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四夷樂》

Library Resources
1 四夷樂:
《毛詩·谷風·鼓鍾》曰:以雅以南,以龠不僣。為雅為南,舞四夷之樂。大德德廣所及也。東夷之樂曰昧,北夷之樂曰禁,西夷之樂曰離,南夷之樂曰任。以為籥舞,若是和而不僣矣。

2 四夷樂:
《周禮·春官·鞮鞻氏》曰:鞮鞻氏掌四夷之里耠其歌聲。
又曰:旄人掌教舞散樂、舞夷樂。夷樂,四夷之樂;散樂,野人為之善者。
又曰:《春官·韎師》曰:韎師掌教韎樂,祭祀則帥其屬而舞之。舞,東夷之舞也。

3 四夷樂:
《周禮·春官》:鞮鞻氏掌四夷之樂。鄭玄注曰:東方曰昧,南方曰任,西方曰朱離,北方曰禁。

4 四夷樂:
《禮記·明堂位》曰:《昧》,東夷之樂也;《任》,南蠻之樂也。納蠻夷之樂於太廟,言廣魯於天下也。

5 四夷樂:
《後漢書》曰:永寧初年,西南夷禪國王獻樂及幻人。明年,元會作之於庭,安帝與群臣共大奇之。
又曰:陳禪字紀山,為諫議大夫。西南夷禪國王獻樂及幻人,能吐火,自支解,易牛馬頭。大會作之庭,禪離席舉手曰:「帝王之庭,不宜作夷狄之樂。」

6 四夷樂:
《五經通義》曰:東夷之樂,持矛舞,助時之生;南夷之樂,籌耩舞,助時之養。

7 四夷樂:
又:舞四夷之樂,明澤廣被四表也。東夷之樂曰《侏離》,南夷之樂曰《任》,西夷之樂曰《禁》,北夷之樂曰《昧》。東方所謂《侏離》者何?陽始通,萬物之屬,離地而生,故謂之《侏離》。南方所以謂之《任》者何?陽氣盛用事,萬物懷任,故謂之《任》。西方所以謂之《禁》者何?西方陰氣用事,禁止萬物不得長大,故謂之《禁》。北方所以謂之《昧》者何?北方陰氣盛用,萬物暗昧不見,故謂之《昧》。四夷之樂,何以作之于廟?陳于戶。

8 四夷樂:
王子年《拾遺記》曰:成王之時,南垂之南有扶婁夷國,或于掌中備百獸之樂,婉轉屈曲于指間,人形或長數分,神怪歙忽。樂府傳此,末代猶在焉。

9 四夷樂:
《風土記》曰:越俗飲燕,即鼓拌以為樂,取大素圜,柈以廣尺五六者,抱以著腹,以右手五指更彈之,以為節,舞者蹀地擊掌,以應柈節而舞。

10 四夷樂:
《樂部·樂志》曰:《龜茲》起自呂光滅龜茲,因得其聲樂,記有豎箜篌、琵琶、五弦、笙、笛、蕭、觱篥、毛圓鼓、都曇鼓答臘鼓、腰鼓、羯鼓、谿婁鼓、銅拔、貝等十五種,為一部,工二十人。歌曲有《善善摩尼》,解曲《姿伽兒》舞曲《小天》《疏勒監》。《天竺》起自張重華據涼州,重四譯來貢樂器鳳首箜篌、琵琶、五弦、笛、銅鼓、毛圓、都曇、銅拔、貝等九種,為一部,工十二人。歌曲有《沙石疆》,舞曲有《文曲》。《康國》起自周閔帝娉北狄為后,得其所獲西戎伎,因得其聲集,器有笛、正鼓、加鼓、銅拔等四種,為一部。工七人。歌曲有《三殿農和去》,舞曲有《賀蘭》《缽》《鼻始》、末奚波地。《疏勒》、《安國》、《高麗》,并起后魏平馮氏通西域,因得其伎,繁會其聲。《疏勒》樂器有豎箜篌、琵琶、五弦、笛、觱篥、答臘鼓、腰鼓、羯鼓、谿婁鼓十種,為一部,工十二人。歌曲有《元利死讓樂》,舞曲有《遠服解曲》、《有鹽曲》。《安國》樂器箜篌、琵琶、五弦、笛、蕭、雙觱篥、正鼓和銅拔等,《高麗》,樂器有,彈箏、臥箜篌、豎箜篌、琵琶、五弦、笛、笙、蕭、小觱篥、桃皮觱篥、腰鼓、齊鼓、檐鼓、貝等十四種,為一部。工十八人。歌曲有《歌芝棲》,舞曲有《舞芝棲》。北狄樂皆馬上樂也,鼓吹本軍旅之音,馬上奏之。故自漢以來,北狄樂總歸鼓吹署。后魏樂府始有北歌,即魏史所謂真人歌是也。代都時,命掖庭宮女晨夕歌之。周、隋代興,西涼樂、雜奏,今存者五十三章,其名因可解者六章:《慕容可汗》、《吐谷渾》、《部落稽》、《鉅鹿公主》、《白凈王太子》、《企俞》也。其余不可解。或可汗之詞,按今大角,即后魏代箕邏向是也。其曲亦多可汗之詞,北虜之俗皆呼主為可汗。吐谷渾又慕容別種,知此歌是燕魏之際鮮卑歌詞,虜音不可曉。梁有《鉅鹿公主》歌,似是姚萇時歌詞,華音與此歌不同。梁樂府鼓吹語裥《大白凈皇太子》、《小白凈皇太子》、《企俞》等曲。隋鼓吹有《白凈王太子曲》,與北歌校之,其音皆異。

11 四夷樂:
《唐書·樂志》曰:《安樂》,后周武帝平齊所作也。行列多方正,象城郭,周代謂之城舞者。八十人刻木為面,狗喙獸耳,以金飾之,垂線為發,畫衤奧皮帽,舞蹈姿制,猶作羌胡狀。

12 四夷樂:
《唐會要》曰:驃國樂,貞元十八年正月驃國王來獻,凡一十二曲,以樂工三十五人來朝。樂曲皆演釋氏經綸之詞。驃國在云南西南,以天竺國相近,故樂多演釋氏之詞。每為曲,皆齊聲唱,各以兩手十指齊斂為赴節之狀。一低一仰,未嘗不相對,有類中國柘枝舞。驃,一作僄。其西別有彌臣國,樂舞亦與驃國同。子習此伎以樂后制。使袁滋郄士美至南沼,并皆見此樂。

13 四夷樂:
《唐會要》曰:《南詔樂》,貞元十六年正月南詔異牟等作《奉聖樂》舞,因西川押云南八國使韋皋以進,時御麟德殿以閱之。
又曰:《高昌樂》,西魏與高昌通,始有此樂。至隋開皇六年,來獻聖明樂曲。至太宗朝,伐其國,盡得其樂。事見七部伎門也。
又曰:扶南、天竺二國樂,隋代全用《天竺》列於樂部,不用《扶南》。因煬帝平林邑國,獲扶南工人及其匏琴,樸陋不可用,但以天竺樂轉寫其聲。
又曰:《龜茲樂》,自呂光破龜茲,得其聲,呂氏云,其樂分散。至后魏有中原,復獲之。至隋有《西國龜茲》之號,凡三部。開元中,大盛於時。曹婆羅門者,累代相承傳其業,至孫妙達,尤為北齊文宣愛之,每彈常自擊胡鼓和之。及周武帝聘突厥女為后,西域諸國皆來媵,遂薦有《龜茲》、《疏勒》、《康國》、《安國》之樂。
又曰:《百濟》,貞觀中滅二國,盡得其樂。至天后時,《高麗》里裉二十五曲。貞元末,惟能習一曲,衣服亦漸變其土風矣。其百濟至中宗時,工人死散。開元中,歧王⺮軌為太常卿,復奏置焉。
又曰:《疏勒》樂,工人皂絲布頭巾,白絲布袍錦衿襟,白絲布褲,舞二人,白衤奧錦袖,赤皮靴、赤皮帶。里衩豎箜篌、琵琶、五弦琵琶、橫笛、簫、觱篥、答臘鼓、腰鼓、雞樓鼓。《康國》樂,工人皂絲布頭巾,緋布袍錦,領舞二人,緋衤奧錦袖,綠綾凌渾襠褲,赤皮鞾,白褲帑,舞急轉如風,俗謂之《胡旋》。《乞寒》者,本西國外蕃之樂也。神龍二年三月,并州清源縣尉呂無泰上疏曰:「臣謹按《洪范·八政》曰『謀時寒』,若能謀事,則時寒順之,何必祼露形體澆灌衢路,鼓舞跳躍而索寒也。《禮》曰:『立秋之月行夏令,寒暑不節,陰陽不調,政令之失也。』休咎之應,君臣之感也,理均影響,可不戒哉!」至景云二年,左拾遺朝曰:「《宗諫傳》曰:『辛有適伊川,見被髮於野祭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禮先亡矣。』后秦晉遷陸渾之蕊褸伊川,以其中國之人習戎狄之事。一言以貫百代,可知今之乞寒濫觴胡俗。伏愿三思,籌其所。」至先天二年十月,中書令張說諫曰:「韓宣適魯,見周禮而嘆;孔子會齊,數倡優之罪。列國如此,況天朝乎?今外國請和,選使朝謁,所望接以禮樂,示以兵威。雖曰戎狄不可輕易,焉知無駒支之辯,由余之賢哉?且乞寒潑胡,未聞典故;祼體跳足,盛德何觀?揮水投泥,失容斯甚;法殊魯禮,襲比齊優;恐非干羽柔遠之義,樽俎折沖之道。愿擇芻言,特罷此戲。」至開元元年十二月,敕臘月乞塞外蕃所出,漸浸成俗,因循已久,自今已后,無問蕃漢,即宜禁斷。

14 四夷樂:
《樂府雜錄》曰:舞有《骨鹿》舞、《胡旋》,俱於一小圓毯子上舞,縱橫騰擲,兩足終不離於毯上,其妙若皆夷舞也。

URN: ctp:n389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