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說文解字注

《說文解字注》[View] [Edit] [History]

1
劍蚝先舾尚惺櫓0倜隕鮮橛誆擼絽u牘也。牘,書版也。□□,竹為之。牘,木為之。一□不容則絫□為之,國史□書葢如是。鄭注禮云:策,□也。此渾言之,不分別耳。□字五直,象一長一短,象其意而已,□之若干未可臆定也。蔡氏云:長者一尺,短者半之。此漢法如是。鄭引鉤命決云:易詩書禮樂春秋策皆長二尺四寸。孝經謙半之,一尺二寸。論語策八寸。尺二寸者三分居二,又謙焉,此古制也。見於聘禮、左傳序正義者乖異不同,今訂之如是,未知然否。鄭注尚書云:三十字一□之文。服注左氏云:古文篆書一□八字。漢志:劉向以中古文挍今文尚書。古文□有二十五字者,有二十二字者,是□之長短不同而字數不同也。楚革切。十六部。凡□之屬皆從□。□,古文□。從竹。左傳:僃物典廁。釋文:廁本又作□,亦作策,或作□。按廁者,策之俗也。□者,正字也。策者,叚借字也。□者,□之古文也。左氏述春秋傳以古文,然則□其是歟。冊,笧。
2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部
3
嗣sìp86上
4
注解:諸侯嗣國也。引伸為凡繼嗣之偁。從□口,小徐曰:□必於廟,史讀其□,故從口。按當是從囗,音圍。囗者,國象也,故曰諸侯嗣國。司聲。祥吏切。一部。孠,古文嗣。從子。
5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部
6
扁biǎn
7
注解:署也。署者,部署有所網屬也。從戶□。戶□者,署門戶之文也。署門戶者,秦書八體,六曰署書。蕭子良云:署書,漢高六年蕭何所定,以題蒼龍、白虎二闕。方沔切。古音在十二部。
8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部
9
文三 重二
10
三十部文六百九十三三,小徐作二。重八十七。宋本七作八。小徐作重七十九。凡八千四百九十八字。此第二篇都數。
11
jíp86下
12
注解:眾口也。從四口。凡□之屬皆從□。讀若戢。阻立切。七部。一曰呶。鍇曰:呶,讙也。鉉本作又讀若呶。集韻五肴不載此字。
13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14
嚚yín
15
注解:語聲也。左傳曰:口不道忠信之言為嚚。引伸之義也。從□臣聲。語巾切。十二部。□,古文嚚。
16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17
囂xiāo
18
注解:聲也。左傳:湫隘囂塵。杜曰:囂,聲也。廣韻曰:喧也。氣出頭上。欠部曰:歊歊,氣上出皃。歊與囂音同義近。孟子:人知之亦囂囂,人不知亦囂囂。言人自得無欲,如氣上出悠閒也。從□頁。聲出而氣隨之。故從□頁會意。許嬌切。二部。頁,亦首也。頁部曰:頁,頭也。□,囂或省。
19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20
嘂jiào
21
注解:高聲也。此與口部叫噭聲同義異。一曰大嘑也。嘑,各本訛呼,今正。此與叫噭義略同。小雅:或不知嘂號。周禮:禁嘂呼歎嗚于國中者。夜嘑旦以嘂百官。從□丩聲。古弔切。古音在三部。《春秋公羊傳》曰:言公羊者,以別於凡偁左氏徑云春秋傳也。序言其偁春秋左氏,葢主左氏而不廢公羊。「魯昭公嘂然而哭。」嘂,各本作叫,訛,今正。昭卄五年傳文。今本:昭公於是噭然而哭。何云:噭然,哭聲皃。
22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23
□huàn
24
注解:嘑也。嘑,各本作呼,今正。嘑,號也。廣雅:□,鳴也。玉篇云:□,荒貫切。與喚同。廣韻同。按說文無喚字。然則□、喚古今字也。從□萈聲。讀若歡。呼官切。十四部。
25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26
器qì
27
注解:皿也。皿部曰:皿,飯食之用器也。然則皿專謂食器,器乃凡器統偁。器下云皿也者,散文則不別也。木部曰:有所盛曰器,無所盛曰械。陸德明本如是。象器之口,謂□也。與上文從□字不同。犬所□守之。會意。去冀切。冀當作旣。十五部。文六 重二
28
舌shé
29
注解:在口,所□言別味者也。言下各本有也,剩字。者依韻會補。口下曰:人所以言食也。口云食,舌云別味,各依文為義。舌后字有互訛者,如左傳舌庸訛后庸,周書美女破后訛破舌是也。從乾口。乾,犯也。言犯口而出之。食犯口而入之。干亦聲。乾在十四部,與十五部合韻。食列切。十五部。凡舌之屬皆從舌。
30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舌部
31
□tàp87上
32
注解:歠也。歠,□也。曲禮曰:毋嚃羹。廣韻:嚃,歠也。然則嚃卽□也。羹之無菜者不用梜,直歠之而已。禮禁□羹者何也。□者流歠。許渾言之耳。從舌沓聲。他合切。八部。
33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舌部
34
舓shì
35
注解:□舌取食也。從舌易聲。神旨切。按旨當作紙。十六部。□,舓或從也。也聲古在十七部,與十六部合韻冣近。或作舐,或作狧。漢書:狧庸及米。文三 重一
36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舌部
37
乾ɡān
38
注解:犯也。犯,侵也。毛詩干旄、干旌假為竿字。從一,從反入。反入者,上犯之意。古寒切。十四部。凡乾之屬皆從干。
39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干部
40
□rěn
41
注解:□也。□,刺也。甘泉賦:洪臺崛其獨出兮,□北極之嶟嶟。從幹。入一為乾,入二為□。說會意之恉。讀若飪。同音也。如審切。七部。南從□聲。言稍甚也。飪、甚同音。入二甚於入一。故讀若飪,卽讀若甚也。
42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干部
43
屰nì
44
注解:不順也。後人多用逆,逆行而屰廢矣。從乾下凵。屰之也。凵,口犯切。凶下云:象地穿交陷其中也。方上干而下有陷之者,是為不順。屰之也當作屰之意也。魚□切。古音在五部。文三
45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干部
46
□jué
47
注解:口上阿也。大雅:有卷者阿。箋云:有大陵卷然而曲。口上阿,謂口吻已上之肉隨口卷曲。毛傳:臄,□也。□部□,□也。與毛合。晉灼注羽獵賦曰:口之上下名為噱。按通俗文云:口上曰臄,口下曰□。服析言之,毛、許、晉皆渾言之,許舉上以包下耳。今說文各本□下訛作舌也,古者舌無□名。特牲少牢禮。肵俎用心舌。與加淆脾臄異用。陸釋文云:說文曰:□,舌也。又云口次肉也。似陸時說文已誤矣。單行釋文口次訛口裏,義全非。讀書之難如是。從口,上象其理。文理。其虐切。五部。卻綌從□聲。凡□之屬皆從□。□,□或如此。臄,□或從豦肉。二皆形聲。臄見大雅。函圅□□。
48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49
□tiànp87下
50
注解:舌皃。魯靈光殿賦:□熊□舕以齗齗。善曰:□舕,吐舌皃。吐玷、吐暫二切。按□葢卽□之俗也。從□省。象形。象形者,謂□象吐舌也。從□省者,謂∧也。舌出於□外,故內□外舌。他念切。七部。□,古文□。讀若三年導服之導。士虞禮注曰:古文禫或為導。檀弓、喪大記注皆曰:禫或作道。是今文禮作禫,古文禮作導。鄭從今文,故見古文於注。許從古文,故此及木、穴部皆云三年導服,而示部無禫。今有者後人增也。導服者,導凶之吉也。棪、□、□讀若導服,皆七、八部與三部合韻之理。不於上文□下言之者,以舌皃之讀別下文竹上皮之讀,使人易了也。不云讀若導而云三年導服之導者,三年導服之導古語葢讀如澹,故今文變為禫字,是其音不與凡導同也。○□,深也。一曰灶突。從穴從火從求省。式針切。一曰竹上皮,此別一義。竹上靑皮,顧命、禮器、聘義皆謂之筍。筍、筠古今字。讀若沾。沾,古之添字。他兼切。一曰讀若誓。讀沾又讀誓,此七、八部與十五部合韻之理。弼字從此。謂弼字從□為聲也。弜部作□。然則從□者小篆,從□作□者古文也。
51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52
文三 重三
53
只zhǐ
54
注解:語已□也。已,止也。矣只皆語止之詞。庸風:母也天只,不諒人只。是也。亦借為是字。小雅:樂只君子。箋云:只之言是也。王風:其樂只且。箋云:其且樂此而已。按以此釋只,與小雅箋同。宋人詩用只為只字,但也。今人仍之,讀如隻。從口,象氣下引之形。語止則氣下引也。諸氏切。十六部。凡只之屬皆從只。
55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只部
56
□xīnɡ
57
注解:聲也。謂語聲也。晉宋人多用馨字,若「冷如鬼手馨,強來捉人臂」,「何物老嫗,生此寧馨兒」是也。馨行而□廢矣。隨唐後則又無馨語,此古今之變也。從只甹聲。讀若馨。呼形切。十一部。文二
58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只部
59
□nèp88上
60
注解:言之訥也。檀弓作吶同。其言吶吶然,如不出諸其口。註:吶吶,舒小皃。此與言部訥音義皆同,故以訥釋□。從口內。內,入也。會意。內亦聲。女滑切。十五部。凡□之屬皆從□。
61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62
矞yù
63
注解:□錐有所穿也。從矛□。□者入意。小徐作□聲,會意兼形聲也。餘律切。十五部。一曰滿有所出也。矞雲葢取此義。矞雲,瑞雲。
64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65
商shānɡ
66
注解:從外知內也。從□,章省聲。漢律歷志云:商之為言章也,物成孰,可章度也。白虎通說商賈云:商之為言章也。章其遠近,度其有亡,通四方之物,故謂之商也。按粊誓:我商賚女。徐仙民音章,此古音也。從外知內,了了章箸曰商。今式陽切。十部。□,古文商。□,亦古文商。□,籒文商。□、□、□、□,亦古文商。文三 重三
67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68
句ɡōu
69
注解:曲也。凡曲折之物,侈為倨,斂為句。考工記多言倨句。樂記言倨中矩,句中鉤。淮南子說獸言句爪倨牙。凡地名有句字者皆謂山川紆曲,如句容、句間、句餘、高句驪皆是也。凡章句之句亦取稽留可鉤乙之意。古音總如鉤。後人句曲音鉤,章句音屨。又改句曲字為勾,此淺俗分別,不可與道古也。從口丩聲。古矦切,古音也。四部。又九遇切,今音也。凡句之屬皆從句。
70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句部
71
拘jū
72
注解:止也。從手句,手句者,以手止之也。句亦聲。舉朱切。古音在四部。讀如鉤。
73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句部
74
笱ɡǒu
75
注解:曲竹捕魚笱也。邶風毛傳曰:笱所以捕魚也。周禮人:掌以時為梁。大鄭云:梁,水偃。偃水而為關空,以笱承其空。偃堰,空孔皆古今字。魚梁皆石,絕水。笱,曲竹為之。以承孔,使魚入其中不得去者。若以薄為梁,以笱承之,則謂之寡婦之笱。從竹句,曲竹故從竹句。句亦聲。古厚切。四部。
76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句部
77
鉤ɡōu
78
注解:曲鉤也。鉤字依韻會補。曲物曰鉤,因之以鉤取物亦曰鉤。從金句,句亦聲。鉤鑲、吳鉤、釣鉤皆金為之,故從金。按句之屬三字皆會意兼形聲,不入手竹金部者,會意合二字為一字,必以所重為主,三字皆重句,故入句部。古矦切。四部。0318文四
79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句部
80
丩jiūp88下
81
注解:相糾繚也。丩、糾疊韻,糾、繚亦疊韻字也。毛傳曰:糾糾猶繚繚也。繚,纏也。一曰瓜瓠結丩起。謂瓜瓠之縢緣物纏結而上。如詩言:南有樛木,甘瓠累之。象形。象交結之形。居虯切。三部。真誥一卷為一□。□當卽是□字。一丩猶言一縛。丩、卷雙聲,故謂卷為丩也。凡丩之屬皆從丩。□,《說文》糾字,借為卷帙之卷。
82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丩部
83
□jiū
84
注解:艸之相丩者。艸相糾繚,故從茻丩,不專謂秦□也。從茻丩,丩亦聲。居虯切。三部。秦□,藥名。本草又作秦糺,根作羅紋交糾者佳。
85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丩部
86
糾jiū
87
注解:繩三合也。糸部曰:紉,單繩也。劉表易章句曰:□股曰纆。按李善引字林:糾,□合繩。纆,三合繩。與許不合。糸部綸下曰:糾靑絲繩也。凡交合之謂之糾,引伸為糾合諸矦之糾,又為糾責之糾。從糸丩。丩亦聲。丩亦二字今補。居黝切。三部。詩音義引說文己小反,音之轉也。出音隱。按丩之屬二字不入茻糸部者,說與句部同。文三
88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丩部
89
古ɡǔ
90
注解:故也。邶風、大雅毛傳曰:古,故也。又部曰:故,使為之也。按故者,凡事之所以然。而所以然皆備於古,故曰古,故也。逸周書:天為古,地為久。鄭注尚書稽古為同天。從十口。識前言者也。識前言者,口也。至於十則展轉因襲,是為自古在昔矣。公戶切。五部。凡古之屬皆從古。□,古文古。
91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古部
92
嘏jiǎ
93
注解:大遠也。釋詁、小雅大雅傳、少牢禮注皆曰:嘏,大也。少牢祝嘏于主人,謂予主人以大福。許獨兼遠言之者,大則必遠。故郊特牲曰:嘏,長也,大也。此許所本也。經傳嘏字多謂祭祀致福,其本訓則謂大遠,爾雅、毛傳:假,大也。假葢卽嘏之假借。從古叚聲。古雅切。古音在五部。0320文二 重一
94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古部
95
十shí
96
注解:數之具也。漢志:協於十。一為東西,|為南北,則四方中央備矣。是執切。七部。凡十之屬皆從十。
97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十部
98
丈zhànɡp89上
99
注解:十尺也。從又持十。夫部曰:周制八寸為尺,十尺為丈。人長八尺,故曰丈夫。然則伸臂一尋,周之丈也。故從又持十。直□切。十部。
100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十部
101
千qiān
102
注解:十百也。從十人聲。此先切。十二部。
103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十部
104
肸xì
105
注解:肸蠁,布也。李善注上林賦、甘泉賦皆引肸蠁布也,今據正。上林賦曰:肸蠁布寫。彪注曰:肸,過也。芬芳之過若蠁之布寫也。甘泉賦:薌呹肸以掍批。薌葢同蠁。按蟲部蠁,知聲蟲也。肸蠁者,葢如知聲之蟲一時雲集。蜀都賦翕響義同。春秋晉羊舌肸,字叔向。向,釋文許□切,卽蠁字。知肸蠁之語甚古。○《揚雄□甘泉賦》薌呹肸以掍根兮。從十□聲。羲乙切。十二部。
106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十部
107
斟jí
108
注解:斟斟,盛也。小徐曰:詩宜爾子孫蟄蟄兮。毛曰:蟄蟄,和集也。與斟斟義近。從十甚聲。子入切。七部。按廣韻昌入切。玉篇又充入切。汝南名蠶盛曰斟。此汝南方言也。今江蘇俗語多云密斟。斟音如蟄。
109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十部
110
博bó
111
注解:大通也。凡取於人易為力曰博。陳風鄭箋:交博好也。從十博。會意。尃,布也。亦聲。補各切。五部。
112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十部
113
□lè
114
注解:材十人也。十倍於人也。十人為□,千人為俊。《王制》:祭用數之仂。注:仂,什一也。按一當十為□。故十取一亦為仂,葢仂本作□也。從十力。十人之材也。力亦聲。力亦二字今補。盧則切。一部。
115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十部
116
廿niàn
117
注解:二十并也。古文省多。省多者,省作二十□字為一字也。考工記:桯長倍之,四尺者二。十分寸之一謂之枚。本於二字為句絕,故書十與上二合為廿,此可證周時凡言二十可作廿也。古文廿仍讀二十□字。秦碑小篆則維卄六年、維卄九年、卅有七年皆讀一字,以合四言。卄之讀如入,卅之讀如□,皆自反也。至唐石經二十皆作卄,三十皆作卅,則仍讀為二十,三十矣。人汁切。七部。
118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十部
119
□jí
120
注解:詞之集也。此依廣韻、玉篇訂。詞當作辭。此下當有詩曰辭之□矣六字。葢詩作□,許以集解之。今毛詩作輯,傳作輯,和也。許所偁葢三家詩。從十咠聲。秦入切。七部。按十部當終於二十并之廿,□字或寫者奪之而綴於末。文九
121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十部
122
□sàp89下
123
注解:三十并也。古文省。此亦當云省多,奪耳。古音當先立切。七部。今音蘇沓切。凡□之屬皆從□。
124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125
世shì
126
注解:三十年為一世。論語: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孔曰:三十年曰世。按父子相繼曰世,其引伸之義也。從□而曳長之。曳長之,謂末筆也。亦取其聲。末筆曳長,卽為十二篇之乁,從反□,亦是拽引之義。世合□乁會意,亦取乁聲為聲,讀如曳也。許書言取其聲者二:禿取粟聲,世取曳聲也。曳從聲,乁一也。舒制切。十五部。毛詩世在十五部,而枼葉以為聲,又可證八部與十五部合韻之理矣。0326文二
127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128
言yán
129
注解:直言曰言,論難曰語。大雅毛傳曰:直言曰言,論難曰語。論,正義作荅。鄭注大司樂曰:發端曰言,荅難曰語。注雜記曰:言,言已事。為人說為語。按三注大略相同。下文語,論也。論,議也。議,語也。則詩傳當從定本、集注矣。爾雅、毛傳:言,我也。此於雙聲得之,本方俗語言也。從口□聲。語軒切。十四部。凡言之屬皆從言。
130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31
譻yīnɡ
132
注解:聲也。思□賦:鳴玉鸞之譻譻。原注:譻譻,聲也。按篆下當有譻譻二字,淺人□之。從言賏聲。烏莖切。十一部。嚶,鳥鳴也。
133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34
謦qǐnɡ
135
注解:咳也。咳屰氣也。通俗文曰:利喉謂之謦咳。按謦咳見莊子徐無鬼。從言殸聲。去挺切。十一部。殸,籒文磬字。見石部。咳。《列子□黃帝篇》:宋康王蹀足,謦咳疾言。《莊子□徐無鬼》:況乎昆弟親戚之謦咳其側。又:久矣夫,莫以真人之言,謦咳吾君之側乎。《北史□崔悛傳》謦咳,為洪鐘響。
136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37
語yǔ
138
注解:論也。此卽毛鄭說也。語者,禦也。如毛說,一人辯論是非謂之語。如鄭說,與人相荅問辯難謂之語。從言吾聲。魚舉切。五部。
139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40
談tán
141
注解:語也。談者,淡也。平淡之語。從言炎聲。徒甘切。八部。
142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43
謂wèi
144
注解:報也。□部曰:報,當罪人也。葢□與罪相當謂之報。引伸凡論人論事得其實謂之報。謂者,論人論事得其實也。如論語謂韶,謂武子,謂子賤子,謂仲弓,其斯之謂與大學此謂身不脩不可以齊其家是也。亦有借為曰字者,如左傳王謂叔父,卽魯頌之王曰叔父也。亦有訓為勤者,亦以合音冣近也。從言胃聲。於貴切。十五部。
145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46
諒liànɡ
147
注解:信也。方言:眾信曰諒。周南、召南、衛之語也,經傳或假亮為諒。從言京聲。力讓切。十部。《孟子》君子不亮,惡乎執。
148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49
詵shēnp90上
150
注解:致言也。從言先,所謂先容也。先亦聲。所臻切。十三部。《詩》曰:「螽斯羽詵詵兮。」此引周南說假借也。毛曰:詵詵,眾多也。按以眾多釋詵詵,謂卽□□之假借。陸氏詩音義云:詵詵,說文作□。陸所據多部有□字,引詩螽斯羽□□兮,葢三家詩。此引毛詩。或作駪駪、莘莘、侁侁,皆同。《周南□螽斯》
151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52
請qǐnɡ
153
注解:謁也。周禮:春朝秋覲。漢改為春朝秋請。○《周禮□春官》諸侯見王六禮: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從言靑聲。七井切。又才性切。十一部。
154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55
謁yè
156
注解:白也。廣韻曰:白,告也。按謁者,若後人書刺自言爵里姓名並列所白事。從言曷聲。於歇切。十五部。
157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58
許xǔ
159
注解:聽言也。聴從之言也。耳與聲相入曰□。引伸之凡順從曰□。許,或假為所,或假為御。下武傳:許,進也。卽御,進也。東平王蒼正作昭茲來御。又為鄦之叚借字。○《詩□大雅》昭茲來許。從言午聲。虛呂切。五部。
160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61
諾nuò
162
注解:□也。□者,應之俗字。說解中有此字,或偶爾從俗,或後人妄改,疑不能明也。大徐於此部增□字,誤矣。口部曰:唯,諾也。唯諾有急緩之別,統言之則皆□也。從言若聲。奴各切。五部。
163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64
讎chóu
165
注解:猶□也。心部曰:應,當也。讎者,以言對之。詩云無言不讎是也。引伸之為物價之讎。詩《邶風》:賈用不讎。高祖飲酒讎數倍是也。又引伸之為讎怨,詩不我能慉,反以我為讎,周禮父之讎,兄弟之讎是也。人部曰:仇,讎也。仇讎本皆兼善惡言之,後乃專謂怨為讎矣。凡漢人作注云猶者皆義隔而通之,如公穀皆云孫猶孫也,謂此子孫字同孫遁之孫。鄭風傳漂猶吹也,謂漂本訓浮,因吹而浮,故同首章之吹。凡鄭君、高誘等每言猶者皆同此。許造說文不比注經傳,故徑說字義不言猶,惟□字下云:□猶齊也。此因□之本義極巧視之,於□從□義隔,故通之曰猶齊。此以應釋讎甚明,不當曰猶應,葢淺人但知讎為怨□,以為不切,故加之耳。然則爾字下云麗爾猶靡麗也,此猶亦可□與。曰此則通古今之語示人。麗爾古語,靡麗今語。魏風傳糾糾猶繚繚,摻摻猶纖纖之例也。○物價之讎,後人妄易其字作售,讀承臭切。竟以改易毛詩賈用不讎,此惡俗不可從也。從言雔聲。此以聲苞意。市流切。三部。
166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67
諸zhū
168
注解:辯也。辯當作辨,判也。按辨下奪□字,諸不訓辨,辨之□也。□者,意內而言外也。白部曰:者,別事□也。諸與者音義皆同。釋魚:前弇諸果,後弇諸獵。諸卽者。郊特牲:或諸遠人乎。亦作或者遠人乎。凡舉其一,則其餘謂之諸以別之。因之訓諸為眾,或訓為之,或訓為之於,則於雙聲疊韻求之。從言者聲。此以聲苞意。章魚切。五部。
169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70
詩shīp90下
171
注解:志也。毛詩序曰: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按許不云志之所之,徑云志也者,序析言之,許渾言之也。所以多渾言之者,欲使人因屬以求別也。又特牲禮詩懷之注:詩猶承也。謂奉納之懷中。內則詩負之注,詩之言承也。按正義引含神霧云:詩,持也。假詩為承,一部與六部合音冣近也。上林賦葴持,持音懲。從言寺聲。書之切。一部。訨,古文詩省。左從古文言,右從之省寸。
172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73
讖chèn
174
注解:驗也。驗本馬名,葢卽譣之假借。讖、驗疊韻。有徵驗之書。河雒所出書曰讖。十二字依李善鵩鳥、魏都二賦注補。釋名:讖,纖也。其義纖微也。從言韱聲。楚蔭切。七部。
175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76
諷fěnɡ
177
注解:誦也。大司樂:以樂語敎國子,興道諷誦言語。注:倍文曰諷,以聲節之曰誦。倍同背,謂不開讀也。誦則非直背文,又為吟詠以聲節之。周禮經注析言之,諷、誦是二。許統言之,諷、誦是一也。從言風聲。芳奉切。古音在七部。
178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79
誦sònɡ
180
注解:諷也。從言甬聲。似用切。九部。
181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82
讀dú
183
注解:籀書也。籒,各本作誦,此淺人改也,今正。竹部曰:籒,讀書也。讀與籒疊韻而互訓。庸風傳曰:讀,抽也。方言曰:抽,讀也。葢籒抽古通用。史記:紬史記石室金匱之書。字亦作紬。抽繹其義薀至於無窮,是之謂讀。故卜筮之辭曰籒,謂抽繹易義而為之也。尉律:學僮十七已上始試,諷籒書九千字,乃得為吏。諷謂背其文,籒謂能繹其義。大史公作史記,曰余讀高祖侯功臣,曰大史公讀列封至便侯,曰大史公讀秦楚之際,曰余讀諜記,曰大史公讀春秋歷諩諜,曰大史公讀秦記,皆謂紬繹其事以作表也。漢濡注經,□其章句為讀。如周禮注鄭司農讀火絕之,儀禮注舊讀昆弟在下,舊讀合大夫之妾為君之庶子女子子嫁者未嫁者是也。擬其音曰讀,凡言讀如、讀若皆是也。易其字以釋其義曰讀,凡言讀為、讀曰,當皆是也。人所誦習曰讀,如禮記注云周田觀文王之德,博士讀為厥亂勸寧王之德是也。諷誦亦為讀,如禮言讀賵、讀書,左傳公讀其書皆是也。諷誦亦可云讀,而讀之義不止於諷誦。諷誦止得其文辭,讀乃得其義薀。自以誦書改籒書而讀書者鮮矣。孟子云:誦其詩,讀其書。則互文見義也。從言賣聲。徒谷切。三部。
184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85
□yìp91上
186
注解:快也。快,喜也。從言中。會意。中之言得也。言而得故快。於力切。一部。
187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88
訓xùn
189
注解:說敎也。說敎者,說釋而敎之,必順其理。引伸之凡順皆曰訓,如五品不訓,聞六律五聲八音七始訓以出內五言是也。從言川聲。許運切。十三部。
190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91
誨huì
192
注解:曉敎也。曉敎者,明曉而敎之也。訓以柔克,誨以剛克。周書無逸胥訓告,胥敎悔是也。曉之以破其晦是曰誨。從言每聲。荒內切。十五部。
193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94
撰zhuàn
195
注解:專敎也。專敎者,專壹而敎之也。鄭注論語:異乎三子者之撰。撰讀曰撰,撰之言善也。廣韻曰撰,善言也。本鄭。從言巽聲。此緣切。十四部。
196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97
譬pì
198
注解:諭也。諭,告也。譬與諭非一事,此亦統言之也。從言闢聲。匹至切。十六部。
199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00
謜yuán
201
注解:徐語也。從言原聲。魚怨切。十四部。《孟子》曰:「故謜謜而來。」萬章篇文。趙曰:如流水之與源通。據此,謜本作源。源古作原。葢許引孟原原而來證從原會意之恉,淺人加之言旁,如百穀艸木麗於地加艸頭之比。
202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03
詇yànɡ
204
注解:早知也。從言央聲。於亮切。十部。
205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06
諭yù
207
注解:告也。凡曉諭人者,皆舉其所易明也。周禮掌交注曰:諭,告曉也。曉之曰諭,其人因言而曉亦曰諭。諭或作喻。從言俞聲。羊戍切。四部。
208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09
詖bì
210
注解:辨論也。此詖字正義。皮,剝取獸革也。柀,析也。凡從皮之字皆有分析之意,故詖為辨論也。古文□為頗字。此古文同音假借也。頗,偏也。從言皮聲。彼義切,古音在十五部。
211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12
諄zhūn
213
注解:告曉之孰也。大雅:誨爾諄諄。左傳:年未盈五十,而諄諄如八九十者。孟子:諄諄然命之乎。大雅諄諄,鄭注中庸引作忳忳,云:忳忳,□誠皃也。按其中□誠,其外乃告曉之孰,義相足也。方言曰:諄,辠也。又曰:宋魯凡相惡謂之諄憎。此則敦字之假借。又部曰:敦,怒也,詆也。詩:王事敦我。從言□聲,讀若庉。章倫切。十三部。
214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15
謘chí
216
注解:語諄謘也。諄謘葢猶鈍遟也。此諄字與上文不同。鍇本謘本在詑篆下。從言屖聲。讀若行道遟遟。直離切。古音在十五部。廣韻直利切。《詩□衛風》行道遲遲。
217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18
詻èp91下
219
注解:論訟也。訟當作頌。論頌卽言容也。《禮□玉藻》曰:戎容曁曁,言容詻詻。注:詻詻,敎令嚴也。周禮□氏六儀:五曰軍旅之容。注:軍旅之容,曁曁詻詻。《傳》曰:「詻詻孔子容。」未聞。論語曰:子溫而厲。從言各聲。五陌切。五部。
220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21
誾yín
222
注解:和說而諍也。論語鄉黨孔注:侃侃,和樂皃。誾誾,中正皃。先進皇侃亦云爾。按侃侃為和樂者,謂侃侃卽衎衎之假借也。誾誾為中正者,謂和悅而諍,柔剛得中也。言居門中,亦有中正之意。從言門聲。語巾切。按此字自來反語皆恐誤。凡齗齗為辨爭,狺狺為犬吠,皆於斤聲言聲得語巾之音。若門聲字當讀莫奔切,或讀如瞞,如蠻,□不當反從言之雙聲切語巾也。《揚子□法言》:何後世之訔訔也。司馬曰:爭辨皃。是訔訔同漢書之齗齗。自來字書韻書與門聲之誾同,又恐誤也。誾誾與穆穆、慔慔、勉勉、亹亹等為雙聲。古音在十三部。
223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24
謀móu
225
注解:慮難曰謀。左傳叔孫豹說皇皇者華曰:訪問於善為咨,咨難為謀。魯語作咨事為謀。韋曰:事當為難。吳語大夫種曰:夫謀必素見成事焉而後履之。囗部曰:圖,畫計難也。圖與謀同義。從言某聲。莫浮切。古音在一部。□,古文謀。鍇本作呣,不誤。從母非從毋也。母聲、某聲同在一部。《士冠禮》古文某為謀,葢古文禮某作□也。□,亦古文。上從母,下古文言。
226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27
謨mó
228
注解:議謀也。釋詁曰:謨,謀也。許於雙聲釋為議謀。詩巧言假莫為謨。○《小雅□巧言》秩秩大猷,聖人莫之。從言莫聲。莫胡切。五部。《虞書》曰曰當作有。咎繇謨。謂自曰若稽古咎繇,至帝拜曰往欽哉一篇也。□,古文謨,從口。此葢壁中尚書古文如此作也。上文言咎繇謨者,孔安國以隸寫之作謨也。□、譕,亦古文謨。
229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30
訪fǎnɡ
231
注解:汎謀曰訪。汎與訪雙聲,方與旁古通用,溥也。洪範王訪于箕子。晉語:文王諏於蔡原而訪於辛尹。韋曰:諏訪皆謀也。本釋詁。許於方聲別之曰泛謀。從言方聲。敷亮切。十部。
232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33
諏jū
234
注解:聚謀也。左傳:咨事為諏。魯語作咨才。韋曰:才當為事。按釋詁:諏,謀也。許於取聲別之曰聚謀。儀禮今文假詛為諏。大□作□。從言取聲。子于切。古音在四部。
235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36
論lún
237
注解:議也。論以崙會意。亼部曰:崙,思也。龠部曰:崙,理也。此非□義。思如玉部□理,自外可以知中之□。靈臺:於論□鍾。毛曰:論,思也。此正許所本。詩於論正崙之假借。凡言語循其理,得其宜謂之論。故孔門師弟子之言謂之論語。皇侃依俗分去聲、平聲異其解,不知古無異義,亦無平、去之別也。王制:凡制五□,必卽天論。周易:君子以經論。中庸:經論天下之大經。皆謂言之有倫有脊者。許云:論者,議也。議者,語也。似未□。從言崙聲。當云從言崙,崙亦聲。盧昆切。十三部。
238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39
議yìp92上
240
注解:語也。上文云:論難曰語。又云:語,論也。是論、議、語三字為與人言之稱。按許說未□。議者,誼也。誼者,人所宜也。言得其宜之謂議。至於詩言出入風議,孟子言處士橫議,而天下亂矣。○《詩□小雅》:或出入風議。一曰謀也。韻會引有此四字。從言義聲。當云從言義,義亦聲。宜寄切。古音在十七部。
241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42
訂dìnɡ
243
注解:平議也。考工記注:參訂之而平。從言丁聲。他頂切。十一部。
244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45
詳xiánɡ
246
注解:審議也。審,悉也。經傳多假為祥字。又音羊,為詳狂字。從言羊聲。似羊切。十部。
247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48
諟shì
249
注解:理也。左傳:君與大夫不善是也。國語作王弗是。韋曰:是,理也。是者,諟之假借字。韋注與許合。理猶今人言是正也。臣之行譖者王不能是正也。大學引大甲:顧諟天之明命。注:諟猶正也。某氏偽大甲傳:諟,是也。皆與許合。大學諟或為題。從言是聲。承旨切。按旨當作紙。十六部。
250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51
諦dì
252
注解:審也。毛傳曰:審諦如帝。從言帝聲。都計切。十六部。
253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54
識shí
255
注解:常也。常當為意,字之誤也。草書常、意相似,六朝以草寫書,迨草變真,訛誤往往如此。意者,志也。志者,心所之也。意與志,志與識古皆通用。心之所存謂之意,所謂知識者此也。大學:誠其意。卽實其識也。一曰知也。矢部曰:知,識□也。按凡知識、記識、標識,今人分入去二聲,古無入去分別,三者實一義也。從言戠聲。賞職切。一部。
256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57
訊xùn
258
注解:問也。釋言曰:訊,言也。小雅:訊之占夢。毛曰:訊,問也。《鄭箋》執、訊皆兼言問為訓。從言卂聲。思晉切。十二部。□,古文訊,從囟。囟,古文西。西,古音詵,與十二部冣近。
259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60
詧chá
261
注解:言微親察也。從言,祭省聲。鉉祭作察,誤。楚八切。十五部。
262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63
謹jǐn
264
注解:愼也。心部曰:愼,謹也。從言堇聲。居隱切。十三部。
265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66
□rénɡ
267
注解:厚也。因仍則加厚。□與仍音義略同。從言乃聲。如乘切。六部。
268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69
諶chénp92下
270
注解:誠諦也。釋詁:諶,信也。許曰誠諦,未詳,疑諦乃締之誤。從言甚聲。是吟切。七部。《詩》曰:「天難諶斯。」大雅文。今詩作忱。毛曰:忱,信也。按諶、忱義同音近,古通用。今詩:其命匪諶。心部作天命匪忱。
271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72
信xìn
273
注解:誠也。釋詁:誠,信也。從人言。序說會意曰信武是也。人言則無不信者,故從人言。息晉切。十二部。古多以為屈伸之伸。□,古文信省也。訫,古文信。言必由衷之意。
274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75
諶chén
276
注解:燕代東齊謂信諶也。方言:允諶恂展諒穆,信也。燕代東齊曰諶。從言冘聲。是吟切。古音在八部。
277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78
誠chénɡ
279
注解:信也。從言成聲。氏征切。十一部。
280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81
誡jiè
282
注解:敕也。又部曰:敕,誡也。從言戒聲。古拜切。古音在一部。
283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84
誋jì
285
注解:誡也。淮南繆稱註曰:誋,誡也。○《淮南子□繆稱訓》:目之精者,可以消釋,而不可以昭誋。注:誋,誡也。不可以敎導戒人。從言忌聲。渠記切。一部。
286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87
誥ɡào
288
注解:告也。見釋詁。按以言告人,古用此字,今則用告字,以此誥為上告下之字。又秦造詔字,惟天子獨稱之。文□注卅五引《獨□》曰:詔猶告也。三代無其文,秦漢有也。據此可證秦已前無詔字,至倉頡篇乃有幼子承詔之語,故許書不錄詔字。鉉補之,非也。從言告聲。古到切。古音在三部。□,古文誥。按此從言肘聲,是古音在三部之證。□、□,亦古文誥。
289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90
誓shì
291
注解:約束也。周禮五戒:一曰誓,用之於軍旅。按凡自表不食言之辭皆曰誓,亦約束之意也。從言□聲。時制切。十五部。
292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93
譣xiǎn
294
注解:問也。按言部讖,驗也。竹部簽,驗也。驗在馬部為馬名。然則云徵驗者,於六書為假借,莫詳其正字。今按:譣,其正字也。譣訓問,謂按問。與試驗、應驗義近。自驗切魚窆,譣切息廉,二音迥異,鮮識其關竅矣。從言僉聲。息廉切。七部。《周書》曰:「勿以譣人。」立政文。按此偁周書說假借也。立政:勿用譣人,其惟吉士。此譣正憸之假借。心部曰:憸,詖也。憸利於上佞人也。依今音訓問則魚窆切,譣人則息廉切。
295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96
詁ɡǔ
297
注解:訓故言也。故言者,舊言也。十口所識前言也。訓者,說敎也。訓故言者,說釋故言以敎人是之謂詁。分之則如爾雅析故訓言為三。三而實一也。漢人傳注多偁故者,故卽詁也。毛詩云故訓傳者,故訓猶故言也,謂取故言為傳也。取故言為傳,是亦詁也。賈誼為左氏傳訓故。訓故者,順釋其故言也。從言古聲。公戶切。五部。《詩》曰詁訓。此句或謂卽大雅古訓是式,或謂卽毛公詁訓傳,皆非是。按釋文於抑,告之話言下云:戶快反。說文作詁。則此四字當為「詩曰:告之詁言」六字無疑。毛傳曰:詁言古之善言也。以古釋詁正同許以故釋詁,陸氏所見說文未誤也。自有淺人見詩無告之詁言,因改為詩曰詁訓,不成語耳。
298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99
誎sùp93上
300
注解:餔旋促也。未聞,疑有誤字。廣雅:誎,促也。集韻、手鑑云:飾也。從言束聲。桑谷切。三部。
301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302
住xū
303
注解:知也。周禮、詩皆假胥為之。天官胥十有二人注:胥讀為住。謂其有才知為什長。秋官象胥注:胥其有才知者也。小雅:君子樂胥。箋云:胥有才知之名也。周易假須為之。鄭云:須,有才知之稱。天文有須女。屈原之妹名女須。按荀爽一名住。從言胥聲。私呂切。五部。
304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305
証zhènɡ
306
注解:諫也。呂覽:士尉以証靜郭君。高曰:証,諫也。今俗以証為證驗字,遂改呂覽之証為證。從言正聲。讀若正月。之盛切。十一部。按古音凡正皆讀如征。獨言正月者,隨舉之耳。
307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308
諫jiàn
309
注解:証也。從言柬聲。古晏切。十四部。
310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311
諗shěn
312
注解:深諫也。諗、深疊韻。深諫者,言人之所不能言也。小雅:是用作歌,將母來諗。箋云:諗,告也。以養父母之志來告於君。左傳:昔辛伯諗周桓公。此皆於深諫義近。毛曰:諗,念也。此則謂諗為念之同音假借。從言念聲。式荏切。七部。《春秋傳》曰:「辛伯諗周桓公。」左傳閔二年文。桓十八年諗作諫。
313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314
課kè
315
注解:試也。廣韻:第也,稅也。皆課試引伸之義。從言果聲。苦臥切。十七部。
316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317
試shì
318
注解:用也。從言式聲。式束切。一部。《虞書》曰:「明試以功。」堯典、皋陶謨□見。偁堯典則虞書當為唐書。
319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320
諴xián
321
注解:和也。和當作和。某氏注尚書同。從言咸聲。胡毚切。七部。《周書》曰:「不能諴于小民。」洛誥文:不,今各本作丕,宋本說文、宋本集韻皆作不,詩書丕多通不也。能,鉉有鍇無。
322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323
□yáo
324
注解:徒歌。釋樂曰:徒歌曰謡。魏風毛傳曰:曲合樂曰歌,徒歌曰謡。又大雅傳曰:歌者比於琴瑟也。徒歌曰謡,徒擊□曰咢。今本或妄□之。從言肉聲。各本無聲字。缶部□,從缶肉聲。然則此亦當曰肉聲無疑。肉聲則在弟三部,故□卽由字,音轉入弟二部,故□瑤□傜皆讀如遙。□、謠古今字也,謠行而□廢矣。凡經傳多經改竄,僅有存者,如漢五行志:女童□曰:檿弧萁服。餘招切。二部。篇、韻皆曰:□,與周切,從也。此古音古義。
325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326
詮quánp93下
327
注解:具也。淮南書有詮言訓。高注曰:詮,就也。就萬物之指以言其征。事之所謂,道之所依也。故曰詮言。欠部欥下曰:詮□也。然則許意謂詮解。從言全聲。此緣切。十四部。
328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329
欣xīn
330
注解:喜也。從言斤聲。許斤切。十三部。按此與欠部欣音義皆同。萬石君傳:僮僕欣欣如也。晉灼引許愼曰:欣古欣字。葢灼所據說文欣在欠部欣下,云古文欣,從言。
331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332
說shuō
333
注解:說釋也。說釋卽悅懌。說悅,釋懌皆古今字。許書無悅懌二字也。說釋者,開解之意,故為喜悅。採部曰:釋,解也。從言兌聲。兒部曰:兌,說也。本周易。此從言兌會意,兌亦聲。弋雪切。十五部。一曰談說。此本無二義二音,疑後增此四字,別音為失□切。
334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335
計jì
336
注解:會也。算也。會,合也。算當作算,數也。舊書多假算為算。從言十。會意。古詣切。十五部。
337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338
諧xié
339
注解:詥也。此與龠部諧異用。諧專謂樂和。從言皆聲。戶皆切。十五部。
340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341
詥hé
342
注解:諧也。詥之言合也。從言合聲。□合切。七部。
343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344
調tiáo
345
注解:和也。和,各本作和,今正。龠部曰:和,調也。與此互訓。和本系唱和字,故許云相應也。今則槩用和而和廢矣。從言周聲。徒遼切。古音葢在三部。
346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347
話huà
348
注解:會合善言也。□、會疊韻。大雅:愼爾出話。毛曰:話,善言也。從言□聲。胡快切。十五部。《傳》曰:「告之話言。」此當作春秋傳曰箸之話言,見文六年左氏傳。淺人但知抑詩,故改之,□春秋字,妄擬詩可稱傳也。抑詩作告之詁言,於詁下稱之,又妄改為詩曰詁訓。譮,籒文□從言會。□、會同在十五部,故檜亦作栝。
349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350
諈zhuì
351
注解:諈諉,絫也。絫累正俗字。今人槩作累而絫廢矣。見釋言。孫炎曰:楚人曰諈,齊人曰諉。郭璞曰:以事相屬累為諈諉。從言□聲。竹置切。音在十六、十七部閒。
352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353
諉wěip94上
354
注解:□諉也。舊作絫也。今依全書通例正。從言委聲。女恚切。音在十六、十七部閒。諈諉。
355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356
警jǐnɡ
357
注解:言之戒也。廾部曰:戒,警也。小雅:徒御不警。毛曰:不警,警也。大雅以敬為之。常武:旣敬旣戒。箋云:敬之言警也。亦作儆。從言敬,敬亦聲。己皿切。十一部。
358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359
謐mì
360
注解:靜語也。今文尚書維□之謐哉。周頌:誐以謐我。釋詁曰:謐,靜也。按周頌謐亦作溢,亦作恤。堯典謐亦作恤。釋詁:溢,愼也。溢、愼、謐,靜也。恤與謐同部,溢葢恤之訛體。愼、靜二義相成。許云靜語者,為其從言也。從言□聲。彌必切。十二部。一曰無聲也。今多用此義。
361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362
謙qiān
363
注解:敬也。敬,肅也。謙與敬義相成。從言兼聲。苦兼切。七部。謙或假嗛為之。
364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365
誼yì
366
注解:人所宜也。周禮肆師注:故書儀為義。鄭司農云:義讀為儀。古者書儀但為義,今時所謂義為誼。按此則誼、義古今字,周時作誼,漢時作義,皆今之仁義字也。其威儀字,則周時作義,漢時作儀。凡讀經傳者,不可不知古今字。古今無定時,周為古則漢為今,漢為古則晉宋為今,隨時異用者謂之古今字,非如今人所言古文籒文為古字,小篆隸書為今字也。云誼者人所宜,則許謂誼為仁義字也。今俗分別為恩誼字,乃野說也。中庸云:仁者人也,義者宜也。是古訓也。從言宜,宜亦聲也。儀寄切。古音在十六部。
367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368
詡xǔ
369
注解:大言也。禮器:德發揚詡萬物。注:詡猶普也。按詡之本義為大言,故訓為普則曰猶。凡古注言猶者視此。詡之引伸之義為大,故周弁殷吁夏收,白虎通吁作詡。鄭注禮云:吁名出於幠。幠,覆也。義可相發明。從言羽聲。況羽切。五部。
370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371
諓jiàn
372
注解:善言也。善上當有諓諓二字。古文秦誓□□善諞言,諞字下引之。今文秦誓戔戔,戈部戔字下引之,釋云:巧言也。戔戔,公羊傳作諓諓,云惟諓諓善靖言。劉向九歎、漢書李尋傳亦皆作諓諓。王逸注楚辭引尚書諓諓靖言,正皆今文尚書也。諸家作諓,許作戔者,同一今文而有異本,如同一古文而馬作偏許作諞不同也。戔下旣引戔戔矣,而諓下又云善言者,此又用王逸所據諓諓靖言之本也。善言釋靖言。何休曰:靖猶撰也。撰同撰。撰言,善言也。廣雅釋訓曰:諓諓,善也。賈逵外傳注曰:諓諓,巧言也。韋昭注曰:諓諓,巧辨之言。然則此善言,謂善為言辭者,不同□下之善言也。從言戔聲。慈衍切。十四部。一曰謔也。別一義。
373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374
誐ép94下
375
注解:嘉善也。誐、嘉疊韻。壴部嘉,美也。從言我聲。五何切。十七部。《詩》曰:「誐以謐我。」周頌文。謐,鉉本作溢,此用毛詩改竄也。廣韻引說文作謐。按毛詩假以溢我。傳曰:假嘉,溢愼。與誐謐字異義同。許所偁葢三家詩,誐謐皆本義,假溢皆假借也。然謐溢並見釋詁,可知周時巳有此二本之殊矣。若左氏作何以恤我。何者,誐之聲誤。恤與謐同部。堯典惟□之謐哉。古文亦作恤。《周頌□維天之命》
376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377
詷tónɡ
378
注解:共也。從言同聲。徒紅切。九部。《周書》曰:「在后之詷。」顧命文:某氏尚書作在後之侗。釋文曰:馬本作詷,共也。許葢用馬說。祭統:鋪筵設詷幾。注:詷之言同也。祭者以其□配之,亦不特几也。按此經注本如是。假令經本作同几,又何煩以詷釋之哉。鄭必雲之言者,鄭意詷本不訓同,於其疊韻訓為同,非若馬、許徑云共也。引書後作后者,儀禮註引孝經說云后者,後也。此依韻會用鍇本。一曰譀也。通俗文:言過謂之□詷。粗痛、徒痛二切。按言過者,言之太過也。與譀訓合。廣韻作言急,恐誤。謥詷。
379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380
設shè
381
注解:施陳也。設、施雙聲。□部曰:施,旗旖施也。有布列之義。□部曰:敶,列也。然則凡言陳設者,敶之假借字。陳行而敶廢矣。從言殳。會意。言殳者,以言使人也。凡設施必使人為之。識列切。十五部。殳,使人也。殳者,可運旋之物。故使人取意於殳。般字下曰:殳所以旋也。
382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383
護hù
384
注解:救視也。尚書中□握河紀:堯受河圖,伯禹進迎,舜契陪位,稷辨護。注云:辨護者,供時用相禮儀。周禮注亦云辨護。蕭何世家:數以吏事護高祖。從言蒦聲。胡故切。五部。
385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386
譞xuān
387
注解:譞,此複舉字之未□者。慧也。與人部儇音義皆同。從言瞏聲。許緣切。十四部。
388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389
誧bū
390
注解:大也。廣雅同。從言甫聲。博孤切。五部。一曰人相助也。廣韻曰:誧,諫也。讀若逋。
391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392
諰xǐ
393
注解:思之意。廣韻曰:言且思之。疑古本作言且思之意也。方言而又思之。故其字從言思。意者,□下意內言外之意。荀卿曰: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軋己也。漢書諰作鰓。蘇林曰:讀如愼而無禮則葸之葸。鰓,懼兒也。按又作□,又作偲,皆訓懼,與思訓義近。從言思。會意。思亦聲。思亦二字今補。胥里切。一部。
394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395
托tuōp95上
396
注解:寄也。與人部侂音義皆同。從言乇聲。他各切。五部。
397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398
記jì
399
注解:疋也。疋,各本作疏,今正。疋部曰:一曰疋,記也。此疋記二字轉注也。疋,今字作疏,謂分疏而識之也。廣雅曰:注紀疏記學栞志識也。按晉唐人作注記字,注從言不從水,不與傳注字同。從言己聲。居吏切。一部。
400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401
譽yù
402
注解:稱也。稱當作偁,轉寫失之也。偁,舉也。譽,偁美也。從言與聲。羊茹切。五部。
403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404
譒bò
405
注解:□也。手部播,一曰布也。此與音義同。從言番聲。補過切。十七部。番聲本在十四部。《商書》曰:「王譒告之。」般庚上篇文。今尚書作播。
406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407
謝xiè
408
注解:辭去也。辭,不受也。曲禮: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謝,則必賜之幾杖。此謝之本義也。引伸為凡去之偁,又為衰退之偁。俗謂拜賜曰謝。從言□聲。辭夜切。古音在五部。按經典無榭字,只作謝。釋宮:無室曰榭。轉寫俗字也,木部不錄。□。
409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410
謳ōu
411
注解:齊歌也。師古注高帝紀曰:謳,齊歌也。謂齊聲而歌,或曰齊地之歌。按假令許意齊聲而歌,則當曰眾歌,不曰齊歌也。李善注吳都賦引曹植妾薄相行曰:齊謳楚舞紛紛。太平御覽引古樂志曰:齊歌曰謳,吳歌曰歈,楚歌曰艷,淫歌曰哇。若楚辭吳歈蔡謳,孟子河西善謳,則不限於齊也。從言區聲。烏矦切。四部。
412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413
詠yǒnɡ
414
注解:歌也。堯典曰:歌永言。樂記曰:歌之為言也,長言之也。說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長言之。從言永聲。為命切。古音在十部。詠,詠或從口。
415
路徑:段註說文□第三卷□言部
416
諍zhènɡ
417
注解:止也。經傳通作爭。從言爭聲。側逬切。十一部。
418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419
□hū
420
注解:召也。口部曰:召,□也。後人以呼代之,呼行而□廢矣。從言乎聲。荒烏切。五部。
421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422
呼hū
423
注解:□也。依韻會訂。此與口部嘑異義而通用。大雅崔本:式號式呼。從言宓聲。荒故切。五部。
424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425
訖qì
426
注解:止也。見釋詁。穀梁傳毋訖糴,范曰:訖,止也。按孟子謂之遏糴。從言氣聲。居迄切。十五部。
427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428
諺yàn
429
注解:傳言也。諺、傳疊韻。傳言者,古語也。古字從十口,識前言。凡經傳所偁之諺,無非前代故訓,而宋人作注乃以俗語俗論當之,誤矣。□應引此下有謂傳世常言也,葢庾儼默注。從言彥聲。魚變切。十四部。按此與尚書乃逸乃喭,論語由也喭皆訓□喭者各字。衛包改尚書之喭為諺,大誤。
430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431
訝yàp95下
432
注解:相迎也。《周禮》曰:「諸矦有卿訝也。」秋官掌訝職文。惟周禮作訝,他經皆作御,如詩百□御之,毛曰:御,迎也。以御田祖。箋云:御,迎也。書予御續乃命於天,弗御克奔,以役西土,御衡不迷,某氏皆訓迎。故衛包遂皆改為迓。士昏禮媵御,曲禮大夫士必自御之,穀梁傳跛者御跛者,眇者御眇者,列子遇駭鹿御而擊之皆訓迎。則皆訝之同音假借。從言迎必有言,故從言。牙聲。吾駕切。古音在五部。此下鉉增迓字,云訝或從辵,為十九文之一。按迓俗字,出於許後。衛包無識,用以改經,不必增也。
433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434
詣yì
435
注解:□至也。□至者,節□所至也。致下云:送詣也,凡謹畏精微深造以道而至曰詣。關中記:建章宮有馺娑、駘蕩、枍詣、承光四殿。西京、西都賦皆作枍詣。俗作栺誤。從言旨聲。五計切。十五部。
436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437
講jiǎnɡ
438
注解:和解也。和當作和。不合者調和之,紛糾者解釋之是曰講。易曰:君子以朋友講習。史記虞卿、甘茂二傳,漢書項羽傳皆假媾為講,古音同也。從言冓聲。古項切。古音在四部。
439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440
謄ténɡ
441
注解:迻書也。今人猶謂謄寫。從言朕聲。徒登切。六部。
442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443
訒rèn
444
注解:頓也。訒、頓疊韻。頓之言鈍也。從言刃聲。而振切。十三部。《論語》曰:「其言也訒。」顏淵篇文。
445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446
訥nè
447
注解:言難也。與訒義同。與□音義皆同。論語: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苞曰:訥,遟鈍也。從言內。內亦聲也。內骨切。十五部。
448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449
謯jiē
450
注解:謯,娽也。廣雅曰:謯,□也。篇、韻皆曰:謯,□也。□,謯也。按許書有娽無□,故仍之,其義則未聞。謯娽當是古語,許當是三字句。從言虘聲。側加切。廣韻子邪切。古音在五部。
451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452
□xì
453
注解:待也。小徐曰:此與徯字義相通。從言伿聲。讀若□。胡禮切。古音在十六部。□。
454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455
譥jiào
456
注解:痛嘑也。嘑作呼,誤。譥與噭義略同。痛嘑,若顏氏家訓所云北人呼羽罪反之音,南人呼於來反之音也。從言敫聲。古吊切。二部。
457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458
譊náo
459
注解:恚嘑也。從言堯聲。女交切。二部。
460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461
謍yínɡ
462
注解:小聲也。小上當奪謍謍二字。謍□,小聲也。從言,熒省聲。余傾切。十一部。《詩》曰:「謍謍靑蠅。」小雅文。毛詩作營營,傳曰:營營往來皃。許所偁葢三家詩也。《小雅□靑蠅》
463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464
諎zép96上
465
注解:大聲也。爾雅:行扈唶唶。釋文曰:唶,說文云借字也。一云大聲也。按說文人部無借字。據陸則此大聲也之上今奪五字。但借字也三字語不完。且陸不分疏云唶,說文作諎。今未敢輒補。要陸所據為善本。許書叚下曰:借也。耤下曰:古者使民如借。序目曰:六曰假借。人部未必無借字,而諎唶可以為借字,固非無徵矣。借,資昔、資夜二切。孔沖遠曰:假借字,在取者,則假讀上聲借讀入聲。在與者,則皆讀去聲。聲類曰:嚄大笑,唶大呼。考工記侈則柞注:柞讀為咋咋然之咋,聲大外也。按咋咋、諎諎同,皆大聲。從言□聲。讀若笮。莊革切。古音在五部。唶,諎或從口。
466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467
諛yú
468
注解:讇也。諛者所以為讇,故渾言之。從言臾聲。羊朱切。四部。
469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470
讇chǎn
471
注解:諛也。讇者未有不諛。從言閻聲。丑剡切。八部。諂,讇或從臽。
472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473
諼xuān
474
注解:詐也。公羊傳:此伐楚也。其言救江何,為諼也。何曰:諼,詐也。息夫躳傳:虛造詐諼之策。按師古注云:諼,詐辭也。辭當是□。此葢小顏所據說文作詐□也,淺人□□耳。衛風:終不可諼兮。傳曰:諼,忘也。此諼葢藼之假借。藼本令人忘憂之艸,引伸之凡忘皆曰藼。伯兮詩作諼艸,淇奧詩作不可諼,皆假借也。許偁安得藼艸,葢三家詩也。從言爰聲。況袁切。十四部。
475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476
謷áo
477
注解:不省人言也。省,各本作肖,今正。言字依韻會補。詩板:我卽爾謀,聽我囂囂。傳曰:囂囂猶謷謷也。箋云:女聽我言謷謷然不肎受。玉篇聱字下引廣雅:不入人語也。聱卽謷之俗。廣韻六豪曰:謷,不省人也。奪言字。五肴曰:謷,不肖也。則依誤本說文而又少二字。東方朔傳:聲謷謷。亦正謂其不省人言耳。此條得諸鈕非石。又按釋訓曰:囂囂,傲也。囂囂卽謷謷之叚借。從言敖聲。五牢切。二部。一曰哭不止,悲聲謷謷。此亦用朔傳為說。一說聲謷謷者,詆其不勝痛呼謈也。當許時朔傳巳有二解矣。
478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479
訹xù
480
注解:誘也。按晉語:里克、□鄭告公子重耳曰:子盇入乎。吾請為子鉥。此假鉥為訹也。服鳥賦:怵迫之徒兮或趨西東。孟康曰:怵,為利所誘怵然。此假怵為訹也。從言術聲。思律切。十五部。
481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482
詑tuó
483
注解:沇州謂欺曰詑。此不見於方言。方言:秦謂之謾。郭云:言謾詑。詑音大和切。按戰國策曰:寡人正不喜詑者言也。從言它聲。託何切。十七部。
484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485
謾mánp96下
486
注解:欺也。宣帝詔欺謾,季布傳面謾。韋注漢書云:謾,相抵讕也。從言曼聲。母官切。十四部。
487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488
譇zhā
489
注解:譇拏,疊韻字。羞窮也。方言:□哰謰謱拏也。拏,楊州會稽之語也。或謂之惹,或謂之□。郭曰:拏謂譇拏也。奴加反。按譇拏出此。羞窮者,謂羞澀辭窮而支離牽引,是曰譇拏。從言奢聲。陟加切。古音在五部。
490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491
□zhà
492
注解:慚語也。與心部怍音同義近。諭語: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當作此□。從言作聲。鋤駕切。古音在五部。按玉篇云:蹔語也。疑左傳定八年桓子咋謂林楚,杜云咋暫也,當作□字。
493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494
謺zhé
495
注解:謺讘也。謺、讘當是疊韻雙字,但不類列。而讘在後謓字下,葢後人亂之。從言執聲。之涉切。七部。
496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497
謰lián
498
注解:謰謱也。方言:□哰謰謱拏也。東齊周晉之鄙曰□哰。□哰亦通語也。南楚曰謰謱。或謂之支註,或謂之詀謕。按譇拏,謰謱皆雙聲。從言連聲。力延切。十四部。
499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500
謱lóu
501
注解:謰謱也。從言婁聲。洛矦切。四部。
502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503
詒yí
504
注解:相欺詒也。金縢:公乃為詩以詒王,名之曰鴟鴞。鄭曰:詒,說也。周公恐其屬黨將死,恐其□濫,又破其家,而不敢正言,故作鴟鴞之詩以詒王。按尚書字本作詒。鄭注說當讀輸芮切。正義改為怡悅字,誤矣。周公善辭以誘王,故史臣目之曰詒,此鄭意也。穀梁傳曰:夫請者,非可詒託而往也,必親之者也。注:詒託,猶假寄。列子:狎侮欺詒。郭注方言云:汝南人呼欺亦曰詒,音殆。史、漢多假紿為之。一曰遺也。釋言、毛傳皆曰:詒,遣也。俗多假貽為之。從言台聲。與之切。按今音前義徒亥切。一部。
505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506
謲càn
507
注解:相怒使也。從言參聲。倉南切。七部。玉篇乾紺切。
508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509
□kuánɡ
510
注解:欺也。從言□聲。居況切。十部。誑本字。
511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512
譺ài
513
注解:呆也。呆,馬行仡仡也。此呆之本義也。方言:癡,呆也。呆,吾駭反。此呆之別義也。廣雅:譺,調也。謂相嘲調。通俗文:大調曰譺。按大相嘲調者如癡呆然也。從言疑聲。五介切。古音在一部。
514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515
□ɡuà
516
注解:相誤也。廣韻:相□誤也。□誤葢同詿誤。從言□聲。古罵切。按□部作□。□,舉朱切。不得□聲讀古罵切。
517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518
訕shàn
519
注解:謗也。論語:惡居下而訕上者。訕與女部姍,誹也音義同。從言山聲。所晏切。十四部。
520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521
譏jī
522
注解:誹也。譏、誹疊韻。譏之言微也,以微言相摩切也。引伸為關市譏而不征之譏。從言幾聲。居衣切。十五部。
523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524
誣wū
525
注解:加也。□應五引皆作加言。加言者架言也。古無架字,以加為之。淮南時則訓:鵲加巢。加巢者,架巢也。毛詩箋曰:鵲之作巢,冬至加之。劉昌宗:加音架。李善引呂氏春秋注曰:結,交也。構,架也。云加言者,謂憑空構架聽者所當審愼也。按力部曰:加,語相增加也。從力口。然則加與誣同義互訓,可不增言字。加與誣皆兼毀譽言之,毀譽不以實皆曰誣也。方言:誣□與也。吳越曰誣,荊楚曰□與,猶齊晉言阿與。表記:受祿不誣。注曰:於事不信曰誣。從言巫聲。武扶切。五部。
526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527
誹fěi
528
注解:謗也。誹之言非也,言非其實。從言非聲。敷尾切。十五部。
529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530
謗bànɡ
531
注解:毀也。謗之言旁也。旁,溥也。大言之過其實。論語:子貢方人。假方為謗。從言旁聲。補浪切。十部。
532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533
譸zhōu
534
注解:詶也。按詶,詛也。則譸亦詛也。從言壽聲。讀若酬。張流切。三部。《周書》曰:「無或譸張為幻。」無逸文。釋訓曰:侜張,誑也。毛詩作侜張,他書或作侏張,或作輈張。皆本無正字,以雙聲為形容語。此偁張,訓誑不訓詶,是亦假借之理也。
535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536
詶chóu
537
注解:詛也。玉篇云:說文職又切。詛也。□應六引曰:祝,今作咒,說文作詶,詛也。之授切。今各本作譸也。乃因俗用詶為酬應字。市流切。不欲釋以詛,遂改之耳。詶訓以言荅之,而詶詛作咒,此古今之變也。若經典則通用祝不用詶。左傳:雖其善祝,豈能勝億兆人之詛。此祝、詛分言也。大雅:矦作矦祝。傳云:作祝祖也。此祝讀咒。祝、詛不分也。從言州聲。三部。
538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539
詛zǔ
540
注解:詶也。從言且聲。莊助切。五部。
541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542
□zhòu
543
注解:詶也。祝□字亦作□,葢與□一字也。從言由聲。直又切。三部。
544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545
誃chǐ
546
注解:離別也。釋言曰:斯誃離也。郭云:誃見詩。今毛詩未見誃字,疑析薪扦矣,容有作誃者。別兵列切。從言多聲。尺氏切。古音在十七部。讀若《論語》「跢予之足」。泰伯篇云:啟予足,啟予手。鄭云:啟,開也。跢當是啟誤。或曰當作哆予之足,哆猶開也。周景王作洛陽誃臺。東京賦曰:於南則謻門曲榭。薛曰:謻門,冰室門也。水經注穀水篇曰:洛陽諸宮名曰南宮。有謻臺,臨照臺。東京賦謻門卽宣陽門也。門內有宣陽冰室。按謻臺葢謂謻門之臺也。謻者誃之或體。李善直移反。周景王作大錢大鐘,則其作誃臺也亦侈大之意。釋宮:連謂之簃。郭云:堂樓閣邊小屋。今呼之簃廚連觀也。鉉竹部新附有簃字。按陸雲與兄書曰:曹公所為屋,坼其謻堂,不可壞,直以斧斫之。其字亦作謻。爾雅之簃,葢亦誃之異體。
547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548
悖bèip97下
549
注解:亂也。從言孛聲。蒲□切。十五部。悖,悖或從心。□,籒文悖從二或。□國相違,舉戈相向,亂之意也。角部觱以為聲。
550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551
□luán
552
注解:亂也。一曰治也。與爪部□、乙部亂音義皆同。一曰不絕也。別一義。從言絲。治絲易棼,絲亦不絕,故從絲會意。呂員切。十四部。宋景公之名,左傳作欒,古今人表作兜欒,宋世家作頭曼。趙宋祕閣有宋公□餗鼎,與竹書宋景公□合。□,古文□。
553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554
誤wù
555
注解:謬也。按謬當作繆。古繆誤字從糸,如綢繆相戾也,大傳五者一物紕繆是。謬訓狂者妄言,與誤義隔。從言吳聲。五故切。五部。
556
路徑:段註說文□第三卷□言部
557
詿ɡuà
558
注解:誤也。詿謂有所挂牽而然也。史記吳王濞傳:詿亂天下。漢書:景帝詔曰:吳王濞為逆,詿誤吏民。從言圭聲。古賣切。十六部。
559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560
誒xī
561
注解:可惡之□。□各本作辭,誤,今正。□者,意內而言外也。韋孟詩:勤唉厥生。漢書唉作誒,師古曰:誒,歎聲。項羽本紀索隱曰:唉,歎恨發聲之□。皆與許此義合。從言矣聲。許其切。一部。一曰誒,然。下當有也。方言:欸,□然也。南楚凡言然者曰欸,或曰□。口部曰:唉,□也。廣雅:欸,□然□也。是則誒與欸、唉音義皆同,通用也。《春秋傳》曰:「誒誒出出。」襄三十年文。此證前一義也。今傳作嘻嘻。
562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563
嘻xī
564
注解:痛也。當作痛聲。左傳:或叫於宋大廟曰:嘻嘻出出,鳥鳴于亳社。如曰嘻嘻,甲午宋大災。按嘻與熹同音,故云痛聲。從言喜聲。火衣切。按火衣廣韻作許其為是。一部。
565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566
詯huì
567
注解:膽氣滿聲在人上。從言自聲。葢卽元曲所用咱字。讀若反目相睞。荒內切。十五部。
568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569
謧lí
570
注解:謧詍,多言也。玉篇云:欺謾之言。廣韻云:弄言。從言離聲。呂之切。按廣韻之作支為是。古音在十七部。
571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572
詍yì
573
注解:多言也。與口部呭音義皆同。從言世聲。餘制切。十五部。《詩》曰:「無然詍詍。」口部偁詩作呭呭,此作詍詍,葢四家之別也。《大雅□板》
574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575
訾zǐp98上
576
注解:訾訾,二字今補。不思稱意也。釋訓云:翕翕訿訿,莫供職也。毛傳云:潝潝然患其上。訿訿然不思稱其上。不思稱其上者,謂不思報稱其上之恩也。大雅傳云:訿訿,寙不供事也。二傳辭異義同。意者,意內言外之意。按禮記少儀注:訾,思也。凡二見。此別一義。從言此聲。將此切。十五、十六部。按呰毀字古作呰,與訾別。後人混用。《詩》曰:「翕翕訿訿。」小雅文。《小雅□小旻》
577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578
□táo
579
注解:往來言也。一曰小兒未能正言也。一曰祝也。從言匋聲。大牢切。古音在三部。□,□或從包。匋聲、包聲同在三部。
580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581
□nán
582
注解:□□,多語也。從言冄聲。汝閻切。七部。樂浪有□邯縣。地理志、郡國志同。孟康音男。
583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584
□tà
585
注解:□誻,語相及也。此依
URN: ctp:ws397394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