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陰陽》

電子圖書館
1 陰陽:
陰陽只是一氣,陽之退,便是陰之生。不是陽退了,又別有箇陰生。

2 陰陽:
陰陽做一箇看亦得,做兩箇看亦得。做兩箇看,是「分陰分陽,兩儀立焉」;做一箇看,只是一箇消長。文蔚

3 陰陽:
陰陽各有清濁偏正。

4 陰陽:
陰陽之理,有會處,有分處,事皆如此。今浙中學者只說合處、混一處,都不理會分處。去偽

5 陰陽:
天地間道理,有局定底,有流行底。

6 陰陽:
陰陽有箇流行底,有箇定位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更是流行底,寒暑往來是也;「分陰分陽,兩儀立焉」,便是定位底,天地上下四方是也。「易」有兩義:一是變易,便是流行底;一是交易,便是對待底。魂魄,以二氣言,陽是魂,陰是魄;以一氣言,則伸為魂,屈為魄。義剛。方子錄云:「陰陽,論推行底,只是一箇;對峙底,則是兩箇。如日月水火之類是兩箇。」

7 陰陽:
陰陽,有相對而言者,如東陽西陰,南陽北陰是也;有錯綜而言者,如晝夜寒暑,一箇橫,一箇直是也。伊川言:『「易」,變易也。』只說得相對底陰陽流轉而已,不說錯綜底陰陽交互之理。言「易」,須兼此二意。體在天地後,用起天地先。對待底是體,流行底是用,體靜而用動。端蒙。又一條云:「陰陽有相對言者:如夫婦男女,東西南北是也;有錯綜言者,如晝夜,春夏秋冬,弦望晦朔,一箇間一箇輥去是也。季通云。」

8 陰陽:
陽氣只是六層,只管上去。上盡後,下面空缺處便是陰。方子

9 陰陽:
方其有陽,那裏知道有陰?有乾卦,那裏知道有坤卦?天地間只是一箇氣,自今年冬至到明年冬至,是他地氣周匝。把來折做兩截時,前面底便是陽,後面底便是陰。又折做四截也如此,便是四時。天地間只有六層陽氣,到地面上時,地下便冷了。只是這六位陽,長到那第六位時,極了無去處,上面只是漸次消了。下面消了些箇時,下面便生了些箇,那便是陰。這只是箇噓吸。噓是陽,吸是陰,喚做一氣,固是如此。然看他日月男女牝牡處,方見得無一物無陰陽,如至微之物也有箇背面。若說流行處,卻只是一氣。佐。淵同

10 陰陽:
徐元震問:「自十一月至正月,方三陽,是陽氣自地上而升否?」曰:「然。只是陽氣既升之後,看看欲絕,便有陰生;陰氣將盡,便有陽生,其已升之氣便散矣。所謂消息之理,其來無窮。」又問:「雷出地奮,豫之後,六陽一半在地下,是天與地平分否?」曰:「若謂平分,則天卻包著地在,此不必論。」因舉康節漁樵問對之說甚好。

11 陰陽:
陰陽有以動靜言者,有以善惡言者。如「乾元資始,坤元資生」,則獨陽不生,獨陰不成,造化周流,須是並用。如「履霜堅冰至」,則一陰之生,便如一賊。這道理在人如何看,直看是一般道理,橫看是一般道理,所以謂之「易」。道夫

12 陰陽:
天地間無兩立之理,非陰勝陽,即陽勝陰,無物不然,無時不然。寒暑晝夜,君子小人,天理人欲。道夫

13 陰陽:
陰陽不可分先後說,只要人去其中自主靜。陰為主,陽為客。

14 陰陽:
都是陰陽。無物不是陰陽。

15 陰陽:
無一物不有陰陽、乾坤。至於至微至細,草木禽獸,亦有牝牡陰陽。康節云:「坤無一,故無首;乾無十,故無後。」所以坤常是得一半。

16 陰陽:
天地之間,無往而非陰陽,一動一靜,一語一默,皆是陰陽之理。至如搖扇便屬陽,住扇便屬陰,莫不有陰陽之理。「繼之者善」,是陽;「成之者性」,是陰。陰陽只是此陰陽,但言之不同。如二氣迭運,此兩相為用,不能相無者也。至以陽為君子,陰為小人,則又自夫剛柔善惡而推之,以言其德之異耳。「繼之者善」,是已發之理;「成之者性」,是未發之理。自其接續流行而言,故謂之已發;以賦受成性而言,則謂之未發。及其在人,則未發者固是性,而其所發亦只是善。凡此等處,皆須各隨文義所在,變通而觀之。才拘泥,便相梗,說不行。譬如觀山,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也。

17 陰陽:
問:「自一陰一陽,見一陰一陽又各生一陰一陽之象。以圖言之,『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節節推去,固容易見。就天地間著實處如何驗得?」曰:「一物上又自各有陰陽,如人之男女,陰陽也。逐人身上,又各有這血氣,血陰而氣陽也。如晝夜之間,晝陽而夜陰也,而晝陽自午後又屬陰,夜陰自子後又屬陽,便是陰陽各生陰陽之象。」學履

18 陰陽:
「易」字義只是陰陽。閎祖

19 陰陽:
易,只消道「陰陽」二字括盡

20 陰陽:
易只是箇陰陽。莊生曰「易以道陰陽」,亦不為無見。如奇耦、剛柔,便只是陰陽做了易。等而下之,如醫技養生家之說,皆不離陰陽二者。魏伯陽參同契,恐希夷之學,有些自其源流。

21 陰陽:
至之曰:「正義謂:『「易」者,變化之總號,代換之殊稱,乃陰陽二氣生生不息之理。』竊見此數語亦說得好。」曰:「某以為『易』字有二義:有變易,有交易。先天圖一邊本都是陽,一邊本都是陰,陽中有陰,陰中有陽;便是陽往交易陰,陰來交易陽,兩邊各各相對。其實非此往彼來,只是其象如此。然聖人當初亦不恁地思量,只是畫一箇陽,一箇陰,每箇便生兩箇。就一箇陽上,又生一箇陽,一箇陰;就一箇陰上,又生一箇陰,一箇陽。只管恁地去。自一為二,二為四,四為八,八為十六,十六為三十二,三十二為六十四。既成箇物事,便自然如此齊整。皆是天地本然之妙元如此,但略假聖人手畫出來。如乾一索而得震,再索而得坎,三索而得艮;坤一索而得巽,再索而得離,三索而得兌。初間畫卦時,也不是恁地。只是畫成八箇卦後,便見有此象耳。」義剛

22 陰陽:
問:「『易』有交易、變易之義如何?」曰:「交易是陽交於陰,陰交於陽,是卦圖上底。如『天地定位,山澤通氣』云云者是也。變易是陽變陰,陰變陽,老陽變為少陰,老陰變為少陽,此是占筮之法。如晝夜寒暑,屈伸往來者是也。」又問:「聖人仰觀俯察,或說伏羲見天地奇耦自然之數,於是畫一以為奇,所以象陽;畫兩以為耦,所以象陰。恐於方圓之形見得否?或說以天是渾淪圓底,只是一箇物事;地則便有闕陷分裂處否?」曰:「也不特如此。天自是一,地自是二,凡物皆然。蓋天之形雖包乎地之外,而其氣實透乎地之中。地雖是一塊物事在天之中,然其中實虛,容得天許多氣。」或引先生注易「陽一而實,陰二而虛」為證。曰:「然。所以易中言:『夫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闢,是以廣生焉。乾之靜專動直,都是一底意思。他這物事雖大,然無間斷,只是鶻淪一箇大底物事,故曰『大生』。地則靜翕動闢,便是兩箇物事。其翕也,是兩箇物事之聚;其闢也,是兩箇物事之開。他這中間極闊,盡容得那天之氣,故曰『廣生』。」

23 陰陽:
龜山過黃亭詹季魯家。季魯問易。龜山取一張紙畫箇圈子,用墨塗其半,云:「這便是易。」此說極好。易只是一陰一陽,做出許多般樣。

24 陰陽:
「諸公且試看天地之間,別有甚事?只是『陰』與『陽』兩箇字,看是甚麼物事都離不得。只就身上體看,纔開眼,不是陰,便是陽,密拶拶在這裏,都不著得別物事。不是仁,便是義;不是剛,便是柔。只自家要做向前,便是陽;纔收退,便是陰意思。纔動便是陽,纔靜便是陰。未消別看,只是一動一靜,便是陰陽。伏羲只因此畫卦以示人。若只就一陰一陽,又不足以該眾理,於是錯綜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初只是許多卦爻,後來聖人又繫許多辭在下。如他書則元有這事,方說出這箇道理。易則未曾有此事,先假託都說在這裏。如書,便有箇堯舜,有箇禹湯文武周公出來做許多事,便說許多事。今易則元未曾有。聖人預先說出,待人占考,大事小事無一能外於此。聖人大抵多是垂戒。」又云:「雖是一陰一陽,易中之辭,大抵陽吉而陰凶。間亦有陽凶而陰吉者,何故。蓋有當為,有不當為。若當為而不為,不當為而為之,雖陽亦凶。」又云:「聖人因卦爻以垂戒,多是利於正,未有不正而利者。如云:『夕惕若厲,無咎。』若占得這爻,必是朝兢夕惕,戒慎恐懼,可以無咎。若自家不曾如此,便自有咎。」又云:「『直方大,不習無不利。』若占得這爻,須是將自身己體看:是直,是方,是大,去做某事必得其利;若自家未是直,不曾方,不曾大,則無所往而得其利,此是本爻辭如此。到孔子又自添說了,如云:『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本來只是卜筮,聖人為之辭以曉人,便說許多道理在上。今學易,非必待遇事而占,方有所戒。只平居玩味,看他所說道理,於自家所處地位合是如何。故云:『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孔子所謂『學易』,正是平日常常學之。想見聖人之所謂讀,異乎人之所謂讀。想見胸中洞然,於易之理無纖毫蔽處,故云『可以無大過』。」又曰:「聖人繫許多辭,包盡天下之理。止緣萬事不離乎陰陽,故因陰陽中而推說萬事之理。今要占考,雖小小事都有。如占得『不利有攸往』,便是不可出路;『利涉大川』,便是可以乘舟。此類不一。」賀孫問:「乾卦文言聖人所以重疊四截說在此,見聖人學易,只管體出許多意思。又恐人曉不得,故說以示教。」曰:「大意只管怕人曉不得,故重疊說在裏,大抵多一般,如云『陽在下也』,又云『下也』。」賀孫問:「聖人所以因陰陽說出許多道理,而所說之理皆不離乎陰陽者,蓋緣所以為陰陽者,元本於實然之理。」曰:「陰陽是氣,纔有此理,便有此氣;纔有此氣,便有此理。天下萬物萬化,何者不出於此理?何者不出於陰陽?」賀孫問:「此程先生所以說道:『天下無性外之物。』」曰:「如云:『天地間只是箇感應。』又如云:『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賀孫

25 陰陽:
程子言:「易中只是言反復、往來、上下。」這只是一箇道理。陰陽之道,一進一退,一長一消,反復、往來、上下,於此見之。道夫

26 陰陽:
易中說到那陽處,便扶助推移他;到陰處,便抑遏壅絕他。

27 陰陽:
問:「陰何以比小人?」曰:「有時如此。平看之,則都好;以類言之,則有不好。然亦只是皮不好,骨子卻好。大抵發生都則是一箇陽氣,只是有消長。陽消一分,下面陰生一分。又不是討箇陰來,即是陽消處便是陰。故陽來謂之復,復者是本來物事;陰來謂之姤,姤是偶然相遇。」夔孫

28 陰陽:
天下之理,單便動,兩便靜。且如男必求女,女必求男,自然是動。若一男一女居室後,便定。端蒙

URN: ctp:n593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