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亭障》

電子圖書館
1 亭障:
《後漢書》馬成代驃騎大將軍杜茂,繕治障塞,自西河至渭橋西河,今勝州富昌縣也。渭橋本名橫橋,在今咸陽縣東南。河上至安邑,《前漢書》曰:河上,地名。故秦內史,高帝二年改為河上郡,武帝分為左馮翊。太原至井陘,太原,今并州也。井陘,今屬常山郡。常山,今相州也。中山至鄴,皆筑堡壁,起烽燧,十里一候。在事五六年,帝以成勤,勞征還京師。
又曰:盧芳與匈奴烏桓連兵,寇盜尤數,緣邊愁苦,詔王霸將弛刑徒六千余人與茂治飛狐道。飛狐道在今蔚州飛狐縣,北通媯州懷戎縣,即古之飛狐口也。推石布土,筑起亭障,自代至平城三百餘里。

2 亭障:
《晉書》曰:梁武昭王暠修敦煌舊塞東西二國,以防北虜之患。筑敦煌舊塞西南二國以威南虜。

3 亭障:
《唐書》曰:竇靜檢校并州大總管。以突厥頻來入寇,請斷石嶺以為障塞。詔從之。
又曰:馬燧奏隴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州西有通道二百餘步,上連峻山,與吐蕃相直。虜每入寇,皆出於此。燧乃按險易立石種樹以塞之,下置二門,上設譙櫓,八日而功畢。會抱玉入覲,燧與俱來,留京師。久之,代宗知其能,召見,拜商州刺史。
又曰:李朝晟為邠州刺史,奏方渠合道水波,皆賊路也。請城其地以備之。詔問:「須兵幾何?」朝晟奏:「臣部下兵自可集事。不煩外助。」復問:「前筑鹽州,凡興師七萬,今何其易也?」朝晟曰:「鹽州之役,咸集諸蕃,戎盡知之。今臣境近虜,若大興兵,即蕃戎入寇,寇則戰,戰則無暇城矣。今請密發軍士,不十日至塞下,未三旬而功畢,蕃人始知,已無可柰何。」上從之。巳事,軍還至馬嶺,吐蕃始乘障,數日而退。
又曰:貞元九年二月,將城鹽州,詔曰:「設險守國,易象垂文,有備無患,先王令典。況修復舊制,安固封疆,按甲息人,必在於此。鹽州地當沖要,遠介朔陲,東達寧夏,西援靈武,密邇延慶,保障王畿。乃者城池失守,制備無據,千里亭障烽燧不接,三偶要害役戍其勤。若非興集師徒繕修壁壘,設攻守之具,務耕戰之方,則封內多虞,諸華屢驚,由中及外,皆靡寧居。深帷永圖,豈忘終食,顧以薄德,至化未孚,既不能復前古之封,致四夷之守,與其臨事而重擾,豈若先備而安休,是用弘遠之謀,修五原之壘,使邊城有守,中夏克寧。不有蹔勞,孰能永逸。宜令左右神策軍及朔方、河中、絳、邠、寧、慶兵馬副元帥渾瑊,朔方、靈鹽、豐、綏、銀節度都統杜希全,邠寧節度使張獻甫,左神策行營節度使邢君牙、夏、綏、銀節度使韓潭,鄜、坊、丹、延節度使王棲曜,振武、麟勝節度使范希朝、各於所部簡擇馬步將士合三萬五千人,同赴鹽州。左神策將軍張昌宜充右神策將軍,鹽州行營節度使權知鹽州刺史,杜彥光充鹽州刺史,應所板筑及緣修城雜役等宜共取六千人充。其餘將士皆列布營陣,戒嚴設備,明加斥候,以警不虞。其修城板筑攻役將士各賜絹布有差,其鹽州防秋將士三年滿,與代,更加給賜。仍委杜彥光具名聞奏,悉與改轉,其防遏將士等畢事便合放歸,仍賜布帛有差,其諸軍吏士都賜帛絹七千匹。朕情非為巳,悉在靖人,咨爾將相之臣、忠良之士,輸誠奉國,陳力忘勞,勉茂功勛,永安疆場,必集兵事,實惟眾心各自率勵,以副朕意。」初,貞元三年,鹽州為吐蕃所陷,毀其城而去。自是塞外無保障,靈武勢隔,西逼鄜坊,甚為邊患,故命城之,二旬而畢。又詔兼御史大夫叱干遂統兵五千與兼御史中丞史履澄、杜彥光之眾戍之。是役也,上念將士之勞,厚令度支供給。又詔涇原、劍南、山南諸軍探討吐蕃,以分其力。由是板筑之際,虜無犯塞者。及畢,中外咸稱賀焉。
又曰:范希朝為振武節度使。振武有黨項、室韋交居州阜,凌犯為盜,日久匿作,謂之刮城門。居人怪駭,鮮有寧日。希朝周知要害,置堡柵,斥候嚴密,人遂獲安。異蕃雖鼠竊狗盜,必殺無赦,戎寇甚憚之。
又曰:元和中,城臨涇,從涇原節度使段祐之請也。臨涇城直涇州西北九十里,實險要之鎮。從前因循不修,常為犬戎所堡,其界有青石嶺,嶺多美土,軍人耕獲,屢為蕃寇掠奪。祐請修筑,議者是非相半。祐決城之功畢,時方以為大利。

4 亭障:
《三國典略》曰:齊司徒斛律光筑吞周、平隴、定番三城於境上。

URN: ctp:n378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