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 -> -> -> 程子易傳

《程子易傳》

電子圖書館
1 程子易傳:
有人云:「草草看過易傳一遍,後當詳讀。」曰:「不可。此便是計功謀利之心!若劈頭子細看,雖未知後面凡例,而前看工夫亦不落他處。」方子

2 程子易傳:
已前解易,多只說象數。自程門以後,人方都作道理說了。

3 程子易傳:
伊川晚年所見甚實,更無一句懸空說底話。今觀易傳可見,何嘗有一句不著實!大雅

4 程子易傳:
伯恭謂:「易傳理到語精,平易的當,立言無毫髮遺恨!」此乃名言。今作文字不能得如此,自是牽強處多。一本云:「不能得如此自然。」閎祖

5 程子易傳:
「易傳明白,無難看。但伊川以天下許多道理散入六十四卦中,若作易看,即無意味。唯將來作事看,即句句字字有用處。」問胡文定春秋。曰:「他所說盡是正理,但不知聖人當初是恁地不是恁地?今皆見不得。所以某於春秋不敢措一辭,正謂不敢臆度爾。」道夫

6 程子易傳:
易傳,須先讀他書,理會得義理了,方有箇入路,見其精密處。蓋其所言義理極妙,初學者未曾使著,不識其味,都無啟發。如遺書之類,人看著卻有啟發處。非是易傳不好,是不合使未當看者看。須是已知義理者,得此便可磨礱入細。此書於學者非是啟發工夫,乃磨礱工夫。

7 程子易傳:
易傳難看,其用意精密,道理平正,更無抑揚。若能看得有味,則其人亦大段知義理矣。蓋易中說理,是豫先說下未曾有底事,故乍看甚難。不若大學中庸有箇準則,讀著便令人識蹊徑。詩又能興起人意思,皆易看。如謝顯道論語卻有啟發人處。雖其說或失之過,識得理後,卻細密商量令平正也。人傑

8 程子易傳:
伯恭多勸人看易傳,一禁禁定,更不得疑著。局定學者,只得守此箇義理,固是好。但緣此使學者不自長意智,何緣會有聰明!

9 程子易傳:
看易傳,若自無所得,縱看數家,反被其惑。伊川教人看易,只看王弼注,胡安定、王介甫解。今有伊川傳,且只看此尤妙。

10 程子易傳:
易傳義理精,字數足,無一毫欠闕。他人著工夫補綴,亦安得如此自然!只是於本義不相合。易本是卜筮之書,卦辭爻辭無所不包,看人如何用。程先生只說得一理。

11 程子易傳:
問:「易傳如何看?」曰:「且只恁地看。」又問:「程易於本義如何?」曰:「程易不說易文義,只說道理極處,好看。」又問:「乾繇辭下解云:『聖人始畫八卦,三才之道備矣。因而重之,以盡天下之變,故六畫而成卦。』據此說,卻是聖人始畫八卦,每卦便是三畫,聖人因而重之為六畫。似與邵子一生兩,兩生四,四生八,八生十六,十六生三十二,三十二生六十四,為六畫,不同。」曰:「程子之意,只云三畫上疊成六畫,八卦上疊成六十四卦,與邵子說誠異。蓋康節此意不曾說與程子,程子亦不曾問之,故一向只隨他所見去。但他說『聖人始畫八卦』,不知聖人畫八卦時,先畫甚卦?此處便曉他不得。」又問:「啟蒙所謂:『自太極而分兩儀,則太極固太極,兩儀固兩儀;自兩儀而分四象,則兩儀又為太極,而四象又為兩儀。』以至四象生八卦,節節推去,莫不皆然。可見一物各具一太極,是如此否?」曰:「此只是一分為二,節節如此,以至於無窮,皆是一生兩爾。」因問:「序所謂『自本而幹,自幹而支』,是此意否?」曰:「是。」又問:「『以功用謂之鬼神,以妙用謂之神』,二『神』字不同否?」曰:「『鬼神』之『神』,此『神』字說得粗。如繫辭言『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此所謂『妙用謂之神』也;言『知鬼神之情狀』,此所謂『功用謂之鬼神』也,只是推本繫辭說。程易除去解易文義處,只單說道理處,則如此章說『天,專言之則道也』,以下數句皆極精。」

12 程子易傳:
伊川只將一部易來作譬喻說了,恐聖人亦不肯作一部譬喻之書。朱震又多用伏卦互體說陰陽,說陽便及陰,說陰便及陽,乾可為坤,坤可為乾,太走作。近來林黃中又撰出一般翻筋斗互體,一卦可變作八卦,也是好笑!據某看得來,聖人作易,專為卜筮。後來儒者諱道是卜筮之書,全不要惹他卜筮之意,所以費力。今若要說,且可須用添一重卜筮意,自然通透。如乾初九「潛龍」兩字,是初九之象,「勿用」兩字,即是告占者之辭。如云占得初九是潛龍之體,只是隱藏不可用。作小象、文言,釋其所以為潛龍者,以其在下也。諸爻皆如此推看,怕自分明,又不須作設戒也。

13 程子易傳:
易傳言理甚備,象數卻欠在。又云:「易傳亦有未安處,如無妄六二『不耕穫,不菑畬』,只是說一箇無所作為之意。易傳卻言:『不耕而穫,不菑而畬,謂不首造其事。』殊非正意。」閎祖

14 程子易傳:
易要分內外卦看,伊川卻不甚理會。如巽而止,則成蠱;止而巽,便不同。蓋先止後巽,卻是有根株了,方巽將去,故為漸。

15 程子易傳:
問:「伊川易說理太多。」曰:「伊川言:『聖人有聖人用,賢人有賢人用。若一爻止做一事,則三百八十四爻,止做得三百八十四事。』也說得極好。然他解依舊是三百八十四爻,止做得三百八十四事用也。」淳。義剛錄云:「林擇之云:『伊川易說得理也太多。』先生曰『伊川求之便是太深』云云。」

16 程子易傳:
問:「程傳大概將三百八十四爻做人說,恐通未盡否?」曰:「也是。則是不可裝定做人說。看占得如何。有就事言者,有以時節言者,有以位言者。以吉凶言之則為事,以初終言之則為時,以高下言之則為位,隨所值而看皆通。繫辭云:『不可為典要,惟變所適。』豈可裝定做人說!」學履

17 程子易傳:
伊川易煞有重疊處。賀孫

18 程子易傳:
易傳說文義處,猶有些小未盡處。公謹

19 程子易傳:
學者須讀詩與易,易尤難看。伊川易傳亦有未盡處。當時康節傳得數甚佳,卻輕之不問。天地必有倚靠處,如復卦先動而後順,豫卦先順而後動,故其彖辭極嚴。似此處,卻閑過了。可學

20 程子易傳:
詩書略看訓詁,解釋文義令通而已,卻只玩味本文。其道理只在本文,下面小字儘說,如何會過得他?若易傳,卻可脫去本文。程子此書,平淡地慢慢委曲,說得更無餘蘊。不是那敲磕逼拶出底,義理平鋪地放在面前。只如此等行文,亦自難學。如其他峭拔雄健之文,卻可做;若易傳樣淡底文字,如何可及!

21 程子易傳:
問:「先儒讀書,都不如先生精密,如伊川解易亦甚疏。」曰:「伊川見得箇大道理,卻將經來合他這道理,不是解易。」又問:「伊川何因見道?」曰:「他說求之六經而得,也是於濂溪處見得箇大道理,占地位了。」德輔

22 程子易傳:
易,變易也。「隨時變易以從道」,正謂伊川這般說話難說。蓋他把這書硬定做人事之書。他說聖人做這書,只為世間人事本有許多變樣,所以做這書出來。

23 程子易傳:
「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體用一原,顯微無間。『觀會通以行其典體』,則辭無所不備。」此是一箇理,一箇象,一箇辭。然欲理會理與象,又須辭上理會。辭上所載,皆「觀會通以行其典禮」之事。凡於事物須就其聚處理會,尋得一箇通路行去。若不尋得一箇通路,只驀地行去,則必有礙。典禮,只是常事。會,是事之合聚交加難分別處。如庖丁解牛,固是「奏刀騞然,莫不中節」;若至那難處,便著些氣力,方得通。故莊子又說:「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莊子說話雖無頭當,然極精巧,說得到。今學者卻於辭上看「觀其會通以行典禮」也。賀孫

24 程子易傳:
「體用一源」,體雖無跡,中已有用。「顯微無間」者,顯中便具微。天地未有,萬物已具,此是體中有用;天地既立,此理亦存,此是顯中有微。

25 程子易傳:
劉用之問易傳序「觀會通以行典禮」。曰:「如堯舜揖遜,湯武征伐,皆是典禮處。典禮只是常事。」賀孫

26 程子易傳:
「求言必自近,易於近者,非知言者也。」此伊川喫力為人處。

27 程子易傳:
用龜山易參看易傳數段,見其大小得失。

28 程子易傳:
婺州易傳,「聖」字亦誤用王氏說。「聖」字從壬,不當從「王」。

URN: ctp:n594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