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Back Forward
儒家 -> 新序 -> 善謀下 -> 6 - 相似段落

使西西

[詳細說明]
  • 方今燕趙已復,唯齊未下 顯示相似段落

    新序·善謀下》:酈生說漢王曰:「方今燕、趙已復,唯齊未下,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游說上》:酈生曰:「今燕、趙已定,惟齊未下。 顯示整段
  • 方今燕趙已復,唯齊未下 顯示相似段落

    新序·善謀下》:方今燕、趙已復,唯齊未下,今田橫據千里之齊,田閒據二十萬之軍於歷城,諸田宗強,負海岱阻河齊,南近楚,民多變詐,陛下雖遣數十萬師,未可以歲月下也。臣請奉明詔說齊王,令稱東藩。 顯示整段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方今燕、趙已定,唯齊未下。今田廣據千里之齊,田閒將二十萬之眾,軍於歷城,諸田宗彊,負海阻河濟,南近楚,人多變詐,足下雖遣數十萬師,未可以歲月破也。臣請得奉明詔說齊王,使為漢而稱東藩。 顯示整段
    漢書·酈陸朱劉叔孫傳》:方今燕、趙已定,唯齊未下。今田廣據千里之齊,田間將二十萬之眾軍於歷城,諸田宗彊,負海岱,阻河濟,南近楚,齊人多變詐,足下雖遣數十萬師,未可以歲月破也。臣請得奉明詔說齊王使為漢而稱東藩。 顯示整段
  • 方今燕趙已復,唯齊未下 顯示相似段落

    新序·善謀下》:方今燕、趙已復,唯齊未下, 顯示整段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方今燕、趙已定,唯齊未下。 顯示整段
    漢書·酈陸朱劉叔孫傳》:方今燕、趙已定,唯齊未下。 顯示整段
    前漢紀·高祖皇帝紀二》:今燕趙已定。唯齊未下。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游說上》:今燕、趙已定,惟齊未下。 顯示整段
  • 臣請奉明詔說齊王,令稱東藩 顯示相似段落

    新序·善謀下》:臣請奉明詔說齊王,令稱東藩。 顯示整段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臣請得奉明詔說齊王,使為漢而稱東藩。 顯示整段
    漢書·酈陸朱劉叔孫傳》:臣請得奉明詔說齊王使為漢而稱東藩。 顯示整段
    前漢紀·高祖皇帝紀二》:臣請得奉明詔說齊王。使為漢稱東藩臣。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游說上》:臣請得奉明詔說齊王,使為漢稱東藩。 顯示整段
  • 於是使酈生食其說齊王,曰王知天下之所歸乎 顯示相似段落

    新序·善謀下》:於是使酈生食其說齊王,曰:「王知天下之所歸乎?」王曰:「不知也。」曰:「王知天下之所歸,則齊國可得而有也,若不知天下之所歸,則齊國未可保也。」齊王曰:「天下何所歸?」曰:「歸漢。」王曰:「先生何以言之?」曰:「漢王與項王,戮力西面擊秦,約先入咸陽者王之。漢王先入咸陽,項王倍約不與而王漢中;項王頡殺義帝,漢王起蜀漢之兵擊三秦,出關而責義帝之處,收天下之兵,立諸侯之後。降城即以侯其將,得賜即以予其士,與天下同其利,豪傑賢人,皆樂為其用。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漢之粟,方船而下。項王有倍約之名,殺義帝之實,於人之功無所記,於人之過無所忘;戰勝而不得其賞,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項氏莫得用事;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賂,積財而不能賞,天下畔之,賢才怨之,而莫為之用。故天下之事,歸於漢王,可坐而策也。夫漢王發蜀漢,定三秦,涉西河之外,乘上黨之兵,下井陘,誅成安,破北魏,舉三十二城,比送尤之兵,非人之力也。今已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守白馬之津;杜太行之阪,距蜚狐之口,天下後服者先亡矣。王疾下漢王,齊國社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漢王,危亡可立而待也。」田橫以為然,即聽酈生,罷歷下兵戰守之備,與酈生日縱酒。 顯示整段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乃從其畫,復守敖倉,而使酈生說齊王曰:「王知天下之所歸乎?」王曰:「不知也。」曰:「王知天下之所歸,則齊國可得而有也;若不知天下之所歸,即齊國未可得保也。」齊王曰:「天下何所歸?」曰:「歸漢。」曰:「先生何以言之?」曰:「漢王與項王力西面擊秦,約先入咸陽者王之。漢王先入咸陽,項王負約不與而王之漢中。項王遷殺義帝,漢王聞之,起蜀漢之兵擊三秦,出關而責義帝之處,收天下之兵,立諸侯之後。降城即以侯其將,得賂即以分其士,與天下同其利,豪英賢才皆樂為之用。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漢之粟方船而下。項王有倍約之名,殺義帝之負;於人之功無所記,於人之罪無所忘;戰勝而不得其賞,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項氏莫得用事;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賂,積而不能賞:天下畔之,賢才怨之,而莫為之用。故天下之士歸於漢王,可坐而策也。夫漢王發蜀漢,定三秦;涉西河之外,援上黨之兵;下井陘,誅成安君;破北魏,舉三十二城:此蚩尤之兵也,非人之力也,天之福也。今已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守白馬之津,杜大行之阪,距蜚狐之口,天下後服者先亡矣。王疾先下漢王,齊國社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漢王,危亡可立而待也。」田廣以為然,乃聽酈生,罷歷下兵守戰備,與酈生日縱酒。 顯示整段
    漢書·酈陸朱劉叔孫傳》:乃從其畫,復守敖倉,而使食其說齊王,曰:「王知天下之所歸乎?」曰:「不知也。」曰:「知天下之所歸,則齊國可得而有也;若不知天下之所歸,即齊國未可保也。」齊王曰:「天下何歸?」食其曰:「天下歸漢。」齊王曰:「先生何以言之?」曰:「漢王與項王戮力西面擊秦,約先入咸陽者王之,項王背約不與,而王之漢中。項王遷殺義帝,漢王起蜀漢之兵擊三秦,出關而責義帝之負處,收天下之兵,立諸侯之後。降城即以侯其將,得賂則以分其士,與天下同其利,豪英賢材皆樂為之用。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漢之粟方船而下。項王有背約之名,殺義帝之負;於人之功無所記,於人之罪無所忘;戰勝而不得其賞,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項氏莫得用事;為人刻印,玩而不能授;攻城得賂,積財而不能賞。天下畔之,賢材怨之,而莫為之用。故天下之士歸於漢王,可坐而策也。夫漢王發蜀漢,定三秦;涉西河之外,援上黨之兵;下井陘,誅成安君;破北魏,舉三十二城:此黃帝之兵,非人之力,天之福也。今已據敖庾之粟,塞成皋之險,守白馬之津,杜太行之阨,距飛狐之口,天下後服者先亡矣。王疾下漢王,齊國杜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漢王,危亡可立而待也。」田廣以為然,乃聽食其,罷歷下兵守戰備,與食其日縱酒。 顯示整段
  • 於是使酈生食其說齊王 顯示相似段落

    新序·善謀下》:於是使酈生食其說齊王, 顯示整段
    史記·高祖本紀》:漢王使酈生說豹, 顯示整段
    史記·高祖本紀》:漢王使酈生往說齊王田廣, 顯示整段
    史記·淮陰侯列傳》:漢王使酈生說豹, 顯示整段
    史記·淮陰侯列傳》:聞漢王使酈食其已說下齊, 顯示整段
    史記·田儋列傳》:漢王使酈生往說下齊王廣及其相國橫。 顯示整段
    漢書·高帝紀上》:漢王使酈食其說齊王田廣, 顯示整段
    漢書·魏豹田儋韓王信傳》:會漢使酈食其往說王廣及相橫, 顯示整段
    漢書·韓彭英盧吳傳》:漢王使酈生往說魏王豹, 顯示整段
    漢書·韓彭英盧吳傳》:聞漢王使酈食其已說下齊。 顯示整段
    漢書·蒯伍江息夫傳》:聞漢王使酈食其說下齊, 顯示整段
    前漢紀·高祖皇帝紀二》:使酈食其說魏王豹。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將帥上》:漢王使酈生往說魏王豹,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用間》:漢使酈食其說齊王田廣, 顯示整段
  • 若不知天下之所歸,則齊國未可保也 顯示相似段落

    新序·善謀下》:若不知天下之所歸,則齊國未可保也。」齊王曰:「天下何所歸?」曰:「歸漢。」王曰:「先生何以言之?」曰:「漢王與項王,戮力西面擊秦,約先入咸陽者王之。漢王先入咸陽,項王倍約不與而王漢中;項王頡殺義帝,漢王起蜀漢之兵擊三秦,出關而責義帝之處,收天下之兵,立諸侯之後。降城即以侯其將,得賜即以予其士,與天下同其利,豪傑賢人,皆樂為其用。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漢之粟,方船而下。項王有倍約之名,殺義帝之實,於人之功無所記, 顯示整段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齊王曰:「天下何所歸?」曰:「歸漢。」曰:「先生何以言之?」曰:「漢王與項王力西面擊秦,約先入咸陽者王之。漢王先入咸陽,項王負約不與而王之漢中。項王遷殺義帝,漢王聞之,起蜀漢之兵擊三秦,出關而責義帝之處,收天下之兵,立諸侯之後。降城即以侯其將,得賂即以分其士,與天下同其利,豪英賢才皆樂為之用。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漢之粟方船而下。項王有倍約之名,殺義帝之負; 顯示整段
    漢書·酈陸朱劉叔孫傳》:齊王曰:「天下何歸?」食其曰:「天下歸漢。」齊王曰:「先生何以言之?」曰:「漢王與項王戮力西面擊秦,約先入咸陽者王之,項王背約不與,而王之漢中。項王遷殺義帝,漢王起蜀漢之兵擊三秦,出關而責義帝之負處,收天下之兵,立諸侯之後。降城即以侯其將,得賂則以分其士,與天下同其利,豪英賢材皆樂為之用。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漢之粟方船而下。項王有背約之名,殺義帝之負;於人之功無所記,於人之罪無所忘; 顯示整段
    群書治要·》:而使食其說齊王曰:王知天下之所歸乎。曰:不知也。天下何歸。曰:歸漢。齊王曰:先生何以言之。曰:漢王與項王約,先入咸陽者王之,項王背約不與,而遷殺義帝,漢王起蜀漢之兵擊三秦,出關而責義帝之負處,收天下之兵,立諸侯之後,降城即以侯其將,得賂則以分其士,與天下同其利,豪英賢才,皆樂為之用,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漢之粟,方船而下,項王有背約之名,殺義帝之負,於人之功無所記,於人之罪無所忘, 顯示整段
    藝文類聚·》:酈食其說齊王曰:王知天下所歸乎。齊王曰:天下何歸。曰:歸漢,何以言之。曰:漢王與項王戮力西面擊秦,約先入咸陽者王之,項王負約不與,而王之漢中,又遷煞義帝,漢王聞之,起蜀漢之兵,責煞義帝之罪,降城即以侯其將,得賂即以分其士,蜀漢之粟,萬船而下,項羽有背約之名,煞義帝之負,於人之功無所記,於人之罪無所忘,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游說中》:知天下所歸乎?」齊王曰:「天下何歸?」曰:「歸漢。」「何以言之?」曰:「漢王與項王戮力西面擊秦,約先入咸陽者王之。項王負約不與而王之漢中。又還殺義帝,漢王聞之,起蜀漢之兵,責義帝之罪。降城即以侯其將,得財即以分其士,蜀漢之粟方船而下。項羽有背約之名,殺義帝之負,於人之罪無所忘。 顯示整段
  • 天下何所歸,曰歸漢 顯示相似段落

    新序·善謀下》:齊王曰:「天下何所歸?」曰:「歸漢。」王曰:「先生何以言之?」曰:「漢王與項王,戮力西面擊秦,約先入咸陽者王之。漢王先入咸陽,項王倍約不與而王漢中;項王頡殺義帝,漢王起蜀漢之兵擊三秦,出關而責義帝之處,收天下之兵,立諸侯之後。降城即以侯其將,得賜即以予其士,與天下同其利,豪傑賢人,皆樂為其用。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漢之粟,方船而下。項王有倍約之名,殺義帝之實,於人之功無所記,於人之過無所忘;戰勝而不得其賞,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項氏莫得用事;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賂,積財而不能賞,天下畔之,賢才怨之,而莫為之用。故天下之事,歸於漢王,可坐而策也。夫漢王發蜀漢,定三秦,涉西河之外,乘上黨之兵,下井陘,誅成安,破北魏,舉三十二城,比送尤之兵,非人之力也。今已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守白馬之津;杜太行之阪,距蜚狐之口,天下後服者先亡矣。王疾下漢王,齊國社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漢王,危亡可立而待也。」 顯示整段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齊王曰:「天下何所歸?」曰:「歸漢。」曰:「先生何以言之?」曰:「漢王與項王力西面擊秦,約先入咸陽者王之。漢王先入咸陽,項王負約不與而王之漢中。項王遷殺義帝,漢王聞之,起蜀漢之兵擊三秦,出關而責義帝之處,收天下之兵,立諸侯之後。降城即以侯其將,得賂即以分其士,與天下同其利,豪英賢才皆樂為之用。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漢之粟方船而下。項王有倍約之名,殺義帝之負;於人之功無所記,於人之罪無所忘;戰勝而不得其賞,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項氏莫得用事;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賂,積而不能賞:天下畔之,賢才怨之,而莫為之用。故天下之士歸於漢王,可坐而策也。夫漢王發蜀漢,定三秦;涉西河之外,援上黨之兵;下井陘,誅成安君;破北魏,舉三十二城:此蚩尤之兵也,非人之力也,天之福也。今已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守白馬之津,杜大行之阪,距蜚狐之口,天下後服者先亡矣。王疾先下漢王,齊國社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漢王,危亡可立而待也。」田廣以為然,乃聽酈生, 顯示整段
    漢書·酈陸朱劉叔孫傳》:齊王曰:「天下何歸?」食其曰:「天下歸漢。」齊王曰:「先生何以言之?」曰:「漢王與項王戮力西面擊秦,約先入咸陽者王之,項王背約不與,而王之漢中。項王遷殺義帝,漢王起蜀漢之兵擊三秦,出關而責義帝之負處,收天下之兵,立諸侯之後。降城即以侯其將,得賂則以分其士,與天下同其利,豪英賢材皆樂為之用。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漢之粟方船而下。項王有背約之名,殺義帝之負;於人之功無所記,於人之罪無所忘;戰勝而不得其賞,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項氏莫得用事;為人刻印,玩而不能授;攻城得賂,積財而不能賞。天下畔之,賢材怨之,而莫為之用。故天下之士歸於漢王,可坐而策也。夫漢王發蜀漢,定三秦;涉西河之外,援上黨之兵;下井陘,誅成安君;破北魏,舉三十二城:此黃帝之兵,非人之力,天之福也。今已據敖庾之粟,塞成皋之險,守白馬之津,杜太行之阨,距飛狐之口,天下後服者先亡矣。王疾下漢王,齊國杜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漢王,危亡可立而待也。」 顯示整段
    藝文類聚·》:齊王曰:天下何歸。曰:歸漢,何以言之。曰:漢王與項王戮力西面擊秦,約先入咸陽者王之,項王負約不與,而王之漢中,又遷煞義帝,漢王聞之,起蜀漢之兵,責煞義帝之罪,降城即以侯其將,得賂即以分其士,蜀漢之粟,萬船而下,項羽有背約之名,煞義帝之負,於人之功無所記,於人之罪無所忘,天下之士,歸於漢王,可坐而策,今以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守白馬之津,杜太行之版,距飛狐之口,天下後服者先亡,王疾下漢王,齊國社稷可得而保,不下漢王,危亡可立而待,乃聽酈生。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游說中》:齊王曰:「天下何歸?」曰:「歸漢。」「何以言之?」曰:「漢王與項王戮力西面擊秦,約先入咸陽者王之。項王負約不與而王之漢中。又還殺義帝,漢王聞之,起蜀漢之兵,責義帝之罪。降城即以侯其將,得財即以分其士,蜀漢之粟方船而下。項羽有背約之名,殺義帝之負,於人之罪無所忘。天下之士歸於漢王,可坐而觀。今以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守白馬之津,杜太行之陵,距飛狐之口,天下後服者先亡。王疾下漢王,齊國社稷可得而保;不下漢王,危亡可立而待。」乃聽酈生。 顯示整段
  • 歸漢,王曰先生何以言之 顯示相似段落

    新序·善謀下》:天下何所歸?」曰:「歸漢。」王曰:「先生何以言之?」曰:「漢王與項王,戮力西面擊秦,約先入咸陽者王之。漢王先入咸陽,項王倍約不與而王漢中;項王頡殺義帝,漢王起蜀漢之兵擊三秦,出關而責義帝之處,收天下之兵,立諸侯之後。降城即以侯其將,得賜即以予其士,與天下同其利,豪傑賢人,皆樂為其用。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漢之粟,方船而下。項王有倍約之名,殺義帝之實,於人之功無所記,於人之過無所忘;戰勝而不得其賞,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項氏莫得用事;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賂,積財而不能賞,天下畔之,賢才怨之,而莫為之用。故天下之事,歸於漢王,可坐而策也。 顯示整段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天下何所歸?」曰:「歸漢。」曰:「先生何以言之?」曰:「漢王與項王力西面擊秦,約先入咸陽者王之。漢王先入咸陽,項王負約不與而王之漢中。項王遷殺義帝,漢王聞之,起蜀漢之兵擊三秦,出關而責義帝之處,收天下之兵,立諸侯之後。降城即以侯其將,得賂即以分其士,與天下同其利,豪英賢才皆樂為之用。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漢之粟方船而下。項王有倍約之名,殺義帝之負;於人之功無所記,於人之罪無所忘;戰勝而不得其賞,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項氏莫得用事;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賂,積而不能賞:天下畔之,賢才怨之,而莫為之用。故天下之士歸於漢王,可坐而策也。 顯示整段
    漢書·酈陸朱劉叔孫傳》:天下何歸?」食其曰:「天下歸漢。」齊王曰:「先生何以言之?」曰:「漢王與項王戮力西面擊秦,約先入咸陽者王之,項王背約不與,而王之漢中。項王遷殺義帝,漢王起蜀漢之兵擊三秦,出關而責義帝之負處,收天下之兵,立諸侯之後。降城即以侯其將,得賂則以分其士,與天下同其利,豪英賢材皆樂為之用。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漢之粟方船而下。項王有背約之名,殺義帝之負;於人之功無所記,於人之罪無所忘;戰勝而不得其賞,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項氏莫得用事;為人刻印,玩而不能授;攻城得賂,積財而不能賞。天下畔之,賢材怨之,而莫為之用。故天下之士歸於漢王,可坐而策也。 顯示整段
    群書治要·》:天下何歸。曰:歸漢。齊王曰:先生何以言之。曰:漢王與項王約,先入咸陽者王之,項王背約不與,而遷殺義帝,漢王起蜀漢之兵擊三秦,出關而責義帝之負處,收天下之兵,立諸侯之後,降城即以侯其將,得賂則以分其士,與天下同其利,豪英賢才,皆樂為之用,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漢之粟,方船而下,項王有背約之名,殺義帝之負,於人之功無所記,於人之罪無所忘,戰勝而不得其賞,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項氏莫得用事,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賂,積財而不能賞,天下叛之,賢材怨之,而莫為之用,故天下之士歸於漢王,可坐而策也。 顯示整段
    藝文類聚·》:天下何歸。曰:歸漢,何以言之。曰:漢王與項王戮力西面擊秦,約先入咸陽者王之,項王負約不與,而王之漢中,又遷煞義帝,漢王聞之,起蜀漢之兵,責煞義帝之罪,降城即以侯其將,得賂即以分其士,蜀漢之粟,萬船而下,項羽有背約之名,煞義帝之負,於人之功無所記,於人之罪無所忘,天下之士,歸於漢王,可坐而策,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游說中》:天下何歸?」曰:「歸漢。」「何以言之?」曰:「漢王與項王戮力西面擊秦,約先入咸陽者王之。項王負約不與而王之漢中。又還殺義帝,漢王聞之,起蜀漢之兵,責義帝之罪。降城即以侯其將,得財即以分其士,蜀漢之粟方船而下。項羽有背約之名,殺義帝之負,於人之罪無所忘。天下之士歸於漢王,可坐而觀。 顯示整段
  • 先生何以言之 顯示相似段落

    新序·善謀下》:王曰:「先生何以言之?」 顯示整段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曰:「先生何以言之?」 顯示整段
    戰國策·天下合從》:王曰:『先生何以知之?』 顯示整段
    漢書·酈陸朱劉叔孫傳》:齊王曰:「先生何以言之?」 顯示整段
    群書治要·》:齊王曰:先生何以言之。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王曰:「先生何以知之?」 顯示整段
  • 先入咸陽者王之 顯示相似段落

    新序·善謀下》:臣聞足下約先入咸陽者王之, 顯示整段
    新序·善謀下》:先入咸陽者王之。 顯示整段
    新序·善謀下》:約先入咸陽者王之。漢王先入咸陽, 顯示整段
    史記·項羽本紀》:『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 顯示整段
    史記·高祖本紀》:先入咸陽者王之。 顯示整段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約先入咸陽者王之。漢王先入咸陽, 顯示整段
    漢書·高帝紀上》:臣聞足下約先入咸陽者王之, 顯示整段
    漢書·酈陸朱劉叔孫傳》:約先入咸陽者王之, 顯示整段
    前漢紀·高祖皇帝紀一》:約諸侯曰。先入咸陽者王之。 顯示整段
    群書治要·》:先入咸陽者王之, 顯示整段
    藝文類聚·》:約先入咸陽者王之,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攻圍上》:先入咸陽者王之。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游說中》:約先入咸陽者王之。 顯示整段
  • 惟漢王先入關,據咸陽 顯示相似段落

    說苑·奉使》:惟漢王先入關,據咸陽, 顯示整段
    新序·善謀下》:漢王先入咸陽, 顯示整段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漢王先入咸陽, 顯示整段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唯漢王先入關,據咸陽。 顯示整段
    漢書·酈陸朱劉叔孫傳》:唯漢王先入關,據咸陽。 顯示整段
  • 漢王起蜀漢之兵擊三秦,出關而責義帝之處 顯示相似段落

    新序·善謀下》:漢王起蜀漢之兵擊三秦,出關而責義帝之處,收天下之兵,立諸侯之後。降城即以侯其將,得賜即以予其士,與天下同其利,豪傑賢人,皆樂為其用。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漢之粟,方船而下。項王有倍約之名,殺義帝之實,於人之功無所記,於人之過無所忘;戰勝而不得其賞,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項氏莫得用事;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賂,積財而不能賞,天下畔之,賢才怨之,而莫為之用。故天下之事,歸於漢王,可坐而策也。夫漢王發蜀漢,定三秦,涉西河之外,乘上黨之兵,下井陘,誅成安,破北魏,舉三十二城,比送尤之兵,非人之力也。今已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守白馬之津;杜太行之阪,距蜚狐之口,天下後服者先亡矣。王疾下漢王,齊國社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漢王,危亡可立而待也。」田橫以為然,即聽酈生,罷歷下兵戰守之備,與酈生日縱酒。 顯示整段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漢王聞之,起蜀漢之兵擊三秦,出關而責義帝之處,收天下之兵,立諸侯之後。降城即以侯其將,得賂即以分其士,與天下同其利,豪英賢才皆樂為之用。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漢之粟方船而下。項王有倍約之名,殺義帝之負;於人之功無所記,於人之罪無所忘;戰勝而不得其賞,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項氏莫得用事;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賂,積而不能賞:天下畔之,賢才怨之,而莫為之用。故天下之士歸於漢王,可坐而策也。夫漢王發蜀漢,定三秦;涉西河之外,援上黨之兵;下井陘,誅成安君;破北魏,舉三十二城:此蚩尤之兵也,非人之力也,天之福也。今已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守白馬之津,杜大行之阪,距蜚狐之口,天下後服者先亡矣。王疾先下漢王,齊國社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漢王,危亡可立而待也。」田廣以為然,乃聽酈生,罷歷下兵守戰備,與酈生日縱酒。 顯示整段
    漢書·酈陸朱劉叔孫傳》:漢王起蜀漢之兵擊三秦,出關而責義帝之負處,收天下之兵,立諸侯之後。降城即以侯其將,得賂則以分其士,與天下同其利,豪英賢材皆樂為之用。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漢之粟方船而下。項王有背約之名,殺義帝之負;於人之功無所記,於人之罪無所忘;戰勝而不得其賞,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項氏莫得用事;為人刻印,玩而不能授;攻城得賂,積財而不能賞。天下畔之,賢材怨之,而莫為之用。故天下之士歸於漢王,可坐而策也。夫漢王發蜀漢,定三秦;涉西河之外,援上黨之兵;下井陘,誅成安君;破北魏,舉三十二城:此黃帝之兵,非人之力,天之福也。今已據敖庾之粟,塞成皋之險,守白馬之津,杜太行之阨,距飛狐之口,天下後服者先亡矣。王疾下漢王,齊國杜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漢王,危亡可立而待也。」田廣以為然,乃聽食其,罷歷下兵守戰備,與食其日縱酒。 顯示整段
    前漢紀·高祖皇帝紀二》:漢王定三秦。出武關。而誅殺義帝之賊。收天下之兵。詔諸侯之業。降城即以侯其將。得賂即以分其士卒。與天下同其利。豪傑俊才皆樂為之用。諸侯之兵。四面而會。蜀漢之粟。方船而下。項王有殺義帝之名。有背約之負。於人之功無所記。於人之罪無所忘。戰勝而不得其賞。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項氏莫敢用事。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積財而不能散。故天下叛之。賢才怨之。故天下歸漢。可坐而策也。夫漢王發蜀漢。定三秦。涉西河之外。授上黨之兵。北破趙魏。誅成安君。此黃帝之兵。非人之力。天之所授也。今已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守白馬之津。杜太行之阪。距飛狐之口。天下後服者先亡矣。王疾下漢。社稷可得而保也。齊王以為然。乃罷守兵。與食其日縱酒焉。 顯示整段
  • 出關而責義帝之處,收天下之兵 顯示相似段落

    新序·善謀下》:出關而責義帝之處,收天下之兵,立諸侯之後。降城即以侯其將,得賜即以予其士,與天下同其利,豪傑賢人,皆樂為其用。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漢之粟,方船而下。項王有倍約之名,殺義帝之實,於人之功無所記,於人之過無所忘;戰勝而不得其賞,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項氏莫得用事;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賂,積財而不能賞,天下畔之,賢才怨之,而莫為之用。故天下之事,歸於漢王,可坐而策也。 顯示整段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出關而責義帝之處,收天下之兵,立諸侯之後。降城即以侯其將,得賂即以分其士,與天下同其利,豪英賢才皆樂為之用。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漢之粟方船而下。項王有倍約之名,殺義帝之負;於人之功無所記,於人之罪無所忘;戰勝而不得其賞,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項氏莫得用事;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賂,積而不能賞:天下畔之,賢才怨之,而莫為之用。故天下之士歸於漢王,可坐而策也。 顯示整段
    漢書·酈陸朱劉叔孫傳》:出關而責義帝之負處,收天下之兵,立諸侯之後。降城即以侯其將,得賂則以分其士,與天下同其利,豪英賢材皆樂為之用。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漢之粟方船而下。項王有背約之名,殺義帝之負;於人之功無所記,於人之罪無所忘;戰勝而不得其賞,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項氏莫得用事;為人刻印,玩而不能授;攻城得賂,積財而不能賞。天下畔之,賢材怨之,而莫為之用。故天下之士歸於漢王,可坐而策也。 顯示整段
    前漢紀·高祖皇帝紀二》:出武關。而誅殺義帝之賊。收天下之兵。詔諸侯之業。降城即以侯其將。得賂即以分其士卒。與天下同其利。豪傑俊才皆樂為之用。諸侯之兵。四面而會。蜀漢之粟。方船而下。項王有殺義帝之名。有背約之負。於人之功無所記。於人之罪無所忘。戰勝而不得其賞。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項氏莫敢用事。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積財而不能散。故天下叛之。賢才怨之。故天下歸漢。可坐而策也。 顯示整段
    群書治要·》:出關而責義帝之負處,收天下之兵,立諸侯之後,降城即以侯其將,得賂則以分其士,與天下同其利,豪英賢才,皆樂為之用,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漢之粟,方船而下,項王有背約之名,殺義帝之負,於人之功無所記,於人之罪無所忘,戰勝而不得其賞,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項氏莫得用事,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賂,積財而不能賞,天下叛之,賢材怨之,而莫為之用,故天下之士歸於漢王,可坐而策也。 顯示整段
    藝文類聚·》:責煞義帝之罪,降城即以侯其將,得賂即以分其士,蜀漢之粟,萬船而下,項羽有背約之名,煞義帝之負,於人之功無所記,於人之罪無所忘,天下之士,歸於漢王,可坐而策, 顯示整段
  • 收天下之兵 顯示相似段落

    新書·過秦上》:收天下之兵, 顯示整段
    新序·善謀下》:收天下之兵, 顯示整段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收天下之兵, 顯示整段
    漢書·酈陸朱劉叔孫傳》:收天下之兵, 顯示整段
    前漢紀·高祖皇帝紀二》:收天下之兵。 顯示整段
    群書治要·本紀》:收天下之兵, 顯示整段
    群書治要·》:收天下之兵, 顯示整段
  • 降城即以侯其將,得賜即以予其士 顯示相似段落

    新序·善謀下》:降城即以侯其將,得賜即以予其士,與天下同其利,豪傑賢人,皆樂為其用。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漢之粟,方船而下。項王有倍約之名,殺義帝之實,於人之功無所記, 顯示整段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降城即以侯其將,得賂即以分其士,與天下同其利,豪英賢才皆樂為之用。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漢之粟方船而下。項王有倍約之名,殺義帝之負; 顯示整段
    漢書·酈陸朱劉叔孫傳》:降城即以侯其將,得賂則以分其士,與天下同其利,豪英賢材皆樂為之用。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漢之粟方船而下。項王有背約之名,殺義帝之負;於人之功無所記,於人之罪無所忘; 顯示整段
    前漢紀·高祖皇帝紀二》:降城即以侯其將。得賂即以分其士卒。與天下同其利。豪傑俊才皆樂為之用。諸侯之兵。四面而會。蜀漢之粟。方船而下。項王有殺義帝之名。有背約之負。於人之功無所記。於人之罪無所忘。 顯示整段
    群書治要·》:降城即以侯其將,得賂則以分其士,與天下同其利,豪英賢才,皆樂為之用,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漢之粟,方船而下,項王有背約之名,殺義帝之負,於人之功無所記,於人之罪無所忘, 顯示整段
    藝文類聚·》:降城即以侯其將,得賂即以分其士,蜀漢之粟,萬船而下,項羽有背約之名,煞義帝之負,於人之功無所記,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游說中》:降城即以侯其將,得財即以分其士,蜀漢之粟方船而下。項羽有背約之名,殺義帝之負,於人之罪無所忘。 顯示整段
  • 與天下同其利 顯示相似段落

    新序·善謀下》:與天下同其利, 顯示整段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與天下同其利, 顯示整段
    漢書·酈陸朱劉叔孫傳》:與天下同其利, 顯示整段
    前漢紀·高祖皇帝紀二》:與天下同其利。 顯示整段
    前漢紀·高祖皇帝紀三》:與天下同其利。 顯示整段
    群書治要·》:與天下同其利, 顯示整段
    藝文類聚·品藻》:與天下同其利也。 顯示整段
  • 豪傑賢人,皆樂為其用 顯示相似段落

    新序·善謀下》:豪傑賢人,皆樂為其用。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漢之粟,方船而下。 顯示整段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豪英賢才皆樂為之用。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漢之粟方船而下。 顯示整段
    漢書·酈陸朱劉叔孫傳》:豪英賢材皆樂為之用。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漢之粟方船而下。 顯示整段
    前漢紀·高祖皇帝紀二》:豪傑俊才皆樂為之用。諸侯之兵。四面而會。蜀漢之粟。方船而下。 顯示整段
    群書治要·》:豪英賢才,皆樂為之用,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漢之粟,方船而下,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漢英豪賢才,皆樂為之用,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漢之粟方船而下。 顯示整段
  • 蜀漢之粟,方船而下 顯示相似段落

    新序·善謀下》:蜀漢之粟,方船而下。 顯示整段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蜀漢之粟方船而下。 顯示整段
    漢書·酈陸朱劉叔孫傳》:蜀漢之粟方船而下。 顯示整段
    前漢紀·高祖皇帝紀二》:蜀漢之粟。方船而下。 顯示整段
    群書治要·》:蜀漢之粟,方船而下, 顯示整段
    藝文類聚·》:蜀漢之粟,萬船而下,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游說中》:蜀漢之粟方船而下。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蜀漢之粟方船而下。 顯示整段
  • 蜀漢之粟 顯示相似段落

    新序·善謀下》:蜀漢之粟, 顯示整段
    史記·黥布列傳》:下蜀、漢之粟, 顯示整段
    漢書·韓彭英盧吳傳》:下蜀、漢之粟, 顯示整段
    前漢紀·高祖皇帝紀二》:蜀漢之粟。 顯示整段
    群書治要·》:蜀漢之粟, 顯示整段
    藝文類聚·》:蜀漢之粟, 顯示整段
  • 非項氏莫得用事,為人刻印 顯示相似段落

    新序·善謀下》:非項氏莫得用事;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 顯示整段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非項氏莫得用事;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 顯示整段
    漢書·酈陸朱劉叔孫傳》:非項氏莫得用事;為人刻印,玩而不能授; 顯示整段
    前漢紀·高祖皇帝紀二》:非項氏莫敢用事。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 顯示整段
    群書治要·》:非項氏莫得用事,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項氏為人刻印,玩而不能授。 顯示整段
  • 夫漢王發蜀漢,定三秦 顯示相似段落

    新序·善謀下》:夫漢王發蜀漢,定三秦,涉西河之外,乘上黨之兵,下井陘,誅成安,破北魏,舉三十二城,比送尤之兵,非人之力也。今已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守白馬之津;杜太行之阪,距蜚狐之口,天下後服者先亡矣。王疾下漢王,齊國社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漢王,危亡可立而待也。」田橫以為然,即聽酈生,罷歷下兵戰守之備, 顯示整段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夫漢王發蜀漢,定三秦;涉西河之外,援上黨之兵;下井陘,誅成安君;破北魏,舉三十二城:此蚩尤之兵也,非人之力也,天之福也。今已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守白馬之津,杜大行之阪,距蜚狐之口,天下後服者先亡矣。王疾先下漢王,齊國社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漢王,危亡可立而待也。」田廣以為然,乃聽酈生,罷歷下兵守戰備, 顯示整段
    漢書·酈陸朱劉叔孫傳》:夫漢王發蜀漢,定三秦;涉西河之外,援上黨之兵;下井陘,誅成安君;破北魏,舉三十二城:此黃帝之兵,非人之力,天之福也。今已據敖庾之粟,塞成皋之險,守白馬之津,杜太行之阨,距飛狐之口,天下後服者先亡矣。王疾下漢王,齊國杜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漢王,危亡可立而待也。」田廣以為然,乃聽食其,罷歷下兵守戰備, 顯示整段
    前漢紀·高祖皇帝紀二》:夫漢王發蜀漢。定三秦。涉西河之外。授上黨之兵。北破趙魏。誅成安君。此黃帝之兵。非人之力。天之所授也。今已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守白馬之津。杜太行之阪。距飛狐之口。天下後服者先亡矣。王疾下漢。社稷可得而保也。齊王以為然。乃罷守兵。 顯示整段
    群書治要·》:夫漢王發蜀漢,定三秦,涉西河之水,援上黨之兵,下井陘,破北魏,此黄帝之兵,非人之力,天之福也。今已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守白馬之津,杜太行之厄,拒飛狐之口,天下後服者,先亡矣。王疾下漢王,齊國社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漢王,危亡可立而待也。田廣迺聽食其,罷歷下兵守戰備。 顯示整段
  • 今已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 顯示相似段落

    新序·善謀下》:今已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守白馬之津;杜太行之阪,距蜚狐之口,天下後服者先亡矣。王疾下漢王,齊國社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漢王,危亡可立而待也。 顯示整段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今已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守白馬之津,杜大行之阪,距蜚狐之口,天下後服者先亡矣。王疾先下漢王,齊國社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漢王,危亡可立而待也。」田廣以為然,乃聽酈生, 顯示整段
    漢書·酈陸朱劉叔孫傳》:今已據敖庾之粟,塞成皋之險,守白馬之津,杜太行之阨,距飛狐之口,天下後服者先亡矣。王疾下漢王,齊國杜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漢王,危亡可立而待也。 顯示整段
    前漢紀·高祖皇帝紀二》:今已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守白馬之津。杜太行之阪。距飛狐之口。天下後服者先亡矣。王疾下漢。社稷可得而保也。 顯示整段
    群書治要·》:今已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守白馬之津,杜太行之厄,拒飛狐之口,天下後服者,先亡矣。王疾下漢王,齊國社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漢王,危亡可立而待也。 顯示整段
    藝文類聚·》:今以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守白馬之津,杜太行之版,距飛狐之口,天下後服者先亡,王疾下漢王,齊國社稷可得而保,不下漢王,危亡可立而待,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游說中》:今以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守白馬之津,杜太行之陵,距飛狐之口,天下後服者先亡。王疾下漢王,齊國社稷可得而保;不下漢王,危亡可立而待。」乃聽酈生。 顯示整段
  • 據廒倉之粟,塞成皋之險 顯示相似段落

    新序·善謀下》:據廒倉之粟,塞成皋之險,杜太行之路,距蜚狐之口, 顯示整段
    新序·善謀下》:今已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守白馬之津;杜太行之阪,距蜚狐之口, 顯示整段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杜大行之道,距蜚狐之口, 顯示整段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今已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守白馬之津,杜大行之阪,距蜚狐之口, 顯示整段
    漢書·酈陸朱劉叔孫傳》:據敖庾之粟,塞成皋之險,杜太行之道,距飛狐之口, 顯示整段
    漢書·酈陸朱劉叔孫傳》:今已據敖庾之粟,塞成皋之險,守白馬之津,杜太行之阨,距飛狐之口, 顯示整段
    前漢紀·高祖皇帝紀二》: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杜太行之道。距飛狐之口。 顯示整段
    前漢紀·高祖皇帝紀二》:今已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守白馬之津。杜太行之阪。距飛狐之口。 顯示整段
    群書治要·》:今已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守白馬之津,杜太行之厄,拒飛狐之口, 顯示整段
    藝文類聚·》:今以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守白馬之津,杜太行之版,距飛狐之口,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太行山》: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杜太行之道,距飛狐之口,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游說中》:今以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守白馬之津,杜太行之陵,距飛狐之口,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游說中》:據敖倉之栗,塞成皋之險,杜太行之道,距飛狐之口, 顯示整段
  • 據廒倉之粟,塞成皋之險 顯示相似段落

    新序·善謀下》:據廒倉之粟,塞成皋之險, 顯示整段
    新序·善謀下》:今已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 顯示整段
    史記·黥布列傳》:據敖庾之粟,塞成皋之口, 顯示整段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 顯示整段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今已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 顯示整段
    漢書·韓彭英盧吳傳》: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 顯示整段
    漢書·酈陸朱劉叔孫傳》:據敖庾之粟,塞成皋之險, 顯示整段
    漢書·酈陸朱劉叔孫傳》:今已據敖庾之粟,塞成皋之險, 顯示整段
    前漢紀·高祖皇帝紀二》:今已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 顯示整段
    前漢紀·高祖皇帝紀二》: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 顯示整段
    前漢紀·高祖皇帝紀四》: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口。 顯示整段
    群書治要·》:今已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 顯示整段
    藝文類聚·》:今以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太行山》: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料敵上》: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口,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游說中》:今以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游說中》:據敖倉之栗,塞成皋之險, 顯示整段
  • 據廒倉之粟 顯示相似段落

    新序·善謀下》:據廒倉之粟, 顯示整段
    新序·善謀下》:今已據敖倉之粟, 顯示整段
    史記·黥布列傳》:據敖庾之粟, 顯示整段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據敖倉之粟, 顯示整段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今已據敖倉之粟, 顯示整段
    漢書·韓彭英盧吳傳》:據敖倉之粟, 顯示整段
    漢書·酈陸朱劉叔孫傳》:據敖庾之粟, 顯示整段
    漢書·酈陸朱劉叔孫傳》:今已據敖庾之粟, 顯示整段
    前漢紀·高祖皇帝紀二》:今已據敖倉之粟。 顯示整段
    群書治要·》:今已據敖倉之粟, 顯示整段
    藝文類聚·》:今以據敖倉之粟,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太行山》:據敖倉之粟,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河南道中》:據敖倉之粟,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料敵上》:據敖倉之粟,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游說中》:今以據敖倉之粟, 顯示整段
  • 杜太行之路,距蜚狐之口 顯示相似段落

    新序·善謀下》:杜太行之路,距蜚狐之口, 顯示整段
    新序·善謀下》:守白馬之津;杜太行之阪,距蜚狐之口, 顯示整段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杜大行之道,距蜚狐之口, 顯示整段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守白馬之津,杜大行之阪,距蜚狐之口, 顯示整段
    漢書·酈陸朱劉叔孫傳》:杜太行之道,距飛狐之口, 顯示整段
    漢書·酈陸朱劉叔孫傳》:守白馬之津,杜太行之阨,距飛狐之口, 顯示整段
    前漢紀·高祖皇帝紀二》:守白馬之津。杜太行之阪。距飛狐之口。 顯示整段
    群書治要·》:守白馬之津,杜太行之厄,拒飛狐之口, 顯示整段
    藝文類聚·》:守白馬之津,杜太行之版,距飛狐之口,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太行山》:杜太行之道,距飛狐之口,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河北道下》:杜白馬之津,距飛狐之口。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游說中》:守白馬之津,杜太行之陵,距飛狐之口, 顯示整段
  • 守白馬之津 顯示相似段落

    新序·善謀下》:守白馬之津, 顯示整段
    新序·善謀下》:守白馬之津; 顯示整段
    史記·張儀列傳》:守白馬之津。 顯示整段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守白馬之津, 顯示整段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守白馬之津, 顯示整段
    戰國策·張儀為秦連橫說趙王》:守白馬之津。 顯示整段
    漢書·酈陸朱劉叔孫傳》:守白馬之津, 顯示整段
    漢書·酈陸朱劉叔孫傳》:守白馬之津, 顯示整段
    前漢紀·高祖皇帝紀二》:守白馬之津。 顯示整段
    前漢紀·高祖皇帝紀二》:守白馬之津。 顯示整段
    群書治要·》:守白馬之津, 顯示整段
    藝文類聚·》:守白馬之津,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太行山》:守白馬之津,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河南道下》:守白馬之津,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游說中》:守白馬之津,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游說中》:守白馬之津, 顯示整段
  • 天下後服者先亡矣 顯示相似段落

    新序·善謀下》:天下後服者先亡矣。 顯示整段
    史記·張儀列傳》:天下有後服者先亡。 顯示整段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天下後服者先亡矣。 顯示整段
    戰國策·張儀為秦破從連橫》:天下後服者先亡。 顯示整段
    漢書·酈陸朱劉叔孫傳》:天下後服者先亡矣。 顯示整段
    前漢紀·高祖皇帝紀二》:天下後服者先亡矣。 顯示整段
    群書治要·》:天下後服者,先亡矣。 顯示整段
    藝文類聚·》:天下後服者先亡,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游說中》:天下後服者先亡。 顯示整段
  • 則傾覆滅亡可立而待也 顯示相似段落

    荀子·王制》:則傾覆滅亡可立而待也。 顯示整段
    荀子·富國》:則其傾覆滅亡可立而待也。 顯示整段
    荀子·君道》:亂則危辱滅亡,可立而待也。 顯示整段
    荀子·彊國》:傾覆滅亡,可立而待也, 顯示整段
    說苑·正諫》:其亡可立而待。 顯示整段
    韓詩外傳·卷四》:亂則危削滅亡可立待也。 顯示整段
    韓詩外傳·卷六》:傾覆滅亡可立而待, 顯示整段
    新書·過秦中》:故其亡可立而待也。 顯示整段
    新書·官人》:亡可立待也。 顯示整段
    新序·善謀下》:危亡可立而待也。 顯示整段
    淮南子·兵略訓》:其滅可立而待也。 顯示整段
    史記·秦始皇本紀》:故其亡可立而待。 顯示整段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危亡可立而待也。 顯示整段
    鹽鐵論·誅秦》:其亡可立而待, 顯示整段
    列女傳·晉伯宗妻》:其危可立待也。 顯示整段
    漢書·酈陸朱劉叔孫傳》:危亡可立而待也。 顯示整段
    後漢書·袁紹劉表列傳上》:危亡可立而待也。 顯示整段
    三國志·袁紹傳》:危亡可立而待也。 顯示整段
    三國志·李通傳》:亡可立而待也, 顯示整段
    群書治要·本紀》:故其亡可立而待, 顯示整段
    群書治要·》:危亡可立而待也。 顯示整段
    群書治要·孫卿子》:則傾覆滅亡,可立而待也。 顯示整段
    群書治要·孫卿子》:亂則危辱滅亡,可立而待也。 顯示整段
    群書治要·賈子》:亡可立而待。 顯示整段
    藝文類聚·》:危亡可立而待,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秦王子嬰》:故其亡可立而待。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游說中》:危亡可立而待。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游說中》:危亡可立而待也。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夫妻》:其危可立而待也。 顯示整段
  • 足下受詔擊齊 顯示相似段落

    新序·善謀下》:及齊人蒯通說韓信曰:「足下受詔擊齊, 顯示整段
    史記·淮陰侯列傳》:范陽辯士蒯通說信曰:「將軍受詔擊齊, 顯示整段
    漢書·韓彭英盧吳傳》:蒯通說信令擊齊。 顯示整段
    漢書·蒯伍江息夫傳》:通說信曰:「將軍受詔擊齊, 顯示整段
    前漢紀·高祖皇帝紀三》:蒯通說信曰。將軍受詔擊齊。 顯示整段
  • 不如一豎儒之功 顯示相似段落

    新序·善謀下》:不如一豎儒之功? 顯示整段
    史記·淮陰侯列傳》:反不如一豎儒之功乎? 顯示整段
    漢書·蒯伍江息夫傳》:反不如一豎儒之功乎! 顯示整段
    前漢紀·高祖皇帝紀三》:反不如一豎儒之功乎。 顯示整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