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雜篇漁父第三十一

《雜篇漁父第三十一》[View] [Edit] [History]

1 釋文以人名篇。
2 孔子遊乎緇帷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絃歌鼓琴,奏曲未半
3 緇,黑也。尼父游行天下,讀講詩書,時於江濱,休息林籟。其林鬱茂,蔽日陰沈,布葉垂條,又如帷幕,故謂之緇帷之林也。壇,澤中之高處也。其處多杏,謂之杏壇也。琴者,和也,可以和心養性,故奏之。
4 釋文《緇帷》司馬云:黑林名也。本或作惟。《杏壇》司馬云:澤中高處也。李云:壇名。
5 有漁父者,下船而來,須(一)眉交(二)白,被髮揄袂,行原以上,距陸而止,左手據膝,右手持頤以聽。曲終而招子貢子路,二人俱對
6 漁父,越相范蠡也;輔佐越王句踐,平吳事訖,乃乘扁舟,游三江五湖,變易姓名,號曰漁父,即屈原所逢者也。既而汎海至齊,號曰鴟夷子;至魯,號曰白珪先生;至陶,號曰朱公。晦跡韜光,隨時變化,仍遺大夫種書云。揄,揮也。袂,袖也。原,高平也。距,至也。鬢眉交白,壽者之容;散髮無冠,野人之貌。於是遙望平原,以手揮袂,至於高陸,維舟而止,(拓)〔托〕頤抱膝,以聽琴歌也。
7 釋文《有漁父者》音甫,取魚父也。一云是范蠡。元嘉本作有漁者父,則如字。《須眉》本亦作鬚眉。《交白》如字。李云:俱也。一本作皎。《揄》音遙,又音俞,又褚由反,謂垂手衣內而行也。李音投,投,揮也。又士由反。《袂》面世反,李音芮。《
8 以上》時掌反。《距陸》李云:距,至也。
9 (一)趙諫議本須作鬢。(二)闕誤引張君房本交作皎。
10 客指孔子曰:「彼何為者也?」
11 詢問仲尼是何爵命之人。
12 子路對曰:「魯之君子也
13 答云是魯國賢人君子也。
14 客問其族。子路對曰:「族孔氏。」
15 問其氏族,答云姓孔。
16 客曰:「孔氏者何治也?」
17 又問孔氏以何法術脩理其身。
18 子路未應,子貢對曰:「孔氏者,性服忠信,身行仁義,飾禮樂,選人倫,上以忠於世主,下以化於齊民,將以利天下,此孔氏之所治也。
19 率姓謙和,服行聖跡,修飾禮樂,簡選人倫,忠誠事君,化物齊等,將欲利群品,此孔氏之心乎!
20 釋文《飾禮》如字。本又作飭,音敕。《下以化齊民》李云:齊,等也。許慎云:齊等之民也。如淳云:齊民,猶平民。元嘉本作化於齊民後。(句如)〔向本〕(一)無於字 。
21 (一)世德堂本句作向,如應為本字之誤。
22 又問曰:「有土之君與?」
23 子貢曰:「非也。」
24 「侯王之佐與?」
25 子貢曰:「非也。」
26 為是有茅土五等之君?為是王侯輔佐卿相乎?皆答云非也。
27 釋文《君與》音餘。下同。
28 客乃笑而還,行言曰:「仁則仁矣,恐不免其身;苦心勞形以危其真。嗚呼,遠哉其分於道也!
29 夫勞苦心形,危忘真性,偏行仁愛者,去本迢遰而分離於玄道也,是以嗤笑徘徊,嗚呼歎之也。
30 釋文《以危》危,或作偽。《其分》如字。本又作介,音界。司馬云:離也。◎慶藩案分釋文作介,音界,是也。隸書介作●,俗書分作●,二形相似,往往溷亂。莊三十年穀梁傳周之分子也。釋文:分,本作介。漢書杜周傳執進退之分,師古注:分,或作介。是其證。◎藩又案界與介古字通。漢書揚雄傳界(溼)〔涇〕(一)陽抵穰侯而代之,文選界作介。史記晉世家號曰介山,續漢書郡國志作界山。春秋繁露立元神(碑)〔篇〕(二)介障險阻,淮南覽冥篇介作界。
31 (一)涇字依漢書改。(二)篇字依春秋繁露改。
32 子貢還,報孔子。孔子推琴而起曰:「其聖人與!」乃下求之,至於澤畔,方將杖拏而引其船,顧見孔子,還鄉而立。孔子反走,再拜而進。
33 拏,橈也。反走前進,是虔敬之容也。
34 釋文《杖》直亮反。《拏》女居反。司馬云:橈也,音餘。《鄉而》香亮反。或作嚮,同。
35 客曰:「子將何求?」
36 孔子曰:「曩者先生有緒言而去,丘不肖,未知所謂,竊待(一)於下風,幸聞咳唾之音以卒相丘也!」
37 曩,向也。緒言,餘論也。卒,終也。相,助也。向者先生有清言餘論,丘不敏,未識所由之故。竊聽下風,庶承謦欬,卒用此言,助丘不逮。
38 釋文《緒言》猶先言也。◎俞樾曰:楚辭九章款秋冬之緒風,王注曰:緒,餘也。讓王篇曰:其緒餘以為國家。是緒與餘同義。緒言者,餘言也。先生之言未畢而去,是有不盡之言,故曰緒言。釋文曰:猶先言也。非是。《竊待》待,或作侍。《咳》苦代反。《唾》吐臥反。《相丘》息亮反。
39 (一)闕誤引張君房本待作侍。
40 客曰:「嘻!甚矣子之好學也!」
41 孔子再拜而起曰:「丘少而脩學,以至於今,六十九歲矣,無所得聞至教,敢不虛心!」
42 嘻,笑聲也。丘少年已來,脩學仁義,逮乎耆艾,未聞至道,所以恭謹虔恪虛心矣。
43 釋文《曰嘻》香其反。《之好》呼報反。下同。《丘少》詩召反。下同。
44 客曰:「同類相從,同聲相應,固天之理也。吾請釋吾之所有而經子之所以。子之所以者,人事也。天子諸侯大夫庶人,此四者自正,治之美也,四者離位而亂莫大焉。官治其職,人憂(一)其事,乃無所陵。故田荒室露,衣食不足,徵賦不屬,妻妾不和,長少無序,庶人之憂也;能不勝任,官事不治,行不清白,群下荒怠,功美不有,爵祿不持,大夫之憂也;廷(二)無忠臣,國家昏亂,工(三)技不巧,貢職不美,春秋後倫,不順天子,諸侯之憂也;陰陽不和,寒暑不時,以傷庶物,諸侯暴亂,擅相攘伐,以殘民人,禮樂不節,財用窮匱,人倫不飭,百姓淫亂,天子有司之憂也。今子既上無君侯有司之勢而下無大臣職事之官,而擅飾禮樂,選人倫,以化齊民,不(四)泰多事乎
45 夫虎嘯風馳,龍興雲布,自然之理也,固其然乎!是以漁父大賢,宣尼至聖,賢聖相感,斯同聲相應也。故釋吾之所有方外之道,經營子之所以方內之業也。
46 釋文《而經子之所以》經,經營也。司馬云:經,理也。
47 陵,亦亂也。夫人倫之事,抑乃多端,切要而言,無過此四者。若四者守位,乃教治盛美,若上下相冒,則亂莫大焉。是以百官各司其職,庶人自憂其務,不相陵亂,斯不易之道者也。
48 釋文《正治》直吏反。下官事不治同。
49 田畝荒蕪,屋室漏露,追徵賦稅,不相係屬,妻妾既失尊卑,長幼曾無次序,庶人之憂患也。◎慶藩案荒露,謂荒蕪敗露。方言曰:露,敗也。古本或作路,路露古通用。淮南臣道篇路亶者也,王念孫曰:路亶,猶羸憊也。亦通作潞。秦策士民潞病,高注云:潞,羸也。皆與敗義相近。孟子滕文公篇是率天下而路也,趙注云:是導率天下之人以羸路也。《不屬》音燭。《長少》丁丈反。後遇長同。
50 職任不勝,物務不理,百姓荒亂,四民不勤,大夫之憂也。
51 釋文《不勝》音升。《行不》下孟反。
52 陪臣不忠,苞茅不貢,春秋盟會,落朋倫之後,五等之憂也。
53 釋文《工技》其綺反。◎盧文弨曰:今書作國技。《
54 貢職》職,或作賦。《春秋後倫》朝覲不及等比也。
55 攘,除也。陰陽不調,日時愆度,兵戈荐起,萬物夭傷,三公九卿之憂也。
56 釋文《不飭》音敕。
57 上非天子諸侯,下非宰輔卿相,而擅修飾禮樂,選擇人倫,教化蒼生,正齊群物,乃是多事之人。
58 釋文《不泰》本又作大,音同。徐敕佐反。後同。
59 (一)高山寺本憂作處。(二)高山寺本廷作朝。(三)世德堂本工作國,此蓋依釋文改。(四)高山寺本不下有亦字。
60 且人有八疵,事有四患,不可不察也。非其事而事之,謂之摠;莫之顧而進之,謂之佞;希意道言,謂之諂;不擇是非而言,謂之諛;好言人之惡,謂之讒;析交離親,謂之賊;稱譽詐偽以敗惡(一)人,謂之慝;不擇善否,兩容頰(二)適,偷拔其所欲,謂之險。此八疵者,外以亂人,內以傷身,君子不友,明君不臣。所謂四患者:好經大事,變更易常,以挂功名,謂之叨一0;專知擅事,侵人自用,謂之貪一一;見過不更,聞諫愈甚,謂之很一二;人同於己則可,不同於己(三),雖善不善,謂之矜一三。此四患也。能去八疵,無行四患,而始可教已。」
61 摠,濫也。非是己事而強知之,謂之叨濫也。
62 釋文《八疵》祀知反。《之摠》李云:謂監也。
63 強進忠言,人不采顧,謂之佞也。
64 希望前人意氣而導達其言,斯諂也。
65 釋文《道言》音導。
66 苟且順物,不簡是非,謂之諛也。
67 聞人之過,好揚敗之。
68 人有親情交故,輒欲離而析之,斯賊害也。
69 與己親者,雖惡而(舉)〔譽〕(四);與己疏者,雖善而毀;以斯詐偽,好敗傷人,可謂姦慝之人也。
70 釋文《稱譽》音餘。《以敗》補邁反。《惡人》烏路反。下同。《之慝》他得反。
71 否,惡也。善惡二邊,兩皆容納,和顏悅色,偷拔其意之所欲,隨而佞之,斯險詖之人也。
72 釋文《善否》悲美反,惡也。又方九反。《兩容頰適》善惡皆容,顏貌調適也。頰,或作顏。
73 外則惑亂於百姓,內則傷敗於一身,是以君子不與為友朋,明君不將為臣佐也。
74 一0伺候安危,經營大事,變改之際,建立功名,謂叨濫之人也。
75 釋文《以挂》音卦,別也。又音圭。《之叨》吐刀反。
76 一一事己獨擅,自用陵人,謂之貪也。
77 一二有過不改,聞諫彌增,很戾之人。
78 釋文《很》胡懇反。◎慶藩案說文:很,言不聽從也。逸周書諡法篇愎很遂過者曰刺。荀子成相篇愎很遂過不肯悔。
79 一三物同乎己,雖惡而善,物異乎己,雖善而惡,謂之矜夸之人。
80 釋文《能去》起呂及。
81 (一)闕誤引張君房本惡作德。(二)趙諫議本頰作顏,高山寺本道藏本並同。(三)高山寺本己下有則字。(四)譽字依劉文典補正本改。
82 孔子愀然而歎,再拜而起曰:「丘再逐於魯,削跡於衛,伐樹於宋,圍於陳蔡。丘不知所失,而離此四謗者何也?」
83 愀然,慚竦貌也。罹(離),遭也。丘無罪失而遭罹四謗。未悟前旨,故發此疑。
84 釋文《愀然》在九反,又七小反。
85 客悽然變容曰:「甚矣子之難悟也!人有畏影惡跡而去之走者,舉足愈數而跡愈多,走愈疾而影不離身(一),自以為尚遲,疾走不休,絕力而死。不知處陰以休影,處靜以息跡,愚亦甚矣!子審仁義之間,察同異之際,觀動靜之變,適受與之度,理好惡之情,和喜怒之節,而幾於不免矣。謹脩而身,慎守其真,還以物與人,則無所累矣。今不脩之身而求之人(二),不亦外乎!」
86 留停仁義之間以招門徒,伺察同異之際以候機宜,觀動靜之變,睎其僥倖,適受與之度,望著功名,理好惡之情,而是非堅執,和喜怒之節,用為達道,以己誨人,矜矯天性,近於不免也。
87 釋文《難語》魚據反。下同。本或作悟。◎盧文弨曰:今書作難悟。《愈數》音朔。《不離》力智反。
88 謹慎形體,修守真性,所有功名,還歸人物,則物我俱全,故無患累也。
89 不能脩其身而求之他人者,豈非疏外乎!
90 (一)高山寺本離下無身字。(二)高山寺本作今不脩身而求之於人。
91 孔子愀然曰:「請問何謂真?」
92 自竦也。
93 客曰:「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故強哭者雖悲(一)不哀,強怒者雖嚴不威,強親者雖笑不和。真悲無聲而哀,真怒未發(二)而威,真親未(三)笑而和。真在內者,神動於外,是所以貴真也。其用於人理也,事親則慈孝,事君則忠貞,飲酒則歡樂,處喪則悲哀。忠貞以功為主,飲酒以樂為主,處喪以哀為主,事親以適為主,功成之美,無一其跡矣。事親以適,不論(四)所以矣;飲酒以樂,不選其具矣;處喪以哀,無問其禮矣。禮者,世俗之所為也;真者,所以受於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聖人法天貴真,不拘於俗。愚者反此。不能法天而恤於人,不知貴真,祿祿而受變於俗,故不足。惜哉,子之蚤湛於人(五)偽而晚聞大道也!」
94 夫真者不偽,精者不雜,誠者不矯也。故矯情偽性者,不能動於人也。
95 夫道無不在,所在皆通,故施於人倫,有此四事。〔四事〕之義,(以)〔具〕列下文。
96 釋文《故強》其丈反。下同。《歡樂》音洛。下同。
97 貞者,事之幹也。故以功績為主;飲酒陶蕩性情,故以樂為主。是以功在其美,故不可一其事跡也。
98 此覆釋前四義者也。
99 節文之禮,世俗為之,真實之性,稟乎大素,自然而然,故不可改易也。
100 法效自然,寶貴真道,故不拘束於俗禮也。
101 恤,憂也。祿祿,貴貌也。愚迷之人,反於聖行,不能法自然而造適,貴道德而逍遙,翻復溺人事而憂慮,滯囂塵而遷貿,徇物無厭,故心恆不足也。
102 釋文《祿祿》如字,又音錄,謂形見為禮也。司馬云:錄,領錄也。◎慶藩案祿司馬本作錄。文選劉公幹雜詩注引司馬云:領(祿)〔錄〕(六)也。領上無(祿)〔錄〕字,與釋文異。
103 惜孔子之雄才,久迷情於聖跡,耽人間之浮偽,不早聞於玄道。
104 釋文《蚤》音早。字亦作早。《湛》丁南反,下同。
105 (一)高山寺本悲作疾。(二)又未發作不嚴。(三)又未作不。(四)又論下有其字。(五)世德堂本無人字。(六)兩錄字依文選改。
106 孔子又再拜而起曰:「今者丘得遇也,若天幸然。先生不(一)羞而比之服役,而身教之。敢問舍所在,請因受業而卒學大道。」【
107 一】
108 尼父喜歡,自嗟慶幸,得逢漁父,欣若登天。必其不恥訓誨,尋當服勤驅役,庶為門人,身稟教授,問舍所在,終學大道。
109 釋文《丘得過也》謂得過失也。過,或作遇(二)。◎慶藩案釋文過或作遇者是也。遇過形似,致易互訛,說見前。《而比》如字,謂親見比數也。又毗志反。
110 (一)高山寺本不下有為字。(二)今書作遇。
111 客曰:「吾聞之,可與往者與之,至於妙道;不可與往者,不知其道,慎勿與之,身乃無咎。子勉之!吾去子矣,吾去子矣!」乃刺船而去,延緣葦間
112 從迷適悟為往也。妙道。真本也。知,分別也,若逢上智之士,可與言於妙本,若遇下根之人,不可語其玄極,觀機吐照。方乃無疵。
113 戒約孔子,令其勉勵。延緣止蘆葦之間。重言去子,殷勤訓勗也。
114 釋文《乃刺》七亦反。
115 顏淵還車,子路授綏,孔子不顧,待水波定,不聞拏音而後敢乘
116 仲尼既見異人告以至道,故仰之彌甚,喜懼交懷,門人授綏,猶不顧盼,船遠波定,不聞橈響,方敢乘車。
117 釋文《波定》李云:謂戰如波也。案謂船行故水波,去遠則波定。
118 子路旁車而問曰:「由得為役久矣,未嘗見夫子遇人如此其威也。萬乘之主,千乘之君,見夫子未嘗不分庭伉禮,夫子猶有倨敖之容。今漁父杖拏逆立,而夫子曲要磬折,言拜而應,得無太甚乎?門人皆怪夫子矣,漁人何以得此乎?
119 天子萬乘,諸侯千乘。伉,對也。分處庭中,相對設禮,位望相似,無階降也。仲尼遇天子諸侯,尚懷倨傲,一逢漁父,盡禮曲腰,并受言詞,必拜而應,漁父威嚴,遂至於此。孔丘重方外之道,子路是方內之人,故致驚疑,旁車而問也。
120 釋文《旁車》步浪反。《萬乘》繩證反。下同。《倨》音據。《敖》五報反。《曲要》一遙反。《磬折》之設反。
121 孔子伏軾而歎曰:「甚矣由之難化也!湛於禮義有間矣,而樸鄙之心至今未去。進,吾語汝!夫遇長不敬,失禮也;見賢(一)不尊,不仁也。彼非至人,不能下人,下人不精,不得其真,故長傷身。惜哉!不仁之於人也,禍莫大焉,而由獨擅之。且道者,萬物之所由也,庶物失之者死,得之者生,為事逆之則敗,順之則成。故道之所在,聖人尊之。今漁父之於道,可謂有矣,吾敢不敬乎!
122 湛著禮義,時間固久,嗟其鄙拙,故憑軾歎之也。
123 釋文《湛於》湛,或作其。
124 召由令前,示其進趨,夫遇長老不敬,則失於禮儀;見可貴不尊,則心無仁愛。若非至德之人,則不能使人謙下;謙下或不精誠,則不造於玄極。不仁不愛,乃禍敗之基。惜哉仲由,專擅於此也!
125 釋文《下人》遐嫁反。下及注同。
126 此篇言無江海而閒者,能下江海之士也。夫孔子之所放任,豈直漁父而已哉?將周流六虛,旁通無外,蝡動之類,咸得盡其所懷,而窮理致命,(因)〔固〕(二)所以為至人之道也。
127 由,從也。庶,眾也。夫道生萬物,則謂之道,故知眾庶從道而生。是以順而得者則生而成,逆而失者則死而敗,物無貴賤,道在則尊。漁父既其懷道,孔子何能不敬耶!
128 釋文《而閒》音閑。《蝡》如兗反。
129 (一)高山寺本賢作貴。(二)固字依世德堂本改。
URN: ctp:ws4593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