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耳》

Library Resources
1 耳:
《釋名》曰:耳,耏也。耳有一體屬著兩邊,耏耏然也。耏,音而。

2 耳:
《禮》曰:是故先王之孝也,色不忘乎耳,目不絕乎聲。

3 耳:
《左傳》富辰諫曰:耳不聽五聲之和為聾。
又曰:晉襄公卒,靈公少,晉人以難故,欲立長君,使先蔑、士會如秦逆公子雍。秦康公送公子雍于晉,曰:「文公之入也無衛,故有呂、郤之難。」乃多與之徒。穆嬴日抱太子以啼于朝,曰:「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適嗣不立而外求,君將焉置此?」出朝,則抱以適趙氏,頓首於宣子曰:「先君奉此子也,以屬諸子。曰:『此子也才,吾受子之賜;不才,吾惟子之怨。』今君雖終,言猶在耳,而棄之,若何?」宣子與諸大夫皆患穆嬴,且畏逼,畏國人以大義來逼也。乃背先蔑而立靈公,以御秦師。
又曰:攝叔曰:「吾聞致師者,右入壘,折馘,折馘,斷耳。執俘而還。」皆行其所聞而復。
又曰:林雍羞為顏鳴右,下。羞為右,改下車戰也。苑何忌取其耳。不欲殺雍,但截其耳以辱之。《詩》曰:「君子無易由言,耳屬于垣。」
又曰:匪手攜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我非且以手攜挈之,親視以其事之是非,我非且語之,親提撕其耳。此言教道。

4 耳:
《易》曰:荷校滅耳,聰不明也。
又曰:巽而耳目聰明。

5 耳:
《語》曰:六十而耳順。

6 耳:
《穀梁傳》曰:梁自亡,湎於酒,淫於色,心昏耳塞,上無正長之治,大臣背叛。

7 耳:
《春秋玄命苞》曰:耳者,心之候。

8 耳:
《尚書大傳》曰:孔子曰:「自吾得由也,惡言不至於耳。」

9 耳:
《史記》曰:呂太后遂斷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

10 耳:
又《淮陰侯列傳》曰:韓信使人言於漢王曰:「齊,反覆之國,南邊楚,不吻假王鎮之,其勢不定。」漢王大怒,張良、陳平躡漢王足,因附耳語曰:「寧能禁信之王乎?」

11 耳:
《戰國策》曰:蘇秦說李兌,明日復來,舍人謂兌曰:「臣竊觀蘇公說也,其辯過於君,君能聽乎?」兌曰:「不能。」曰:「君即不能,愿君堅塞兩耳,無聽其談。」明日復見,終日談而去。秦謂舍人曰:「昨日我談薄而君動,今精而君不動,何也?」舍人曰:「我為塞兩耳,無聽談也。」

12 耳:
《漢書》曰:楊惲報孫會宗書曰:「家本秦也,能為秦聲;婦趙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數人,酒後耳熱,仰天拊缶而呼烏。」

13 耳:
《英雄記》曰:曹公擒呂布,布顧謂劉備曰:「玄德,卿為座上客,我為降虜,繩縛我急,獨不可一言邪。」操曰:「縛虎不得不急。」乃命緩布縛。備曰:「不可。公不見布事丁建陽、董太師乎!」操頷之,布目備曰:「大耳兒,最叵信。」叵,普火切。

14 耳:
《魏書》曰:荀攸年七八歲,父衢曾醉,誤傷攸耳,而攸出入游戲,常避護,不欲令衢見。衢後聞之,乃驚其宿知如此。

15 耳:
《吳錄》曰:關羽走,孫權使虞翻筮之,曰:「必當斷頭傷其耳。」果如翻言。

16 耳:
《蜀志》曰:先主長七尺五寸,垂臂下膝,顧自見其耳。

17 耳:
《晉書》曰:王導多疾,每自憂,陳訓曰:「耳豎必壽,亦大貴。」
又曰:殷仲堪父患耳,聞床下蟻動,謂是牛斗。

18 耳:
王隱《晉書》曰:張軌為涼州刺史。敦煌曹袪上言軌老病,更請刺史。軌治中率數十人皆割耳於盤,流血訴枉,得停。

19 耳:
《蜀書》曰:武皇帝李雄美容貌,相工相之曰:「此君口如方器,耳如相望。位必過三公,不疑也。」

20 耳:
《唐書》曰:汴州節度李忠臣嘗因奏對,德宗謂之曰:「卿耳甚大,貴人也。」忠臣對曰:「臣聞驢耳甚大,龍耳即小,臣耳雖大,乃驢耳也。」上悅之。

21 耳:
《老子》曰:五音令人耳聾。

22 耳:
《孟子》曰:伯夷耳不聽惡聲。

23 耳:
《鹖冠子》曰:夫耳主聽,兩豆塞之,則上不聞雷霆。

24 耳:
《淮南子》曰:禹耳三漏,是謂大通。興利除害,決江疏河。

25 耳:
《抱樸子》曰:老子耳長七寸。
又曰:耳能聞雷霆,而不聞蟻虱之音。

26 耳:
《呂氏春秋》曰:雷則掩耳,電則掩目。耳聞所惡,不如無聞;目見所惡,不如無見。
又曰:且天生人而使其耳可以聞,不學,其聞不若聾;使其目可以見,不學,其見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學,其言曲以爽;使其心可以知,不學,其知暗以狂,凡學,非為能益也,達天性也。

27 耳:
《說苑》曰:昔費仲、惡來、膠革,長鼻決耳,從紂之心,武王誅之。

28 耳:
《博物志》曰:南方落頭民,其頭能飛,以耳為翼。

29 耳:
《瀨鄉記》曰:老子耳有三門。

30 耳:
王子年《拾遺錄》曰:沐胥國人,左耳中出青龍,右耳中出白虎。龍虎初出之時,如繩緣頰,手捋面而龍虎皆飛,去地十餘丈。而雲氣繞龍,風來吹虎。俄而以手一揮,龍虎皆還入耳。

31 耳:
《高士傳》曰:堯聘許由為九州牧,由聞之,洗耳于河。

32 耳:
《列仙傳》曰:務光,夏時人,耳長七寸。陽都女,耳細而長。眾皆言此天人也。
又曰:寧先生毛身廣耳,阮丘耳長六七寸。

33 耳:
《列士傳》曰:燕丹師田光,往候荊軻。值軻醉,唾其耳中,軻覺曰:「此出口入耳之言,必大事也。」即往見光。

34 耳:
《列女后傳》曰;劉仲敬妻者,沛國桓林之姊也。仲敬早亡,桓乃引刀割耳。宗婦問之,桓曰:「吾自五代以來,世知名,男以忠孝顯,女以貞順稱。家以我年少,必相嫁,故預自裁割,以信我心。」
又曰:曹文叔妻,譙國夏侯寧之女。文叔早亡,妻斷發自誓。其家欲嫁之,又截兩耳。司馬太傅美之,乞為曹氏后。
又曰:陽華穆妻者,下邳劉方之女,字桃樹。生一男,而穆早亡,吳丁誀音緝求之。誀,知名之士,家將許焉,桃樹乃操刀割耳。其子又亡,桃樹乃安身守正,動不愆禮。

35 耳:
《長沙耆舊傳》曰:太尉劉壽少遇相師,相師曰:「耳為天柱,今君耳城郭,必典家蚌攏」

36 耳:
《樊氏相法》曰:耳門不容麥,歲至百,兼富。

URN: ctp:n38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