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廬江水》

電子圖書館
1 廬江水:
廬江水出三天子都,北過彭澤縣西,北入于江。

2 廬江水:
《山海經》,三天子都,一曰天子鄣。

3 廬江水:
王彪之《廬山賦叙》曰:廬山,彭澤之山也,雖非五嶽之數,穹窿嵯峨,寔峻極之名山也。

4 廬江水:
孫放《廬山賦》曰:尋陽郡南有廬山,九江之鎮也。臨彭蠡之澤,接平敞之原。

5 廬江水:
《開山圖》曰:山四方,周四百餘里,疊鄣之巖萬仞,懷靈抱異,苞諸仙迹。

6 廬江水:
《豫章舊志》曰:廬俗,字君孝,本姓匡,父東野王,共鄱陽令吳芮佐漢定天下而亡。漢封俗于鄡陽,曰越廬君。俗兄弟七人,皆好道術,遂寓精于宮亭之山,故世謂之廬山。漢武帝南巡,覩山以為神靈,封俗大明公。

7 廬江水:
遠法師《廬山記》曰:殷、周之際,匡俗先生受道仙人,共遊此山,時人謂其所止為神仙之廬,因以名山矣。又按周景式曰:廬山匡俗,字子孝,本東里子,出周武王時,生而神靈,屢逃徵聘,廬于此山,時人敬事之。俗後仙化,空廬猶存,弟子覩室悲哀,哭之旦暮,事同烏號。世稱廬君,故山取號焉。斯耳傳之談,非實證也。故《豫章記》以廬為姓,因廬以氏,周氏遠師,或託盧墓為辭,假憑廬以託稱。二證既違,二情互爽,按《山海經》創之大禹,記録遠矣。

8 廬江水:
故《海內東經》曰:廬江出三天子都,入江彭澤西。是曰廬江之名,山水相依,互舉殊稱,明不因匡俗始。正是好事君子,强引此類,用成章句耳。又按張華《博物志·曹著傳》,其神自云姓徐,受封廬山,後吳猛經過,山神迎猛。猛語曰:君王此山近六百年,符命已盡,不宜久居非據。猛又贈詩云:仰矚列仙館,俯察王神宅;曠載暢幽懷,傾蓋付三益。此乃神道之事,亦有換轉,理難詳矣。吳猛,隱山得道者也。

9 廬江水:
《尋陽記》曰:廬山上有三石梁,長數十丈,廣不盈尺,杳然無底。吳猛將弟子登山,過此梁,見一翁坐桂樹下,以玉杯承甘露漿與猛。又至一處,見數人為猛設玉膏。猛弟子竊一寶,欲以來示世人,梁即化如指,猛使送寶還,手牽弟子,令閉眼相引而過。其山川明淨,風澤清曠,氣爽節和,土沃民逸,嘉遯之士,繼響窟巖,龍潛鳳采之賢,往者忘歸矣。秦始皇、漢武帝及太史公司馬遷,咸升其巖,望九江而眺鍾、彭焉。廬山之北有石門水,水出嶺端,有雙石高竦,其狀若門,因有石門之目焉。水導雙石之中,懸流飛瀑,近三百許步,下散漫十許步,上望之連天,若曳飛練于霄中矣。下有磐石,可坐數十人,冠軍將軍劉敬宣,每登陟焉。其水歷澗,逕龍泉精舍南,太元中,沙門釋慧遠所建也。其水下入江南嶺,即彭蠡澤西天子鄣也。峰隥險峻,人跡罕及。嶺南有大道,順山而下,有若畫焉。傳云:匡先生所通至江道。巖上有宮殿故基者三,以次而上,最上者極于山峯,山下又有神廟,號曰宮亭廟,故彭湖亦有宮亭之稱焉。余按《爾雅》云:大山曰宮。宮之為名,蓋起于此,不必一由三宮也。山廟甚神,能分風擘流,住舟遣使,行旅之人,過必敬祀,而後得去。故曹毗詠云:分風為貳,擘流為兩。昔吳郡太守張公直,自守徵還,道由廬山,子女觀祠,婢指女戲妃像人,其妻夜夢致聘,怖而遽發,明引中流,而船不行。合船驚懼,曰:愛一女而合門受禍也。公直不忍,遂令妻下女于江。其妻布席水上,以其亡兄女代之,而船得進。公直方知兄女,怒妻曰:吾何面目于當世也。復下己女于水中。將渡,遙見二女于岸側,傍有一吏立曰:吾廬君主簿,敬君之義,悉還二女。故干寶書之于感應焉。山東有石鏡,照水之所出。有一圓石,懸崖明淨,照見人形,晨光初散,則延曜入石,豪細必察,故名石鏡焉。又有二泉常懸注,若白雲帶山。

10 廬江水:
《廬山記》曰:白水在黃龍南,即瀑布也。水出山腹,挂流三四百丈,飛湍林表,望若懸素,注處悉成巨井,其深不測。其水下入江淵。廬山之南有上霄石,高壁緬然,與霄漢連接。秦始皇三十六年,歎斯岳遠,遂記為上霄焉。上霄之南,大禹刻石誌其丈尺里數,今猶得刻石之號焉。湖中有落星石,周迴百餘步,高五丈,上生竹木。傳曰:有星墜此,因以名焉。又有孤石,介立大湖中,周迴一里,竦立百丈,矗然高峻,特為瓌異。上生林木,而飛禽罕集,言其上有玉膏可採,所未詳也。耆舊云;昔禹治洪水至此,刻石紀功,或言秦始皇所勒,然歲月已久,莫能合辨之也。

URN: ctp:n57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