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道德》

Library Resources
1 道德:
《禮記·中庸》曰: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又曰:大哉聖人之道!洋洋乎發育萬物,峻極于天。優優大哉!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待其人然後行。故曰:「茍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又曰: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
又曰: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謹,有所不足,不敢不勉。
又曰:君子之道,造端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子曰:「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

2 道德:
又《學記》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又曰:大道不器。謂聖人之道,不如器施於一物也。

3 道德:
又《樂記》曰: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以道制欲,則樂而不亂;以欲忘道,則惑而不樂。道,謂仁義也。欲,謂邪淫也。

4 道德:
《尚書·大禹謨》曰:罔違道以干百姓之譽。失道求名,古人賤之。

5 道德:
又《洪范》曰:無有作好,遵王之道。言無有亂為私好惡,動必循先王之道。

6 道德:
又《旅獒》曰:志以道寧,言以道接。在心為志,發氣為言,皆以道為本,故君子勤道。

7 道德:
《周易·系辭》曰: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
又曰:一陰一陽之謂道。

8 道德:
《論語·學而》曰: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有道謂有道德者。正謂問事是非也。

9 道德:
又《公治長》曰: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又曰:子曰:「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10 道德:
又《衛靈公》曰: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又曰:君子謀道不謀食。
又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
又曰:君子學以致其道。

11 道德:
又《子張》曰: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

12 道德:
又《顏淵》曰:季康子問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欲使季康子先自正也。偃,仆也。草加之以風無不仆者,猶民之化於下。

13 道德:
《大戴禮》曰:篤仁而好學,多聞而順道。天子疑則問,應而不窮者謂之道。道者,導天下之道。

14 道德: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王弼曰:可道,指事造形,非其常道可道。

15 道德:
《莊子》曰:魚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

16 道德:
子思子曰:天下有道則行有枝葉,天下無道則言有枝葉。
又曰:祝牧謂其妻曰:「天下有道,我韨子佩;天下無道,我負子戴。」
又曰:原憲處魯,居環堵之室,上漏下濕,匡坐而弦歌。匡,正也。子貢乘大馬,中紺而表素,軒車不容巷,往見原憲。原憲正冠蹤履,杖藜應門。子貢曰:「嘻!先生何病也?」原憲應之曰:「憲聞無財之謂貧,學道而不能行之之謂病。今憲貧也,非病也。」子貢逡巡而有愧色。

17 道德:
《文子》曰:夫道德者,匡邪以為正,治辭以為定,上下之儀也。上有道德即下有仁義。積道德者,天與之,地助之,鬼輔之。

18 道德:
《鬻子》曰:發政施令為天下福,謂之道。

19 道德:
《公孫尼子》曰:道為知者設,賢為聖者用。

20 道德:
《淮南子》曰:聖人之道若中衢樽,過者斟酌,雖多少不同而各得其宜也。

21 道德:
楊子《法言》曰:仲尼之道猶四瀆,經營中國,終入大海。
又曰:君子之道有四:簡而易用也,要而易守也,炳而易見也,法而易言也。
又曰:聖人重其道而輕其祿,眾人重其祿而輕其道。

22 道德:
《鹽鐵論》曰:以道德為城,文王是也。以道德為胄,湯武是也。

23 道德:
桓譚《新論》曰:三皇以道治,五帝以德化。王道純粹,其德如彼;霸道駁雜,其功如此。

24 道德:
王逸《正部》曰:仲尼門人哺道醇飲道宗。

25 道德:
《昌言》曰:道德仁義,天性也。織之以成其物,練之以致其情,瑩之以發其光。

26 道德:
《任子》曰:道德之懷民,猶春陽之柔物也。履深冰而不寒,結本條而不折。

27 道德:
《杜氏幽求子》曰:蓋道清淡以無為吻家,恬虛寂靜,弘廣多包,豈非聖人所宅乎!
又曰:有道之國,其鬼不神。

28 道德:
崔玄始《正論》曰:國不信道,工不信度,亡可待也。

29 道德:
《傅子》曰:君子審其宗而後學,明其道而後行。

30 道德:
《中論》曰:道之於人,甚簡且易,不如采金攻玉涉艱難也。

31 道德:
《苻子》曰:為道者日損而月章,為名者日章而月損。

32 道德:
《釋名》曰:德,得也,得事宜也。

33 道德:
《周禮·地官·師氏》曰:一曰至德,二曰敏德,三曰孝德。至德,中和之德。敏德,仁義順時。孝德,尊祖愛親。

34 道德:
《禮記·學記》曰:禮樂皆得,謂之有德。德者,得也。

35 道德:
又《祭義》曰:天子有善,讓德於天。

36 道德:
又《中庸》曰:雖有其位,茍無其德,不敢作禮樂焉。雖有其德,茍無其位,亦不敢作禮樂焉。
又曰: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

37 道德:
又《表記》曰:以德報德,則民有所勸。

38 道德:
又《大學》曰:富潤屋,德潤身。

39 道德:
《左傳·桓公》曰:臧哀伯諫曰:「君人者,將昭德塞違以臨照百官,猶懼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孫。

40 道德:
又僖公中曰:庸勛親親,昵近尊賢,德之大者也。
又曰:德以柔中國,刑以威四夷。
又曰:太上以德撫民。

41 道德:
又文公上曰:孝敬忠信吻吉德,盜賊藏奸為凶德。

42 道德:
又宣公上曰:楚子觀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對曰:「在德不在鼎。」

43 道德:
又成公上曰:四王之王也,禹、湯、文、武。樹德而濟同欲焉。

44 道德:
又襄公二十四年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

45 道德:
又昭公三曰:盛德必百世。

46 道德:
《毛詩·蕩·烝民》:德輶如毛,民鮮克舉之。

47 道德:
《尚書·舜典》曰:玄德升聞,乃命以位。玄謂幽潛,潛行道德,升聞天朝,遂見徵用。

48 道德:
又《大禹謨》曰:皋陶邁種德,德乃降。黎民懷之。邁,行;種,布也。皋陶布行其德,下治於民,民歸服之。
又曰:惟德動天,無遠不屆。

49 道德:
又《仲虺之浩》曰:德日新,萬邦惟懷。志自滿,九族乃離。

50 道德:
又《伊訓》曰:爾惟德罔小,萬邦惟慶。爾惟不德罔大,墜厥宗。

51 道德:
又《太甲》曰:德惟治,否德亂。為政以德,則治不以德則亂。

52 道德:
又《咸有一德》曰:非天私我有商,惟天佑于一德。非商求于下民,惟民歸于一德。德惟一,動罔不吉;德二三,動罔不凶。

53 道德:
又《泰誓》曰:同力度德,同德度義。力鈞則有德者勝,德鈞則秉義者勝。
又曰:受有億兆夷人,離心離德。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又曰:樹德務滋,除惡務本。立德務滋長;去惡務除本。

54 道德:
又《洪范》:五福,四曰攸好德。所好者德,福之道。

55 道德:
又《旅獒》曰:玩人喪德,玩物喪志。以人為戲弄則喪其德。

56 道德:
又《蔡仲之命》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

57 道德:
又《周官》曰:作德,心逸日休;作偽,心勞日拙。為德直道而行,於心逸豫而名日美。

58 道德:
又《君陳》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59 道德:
《周易·坤卦》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60 道德:
又《系辭》曰: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

61 道德:
《論語·為政》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德者無為猶北辰之不移而眾星拱之。

62 道德:
又《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63 道德:
又《先進》曰:德行:顏回、閔子騫、冉伯牛、仲弓。

64 道德:
又《憲問》: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又曰: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驥,古之善馬也。德謂在五御之威儀。

65 道德:
又《季氏》曰: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66 道德:
《尚書大傳》曰:有德者,尊其位而重其祿。

67 道德:
《史記》曰:一年種之以穀,十年樹之以木,百年來之以德。

68 道德:
《東觀漢記》曰:張諶字子孝,右扶風人。以篤行純淑,鄉里歸德。雖居幽室暗處,自整頓三輔,以為儀表。
又曰:淳于恭字孟孫,北海淳于人。以謙儉推讓為節。人有刈恭禾,見之,念其愧,因伏草中,至去乃起。恭家井在門外,上有盆,鄰里牧牛兒爭飲牛。恭惡其爭,多置器其上,為預汲水滿之。小兒復爭,恭各語其家父母。父母乃禁怒之。里落皆化而不爭。

69 道德:
《三輔決錄》曰:馮豹字德文。母為父所出,后母遇之甚酷。豹事之愈謹,時人為之語曰:「道德彬彬馮德文。」

70 道德:
王隱《晉書》曰:庾袞字叔褒,潁川人。少遭大疫,二兄亡,次兄毗又疫。其癘菩藿熾,袞父母諸弟皆出,避家。袞獨不出,諸父強之,不可,曰:「袞性不畏病。」納漿粥扶持,不舍晝夜,省柩哀臨,十有餘旬。病既歇,家乃反,而袞亦無患害。宗黨嘆曰:「異哉!此子能守人之所不能守,能行人之所不能行。」

71 道德:
《晉中興書》曰:衛玠字叔寶。常以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故終身不見其喜慍。

72 道德:
《齊書》曰:張緒字思曼,為吏部尚書。每朝見,太祖目送之,謂王儉曰:「緒以位尊我,我以德貴緒。」
又曰:王秀之字伯奮,為南郡內史、州西曹。荀丕欲交秀之,拒而不納。報丕書曰:「仆以德為寶,足下以位為寶。各寶其寶,於此敬宜也。」

73 道德:
《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為德。上德之人惟道用其德故能有德,下德而德之必有失焉。

74 道德:
《文子》曰:山高者其木修,地廣者其德厚。
又曰:閑九竅,滅志意,棄聰明,反無識,含陽吐陰,而與萬物同德也。

75 道德:
《莊子》曰:至德之世,不尚賢,不使能。

76 道德:
《韓子》曰:善為吏者樹德,不能為吏者樹怨。

77 道德:
《孟子》曰:周于利者凶年不能殺,周于德者邪世不能亂。

78 道德:
《鹖冠子》曰:德及萬人者謂之豪,德過百人者謂之英。

79 道德:
《孔叢子》曰:胩子身長不過六尺,齊國莫不鬃繕;趙文子身如不勝衣,相晉國以寧:諸侯敬服其德故也。

80 道德:
揚子《法言》曰:耕道而得道,獵德而得德。

81 道德:
《傅子》曰:上德之人,其濟萬物也,猶天之有春秋,時至自生,非德之力。

82 道德:
《太公金匱》曰:德行則福,德廢則覆。

83 道德:
《易參同契》曰:道成德就,潛伏俟時。

84 道德:
《海內先賢行狀》曰:王烈字伯善。時有盜牛者,主得之。盜者曰:「我邂逅迷惑,從今將改。子既赦宥,幸無使王烈聞之。」
又曰:戴良字叔鸞。高才磊硌,英聲遠播。少者懷之,長者慕之。鄉里縉紳,下至黎庶,莫有忿爭之家。
又曰:徐孺子徵聘未嘗出門,赴喪不遠萬里。常事江夏黃公薨,往會其葬。家貧無以自供,赍磨鏡具自隨,每至所在,賃磨取資,然後得前。既至,設祭哭畢而返。陳仲舉為豫章太守,召之則到,饋之則受,但不服事,以成其節。
又曰:仇覽字季知。學通五經,選為亭長。民有孫玄,少孤,與母居,詣覽告玄不孝。覽謝遣之,屬母歸,勿言,方為教之。后覽赍禮詣玄,為陳孝子供養之意。玄遂感激,卒為孝子。時令河內王渙,政尚清嚴,聞覽得玄不治,心獨望之,乃問覽「在亭不治不孝,得無失鷹鹯之志乎?」對曰:「竊以鷹鹯不如鳳皇,故不為也。」渙感覽言,用損威刑。

85 道德:
《會稽典錄》曰:鄭弘字巨君,為郡督郵上計史。時計掾勾章任尚,居素溫富,乘鮮車,駕肥馬。弘恒在后,尚輒罵,弘無慍容。弘、尚在京師游學還郡,俱見府君。府君所問,弘無不對,而尚不知出。又問弘:「掾行道數相折辱,何以不答?」弘謝曰:「過奉顯使無光國之美,馬羸行遲面,恐失期賀,以相催促,自是其宜。愚聞兩虎俱斗,大者必傷,小者必死,兩為無益,故不敢答。」府君嘆曰:「此謂長者,太守所不能也。」

86 道德:
《汝南先賢傳》曰:黃憲字叔度。不矜名以詭時,不抗行以矯俗。窺其門者莫敢踐其庭,睹其流者不能測其腎攏時人論曰:「顏淵復生乎!」

87 道德:
《襄陽耆舊記》曰:龐德公子奐,字世文。晉太康中,為牂牁太守。去官歸鄉里,居荊南白沙鄉。里人宗敬之,相語曰:「我家池中龍種來里中化其德,少壯皆代老者擔。」

88 道德:
《陳實別傳》曰:實字仲躬,潁川人。自為兒童不為戲弄等類所歸。實在鄉閭,平心率物,其有諍訟,輒求判正,曉譬曲直,返無怨者。至乃嘆曰:「寧為刑罰所加,不為陳君所斷。」時歲荒民儉,有盜夜入其室,止於梁上。實陰見之,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孫,正色訓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與性成,遂至於此,如梁上君子矣。」盜大驚,自投於地,稽首歸罪。實徐譬之曰:「視君狀貌,不似惡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當由困貧。」令遺絹二匹。自是,縣無復盜竊。

89 道德:
《荀氏家傳》曰:荀彧德行周備,名重天下,海內英俊咸嘉焉。
又曰:鍾繇以為:「顏子既沒,能備九德百行、不二其過者,惟荀彧乎!」或問繇曰:「君推荀君,比之顏子,自以不及,其可得聞乎?」繇曰:「夫明君師臣,其次友之。以太祖之聰明,每大事常先咨之荀彧,是則古師友之義也。吾等受命而行,猶或不盡,去固遠耶。」

90 道德:
《潘勖別傳》曰:勖寬賢容眾,與天下人等休戚,同有無,不以家財吻己有。

91 道德:
《任嘏別傳》曰:嘏字照先,樂安人。幼以至性見稱。遇荒亂,家貧,賣魚。會官發魚,魚貴數倍。嘏取直如常。會太祖創業,召海內至德。嘏應其舉,為臨淄侯庶子。

URN: ctp:n383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