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周易集解卷七

《周易集解卷七》[View] [Edit] [History]

1
《序卦》曰: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
2
韓康伯曰:言咸卦之義也。咸柔上而剛下,感應以相與。夫婦之象,莫美乎斯。人倫之道,莫大夫婦。故夫子殷勤深述其義,以崇人倫之始,而不係之離也。先儒以乾至離為上經,天道也;咸至未濟為下經,人事也。夫易六畫成卦,三材必備,錯綜天人,以效變化,豈有天道人事偏於上下哉。斯蓋守文而不求義,失不遠矣。
3
艮下兌上。咸:亨,利貞,取女吉。
4
虞翻曰:咸,感也。坤三之上成女,乾上之三成男,乾坤氣交以相與。止而說,男下女。故「通利貞,取女吉」。
5
玄曰:咸,感也。艮為山。兌為澤。山氣下,澤氣上,二氣通而相應,以生萬物,故曰「咸」也。其於人也。嘉會禮通,和順於義,幹事能正。三十之男,有此三德,以下二十之女,正而相親說,取之則吉也。
6
《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
7
蜀才曰:此本否卦。案:六三升上,上九降三,是柔上而剛下,二氣交感,以相與也。
8
止而說,男下女,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
9
王肅曰:山澤以氣通,男女以禮感。男而下女,初婚之所以為禮也。通義正,取女之所以為吉也。
10
天地感而萬物化生,
11
荀爽曰:乾下感坤,故萬物化生於山澤。
12
陸績曰:天地因山澤孔竅,以通其氣,化生萬物也。
13
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14
虞翻曰:乾為聖人;初四易位成既濟;坎為心、為平,故「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此保合太和,品物流形也。
15
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16
虞翻曰:謂四之初,以離日見天,坎月見地,懸象著明,萬物見離,故「天地萬物之情可見」也。
17
《象》曰:山上有澤,咸。
18
崔覲曰:山高而降,澤下而升。山澤通氣,咸之象也。
19
君子以虛受人。
20
虞翻曰:君子謂否乾。乾為人,坤為虛,謂坤虛三受上,故「以虛受人」。艮山在地下為謙,在澤下為虛。
21
初六:咸其母。《象》曰:咸其母,志在外也。
22
虞翻曰:母,足大指也。艮為指。坤為母,故「咸其母」。失位遠應,之四得正,故「志在外」。謂四也。
23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象》曰:雖凶居吉,順不害也。
24
崔覲曰:腓,腳膊。次於母,上二之象也。得位居中,於五有應,若感應相與,失艮止之禮,故「凶」。居而承比於三,順止而隨於當禮,故「吉」也。
25
九三:咸其股,執其隨,往咎。
26
崔覲曰:股髀而次於腓,上三之象也。剛而得位,雖欲感上,以居艮極,止而不前,二隨於已,志在所隨,故「執其隨」。下比二也,而遂感上,則失其正義,故「往吝」窮也。
27
《象》曰:咸其股,亦不處也。志在隨人,所執下也。
28
虞翻曰:巽為股,謂二也。巽為隨,艮為手,故稱「執」。三應於上,初四已變歷險,故「往吝」。巽為處女也,男已下女,以艮陽入兌陰,故「不處也」。凡士與女未用,皆稱「處」矣。志在於二,故「所執下也」。
29
九四:貞吉,悔亡。憧憧往來,朋從爾思。
30
虞翻曰:失位悔也。應初動得正,故「貞吉」而「悔亡」矣。憧憧,懷思慮也。之內為來,之外為往。欲感上,隔五;感初,隔三,故「憧憧往來」矣。兌為朋,少女也。艮初變之四,坎心為思,故曰「朋從爾思」也。
31
《象》曰:貞吉悔亡,未感害也。
32
虞翻曰:坤為害也。今未感坤,初體遯弒父,故曰「未感害」也。
33
憧憧往來,未光大也。
34
虞翻曰:未動之離,故未光大也。
35
九五:咸其脢,無悔。
36
虞翻曰:脢,夾脊肉也。謂四已變,坎為脊,故「咸其脢」。得正,故「無悔」。
37
《象》曰:咸其脢,志末也。
38
案:末,猶上也。四感於初,三隨其二,五比於上,故「咸其脢」。志末者,謂五志感於上也。
39
上六:咸其輔頰舌。
40
虞翻曰:耳目之間稱輔頰。四變之目,坎為耳,兌為口舌。故曰「咸其輔頰舌」。
41
《象》曰:咸其輔頰舌,媵口說也。
42
虞翻曰:媵,送也。不得之三,山澤通氣,故「媵口說也」。
43
《序卦》曰:夫婦之道,不可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恆者,久也。
44
鄭玄曰:言夫婦當有終身之義。夫婦之道,謂咸也。
45
巽下震上。恒:亨,無咎,利貞。
46
虞翻曰:恆,久也。與益旁通。乾初之坤四,剛柔皆應,故「通,無咎,利貞」矣。
47
鄭玄曰:恒,久也。巽為風,震為雷,雷風相須而養物,猶長女承長男,夫婦同心而成家,久長之道也。夫婦以嘉會禮通,故「無咎」。其能和順幹事,所行而善矣。
48
利有攸往。
49
虞翻曰:初利往之四,終變成益,則初四二五皆得其正,終則有始,故「利有攸往」也。
50
彖》曰:恒,久也。剛上而柔下,
51
王弼曰:剛尊柔卑,得其序也。
52
雷風相與,巽而動,
53
蜀才曰:此本泰卦。
54
案:六四降初,初九升四,是剛上而柔下也。分乾與坤,雷也。分坤與乾,風也。是雷風相與,巽而動也。
55
剛柔皆應,恒。
56
《九家易》曰:初四二五雖不正,而剛柔皆應,故「通無咎」矣。
57
恒亨,無咎,利貞,久於其道也。
58
荀爽曰:恒,震世也,巽來乘之,陰陽合會,故「通無咎」。長男在上,長女在下,夫婦道正,故「利貞,久於其道也」。
59
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
60
虞翻曰:泰,乾坤為天地。謂終則復始,有親則可久也。
61
利有攸往,終則有始也。
62
荀爽曰:謂乾氣下終,始復升上居四也。坤氣上終,始復降下居初者也。
63
日月得天而能久照,
64
虞翻曰:動初,成乾為天。至二,離為日;至三,坎為月。故「日月得天而能久照」也。
65
四時變化而久成。
66
虞翻曰:春夏為變,秋冬為化,變至二離夏,至三兌秋,至四震春,至五坎冬。故「四時變化而能久成」。謂乾坤成物也。
67
聖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
68
虞翻曰:聖人謂乾。乾為道。初二已正,四五復位,成既濟定。乾道變化,各正性命。有兩離象,重明麗正,故「化成天下」。
69
觀其所恒,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70
虞翻曰:以離日照乾,坎月照坤,萬物出震,故「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與咸同義也。
71
《象》曰:雷風,恆。
72
宋衷曰:雷以動之,風以散之。二者常相薄,而為萬物用,故君子象之,以立身守節而不易道也。
73
君子以立不易方。
74
虞翻曰:君子謂乾三也。乾為易,為立;坤為方。乾初之坤四,三正不動。故「立不易方」也。
75
初六:浚恒,貞凶,無攸利。
76
侯果曰:浚,深。恒,久也。初本六四,自四居初,始求深厚之位者也。位既非正,求乃涉邪。以此為正,凶之道也。故曰「浚恆,貞凶,無攸利」矣。
77
《象》曰:浚恒之凶,始求深也。
78
虞翻曰:浚,深也。初下稱浚,故曰「浚恒」。乾初為淵,故「深」矣。失位變之正,乾為始。故曰「始求深也」。
79
九二:悔亡。
80
虞翻曰:失位悔也,動而得正,處中多譽,故「悔亡」也。
81
《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
82
荀爽曰:乾為久也。能久行中和,以陽據陰,故曰「能久中也」。
83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貞吝。
84
荀爽曰:與初同象,欲據初,隔二。與五為兌,欲悅之,隔四。意無所定,故「不恒其德」。與上相應,欲往承之,為陰所乘,故「或承之羞」也。貞吝者,謂正居其所,不與陰通也。無居自容,故「貞吝」矣。
85
《象》曰:不恒其德,無所容也。
86
《九家易》曰:言三取初隔二,應上見乘,是「無所容」。無居自容,故「貞吝」。
87
九四:田無禽。《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88
虞翻曰:田為二也。地上稱田,無禽,謂五也。九四失位,利二上之五,已變承之。故曰「田無禽」。言二五皆非其位,故《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89
六五:恒其德,貞婦人吉,夫子凶。
90
虞翻曰:動正成乾,故「恒其德」。婦人謂初。巽為婦。終變成益,震四復初,婦得歸陽,從一而終,故「貞婦人吉也」。震,乾之子,而為巽夫,故曰「夫子」。終變成益,震四從巽,死於坤中,故「夫子凶」也。
91
《象》曰:婦人貞吉,從一而終也。
92
虞翻曰:一謂初,終變成益,以巽應初震,故「從一而終也」。
93
夫子制義,從婦凶也。
94
虞翻曰:震沒從巽入坤,故「從婦凶」矣。
95
上六:震恒,凶。《象》曰:震恒在上,大無功也。
96
虞翻曰:在震上,故「震恒」。五動乘陽,故「凶」。終在益上,五遠應,故「無功也」。
97
《序卦》曰: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
98
韓康伯曰:夫婦之道,以恒為貴,而物之所居,不可恒,宜與世升降,有時而遁者也。
99
艮下乾上。遁:亨。
100
虞翻曰:陰消姤二也。艮為山,巽為入,乾為遠,遠山入藏,故「遁」,以陰消陽,子弒其父,小人道長,避之乃通,故遁而通。則當位而應,與時行也。
101
小利貞。
102
虞翻曰:小,陰,謂二。得位浸長,以柔變剛,故「小利貞」。
103
鄭玄曰:遁,逃去之名也。艮為門闕。乾有健德。互體有巽,巽為進退。君子出門,行有進退,逃去之象。二五得位而有應,是用正道得禮見召聘。始仕他國,當尚謙謙。小其和順之道,居小官,幹小事其進以漸,則遠妨忌之害,昔陳敬仲奔齊辭卿是也。
104
彖》曰:遁亨,遁而亨也。
105
侯果曰:此本乾卦。陰長剛殞,君子遁避,遁則通也。
106
剛當位而應,與時行也。
107
虞翻曰:剛謂五而應二,艮為時,故「與時行」矣。
108
小利貞,浸而長也。
109
荀爽曰:陰稱小,浸而長,則將消陽,故「利正」。居二與五相應也。
110
遁之時義大矣哉。
111
陸績曰:謂陽氣退,陰氣將害,隨時遁避,其義大矣。
112
宋衷曰:太公遁殷,四皓遁秦之時也。
113
《象》曰:天下有山,遁。
114
崔覲曰:天喻君子,山比小人。小人浸長,若山之侵天。君子遁避,若天之遠山,故言「天下有山遁也」。
115
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
116
虞翻曰:君子謂乾。乾為遠,為嚴。小人謂陰。坤為惡,為小人。故「以遠小人,不惡而嚴」也。
117
侯果曰:群小浸盛,剛德殞削,故君子避之。高尚林野,但矜嚴於外,亦不憎惡於內,所謂吾家耄遜於荒也。
118
初六:遁尾,厲,勿用有攸往。
119
陸績曰:陰氣已至於二,而初在其後,故曰「遁尾」也。避難當在前,而在後,故「厲」。往則與災難會,故「勿用有攸往」。
120
《象》曰:遁尾之厲,不往何災也。
121
虞翻曰:艮為尾也。初失位,動而得正,故「遁尾厲」。之應成坎為災,在艮宜靜,若不往於四,則無災矣。
122
六二:執之用黃牛之革,莫之勝說。
123
虞翻曰:艮為手,稱執;否坤為黃牛;艮為皮。四變之初,則坎水濡皮。離日乾之。故「執之用黃牛之革」。莫,無也。勝,能。說,解也。乾為堅剛,巽為繩,艮為手,持革縛三在坎中,故「莫之勝說」也。
124
《象》曰:執用黃牛,固志也。
125
侯果曰:六二離爻,離為黃牛。體艮履正,上應貴主。志在輔時,不隨物遁。獨守中直,堅如革束。執此之志,莫之勝說。殷之父師,當此爻矣。
126
九三:係遁,有疾厲,畜臣妾,吉。
127
虞翻曰:厲,危也。巽為四變,時九三體坎,坎為疾。故「有疾厲」。遁陰剝陽,三消成坤,與上易位。坤為臣,兌為妾上來之三,據坤應兌,故「畜臣妾吉」也。
128
《象》曰:係遁之厲,有疾憊也。
129
王肅曰:三上係于二而獲遁,故曰係遁。病此係執而獲危懼,故曰「有疾憊也」。此於六二,畜臣妾之象。足以畜其臣妾,不可施為大事也。
130
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
131
虞翻曰:三動入坤,坤為事,故「不可大事也」。
132
荀爽曰:大事謂與五同任天下之政。潛遁之世,但可居家畜養臣妾,不可治國之大事。
133
九四,好遁,君子吉,小人否。
134
虞翻曰:否乾為好,為君子;陰稱小人。動之初,故「君子吉」。陰在四多懼,故「小人否」。得位承五,故無凶咎矣。
135
《象》曰:君子好遁,小人否也。
136
侯果曰:不處其位,而遁於外,好遁者也。然有應在初,情未能棄。君子剛斷,故能舍之。小人係戀,必不能矣。故「君子吉,小人凶」矣。
137
九五:嘉遁,貞吉。
138
虞翻曰:乾為嘉,剛當位應二,故「貞吉」。謂三已變,上來之三,成坎象,故曰「以正志也」。
139
象》曰:嘉遁貞吉,以正志也。
140
侯果曰:時否德剛,雖遁中正,嘉遁者也。故曰「貞吉」。遁而得正,則群小應命,所謂紐以紊之。剛正群小之志,則殷之高宗當此爻矣。
141
上九:肥遁,無不利。
142
虞翻曰:乾盈為肥。二不及上,故「肥遁無不利」。《象》曰:「無所疑也。」
143
《象》曰:肥遁無不利,無所疑也。
144
侯果曰:最處外極,無應於內。心無疑戀,超世高舉。果行育德,安時無悶,遁之肥也。故曰「肥遁無不利」,則潁濱巢許當此爻矣。
145
《序卦》曰:物不可以終遁,故受之以大壯。
146
韓康伯曰:遁,君子以遠小人。遁而後通,何可終耶。陽盛陰消,君子道勝也。
147
乾下震上。大壯:利貞。
148
虞翻曰:陽息,泰也。壯,傷也。大謂四,失位為陰所乘。兌為毀折傷,與五易位乃得正,故「利貞」也。
149
《彖》曰:大壯,大者壯也。
150
侯果曰:此卦本坤。陰柔消弱,剛大長壯,故曰「大壯」也。
151
剛以動,故壯。
152
荀爽曰:乾剛震動,陽從下升,陽氣大動,「故壯」也。
153
大壯利貞,大者正也。
154
虞翻曰:謂四進之五乃得正,故「大者正也」。
155
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
156
虞翻曰:正大謂四之五成需。以離日見天,坎月見地,故「天地之情可見」也矣。
157
《象》曰:雷在天上,大壯。
158
崔覲曰:乾下震上,故曰「雷在天上」。一曰:雷,陽氣也。陽至於上卦。能助於天威,大壯之象也。
159
君子以非禮弗履。
160
陸績曰:天尊雷卑,君子見卑乘尊,終必消除,故象以為戒,「非禮不履」。
161
初九:壯于趾,征凶,有孚。
162
虞翻曰:趾謂四。征,行也。震足為趾,為征。初得位,四不征之五,故「凶」。坎為孚,謂四上之五成坎,已得應四,故「有孚」。
163
《象》曰:壯于趾,其孚窮也。
164
虞翻曰:應在乾終,故「其孚窮也」。
165
九二:貞吉。《象》曰:九二貞吉,以中也。
166
虞翻曰:變得位,故「貞吉」。動體離,故「以中也」。
167
九三:小人用壯,君子用罔,貞厲。
168
虞翻曰:應在震也。三,陽,君子。小人謂上。上逆,故「用壯」。謂二已變離,離為罔,三乘二,故「君子用罔」。體乾,夕惕,故「貞厲」也。
169
羝羊觸藩,羸其角。
170
荀爽曰:三與五同功,為兌,故曰「羊」。終始陽位,故曰「羝」。藩,謂四也。三欲觸四而危之,四反羸其角。角,謂五也。
171
《象》曰:小人用壯,君子罔也。
172
侯果曰:藩,謂四也。九四體震,為竹葦,故稱「藩」也。三互乾、兌、乾,壯;兌,羊,故曰「羝羊」。四藩未決,三宜勿往,用壯觸藩,求應於上,故角被拘羸矣。
173
案:自三至五,體兌為羊,四既是藩,五為羊角,即「羝羊觸藩,羸其角」之象也。
174
九四:貞吉,悔亡。藩決不羸,壯于大輿之腹。《象》曰:藩決不贏尚往也。
175
虞翻曰:失位悔也。之五得中,故「貞吉」而「悔亡」矣。體夬象,故「藩決」。震四上處五,則藩毀壞,故「藩決不羸」。坤為大輿、為腹;四之五折坤,故「壯於大輿之腹」。而《象》曰「尚往者」,謂上之五。
176
六五:喪羊於易,無悔。
177
虞翻曰:四動成泰。坤為喪也。乾為易。四上之五,兌還屬乾。故「喪羊於易」動各得正,而處中和,故「無悔」矣。
178
《象》曰:喪羊于易,位不當也。
179
案:謂四五陰陽失正。陰陽失正,故曰「位不當」也。
180
上六: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無攸利,艱則吉。
181
虞翻曰:應在三,故「羝羊觸藩」。遂,進也。謂四已之五,體坎。上能變之巽,巽為進退。故「不能退,不能遂」。退則失位,上則乘剛,故「無攸利」。坎為艱,得位應三利上,故「艱則吉」。
182
《象》曰:不能退,不能遂,不詳也。
183
虞翻曰:乾善為詳,不得三應,故「不詳也」。
184
艱則吉,咎不長也。
185
虞翻曰:巽為長。動失位,為咎。不變之巽。故「咎不長也」。
186
《序卦》曰:物不可以終壯,故受之以晉。晉者,進也。
187
崔覲曰:不可以終壯於陽盛,自取觸藩,宜柔進而上行,受茲錫馬。 坤下離上。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
188
虞翻曰:觀四之五。晉,進也。坤為康。康,安也;初動體屯,震為侯,故曰「康侯」。震為馬,坤為用,故「用錫馬」。艮為多,坤為眾,故「繁庶」。離日在上,故「晝日」。三陰在下,故「三接」矣。
189
《彖》曰:晉,進也。明出地上,順而麗乎大明。
190
崔覲曰:渾天之義,日從地出,而升於天,故曰「明出地上」。坤,臣道也。日,君德也。臣以功進,君以恩接,是以「順而麗乎大明」。雖以卦名,晉而五爻為主,故言「柔進而上行」也。
191
柔進而上行,
192
蜀才曰:此本觀卦。案:九五降四,六四進五,是柔進而上行也。
193
是以康侯用錫馬蕃庶。
194
荀爽曰:陰進居五,處用事之位。陽中之陰,侯之象也;陰性安靜,故曰「康侯」。馬,謂四也。五以下,群陰錫四也。坤為眾,故曰「蕃庶」矣。
195
晝日三接也。
196
侯果曰:康,美也。四為諸侯,五為天子,坤為眾,坎為馬。天子至明於上,公侯謙順於下,美其治物有功。故蕃錫車馬,一晝三覿也。《采菽》刺幽王侮諸侯詩曰:雖無與之,路車乘馬。《大行人職》曰:諸公:三饗,三問,三勞;諸侯:三饗,再問,再勞;子男:三饗、一問、一勞,即天子三接諸侯之禮也。  《象》曰:明出地上。晉。君子以自昭明德。
197
鄭玄曰:地雖生萬物,日出於上,其功乃著,故君子法之,而「以明自昭其德」。
198
虞翻曰:君子謂觀乾。乾為德,坤為自,離為明。乾五動,以離日自照,故「以自昭明德」也。
199
初六:晉如,摧如,貞吉。罔孚,裕無咎。
200
虞翻曰:晉,進。摧,憂愁也。應在四,故「晉如」。失位,故「摧如」。動得位,故「貞吉」。應離為罔,四坎稱孚,坤弱為裕,欲四之五成巽,初受其命,故「無咎」矣。
201
《象》曰:晉如,摧如,獨行正也。
202
虞翻曰:初動震為行。初一稱獨也。
203
裕無咎,未受命也。
204
虞翻曰:五未之巽,故「未受命也」。
205
六二:晉如,愁如,貞吉。
206
虞翻曰:震謂應,在坎上,故「愁如」。得位處中,故「貞吉」也。  受茲介福于其王母。
207
虞翻曰:乾為介福,艮為手,坤為虛,故稱「受」。介,大也。謂五已正中,乾為王,坤為母。故「受茲介福于其王母」。
208
《象》曰:受茲介福,以中正也。
209
《九家易》曰:五動得正中,故二受大福矣。大福,謂馬與蕃庶之物是也。
210
六三:眾允,悔亡。
211
虞翻曰:坤為眾。允,信也。土性信,故「眾允」。三失正,與上易位,則「悔亡」,故《象》曰「上行也」。此則成小過,小過故有飛鳥之象焉。臼杵之利,見碩鼠出入坎穴,蓋取諸此也。
212
《象》曰:眾允之志,上行也。
213
虞翻曰:坎為志。三之上成震,故曰「上行也」。  九四:晉如碩鼠,貞厲。
214
九家易》曰:碩鼠,喻貪,謂四也。體離欲升,體坎欲降。游不度瀆,不出坎也。飛不上屋,不至上也。緣不極木,不了離也。穴不掩身,五坤薄也。走不先足,外震在下也。五伎皆劣,四爻當之。故曰「晉如碩鼠」也。
215
《象》曰:碩鼠貞厲,位不當也。
216
翟元曰:碩鼠晝伏夜行,貪猥無已。謂雖進承五,然潛據下陰,久居不正之地,故有危厲也。
217
六五:悔亡,矢得勿恤,往吉,無不利。
218
荀爽曰:五從坤動而來為離。離者,射也。故曰「矢得」。陰居尊位,故有悔也。以中盛明,光照四海,故「悔亡勿恤,吉無不利」也。
219
《象》曰:矢得勿恤,往有慶也。
220
虞翻曰:動之乾乾,為慶也。矢古誓字。誓,信也。勿,無。恤,憂也。五變得正,坎象不見,故「誓得勿恤,往有慶也」。
221
上九:晉其角,
222
虞翻曰:五已變之乾,為首。位在首上,稱角。故「晉其角」也。
223
惟用伐邑,厲吉無咎,貞吝。
224
虞翻曰:坤為邑。動成震,而體師象,坎為心。故「維用伐邑」。得位乘五,故「厲吉,無咎」而「貞吝」矣。
225
《象》曰:惟用伐邑,道未光也。
226
荀爽曰:陽雖在上,動入冥豫,故道未光也。
227
《序卦》曰:進必有所傷,故受之以明夷。夷者,傷也。
228
《九家易》曰:日在坤下,其明傷也。言進極當降,復入於地,故曰明夷也。 離下坤上。明夷:利艱貞。
229
虞翻曰:夷,傷也。臨二之三而反晉也。明入地中,故傷矣。  利艱貞。
230
虞翻曰:謂五也。五失位,變出成坎,為艱,故「利艱貞」矣。
231
鄭玄曰:夷,傷也。日出地上,其明乃光。至其入地,明則傷矣,故謂之明夷。日之明傷,猶聖人君子有明德,而遭亂世。抑在下位,則宜自艱,無幹事政,以避小人之害也。
232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
233
蜀才曰:此本臨卦也。
234
案:夷,滅也。九二升三,六三降二,明入地中也。明入地中,則明滅也。
235
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
236
荀爽曰:明在地下,為坤所蔽,大難之象。大難,文王君臣相事,故言大難也。
237
文王以之。
238
虞翻曰:以,用也。三喻文王。大難謂坤。坤為弒父,迷亂荒淫,若紂殺比干。三幽坎中,象文王之拘羑里。震為諸侯,喻從文王者,紂懼出之,故「以蒙大難」,得身全矣。
239
利艱貞,晦其明也。內難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240
虞翻曰:箕子,紂諸父。故稱內難。五乾天位,今化為坤,箕子之象。坤為晦,箕子正之。出五成坎,體離,重明麗正。坎為志,故「正其志,箕子以之」,而紂奴之矣。
241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蒞眾,用晦而明。
242
虞翻曰:而,如也。君子謂三。體師象。以坎蒞坤。坤為眾,為晦,離為明,故「用晦如明」也。  初九: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
243
荀爽曰:火性炎上,離為飛鳥,故曰「於飛」。為坤所抑,故曰「垂其翼」。陽為君子。三者,陽德成也。日以喻君。不食者,不得食君祿也。陽未居五,陰暗在上。初有明德,恥食其祿,故曰「君子于行,三日不食」也。
244
有攸往,主人有言。
245
《九家易》曰:四者初應,眾陰在上,為主人也。初欲上居五,則眾陰有言。言,謂震也。四五體震,為雷聲,故曰「有攸往,主人有言」也。
246
《象》曰:君子于行,義不食也。
247
荀爽曰:暗昧在上,有明德者,義不食祿也。
248
六二:明夷于左股,用拯馬壯,吉。
249
《九家易》曰:左股謂初,為二所夷也。離為飛鳥,蓋取小過之義,鳥飛舒翼而行。夷者,傷也。今初傷,垂翼在下故曰「明夷于左股」矣。九三體坎,坎為馬也。二應於五,三與五同功,二以中和應天,應天合眾,欲升上三,以壯於五,故曰「用拯馬壯,吉」。
250
案:初為足。二居足上,股也。二互體坎。坎主左方,左股之象也。
251
《象》曰:六二之吉,順以則也。
252
《九家易》曰:二欲上三居五,為天子。坎為法律。君有法,則眾陰當順從之矣。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貞。
253
《九家易》曰:歲終田獵,名曰狩也。南者,九五大陽之位,故稱南也,暗昧道終,三可升上,而獵於五,得據大陽首位,故曰「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自暗復明,當以漸次,不可卒正,故曰「不可疾貞」也。  《象》曰:南狩之志,乃大得也。
254
案:冬獵曰狩也。三互離坎,離南坎北,北主於冬,故曰「南狩」。五居暗主,三處明終,履正順時,拯難興衰者也。以臣伐君,故假言狩。既獲五上之大首,而三志「乃大得也」。
255
六四:入于左腹,獲明夷之心,于出門庭。
256
荀爽曰:陽稱左,謂九三也。腹者,謂五居坤,坤為腹也。四得位比三,應於順首。欲上三居五,以陽為腹心也。故曰「入于左腹,獲明夷之心」。言三當出門庭,升五君位。
257
干寶曰:一為室,二為戶,三為庭,四為門,故曰「于出門庭」矣。
258
象》曰:入於左腹,獲心意也。
259
《九家易》曰:四欲上三居五為坎,坎為心;四以坤爻為腹。故曰「入于左腹,獲心意也」。
260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貞。
261
馬融曰:箕子,紂之諸父,明於天道、《洪範》之九疇。德可以王,故以當五,知紂之惡,無可奈何。同姓恩深,不忍棄去,被髮佯狂,以明為暗。故曰「箕子之明夷」。卒以全身,為武王師,名傳無窮,故曰「利貞」矣。
262
象》曰:箕子之貞,明不可息也。
263
侯果曰:體柔履中,內明外暗,群陰共掩,以夷其明。然以正為明,而不可息;以爻取象,箕子當之,故曰「箕子之貞,明不可息也。」
264
上六:不明晦,初登於天,後入于地。
265
虞翻曰:應在三。離滅坤下,故「不明晦。」晉時在上麗乾,故「登于天照四國。」今反在下,故「後入於地,失其則。」
266
《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國也。後入于地,失則也。
267
侯果曰:最遠於陽,故曰「不明晦」也。初登於天,謂明出地上。下照於坤,坤為眾國,故曰「照於四國也。」喻陽之初興也。後入於地,謂明入地中,晝變為夜,暗晦之甚,故曰「失則也。」況紂之亂世也。此之二象,言晉與明夷,往複不已。故見暗則伐取之,亂則治取之,聖人因象設誡也。
URN: ctp:ws84518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