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仁德》

Library Resources
1 仁德:
《釋名》曰:仁,忍也。性惡殺,好善,含忍之也。

2 仁德:
《禮記·經解》曰:上下相親謂之仁。

3 仁德:
又《中庸》曰:仁者,人也。親親為大。

4 仁德:
又《表記》曰:子曰:「仁有三,與仁同功而異情。與仁同功,其仁未可知也。與仁同過,然後其仁可知也。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畏罪者弘仁。」子曰:「仁之為器重,其為道遠,舉者莫能勝也,行者莫能致也。取數多者,仁也。夫勉於仁者,不亦難乎!」子曰:「中心安仁者,天下一人而已矣。」

5 仁德:
又《緇衣》曰:子曰:「禹立三年,百姓以仁遂焉,豈必盡仁?」言百姓效禹為仁,非本性能仁也。

6 仁德:
又《大學》曰:一家仁,一國興仁;堯舜率天下以仁而民從之。
又曰: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

7 仁德:
又《儒行》曰:溫良者,仁之本;敬慎者,仁之地;寬裕者,仁之作;遜接者,仁之能;禮節者,仁之貌;言談者,仁之文;歌樂者,仁之和;分散者,仁之施。儒皆兼此而有之,猶且不敢言仁也。

8 仁德:
又《鄉飲酒義》曰:天地溫厚之氣,始於東北,盛於東南,此天地之仁義也。

9 仁德:
《毛詩·生民》曰:《行葦》,忠厚也。周家忠厚,仁及草木。

10 仁德:
《尚書·太甲》曰:民罔常懷,懷于有仁。民所歸無常,以仁政為常。

11 仁德:
又《泰誓》曰:雖有周親,不如仁人。

12 仁德:
《論語·時仁》曰:里仁為美,居仁者之里是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求善居而不處於仁者之里,不得為有知。
又曰: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13 仁德:
又《顏淵》曰: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已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14 仁德:
又《顏淵》曰: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15 仁德:
又《子路》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聖人受命而王,必父子相承,然後天下之民能仁也。

16 仁德:
又《憲問》曰: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重言如其仁者,九合諸侯功濟天下,此仁為大代節仁小者也。

17 仁德:
又《衛靈公》曰:民之於仁,甚於水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未見蹈仁而死者也。甚於水火,於仁最急也。
又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18 仁德:
又《陽貨》曰: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不敏人無侮慢之言。

19 仁德:
又《微子》曰: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此三人,紂同姓人臣。微子知紂惡,而去之。箕子、比干不忍去,故或見奴,或見殺之。

20 仁德:
《家語》曰:或問孔子曰:「顏淵何人也?」曰:「仁人也,丘弗如。」

21 仁德:
《爾雅》曰:太平之人仁。

22 仁德:
《大戴禮》曰:君子執仁志,先行後言。千里之外,皆兄弟也。

23 仁德:
《尚書考靈耀》曰:「春行仁政,順天之常。

24 仁德:
《尚書大傳》曰:子張曰:「仁者何樂於山也?」孔子曰:「夫山者,𡷞然高。」「𡷞然高則何樂焉?」「夫山,草木生焉,鳥獸蕃焉,財用殖焉。生財用而無私為,四方皆伐焉,每無私予焉。出雲風以通乎天地之間,陰陽和合,雨露之澤,萬物以成,百姓以饗,此仁者之所樂於山者也。」
又曰:周人以仁接民,而天下莫不仁。故曰文矣。言文王仁,故謂之文也。
又曰:舜不登而高,不行而遠,拱揖于天下,而天下稱仁。
又曰:《誓》可以觀義,《五誥》可以觀仁,《甫刑》可以觀誡,《洪范》可以觀度。

25 仁德:
《韓詩外傳》曰:仁道有四:仁者有聖,仁者有知,仁者有德,仁者有謙。

26 仁德:
《史記》曰:帝堯其仁如天,其知如神。
又曰:孔子適周,問禮於老子,辭去。老子送之曰:「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貴,竊仁人之號,送子以言。」
又曰:高祖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

27 仁德:
《漢書》曰:何武為人仁厚。

28 仁德:
《後漢書》曰:王莽末,虞延從女弟,年在孩乳,其母不能活之,棄于溝中。延聞其號聲,哀而收之,養至成人。

29 仁德:
范曄《後漢書》曰:劉寬,字文饒,弘農人,遷南陽太守。溫仁多恕。吏人愆過,但用蒲鞭罰之,示辱而已。
又曰:宣秉所得俸祿,輒以收養親族,其孤弱者,分與田地。自無擔石之儲。《前漢書音義》曰:齊人名小甖為擔,今江淮人謂一石為一擔。擔音丁濫切

30 仁德:
《齊書》曰:虞愿為晉安太守,郡出蚺蛇,膽可用為藥。有人餉愿,愿放之二十餘里。一夜,蛇還,歸床下。復送四十里,經還復故處,愿令人更送,遲明乃復歸,如此再三。時以為仁義之心所致。
又曰:江泌,字士清,性行仁義。衣弊虱多,以綿裹致之。食菜不食心,以其有生意也。

31 仁德:
崔鴻《後燕錄》曰:趙秋,字子武,汲郡朝歌人也。輕財好施。鄰人李玄度,母死,家貧無以葬。秋謂其兄曰:「赴死生,救不足,仁之本也。家有二牛以與之。」玄度得以葬。他年,秋夜行,見一老母遺秋金一餅,曰:「子能葬我,是以相報。子五十已后當富貴不可言,勿忘玄度也。」

32 仁德:
《老子》曰:大道廢,有仁義。

33 仁德:
《文子》曰:積惠重厚,使萬物欣欣,樂其性者,仁也。

34 仁德:
《莊子》曰:仁義,先王之蘧廬。蘧廬,猶傅舍也。可能一宿,而不可以久處。古人假道於仁,托宿於義。

35 仁德:
《莊子》曰:義人利物之謂仁。

36 仁德:
《曾子》曰:伯夷、叔齊,仁者也。

37 仁德:
《鬻子》曰:除天下之害,謂之仁。

38 仁德:
《孟子》曰:齊宣王問:「交鄰國,有道乎?」對曰:「惟仁者能以大事小,故湯事葛伯,文王事昆夷。」
又曰:君行仁政,斯民親其上而死其長矣。
又曰: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
又曰:夫仁,天之尊爵,人之安宅。
又曰:為富不仁矣,為仁不富矣。
又曰:為天下得人謂之仁。
又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國之所以廢興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報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今惡死亡而樂不仁,是猶恐醉而強酒也,
又曰:仁則榮,不仁則辱。今惡辱而居不仁,是猶惡濕而居下。
又曰:仁之勝不仁,猶水之勝火。

39 仁德:
《荀卿子》曰:仁、義、禮、善之於人,譬之若貨、財、栗、米之於家也。多有之者富,少有之者貧,無有之者泅攏

40 仁德:
《尸子》曰:仁則人親之,義則人尊之,知則人用之也。
又曰:文王四乳,是謂至仁。

41 仁德:
《六韜》曰:仁之所在者,天下歸之。

42 仁德:
《呂氏春秋》曰:工尹他為荊使於宋,司城子罕觴之。南家之墻,犨於前不直;猶犨出。西家之潦,經其宮而不止。工尹他問其故。子罕曰:「南家,二人也為鞔。鞔,履,一曰靷也。吾將徙之。其父曰:『吾將鞔以食三世矣。今徙,是宋國之求鞔者不可。吾將不食也。』是弗徙也。西家高,吾庳,潦之經吾宮也利,故弗禁也。」工尹他歸荊,適攻宋,工尹他諫於荊王曰:「宋不可攻。其主賢,其相仁。」故釋宋攻鄭。

43 仁德:
《新序》曰:魏文侯曰:「仁人者,國之寶也。國有仁人,則群臣不爭。」

44 仁德:
《姚信士緯》曰:孟軻驅世士於仁義之域,行者步中正之途。

45 仁德:
《抱樸子》曰:仁者為政之脂粉,刑者御世之轡策。

46 仁德:
《苻子》曰:《春秋華林傳》曰:「不知不言,其所以仁。」

47 仁德:
延篤《仁孝論》曰:夫仁之有孝,猶四體之有心腹,枝葉有本根。仁以枝葉疏為大,孝猶心體充實為先。

48 仁德:
曹植《仁孝論》曰:且禽獸悉知愛其母,知其孝也。惟白虎麒麟稱仁獸者,以其明盛衰知治亂也。孝者施近,仁者及遠。

49 仁德:
《逸士傳》曰:高鳳,鄰里有爭財斗者,兵刃相加,鳳脫衣巾為叩頭曰:「仁義遜讓,不可廢也。」

50 仁德:
《會稽典錄》曰:陳囂,字子公,山陰人也。同縣車嫗,年八十餘,無子,慕囂仁義,欲求寄命。囂以車嫗有財產,未敢便許。乃咨於長者,長者僉曰:「其宜。」囂遂迎嫗,朝夕定省,如其所親,出家財以供肴膳。嫗以壽終。囂殯斂畢,皆勉其奴,令守嫗墓。財物付與嫗內外,宗族衣國。不入殯者,以置槨中。制服三月。由是著名流稱上國矣。

URN: ctp:n38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