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珮》

Library Resources
1 珮:
《說文》曰:珮,大帶珮也。珮必有巾,故從巾。

2 珮:
《釋名》曰:珮,倍也,言其非一物,有倍貳也。有珠、有玉、有容刀、有帨巾、有解之屬也。

3 珮:
《詩》曰:青青子珮,悠悠我思。珮,玉也。
又曰: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將拌喃翔,珮玉瓊琚。
又曰:知子之來之,雜珮以贈之。雜珮者,珩璜琚瑀衡牙之類。知子之順之,雜珮以問之。問,遺也。知子之好之,雜珮以報之。
又曰:彼留之子,貽我珮玖。
又曰: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贈之?瓊瑰玉珮。
又曰:巧笑之瑳,珮玉之儺。
又曰:鞙鞙音蠲珮璲,不以其長。鞙鞙,玉貌。璲,瑞也,以瑞玉為珮,珮之鞙然。

4 珮:
《周禮》曰:王府掌王之金玉玩好,共王之服玉珮玉。

5 珮:
《禮》曰:主珮倚則臣珮垂,主珮垂則臣珮委。
又曰:石駘仲卒,無嫡子,有庶子六人。卜所以為後者,曰:「沐浴珮玉則兆。」五人者皆沐浴珮玉。石祁子曰:「孰有執親之喪而沐浴珮玉者乎?」不沐浴珮玉,石祁子兆。
又曰:古之君子必珮玉,右徵角,左宮羽。趨以「彩齊」,路門之外樂節也。行以「肆夏」。證堂之樂節也。周旋中規,折旋中矩。進則揖之,退則揚之,然後玉鏘鳴也。故君子在車則聞和鸞之聲,行則鳴珮玉,是以非辟之心無自而入也。君在不珮玉,左結珮,右設珮,朝于君亦結左。齊則綪結珮而爵韠。凡帶必有珮玉,惟喪否。珮玉有衡牙。居中央以前后觸。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於玉比德焉。天子珮白玉而玄組綬,公侯珮山玄玉而朱組綬,大夫珮水蒼玉而純組綬,世子珮瑜玉而綦組綬。士珮瓀玫而缊組綬。孔子珮象環五寸而綦組綬。

6 珮:
《大戴禮》曰:上車以和鸞為節,下車以珮玉為度。

7 珮:
《左傳》曰:蔡昭侯為兩珮與裘以如楚,獻一珮一裘於昭玉。服之以享,蔡侯服其一。子常欲之,弗與。三年止之。事具《玉部》。
又曰:吳申叔儀乞糧於公孫有山氏,申叔儀,吳大夫,公孫有山,魯大夫,舊相識。曰:「珮玉蕊兮,余無所系之。」蕊丞服飾備也。尾馛系珮,言吳王不恤下也。

8 珮:
魚豢《魏略》曰:有雙璜雙珩,琚、瑀、衡牙、琨、珠為珮者,乃漢明帝彩古文始制也。

9 珮:
《晉書》曰:王祥著遺令子孫云:「吾氣絕,不須沐浴,勿纏尸,皆浣故衣,隨時所服。所賜山玄玉珮、衛氏玉玦、綬笥,皆勿以斂。」

10 珮:
《齊書》曰:永明元年,有司奏貴妃、淑妃并加金章紫綬,珮于寘玉。

11 珮:
《隋書》曰:何稠參會古今,多所改創,從省之服,初無珮綬,稠曰:「此乃晦朔小朝之服,安有人臣謁帝而除去印綬,兼無珮玉之節乎?」乃加獸頭小綬及珮一只。

12 珮:
《國語》曰:秦穆公使公子縶吊公子夷吾子于梁,退而私於縶,曰:「請以黃金三十鎰、白玉之珩六雙,不敢當公子,納之左右。」
又曰:王孫韋聘於晉,定公享之。趙簡子鳴玉以相,鳴珮玉以相禮。問於王孫韋:「楚之白珩猶在乎?」珩,珮上之黃者。對曰:「然。」簡子曰:「其為寶也,幾何矣?」曰:「未嘗為寶,先王之玩也。」

13 珮:
《周書》曰:武王俘商,得舊乏玉萬四千,珮玉億有八萬石。

14 珮:
摯虞《決疑要注》曰:漢末喪亂,絕無玉珮。魏侍中王粲識舊珮,始復作之,今玉珮授法於粲。

15 珮:
《三禮圖》曰:凡玉珮,上有雙衡,長五寸,博一寸。下有雙璜,徑三寸,衡牙、蠙珠以納其間。上下為衡,半璧為璜,璜中橫以沖牙,以蒼珠為瑀。

16 珮:
董巴《漢與服志》曰:古者君臣珮玉,三代同之。五霸興兵,珮非戰器,去珮留其系璲以為章表。秦乃以彩組連結,謂之綬。漢承秦制,用而弗改。至孝明皇帝乃為大珮、沖牙、雙渠璜皆以白玉,乘與絡以白珠,公卿諸貴以彩絲,其玉視冕旒。

17 珮:
蔡邕《與服志》曰:孝明作蠙珠之珮,以郊祀天地。

18 珮:
《白虎通》曰:所以必有珮者,表意見所能,故修道無窮,即珮環;能大道德,即珮琨;能決嫌疑,即珮玦。是以其所珮即知其所能,若農夫珮其耒耜,工匠珮其斧斤,婦人珮其針縷也。

19 珮:
《孔叢子》曰:子產死,鄭人大夫舍玦珮,婦女舍珠玉。

20 珮:
《說苑》曰:襄成君始封之日,衣翠衣,帶玉珮,至流水之上。大夫莊辛見而悅之。
又曰:經侯過魏太子,左服玉具劍,右帶珮環,左光照右,右光照中左,太子不視。經侯曰:「魏國有寶乎?」太子曰:「主信臣忠,百姓戴上,此魏國寶也。」經侯應聲解劍而去珮。

21 珮:
《鹽鐵論》曰:子思銀珮。

22 珮:
《尚書舊傳》曰:淑妃修媛,修華,修容,婕妤珮彩瓊玉,貴人珮于寘玉。

23 珮:
《鄴中記》曰:石虎后出行,有女鼓吹,尚書官屬皆著錦袴、珮玉。

24 珮:
《晉令》曰:皇太子妃珮瑜玉,諸王、郡公、太宰、太傅、太保、司空、諸長公主、諸王世子、大司馬、大將軍、太尉珮玄玉。

25 珮:
《晉宋舊事》曰:太后、皇后白玉珮。

26 珮:
《穆天子傳》曰:七萃之士,天子賜以左珮玉華。玉華之珮,珮之清者。
又曰:天子渴於沙中,沙中無水。七萃之士干奔戎刺其左驂之頰,取其清血而飲天子。天子美之,乃賜奔戎珮玉一雙。

27 珮:
《列仙傳》曰:江濱二女者,不知何許人。步游江濱,逢鄭交甫,挑之,不知神人也。女遂解珮與之,交甫悅,乃授珮而去數十步,空懷無珮,女亦不見。

28 珮:
《拾遺記》曰:燕昭王時西王母降,與昭王游乎燧林之下,說炎皇鉆火之術。取綠桂之膏,然以照夜。忽有飛蛾銜火,狀如丹雀,來拂桂膏之上。此娥出員丘之穴,穴洞達於九天,中有細珠流沙,可穿而結,因用為珮。
又曰:漢成帝時乘與皆尚黑,宮中美女服皂,班姬以下皆玄綬王翳珮。
又曰:漢昭帝元始元年,穿淋池,廣千步,中植分枝荷,一莖四葉,狀如駢蓋。日照則葉低蔭根莖,若葵之衛足也,名曰低光荷。實如玄珠,可以飾珮。

29 珮:
《漢武內傳》曰:上元夫人帶六出火玉之珮。

30 珮:
《搜神記》曰:元康中,婦人之飾有五兵珮。

31 珮:
《楚辭》曰:扈江離與薜荔,扈,被也。紉秋蘭以為珮。紉蘭,索香草也。
又曰:云衣兮披披,披披,長貌。玉珮兮陸離。陸離,光彩貌。
又曰:連蕙若以為珮兮,過鮑肆而失香。
又曰:盍吾游此春宮,春宮,東方青帝宮。折瓊枝以繼珮。

32 珮:
潘岳《西征賦》曰:飛翠綏拖鳴玉,出入禁門者眾矣,想珮聲之遺響,若鏗鏘之在耳。

33 珮:
劉梁《七舉》曰:珮則結綠,懸黎寶之妙微;荷彩照爛,流景楊暉。

34 珮:
曹植《與陳琳書》曰:帶蜿虹以為紳,連日月以為珮。

35 珮:
殷仲堪《與相王箋》曰:所致玉珮,光潤清越。

36 珮:
傅玄《大言賦》曰:腰珮六氣,首戴天文。

URN: ctp:n394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