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挽歌》

電子圖書館
1 挽歌:
《左傳·哀上》曰:吳與齊戰,齊人公孫夏將戰,命其徒歌《虞殯》。杜預注曰:《虞殯》,送葬歌曲,示必死。

2 挽歌:
《纂文》曰:《薤露》,今人挽歌。

3 挽歌:
《續漢書·禮儀志》曰:禮,登遐,羽林孤兒巴歈擢歌者六十人。

4 挽歌:
《續漢書》曰:大將軍梁商三月上巳日會洛水,倡樂畢極,終以《薤露》之歌,座中流涕。其年八月而商薨。

5 挽歌:
《晉公卿禮秩》曰:安平王葬,給挽歌六十人。諸公及開府給三十人。

6 挽歌:
《晉書·禮志》曰:漢魏故事:大喪及大臣之喪,執紼者挽歌。新禮以為挽歌出于漢武帝役人之勞,歌聲哀切,遂以為送終之禮。雖音曲摧愴,非經典所制,違禮銜枚之義。方在號慕,不宜以歌為名,除挽歌。摯虞以為挽歌因唱和而為摧愴之聲,銜枚所以全哀,此亦以感眾。雖非經典所載,是歷代故事。《詩》稱「君子作歌,惟以告哀」。以歌為名,無所嫌,宜定新禮如舊。

7 挽歌:
《續晉陽秋》曰:袁山松作《行路難》,辭句婉麗,聽者莫不流淚。吳曇善倡樂,桓伊能挽歌。時稱為三絕。
又曰:武陵王晞未敗四五年,喜為挽歌,自搖鈴,使左右和之。

8 挽歌:
《語林》曰:張湛好于齋前種松柏,養鴝鵒。袁山松出游,好令左右挽歌。時人謂「張屋下陳尸,袁道上行殯」。

9 挽歌:
謝綽《宋拾遺錄》曰:太祖嘗召顏延之,傳詔頻曰:「尋覓不值。」太祖曰:「但酒店中求之,自當得也。」傳詔依旨訪覓,果見延之在酒肆,裸身挽歌,了不應對。他日酒醒,乃往。

10 挽歌:
《宋書》曰:范曄為吏部郎。元嘉元年,彭城王太妃薨,將葬。祖夕,僚故并集東府。曄與司徒左曹屬王深及弟司徒祭酒廣夜中酣飲,開北牖,聽挽歌為樂。彭城王義康大怒,左遷宣城太守。

11 挽歌:
《梁書》曰:謝幾卿,普通六年詔西昌侯藻督眾軍北侵,幾卿啟求行,擢為藻軍師長史。軍至渦陽,退敗,幾卿坐免官。居自揚石井宅中,交好者載酒從之,客恒滿坐。時左丞庾仲容亦免歸,二人意相得,并肆情誕縱。或乘露車歷游郊野,醉則執鐸挽歌,不屑物議。

12 挽歌:
《莊子》曰:紼謳所生,必于斥苦。司馬彪注云:紼,引柩索也。斥,疏緩若用力也。引紼所以謳者,為人用力慢緩不齊,促急之也。

13 挽歌:
《風俗通》曰:京師賓婚嘉會,酒酣之後,續以挽歌。

14 挽歌:
譙周《法訓》曰:挽歌者,高帝召田橫至尸鄉自斃,從者不敢哭而不勝其哀,故作此歌以寄哀音焉。

15 挽歌:
干寶《搜神記》曰:挽歌者,喪家之樂;執紼者,相和之聲也。挽歌詞有《薤露》、《蒿里》二章,出田橫門人。橫自殺,門人傷之,為悲歌。言人如薤上露,易晞滅也。亦謂人死,精魂于蒿里。

16 挽歌:
《古辭》曰:「薤露朝露何易晞,明朝更復露。人死一去何時歸?」二章曰:「蒿里誰家地,聚斂精魄無賢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躕。」至李延年乃分為二曲。《薤露》送王公貴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語裥長歌、短歌,言壽命長短不可妄求。

17 挽歌:
魏繆襲《挽歌辭》曰:生時游國都,死沒棄中野。朝發高堂上,墓宿黃泉下。白日入虞淵,縣車息駟馬。造化雖神明,安能復存我?形容稍歌滅,齒發行當墮。自古皆有然,誰能離此者?

18 挽歌:
陸機《挽歌辭》曰:魂衣何盈盈,旟旐何習習。父母拊棺號,兄弟扶筵泣。靈轜動轇車芻,龍首矯崔嵬。挽歌挾轂唱,嘈嘈一何悲。浮云中容與,飄風不能回。淵魚仰失梁,征烏俯墜飛。
又曰:中闈且勿喧,聽我《薤露》詩。生死各異倫,祖載當有時。舍爵兩楹位,啟殯進靈轜。餞飯觴莫舉,出宿歸無期。
又曰:重阜何崔嵬,玄廬竄其間。磅礴云四極,穹崇效蒼天。側聽陰溝涌,臥觀天井懸。壙宵何遼廓,大暮安可晨。人往有返歲,我行無歸年。昔居四人宅,今為萬鬼鄰。昔為七尺體,今成灰與塵。金玉昔所佩,鴻毛今不振。豐肌享螻蟻,形體永夷泯。壽堂延魑魅,虛無自相賓。螻蟻爾何怨,魑魅我何親。撫心痛荼毒,永嘆莫為陳。

19 挽歌:
晉陶潛《挽歌辭》曰: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四面無人居,高墳正嶕峣。馬為仰天鳴,風日自蕭條。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千年不復朝,賢達無奈何。向來相送人,各亦歸其家。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
又曰: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昨暮同為人,今旦在鬼錄。魂氣散何之,枯形寄空木。嬌兒索父號,良友撫我哭。

20 挽歌:
顏延之《挽歌辭》曰:今龜告明兆,撤奠在方昏。戒徒赴幽穸,祖駕出高門。行行去城邑,遙遙首丘園。息鑣竟平𡑞,稅駕列巖根。

21 挽歌:
北齊祖孝征《挽歌辭》曰:驅駟馬,謁帝長楊宮。旌懸白雲外,騎獵紅塵中。今來向漳浦,素蓋轉悲風。榮華與歌笑,萬事盡成空。

22 挽歌:
隋盧思道《彭城王挽歌辭》曰:旭日禁門開,隱隱靈輿發。才看鳳樓迥,稍視龍山沒。猶陳五營騎,尚聚三河卒。容衛儼未歸,空山照秋月。

23 挽歌:
又樂平長公主,《挽歌辭》曰:妝樓對馳道,吹臺臨景舍。風入上春朝,月滿涼秋夜。未言歌笑畢,已覺先榮謝。何時洛水湄?芝田解龍駕。

URN: ctp:n388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