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汜論》

電子圖書館
1 汜論:
天下豈有常法哉。當於世事,得於人理,順於天地,則可以正治矣。夫神農,伏羲不施賞罰,而民不為非,然立政者,不能廢法而治民,舜執幹戚而服有苗,然征伐者,不能釋甲兵而制强暴,由此觀之,法度者,所以論民俗而節緩急也。器械者,因時變而制宜適也。聖人作法,而萬民制焉。賢者立禮,而不肖者拘焉。制法之民,不可與遠舉,拘禮之人,不可以應變,耳不知清濁之分者,不可令調音,心不知治亂之源者,不可令制法度,必有獨聞之聽,獨見之明,然後能擅道而行也。

2 汜論:
夫殷變夏,周變殷,春秋變周,三代之禮不同,何古之從,今儒墨稱三代文武而不行也。是言其所不行也。儒墨之所言,今皆不行也。非今時之世而不改,是行其所非也。稱其所是,行其所非,是以盡日極慮而無益於治,勞形竭精而無補於主。

3 汜論:
今夫圖工好畫鬼魅,而憎圖狗馬,鬼魅無信驗,而狗馬切於前也。夫存危治亂,非智不能,而道先稱古,雖愚有餘,故不用之法,聖主不行,不驗之言,明主不聽也。

4 汜論:
今謂强者勝,則度地計衆,富者利,則量粟稱金,如此則千乘之君,無不霸王,萬乘之國,無破亡者矣。國之亡也。大不足恃,道之行也。小不可輕,由此觀之,存在得道,而不在於大,亡在失道,而不在於小也。

5 汜論:
亂國之君,務廣其地,而不務仁義,務高其位,而不務道德,是釋其所以存,而就其所以亡也。故桀困於焦門,而不能自非其所行,而悔不殺湯於夏臺,紂拘於宣室,而不反其過,而悔其不殺文王於牖裏,嘗試嘗試作二君處强大之勢,而修道德之論,湯武救罪之不給,何謀之敢慮乎。若上亂三光之明,下失萬民之心,雖微湯武,孰弗能奪,今不審其在已者,而反備諸乎人,天下非一湯武也。殺一人即必或繼之者矣。且湯武之所以處小弱而能著著作以王二字者,以其有道也。桀紂之所以處强大而終見奪者,以其無道也。今不行人之所以王,而反益己之所以奪者,趍亡之道也。

6 汜論: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有可言而不可行者,或易為而難成者,或難成而易敗者,所謂可行而不可言者,趣舍也。可言而不可行者,僞詐也。易為而難成者,事也。難成而易敗者,治治作名也。此四策者,聖人之所獨視而留志也。

7 汜論:
未有功而知其賢者,唯堯之知舜也。功成事立,而知其賢者,市人之知舜也。夫物之相類者,世主之所亂惑也。嫌疑肖象者,衆人之所眩燿也。故狠者類智,而非智也。狠,慢也。愚者類君子君子作仁一字,而非君子也。戇者類勇,而非勇也。使人之相去也。若玉之與石也。葵之與莧也。則論人易矣。

8 汜論:
天下莫易於為善,而莫難於為不善,所謂為善者,静而無為也。所謂為不善者,躁而多欲也。適情辭餘,無所誘慕,修性保真,無變於己。故曰:為善者易也。越城郭,逾險塞,篡殺矯誣,非人之性也。故曰:為不善難也。

9 汜論:
今人之所以犯囹圄之罪,而陷於刑戮之患者,由嗜欲無厭,不修度量之故也。何以知其然,今夫陳卒設兵而相當。將施令曰:斬首者拜爵,而曲橈者要斬,然而隊伯伯作階之卒,皆不能前遂斬首之功,而後被要斬之罪,是去恐死而就必死也。故事或欲之,適足以失之,或避之,適足以就之,有人乘船而遇大風者,波至而恐,自投水中,非不貪生而畏死,惑於恐死而反忘生也。故人之嗜欲亦猶此也。

10 汜論:
故達道之人,不苟得,不讓福,其有不弃,非其有不索也。恒盈而不溢,常虛而易足,今夫溜水足以溢壺榼,而江河不能實漏巵,故人心猶此也。自當以道術度量,食充虛,衣禦寒,則足以養七尺之形矣。若無道術度量,則萬乘之勢,不足以為尊,天下之富,不足以為樂矣。

URN: ctp:n418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