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說文解字注

《說文解字注》[View] [Edit] [History]

1
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瓦部
3
標題:□rónɡ
4
注解:器也。廣韻罌也。從瓦容聲。與封切。九部。
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瓦部
6
標題:甓pì
7
注解:令適也。大徐適作甓。陳風。中唐有甓。傳曰:甓,令適也。釋宮同。郞丁都歷二反。爾雅作瓴甋。俗字也。土部墼字解亦云令適。考工記注作令甓。實一物也。詳墼字注。從瓦辟聲。扶歷切。十六部。《詩》曰:「中唐有甓。」陳風防有鵲巢文。讀若檗。
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瓦部
9
標題:甃zhòu
10
注解:井壁也。井壁者,謂用磚為井垣也。周易井九四曰:井甃無咎。又上六。井收。荀作井甃。莊子曰:缺甃之涯。從瓦秌聲。側救切。三部。
1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瓦部
12
標題:甈qì
13
注解:康瓠。按當有謂之甈三字。破罌也。康之言空也。瓠之言壺也。空壺謂破罌也。罌已破矣,無所用之。空之而巳釋器曰:□瓠謂之甈。甈之言滯而無用也。法言曰:甄陶天下者。其在和乎。剛則甈。柔則坯。此引申之義也。從瓦臬聲。魚列切。十五部。廣韻五計切。玉篇邱滯切。□,甈或從埶。埶聲古與臬聲同。是以臬多叚藝為之。
1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瓦部
15
標題:□chuǎnɡ
16
注解:瑳垢瓦石也。瑳俗作磋。今依宋本用瑳。亦叚借字耳。其字當用厝。厝,厲石也。詩曰:它山之石。可以為厝。用瓦石去垢曰□。方言注曰:漺,錯也。漺與磢同。海賦曰:飛澇相磢。江賦曰:奔澑之所磢錯。磢卽□。從瓦爽聲。初兩切。十部。
1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瓦部
18
標題:□liè
19
注解:蹈瓦聲□也。大徐無□也三字。小徐作蹈瓦□也。□應用蹈瓦聲躐躐也。今按躐躐當作□。通俗文。瓦破聲曰□。玉篇。□,蹋瓦聲。從瓦耎聲。零帖切。廣韻又良涉切。八部。按古音在十四部。
2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瓦部
21
標題:□hán
22
注解:治橐乾也。冶各本作治。今正。冶橐,謂排囊。排讀普拜切。其字或作韛。或作□。冶者以韋囊鼓火。老子之所謂橐也。其所執之柄曰□。干猶柄也。□或訛作肣。而廣韻以排囊柄釋之。玉篇以似瓶有耳釋□。引許者冶皆訛治。而其義湛薶終古矣。排囊之柄,古用瓦為之。故字從瓦。後乃以木為之。故集韻作□。從木。從瓦今聲。胡男切。古音在七部。他書訛作□。
2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瓦部
24
標題:□suì
25
注解:破也。破上當有瓦字。破下曰石□也。此曰瓦破也。是二篆為轉注。而形各有所從。□與碎音同義異。碎者,□也。□則破而巳。不必□也。今則碎行而□廢矣。從瓦卒聲。穌對切。十五部。
2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瓦部
27
標題:瓪bǎn
28
注解:敗瓦也。依小徐有瓦字。今俗所謂瓦瓪,是此字也。今人語如辦之平聲耳。玉篇,廣韻皆曰:瓪,牝瓦也。此今義。非許義。廣部曰:□,屋牝瓦也。牡瓦牝瓦,見九章算經及漢書。說詳□下。從瓦反聲。布綰切。十四部。文二十五 重二
2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瓦部
30
標題:弓ɡōnɡ
31
注解:竆也。補此二字。經疊韻為訓之例也。□近竆遠者。者字今補。象形。居戎切。古音在六部。讀如肱。古者揮作弓。郭景純引世本曰:牟夷作矢。揮作弓。此等皆當也世本作篇。揮,黃帝臣。《周禮》六弓:王弓、弧弓□甲革甚質;夾弓、庾弓□干侯鳥獸;唐弓、大弓□授學□者。夏官司弓矢文也。說詳鄭注。甚質今作椹質。按故書作鞎。大鄭云。鞎當為椹。許書無椹字。葢許從鄭。鄭本作甚也。乾今作豻。凡弓之屬皆從弓。2079
3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弓部
33
標題:弴dūn
34
注解:畫弓也。大雅,敦弓旣堅。傳曰:敦弓,畫弓也。天子畫弓。按荀卿子天子彫弓。諸侯彤弓。大夫黑弓。禮也。公羊傳何注曰:禮,天子雕弓。諸侯彤弓。大夫嬰弓。士盧弓。盧□卽玈弓。黑弓也。嬰弓。陸德明云見司馬法。按嬰卽江賦之□字。葢朱黑相閒而嬰繞也。彤弓,毛傳曰朱弓也。以講德習射。彫弓者,葢五采畫之,凡經傳言彫有謂刻鏤者。如玉謂之彫,金謂之鏤,禮記玉豆彫篹,論語朽木不可彫是也。有謂繪畫者。如此彫弓是也。彡部曰:雕,琢文也。古繪畫與刻畫無二字。諸侯彤弓,則天子當五采。石□詩有秀弓。秀卽繡。五采備謂之繡。或曰天子弓但刻畫為文也。兩京賦。彫弓斯彀。薛云。彫弓謂有刻畫也。弴與彫語之轉。敦弓者,弴之叚借字。詩,禮又叚追為之。敦弴可讀如□。不得竟讀彫也。孟子作弤。亦雙聲字。從弓□聲。都昆切。十三部。
3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弓部
36
標題:弭mǐ
37
注解:弓無緣可□解□紛者。釋器曰:弓有緣者謂之弓。無緣者謂之弭。孫云。緣謂□束而漆之。弭謂不以□束,骨飾兩頭者也。小雅。象弭魚服。傳曰:象弭,弓反末也。所以解紛者。箋云。弓反末別者,以象骨為之。以助御者解轡紛宜骨也。按紛猶亂。今詩作紒,亦通。紒者,今之結字。許合爾雅,毛詩為說也。弭可以解紛。故引申之訓止。凡云弭兵,弭亂者是也。從弓耳聲。綿婢切。按古音當在一部。而入紙韻在十六部者,以或從兒聲也。□,弭或從兒。兒聲也。□葢此篆之正體。故亦作彌。爾兒聲同。故周禮彌災兵,漢書彌亂,卽□字也。弭節亦作靡節。郊特牲有由辟焉。辟亦弭字。2080
3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弓部
39
標題:弲xuān
40
注解:角弓也。角弓謂弓之傳角者也。詩曰:觲觲角弓。相角居角之法。詳於弓人。按今詩□□角弓釋文曰:□,說文作弲。音火全反。此陸氏之偶誤。葢角部稱觲觲角弓。陸當云說文作觲。而誤云作弲也。弲自謂角弓。不謂弓調利。雒陽名弩曰弲。此弲之別一義。從弓肙聲。烏□切。按陸云說文火全反。十四部。
4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弓部
42
標題:弧hú
43
注解:木弓也。易曰。弦木為弧。考工記。凡為弓。冬析幹。凡幹。柘為上。檍次之。檿桑次之。橘次之。木瓜次之,荊次之。竹為下。按木弓,謂弓之不傅以角者也。弓有專用木不傅角者。後世聖人初造弓矢之遺法也。引申之為凡紆曲之稱。輈人曰:凡揉輈欲其孫而無弧深。從弓瓜聲。戶吳切。五部。一曰往體寡,來體多,曰弧弓。弓字今補,。弓人曰:往體寡。來體多。謂之王弓之屬。利射革與質。注云。射深者用直。此又直焉。於射堅宜也。王弓合九而成規。弧弓亦然。按王弓之屬者,言王弓以包弧弓也。弧者,直而稍紆之謂。弧弓亦天子之弓。王弓亦直而稍紆。則王弓弧弓得互稱也。
4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弓部
45
標題:弨chāo
46
注解:弓反也。小雅。彤弓弨兮。傳曰:弨,弛皃。按詩正義引說文有謂弛之而弓反六字。葢出庾儼默說。弛者,弓解也。弓反者,詩所云翩其反也。弓反為弨之本義。馳之則亦反矣。從弓召聲。尺招切。二部。《詩》曰:「彤弓弨兮。」彤弓文。2081
4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弓部
48
標題:□quán
49
注解:弓曲也。陸德明云。說文音權。然則與拳曲音義略同。爾雅曰:菼薍其萌虇。陸云。本或作□。非。□,說文云弓曲也。按偏旁多後人所加。作□者,正是古本艸初生句曲也。從弓雚聲。九院切。十四部。按古平聲。
5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弓部
51
標題:彄kōu
52
注解:弓弩端,弦所尻也。端者,頭也。□頭隱弦處曰彄。亦引申他用。詩箋云。韘所以彄沓手指。從弓區聲。恪侯切。四部。
5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弓部
54
標題:□yáo
55
注解:弓□利也。□之言由也。所謂自由自便也。從弓□聲,讀若燒。弋招切。二部。
5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弓部
57
標題:張zhānɡ
58
注解:□弓弦也。□各本作施。今正。□,敷也。張弛,本謂弓施弦解弦。引申為凡作輟之稱。禮記曰: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從弓長聲。陟良切。十部。2082
5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弓部
60
標題:彏jué
61
注解:弓急張也。廣韻曰:弓弦急皃。從弓矍聲。許縛切。五部。廣韻又居縛切。
6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弓部
63
標題:弸pénɡ
64
注解:弓強皃。法言。繃中彪外。引申之義也。從弓朋聲。父耕切。古音在六部。
6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弓部
66
標題:強qiánɡ
67
注解:弓有力也。引申為凡有力之稱。又叚為強迫之強。從弓畺聲。巨良切。十部。2083
6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弓部
69
標題:彎wān
70
注解:持弓關矢也。凡□相交曰關。如以木橫持□扉也。矢桰檃於弦,而鏑也弓背外。是□端相交也。孟子曰:越人關弓而射之。左傳將注。豹則關矣。皆謂引弓將滿,是之謂彎。或叚貫為關。從弓□聲。烏關切。十四部。
7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弓部
72
標題:引yǐn
73
注解:開弓也。開下曰張也。是門可曰張。弓可曰開。相為轉注也。施弦於弓曰張。鉤弦使滿,以竟矢之長亦曰張。是謂之引。凡延長之偁,開導之偁皆引申於此。小雅楚茨,大雅召旻毛傳皆曰:引,長也。從弓|。此引而上行之|也。為會意。|亦象矢形。余忍切。十二部。
7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弓部
75
標題:弙wū
76
注解:滿弓有所鄉也。□今向字。漢人無用向者。廣雅曰:弙,張也。大荒南經。有人方扜弓射黃蛇。郭曰:扜,挽也。音紆。按此叚扜為弙也。弙與彎雙聲。從弓虧聲。哀都切。五部。
7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弓部
78
標題:弘hónɡ
79
注解:弓聲也。集韻曰:弸□,□聲也。或作彋。按□彋皆卽此篆也。甘泉賦曰:帷弸彋其拂汨兮。蘇林云。弸音石墮井弸爾之弸。彋音宏。李善曰:弸彋,風吹帷帳之聲也。是則弓聲之義引申為他聲。經傳多叚此篆為宏大字,宏者屋深。故爾雅曰:宏,大也。從弓厶聲。厶,古文厷字。見又部。胡肱切。六部。
8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弓部
81
標題:瓕mí
82
注解:弛弓也。馳弓者,瓕之義。瓕非馳字也。玉篇以為今之彌字。廣韻以為玉名。皆非是。從弓璽聲。斯氏切。十五十六部。2085
8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弓部
84
標題:弛chí
85
注解:弓解弦也。弦字各本無。今補。引申為凡懈廢之稱。從弓也聲。施氏切。十六部。□,弛或從虒。虒聲亦在十六部。
8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弓部
87
標題:弢tāo
88
注解:弓衣也。左傳多言弢。詩言韔。秦風傳曰。韔,弓室也。鄭風作鬯。傳曰:鬯弓,弢弓也。然則弢與韔與韣同物。故許皆以弓衣釋之。月令曰:帶以弓韣。少儀曰:弓則以左手屈韣執拊。是又名韣而可屈。則以韋為之也。革部又曰。鞬,所以戢弓矢。方言曰:弓謂之鞬。或謂之□丸。廣雅。鞬,弓藏也。皾□,矢藏也。合三書言之。鞬□丸乃藏弓矢所通稱也。從弓□。□當作又。土刀切。二部。□,□飾,與□同意。弢當作屮。□部□下曰:□其飾也。廠部□下曰:岸上見也。豈下曰:陳樂立而上見也。巂以屮象其冠。□以屮象其首。然則弢□從屮者皆象其飾。□從又。則謂手擊之。弢從又,則謂手執之也。此云與□同意,乃使二篆之意可以互證。
8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弓部
90
標題:弩nǔ
91
注解:弓有臂者。從弓奴聲。奴古切。五部。《周禮》四弩:夾弩、庾弩、唐弩、大弩。司弓矢文也。弩統於弓。故官但言弓。
9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弓部
93
標題:彀ɡòu
94
注解:張弩也。射雉賦注引作張弓弩也。詩釋文正義作張弓。皆非。孟子趙注亦但云張弩。葢本謂弩,引申移之弓耳。射雉賦,捧黃閒以密彀。亦謂弩也。孟子曰:羿之敎人射。必志於彀。學者亦必志於彀。趙云。彀。張也。張弩向的者用思專時也。又曰:羿不為拙射變其彀率。趙云。彀,弩張向表率之正體。望之極思用巧之時。不可變也。按趙注本謂用巧。如朱注云弓滿也。則專謂用力。而非必中矣。大雅。敦弓旣句。句讀倨句之句。毛傳曰。天子之弓合九而成規。是此弓倨多句少。言句以見其倨也。不得以句卽彀。從弓□聲。古□切。四部。
9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弓部
96
標題:彉ɡuō
97
注解:滿弩也。滿弩者,張而滿之。或作弩滿。非也。吾丘□王傳曰:十賊彍弩。百吏不敢前。師古云。相滿曰彍。晉語韋注云。張羅闉。去壘五十步而陳。周軍之前後左右。彍弩注矢以誰何。謂之羅闉唐開元中變府兵置□騎十萬人。彍同彉。從弓黃聲,讀若□。按陽唐無入,以魚虞模之入為入。故彉讀若郭。與韓詩觵廓也同一例。郭卽今廓字,古無二音。如□下云萬物郭皮甲而出是也。五部。古音當讀古曠切。在十部。
9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弓部
99
標題:彃bì
100
注解:□也。□者,弓弩發於身而中於遠也。亦謂之彃。從弓畢聲。卑吉切。十二部。《楚辭》曰:「夫□焉彃日也。」屈原賦天問篇文。今本無夫也二字。□作羿。郭氏山海經傳云。莊周云。昔者十日並出。艸木焦枯。淮南子云。堯乃令羿射十日。中其九。日中烏盡死。又引離騒羿焉畢日。烏焉落羽。又引歸藏母經昔者羿善射。畢十日。果畢之。按畢卽彃字。
10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弓部
102
標題:彈dàn
103
注解:行丸也。左傳。晉靈公從臺上彈人。而顴其避丸也。引申為凡抨彈,糾彈之偁。從弓單聲。徒案切。十四部。亦平聲。□,或說彈從弓持丸如此。各本篆形作□。今正。汗□云。□,彈字也,出說文。又偑觿,集韻皆有□字。葢古本說文從弓而象丸形。與玉部朽玉字同意。
10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弓部
105
標題:發fā
106
注解:□發也。詩曰:壹發五豝。引申為凡作起之偁。從弓癹聲。方伐切。十五部。2086
10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弓部
108
標題:□yì
109
注解:帝嚳□官,夏少康滅之。云夏少康滅之,則邑部□下云夏后時諸侯夷□國也。羽部□下云亦古諸侯也。皆卽此。□,帝嚳射官。為諸侯。自鋤遷於竆石。所謂有竆后羿也。滅夏后相而篡其位。寒浞殺而代之。浞生奡及豷。少康及后杼滅之。有竆由是遂亡。□與□古葢同字。而堯時射師彃十日者,高誘云此堯時羿。非有竆后羿。從弓幵聲。五計切。古音當在十一部。《論語》曰:「□善□。」憲問篇文。按今論語作羿。□之訛也。
11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弓部
111
標題:別bie4
112
注解:弓戾也。從弓敝聲。方結反。亦方血反邊之入聲。按此依時采薇釋文正義所引說文補。弓戾者,謂弓□戾不調。鄭箋詩象弭云。弓反未別者,以象骨為之。意與小異。
11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弓部
114
標題:弜jiànɡ
115
注解:彊也。重也。重當作緟。見糸部。重弓者,彊之意也。緟,疊之意也。詩文韔二弓傳曰:交二弓於韔中也。從二弓。其□切。按此音後人以意為之也。凡弜之屬皆從弜。闕。謂其讀若不聞也。2088
11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弜部
117
標題:弼bì
118
注解:輔也。輔者,車之輔也。引申為凡左右之偁。釋詁曰:弼,俌也。人部曰:俌,輔也。俌輔意義皆同也。詩曰:交韔二弓。竹閉緄滕。傳云。交韔,交二弓於韔中也。閉,紲。緄,繩。滕,約也。小雅。騂騂角弓。翩其反矣。傳曰:騂騂,調利皃。不善紲檠巧用則翩然而反也。士喪禮注曰:柲,弓檠。馳則縛之於弓里備損傷。以竹為之。詩所謂竹柲緄滕。木部曰:榜,所以輔弓弩檠榜也。然則曰檠,曰榜,曰柲,曰閉者竹木為之。曰紲,曰滕者,縛之於馳弓以定其體也。弓必有輔而後正。人亦然。故輔謂之弼。從弜□聲。徐鍇曰:□非聲。按非也。□正曰:一讀若誓。弼字從此。誓與弼同十五部也。房密切。玉篇曰。今字作弼。□,古文弻如此。從重□者,取會意。□,舌皃也。弛弓之檠,如口中之舌。二弓則二舌矣。重□以見二弓也。□,亦古文弻。攴,小擊也。榜之則不無撲擊。□,弻或如此。弗者,矯也。故從弗。弗亦聲。文二 重三
11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弜部
120
642
121
標題:弦xián
122
注解:弓弦也。弓弦以絲為之。張於弓。因之張於琴瑟者亦曰弦。俗別作絃,非也。弦有急意。故董安于屏緩,偑弦以自急。心部曰:□,急也。從弓,象絲軫之形。謂□也。象古文絲而系於軫。軫者系弦之處。後人謂琴系弦者曰軫。胡田切。十二部。今字作弦。〇按軫當作紾。從車者,訛也。紾者,轉也。方言,軫,戾也,軫乃紾之叚借字。絲紾,言弦,戾也。凡弦之屬皆從弦。
12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弦部
124
標題:□lì
125
注解:弻戾也。按此乖戾正字。今則戾行而□廢矣。戾謂犬出戶下而身曲戾。其意略近。故以戾釋□。史記,漢書多用□字。從弦省,從□。此會意字。□,了戾之也。大徐□此五字。小徐□作□。了作引。今正。了戾雙聲字。淮南原道訓注曰:抮□,了戾也。方言。軫,戾也。注謂相了戾也。王砅注素問,段成式酉陽雜組皆用了戾。許意山曲曰盩。水曲曰庢。扶風有盩庢縣,取此義。是盩有詘曲之意。故此篆從盩。非用引擊之意也。今淮南注了戾。道藏不誤。而俗刻作引戾。正與此誤同。讀若戾。郞計切。十五部。
12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弦部
127
標題:妙yāo
128
注解:急戾也。陸機賦。弦么徽急。疑當作弦□。從弦省,少聲。於霄切。二部。按類篇曰:彌笑切。精微也。則為今之妙字。妙或作妙是也。
12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弦部
130
標題:□yì
131
注解:不成遂急戾也。不成遂者,不成就也。因之急戾是曰□。從弦省,曷聲,讀若瘞。於罽切。十五部。廣韻作□。非。文四玉篇以弦字入弓部。盭□□皆入么小之么部。非許君分別立弦部之急也。弦善戾,故從弦。無取么小之義。
13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弦部
133
標題:系xì
134
注解:縣也。縣各本作系。非其義。今正。□部曰:縣者,系也。引申為凡總持之偁。故系與縣二篆為轉注。系者,垂統於上而承於下也。系與係可通用。然輕傳係多謂束縛。故係下曰潔束也。其義不同。系之義引申為世系。周禮瞽蒙。世帝繫。小史。奠繫世。皆謂帝繫世本之屬。其字借系為之。當作系。大傳。系之以姓而弗別。亦系之叚借。從糸,系,細絲也。縣物者不必粗也。⼃聲。⼃餘制切。拽也。虒字從之。系字亦從之。形聲中有會意也。胡計切。十六部。凡系之屬皆從系。□,系或從毄處。從處而□聲也。□亦在十六部。故古系縛字亦多叚□為之。□,籒文系從爪絲。此會意也。覆手曰爪。絲縣於掌中而下垂。是系之意也。
13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系部
136
標題:孫sūn
137
注解:子之子曰孫。爾雅釋親文也。子卑於父。孫更卑焉。故引申之義為孫順,為孫遁。字本皆作孫。輕傳中作遜者皆非古也。至部□下解曰:從至。至而復孫。孫遁也。字作孫不作遜。此許書無遜之證。春秋經。夫人孫於齊。公孫于齊。公羊傳曰:孫猶孫也。內諱奔謂之孫。穀梁傳曰:孫之為言猶孫也。諱奔也。云猶孫者,謂如孫之退然自處於眇小。詩公孫碩膚箋云。孫讀當如公孫於齊之孫。孫之言孫遁也。周公孫遁。辟此成功之大美。書序。帝堯將孫于位。亦謂遜遁。此等字今皆俗改為遜。絕非古字古義。惟孫順字唐書作愻。見心部。而俗亦以遜為之。從系子。系於子也。會意。思□切。十三部。系,續也。釋孫從系之意。系部曰:□者,續也。系猶□也。
13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系部
139
標題:綿mián
140
注解:聯□也。聯者,連也。□者,眇也。其相連者甚□眇,是曰綿。引申為凡聯屬之偁。大雅。綿綿瓜瓞。傳曰:綿綿,不絕皃。又引申為絲絮之偁。因其媆弱而名之。如糸部□下云敝綿也,鄭注禮記云纊新綿也是也。又引申為薄弱之偁。如淮南安諫伐閩粵曰粵人綿力薄材,不能陸戰是也。從系帛。謂帛之所系也。系取細絲。而積細絲可以成帛。是君子積小以高大之義也。武延切。十四部。
14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系部
142
標題:□yáo
143
注解:隨從也。辵部曰:從,隨行也。隨,從也。□與隨,從三篆為轉注。從系者,謂引之而往也。爾雅釋故曰。□,道也。詩書□作猷。叚借字。小雅。匪大猶是經。大雅。遠猶辰告。傳皆曰:猶,道也。書大誥。猷爾多邦。猷亦道也。道路及導引,古同作道。皆隨從之義也。□之訛體作□。亦用為傜役字。傜役者,隨從而為之者也。從系,有所系而隨從之也。□聲。餘招切。按此音非也。當以周切。三部。由,或□字。古□由通用一字也。各本無此篆。全書由聲之字皆無□柢。今補。按詩,書,論語及他經傳皆用此字。其象形會意今不可知。或當從田有路可入也。韓詩橫由其畝傳曰:東西曰橫。南北曰由。毛詩由作從。文四 重二今補由。則重三。三十六部文七百八十一宋本作七百七十九文。重八十宋本作重八十四。凡九千二百三字此總舉弟十二篇部及文及重文及說解字四者之者數也。
14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二卷□系部
145
643
146
標題:糸mì
147
注解:細絲也。絲者,蠶所吐也。細者,微也。細絲曰糸,糸之言蔑也,蔑之言無也。象束絲之形。此謂古文也。古文見下。小篆作糸,則有增益。凡糸之屬皆從糸。讀若覛。莫狄切。十六部。□,古文糸。
14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149
標題:繭jiǎn
150
注解:蠶衣也。衣者,依也。蠶所依曰蠶衣。蠶不自有其衣,而以其衣衣天下,此聖人之所取法也。從糸從蟲從芇。芇聲。各本作黹省。黹不得為繭。會意。韻會□省聲。□上從二十并,亦非也。五經文字曰:從蟲從芇,芇音綿。許書□部有芇,字相當也,讀若宀。張參所據本是矣。今據正。蟲者,蠶也。芇者,僅足蔽其身也。工殄反。十四部。絸,古文繭,從糸見。見聲也。
15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152
標題:繅sāo
153
注解:繹繭為絲也。從糸巢聲。穌遭切。二部。俗作繰,乃帛如紺色之字。
15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155
標題:繹yì
156
注解:□絲也。□者,引也。引申為凡駱驛、溫尋之稱。駉傳曰:繹繹,善走也。從糸□聲。羊益切。古音在五部。
15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158
標題:緒xù
159
注解:絲端也。端者,艸木初生之題也。因為凡首之稱。抽絲者得緒而可引,引申之,凡事皆有緒可纘。從糸者聲。徐呂切。五部。
16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161
標題:緬miǎn
162
注解:□絲也。□各本作微。今正。緬之引申為綿邈之稱。穀梁莊三年傳曰:改葬之禮緦。舉下,緬也。從糸面聲。弭沇切。十四部。
16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164
標題:純chún
165
注解:絲也。論語:麻冕,禮也。今也純。孔安國曰:純,絲也。此純之本義也。幫其字從糸。按純與□音同。醇者,不澆酒也。叚純為醇字。故班固曰:不變曰醇,不雜曰粹。崔覲說易曰:不雜曰純,不變曰粹。其意一也。美絲美酒,其不雜同也。不雜則壹,壹則大。故釋詁、毛傳、鄭箋皆曰:純,大也。文王純亦不已,卽周易之純粹也。詩之純束讀如屯。國語之稛,左傳之□皆其字也。禮之純釋為緣,實卽緣之音近叚借也。從糸屯聲。常倫切。十三部。《論語》曰:「今也純,儉。」子□篇文。
16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167
標題:綃xiāo
168
注解:生絲也。韻會作生絲繒也。今按言繒名則非其次,依鄭君則實繒名,當云生絲也,一曰繒名。生絲,未湅之絲也。已湅之繒曰練,未湅之絲曰綃。以生絲之繒為衣,則曰綃衣。古經多作宵,作繡。特牲禮:主婦纚□宵衣。注曰:宵衣,染之以黑,其繒本名曰綃。詩有素衣朱綃,記有玄綃衣,凡婦人助祭者同服也。少年禮注曰:大夫妻尊亦衣綃衣。而侈其袂。玉藻曰:君子狐靑裘豹袖,玄綃衣以裼之。注曰:綃,綺屬也。郊特牲:繡黼丹朱中衣。注曰:繡讀為綃,綃,繒名也。引詩素衣朱綃。合此數條知宵、繡皆叚借字。以此生絲織繒曰綃,仍從絲得名也。故或云繒名,或云綺屬。綺卽文繒也。從糸肖聲。相么切。二部。
16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170
標題:□kāi
171
注解:大絲也。從糸皆聲。口皆切。十五部。
17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173
標題:□huānɡ
174
注解:絲曼延也。曼延疊韻字。曼,引也。延,行也。□之言網也。巾部有□。□氏湅絲。□□古葢一字。從糸巟聲。呼光切。十部。按當讀如□。
17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176
標題:紇hé
177
注解:絲下也。謂絲之下者也。從糸氣聲。下□切。十五部。《春秋傳》有臧孫□。
17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179
標題:□dī
180
注解:絲滓也。滓者,澱也。因以為凡物渣滓之稱。從糸氐聲。都兮切。十五部。按此篆與紙別。氏聲在十六部。
18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182
標題:絓huà
183
注解:繭滓絓頭也。謂繅時繭絲成結,有所絓礙。工女蠶功畢後,別理之為用也。引申為挂礙之稱。按集韻、類篇皆作繭滓也,一曰絓頭。此古本也。一曰絓頭者,一名絓頭也。從糸圭聲。胡卦切。十六部。一曰□囊絮湅也。別一義。謂以囊盛絲綿其中,於水湅之也。湅各本作練。今正。湅絮,莊子所謂洴澼纊,史記所謂漂,考工記注所謂湖漂絮,水部潎下云於水中擊絮是也。
18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185
標題:纅yào
186
注解:絲色也。謂絲之色光采灼然也。考工記曰:絲欲沈。注云:如在水中時色。今人謂之漂亮。從糸樂聲。以灼切。二部。
18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188
標題:繀suì
189
注解:箸絲於筟車也。竹部曰:筟,筳也。筳,繀絲管也。筟車亦曰繀車。方言曰:繀車,趙魏之閒謂之轣轆,東齊海岱之閒謂之道軌。箸絲於筳謂之繀。從糸崔聲。穌對切。十五部。
19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191
標題:經jīnɡ
192
注解:織從絲也。從絲二字依太平御覽卷八百二十六補。古謂橫直為衡從,毛詩云衡從其畝是也。字本不作縱,後人妄以代之。分別其音有慈容、足容之不同。韓詩作橫由其畝,其說曰東西耕曰橫,南北耕曰由。由卽從也,何必讀如□乎。織之從絲謂之經,必先有經而後有緯,是故三綱五常六藝謂之天地之常經。大戴禮曰:南北曰經,東西曰緯。抑許云絞,縊也。縊,經也。縊死何言經死也。謂以繩直縣而死,從絲之義之引申也。平者、立者皆得謂之從。按獨言從絲者,蒙上文專言帛,以謂布之有從縷同也。從糸巠聲。九丁切。十一部。
19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194
標題:織zhī
195
注解:作布帛之總名也。布者麻縷所成。帛者絲所成,作之皆謂之織。許此部別布於絲,自緝篆至絣篆二十六字皆言布也。而有不可分者,如織篆是也。經與緯相成曰織,古叚為識字,如詩之織文、幑識也。從糸戠聲。之弋切。一部。
19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197
標題:□zhì
198
注解:樂浪挈令。織從糸,從式。樂浪,漢幽州郡名也。挈令者,漢張湯傳有廷尉挈令。韋昭曰:在板挈也。後書應劭傳作廷尉板令。史記又作潔令。漢燕王旦傳又有光祿挈令。挈當作契。契,刻也。樂浪郡契於板之令也,其織字如此。錄之者,明字合於六書之法則無不可用也。如錄漢令之鬲作□。
19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200
標題:紝rèn
201
注解:機縷也。蠶曰絲,麻曰縷。縷者,線也。線者,縷也。喪服言縷若干升,孟子以麻縷絲,絮並言,皆謂麻也。然亦有麻絲並言縷者,機縷是也。機縷,今之機頭。內則曰:執麻枲,治絲繭。織紝組紃。紝合麻枲絲繭言之。左傳魯賂楚以執斲、執鍼、織紝皆百人。杜曰:織紝,織繒布者。從糸壬聲。如甚切。七部。按此字經典及玉篇、廣韻皆平聲,豈唐韻有上聲一切耶,抑二士誤耳。□,紝或從□。
20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203
標題:綜zònɡ
204
注解:機縷也。此亦兼布帛言之也。玄應書引說文機樓也,謂機縷持絲交者也。下八字葢庾儼默注。又引三倉綜理經也,謂機縷持絲交者也,屈繩制經令得開合也。按今尚謂之綜,引申之義為兼綜,為錯綜。太玄經曰:乃綜于名。從糸宗聲。子宋切。九部。
20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206
標題:綹liǔ
207
注解:緯十縷為綹。此亦兼布帛言之也。故篇、韻曰:緯十絲曰綹。文互相足也。許言縷不言絲者,言縷可以包絲,言絲不可以包縷也。從糸咎聲。讀若桺。力九切。三部。
20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209
標題:緯wěi
210
注解:織衡絲也。衡各本作橫。今正。凡漢人用字皆作從衡。許曰:橫,闌足也。不對植者言也。云織衡絲者,對上文織從絲為言。故言絲以見縷,經在軸,緯在杼。木部曰:杼,機之持緯者也。引申為凡交會之稱。漢人左右六經之書謂之秘緯。從糸韋聲。云貴切。十五部。
21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212
標題:緷yùn
213
注解:緯也。此亦兼布帛言之也。緯亦稱緷者,語之轉也。微文二部每互轉。爾雅:百羽謂之緷。古本反。按此緷字正許書□字之叚借。玉篇云緷,大束也是也。從糸軍聲。王問切。十三部。
21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215
標題:繢huì
216
注解:織餘也。此亦兼布帛言之也。上文機縷為機頭,此織餘為機尾。繢之言遺也,故訓為織餘。織餘,今亦呼為機頭,可用系物及飾物。急就篇絛繢總為一類,是也。顏、王注未諦。今則此義廢矣。一曰畫也。四字依韻會補。今所傳小徐繫傳本,此卷全闕。黃氏作韻會時所見尚完,知小徐本有此四字也。畫者,介也。今謂之畍畫。繢畫雙聲。考工記曰:設色之工畫、繢、鐘、筐、□。又曰:畫繢之事雜五采。咎繇謨: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繪。鄭注曰:繪讀曰繢。讀曰猶讀為,易其字也。以為訓畫之字當作繢也。繪訓五采繡,故必易繪為繢。鄭司農注周禮引論語繢事後素。從糸貴聲。胡對切。十五部。
21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218
標題:統tǒnɡ
219
注解:紀也。淮南泰族訓曰:繭之性為絲,然非得女工煑以熱湯而抽其統紀,則不能成絲。按此其本義也。引申為凡綱紀之稱。周易:乃統天。鄭注云:統,本也。公羊傳:大一統也。何注:統,始也。從糸充聲。他綜切。九部。玉篇一音桶。
22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221
標題:紀jì
222
注解:別絲也。別絲各本作絲別。棫樸正義引紀,別絲也。又云:紀者,別理絲縷。今依以正。別絲者,一絲必有其首,別之是為紀。眾絲皆得其首,是為統。統與紀義互相足也,故許不析言之。禮器曰:眾之紀也。紀散而眾亂。注曰:紀者,絲縷之數有紀也。此紀之本義也。引申之為凡經理之稱。詩:綱紀四方。箋云:以罔罟喻為政。張之為綱,理之為紀。洪範九疇:四五紀,斗牽牛為星紀。史記每帝為本紀,謂本其事而分別紀之也。詩:滔滔江漢,南國之紀。毛傳曰:其神足以綱紀一方。箋云:南國之大川,紀理眾水,使不壅滯。從糸己聲。居擬切。一部。
22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224
標題:襁qiǎnɡ
225
注解:□纇也。□見角部。各本作觕,非也。今正。□訓角長,引申為凡粗長之稱。絲節粗長謂之襁。孟康曰:襁,錢貫也。其引申之義也。又引申為襁緥。呂覽明理篇:道多襁緥。高注:緥,小兒被也。襁,縷格上繩也。又直諫篇襁緥注:襁,褸格繩。緥,小兒□也。褸卽縷,格卽絡。織縷為絡,以負之於背,其繩謂之襁。高說冣分明。博物志云:織縷為之,廣八寸,長二尺,乃謂其絡,未及其繩也。凡繩韌者謂之襁。從糸強聲。居□切。十部。
22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227
標題:纇lèi
228
注解:絲節也。節者,竹約也。引申為凡約結之稱。絲之約結不解者曰纇,引申之,凡人之愆尤皆曰纇。左傳忿纇無期是也。亦叚類為之。昭十六年傳曰:□之頗類。服虔讀類為纇,解云:纇,不平也。從糸頪聲。盧對切。十五部。
22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230
標題:紿dài
231
注解:絲勞卽紿。卽當為則,古書卽則多互訛。絲勞敝則為紿。紿之言怠也,如人之卷怠然。古多叚為詒字。言部曰:詒者,相欺詒也。從糸台聲。徒亥切。一部。
23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233
標題:納nà
234
注解:絲濕納納也。納納,濕意。劉向九歎:衣納納而掩露。王逸注:納納,濡濕貌。漢酷吏傳:阿邑人主。蘇林曰:邑音人相悒納之悒。按悒納當作浥納,媕阿之狀,於濡溼義近也。古多叚納為內字。內者,入也。從糸內聲。奴荅切。古音亦在十五部。
23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236
標題:紡fǎnɡ
237
注解:紡絲也。紡各本作網。不可通。唐本作拗,尤誤。今定為紡絲也三字句,乃今人常語耳。凡不必以他字為訓者,其例如此。絲之紡,猶布縷之績緝也。左傳:莒婦人紡焉以度而去之。葢緝布縷為繩,亦用紡名也。晉語:執而紡於廷之槐。亦謂以紡縷繩縛之也。聘禮:賓裼迎大夫,賄用束紡。鄭曰:紡,紡絲為之。今之縳也。縳見下文,白鮮支也。據此,是紡絲專用作絹也。從糸方聲。□□切。十部。
23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239
標題:絕jué
240
注解:□絲也。□之則為二,是曰絕。引申之,凡橫越之曰絕,如絕河而渡是也。又絕則窮,故引申為極,如言絕美、絕妙是也。許書□部云:陘,山絕坎也。是中□之義也。水部曰:榮,絕小水也。是極至之義也。閻氏百詩乃以絕河釋滎,以釋禹貢。不知禹貢熒澤自古作從三火之熒,後人乃訛為滎。從刀糸,□絲以刀也。會意。卪聲。以上五字今定。情雪切。十五部。□,古文絕。象不連體絕二絲。象形也。
24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242
標題:□jì
243
注解:續也。虞翻注易曰:繼,統也。從糸□。各本篆文作繼,解作從糸□,則不可通。今正。此會意字。從糸□者,謂以糸聯其絕也。自傳寫訛亂,併篆體改之,因又□□篆矣。古詣切。十五部。□,□或作□,反□為□。大徐無篆文,但有一曰反□為□六字。不可了。小徐本云:或作□,反□為□。今依以補一篆文,乃使文從字順矣。反之而成字者,如反巳為□,反人為匕,反正為乏是也。小徐本見韻會。莊、列皆云得水為□。此篆見古書者惟此,而莊訛作□。
24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245
標題:續xù
246
注解:連也。連者,負車也。聯者,連也。皆其義也。釋詁曰:繼也。從糸賣聲。似足切。三部。賡,古文續,從庚貝。咎繇謨:乃賡載歌。釋文加孟皆行二反。賈氏昌朝云:唐韻以為說文誤。徐鉉曰:今俗作古行切。按說文非誤也。許謂會意字,故從庚貝會意。庚貝者,貝更迭相聯屬也。唐韻以下皆謂形聲字,從貝庚聲,故當皆行反也。不知此字果從貝庚聲,許必入之貝部或庚部矣。其誤起於孔傳,以續釋賡,故遂不用許說。抑知以今字釋古文,古人自有此例。卽如許云舄,□也,非以今字釋古文乎。毛詩西有長庚傳曰:庚,續也。此正謂庚與賡同義。庚有續義,故古文續字取以會意也。仞會意為形聲,其瞀亂有如此者。
24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248
標題:纘zuǎn
249
注解:繼也。豳風:載纘武功。傳曰:纘,繼也。中庸:武王纘大王、王季、文王之緒。注曰:纘,繼也。或叚纂為之。從糸贊聲。作管切。十四部。
25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251
標題:紹shào
252
注解:□也。同釋詁。從糸召聲。市沼切。二部。一曰紹,緊糾也。緊者,纏絲急也。糾者,三合繩也。綤,古文紹,從卪。今本訛。依玉篇、廣韻、汗□改正。
25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254
標題:□chǎn
255
注解:偏緩也。緩正作□,繛也。毛詩:檀車幝幝。毛曰:幝幝,敝皃。釋文云:韓詩作□□。葢物敝則緩,其義相通。從糸羨聲。昌善切。十四部。
25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257
標題:□tīnɡ
258
注解:緩也。□之言挺也。挺有緩意。□與綎義別,韻會誤合為一字。從糸盈聲。讀與聽同。他丁切。十一部。□,□或從呈。
25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260
標題:縱zònɡ
261
注解:緩也。一曰捨也。各本作舍也,由俗以舍捨通用也。今正。舍者,釋也。從糸從聲。足用切。九部。後人以為從衡字者,非也。
26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263
標題:紓shū
264
注解:緩也。小雅:彼交匪紓。傳曰:紓,緩也。左傳多用紓字,其義皆同。亦叚抒為之。從糸予聲。傷魚切。五部。
26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266
標題:繎rán
267
注解:絲勞也。勞,玉篇作縈。葢玉篇為是,與下文紆義近也。或曰縈篆何以不次此。曰後文□縈等篆皆統於繩,繎紆則謂絲也。廣韻作絲勞皃。從糸然聲。如延切。十四部。
26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269
標題:紆yū
270
注解:詘也。詘者,詰詘也。今人用屈曲字。古人用詰詘,亦單用詘字。易曰:往者詘也。來者信也。詘謂之紆。考工記:連行紆行。亦或叚汙為之。左傳曰:盡而不汙。從糸虧聲。億俱切。五部。一曰縈也。縈者,環之相積。紆則曲之而已。故別為一義。□下云紆未縈繩,可證。
27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272
標題:緈xìnɡ
273
注解:直也。廣韻云:絓婞。從糸□聲。讀若陘。胡頂切。十一部。
27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275
標題:纖xiān
276
注解:□也。細者,□也。魏風:摻摻女手。韓詩作纖纖女手。毛傳曰:摻摻猶纖纖也。尚書:厥篚玄纖縞。鄭注:纖,細也。漢文紀:遺詔纖七日,釋服。服虔注:纖,細布。凡細謂之纖,其字或作孅,漢食貨志如此。荀卿子纖驪,列子作盜驪,穆天子傳盜驪。郭注為馬細頸。驪,黑色也。廣雅作駣□。駣者,镺□脩長之謂。盜駣同聲,纖駣同義也。從糸韱聲。息廉切。七部。
27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278
標題:細xì
279
注解:□也。□者,眇也。眇,今之妙字。從糸囟聲。穌計切。十五部。
28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281
標題:緢miáo
282
注解:犛絲也。犛各本作旄,俗所改也。犛者,犛牛尾也。凡羽旄古當作羽犛。犛絲者,犛牛尾之絲至細者也。故次於纖細二篆後。賈子容經:跘旋之容,旄如濯絲。旄同緢,言細如濯絲也。從糸苗聲。武儦切。二部。《周書》曰:「惟緢有稽。」甫□文。今本緢作貌。偽孔傳云:惟察其貌。按許所據壁中文,葢謂惟豪釐是審也。
28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284
標題:縒cī
285
注解:參縒也。參或曑字。此曰參差,木部曰槮差,竹部曰篸差,又曰參差管樂,皆長短不齊皃也,皆雙聲字。集韻、類篇皆引說文參縒也,謂絲亂皃。韻會於差字下引說文參差絲亂皃,葢古本有此三字。從糸□聲。楚宜切。古音在十七部。
28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287
標題:翻fán
288
注解:翻冤也。三字句。各本無翻字,冤作冕,今補正。玉篇翻下曰冤也,集韻引說文同,葢謂翻字為復字而□之,不知翻冤為疊韻,古語。集韻、類篇皆曰翻□,亂也。是冤俗作□也。巾部有幡□二篆,亦是□韻,小兒拭觚布也。此謂亂也。仍當補亂字。下文二篆皆訓亂。從糸番聲。附袁切。十四部。
28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290
標題:縮suō
291
注解:亂也。釋詁曰:縮,亂也。通俗文云:物不申曰縮。不申則亂,故曰亂也。不申者申之則直。禮記:古者冠縮縫。孟子:自反而縮。皆謂直也。亂者治之。詩曰:縮版以載。爾雅、毛傳皆曰:繩之謂之縮之。治縮曰縮,猶治亂曰亂也。從糸宿聲。所六切。三部。一曰蹴也。蹴者,躡也。躡者,蹈也。蹈者,踶也。踶者,躗也。凡足掌迫地不遽起曰踶,是以蹴鞠謂之蹋鞠,蹋而起之也。論語:足縮縮如有循。鄭注曰:舉前曳歱行也。曳歱行不遽起,故曰縮縮。俗作蹜蹜,非。歱,足跟也。
29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293
標題:紊wèn
294
注解:亂也。從糸文聲。亡運切。十三部。《商書》曰:有條而不紊。般庚上文。
29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296
標題:級jí
297
注解:絲次弟也。本謂絲之次弟,故其字從糸。引申為凡次弟之偁。階之次弟,曲禮云拾級聚足連步以上是也。尊卑之次弟,賈生云等級分明而天子加焉,故其尊不可及是也。後漢書注:秦法斬首多者進爵一級,因謂斬首為級。從糸及聲。居立切。七部。
29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299
標題:總zǒnɡ
300
注解:聚束也。謂聚而縛之也。恖有散意,糸以束之。禮經之總,束髮也。禹貢之總,禾束也。引申之為凡兼綜之偁。從糸悤聲。作孔切。九部。俗作揔。又訛作揔。□,古文。
30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302
標題:□jú
303
注解:約也。革部曰。直轅□縛。□當為□。大車之衡,約之而已,不必三束。從糸具聲。居玉切。三部。
30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305
標題:約yuē
306
注解:纏束也。束者,縛也。引申為儉約。從糸勺聲。於略切。二部。
30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308
標題:繚liǎo
309
注解:纏也。從糸尞聲。盧鳥切。二部。
31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311
標題:纏chán
312
注解:繞也。從糸廛聲。直連切。十四部。
31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314
標題:繞rǎo
315
注解:纏也。從糸堯聲。而沼切。二部。
31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317
標題:紾zhěn
318
注解:紾轉也。紾字各本無,今補。此三字句,與上文翻冤也一例,淺人□之,如離黃倉庚也之□離,巂周燕也之□巂耳。紾轉葢古語。鄭司農考工記注之抮縳,卽紾轉二字也。凡了戾曰紾轉,亦單□曰紾,亦曰軫□。(牛力反)考工記老牛之角紾而昔,鄭司農云:紾讀為抮轉之抮。孟子□云紾兄之臂,趙注皆云:戾也。淮南原道訓抮抱,高注:了戾也。抮抱,廣雅作軫□,云轉戾也。方言曰:軫,戾也。郭注:相了戾也。江東音善。從糸□聲。之忍切。十二部。按周禮釋文云:劉徒展反,許愼尚展反。又徒展反。此說文舊音也。尚展一反卽景純所謂江東音善也。徒展一反於今語言為近。
31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320
標題:繯xuàn
321
注解:落也。落者,今之絡字。古叚落,不作絡,謂包絡也。莊子落馬首,漢書虎落皆作落。木落乃物成之象,故曰落成,曰包落,皆取成就之意也。馬融傳曰:繯橐四野之飛征。李注引說文,又引國語繯於山有牢。賈逵注云:繯,還也。按還環古今字,古用還不用環。國語繯於山有牢,今本訛作環山於有牢。韋注曰:環,繞也。山於誤倒,環為俗字,葢非韋氏之誤,而淺人轉寫所致也,知古書之貤繆不可知者多矣。從糸瞏聲。胡畎切。十四部。李賢又胡串反。
32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323
標題:辮biàn
324
注解:交也。玄應引作交織之也。終軍傳曰,解辮髮,削左衽。三蒼叚編為之。從糸辡聲。分而合也,故從辡,形聲中有會意也。頻犬切。十四部。
32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326
標題:結jié
327
注解:締也。從糸吉聲。古屑切。十二部。古無髻字,卽用此。見髟部。
32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329
標題:縎ɡǔ
330
注解:結也。玉篇云:結不解。從糸骨聲。古忽切。十五部。
33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332
標題:締dì
333
注解:結不解也。解者,判也。下文曰:紐結而可解也。故結而不可解者曰締。從糸帝聲。特計切。十六部。
33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335
標題:縛fù
336
注解:束也。束下曰縛也,與此為轉注。引申之,所以縛之之物亦曰縛。從糸尃聲。符钁切。五部。
33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338
標題:繃bēnɡ
339
注解:束也。從糸崩聲。補盲切。古音在六部。《墨子》曰:漢志:墨子七十一篇。名翟,為宋大夫,在孔子後。「禹葬會稽,桐棺三寸,葛□繃之。」今墨子節葬篇此句三見,皆作緘,古蒸侵二部音轉冣近也。鄭注禮記曰:齊人謂棺束乃緘。
34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341
標題:絿qiú
342
注解:急也。毛詩傳曰:絿,急也。左傳杜注從之。後儒好異乃以緩釋絿,字義於字音不洽矣,絿之言糾也。從糸求聲。巨鳩切。三部。《詩》曰:「不競不絿。」商頌長發文。
34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344
標題:絅jiōnɡ
345
注解:急引也。此本義也。中庸:詩曰衣錦尚絅。此叚借為褧字也。從糸冋聲。古熒切。十一部。
34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347
標題:□pài
348
注解:□絲也。□各本作□。今正。□,分離也。水之衺流別曰□,別水曰派。血理之分曰□。□絲曰□。廣韻曰:未緝麻也。從糸□聲。匹卦切。十六部。
34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350
題:□luò
351
注解:不均也。此與纇雙聲,其義亦相近。從糸羸聲。力臥切。十七部。
35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353
標題:給jǐ
354
注解:相足也。足居人下,人必有足而後體全。故引申為完足。相足者,彼不足此足之也。故從合。從糸合聲。形聲亦會意也。居立切。七部。
35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356
標題:綝chēn
357
注解:止也。葢古以綝為禁字。釋詁曰:綝,善也。從糸林聲。讀若郴。丑林切。七部。
35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359
標題:縪bì
360
注解:止也。考工記玉人曰:天子圭中必。注曰:必讀如鹿車縪之縪。謂以組約其中央,為執之以備失隊。按鹿車卽繀車,東齊海岱之閒謂之道軌。廣雅曰:道軌謂之鹿車。鹿車下鐵,陳宋淮楚之閒謂之畢,所謂鹿車縪也,與用組約圭中央皆所以止者。又詳革部□下。從糸畢聲。卑吉切。十二部。
36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362
標題:終zhōnɡ
363
注解:絿絲也。按絿字恐誤,疑下文□字之訛,取其相屬也。廣韻云:終,極也,竆也,竟也。其義皆當作冬。冬者,四時盡也。故其引申之義如此。俗分別冬為四時盡,終為極也竆也竟也,乃使冬失其引申之義,終失其本義矣。有□而後有□,冬而後有終,此造字之先後也,其音義則先有終之古文也。從糸冬聲。職戎切。九部。□,古文終。有□而後有□,冬而後有終。□、□、□、□、□、□、⼢,□古文終。
36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365
標題:□jié
366
注解:合也。合者,亼口也。因為凡□合之偁。眾絲之合曰□,如衣部五採相合曰雜也。從糸集。集當作雧,會意亦形聲也。讀若捷。□入切。七部。
36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368
標題:紈wán
369
注解:□也。□者,白致繒也。紈卽□也,故從丸,言其滑易也。商頌毛傳曰:丸丸,易直也。釋名曰:紈,渙也。細澤有光渙渙然也。從糸丸聲。胡官切。十四部。紈篆舊在終篆前,非也。今依玉篇次此。與繒為伍,玉篇必仍許也。
37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371
標題:繒zēnɡ
372
注解:帛也。七篇帛下曰繒也,是為轉注。春秋傳叚為鄫字。從糸曾聲。疾陵切。六部。□,籒文繒,從宰省。宰省聲也。不曰辛聲定為宰省聲者,辛與曾有真蒸之別,宰省與曾為之蒸之相合,通轉冣近者也。楊雄□為漢律祠宗廟丹書告也。也字依韻會補。□為祠宗廟丹書告神之帛,見於漢律者字如此作,楊雄言之。雄甘泉賦曰。上天之縡。葢卽謂郊祀丹書告神者。此則從宰不省者也。
37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374
標題:緭wèi
375
注解:繒也。從糸胃聲。云貴切。十五部。
37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377
標題:絩tiào
378
注解:綺絲之數也。言綺以見凡繒也。綺者,文繒也。文繒絲尚有數,則餘繒可知。其若干絲為一絩,未聞。《漢律》曰:「綺絲數謂之絩,布謂之總,禮經:布八十縷為升。禾部曰:布八十縷為稯。漢王莽傳:一月之祿十緵布二匹。孟康曰:緵,八十縷也。今按緫卽稯也,稯卽緵也,緵卽升也,皆謂八十縷。召南:羔羊五緫。傳曰:緫,數也。綬組謂之首。」司馬紹統輿服志:乘輿黃赤綬五百首,諸矦王赤綬三百首,相國綠綬二百四十首,公侯、將軍紫綬百八十首,九卿、中二千石、二千石靑綬百二十首,千石、六百石黑綬八十首,四百石、三百石、二百石黃綬六十首。凡先合單紡為一系,四系為一扶,五扶為一首,五首為一文,文採淳為一圭。首多者系細,首少者系粗。從糸兆聲。治小切。二部。
37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380
標題:綺qǐ
381
注解:文繒也。謂繒之有文者也。文者,錯畫也。錯畫謂□逪其介畫,繒為□逪方文,謂之文綺。引申之曰交□結綺窗,曰疆場綺分,皆謂似綺文。從糸奇聲。袪彼切。古音在十七部。
38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383
標題:縠hú
384
注解:細縛也。縛之細者也。詩:玼兮玼兮。其之展也。蒙彼縐絺,是紲袢也。傳曰:禮有展衣者,以丹縠為衣。蒙,□也。絺之靡者為縐。靡謂如□碎然,細之至也。箋云:縐絺,絺之蹙蹙者是也。此謂裏衣縐絺,外服丹縠衣,縠與縐絺正一類也。今之縐紗,古之縠也。周禮謂之沙,注謂之沙縠。疏云輕者為沙,縐者為縠。按古只作沙,無紗字。從糸□聲。胡谷切。三部。
38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386
標題:縳juàn
387
注解:白鮮□也。□各本作色。今正。下文云:縞,鮮□也。今本訛鮮色,則此色誤亦同。□與支音同。縞為鮮支,縳為鮮支之白者。聘禮束紡注曰:紡,紡絲為之,今之縳也。周禮素沙注曰,素沙者,今之白縳也。釋文皆引說文居掾反。聲類以為今正絹字。按據許則縳與絹各物,音近而義殊。二禮之鄭注,自謂縳不謂絹也。縳以其質堅名之,字從專。絹以色如麥□名之,字從肙。李登作聲類時已失其傳矣。若羽人十摶為縳,左傳縳一如瑱,又皆卷縛之義,非字之本義。從糸專聲。持沇切。十四部。
38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389
標題:縑jiān
390
注解:并絲繒也。謂駢絲為之,雙絲繒也。呂氏春秋:昔吾所亡者紡緇也,今子之衣襌緇也。以襌緇當紡緇,子豈有不得哉。任氏大椿曰:襌緇卽單緇也。餘謂此紡卽方也。並絲曰方,猶併船曰方。此紡非紡之本義。後漢輿服志及古今注並云:合單紡為一系者同。此方絲所謂兼絲也。從糸兼聲。形聲中有會意。古甜切。七部。
39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392
標題:綈tí
393
注解:□繒也。□各本作厚。今正。管子輕重戊篇:管子對桓公:魯梁之民俗為綈。公服綈。旣又對桓公:宜服帛去綈。然則帛薄綈厚可知也。史記范睢傳索隱曰。葢今之絁。按非也。絁卽許之□字。從糸弟聲。杜兮切。十五部。
39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395
標題:練liàn
396
注解:湅繒也。湅者,□也。□者,淅也。淅者,汏米也。湅繒汏諸水中,如汏米然,考工記所謂湅帛也。已湅之帛曰練,引申為精□之偁,如漢書練時曰、練章程是也。從糸柬聲。郞甸切。十四部。
39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398
標題:縞ɡǎo
399
注解:鮮□也。各本作鮮色。今正。漢地理志師古注:縞,鮮支也。司馬相如傳正同。顏語多本說文,彼時未誤,葢支亦作□,因訛色也。廣雅:□緫,鮮支,縠,絹也。許謂縞卽鮮支。鄭風:縞衣綦巾。毛曰:縞衣,白色男服也。王逸曰:縞,素也。任氏大椿釋繒曰:孰帛曰練,生帛曰縞。從糸高聲。古老切。二部。
40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401
標題:□shī
402
注解:粗緒也。粗者,疏也。粗緒葢亦繒名。廣韻云:繒似布,俗作絁。玉裁按葢今之綿紬。從糸璽聲。式支切。十六部。
40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404
標題:紬chóu
405
注解:大絲繒也。大絲較常絲為大也。左傳:衛文公大帛之冠。大帛謂大絲繒。後漢書大練亦謂大絲練也。獨□說飛軨以緹紬廣八尺,長拄地。今繒帛通呼為紬。不必大絲也。假借為抽字。史記:紬石室金匱之書。徐廣音抽,師古漢書音胄,皆是也。音胄謂同籒也。籒者,讀書也。釋名曰:紬,抽也。抽引絲端出細緒也。與許說迥異。從糸由聲。直由切。三部。
40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407
標題:綮qǐ
408
注解:致繒也。致,送詣也。凡細膩曰致,今之致字也。漢人多用致,不作致。致繒曰綮。未聞其證。一曰幑幟信也,有齒。各本識作幟,俗字也。今正。巾部曰:幑者,幑識也。幑識信葢謂棨□。棨綮通用也。漢匈奴傳曰:棨□十。師古曰。棨□,有衣之□也,以赤黑繒為之。古今注曰:棨□,殳之遺象,以木為之。後世滋偽,無復典□,以赤紬韜之。赤謂之紬□,亦謂之棨□。王公以下通用之以前驅。按用赤黑繒,故曰綮。其用同幑識,故曰幑識信。從糸,啟省聲。各本作□聲。□不成字。按木部棨下曰啟省聲,則此亦當云啟省聲。今依韻會正。康禮切。十五部。
40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410
標題:綾línɡ
411
注解:東齊謂布帛之細者曰綾。同方言。從糸夌聲。力膺切。六部。
41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41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414
標題:縵màn
415
注解:繒無文也。春秋□露,庶人衣縵。引申之,凡無文皆曰縵。左傳乘縵注:車無文者也。漢食貨志縵田注:謂不□者也。從糸曼聲。莫半切。十四部。《漢律》曰:「賜衣者縵表白裏。」
41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417
標題:繡xiù
418
注解:五采備也。考工記:畫繪之事雜五采,五採備謂之繡。鄭氏古文尚書曰:子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繢,宗彞、藻、火、粉米、黼、黻希繡,此古天子冕服十二章。希讀為黹。或作絺,字之誤也。按今人以鍼縷所紩者謂之繡,與畫為二事。如考工記則繡亦系之畫繪,同為設色之工也。畫繪與文字又為一事,故許以觀古人之象說遵修舊文也。從糸肅聲。息救切。三部。
41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420
標題:絢xuàn
421
注解:《詩》云:「□□為絢兮。」逸詩。見論語八佾篇。馬融曰:絢,文貌也。鄭康成禮注曰:采成文曰絢。注論語曰:文成章曰絢。許次此篆於繡繪閒者,亦謂五采成文章,與鄭義略同也。鄭注繪事後素云:畫繪先布眾采,然後以素分其閒,以成其文。朱子則云:後素,後於素也。謂先以粉地為質,而後施五采。據許絢在繡繪閒,繡繪皆五採也,葢許用白受采之恉與。從糸旬聲。許掾切。古音在十二部。按唐玄度九經字□□、絢同字。注云:上說文從筍聲,下經典相承隸省。按□不見於他書,疑唐氏所據未確也。惟儀禮注云:絢今文作□。然則絢出禮古文,許用禮古文,故不錄禮今文。玉篇□同上絢,本禮注也。集韻□同絢,此本唐氏也。□字原從筍作。《集韻》絢或從荀。
42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423
標題:繪huì
424
注解:會五采繡也。會繪疊韻。今人分咎繇謨繪繡為二事,古者二事不分,統謂之設色之工而已。古者繢訓畫,繪訓繡,說見繢下。《虞書》曰:山龍□蟲作繪。咎繇謨文。《論語》曰:繪事後□。八佾篇文。此皆證繪繡無二事也。從糸會聲。黃外切。十五部。
42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426
標題:緀qī
427
注解:帛文皃。帛各本作白。今依韻會正。韻會用小徐本也。《詩》曰:緀兮斐兮,成是貝錦。小雅巷伯文。今詩緀作萋。毛傳曰:萋斐,文章相錯也。貝錦,錦文也。箋云:錦文者,如餘泉餘蚳之貝文也。按爾雅餘貾黃白文,餘泉白黃文。從糸妻聲。七稽切。十五部。
42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429
標題:□mǐ
430
注解:繡文如聚細米也。繡謂畫也。米□疊韻。今咎陶謨作粉米。許所見壁中古文作黺□。黹部云:黺,畫粉也。此云□,繡文如聚細米也。皆古文尚書說也。此不言虞書者,經文已見於七篇矣。畫粉為衛宏說,此葢亦衛說與。從糸米,米亦聲。莫禮切。十五部。
43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432
標題:絹juàn
433
注解:繒如麥□色。色字今補。色訛也,而俗刪之耳。自絹至綟卄三篆皆言繒帛之色,而此色字先之,聲類溷縳絹為一字,由不考其義之殊也。□者,麥莖也。繒色如麥莖靑色也。射雉賦曰:麥漸漸以擢芒。又曰:窺□□葉,四月時也。繒色似之曰絹,漢人叚為□字。從糸肙聲。吉掾切。十四部。
43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435
標題:緑lǜ
436
注解:帛靑黃色也。綠衣毛傳曰:綠,閒色。玉藻正義曰:五方閒色,綠、紅、碧、紫、駵黃是也。木靑剋土黃,東方閒色為綠,綠色靑黃也。火赤剋金白,南方閒色為紅,紅色赤白也。金白剋木靑,西方閒色碧,碧色白靑也。水黑剋火赤,北方閒色紫,紫色黑赤也。土黃剋水黑,中央閒色駵黃,駵黃色黃黑也。從糸彔聲。力玉切。三部。
43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438
標題:縹piǎo
439
注解:帛白靑色也。白靑各本作靑白。今正。此金剋木之色,所剋當在下也。縹,禮記正義謂之碧。釋名曰:縹猶漂。漂,淺靑色也。有碧縹,有天縹,有骨縹,各以其色所象言之也。從糸□聲。□沼切。二部。
44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441
標題:□yù
442
注解:帛靑經縹緯。經者從絲,緯者衡絲。一曰育陽染也。育陽,漢南郡屬縣。縣在育水北,故曰育陽。育與□韻。育水,水部作淯水。從糸育聲。餘六切。三部。
44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444
標題:絑zhū
445
注解:純赤也。純同□,厚也。赤,南方色也。按市下云:天子朱市,諸侯赤市。然則朱與赤深淺不同。豳風:我朱孔陽。傳曰:朱,深纁也。陽,明也。許云:纁者淺絳,絳者大赤。葢純赤大赤其異者微矣。鄭注禮經曰:凡染絳一入謂之縓,再入謂之赬,三入謂之纁。朱則四入與。是朱為深纁之說也。凡經傳言朱皆當作絑,朱其叚借字也。朱者,赤心木也。《虞書》「丹朱」如此。丹朱見咎繇謨。許所據壁中古文作丹絑,葢六經之絑僅見此處,朱行而絑廢矣。從糸朱聲。章俱切。古音在四部。
44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447
標題:纁xūn
448
注解:淺絳也。考工記:鍾氏三入為纁。爾雅:一染謂之縓,再染謂之赬,三染謂之纁。鄭注禮曰:纁裳,淺絳裳也。從糸熏聲。許云切。十三部。周禮故書纁作□。
44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450
標題:絀chù
451
注解:絳也。此絀之本義,而廢不行矣。韻會絳作縫,非也。古多叚絀為黜。從糸出聲。丑律切。十五部。
45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453
標題:絳jiànɡ
454
注解:大赤也。大赤者,今俗所謂大紅也。上文純赤者,今俗所謂朱紅也。朱紅淡,大紅濃。大紅如日出之色,朱紅如日中之色。日中貴於日出,故天子朱市,諸侯赤市。赤卽絳也。從糸夅聲。古巷切。九部。
45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456
標題:綰wǎn
457
注解:惡絳也。惡下各本衍也,今刪。此如粊下云惡米也,繫下云惡絮也,謂絳色之惡者也。從糸官聲。烏版切。十四部。一曰□也。□各本作絹。今正。網部□,一曰綰也。二篆為轉注,老考互訓之例也。□字不行,多叚絹為之。周禮翨氏注置其所食之物於絹中,鳥來下則□其腳是也。但他書容可同音相代,淺人將此□改作絹,則似綰可訓繒如麥□色,全書之條理不可知矣,讀許者不可不思。讀若雞卵。卵古讀如關,綰音亦如是,說詳卵部。
45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459
標題:縉jìn
460
注解:帛赤色也。南都賦引臣瓚云赤白色,玉篇亦云帛赤白,皆誤。赤白則為下文之紅矣。從糸晉聲。卽刃切。十二部。《春秋傳》曰「縉雲氏」,春秋文十八年左傳文。黃帝以雲紀,故為雲師而雲名。服虔曰:夏官為縉雲氏。《禮》有「縉緣」。凡許云禮者,謂禮經也,今之所謂儀禮也。十七篇無縉緣,俟攷。緣以絹切。玉藻曰:童子之節也。緇布衣,錦緣,錦紳并紐,錦束髮,皆朱錦也。朱錦為緣,豈卽縉緣與。
46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462
題:綪qiàn
463
注解:赤繒也。定四年左傳:分康叔以綪茷。茷卽旆也。杜曰:綪,大赤。取染草名也。雜記注作蒨旆。蒨卽茜也。□茜染故謂之綪。茜者,茅搜也。韋部又曰:茅搜染韋。一入曰韎。然則必數入而後謂之綪,今不得其詳矣。茜與綪合韻而同音,故茜染謂之綪也。從糸靑聲。倉絢切。古音在十一部。茜在十三部。以雙聲合韻。
46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465
標題:緹tǐ
466
注解:帛丹黃色也。謂丹百黃也。下文云:縓,帛赤黃色。丹與赤不同者,丹者如丹沙,與赤異,其分甚微。故鄭注草人曰:赤緹,縓色也。酒正五齊,四曰緹齊。注曰:緹者,成而紅赤,若今下酒矣。按紅赤者,赤而白。緹齊不純赤,故謂之紅赤。緹齊俗作醍,見禮運。從糸是聲。他禮切。十六部。只,緹或作只。從衣,氏聲也。古氏與是同用,故是聲亦從氏聲。此篆與衣部袛裯之袛大別,其義則彼訓短衣,其音則氐聲在十五部,氏聲在十六部也。按唐石經周易只旣平,詩只攪我心,亦只以異,左傳只見疏也,論語亦只以異,以及凡訓適之字皆從衣氏,葢有所受之矣。張參五經文字、經典字畫之砥柱也。衣部曰:只,止移切,適也。廣韻本孫愐唐韻曰:只,章移切,適也。玉篇衣部亦曰。只之移切。適也。舊字相承可據如是。至集韻云:只,章移切,適也。始從示。然恐轉寫轉刊之誤耳。至類篇則只祇二文皆訓適,至韻會而從示之祇訓適矣,此其遞訛之原委也。只之訓適,以其音同在十六部而得其義。凡古語□皆取諸字音,不取字本義,皆叚借之法也。攷毛公我行其野傳曰:只,適也。鄭何人斯箋,論語注曰:只,適也。服虔左傳襄卄九年解云:只,適也。王弼注坎卦曰:只,辭也。顏師古竇嬰傳注曰:只,適也。此古字古言之存者章也。自宋以來刊版之書多不省照,衣改從示者不少,學者所宜訂正。錢氏大昕養新錄乃云:說文無只字。五經文字承玉篇之誤,未免千慮一失耳。只訛祇,俗又作秖。唐人詩文用之,讀如支。今則改用只,讀如質。此古今推移之變也。若史記韓安國傳云,禔取辱耳。此用只之同音字。如周易只旣平,他家作禔而異其義,要是同音。○顏元孫千祿字書石本祇秖注云:上神祇,巨移反。下適秖,章移反。是則秖字起於唐初,葢六朝俗字。
46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468
標題:縓quàn
469
注解:帛赤黃色也。赤黃者,赤而黃也。禮喪服注曰:縓,淺絳也。練冠而麻衣縓,三年練之受飾也。檀弓注曰:縓,纁之類。一染謂之縓,再染謂之赬,三染謂之纁。三句爾雅釋器文。考工記只言三入,不言一入再入,爾雅可補記文所未備。記云:鍾氏染羽,以朱湛丹秫,三月而熾之,淳而漬之,三入為纁。鄭注:記與爾雅同色耳。染布帛者,染人掌之。依鄭則染人染布帛與鍾氏染羽,同用朱漸丹秫也。古以茜染者謂之□,謂之緹。以朱及丹秫染者謂之縓、赬、纁。赬者,赤色也。纁者,淺絳也。玉藻之溫韍卽□韐也,溫卽縓之叚借字也,□亦謂之縓。從糸原聲。七絹切。十四部。
47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471
標題:紫zǐ
472
注解:帛靑赤色也。靑當作黑。穎容春秋釋例曰:火畏於水,以赤入於黑,故北方閒色紫也。論語皇疏、玉藻正義略同。此作靑者,葢如禮器注所云秦二世時語,民言從之,至漢末猶存與。許說必無誤,轉寫亂之耳。從糸此聲。將此切。十五部,亦十六部。
47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474
標題:紅hónɡ
475
注解:帛赤白色也。春秋釋例曰:金畏於火,以白入於赤,故南方閒色紅也。論語曰:紅紫不以為褻服。按此今人所謂粉紅、桃紅也。從糸工聲。戶公切。九部。
47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477
標題:□cōnɡ
478
注解:帛靑色也。爾雅:靑謂之蔥。蔥卽□也,謂其色蔥。蔥淺靑也。深靑則為藍矣。市部曰:大夫赤市蔥衡。用玉藻文也。潘岳耤田賦:□犗服於縹軛。廣雅:絹一名總,作□者誤。從糸蔥聲。倉紅切。九部。切
47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480
標題:紺ɡàn
481
注解:帛深靑而揚赤色也。而字依文選注補。揚當作陽,猶言表也。釋名曰:紺,含也。靑而含赤色也。按此今之天靑,亦謂之紅靑。許言陽,劉言含,其意一也。以纁入深靑,而赤見於表是為紺。賈氏考工疏云:纁入赤汁則為朱,不入赤汁而入黑汁則為紺。賈說非也,入深靑乃為紺,入黑乃為緅矣。從糸甘聲。古暗切。古音在七部。
48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三卷□糸部
483
標題�
URN: ctp:ws734487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