶠,卑而大曰扈,小而眾曰巋,上大下小曰巘。山有草木曰岵,音戶無草木曰垓。古來切。石戴土曰岨,土戴石曰崔嵬。此因形而名之。山東曰朝陽,山西曰夕陽。隨日照而名之。山足曰麓,山穴曰岫,山邊曰崖。崖之高曰巖,上秀曰峰,陬隅高者曰屺,山坡曰坂。山三襲曰陟,山再成曰莫,一成曰坯。山中絕曰陘,未及上曰翠微。一說山色青縹色曰翠微。山屬曰嶧,言駱繹相連,今魯國有嶧山,絕石相積構連屬成山,蓋謂此也。山狹而高曰巒,小曰嶞。它果反。謂山形長狹者,荊州人謂之蠻。《詩》云墮山喬岳。土山曰阜,阜,厚也。言其高厚。曲阜曰阿。大阜曰陵,小陵曰丘。山精曰夔,亦曰跂,亦曰云陽。祭山曰屐懸。角毀反。自山頂曰冢,已下并出《說文》、《爾雅》、《釋名》。

2 敘山:
《易》曰:兼山艮。
又曰:地中有山謙。
又曰:《說卦》曰:山澤通氣。
又曰:艮為山。

3 敘山:
《詩》曰: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
又曰:節彼南山。

4 敘山:
楊乂《易卦序論》云:險而止,山也。險而動,泉也。動靜皆蒙險,故曰山。

5 敘山:
《書·禹貢》曰:導岍及岐,至于荊山,逾于河。孔安國注曰:此謂梁山龍門也。壸口雷首,至於太岳,三山在冀州南河之地。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此二山者,連延東北,接碣石而入滄海,百川經此眾山,禹皆治之也,不可勝名,故以滄海山川言之也。西傾朱圉鳥鼠,西傾朱圉在積石以東,鳥鼠謂所出,在隴西,三者雍州之南。至于太華,相首尾而東也。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四山相東南,在豫州,洛經熊耳,經外方淮南桐柏,經陪尾,凡此皆先舉施功之山,而後條列所治水于下以相備也。導嶓冢至于荊山,漾山嶓冢山梁州,經荊山,荊山在荊州也。內方,至于大別,內方大別二山名,在荊州,漢所出。岷山之陽,至于衡山。岷山,江所出,在梁州。衡山,江所經,在荊州。

6 敘山:
《春秋傳》曰:山有木,工則度之。

7 敘山:
《禮記》曰:今夫山,一拳石之多,及其廣大,草木生之,禽獸居之,寶藏興焉。
又曰:天子祭名山大川,五岳視三公。視,視其牲器之數。
又曰:天不愛其道,地不愛其寶,人不愛其情。故山出器車。
又曰:居山不以魚鱉為禮。

8 敘山:
《爾雅》曰:土高有石曰山。

9 敘山:
《釋名》云:山,產也,言產萬物。

10 敘山:
《說文》曰:山,宣也。宣氣散,生萬物,有石而高。

11 敘山:
《春秋元命苞》曰:山者氣之苞,所以含精藏雲,故觸石而出。

12 敘山:
《春秋說題辭》曰:山之為言宣也,含澤布氣,調五神也。

13 敘山:
《韓詩外傳》曰:夫山,萬人之所觀仰,材用生焉,寶藏植焉,飛禽萃焉,走獸伏焉,育物群而不倦,有似乎仁人志士,是仁者所以樂山也。

14 敘山:
《尚書大傳》曰:孔子曰:「夫山者嵬嵬然,草木生焉,鳥獸蕃焉,財用殖焉,四方皆無與私焉。出雲雨以通乎天地之間,陰陽和合,雨露之澤,萬物以成,百姓以饗。此仁者之樂于山也。」

15 敘山:
《國語》曰:禹封九山,山者土之聚也。

16 敘山:
《河圖》曰:嶓冢山,上為狼星。武關山為地門,上為天高星,主囹圄。荊山為地雌,上為軒轅星。大別山為地理,天以合地以通。三危山在鳥鼠之西南,上為天苑星。岐山在昆侖東南,為地乳,上為天糜星。汶山之地為井絡,帝以會昌,神以建福上,上為天井星。桐柏山為地穴,鳥鼠同穴山之干也,上為掩畢星。熊耳山,地門也,精上為畢附耳星。

17 敘山:
《莊子》曰:函車之獸,分而離山,不免網罟之患。
又曰:山積卑而成高。

18 敘山:
《管子》曰:凡天下名山五千三百七十,出鐵之山三千六百有九。上有丹砂者,下有黃金。上有磁石者,下有銅金。上有綠石者,下有鉛錫。上有赭,下有鐵。

19 敘山:
《淮南子》曰:牛蹄之涔,無徑尺之鯉,魅父之山無文林,營宇狹小,而不能容巨大也。

20 敘山:
《孫卿子》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不聞先王之道,不知學問之大。

21 敘山:
《呂氏春秋》曰:何謂九山?會稽、泰山、會稽,今會稽也。泰山,今泰山郡,是為東岳也。王屋、首山、泰華、岐山、太行、羊腸、孟門。岐山在右扶風美陽縣西北,周家所邑也。太行在河內野王縣北。羊腸,其山盤紆如羊腸狀。在太行晉陽北,孟門太行是。

22 敘山:
《說苑》曰:土積成山,則豫章生焉。
又曰:五岳者,何謂也?泰山,東岳也;霍山,南岳也;華山,西岳也;恒山,北岳也;嵩高山,中岳也。五岳何以視三公?能大布雲雨焉,能大斂雲雨焉,觸石而出,膚寸而合,不崇朝而雨天下,施得博大,故視三公也。

23 敘山:
《白虎通》曰:東岱山,岱者,言萬物相代於東方。南衡山者,上承景宿,銓德均物,故曰衡也。西華山,華者,獲也,萬物熟成,乃有獲也。北恒山,恒,常也,言萬物伏藏於北方,有常度也。中嵩山,嵩者,高也,言峻大矣,處中以領四方。

24 敘山:
《地鏡》曰:入山必齋五十日,牽白犬,抱白雞,以白鹽一升,山神大喜,芝草異藥寶玉為出。未到山百步,呼曰林兵,此山之主者名,知之卻百邪。

25 敘山:
《關令尹喜內傳》曰:五百歲天下名山一開,開時金玉之精涌出。

26 敘山:
《晏子春秋》曰:齊大旱,景公召群臣問曰:「天久不雨矣。民且有饑色,吾卜旅在高山廣澤,寡人欲祠靈山,可乎?」晏子曰:「夫靈山以石為身,以草木為毛發。天不雨,髮毛將焦,身將熱,獨不欲雨乎?祠之何益。」

27 敘山:
《山海經》曰:周穆王周歷四荒,名山大川靡不登躋,東昇天夫之堂,西宴王母之廬。

28 敘山:
《列子傳》曰:共工與顓頊爭天下,怒而觸不周山。

29 敘山:
《魏志》曰:明帝起景陽山於芳林園。

30 敘山:
《晉書》曰:顧愷之好游會稽。人問山川之美。對曰:「千巖競秀,萬壑爭流。」

31 敘山:
《宋書》曰:謝靈運好登山,常著木屐,上山則去前齒,下山則去后齒。

32 敘山:
《漢書》曰:李廣利刺山而泉涌。

33 敘山:
《楚詞》曰: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34 敘山:
古詩曰:上山采蘼蕪,下山逢故夫。

URN: ctp:n364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