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說文解字注

《說文解字注》[View] [Edit] [History]

1
病9閽希捍鏌玻玻梢玻慘玻挂玻玻又疽病0唇砸溜逡病4愚u□聲。徐醉切。十五部。□,古文遂。按不得其所從。疑是從艸木□孛之□。□從辵桼。□、□、□,也古文遂。
2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3
逃táo
4
注解:亡也。亡逃互訓。從辵兆聲。徒刀切。二部。□,古文逃。
5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6
追zhuī
7
注解:逐也。詩、禮假為治金玉之錘。從辵□聲。陟隹切。十五部。
8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9
逐zhú
10
注解:追也。從辵,豖省聲。按鉉本作從豚省,鍇本、韻會作豕省,二字正豖省聲三字之誤也。直六切。三部。
11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12
逎qiú
13
注解:迫也。大雅:似先公酋矣。正義:酋作遒。按酋者,遒之叚借字。釋詁、毛傳皆曰:酋,終也。終與迫義相成。逎與揪義略同也。從辵酉聲。字秋切。三部。遒,逎或從酋。
14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15
近jìn
16
注解:附也。許附為附婁字,坿為坿益字。疑附近當作坿也。經典釋文:遠近上聲,近之去聲。古無此分別。從辵斤聲。渠遴切。古音十三部。廣韻其謹巨靳切。□,古文近。
17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18
邋liè
19
注解:拹也。手部曰:拹,折也。公羊傳曰:拹乾而殺之。邋拹疊韻。從辵巤聲。良涉切。八部。
20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21
迫pò
22
注解:近也。釋言曰:逼,迫也。逼本又作逼。許無逼偪字,葢只用畐。從辵白聲。博陌切。古音在五部。
23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24
□rì
25
注解:近也。釋言:馹,傳也。郭云:本或作□。按此假□為馹也。聲類云:□亦馹字。則附會爾雅或本而合為一字。從辵臸聲。按至部:臸,到也。重至與並至一也。人質切。十二部。重至與臸同。
26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27
邇ěrp74下
28
注解:近也。見釋詁、小雅毛傳。從辵爾聲。兒氏切。三百篇在十五部。漢人在十六部。邇,古文邇。以爾形聲。
29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30
遏è
31
注解:微止也。釋詁:遏,止也。按微者,細密之意。從辵曷聲。讀若桑蟲之蠍。之字衍。烏割切。十五部。桑蟲蠍見蟲部,蜀也,亦名蝤蠐。
32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33
遮zhē
34
注解:遏也。從辵庶聲。止車切。古音在五部。易用錫馬蕃庶,鄭讀為藩遮。
35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36
□yàn
37
注解:遮□也。此當是□遮也之倒,□複字之僅存者。從辵羨聲。于線切。十四部。
38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39
迣zhì
40
注解:迾也。晉趙曰迣。鮑宣傳:部落□鳴,男女遮迣。此其義也。禮樂志:體容與,迣萬里。孟康迣音逝,此叚借也。從辵世聲。讀若置。按許有填無置。置者填之誤。凡置彼周行、置諸河之干皆當作填。真聲而入十五部者,合音也。迣,征例切。十五部。
41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42
迾liè
43
注解:遮也。周禮假厲為之。山虞,澤虞,卝人,迹人厲禁。大鄭云:遮,列守之是也。禮記假列為之。玉藻:山澤列而不賦。鄭云:列之言遮列也是也。漢書假迣為之。禮樂志:鮑宣傳晉灼云:迣,古迾字是也。西京賦:迾卒淸□。李引禮記注:迾,遮也。此可證玉藻注本作列之言迾遮也。今本誤。從辵列聲。良薛切。十五部。
44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45
遷qiān
46
注解:登也。從辵□聲。七然切。十四部。拪,古文遷,從手西。形聲。□、□、□、□,亦古文遷。
47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48
□qiān
49
注解:過也。本義此為經過之過,心部愆、□、諐為有過之過,然其義相引伸也。故漢書劉輔傳云:元首無失道之□。從辵侃聲。去虔切。十四部。
50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51
遱lóu
52
注解:連遱也。連遱雙聲。集韻:連遱謂不絕皃。從辵婁聲。洛侯切。四部。
53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54
□zhì
55
注解:前頓也。從辵枼聲。各本篆作□,汲古改本作□,解說作巿聲,皆非也。今依玉篇正。廣韻入三十怗,先頰切,云□□走也。賈侍中說:一讀若拾,一疑衍。鍇本作一曰。又若郅。手部揲字。易音有時設、息列,思頰三反不同。此讀若拾,則在七部。讀若郅,則在十二部。猶□□音皆岐也。玉篇口黠、竹季二切,則十五部。
56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57
□jiā
58
注解:□牙,令不得行也。牙各本作互,今依玉篇正。□牙今音疊韻,古音雙聲。行,篇、韻皆作進。從辵枷聲。古牙切。古音在十七部。
59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60
□yuèp75上
61
注解:踰也。足部曰:踰,□也。踰與逾義小別。從辵鉞聲。王伐切。十五部。《易》曰:「雜而不□。」□辭傳文。
62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63
逞chěnɡ
64
注解:通也。方言曰:逞,快也。自山而東或曰逞,江淮陳楚之閒曰逞。又曰:逞,疾也。楚曰逞。又曰:逞,解也。從辵呈聲。丑郢切。十一部。楚謂疾行為逞。本方言。《春秋傳》曰:「何所不逞欲。」左傳昭十四年文。
65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66
遼liáo
67
注解:遠也。小雅:山川悠遠,維其勞矣。箋云:其道里長遠,邦域又勞勞廣闊。勞者,遼之叚借也。從辵尞聲。洛蕭切。二部。
68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69
遠yuǎn
70
注解:遼也。從辵袁聲。雲阮切。十四部。□,古文遠。□,古文遠或從彳。
71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72
逖tì
73
注解:遠也。釋詁:逷,遠也。按集韻云:說文引詩舍爾介逖,王伯厚詩考因之。考大雅作介狄,毛訓遠也。葢謂狄同逖,言叚借也。用逷蠻方。云逷,遠也。則言轉注也。集韻所據不足信。從辵狄聲。他歷切。十六部。逷,古文逖。大雅:用逷蠻方。牧誓:逷矣西土之人。郭樸注爾雅、顏之推觀我生賦、李善文選注引書皆作逷,衛包始改為逖也。左傳古字後人多妄改,如襄十四年豈敢離逷用古文,僖卄八年糾逖王慝則用小篆,豈非改之不畫一乎。易狄同部。
74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75
迥jiǒnɡ
76
注解:遠也。見釋詁。大雅:泂酌彼行潦。毛曰:泂,遠也。謂泂為迥之叚借也。從辵冋聲。戶穎切。十一部。
77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78
逴chuò
79
注解:遠也。哀時命曰:處逴逴而日遠。九章曰:道逴遠而日忘。從辵卓聲。敕角切。古音在二部。一曰蹇也。此別一義。蹇,□也。莊子:□謂蚿曰:吾以一足踸踔而行。謂腳長短也。踔卽逴字。今莊子作趻卓。讀若掉苕之掉。掉苕未聞。或曰:苕者末也。禽獸之趠於木杪曰掉茗。葢漢時語。
80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81
迂yū
82
注解:避也。迂曲回避,其義一也。從辵於聲。憶俱切。五部。
83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84
□jiān
85
注解:自進極也。□進疊韻。埤倉云:□,至也。從辵□聲。子仙切。古音在十二部。廣韻則前切。
86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87
邍yuán
88
注解:高平曰邍,此依韻會。各本作高平之野,非也。大司徒:山林川澤丘陵墳衍邍隰。鄭云:下平曰衍,高平曰原,下濕曰隰。釋地:廣平曰原,高平曰陸。此及鄭注皆以高平釋原者,謂大野廣平偁原,高而廣平亦偁原。下文所謂可食者曰原也。凡陸□陵阿皆高地,其可種穀給食之處皆曰原,是之謂高平曰原也。序官邍師注云:邍,地之廣平者。與大司徒注不同者,單言原則為廣平。墳衍原隰並言則衍為廣平,原為高平也。邍字後人以水泉本之原代之,惟見周禮。人所登。從辵備錄。闕。此八字疑有脫誤。當作從辵,從略省,從彔,人所登也,故從辵十四字。今本淺人所亂耳。人所登,蒙高解從辵之意也。略者,土地可經略也。彔者,土地如刻木彔彔然。西都賦溝塍刻鏤是也。葢從三字會意。愚袁切。十四部。今原字。
89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90
道dàop75下
91
注解:所行道也。毛傳每云行道也。道者人所行,故亦謂之行。道之引伸為道理,亦為引道。從辵首,首者,行所達也。道亦聲。徒晧切。古音在三部。一達謂之道。釋宮文:行部偁四達謂之衢,九部偁九達謂之馗。按許三偁當是一例。當作一達謂之道。從辵首。道人所行也,故從辵。此猶上文邍人所登故從辵也。自邍以下字皆不系於人,故發其例如此。許書多經淺人改竄,遂不可讀矣。□,古文道,從首寸。從寸者如九軌七軌五軌。衟、□,亦古文道。
92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93
遽jù
94
注解:傳也。釋言:馹遽傳也。孫炎曰:傳車,驛馬也。左傳僖卅三年:使遽告於鄭。遽興姜戎。昭二年:乘遽而至。傳中戀反。一曰窘也。窘迫也。從辵豦聲。其倨切。五部。
95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96
迒hánɡ
97
注解:獸跡也。釋獸:兔迹迒。按序曰: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蹏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是凡獸迹皆偁迒,不專謂兔也。從辵亢聲。胡郞切。十部。□,迒或從足更。亦形聲。更亢同在十部。
98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99
□dì
100
注解:至也。從辵吊聲。都歷切。古音在二部。小雅、盤庚皆作弔。釋詁、毛傳皆云:吊,至也。至者,弔中引伸之義。加辵乃後人為之。許葢本無此字,如本有之,則不當與邍道遽迒為伍。
101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102
□biān
103
注解:行垂崖也。釋詁曰:邊,垂也。土部曰:垂,遠邊也。廠部曰:厓,山邊也。屵部曰:崖,高邊也。行於垂崖曰邊,因而垂崖謂之邊,然則邊不當廁於此。從辵□聲。布賢切。十二部。□,古文邊。文一百一十八 重三十張次立注小徐本曰:重二十七。補遺蟡僯二字。
104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105
彳chìp76上
106
注解:小步也。象人脛三屬相連也。三屬者,上為股,中為脛,下為足也。單舉脛者,舉中以該上下也。脛動而股與足隨之。丑亦切。李斯作?。筆迹小變也。凡彳之屬皆從彳。
107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108
德dé
109
注解:□也。□當作登。辵部曰:遷,登也。此當同之。德訓登者,公羊傳:公曷為遠而觀魚,登來之也。何曰:登讀言得。得來之者,齊人語。齊人名求得為得來。作登來者,其言大而急,由口授也。唐人詩:千水千山得得來。得卽德也。登德雙聲。一部與六部合韻又冣近。今俗謂用力徙前曰德,古語也。從彳□聲。多則切。一部。
110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111
徑jìnɡ
112
注解:步道也。周禮:夫閒有遂,遂上有徑。鄭曰:徑容牛馬,畛容大車。塗容乘車一軌,道容二軌,路容三軌。此云步道,謂人及牛馬可步行而不容車也。從彳巠聲。居正切。十一部。按辵部道、足部路皆廁部末,此廁部首,不同者,錯見之意。
113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114
複fù
115
注解:往來也。辵部曰:返,還也。還,復也。皆訓往而仍來。今人分別入聲去聲,古無是分別也。從彳□聲。房六切。三部。
116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117
□rǒu
118
注解:復也。此字引伸為狃忕之義,故玉篇云:習也,忕也。或與狃同。按狃行而□廢矣。左傳有愎字。愎者,狃忕之意,卽復字之變也。復之引伸之義亦為狃忕。從彳柔聲。人九切。三部。按廣韻女久切,習也。從廣韻是。
119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120
徎chěnɡ
121
注解:徑行也。廣韻丈井切,雨後徑也。玉篇力整、丈井二切,徑也。從彳呈聲。丑郢切。十一部。按依今本說文音義則徎與逞同。
122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123
往wǎnɡ
124
注解:之也。從彳□聲。于兩切。十部。迬,古文從辵。按左辵右□。□,古文□也。汗□云:□,尚書往字。甘泉賦曰:□□離宮,般以相燭。
125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126
忂qú
127
注解:行皃。此與足部躣音義同。走部又有□。從彳瞿聲。其俱切。五部。
128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129
彼bǐ
130
注解:往有所加也。彼加疊韻。從彳皮聲。補委切。古音在十七部。
131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132
徼jiào
133
注解:循也。百官表曰:中尉掌徼循京師。如淳曰:所謂游徼循禁僃盜賊也。按引伸為徼求,為邊徼。今人分平去,古無是也。從彳敫聲。古堯切。二部。
134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135
循xún
136
注解:行也。各本作行順也,淺人妄增耳。依大誓正義、眾經音義所引訂。行今音讀下孟反,如月令循行國邑,出行田原,循行縣鄙,周禮注行夜皆是也。釋詁:遹遵率循也。引伸為撫循,為循循有序。從彳盾聲。詳遵切。十二部。
137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138
彶jíp76下
139
注解:急行也。急彶疊韻。凡用汲汲字,乃彶彶之叚借也。從彳及聲。居立切。七部。
140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141
□sà
142
注解:行皃。吳都賦:□譶澩□。□當從彳。廣韻:□,眾行皃。從彳歰聲。穌合切。七部。一曰此與馺同。一說□卽馺字也。馺,馬行相及也。
143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144
微wēi
145
注解:隱行也。□訓眇。微從彳,訓隱行。叚借通用微而□不行。邶風:微我無酒。又假微為非。從彳□聲。無非切。十五部。《春秋傳》曰:「白公其徒微之。」左傳哀十六年文。杜曰:微,匿也。與釋詁匿,微也互訓,皆言隱,不言行,□之叚借字也。此偁傳說叚借。
146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147
徥shì
148
注解:徥徥,行皃也。方言:徥用行也。郭曰:徥皆行,度揩反。集韻曰:徍徥,行皃。於佳、度皆二切。從彳是聲。是支切。十六部。《爾雅》曰:「徥,則也。」今本釋言作是則也。葢古爾雅假徥為是也。此偁爾雅說叚借。
149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150
徐xú
151
注解:安行也。從彳餘聲。似魚切。五部。
152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153
□yí
154
注解:行平易也。廣雅:□□行也。按凡平訓皆當作□。今則夷行□廢矣。從彳夷聲。以脂切。十五部。
155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156
□pīnɡ
157
注解:使也。疑使上當有□□二字。周頌:莫予荓蜂。蜂本又作夆。毛曰:荓夆,□曳也。釋訓作甹夆,□曳也。□□,葢甹夆之正字。□曳者,使之也。大雅傳曰:荓,使也。從彳□聲。按此疑誤,言部無□。當作從彳,從言,甹聲。普丁切。十一部。玉篇云:俗作□。
158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159
□fēnɡ
160
注解:使也。疑當作□□也三字。從彳夆聲。□容切。九部。讀若□。各本作螽,誤。□者,蠭之省。
161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162
□jiàn
163
注解:迹也。豳風。籩豆有踐。箋云:踐,行列皃。按踐同□,故云行列皃。從彳戔聲。慈衍切。十四部。
164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165
徬bànɡ
166
注解:附行也。牛人:共兵車之牛與其牽徬。注曰:牽徬,在轅外挽牛也。人御之,居其前曰牽,居其旁曰徬。按傍,附也,從人。徬,附行也,從彳。此音同義微別也。從彳旁聲。蒲浪切。十部。
167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168
徯xī
169
注解:待也。孟子引書徯我后,趙曰:徯,待也。從彳奚聲。胡計切。十六部。按書孟音義、廣韻、玉篇、集韻、說文篆韻諩皆上聲,疑胡計誤。蹊,徯或從足。左傳:牽牛以蹊人之田。孟子:山徑之蹊。月令:塞徯徑。凡始行之以待後行之徑曰蹊,引伸之義也。今人畫為二字,音則徯上蹊平,誤矣。
170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171
待dài
172
注解:竢也。立部曰:竢,待也。從彳寺聲。徒在切。一部。今人易其語曰等。
173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174
□díp77上
175
注解:行□也。□葢與小弁踧踧同,行平易也,皆徒歷切。玉篇云:□,除又切,與宙同。古往今來無極之名。從彳由聲。古音在三部。
176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177
徧biàn
178
注解:帀也。帀部曰:帀,□也。勹部曰:□,帀徧也。從彳扁聲。比薦切。十二部。禮、禮記多假辯字為之。
179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180
徦jiǎ
181
注解:至也。方言曰:徦□至也。邠唐冀兗之閒曰徦,或曰□。按□古格字。徦今本方言作假,非也,集韻四十禡可證。毛詩三頌假字或訓大也,或訓至也。訓至則為徦之假借。尚書古文作格,今文作假,如假于上下是也。亦假之假借。從彳叚聲。古雅切。五部。郭樸音駕。
182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183
□tuì
184
注解:卻也。從彳日又。彳,行也。行而日日遲曳,是退也。又,行遲曳又又也。他內切。十五部。一曰行遲。四字疑後增。□,□或從內。退,古文從辵。今字多用古文,不用小篆。□、□、□,亦古文退。
185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186
後hòu
187
注解:遲也。從彳么又。么又者,後也。各本奪二字,今補。么者小也。小而行遲,後可知矣,故從么又會意。胡口切。四部。□,古文後,從辵。
188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189
徲tí
190
注解:久也。久疑當作又。從彳犀聲。讀若遲。杜兮切。十五部。按廣韻□杜奚切,久待也。無徲字。玉篇、集韻有徲無□。未知孰是。廣雅:徲徲往來也,丈尸反。
191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192
很hěn
193
注解:不聽從也。一曰行難也。從彳□聲。胡□切。十三部。一曰盭也。盭,弼戾也。韻會無此四字。
194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195
□zhǒnɡ
196
注解:相跡也。後迹與前迹相繼也。□應合踵□為一字。從彳重聲。之隴切。九部。
197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198
得dé
199
注解:行有所□也。□,各本作得,誤,今正。見部曰:□,取也。行而有所取,是曰得也。左傳曰:凡獲器用曰得。從彳□聲。多則切。一部。□,古文省彳。按此字已見於見部。與得並為小篆,義亦少異。
200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201
徛jì
202
注解:舉脛有渡也。釋宮曰:石杠謂之徛。郭曰:聚石水中以為步渡彴也,音居義反。從彳奇聲。去奇切。古音在十七部。
203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204
□xùn
205
注解:行示也。大司馬:斬牲以左右徇陳曰:不用命者斬之。小子,凡師田,斬牲以左右徇陳。陸德明引古今字詁曰:徇,巡也。按如項羽傳:徇廣陵,徇下縣。李奇曰:徇,略也。如淳曰:徇音撫循之循。此古用循巡字、漢用徇字之證。此古今字詁之義也。從彳勻聲。古勻旬同用,故亦作徇。詞閏切。十二部。《司馬法》:「斬以□。」許引司馬法者凡八。
206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207
律lǜp77下
208
注解:均布也。均律雙聲。均古音同勻也。易曰:師出以律。尚書:正日,同律度量衡。爾雅:坎律銓也。律者所以笵天下之不一而歸於一,故曰均布也。從彳聿聲。呂戌切。十五部。
209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210
御yù
211
注解:使馬也。周禮六藝:四曰五馭。大宰注曰:凡言馭者,所以□之內之於善。此引伸之義也。從彳缷。按缷亦聲。牛據切。五部。馭,古文御。從又馬。惟見周禮。
212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213
亍chù
214
注解:步止也。魏都賦曰:澤馬亍阜。赭白馬賦曰:秀騏齊亍。從反彳。讀若畜。丑玉切。三部。文三十七 重七
215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彳部
216
⼵yǐn
217
注解:長行也。玉篇曰:今作引。是引弓字行而⼵廢也。從彳引之。引長之也。余忍切。十二部。凡⼵之屬皆從⼵。
218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部
219
廷tínɡ
220
注解:朝中也。朝中者,中於朝也。古外朝、治朝、燕朝,皆不屋,在廷。故雨沾服失容則廢。從⼵□聲。特丁切。十一部。甘祿字書、佩觿音定。廣韻同。□、壬形近易混。
221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部
222
□zhēnɡ
223
注解:行也。此與辵部□征字音義同。漢武帝年號延和字如此作。今漢書多誤為以然切之延,又或改為從辵之□,亦非也。從⼵正聲。諸盈切。十一部。
224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部
225
建jiàn
226
注解:立朝律也。今謂凡豎立為建。許云:立朝律也。此必古義,今未考出。從聿,律省也。從⼵。廷省也。居萬切。十四部。文四
227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部
228
□chān
229
注解:安步□也。從⼵止。引而復止,是安步也。丑連切。十四部。魏志:錘會兄子毅及峻□下獄。裴曰:□,勑連反。按卽□之也。止之隸變作山。凡□之屬皆從□。
230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部
231
延yán
232
注解:長行也。本義訓長行,引伸則專訓長。方言曰:延,長也。凡施於年者謂之延。又曰:延,徧也。從□□聲。□部曰:象拽引之形。餘制切。虒延曳皆以為聲。今篆體各異,非也。□延虒曳古音在十六部,故大雅施於條枚,呂氏春秋、韓詩外傳、新序皆作延于條枚。延音讀如移也,今音以然切。則十四部。0290文二
233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部
234
行xínɡp78上
235
注解:人之步趨也。步,行也。趨,走也。二者一徐一疾,皆謂之行。統言之也。爾雅:室中謂之時,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門外謂之趨,中庭謂之走,大路謂之奔。析言之也。引伸為巡行、行列、行事、德行。從彳亍。彳,小步也。亍,步止也。戶庚切。古音在十部。凡行之屬皆從行。
236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行部
237
術shù
238
注解:邑中道也。邑,國也。引伸為技術。從行朮聲。食聿切。十五部。
239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行部
240
街jiē
241
注解:四通道也。風俗通曰:街,攜也,離也。四出之路,攜離而別也。按此以疊韻為訓。從行圭聲。古膎切。十六部。
242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行部
243
衢qú
244
注解:四達謂之衢。釋宮文。釋名曰:四達曰衢。齊魯閒謂四齒杷為欋,欋杷地則有四處。,此道似之也。按中山經:宣山桑枝四衢。少室山木曰帝休,枝五衢。天問:靡萍九衢。淮南書:木大則根欋。皆謂□逪岐出。從行瞿聲。其俱切。五部。
245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行部
246
□chōnɡ
247
注解:通道也。衝通疊韻。引伸之義為當也,向也,突也。從行童聲。昌容切。九部。今作衝。《春秋傳》曰:「及□以擊之。」左傳昭元年文。各本以下有戈字,李燾本無。按上云子南執戈逐之,則云以擊之,不再出戈是也。今傳作擊之以戈,亦是淺人所改。
248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行部
249
同tónɡ
250
注解:通街也。同通疊韻。今京師胡同字如此作。從行同聲。徒弄切。九部。
251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行部
252
□jiàn
253
注解:跡也。此與彳部□音義同。從行戔聲。才線切。十四部。
254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行部
255
衙yú
256
注解:衙衙,依廣韻九魚補二字。行皃。九辯:導飛廉之衙衙。王注:風伯次且而埽塵也。按衙衙是行列之意,後人因以所治為衙。從行吾聲。魚舉切。又音牙。五部。
257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行部
258
衎kàn
259
注解:行喜皃。小雅毛傳曰:衎,樂也。從行干聲。空旱切。十四部。
260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行部
261
□xuàn
262
注解:行且賣也。周禮:飾行儥慝。大鄭云:儥,賣也。慝,惡也。謂行且賣姦偽惡物者。後鄭云:謂使人行賣惡物於市,巧飾之令欺誑買者。從行言。黃絢切。十四部。言亦聲也。衒,□或從□。依或字諧聲。則十二部。
263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行部
264
□shuài
265
注解:將□也。□也,今本作衛也,誤。將,如鳥將雛之將,古不分平去也。□,導也,循也。今之率字,率行而□廢矣。率者,捕鳥畢也。將帥字古只作將□。帥行而□又廢矣。帥者,佩巾也。□與辵部□音義同。從行率聲。所律切。十五部。□,古文□。
266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行部
267
衛wèi
268
注解:宿衛也。宮正:夕擊柝而比之。注:暮行夜以比直宿者。宮伯:掌王宮之士庶子凡在版者。大鄭云:庶子,宿衛之官。後鄭云:衛王宮者必居四角四中,於徼□便也。漢有衛尉掌宮門衛屯兵。從韋帀行。韋者,圍之省,圍守也。帀,□也。韋亦聲。于歲切。十五部。行,列也。依韻會訂。此釋從行之意。行者,列也。今音讀如杭,別於步趨之行。韻從三字會意。文十二 重一
269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行部
270
齒chǐ
271
注解:口齗骨也。鄭注周禮曰:人生齒而體僃。男八月、女七月而生齒。象口齒之形,□者,象齒。餘口字也。止聲。昌里切。一部。凡齒之屬皆從齒。□,從小徐也。大徐本誤。古文齒字。古文獨體象形,不加聲旁。
272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273
齗yín
274
注解:齒本肉也。各本無肉。□應兩引作齒肉也,篇、韻皆作齒根肉也,今補。齗為肉,故上文齒為齗骨。此骨出肉外,故肉為骨本。魯世家:甚矣魯道之衰也。洙泗之閒齗齗如也。地理志云:魯濱洙泗,其民涉渡,幼者扶老者而代其任。俗既薄,長老不自安,與幼者相讓,故曰魯道衰,洙泗之閒齗齗如也。按彼此爭辭,露其齒本,故曰齗齗。徐廣五艱反。又按曲禮:□不至矧。鄭云:齒本曰矧,大□則見。矧正齗之近部叚借字也。從齒斤聲。魚斤切。十三部。
275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276
齔chèn
277
注解:毀齒也。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齔。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從齒匕。各本篆作齔,云從齒從七,初忍初覲二音。殆傅會七聲為之。今按其字從齒□,□,變也。今音呼□切,古音如貨。本命曰:陰以陽化,陽以陰變。故男以八月生齒,八歲而毀。女七月生齒,七歲而毀。毀與化義同音近。□應書卷五:齔,舊音差貴切。卷十一:舊音羌貴切。然則古讀如未韻之□,葢本從匕,匕亦聲。轉入置至韻也。自誤從七旁。□應云初忍切,孫愐云初堇切,廣韻乃初觀切,集韻乃初問、恥問二切。其形唐宋人又訛齓從乚,絕不可能矣。今當依舊音差貴切。古音葢在十七部。
278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279
□zép79上
280
注解:齒相值也。今左傳作幘,訛字也。古無幘,則述傳時無此字也。杜云:齒上下相值也。按謂上下齒整齊相對。詩所云如瓠屖。從齒責聲。士革切。十六部。一曰嚙也。別一義。《春秋傳》曰:「皙□。」定九年文。按皙謂人色白,與□二事。
281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282
齜chái
283
注解:齒相齘也。齘各本誤齗,李本不誤。廣韻:□□,齒不正。上士佳,下五佳切。玉篇曰:□亦作□。一曰開口見齒之皃。管子曰:東郭有狗啀啀,旦莫欲齧我椵。啀啀,露齒之皃。從齒此聲。各本作柴省聲,淺人改也。讀若柴。仕街切。十六部。
284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285
齘xiè
286
注解:齒相切也。謂上下齒緊相摩切也。相切則有聲,故三倉云:齘,鳴齒也。函人為甲,衣之欲其無齘也。大鄭云:齘謂如齒齘,不齘則隨人身便利。方言:齘,怒也。郭曰:言噤齘也。噤亦作□,篇、韻皆云:□齘,切齒怒。從齒介聲。胡介切。十五部。
287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288
齞yǎn
289
注解:張口見齒也。依文選注訂。登徒子好色賦:齞唇歷齒。從齒只聲。研繭切。古音在十六部。
290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291
□yàn
292
注解:齒差也。差當作齹。從齒兼聲。五緘切。七部。廣韻語廉切。
293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294
齺zōu
295
注解:齒拹也。拹,今本作搚。手部曰:拹,一曰拉也。齒拉者,謂齒折也。一曰馬口中橜也。司馬相如傳:猶時有銜橜之變。張揖曰:銜,馬勒銜也。橜,騑馬口長銜也。司馬貞曰:周遷輿服志云:鉤逆上者為橜,橜在銜中,以鐵為之,大如雞子。鹽鐵論云:無銜橜而禦悍馬是也。從齒芻聲。側鳩切。四部。廣雅、廣韻及管子注士角切。一曰齰也。廣雅齺齧也本此。按管子:車轂□騎,連伍而行。荀卿子:齺然上下相信,而天下莫之敢當。二書於齰義差近,齧則齒近物。廣韻曰:齺,齒相近皃。
296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297
齱zōu
298
注解:齱齵,疊韻。齒不正也。廣韻齱下曰:齱齲,齒偏。齵下曰:齱齵。從齒取聲。側鳩切。四部。
299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300
齵óu
301
注解:齱齵也。從齒禺聲。五婁切。四部。按二字各本訛亂,今依廣韻正之。
302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303
□zhā
304
注解:□齬,疊韻。齒不相值也。廣韻曰:齟齬,不相當也。或作鉏鋙。上床呂切,下魚巨切。按金部□下云:鋤□也。□或作鋙。周禮注作鉏牙。左傳西鉏吾以鉏吾為名。牙吾古音皆在九魚。古齟字有單用者。東方朔傳曰:齟者,齒不正也。許書各本□訓齬齒也,齬訓齒不相值也,二篆自當類廁,各本離之甚遠。又□側加切,齬魚舉切,全失古語疊韻之理。葢由□之字變為齟,齬之字變為齖,因以□齖並入麻韻,而與齬畫分異處耳。今從齱齵之例正之,不為專輒也。從齒虘聲。大徐側加切。按古音在五部,當依廣韻床呂切。篆韻諩鉏阻反。
305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306
齬yǔp79下
307
注解:□齬也。從齒吾聲。魚舉切。五部。
308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309
□cuó
310
注解:齒差跌皃。差者,不值也。跌者,踼也。齒差跌,謂參差踼跌不平正也。從齒佐聲。鉉曰:佐當是□,傳寫之誤。說文無佐字。昨何切。十七部。《春秋傳》曰:「鄭有子□。」見左傳昭十六年,今傳作齹,實一字也。釋文曰:齹,字林才可士知二反。說文作□,云齒差跌也,在河千多二反。是字林始有齹。各本說文乃以齹篆先□,而別為音義,誤甚,今□之。古人名字相應,或以相反為相應。齹者不齊,故為嬰齊之字也。
311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312
齤quán
313
注解:缺齒也。一曰曲齒。缺齒者,□也。曲齒者,上云齒差跌,今俗云齒□也。按淮南道應訓:若士齤然而□。謂露其齒病而□也。從齒□聲。讀又若權。按云又者,謂□讀若書卷,齤讀同,又讀若權也。大徐□又,非。巨贠切。十四部。
314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315
齳yǔn
316
注解:無齒也。韓詩外傳:以為姣好邪。則大公年七十二,齳然而齒墮矣。從齒軍聲。魚吻切。十三部。
317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318
齾yà
319
注解:缺齒也。引伸凡缺皆曰□。左傳曰:兩軍之士皆未憖也。杜曰:憖,缺也。釋文:憖,魚覲反,又魚轄反。按憖得有魚轄反者,正因本或作□,陸氏失於不分別言之耳。正義曰:憖者缺之皃。今人猶謂缺為憖。所據本必作□。故如此云。下文葢有一本作憖之語,亦為淺人□之矣。從齒獻聲。五轄切。十五部。獻聲在十四部。合音也。
320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321
□jù
322
注解:齗腫也。從齒巨聲。巨主切。五部。廣韻其呂切。
323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324
齯ní
325
注解:老人齒。魯頌:黃髮兒齒。釋詁曰:黃髮齯齒,壽也。釋名曰:九十或曰齯齒。大齒落□,更生細者,如小兒齒也。按毛詩作兒,古文。他書作齯,今文也。從齒兒聲。此形聲包會意。五雞切。十六部。
326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327
齮yǐ
328
注解:齧也。史、漢田儋傳:齮齕用事者墳墓。如淳曰:齮齕,猶齚齧也。齕,齩也。按凡從奇之字多訓偏,如掎訓偏引,齮訓側嚙。索隱注高紀云:許慎以為側齧。從齒奇聲。魚綺切。古音在十七部。
329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330
□zhíp80上
331
注解:齚齒也。謂齚物而外露之齒也,故從齒出。從齒出聲。仕乙切。十五部。
332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333
齰zé
334
注解:齧也。漢書灌夫傳:齰舌自殺。鄧通傳:使大子齰癰。從齒昔聲。側革切。古音在五部。齚,齰或從乍。乍聲亦五部也。
335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336
□jiān
337
注解:齧也。從齒咸聲。工咸切。廣韻苦洽切。古音在七部。
338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339
齦kěn
340
注解:齧也。此與豕部豤音義同。疑古只作豤,齦者後出分別之字也。今人又用為齗字矣。從齒□聲。康很切。十三部。
341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342
□yǎn
343
注解:齒見皃。廣韻曰:□□,齒不正。從齒干聲。五版切。十四部。
344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345
□zú
346
注解:□,此複舉字之未□者。齚也。從齒卒聲。昨□切。十五部。
347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348
□là
349
注解:齒分骨聲。從齒□聲。篇、韻皆作□。讀若剌。盧達切。十五部。
350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351
齩yǎo
352
注解:齧骨也。俗以鳥鳴之咬為齩齧。從齒交聲。五巧切。二部。
353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354
□qiè
355
注解:齒差也。此與□訓齒差義異,謂齒相摩切也。齒與齒相切,必參差上下之。差卽今磋磨字也。引伸之義,摩物曰□。衛風:如切如瑳,如琢如摩。釋器曰:骨謂之切,象謂之瑳,玉謂之琢,石謂之摩。切亦作□,瑳亦作磋,摩亦作磨。差者正字,瑳磋皆加偏旁字也。從齒屑聲。讀若切。千結切。十二部。
356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357
□xiá
358
注解:齧堅聲。齧各本作齒,今依玉篇訂。石部曰:硈,石堅也。皆於吉聲知之。從齒吉聲。赫轄切。十五部。按自齮至齩九文并□十文皆謂齧也,宜移廁□文之上。
359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360
□ái
361
注解:□牙也。□牙猶差齒也,亦引伸為摩器之名。刀部曰:剴,一曰摩也。皆於豈聲知之。從齒豈聲。五來切。古音在十五部。
362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363
齝chī
364
注解:吐而噍也。噍卽嚼字也,見口部。釋獸郭注曰:食之已久,復出嚼之。從齒台聲。丑之切。一部。《爾雅》曰:「牛曰齝。」釋獸文。
365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366
齕hé
367
注解:齧也。如淳注漢書曰:齕,齩也。曲禮:庶人齕之。從齒氣聲。戶骨切。十五部。
368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369
□lián
370
注解:齒見皃。從齒聯聲。力延切。十四部。
371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372
嚙niè
373
注解:噬也。口部曰;噬,啖也。釋名曰:鳥曰啄,獸曰齧。齧,□也。所臨則禿□也。從齒□聲。五結切。十五部。
374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375
齭chǔ
376
注解:齒傷酢也。酢者今之醋字,酸澀也。從齒所聲。讀若楚。創舉切。五部。亦作齼。凡言痛楚,儊澀意皆同。
377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378
齨jiùp80下
379
注解:老人齒如臼也。如臼者,齒坳。從齒臼,臼亦聲。其久切。三部。一曰馬八歲也。馬八歲曰□。齒亦如臼,俗名之齨,亦作□。
380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381
齛xiè
382
注解:羊粻也。釋獸曰:羊曰齛。郭曰:齛音漏泄。按唐人諱世作齥。粻,米部無此字。食部引歭乃餱粻。從齒世聲。私列切。十五部。
383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384
齸yì
385
注解:鹿麋粻。釋獸曰:麋鹿曰齸。釋文云:字或作嗌。按嗌,咽也。咽,喉也。郭云:□食之所在因名之。是也。然則齛與齝同,言其自喉出復嚼,故字從齒。嗌膆嗛則皆自其藏食之處言之,字只從口。口嗌或作齸者,葢亦謂出嚼之也。從齒益聲。伊昔切。十六部。
386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387
□zhì
388
注解:齧堅也。玉篇:齧堅皃。廣韻:齧聲。各本嚙作齒,恐誤。從齒至聲。陟栗切。十二部。
389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390
□huá
391
注解:齧骨聲。曲禮曰:毋齧骨。鄭云:為有聲響不敬。從齒骨,骨亦聲。戶八切。十五部。
392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393
□kuò
394
注解:噍聲。廣韻曰:骨端。從齒□聲。古活切。十五部。
395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396
□bó
397
注解:噍堅也。口部:□,□,噍皃。廣韻曰:□同□。從齒尃聲。補莫切。五部。按此葢□之或字,後人竄入者也。文四十四今□齹字則四十三。 重二
398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399
牙yá
400
注解:□齒也。壯各本訛作牡。今本篇、韻皆訛,惟石刻九經字□不誤,而馬氏版本妄改之。士部曰:壯,大也。壯齒者,齒之大者也。統言之皆偁齒,偁牙。析言之則前當唇者偁齒,後在輔車者偁牙,牙較大於齒,非有牝牡也。釋名:牙樝牙也。隨形言之也。輔車或曰牙車,牙所載也。詩誰謂雀無角,誰謂鼠無牙,謂雀本無角,鼠本無牙,而穿屋穿牆似有角牙者然。鼠齒不大,故謂無牙也。東方朔說騶牙曰:其齒前後若一,齊等無牙。此為齒小牙大之明證。象上下相錯之形。五加切。古音在五部。凡牙之屬皆從牙。□,古文牙。從齒而象其形也。□,古文齒。
401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牙部
402
□qī
403
注解:虎牙也。虎一本作武,避唐諱耳。今俗謂門齒外出為虎牙,古語也。大招云:靨輔奇牙,宜□嫣只。淮南云:奇牙出,□□搖。高注:將□故好齒出也。按奇牙所謂□也。可部曰:奇,異也。一曰不耦□而露其齒獨好,故曰奇牙。從牙奇,奇亦聲。去奇切。古音在十七部。
404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牙部
405
□qǔp81上
406
注解:齒蠧也。釋名曰:□,朽也。蟲齧之缺朽也。史記:齊中大夫病齲齒。淮南:斲木愈齲。司馬彪五行志:桓帝元嘉中:京都婦女作齲齒□。從牙禹聲。邱禹切。五部。齲,□或從齒。文三 重二
407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牙部
408
足zú
409
注解:人之足也。在體下。從口止。依玉篇訂。口猶人也,舉口以包足已上者也。齒,上止下口。次之以足,上口下止。次之以疋,似足者也。次之以品,從三口。今各本從囗,非也。卽玉切。三部。凡足之屬皆從足。
410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411
蹏tí
412
注解:足也。俗作蹄。從足虒聲。杜兮切。十六部。
413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414
跟ɡēn
415
注解:足歱也。歱,各本作踵,誤。止部曰:歱,跟也。釋名曰:足後曰跟。一體任之,象本根也。從足□聲。古痕切。十三部。□,跟或從止。
416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417
踝huái
418
注解:足踝也。釋名曰:踝,确也。居足兩旁磽確然也。按踝者,人足左右骨隆然圜者也。在外者謂之外踝,在內謂之內踝。丮部曰:□,擊踝也。從足果聲。胡瓦切。十七部。
419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420
跖zhí
421
注解:足下也。今所謂腳掌也。史記曰:跖勁弩。按弩以足蹋張之,故曰跖。跖或借跖為之。又作□。賈誼傳曰:病非徒瘇也。又苦□盭。□,跖字之異者也。足跖,反戾不可行。從足石聲。之石切。古音在五部。
422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423
踦qī
424
注解:一足也。管子:俈堯之時,一踦腓,一踦屨,而當死。謂一足剕,一足屨當死罪也。引伸之凡物單曰踦。方言:倚踦奇也。自關而西凡全物而體不具謂之倚,梁楚之閒謂之踦,雍梁之西郊凡嘼支體不具者謂之踦。公羊傳:匹馬隻輪無反者。何曰:匹馬,一馬也。隻,踦也。又相與踦閭而語。何云:閉一扇,開一扇。一人在內,一人在外。戰國策:必有踦重者矣。踦重,偏重也。若衣部曰:襱,褲踦也。毛傳曰:蟰蛸,長踦也。則皆謂足,不必一足。從足奇聲。去奇切。古音在十七部。
425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426
跪ɡuì
427
注解:拜也。手部曰:□,首至手也。按跪與拜二事,不當一之。疑當云所以拜也,後人不達此書所以字,往往□之。釋名:跪,危也。兩膝隱地,體危隉也。從足危聲。去委切。十六部。
428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429
跽jì
430
注解:長跽也。長跽各本作長跪,今正。按係於拜曰跪,不係於拜曰跽。范睢傳四言秦王跽,而後乃云秦王再拜是也。長跽乃古語。長俗作□。人安坐則形弛,敬則小跪聳體若加長焉,故曰長跽。方言:東齊海岱北燕之郊跪謂之□□。郭曰:今東郡人亦呼長跽為□□。釋名:跽,忌也。見所敬忌不敢自安也。徐廣注滑稽傳鞠□曰:□,其紀反,與跽同。謂小跪也。廣雅:□□,跪拜也。此統言之。許跪跽析言之。從足忌聲。渠几切。古音在一部。徐廣音是也。
431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432
踧díp81下
433
注解:行平易也。小雅毛傳曰:踧踧,平易也。從足叔聲。子六切。三部。《詩》曰:「踧踧周道。」小弁。
434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435
躣qú
436
注解:行皃。九辯:右蒼龍之躣躣。從足瞿聲。其俱切。五部。
437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438
踖jí
439
注解:長脛行也。小雅:執爨踖踖。毛曰:踖踖,言爨灶有容也。從足昔聲。資昔切。古音在五部。一曰踧踖。見論語鄉黨,馬融曰:恭敬皃也。廣韻一屋曰:踧踖,行而謹敬。按左傳石碏。漢石經公羊作石踖,從石,誤字也。
440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441
踽jǔ
442
注解:疏行皃。唐風:獨行踽踽。毛曰:踽踽,無所親也。按許合經傳云爾。疏,通也。引伸為親疏。孟子:行何為踽踽涼涼。義同。從足禹聲。區主切。五部。《詩》曰:「獨行踽踽。」
443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444
□qiānɡ
445
注解:行皃。聘禮:眾介北面蹌焉。鄭云:容皃舒揚。曲禮:天子穆穆,諸侯皇皇,大夫濟濟,士蹌蹌。鄭曰:皆行容止之皃也。按許□為行皃。蹌訓動也。然則禮言行容者皆□為正字,蹌為叚借字。廣雅:蹡蹡,走也。從足將聲。七羊切。十部。《詩》曰:「管磬□□。」周頌文,今詩作磬管將將。毛曰:將將,集也。
446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447
□duàn
448
注解:踐處也。此與畽同義。田部曰:畽,禽獸所踐處也。王逸九思:鹿蹊兮□。亦作□。按只云踐處,別於畽字,專屬禽獸。從足,□省聲。不云□聲者,□,古文絕也。徒管切。十四部。
449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450
□fù
451
注解:趣越皃。趣,疾也。小徐作趨。□與赴音義略同。從足卜聲。芳遇切。古音在三部。
452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453
逾yú
454
注解:越也。越,度也。踰與逾音義略同。從足俞聲。羊朱切。四部。
455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456
□yuè
457
注解:輕也。廣韻:□,輕也。字從女。從足鉞聲。王伐切。十五部。
458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459
蹻qiāo
460
注解:舉足小高也。蹻高疊韻。各本作行高,晉灼注漢書高帝紀作小高。□應引文穎曰:蹻猶翹也。又引三蒼解詁云:蹻,舉足也。丘消切。按今俗語猶然。從足喬聲。丘肖切。大徐居勺切,非也。二部。《詩》曰:「小子蹻蹻。」大雅文。毛曰:蹻蹻,驕皃。此引伸之義。
461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462
跾shūp82上
463
注解:疾也,長也。二義相反而相成。易:其欲逐逐。□云:速也。子夏傳作攸攸,荀作悠悠。劉作跾,云遠也。按方言透,驚也,式竹切。吳都賦:驚透沸亂。透卽跾字,音義正同。今人以為透漏字。他□切。從足攸聲。式竹切。三部。
464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465
蹌qiānɡ
466
注解:動也。從足倉聲。七羊切。十部。
467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468
踊yǒnɡ
469
注解:跳也。與走部□別。從足甬聲。余隴切。九部。
470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471
躋jī
472
注解:登也。從足齊聲。祖雞切。十五部。《商書》曰:按口部引咈其耇長,辵部引我興受其□皆系之周書。此作商書,恐此為是。「予顚躋。」微子篇文,今尚書作躋。注家云:顚隕,躋墜。按□降同謂之躋,猶治亂同謂之亂。俗作躋。顅命由賓階躋,毛詩朝躋於西,南山朝躋,周禮九曰躋,皆訓升。左傳知躋於溝壑矣,則訓降。
473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474
躍yuè
475
注解:迅也。迅,疾也。從足翟聲。以灼切。二部。
476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477
跧zhuān
478
注解:蹴也。蹴,躡也。從足全聲。莊緣切。十四部。一曰卑也,絭也。絭當為拳曲之拳。魯靈光殿賦:狡兔跧伏於柎側。注當引卑也,絭也。李善引蹴也,非。
479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480
蹴cù
481
注解:躡也。□應云:說文:蹴,蹋也。以足逆蹋之曰蹴。從足就聲。七宿切。三部。
482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483
蹋tà
484
注解:踐也。從足□聲。徒盍切。八部。俗作踏。
485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486
躡niè
487
注解:蹈也。史記:張良、陳平躡漢王足是也。耤田賦注引說文:躡,追也。不同。從足聶聲。尼輒切。八部。
488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489
跨kuà
490
注解:渡也。謂大其兩股閒以有所越也,因之兩股閒謂之跨下。史記陰矦傳作胯下。又部曰:□,跨步也。苦瓦切。從足誇聲。苦化切。按古音在五部,音轉入於十七部耳。五經文字云:說文作□。經典相承,隸省作跨。此實不然。夸聲在五部,□聲在十七部,絕無□字。至肉部云:說文〈月□〉,隸省作胯。則更誤。說文有□字,無〈月□〉、胯字。胯卽□之俗,廣韻曰:兩股閒也。玉裁又按:蹴蹋躡踄蹈躔踐七字一氣銜接,不當中絕以跨字,疑許書本無跨字。又部之□釋曰:跨步也。跨步當為夸步,夸步者,大步也。大張其兩股曰□。必云夸步不云大步者,□夸雙聲也。後人改□作跨,玉篇云:□與跨同。其明證也。又專言兩股閒則作胯,□字之訓則改之曰跨步,皆出後人增竄。此所以張參本與今本參差乖異而皆不必是歟。□原從月從□作。□,□字之訛。
491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492
踄bóp82下
493
注解:蹈也。從足步聲。旁各切。又音步。五部。
494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495
蹈dǎo
496
注解:踐也。釋名:蹈,道也。以足踐之如道。從足舀聲。徒到切。古音在三部。□,古文蹈。
497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498
躔chán
499
注解:踐也。方言:躔,歷行也。日運為躔。從足廛聲。直連切。十四部。
500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501
踐jiàn
502
注解:履也。履之箸地曰履。履,足所依也。從足戔聲。慈衍切。十四部。
503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504
踵zhǒnɡ
505
注解:追也。與止部歱別。從足重聲。之隴切。九部。一曰往來皃。
506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507
踔zhào
508
注解:踶也。許意踔與蹈義同。從足卓聲。知敎切。二部。廣韻丑敎切,猿跳也。漢書上林賦趠□閒,史記作踔□閒是也。又莊子一足踸踔而行,謂腳長短也。敕甚敕角切。
509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510
蹛dài
511
注解:踶也。□應曰:□三蒼音帝。郭訓古文奇字,以為古文逝字。漢書韋昭音徒計切。按蹛卽□字。漢書□惲作□,蹛林作蹛。從足帶聲。當葢切。十五部。
512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513
蹩bié
514
注解:踶也。集韻作□,云反足踶也,匹蔑切。莊子:蹩躠為仁。亦作弊薛。從足敝聲。蒲結切。十五部。一曰□也。
515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516
踶dì
517
注解:躛也。李軌曰:踶,蹋也。通俗文曰:小蹋謂之踶。從足是聲。特計切。十六部。
518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519
躛wèi
520
注解:衛也。按此必有脫誤,當云躗踶也。牛部□下云:牛踶□也。然則躗□義略同。從足衛聲。於歲切。十五部。@@□字原從衛作。
521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522
□dié
523
注解:□足也。案此三字一句。□卽蹀字也。叚借作啑作喋。文帝紀:新喋血京師。服□曰:喋音蹀屣履之蹀。如淳曰:殺人流血滂沱為喋血。司馬貞引廣雅:喋,履也。然則喋血者,□血也。謂流血滿地污足下也。從足執聲。徒叶切。七部。
524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525
□shì
526
注解:尌也。與歭偫雙聲,義略同。從足氏聲。承旨切。按旨當作紙。十六部。
527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528
蹢zhí
529
注解:蹢躅,各本奪此二字,文選注四引皆有。逗足也。逗各本作住,今正。逗者止足也,說文無住字。人部有侸,侸者立也,立者侸也,是為轉注。侸非□躅之義。易曰:羸豕孚□躅。三年問:鳴號焉,蹢躅焉。蹢躅之雙聲疊韻曰踟躕,曰跢跦,曰歭□,曰□箸。俗用躊躇。從足啻聲。俗本作適省聲,非是。直隻切。十六部。或曰蹢躅。按四字衍文。賈侍中說:足垢也。賈謂足垢為蹢躅。
530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531
躅zhú
532
注解:蹢躅也。蹢躅雙聲。從足蜀聲。直錄切。三部。
533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534
踤zú
535
注解:觸也。長□賦:帥軍踤阹。漢書音義曰:踤,聚也。師古曰:踤,足蹴也。從足卒聲。昨□切。十五部。一曰駭也。一曰倉踤。今人多用蒼猝,古書多用倉卒。
536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537
蹶juép83上
538
注解:殭也。殭,僨也。方言:跌,蹷也。左傳:是謂蹷其本。從足厥聲。居月切。十五部。一曰跳也。孟子:今夫蹶者趨者,是氣也,而反動其心。讀亦若橜。亦者,謂讀若厥矣又讀若橜也。橜,瞿月切。□,蹷或從闕。
539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540
跳tiào
541
注解:蹷也。方言:自關而西秦晉之閒曰跳。從足兆聲。徒遼切。二部。一曰躍也。躍,迅也。
542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543
□zhèn
544
注解:動也。與口部唇,雨部震,手部振,音義略同。從足辰聲。側鄰切。十二部。
545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546
□chú
547
注解:歭□,不前也。歭見止部,云□也。今按當云歭□也。淺人□一字耳。從足屠聲。直魚切。五部。
548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549
□fú
550
注解:跳也。方言:□、□、□,跳也。從足弗聲。敷勿切。十五部。
551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552
跖zhí
553
注解:楚人謂跳躍曰跖。見方言。從足庶聲。之石切。古音在五部。□,古文跖。
554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555
□tà
556
注解:趿也。按趿當作跳。方言:□,跳也。自關而西秦晉之閒曰跳,或曰□。從足荅聲。他合切。七部。
557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558
□yáo
559
注解:跳也。方言:□,跳也。陳鄭之閒曰□。從足□聲。餘招切。二部。
560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561
趿sà
562
注解:進足有所擷取也。爾雅、毛傳皆云:執袵曰袺,扱衽曰襭。衣部云:以衣衽扱物謂之襭。襭或作擷。從足及聲。穌合切。七部。《爾雅》曰:「趿謂之擷。」按所據爾雅扱作趿,無衽字,與今本異,亦與衣部說異,葢衣部用毛傳,此據爾雅也。
563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564
□bèi
565
注解:步行獵跋也。獵今之躐字,踐也。毛傳曰:跋,躐也。老狼進則躐其胡。獵跋猶踐踏也。從足貝聲。博葢切。十五部。
566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567
躓zhì
568
注解:跲也。釋言、毛傳皆曰:疐,跲也。疐者躓之叚借字。從足質聲。陟利切。古音在十二部。詩正義引竹二反。《詩》曰:「載躓其尾。」豳風:載疐其尾。許所據作躓。
569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570
跲jiá
571
注解:躓也。中庸:言前定,則不跲。從足合聲。居怯切。七部。
572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573
跇yì
574
注解:述也。述當作□,字之誤也。樂書:騁容與兮跇萬里。裴引如淳曰:跇謂超逾也。吳都賦說田獵曰:跇踰竹柏,□猭杞楠。從足世聲。丑例切。十五部。鄒誕生云:跇一作世。
575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576
蹎diān
577
注解:跋也。經傳多叚借顚字為之,如左傳子都自下射之顚是也。貢禹傳:誠恐一旦蹎僕氣竭。從足真聲。都年切。十二部。豳風正義引丁千反。
578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579
跋báp83下
580
注解:蹎也。依豳風正義訂。跋,經傳多叚借沛之字為之。大雅、論語顚沛皆卽蹎跋也。毛傳:顚,僕也。沛,拔也。拔同跋。豳風狼跋亦或作拔。馬融論語注曰:顚沛,僵僕也。按豳風狼跋其胡謂□也,□則僕矣。引伸為近人題跋字。題者標其前,跋者系其後也。邶風傳:艸行曰跋。別一義。從足犮聲。北末切。廣韻蒲撥切。十五部。
581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582
蹐jí
583
注解:小步也。毛傳:蹐,絫足也。按絫蹐疊韻。絫足者,小步之至也。從足□聲。資昔切。十六部。《詩》曰:「不敢不蹐。」小雅。走部引作□。
584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585
跌diē
586
注解:踼也。從足失聲。徒結切。十二部。一曰越也。別一義。
587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588
踼tánɡ
589
注解:跌也。今本作跌踼也,恐是誤倒。吳都賦:□褫氣懾而自踼□者。劉曰:踼□,頓伏也。李引聲類:踼,跌也。漢書音義:□,崩也。從足昜聲。徒郞切。十部。一曰槍也。別一義。木部曰:槍,歫也。止部曰:歫,槍也。按踼與□音義同。□,歫也。
590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591
蹲dūn
592
注解:居也。尸部曰:居,蹲也。是為轉注。各本作踞也,以俗改正,又增一踞篆於蹲後,今正而□之。左傳:蹲甲而射之。蹲,居也。引伸為居積之義。從足尊聲。徂尊切。十三部。山海經作踆。
593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594
□kuà
595
注解:居也。從足荂聲。苦化切。按此恐又跨字之異體。
596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597
躩jué
598
注解:足躩如也。論語苞氏曰:躩,盤辟皃也。從足矍聲。丘縛切。五部。
599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600
踣bó
601
注解:僵也。殭,卻偃也。從足咅聲。蒲北切。按古音在四部。爾雅釋文音赴,或孚豆蒲矦二反,是也。然則踣與僕音義皆同。孫炎曰:前覆曰僕。左傳正義曰:前覆謂之踣。對文則偃與僕別,散文則通也。走部□同。《春秋傳》曰:「晉人踣之。」左傳襄十四年文。
602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603
蹇jiǎn
604
注解:□也。尣部曰:□,蹇也。是為轉注。□,曲脛也。易曰:蹇,難也。行難謂之蹇,言難亦為之蹇。俗作謇,非。從足,寒省聲。九輦切。十四部。按各本□作跛,又於蹇篆之上出跛篆,云行不正也,從足皮聲,一曰足排之,讀若彼。此後人不知跛卽□之隸變而增之耳。今□。曲禮:立毋跛。鄭云:跛,偏任也。此謂形體偏任一邊如□者然。凡經傳多作跛。
605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606
蹁pián
607
注解:足不正也。南都賦說舞曰:□□蹁躚。卽上林賦之便□蹩□也。從足扁聲。部田切。十二部。一曰拖後足馬。拖,俗字,當作拕。讀若蘋。此十一部十二部合韻。或曰徧。讀如徧也。
608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609
□kuíp84上
610
注解:脛肉也。從足□聲。一曰曲脛也。廣韻作左脛曲。讀若逵。渠追切。古音在三部。按一曰曲脛也,橫梗不貫,凡似此者疑皆後人所妄增。
611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612
踒wō
613
注解:足跌也。跌當為胅,字之誤也。肉部曰:胅,骨差也。踒者,骨委屈失其常,故曰胅,亦曰差跌。從足委聲。烏過切。十七部。
614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615
跣xiǎn
616
注解:足親地也。親跣疊韻。古者坐必脫屨,燕坐必褫襪,皆謂之跣。如趙盾待君燕,跣以下,此褫襪之跣也。如晉悼公跣而出,此不暇屨之跣也。喪大記:主人徒跣。亦謂褫襪。從足先聲。穌典切。十二部。
617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618
跔jū
619
注解:天寒足跔也。周書大子晉解:師曠東,躅其足,曰善哉善哉。大子曰:大師何舉足驟。師曠曰:天寒足跔,是以數也。此許所本。莊子音義亦引周書天寒足跔。今本周書作足躅,誤也。跔者,句曲不伸之意。從足句聲。其俱切。四部。
620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621
□kǔn
622
注解:瘃足也。疒部曰:瘃,中寒腫覆也。據趙充國傳:手足皆有皸瘃之患。此字篵足,故訓為瘃足。從足囷聲。囷聲鍇本作困聲,非。古音由斂而侈,囷聲字多轉入□韻。苦本切。十三部。
623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624
距jù
625
注解:雞距也。左傳:季氏介其雞,郈氏為之金距。服曰:以金沓距也。按鳥距如人與獸之□,此距與止部之歫異義。他家多以距為歫。從足巨聲。求許切。五部。亦作□、作□。
626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627
躧xǐ
628
注解:舞履也。鄭注周禮曰:鞮屨,四夷舞者屝也。史記貨殖傳:躡利屣。徐廣曰:舞屣也。躡一作跕。跕,吐協反。地理志:跕躧。臣瓚曰:躡跟為跕。按舞不納履,故凡不箸跟,曳之而行曰躧履,如雋不疑傳、長門賦皆是也。西京賦說舞曰:振朱屣於盤樽。薛曰:朱屣,赤絲履也。從足麗聲。所綺切。十六部。□,或從革。
629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630
□xiā
631
注解:足所履也。從足叚聲。乎加切。凡叚聲古在五部。按□疑𫏗之誤。篇、韻有踹字。丁貫切。今俗謂語用力踏地曰踹。𫏗音同也。許書碫字訛碬。䪗錯出,是其比矣。
632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633
□fèi
634
注解:跀也。字亦作剕。從足非聲。扶味切。十五部。
635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636
跀yuè
637
注解:□足也。此與刀部刖異義。刖,絕也。經傳多以刖為跀。周禮司□注云:周改臏作刖。按唐虞夏□用髕,去其厀頭骨也。周用跀,□足也。凡於周言臏者,舉本名也。莊子:魯有兀者叔山無趾,踵見仲尼。崔撰云:無趾故踵行。然則跀□卽漢之斬趾。無足指,故以足跟行也。無足指不能行,故別為刖足者之屨以助其行,左氏云踊貴屨賤是也。髕則足廢不能行,跀則用踊尚可行,故跀輕於髕也。跀一名□,□一作剕。鄭駁異義云:皋陶改臏為剕,呂□有剕,周改剕為刖。此恐誤,與司□注不合。從足月聲。魚厥切。十五部。□,跀或從兀。亦形聲。莊子養生主注曰:介,偏刖之名。崔本作兀,又作□,云斷足也。德充符:申徒嘉,兀者也。李云:刖足曰兀。
638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639
趽fànɡ
640
注解:曲脛馬也。廣雅曰:趽□□也。□見上。□,俱達切。從足方聲。讀與彭同。薄庚切。古音在十部。
641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642
趹jué
643
注解:馬行皃。戰國策、史記云:秦馬之良,探前趹後,蹄閒三□。西都賦:要趹追蹤。廣雅:趹,奔也。從足夬聲。各本作決省聲,淺人改也。古穴切。十五部。
644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645
趼yàn
646
注解:獸足企也。釋嘼:騉蹏趼,善升甗。又騉駼,枝蹏趼,善升甗。趼者謂其足企。企,舉歱也,故善登高。趼本或作研。研,滑石也。舍人、李巡、孫炎、郭樸、顏師古皆以蹄下平正如研釋之。從足幵聲。五甸切。十四部。
647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648
路lù
649
注解:道也。釋宮:一達謂之道路。此統言也。周禮:澮上有道,川上有路。此析言也。爾雅、毛傳:路,大也。此引伸之義也。從足各聲。恪故切。五部。
650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651
蹸lìn
652
注解:轢也。車部曰:轢,車所踐也。從足□聲。良忍切。十二部。
653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654
跂qí
655
注解:足多指也。從足支聲。巨支切。十六部。按足部當終於路,蹸字跂字不當廁此。莊子:駢拇枝指。字只作枝,跂葢俗體。文八十五按去踞跛二字則八十三。 重四
656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657
疋shū
658
注解:足也。上象腓腸,肉部曰:腨,腓腸也。下從止。止,下基也。《弟子職》曰:弟子職,管子書篇名。漢藝文志以列於孝經十一家,是其單行久矣。「問疋何止。」謂問尊長之臥,足當在何方也。內則曰:將衽,長者奉席,請何止。止一作趾,足也。古文□為《詩□大雅》字。雅各布本作疋,誤。此謂古文叚借疋為雅字,古音同在五部也。亦□為足字。此則以形相似而叚錯,變例也。或曰胥字。此亦謂同音叚借,如府史胥徒之胥徑作疋可也。一曰疋記也。記下云疋也,是為轉注,後代改疋為疏耳。疋疏古今字。此與足也別一義。凡疋之屬皆從疋。所菹切。五部。
659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疋部
660
□shūp85上
661
注解:門戶青疏□也。青字依篇、韻補。於門戶刻鏤為□牗之形,而以青飾之也。□部曰:疏,通也。薛注西京賦曰:疏,刻穿之也。招□:網戶朱綴,刻方連些。古詩曰:交疏結綺□。從疋,從疋者,綺文相連如足迹相□也。疋亦聲。囪象□形。囪部曰:在牆曰牗,在屋曰囪。則囪疋為會意矣。而云象形者,正謂門戶刻文如囪牖也。讀若疏。所菹切。五部。
662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疋部
663
□shū
664
注解:通也。此與□部疏音義皆同。玉篇引月令:其器□以達。今月令作疏。諸書枎疏字,太□作枎□。太□又有□首,轉寫訛作□。從爻疋,爻者,刻文相交也。疋亦聲。所菹切。五部。
665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疋部
666
文三
667
品pǐn
668
注解:眾庶也。從三口。人三為眾,故從三口。會意。丕飲切。七部。凡品之屬皆從品。
669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品部
670
岩niè
671
注解:多言也。此與言部讘音義皆同。從品相連。會意。《春秋傳》曰:「次於岩北。」僖元年左傳文,今左作聶。聶北,邢地。杜氏說。讀與聶同。音同也。尼輒切。七部。
672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品部
673
喿zào
674
注解:鳥群鳴也。此與雧同意,俗作噪。方言假喿為鍬臿字。從品在木上。穌到切。二部。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品部
675
文三
676
龠yuè
677
注解:樂之竹管,此與竹部鑰異義。今經傳多用鑰字,非也。三孔,孔同空。按周禮笙師禮記少儀明堂位鄭注、爾雅郭注、應氏風俗通皆云三孔,惟毛傳云六孔,廣雅云七孔。□和眾聲也。和眾聲,謂奏樂時也。萬舞時只用龠以節舞,無他聲。從品崙。惟以和眾聲,故從品。崙,理也。亼部曰:崙,思也。按思猶□,□理一也。大雅:於論□錘。毛傳曰:論,思也。鄭曰:論之言倫也。毛鄭意一也。從崙,謂得其倫理也。以灼切。二部。凡龠之屬皆從籥。
678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龠部
679
□chuīp85下
680
注解:□音律管塤之樂也。八字一句。音律者,如王者行師,大師吹律合音是也。竽笙鑰簫篪篴管皆竹屬,獨言管者,舉一以該六也。土屬則惟塤可吹。小師言□,瞽蒙言播,笙師言龡者,各因其文也。以人氣作音曰吹。從龠炊聲。昌垂切。古音在十七部。
681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龠部
682
□chí
683
注解:管樂也。管猶筒也,故龠□簫皆曰管樂。鄭司農注周禮云:篪七空。廣雅云八孔,賈公彥引禮圖云九孔,其言多轉寫錯亂,疑不能明也。世本云:暴辛公作□,蘇成公作篪。譙周云:二人善□善篪,記者因以為作,謬矣。按許於塤□下皆不引世本,於鐘磬笙簧琴瑟則引之,其匡謬不在允南之前乎。從龠虒聲。直離切。十六部。篪,□或從竹。樂記又作竾。
684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龠部
685
和hé
686
注解:調也。言部曰:調,和也。此與口部和音同義別。經傳多假和為和。從龠禾聲。讀與咊同。禾各本作和,今正。此言其音同而已。戶戈切。十七部。
687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龠部
688
諧xié
689
注解:樂和也。諧訓和,和訓調,調訓和,三字為轉注。諧和作諧和者皆古今字變,許說其未變之義。今本諧下調下作和也,則與和下調也,不為轉注。諧與言部諧音同義異。各書多用諧為諧。從龠皆聲。戶皆切。十五部。《虞書》曰:虞書當作唐書。「八音克諧。」堯典文.
690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龠部
691
文五 重一
692
□cè
693
注解:符命也。諸侯進受於王者也。者字依韻會補。尚書王命周公後作□逸誥、左傳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內史叔興父策命晉矦為矦伯、王使劉定公賜齊侯命及三王世家策文皆是也。後人多假策為之。象其札一長一短,謂五直有長短。中有二編謂二橫。之形。蔡邕獨□曰:策,□也。其制:長者一尺,短者半之。其次一長一短,兩編下附。札,牒也,亦曰□。編,次□也。次□者,竹□長短相閒排比之,以繩橫聯之,上下各一道。一□容字無多,故必比次編之,乃容多字。聘禮記云百名以上書於策是也。一□可容書於□,每□一行而已。不及百名書於�
URN: ctp:ws687480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