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徒》

電子圖書館
1 徒:
《史記》曰:秦始皇至湘山,逢大風,不得渡。上問博士曰:「湘君何神?」對曰:「堯女舜撇蘙。死而葬此。」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伐湘山樹,赭其山上。
又曰:高祖以亭長為縣送徒驪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多亡之,到豐西澤中,止飲,夜乃解縱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徒中壯士愿從者十餘人。

2 徒:
《漢書》曰:匈奴侵寇,王莽大募天下囚徒,拇墅曰豬突狶勇。服虔曰:突者,逐也。惟觸突人,故取以為喻也。

3 徒:
范曄《後漢書》曰:尚書郎張俊自獄中上書訟罪,而俊獄己報廷尉。將出穀門,臨行刑,鄧太后詔馳騎,以減死論。俊上書謝曰:「孤恩負義,自陷重刑。請斷竟訖,無所復望。廷尉鞠遣,刀斧在前,棺絮在後,魂魄飛揚,形容己枯。陛下聖澤,以臣嘗在近密,識其狀貌,復其眼目,留心曲慮,特加偏覆。喪車復還,白骨更肉,披棺發槨,起見白日。天地父母,能生臣俊,不能使臣俊當死復生。陛下德過天地,恩重父母,誠非臣俊破碎骸骨,舉宗腐爛,所報萬一。臣俊徒也,不得上書,不勝去死就生,驚死勇躍,冒昧拜章。」世皆哀其文。

4 徒:
《魏略》曰:人得崔琰書,以裹幘籠,持其籠行都道中。時有與琰宿不平者,遙見琰名著幘籠,從而視之,遂白太祖,以為琰腹誹心謗,乃收付獄,髡刑輸徒。前所白琰者又白雲:「琰為徒,虬須直視,心似不平。」太祖亦以為然,遂欲煞之。
又曰:王陵字彥云,太原人。凌為發干長,遇事,髡刑五年,當道掃除。時太祖下車,過問:「此何徒?」左右以狀對。太祖曰:「此所坐亦公耳。」於是選為驍騎主簿。

5 徒:
《三國典略》曰:太原公洋之赴晉陽也,陽休之勸崔季舒曰:「一日不朝,其間容刀。」季舒性好聲色,心在閑放,遂不請行,欲恣其淫樂。司馬子如等緣宿憾,乃奏暹及季舒過狀,各鞭二百,徒於馬城,晝則供役,夜置地牢。

6 徒:
《瑣語》曰:晉冶氏女徒病,棄之。舞嚚之馬僮飲馬而見之,病徒曰:「吾良夢。」馬僮曰:「汝奚夢乎?」曰:「吾夢乘馬如河汾三恚幣愿嫖瑜亍!舞嚚自往視之曰:」尚可活,吾買汝。「答曰:」既棄之矣,猶未死乎?「舞囂曰:」未。遂買之。「至舞嚚氏而疾有間,而生荀林父。《神翼記》又載之。

7 徒:
《鍾離意別傳》曰:司徒侯霸辟意署議曹掾,以詔書送囚徒三百餘人到河北連陰。冬盛寒,徒皆貫連械,不復能行。到弘農縣,使令出見錢為徒作襦袴,各有升數。令對曰:「被詔書,不敢妄出錢。」意曰:「使者奉詔命,寧私行耶?」出錢使上尚書,使者亦當上之。「光武皇帝得上狀,見司徒侯霸曰:」所使吏何乃仁恕用心乎?誠良吏也。「襦袴既且悉到,前縣給賜糜粥。后謂徒曰:」使者不忍善人嬰刑,饑寒感惻於心。今以得衣矣,欲悉解善人械桎,得逃去耶?「皆曰:」明使君哀徒,恩過慈父,身成灰土,不敢逃亡。「意復曰:」徒中無欲歸候親者耶?「其有節義名者五六十人,悉解械桎,先遣之,與期日會作所,徒皆先期至也。

8 徒:
劉楨《京口記》曰:有龍目湖,秦始皇東游,觀地勢,曰有天子氣。使赭衣徒三千人鑿此中間長岡授饗,因改名為丹徒。

9 徒:
《風俗通》曰:徒不上墓,說新遭刑罪,原解者不可以上墓祠祀,令人死亡。謹案《孝經》:身體發膚,授之父母。曾子病困,啟手足以歸全也。今遭刑者髡首剔發,身被加笞,新出狴犴,臭穢不潔。凡祭祀者,孝子致齋,貴馨香如親存也。時見子被刑,心有惻愴,緣生事死,恐明不歆承,當不上能鼴。

10 徒:
郭子曰:劉道貞嘗為徒,扶風王司馬駿以五匹布贖之。既而用為從事中郎,當時以為美談。

11 徒:
孔融《肉刑論》曰:今之洛陽道橋作,徒囚於廝役十死一生。故國家常遣三府請詔,月一案行。又置南甄官使者,主養病徒,僅能存之。語所謂「洛陽豪徒韓伯密,加笞三百不中一,髡頭至耳發詣膝」。此自為刑,非國法之意。

URN: ctp:n392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