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說文解字注

《說文解字注》[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1
分牡牝說異,為許所不取。戴先生曰:爾雅謂杜甘曰棠。毛公失其句讀,葢依陸璣疏白棠卽甘棠,子美。赤棠卽杜,子澀。為此說耳。非許意,亦非爾雅意也。先生又曰:棃山樆。謂棃山生曰樆。榆白枌。謂榆之白者曰枌。今按毛傳云:枌白榆也。誠當於白為讀。漢書音義云:離山棃也。是爾雅當同音義□其字矣。從木土聲。徒古切。五部。借以為杜塞之杜。
2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3
槢xí
4
注解:槢木也。莊子、淮南有椄槢字,皆謂械楔,不為木名。從木習聲。似入切。七部。
5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6
樿zhǎn
7
注解:樿木也。可□為櫛。玉藻曰:櫛用樿櫛,髮晞用象櫛。禮器曰:樿勺。鄭曰:樿木白理。中山經曰:風雨之山,其木多棷樿。郭曰:樿木白理,中櫛。從木單聲。旨善切。十四部。
8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9
椲wěi
10
注解:椲木也。可屈為杅者。屈當作詘。詰詘,紆曲也。糸部云:紆詘也是也。杅當作盂。盂,飲器也。玉篇曰:椲木皮如韋,可屈以為盂。從木韋聲。於鬼切。十五部。
11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12
楢yóup240下
13
注解:柔木也。工官□為耎輪。大鄭引鄹子書:秋取柞楢之火。工官若周之輪人,漢之考工室也。耎輪者,安車之輪也。郭注山海經云:楢,剛木,中車材。剛木卽柔木。葢此木堅韌,故柔剛異偁而同實耳。從木酋聲,讀若糗。以周切。三部。
14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15
桏qiónɡ
16
注解:椶椐木也。集韻作椶,類篇作□,是宋初本不同也。宋刻鉉本及李氏五音韻譜作□。毛刻初印同。斧季剜版作椶。按□字無考。椶椐木,合二為名,未知何木也。釋木曰:楦櫃桏。郭注云:未詳。或曰:桏當為柳。櫃柳似柳,皮可以煑作飲。郭易桏為柳,而後釋櫃柳,則篇、韻以櫃柳釋桏,非也。說文葢取諸爾雅。椶與楦形似。椐與櫃聲同。椶疑楦之誤。從木邛聲。渠容切。九部。
17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18
棆lún
19
注解:母杶也。按母杶當作毋疵。皆字之誤也。釋木:棆,無疵。古母無通用。故許作母。玉篇:棆,木名也。□,無□木也。二字為伍,葢謂一物也。廣韻云:無□木一名棆。是也。楊雄蜀都賦說木有□。郭云:棆,楩屬,似豫章。從木崙聲,讀若《易》卦屯之屯。陟倫切。十三部。
20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21
楈xū
22
注解:楈木也。上林賦有胥邪。南都賦作楈丫。郭璞曰:胥邪似并閭,皮可作索。按未審卽許所云楈木否也。從木胥聲,讀若芟刈之芟。芟在七八部。胥在五部。合韻也。唐韻私閭切。
23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24
柍yǎnɡ
25
注解:柍梅也。柍梅合二字成木名。今各本□去柍字,是柍卽枏矣。釋木:時英梅。齊民要術引郭注云:英梅未聞。今本注云:雀梅。殆非郭語。南都賦曰:柍柘檍檀。與櫻梅山□等各為一條。柍梅非今之梅類明矣。從木央聲。於京切。古音在十部。李善於兩切。一曰江南橦材,其實謂之柍。橦,帳極也。與此不相涉。以唐式柴方三尺五寸曰一橦,音鍾,解之。下文又不屬也。況漢人曰章,唐人乃曰木鍾乎。枷字下曰:淮南謂之柍。宜以訂正此句。一說蜀都賦布有橦華。劉逵云:橦,樹名。謂此橦材堅實者謂之柍也。實下當有者字。
26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27
楑kuí
28
注解:楑木也。未詳。從木癸聲。求癸切。十五部。一曰度也。度,徒落切。此與手部揆音義皆同。揆專行而楑廢矣。
29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30
□ɡǎo
31
注解:□木也。六書故以烏臼當之,未知是否。從木咎聲,讀若晧。晧各本作皓,非。今正。古老切。古音在三部。
32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33
椆chóup214上
34
注解:椆木也。中山經:虎首之山,多苴椆椐。郭曰:椆,未詳也。音彫。從木周聲,讀若丩。職留切。三部。
35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36
樕sù
37
注解:樸樕,小木也。樸當作□。□樸正俗字也。各本無小字。今依五音韻譜、韻會、集韻、類篇補。召南:林有樸樕。毛曰:樸樕,小木也。釋木云:樕樸,心。樕樸卽詩之樸樕。俗書立心多同小,又艸書心似小,毛傳、說文當本作心木,訛為小木耳。詩正義云:某氏曰:樸樕,斛樕也。有心能溼,江河閒以作柱。孫炎曰:樸樕一名心。據此及許立文之次弟,知樸樕乃木名,非凡小木之偁也。斛,俗作槲。槲樕櫟之類。樸,爾雅音義作□。廣韻曰:杺,木名。其心黃。杺卽爾雅心字。從木欶聲。桑屋切。三部。
38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39
□yí
40
注解:□木也。未詳。從木彞聲。羊支切。廣韻以脂切。十五部。
41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42
梣cén
43
注解:青皮木。淮南書曰:夫梣木色靑愈翳,而蠃蝸愈睆,此皆治目之藥也。高曰:梣木,苦歷木名也生於山。剝其皮以水浸之,正靑,用洗眼,愈人目中膚翳。正文各本訛誤。今考定如是。按本艸經謂之秦皮。以一名岑皮而聲誤作秦耳。其木一名石檀。陶隱居云是樊槻木。槻音規。集韻云:江南樊雞木。其皮入水綠色,可解膠益墨。樊雞卽樊槻也。從木岑聲。子林切。七部。玉篇作今切。□,或從□省。□,籒文□。見宀部。
44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45
棳zhuō
46
注解:棳木也。未詳。俗以為梁上楹之字。從木叕聲。職說切。十五部。益州有棳縣。棳上當有母。地理、郡國二志,益州皆有母棳縣。
47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48
□háo
49
注解:□木也。未詳。從木,號省聲。乎刀切。二部。
50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51
棪yǎn
52
注解:遬其也。釋木:棪,槤其。郭曰:棪實如柰,可食。南山經傳曰:棪,別名速。其子似柰而赤,可食。按遬,籒文速字也。今爾雅作□。為俗字。從木炎聲,讀若三年導服之導。三年導服,詳示部禫下。棪讀如淡,與導服相似也。山海經傳音剡。爾雅音義餘念反。唐韻以冄切。
53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54
□chuán
55
注解:□木也。未詳。從木遄聲。市緣切。十四部。
56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57
椋liánɡ
58
注解:卽來也。釋木曰:椋卽棶。釋文曰:棶埤蒼,字林作來。本說文也。絫□曰卽來,單□曰來。唐本艸謂之椋子木。從木京聲。呂張切。十部。
59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60
□fèi
61
注解:□木也。未詳。從木費聲。房未切。十五部。
62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63
樗huà
64
注解:樗木也。各本樗與□二篆互訛。今正。毛詩音義、爾雅音義、五經文字可證也。假令許書與今互異,則陸氏、張氏當辨明之,如穜種之例矣。豳風、小雅毛傳皆曰:樗,惡木也。惟其惡木,故豳人只以為薪。小雅以儷惡菜,今之臭椿樹是也。所在有之,有一種葉香者可食。從木雩聲。各本作宓聲。今正。丑居切。五部。
65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66
楀yǔp241下
67
注解:楀木也。未詳。小雅:楀維師氏。箋云:楀,氏也。集韻、類篇皆云:楀,木名。□,姓。引詩□維師氏。唐石經初刻從手,後改從木。按篇、韻皆無□字。釋文、五經文字、急就篇顏注皆從木。從木禹聲。王矩切。五部。
68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69
蘽lěi
70
注解:蘽木也。釋木:諸慮,山櫐。欇,虎櫐。郭曰:今江東呼櫐為藤虎櫐,今虎豆。纏蔓林樹而生。中山經:畢山,其上多櫐。依齊民要術藝文類聚。郭曰:今虎豆,狸豆之屬。櫐一名縢,音耒。按櫐者蘽之省。其物在艸木之閒,近於艸者則為艸部之藟,詩之藟也。近於木者則為木部之蘽,釋木之山櫐、虎櫐也。縢藤古今字。謂之縢者,可以為緘縢也。蘽之屬不一,統名之曰蘽木。從木藟聲。形聲包會意。力軌切。十五部。□,籒文。
71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72
桋yí
73
注解:赤栜也。釋木曰:桋,赤栜。白者栜。毛傳曰:桋,赤栜也。郭云:赤栜樹葉細而岐銳,白栜葉圓而岐,為大木。按栜,釋文音山阨反。許書無栜字,葢古只作朿也。從木夷聲。以脂切。十五部。《詩》曰:「隰有杞桋。」小雅文。
74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75
栟bīnɡ
76
注解:栟櫚,椶也。各本奪椶字。今依韻會本補。廣雅、劉逵引異物志皆曰:栟櫚,椶也。上林、甘泉賦字作並閭。南都、吳都賦字作栟櫚。許書有栟無櫚,櫚因栟之木旁而同之耳。從木并聲。府盈切。十一部。
77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78
椶zōnɡ
79
注解:栟櫚也。互訓也。蜀都賦椶丫楔傱,四木名也。從木□聲。子紅切。九部按椶與召南之緫音義略同。毛曰:緫,數也。數讀數罟之數。可作萆。艸部曰:萆,雨衣。一名蓑衣。按可作萆之文,不系於栟下而系椶下者。此樹有葉無枝,其皮曰椶,可為蓑。故不系栟下也。椶本皮名,因以為樹名,故栟閭與椶得互訓也。張揖注上林賦曰:并閭,椶也。皮可以為索,今之椶繩也。玉篇云:椶櫚一名蒲葵。今按南方艸木狀云:蒲葵如栟櫚而柔薄,可為簦笠,出龍川。是蒲葵與椶樹各物也。謝安之蒲葵扇,今江蘇所謂芭蕉扇也。椶葉縷析,不似蒲葵葉成片可為笠與扇。
80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81
椅yī
82
注解:梓也。釋木曰:椅,梓。渾言之也。衛風傳曰:椅,梓屬。析言之也。椅與梓有別,故詩言椅桐梓漆。其分別甚微也,故爾雅、說文渾言之。從木奇聲。於離切。古音在十七部。按賈逵說又作檹。
83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84
檟jiǎp242上
85
注解:楸也。釋木:槐小葉曰榎。郭云:槐當為楸。楸細葉者為榎。文大而皵楸,小而皵榎。郭云:老乃皮粗皵為楸,小而皮粗皵者為榎。又槄,山榎。郭云:今之山楸。按榎者檟之或字。左傳、孟子作檟。爾雅別言之。許渾言之。從木賈聲。古雅切。音在五部。《春秋傳》曰:「樹六檟於蒲圃。」見左傳襄四年。
86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87
梓zǐ
88
注解:楸也。從木,宰省聲。卽里切。一部。按許知宰省聲而非辛聲者,於或字知之也。或字,葢古文之遺與。榟,或不省。
89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90
楸qiū
91
注解:梓也。左傳,史,漢以萩為楸。如秦周伐雍門之萩,淮北常山巴南河濟之閒千樹萩,是也。左傳萩一作秋。從木秋聲。七由切。三部。
92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93
□yì
94
注解:梓屬。大者可為棺槨,小者可為弓材。按□檍古今字。心部□,今作億。艸部□,今作薏。水部□,今作澺。人部□,今作億。然則經典檍字卽說文之□,何疑。考工記:取□之道七。柘為上,檍次之。此卽所謂小者可為弓材也。唐風:隰有杻。釋木、毛傳皆曰:杻,檍也。許無杻字。豈其字正作紐,俗作杻與。大鄭云:檍讀如億萬之億。陸機云:今官園種之。正名曰萬歲,取名於億萬。□汲山下人或謂之牛筋,或謂之檍,材可為弓弩□也。今各本椋□二篆之閒有檍篆,云杶也。從木意聲。葢淺人謂不當闕檍字而增之。本云檍杻也,後又訛杻為杶,不可通。考韻會云。說文作□,今文作檍,則黃氏所據鍇本未誤也。今□檍篆。從木□聲。於力切。一部。
95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96
柀bǐ
97
注解:黏也。黏各本作檆,徐鉉因增一檆篆,非也。今□檆篆,依爾雅正檆為黏。釋木曰:柀,黏。上音彼,下音所咸反。卽今之杉木也。黏與杉為正俗字。郭云:黏生江南,可以為船及棺。羅氏願爾雅翼曰:柀似杉而異,杉以材偁,柀又有美實,而材尤文採。其樹大連抱,高數仞,葉似杉,木如柏,作松理,肌理細軟,堪為器用,古所謂文木也。其實有皮殻,大小如棗而短,去皮殻,可生食。本艸有彼子,卽柀子也。引蘇恭說:本艸誤入蟲部,陶隱居木部出之。按依羅氏說則柀與杉有別。今人□用者皆杉,非柀也。爾雅、說文渾言之耳。南方艸木狀曰:杉一名柀黏。從木皮聲。甫委切。古音在十七部。按爾雅音義音彼。又匹彼反。集韻、類篇本之,皆補靡普靡二切。今爾雅音義彼訛作披,非也。蘇恭本艸彼子注云:彼當作柀。柀仍音彼。成化刻本彼亦訛披。一曰析也。析各本訛折,今正。葉石君寫本及類篇正作析。按柀析字見經傳極多,而版本皆訛為手旁之披,披行而柀廢矣。左傳曰:披其地以塞夷庚。韓非子曰:數披其木,毋使木枝扶疏。戰國策范睢引詩曰:木實緐者披其枝,披其枝者傷其心。史記魏其武安傳曰:此所謂枝大於本,脛大於股,不折必披。方言曰:披,散也。東齊聲散曰□,器破曰披,此等非柀之字誤,卽柀之假借。手部披訓從旁持,木部柀乃訓分析也。陸德明、包愷、司馬貞、張守節、吳師道皆音上聲,普彼反,是可証字本從木也矣。檆,原從木從黏作。
98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99
榛zhēnp242下
100
注解:榛木也。邶風山有榛傳曰:榛,木也。小雅:營營靑蠅,止於榛。傳曰:榛所以為藩也。衛風箋曰:樹榛栗椅桐梓漆六木於宮,可伐以為琴瑟。從木秦聲。側詵切。十二部。一曰叢木也。各本作一曰菆也。艸部曰:菆,蓐也。今依□應書卷十一所引為長。倉頡篇、淮南高注、漢書服注、廣雅皆云:木叢生曰榛。菆一作蕪。
101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102
□kǎo
103
注解:山樗也。樗舊作□,今改。釋木、唐風傳皆曰:栲,山樗。□栲古今字。許所據作□也。陸機云:山樗與下田樗無異,葉似差狹耳。方俗無名此為栲者。今所云栲者,葉如櫟木,皮厚數寸,可為車軸,或謂之栲。郭云:栲似樗,色小白,生山中,因名云。亦類漆樹。俗語曰:櫄樗栲漆,相似如一。按二說似許為長。從木尻聲。讀若糗。讀若糗三字依陸機補。陸云:許愼正以栲讀為糗。今人言考,失其聲耳。古音在三部。今苦浩切。
104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105
杶chūn
106
注解:杶木也。禹貢:杶□桰柏。釋文:杶本又作櫄。山海經:成侯之山,其上多櫄木。郭曰:似樗樹,材中車轅。吳人呼櫄音輴車。從木屯聲。敕倫切。十三部。《夏書》曰:「杶幹桰柏。」櫄,或從熏。杻,古文杶。按依汗□所載近是,卽屯字側書之耳。集韻徑作杻,非也。
107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108
橁chūn
109
注解:杶也。此杶木別名,非卽杶字也。左傳:孟莊子斬雍門之橁,以為公琴。從木筍聲。相倫切。十二部。
110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111
桵ruí
112
注解:白桵,棫也。也字今補。大雅:芃芃棫樸。釋木、毛傳皆云:棫,白桵也。陸機曰:其材理全白,無赤心者為白桵,直理易破,可為犢車軸,又可為矛□矝。從木妥聲。鉉曰:當從綏省聲。按鉉因說文無妥字,故云爾。綏下則又云:當作從爪從安河。抑思妥字見於詩禮,不得因許書偶無妥字而支離其說也。儒隹切。古音在十七部。
113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114
棫yùp243上
115
注解:白桵也。從木或聲。乾逼切。一部。
116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117
□xī
118
注解:□木也。未詳。玉篇不載。從木息聲。相卽切。一部。
119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120
椐jū
121
注解:樻也。大雅:其檉其椐。釋木、毛傳皆云:椐,樻也。陸機云:節中腫,似扶老。卽今靈壽是也。今人以為馬鞭及杖。郭云:腫節,可以為杖。按杖以木者曰靈壽,亦曰扶老。漢書孔光傳:賜□壽杖。孟康曰:扶老杖也。服□曰:□壽,木名。郭注山海經亦云:□壽,木名,似竹,有枝節。常璩云:朐忍縣有□壽木。劉逵云:□壽木出涪陵。楊雄作□節銘。皆是也。以竹者名扶老杖。中山經其上多扶竹。郭云:卭竹也,高節實中,中杖,名之扶老竹。漢書之卭竹杖,王逸少以卭竹杖分贈老友,皆是也。□壽木與卭竹皆以節勝。陸氏云:椐卽□壽。然椐與□壽俱見山海經,郭不云一物。若陶潛云:策扶老以流憩。則又未識其為椐與□壽也。從木居聲。九魚切。五部。按郭音袪。字林紀庶反。
122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123
樻kuì
124
注解:椐也。從木□聲。求位切。十五部。詩音義曰:去塊反。何音匱。
125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126
栩xǔ
127
注解:□也。見唐風毛傳。陸機曰:栩,今柞櫟也。徐州人謂櫟為杼,或謂之為栩。按毛傳、說文皆栩□様為一木。櫟下但云木也,不云卽栩也。然則陸機專據徐州語言合之耳。從木□聲。況羽切。五部。其皂,一曰様。按各宋本及集韻、類篇皆同。毛氏依小徐作其實皂,非也。艸部曰:皂斗,櫟實也。一曰様斗。許葢謂栩為柞櫟,與陸機同。
128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129
□zhù
130
注解:栩也。莊子:狙公賦芧。司馬云:芧,橡子也。芧卽□字,橡卽様字。□本樹名,因用為實名也。從木予聲,此與機杼字以下形上聲、左形右聲分別。讀若杼。按玉篇時渚切,廣韻神與切,是也。大徐直呂切則與機杼字同音。五部。
131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132
様xiànɡ
133
注解:栩實也。様橡正俗字。爾雅舊注曰:□實為橡子。以橡殻為□鬥者,以剜剜似鬥故也。橡子,儉歲可食以為飯,豐年牧豬,飤之可以致肥也。見齊民要術。從木羕聲。徐兩切。十部。按様,俗作橡。今人用様為式様字,像之假借也。唐人式様字從手作□。
134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135
杙yì
136
注解:劉劉,杙。見釋木。當讀劉劉為句。郭云:劉子生山中,實如棃,酢甜核堅。未知許意然否也。今人以杙為橜弋字,乃以橜弋為隿射字。從木弋聲。與職切。一部。
137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138
枇píp243下
139
注解:枇杷木也。四字句。從木比聲。房脂切。十五部。
140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141
桔jié
142
注解:桔梗,藥名。本艸經曰:桔梗,味辛,微溫,主□脅痛如刀刺、腹滿、腸鳴幽幽、驚恐悸氣。戰國策曰:今求柴胡、桔梗於沮澤,則絫世不得一焉。從木,桔梗,艸類。本艸經在艸部。而字從木者,艸亦木也。吉聲。古□切。十二部。一曰直木。鄭有桔柣之門,葢取直木為門限之義。釋宮曰:柣謂之閾。
143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144
柞zuò
145
注解:柞木也。詩有單言柞者,如維柞之枝,析其柞薪是也。有柞棫連言者,如皇矣、旱麓、綿是也。陸機引三蒼:棫卽柞也。與許不合。假令許謂棫卽柞,則二篆當聯屬之。且詩不當或單言棫,或單言柞,或柞棫並言也。鄭詩箋云:柞,櫟也。孫炎爾雅注:櫟實,橡也。齊民要術援爾雅注合柞栩櫟為一,亦皆非許意。從木乍聲。在各切。五部。按柞可薪,故引伸為凡伐木之偁。周禮有柞氏。周頌傳曰:除艸曰芟。除木曰柞。古無二音也。
146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147
□lú
148
注解:□木。出橐山。中山經曰:傳山西五十里日橐山,其木多樗,多□木。按樗者□之誤。許所引山海經樜字今作柘,涻字今作涔,劦字今作□,其不同如此。廣韻十一模曰:黃□木可染。十姥曰:□,木名,可染繒。按周禮注曰:染艸,茅搜橐盧豕首紫茢之屬,橐盧豈卽黃□與。抑字音相近,而艸木異類也。玉篇乃佚□字。從木乎聲。他乎切。五部。
149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150
榗jiàn
151
注解:榗木也。未詳。尚書大傳曰:南山之南有木名橋,高高然而上,父道也。南山之陰有木名梓,晉晉然而俯,子道也。高與橋,晉與梓,皆疊韻。梓字當是榗字。梓從宰省聲,不與晉同韻也。從木晉聲。子賤切。古音在十二部。書曰:「竹箭如榗。」六字未詳。疑當作周禮曰竹榗讀如晉八字。職方氏:其利金錫竹箭。注云:故書箭為晉。葢許所見故書作榗,榗本木名,故書借為竹名也。大射儀:幎用錫若絺綴諸箭。注云:古文箭作晉。吳越春秋:晉竹十廀。晉竹卽箭竹。皆與周禮故書同。讀如晉者,許謂榗之音同晉也。轉寫淆訛,致不可讀矣。
152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153
□suì
154
注解:□,羅也。釋木:檖,蘿。秦風毛傳曰:檖,赤羅也。陸機、郭璞皆云:今之楊檖也,實似棃而小,酢,可食。按蘿者羅之誤。從木□聲。徐醉切。十五部。《詩》曰:「隰有樹□。」今詩爾雅作檖。
155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156
椵jiǎp244上
157
注解:椵木。可作床几。床鍇本作伏,疑誤。釋木曰:櫠椵。本艸陶隱居說人參曰:高麗人作人參贊曰:三椏五葉,背陽向陰。欲來求我,椵樹相尋。椵樹,葉似桐,甚大,陰廣。圖經亦言人參春生苗,多於深山背陰,近椵漆下潤濕處。是則椵為大木,故材可床幾。郭云子大如盂者,未知是不也。從木叚聲,讀若賈。古雅切。五部。
158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159
橞huì
160
注解:橞木也。未詳。從木惠聲。胡計切。十五部。
161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162
楛hù
163
注解:楛木也。大雅:榛楛濟濟。陸機曰:楛,其形似荊而赤,葉似蓍,上黨人蔑以為筥箱,又屈以為釵。按禹貢惟箘簬楛。楛不與上文杶□桰相為伍,而與箘簬為伍,楛之用葢與箘簬同也。從木苦聲。侯古切。五部。《詩》曰:「榛楛濟濟。」
164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165
櫅jī
166
注解:櫅木也。釋木曰:櫅,白棗。按許不云白棗,與爾雅異。葢爾雅本作齊白棗。今人所食棗,白乃孰是也。櫅乃別一木。廣韻曰:櫅榆堪作車轂。正與許合。轂軸異耳。楊雄蜀都賦:枇櫅□楬。章樵注云:櫅,榆屬。可□為大車軸。從木齊聲。祖稽切。十五部。
167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168
□rénɡ
169
注解:□木也。未詳。從木乃聲,讀若仍。如椉切。六部。按乃聲在一部,合韻也。
170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171
□pín
172
注解:□木也。未詳。疑卽仁頻也。上林賦有仁頻。孟康曰:仁頻,椶也。李善曰:仙藥錄云:□榔,一名椶。然則仁頻卽□榔也。從木頻聲。符真切。十二部。頻。
173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174
樲èr
175
注解:酸棗也。釋木曰:樲,酸棗。孟子曰:舍其梧檟,養其樲棗。趙曰:樲棗,小棗。所謂酸棗也。按孟子本作樲棗,宋刻爾雅單行疏及玉篇、唐本艸、又本艸圖經皆可證。今本改作樲棘,非是。樲之言副貳也,為棗之副貳,故曰樲棗。本艸經曰:酸棗味酸平,主心腹寒熱、邪結氣聚、四肢酸疼、溫痺、煩心不得眠。諸家皆云:似棗而味酸。從木貳聲。而至切。十五部。
176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177
□pú
178
注解:□棗也。釋木言棗之名十有一,繼之言櫬梧,繼之言樸枹者,是今爾雅樸不謂棗也。疑許所據有不同,故云爾。□宗□曰:御棗甘美輕脃。今人所謂撲落酥者是。□棗豈卽御棗歟。□樸古今字。大雅毛傳曰:樸,枹木也。方言曰:□,□也。南楚凡物□生者曰□生。郭云:今種物皆生曰□地生也。又曰:□,聚也。楚謂之□。郭云:□屬,藂相箸皃。按詩、爾雅之樸,皆當同方言作□。□從僕,附也。考工記樸屬猶附箸,文□廛閈撲地字皆當作□。釋木、毛傳皆訓□為枹,許以為棗名則褊矣。從木僕聲。博木切。三部。
179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180
橪rǎnp244下
181
注解:酸小棗。此云酸小棗,則上文樲酸棗者與棗大小同矣。上林賦:枇杷橪□。按廁橪於枇杷□之閒,然則皆果也。與許說合。淮南子:伐橪棗以為矝。亦云橪棗。郭云:橪,橪支木,音煙。與許異。從木然聲。人善切。十五部。一曰染也。染,小徐作柔。皆未詳。
182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183
柅nǐ
184
注解:柅木也。實如棃。今字以為檷字。從木尼聲。女履切。十五部。
185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186
梢shāo
187
注解:梢木也。未詳。廣韻曰:梢,船舵尾也。又枝梢也。此今義也。釋木曰:梢,梢擢。郭云:梢音朔。按梢擢字,葢本從手作捎。從木肖聲。所交切。二部。
188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189
□lì
190
注解:□木也。未詳。從木隸聲。郞計切。十五部。
191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192
□liè
193
注解:□木也。未詳。從木寽聲。力輟切。十五部。
194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195
梭xùn
196
注解:梭木也。未詳。從木夋聲。私閏切。玉篇且泉切。十三部。今人訓織具者,用為杼字也,於其雙聲讀之也。廣雅作□。
197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198
□bì
199
注解:□木也。未詳。從木畢聲。卑吉切。十二部。
200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201
楋là
202
注解:楋木也。未詳。從木剌聲。盧□切。十五部。
203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204
枸jǔ
205
注解:枸木也,可為醬。出蜀。史、漢皆云枸□醬。詳艸部蒟下。從木句聲。俱羽切。四部。按小雅:南山有枸。毛曰:枸,枳枸也。枳枸卽禮記之椇。許於枸下不言枳枸,椇字亦不錄。
206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207
樜zhè
208
注解:樜木。出發鳩山。北山經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許所據柘作樜也。發鳩山卽水部涷水所出之發包山。淮南書亦作發包。古音包鳩同在三部。許不言樜同柘,而廣韻謂一字,非許意也。從木庶聲。之夜切。古音在五部。
209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210
枋fānɡ
211
注解:枋木,可作車。禮:周官皆以枋為柄。古音方聲丙聲同在十部也。從木方聲。府良切。十部。
212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213
橿jiānɡ
214
注解:枋也。謂一木二名。考工記注曰:今世轂用雜榆,輻以檀,牙以橿。郭注山海經曰:橿中車材。南都賦、吳都賦說木皆有橿。從木畺聲。居良切。十部。一曰鋤柄。釋名曰:鋤,齊人謂其柄曰橿,橿然正直也。頭曰鶴,似鶴頭也。
215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216
□chū
217
注解:□木也。釋木:檴落。郭云:可以為杯器素。按小雅薪是獲薪。箋云:獲落,木名也。陸云:依鄭則字宜木旁。□檴古今字也。司馬上林賦字作華。師古曰:華卽今之樺。皮貼弓者。莊子華冠,亦謂樺皮為冠也。樺者俗字也。□其皮裹松脂。所謂樺燭。從木宓聲。乎化切。古音在五部。讀若□。檴,或從蒦。
218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219
檗bòp245上
220
注解:黃木也。本艸經之檗木也。一名檀桓。從木闢聲。博戹切。十六部。俗加艸作蘗。多誤為蘗字。
221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222
梤fēn
223
注解:香木也。□為艸香,故梤為香木。從木□聲。形聲包會意也。撫文切。十三部。按□字多作棻,葢由篆體本作〈□下木〉,象香氣上出。
224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225
榝shā
226
注解:似茱萸,出淮南。釋木:茮榝醜莍。郭云:莍萸,子聚生成房皃。榝似茱萸而小,赤色。內則注曰:藙,煎茱萸也。漢律會稽獻焉。爾雅謂之榝。按鄭云:藙卽榝。許於艸部有茱萸,有□。此云似。與鄭說小異。本艸經木部云:吳茱萸,一名藙。是則一物異名,亦不待煎成始為藙也。從木,茱萸藙字在艸部,榝字在木部,故許不云一物。然茱萸在本艸經木部,茮從艸,而爾雅在釋木,則從艸從木一也。殺聲。所八切。十五部。
227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228
槭zú
229
注解:槭木,可作大車輮。未詳今何木。大車,牛車也。輮,車網。考工記之牙也。從木戚聲。子六切。三部。
230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231
楊yánɡ
232
注解:蒲桺也。各本作木也二字。今依藝文類聚、初學記、本艸圖經、太平御覽所引正。釋木云:楊,蒲桺。許所本也。按蒲,葢本作浦。浦,水瀕也。王風:不流束蒲。毛云:蒲艸也。箋云:蒲,蒲桺。孫毓云:蒲艸之聲不與戍許相協。箋義為長,是則晉人讀蒲桺為浦桺之明證。古今注曰:蒲桺生水邊。又曰:水楊,蒲楊也,枝勁細,任矢用。任矢用者,左傳云董澤之蒲是也。絫呼曰蒲桺,單□曰蒲。音同浦。至唐而失其讀矣。從木昜聲。與章切。十部。古假楊為揚,故詩楊之水。毛曰:楊,激揚也。廣雅曰:楊,揚也。佩觿曰:楊,桺也。亦州名。古書州名皆作楊矣。
233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234
檉chēnɡ
235
注解:河桺也。釋木、毛傳同。陸機云:生水旁,皮正赤如絳,一名雨師。羅願云:葉細如絲。天將雨,檉先起氣迎之,故曰雨師。按檉之言赬也,赤莖故曰檉。廣韻釋楊為赤莖桺,非也。從木聖聲。敕貞切。十一部。
236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237
桺liǔ
238
注解:少楊也。各本作小楊。今依孟子正義,葢古本也。古多以少為小,如少兒卽小兒之類。楊之細莖小葉者曰桺。周禮故書:衣接橮之材。鄭司農讀為歰桺。後鄭云:桺之言聚也。引書分命和仲。度酉曰桺穀。按度酉曰桺穀者,今文尚書也。宅西曰昧谷者,後鄭所讀之古文尚書也。詳見尚書□異。從木戼聲。戼,古文酉。力久切。三部。古多假桺為酉。如鄭印□,字子桺。桺卽丣。名□字酉也。仲尼弟子列傳:顏幸,字子桺。桺亦卽丣。幸者辛之訛也。巳上海寧錢馥字廣伯說。
239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240
□xúnp245下
241
注解:大木,可為鉏柄。未詳。從木□聲。詳遵切。十二部。
242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243
欒luán
244
注解:欒木,似欄。欄者今之楝字。本艸經有欒華,未知是不。借為圜曲之偁,如鐘角曰欒,屋曲枅曰欒是。從木□聲。洛官切。十四部。《禮》:天子樹松,諸侯柏,大夫欒,士楊。士楊二字當作士槐庶人楊五字,轉寫奪去也。禮,謂禮緯含文嘉也。周禮塚人:以爵等為丘封之度,與其樹數。賈疏引春秋緯:天子墳高三仞,樹以松。諸侯半之,樹以柏。大夫八尺,樹以藥草。士四尺,樹以槐。庶人無墳,樹以楊桺。藥草二字,欒之誤也。白虎通引春秋,含文嘉語全同,正作大夫以欒。又廣韻引五經通義士之塚樹槐,然則此士下有奪可知矣。含文嘉是禮緯。白虎通云春秋,含文嘉。葢引春秋,禮二緯。而春秋下有奪字。唐封氏閒見記引禮經及說文皆訛舛。
245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246
栘yí
247
注解:棠棣也。釋木曰:唐棣,栘。常棣,棣。唐與常音同。葢謂其花赤者為唐棣,花白者為棣,一類而錯舉,故許云栘,棠棣也。棣,白棣也。改唐為棠,改常為白,以棠對白,則棠為赤可知。皆卽今郁李之類,有子可食者,小雅常棣、論語逸詩唐棣,實一物也。郭注唐棣云:似白楊,江東呼夫栘。白楊,大樹也。古今注云:栘楊亦曰栘桺,亦曰蒲栘,圓葉弱蒂,微風善搖。此正今之白楊樹,安得有□□偏反之□耶,因一栘字掍合之。從木多聲。弋支切。古音在十七部。
248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249
棣dì
250
注解:白棣也。小雅傳曰:常棣,棣也。秦風傳曰:棣,唐棣也。常與唐同字可證矣。渾言之,則白棣亦□唐棣也。豳風傳云:鬰,棣屬。從木隸聲。特計切。十五部。
251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252
枳zhǐ
253
注解:枳木,似橘。考工記:橘踰淮而北為枳。本艸經所謂枳實也。枳可為籬。周書小開曰:德枳維大人。從木只聲。諸氏切。十六部。
254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255
楓fēnɡ
256
注解:楓木也。厚葉弱枝,善搖。一名□□。各本榣作搖。今正。少一□字。今依韻會補。釋木曰:楓,欇欇。犍為舍人曰:楓為樹,厚葉弱莖,大風則鳴,故曰欇欇。按□,木葉榣白也。榣,樹動也。厚葉弱枝故善榣,善榣故名□□。嵇含南方艸木狀,分楓人楓香為二條,實一木也。從木風聲。方戎切。古音在七部。招□楓心南為韻。上林賦楓一作泛是也。
257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258
權quánp246上
259
注解:黃華木。釋木曰:權,黃英。按英華一也。郭云未詳。而釋艸亦云:權,黃華。郭云:今謂牛蕓艸為黃華,艸部英下一曰黃英。然則爾雅木曰黃英,艸曰黃華。許則英華字互易。從木雚聲。巨員切。十四部。一曰反常。論語曰:可與立,未可與權。孟子曰:執中無權,猶執一也。公羊傳曰:權者何。權者反於經然後有善者也。
260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261
櫃jǔ
262
注解:櫃木也。趙注孟子曰:杞桺,櫃桺也。郭注爾雅曰:櫃桺似桺,皮可煑作飲。廣韻櫃下云:櫃桺。按櫃今俗作櫸,又音訛為鬼桺樹,未知許所說是此不。從木巨聲。其呂切。廣韻居許切。五部。按周禮梐枑注,故書枑作拒,從手。俗本從木作櫃,非。
263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264
槐huái
265
注解:槐木也。釋木曰:欀槐,大葉而黑。守宮槐,葉晝聶宵炕。按此皆槐之異者。從木鬼聲。戶恢切。十五部。
266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267
□ɡǔ
268
注解:楮也。此篆體依五經文字正。各本作榖者,從□便也。小雅傳曰:榖,惡木也。陸機疏曰:江南以其皮搗為紙,謂之榖皮紙,潔白光輝。按山海經傳曰:榖亦名構。此一語之輕重耳。從木□聲。古祿切。三部。
269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270
楮chǔ
271
注解:榖也。從木者聲。醜呂切。五部。檸,楮或從寧。寧聲。
272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273
檵jì
274
注解:枸杞也。四牡、四月傳皆曰:杞,枸檵也。他杞字無傳。讀詩者有三杞之說焉。從木,繼省聲。按繼下云:一曰反□為□。然則此云□聲足矣,疑或竄改之也。古詣切。十五部。一曰堅木也。堅各本作監,誤。今正。此別一義。謂堅木偁檵。堅檵雙聲,如薊與筋也。
275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276
杞qǐ
277
注解:枸杞也。按釋木、毛傳皆云:杞,枸檵。禮記鄭注亦云:□,枸檵也。郭注爾雅云:今枸杞也。是則枸檵為古名,枸杞雖見本艸經,而為今名。許檵篆下當云:枸檵,杞也。杞篆下當云:杞,枸檵也。乃合。今本後人亂之耳。從木己聲。墟里切。一部。
278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279
丫yá
280
注解:丫木也。上林賦有胥邪。史記作胥餘。南都賦作楈丫。蜀都、吳都賦單□之曰丫。艸木狀作□,其木葉枉顚,略似椶樹,而實大如瓠,系在顚,若挂物,今俗用□瓢是也。從木牙聲。五加切。古音在五部。一曰車網會也。網俗本作□。今正。考工記輪人注曰牙讀如訝,謂輪輮也。世閒或謂之網,書或作輮。按車入牙作輮。車部曰:輮,車網也,車輪之肉。今北人謂之瓦,卽古語之牙也。謂之牙者,如艸木萌芽句曲然。雜偑之璜曰牙,亦猶是也。車網必合眾曲而成大圜,故謂之網會。網會,絫言之也。牙丫葢古今字。
281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282
檀tánp246下
283
注解:檀木也。鄭風傳曰:檀,彊刃之木。刃,今韌字。榽⺶似檀。齊人諺曰:上山斫檀,榽⺶先殫。從木亶聲。徒干切。十四部。
284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285
櫟lì
286
注解:櫟木也。秦風隰有苞櫟傳曰:櫟木也。陸機曰:苞櫟,秦人謂柞櫟為櫟,河內人謂木蓼為櫟。椒榝之屬,其子房生為梂,木蓼子亦房生。故說者或曰柞櫟,或曰木蓼,機以為此秦詩也。宜從其方土之言,柞櫟是也。按陸意謂秦詩當是柞櫟。今觀許櫟梂二篆連屬,正與陸所云木蓼子房生為梂者合。然則許意謂木蓼也。艸部云:草斗,櫟實也。一曰様斗。木部栩下云:□也。其草一曰様。此則謂草斗為櫟實,正陸所謂秦人謂柞櫟為櫟。又云:栩,今柞櫟也。草下櫟實字非木部之櫟。許意栩□、様草為一物,是名柞櫟,亦名櫟,而非柞也,亦非子梂生之櫟也。柞與棫為類,櫟似椒榝。鄭箋大雅云:柞櫟也。則以柞與柞櫟合為一耳。從木樂聲。郞擊切。古音在二部。
287
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288
梂qiú
289
注解:櫟實。此櫟實與草下櫟實各物。草下當云草斗,柞櫟實。損柞字耳。釋木曰:櫟,其實梂。陸機云:椒榝之屬,其子房生為梂,木蓼子亦房生。然則許何為以梂字專系諸木蓼也。曰艸部以莍係諸茮榝矣,則以梂系諸櫟也。莍與梂皆謂聚生成房,橡斗不爾也。梂與莍古通用。椒□箋云:一梂之實,蕃衍滿升,非其常也。此假梂為莍也。今俗語謂緐多叢聚曰一梂,椒子每梂數十百顆。詩人言其盛,則曰每梂將盈升。不識正義何以不解也。木蓼,唐本艸謂之木天蓼。蘇頌云:木高二三丈,三四月開花,似柘花,五月採子,子作球。一曰□首。豳風毛傳曰:□屬曰錡,木屬曰銶。釋文曰:錡,韓詩云木屬。銶,韓詩云□屬也。按許用韓詩說也。□所以穿木也,□首謂□柄,□柄必以木為之,今木工尚然矣,故字從木。金部無銶,許所據詩然也。從木求聲。巨鳩切。三部。
290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291
liàn
292
注解:欄木也。各木篆作楝。下文云柬聲。今改正。按考工記:以欄為灰。字作欄。許於欒下云:木似欄。然則此當同考工記可知矣。廣韻廿五寒欄下云:木名。從古字古音也。欄俗作楝,乃用欄為闌檻俗字。欄實曰金鈴子,可用浣衣。從木柬聲。郞電切。十四部。按莊子非練實不食,或謂卽欄實。欄實非珍物。似非昀解也。
293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294
檿yǎnp247上
295
注解:山桑也。釋木曰:檿桑,山桑。大雅毛傳曰:檿,山桑也。禹貢檿絲。史記檿作酓。同音假借字也。從木厭聲。於□切。七部。《詩》曰:「其檿其柘。」
296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297
柘zhè
298
注解:柘桑也。三字句。各本無柘字,今補。山桑,柘桑皆桑之屬。古書並言二者則曰桑柘,單言一者則曰桑,曰柘。柘亦曰柘桑。如淮南注烏號云柘桑其木堅勁,鳥峙其上是也。桑,柘相似而別。見胡氏通鑒釋文辨誤。從木石聲。之夜切。古音在五部。漢志:琅邪郡□門高□山。□乃原之誤,水經注可證。師古謂卽柘字,誤。
299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300
□qī
301
注解:□木,可為杖。小徐云:今楖慄之屬。從木厀聲。親吉切。十二部。。
302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303
□xuán
304
注解:□味,稔棗也。釋木:還味,棯棗。釋文云:還,字林作□。不言出說文,疑或取字林增此。從木還聲。似沿切。十四部。
305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306
梧wú
307
注解:梧桐木。三字句。釋木曰:櫬梧。賈思勰曰:注云今梧桐皮靑者曰梧桐。案今人以其皮靑,號曰靑桐也。玉裁謂:此今人所植梧桐樹也。其華五出,子如珠,綴於瓢邊,瓢如羹匙。賈氏云靑桐九月收子炒食甚美,如菱芡是也。從木吾聲。五胡切。五部。一名櫬。一曰猶一名也。本爾雅。
308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309
榮rónɡ
310
注解:桐木也。見釋木。按梧下云:梧桐木。榮下曰:桐木。此卽賈思勰靑桐、白桐之別也。白桐華而不實,材中樂器。靑桐則不中用。毛詩:椅桐梓漆,爰伐琴瑟,其白桐與。又云:其桐其椅,其實離離。則靑桐亦□桐,渾言之也。郭注爾雅,於榮桐木曰:卽梧桐。於櫬梧曰:今梧桐皮靑者。本不誤,今本□節,乃不可通。從木熒省聲。永兵切。十一部。一曰屋梠之兩頭起者為榮。土冠禮、鄉飲酒禮皆云東榮。鄭曰:榮,屋翼也。韋注甘泉賦同。梠,楣也。楣,齊謂之簷,楚謂之梠。簷之兩頭軒起為榮,故引伸凡揚起為榮,卑污為辱。
311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312
桐tónɡ
313
注解:榮也。從木同聲。徒紅切。九部。
314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315
橎fán
316
注解:橎木也。未詳。從木番聲,讀若樊。附轅切。十四部。
317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318
榆yú
319
注解:榆白,枌。見釋木。陳風東門之枌傳云:枌,白榆也。然則釋木榆白為逗,枌為句,顯然。許意亦如此讀。別榆一穜以起下也。榆莢可食,亦可為醬。酉部所謂□□也。從木俞聲。羊朱切。古音在四部。
320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321
枌fénp247下
322
注解:枌榆也。三字句。各本少枌,淺人以為複字而誤□之。枌榆者,榆之一穜。漢初有枌榆社是也。從木分聲。扶分切。十三部。
323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324
梗ɡěnɡ
325
注解:山枌榆,有朿,山枌榆,又枌榆之一穜也。有朿,故名梗榆,卽齊民要術所謂刺榆者也。方言:凡草木刺人自關而東或謂之梗。郭注:今云梗榆是也。莢可為蕪荑也。荑當作夷。爾雅、急就篇皆不從艸。釋木:無姑,其實夷。郭云:無姑,姑榆也,生山中,莢圓而厚,莢各本作葉。急就篇注引不誤。剝取皮,合漬之,其味辛香,所謂蕪夷。按齊民要術分姑榆、刺榆、山榆為三。云刺榆木甚堅肕,山榆可以為蕪夷。依許說則刺榆山榆一物也。賈氏言種植皆得諸目驗,豈許有未諦與。姑榆卽周禮之梓*。杜子春作枯榆。鄭注周易大過曰:枯音姑。謂無姑,山榆。廣雅:山榆,母估也。是則山枌榆卽爾雅無姑之証。從木□聲。古杏切。古音在十部。按梗引伸為凡柯莖鯁刺之偁。梓*字右原從十日辛作。
326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327
樵qiáo
328
注解:□木也。小雅:樵彼桑薪。列子書以蕉為樵。按上下文皆木名也,此字廁此,恐非其舊次,當與柴篆為伍。從木焦聲。昨焦切。古音二部三部。
329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330
松sō
331
注解:松木也。從木公聲。祥容切。九部。集韻思恭切。關內語也。按俗皆從關內語,惟徽州讀祥容切。□,松或從容。容聲也。此如頌□同字。枩,同松。
332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333
樠mán
334
注解:松心木。疑有奪誤。當作松心也,一曰樠木也。廣韻廿二元注曰:松心。又木名也。所據古本也。蒙上文松木言之,故曰松心謂之樠。葢松心微赤,故與□璊同音。又松心有脂。莊子所謂液樠。廣韻養韻釋□曰:松脂。正樠為松脂之誤也。一曰樠木也者,別有木名樠。如左傳卒於樠木之下,馬融廣成頌陵喬松□脩樠,漢書烏孫國山多松樠是也。小顏云:樠,木名。其心似松。是小顏所據已同今本矣。舊有樠□二字,一□聲,一兩聲。左傳樠木音義云:郞蕩反。又莫昆、武元二反。馬援傳章懐注曰:水經注:武陵五溪,謂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蠻土俗雄作熊,樠作朗,潕作武。是皆認樠為□,未別其字,而強說其音也。從木□聲。莫奔切。十五部。
335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336
檜ɡuì
337
注解:柏葉松身。釋木、衛風毛傳皆曰:檜,柏葉松身。禹貢作桰。從木會聲。古外切。十五部。
338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339
樅cōnɡ
340
注解:松葉柏身。見釋木。郭引尸子曰:松柏之鼠,不知堂密之有美樅。按堂密,謂山如堂者。從木從聲。七恭切。九部。
341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342
柏bǎip248上
343
注解:鞠也。釋木曰:柏,椈。雜記:暢臼以椈。鄭曰:椈,柏也。按椈者鞠之俗。柏,古多假借為伯仲之伯,促迫之迫。從木白聲。博陌切。古音在五部。張參曰:經典相承亦作栢。
344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345
機jī
346
注解:機木也。山海經:單狐之山多機木,族□之山多松柏機桓。郭曰:機木似榆,可燒以糞稻田。音飢。按葢卽榿木也。今成都榿木樹。讀若豈平聲。楊雄蜀都賦曰:春機楊桺。機榿古今字。榿見杜詩。王安石詩以榿滋移為韻。韻會音邱其切。與蜀語合。從木几聲。居□切。十五部。
347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348
枮xiān
349
注解:枮木也。未詳。從木占聲。息廉切。七部。
350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351
梇lònɡ
352
注解:梇木也。未詳。從木弄聲。盧貢切。九部。益州有梇棟縣。益州,漢郡名也。前志字作弄,後志作梇。
353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354
楰yú
355
注解:鼠梓木。釋木、小雅毛傳皆曰:楰,鼠梓也。陸機、郭璞皆云楸屬。從木臾聲。羊朱切。四部。《詩》曰:「北山有楰。」
356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357
梔ɡuǐ
358
注解:黃木。可染者。各本篆文誤作桅。今依韻會所據本正。小徐云:史記貨殖傳千畞卮茜,又書記多言鮮支,皆此。是鍇本固作梔字。証一。玉篇列字次弟與說文同,而梇楰朷榙四字之閒字作梔。之移切。不作桅。桅字乃在下文孫強等增竄之處。證二。水部染下引裴光遠曰從木,木者所以染,桅茜之屬也。此用史記梔茜,而亦訛作桅。證三。桅,今之梔子樹,實可染黃。相如賦謂之鮮支。史記假卮為之。從木卮聲。卮各本誤作危。音過委反。今依韻會所據正。章移切。十六部。釋木:桑辨有葚梔。此別一義。
359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360
杒rèn
361
注解:桎杒也。未詳何木。從木刃聲。而震切。十二部。
362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363
榙tā
364
注解:榙□,果似李。史記上林賦榙□,字同許。漢書、文□皆作荅沓,假借字也。郭云:荅□似李。廣韻引埤蒼同。從木荅聲,讀若嚃。嚃,口部無,卽舌部□之異文也。毋嚃羹。見曲禮。土合切。七部。按各本二篆先後失次。今從玉篇。
365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366
□tà
367
注解:榙□木也。從木沓聲。徒合切。八部。
368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369
某méi
370
注解:酸果也。此是今梅子正字。說見梅子。從木甘。闕。此闕謂義訓酸而形從甘,不得其解也。玉裁謂:甘者,酸之母也,幾食甘多易作酸味,水土合而生木之驗也。莫厚切。古音在一部。槑,古文某。從口。從口者,甘之省也。□之者,皃其酢醶。
371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372
櫾p248下
373
注解:崐崘山河隅之長木也。崐崘當作昆崙。山字依類篇補。西山經曰:槐江之山,西望其大澤,其陰多榣木。郭曰:榣木,大木。引國語榣木不生危。按榣卽櫾字。韋注晉語亦云:榣木,大木也。晉語一本作拱木,非。許謂櫾為長木,榣為樹動。他書則櫾為橘柚,榣為長木。用字之不同也。穆天子傳曰:天子釣于河,以觀繇之木。郭云:姑繇大木。姑繇亦卽櫾也。從木繇聲。許書有櫾無繇,或傳寫之誤。以周切。三部。
374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375
376
注解:木生植之緫名也。植,立也。假借為尌豎字。從木尌聲。形聲包會意。常句切。四部。尌,籒文。籒文從豆不從豈者,豆柄直,亦有直立之義。豆與壴同在四部,為諧聲。寸則謂手植之也。
377
常句切□、□,古文。
378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379
380
注解:木下曰本。從木從丅。此篆各本作本。解云從木,一在其下。今依六書故所引唐本正。本末皆於形得義。其形一從木丄,一從木丅,而意卽在是,全書如此者多矣。一記其處之說,非{{物形也。大雅以本奏為奔走,假借也。布忖切。十三部。楍,古文。此從木象形也。根多竅似口。故從三口。926
381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382
柢dǐ
383
注解:木根也。道德經:深其根,固其柢,長生久視之道。韓非解老曰:樹木有曼根,有直根。直根者,書之所謂柢也。柢也者,木之所以建生也。曼根者,木之所以持生也。按直者曰直根。橫者曰曼根。柢或借蒂字為之,又借氐字為之。節南山傳曰氐本也是。從木氐聲。都禮切。十五部。
384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385
朱zhū
386
注解:赤心木,松柏屬。朱本木名,引伸假借為純赤之字。糸部曰:絑,純赤也。是其本字也。從木,一在其中。赤心不可像,故以一識之。若本末非不可像者,於此知今本之非也。章俱切。古音在四部。又按此字解云赤心木。松柏屬。當廁於松樠檜樅柏之處,今本失其舊次。本柢根株末五文一貫,不當中鯁以他物,葢淺人類居之。以傅會其一在上,一在中,一在下之說耳。
387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388
根ɡēn
389
注解:木株也。從木□聲。古痕切。十三部。
390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391
株zhū
392
注解:木根也。莊、列皆有厥株駒。株今俗語云樁。從木朱聲。陟輸切。古音在四部。
393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394
末mò
395
注解:木上曰末。從木從上。此篆各本作末,解云:從木,一在其上。今依六書故所引唐本正。莫橃切。十五部。六書故曰:末,木之竆也。因之為末殺、末減、略末。又與蔑莫無聲義皆通。記曰:末之卜也。語曰:吾末如之何,末由也已。字頭末字從丄從木,作丄下木。
396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397
□jìp249上
398
注解:細理木也。□見西山經、南都賦。郭曰:□似松,有刺,細理。劉淵林注蜀都賦曰:楔似松,有刺。按蜀都楔字葢□之訛。從木畟聲。子力切。一部。按此篆亦失其舊次,當與諸木名為伍。
399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400
果ɡuǒ
401
注解:木實也。上文言果多矣,故緫釋之。引伸假借為誠實勇敢之偁。從木,象果形在木之上。謂田也。古火切。十七部。
402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403
□léi
404
注解:木實也。絫者今之累積字。從絫,言其多也。假借則扁榼謂之樏。似盤,中有隔也。從木絫聲。力追切。按當依廣韻力委切。十六部。
405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406
杈chā
407
注解:杈枝也。三字句。廣韻曰:方言云:江東言樹枝為椏杈也。枝如手指相錯之形,故從叉。從木叉聲。初牙切。古音在十六部。
408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409
枝zhī
410
注解:木別生條也。艸部曰:莖,枝主也。□與莖為艸木之主,而別生條謂之枝。枝必岐出也,故古枝岐通用。從木支聲。章移切。十六部。
411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412
條tiáo
413
注解:小枝也。毛傳曰:枝曰條。渾言之也。條為枝之小者,析言之也。從木攸聲。徒遼切。古音在三部。
414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415
樸pò
416
注解:木皮也。洞簫賦:秋蜩不食抱樸以長吟。李注:抱音附。引蒼頡篇:樸,木皮也。顏注急就篇、上林賦厚朴曰:樸,木皮也。此樹以皮厚得名。按廣雅云:重皮,厚朴也。從木卜聲。匹角切。三部。按凡鞭撲字從手作撲,卽攴字也。凡樹皮字從木作樸。凡棫樸,樸屬字作樸,卽□之省也。凡朴素字作樸。皆見說文。
417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418
枚méi
419
注解:□也。毛傳曰:乾曰枚。引伸為銜枚之枚,為枚數之枚。豳風傳曰:枚,微也。魯頌傳曰:枚枚,礱密也。皆謂枚為微之假借也。從木攴。會意。可為杖也。說從攴之意也。攴,小毄也。因為鞭撲字,可以毄人者也,故取木攴會意。莫桮切。十五部。《詩》曰:「施於條枚。」大雅文。
420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421
□kān
422
注解:槎識也。槎,衺斫也。槎識者,衺斫以為表志也。斫之以為表識,如孫臏斫大樹白而書之曰龎涓死此樹下是其意也。禹貢:隨山□木。夏本紀作行山表木。此古說也。今尚書益稷、禹貢皆作隨山刊木,九山刊旅。周禮曰:刊陽木。左傳曰:井堙木刊。木非不言刊也。然刀部曰:刊,剟也。剟,刊也。刊者,除去之意,與□訓槎識不同。葢壁中古文作□,今文尚書作栞,則未知何時改為刊也。據正義已作刊,則非衛包所改。從木𭑈。闕。此云闕者,謂𭑈,形不可識,無由知其形聲抑會意也。說文之例,先小篆後古文,惟此先壁中古文者,尊經也。《夏書》曰:「隨山□木。」夏書謂禹貢也。讀若刊。此謂同音耳。苦寒切。十四部。栞,篆文從幵。李斯輩作栞,史、漢所引禹貢作栞,故知今文尚書作栞也。
423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424
□zhép249下
425
注解:木葉榣白也。榣各本從手。今正。榣,樹動也。凡木葉面靑背白,為風所攝則獵獵然背白□露,故曰榣白。楓厚葉弱枝善榣。一名□□是也。釋木又有□虎櫐,則未得其解。從木聶聲。之涉切。七部。
426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427
栠rěn
428
注解:弱皃。小雅、大雅皆言荏染柔木。毛曰:荏染,柔意也。論語:色厲而內荏。孔曰:荏,柔也。按此荏皆當作栠。桂荏謂蘇也。經典多假荏而栠廢矣。從木任聲。如甚切。七部。
429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430
枖yāo
431
注解:木少盛皃。周南:桃之夭夭。毛曰:桃,有華之盛者。夭夭,其少壯也。邶風:棘心夭夭。毛曰:夭夭,盛皃。按夭下曰:屈也。屈者大之反。然屈者大之兆也,故枖字從夭。從木夭聲。聲疑衍文。以會意包形聲也。於喬切。二部。《詩》曰:「桃之枖枖。」按韻會引說文從木夭聲之下,不言引詩桃之枖枖,而云通作夭,引詩棘心夭夭,至鍇注棘心夭夭始援厥草唯夭,桃之夭夭等語。是黃氏所據鍇本作詩曰棘心夭夭明甚枖從木夭會意,故偁棘心夭夭,說從木夭之意。如引豐其屋,說寷從宀豐。引艸木麗于地,說□從艸麗。同一例也。淺人不知此例,故改夭夭為枖枖,又易棘心為桃之,好學深思者當能知之矣。《周南□桃夭》
432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433
槇diān
434
注解:木頂也。人頂曰顚,木頂曰槇。今顚行而槇廢矣。從木真聲。都秊切。十一部。一曰僕木也。人僕曰顚,木僕曰槇。顚行而槇廢矣。頂在上而僕於地,故仍謂之顚、槇也。大雅:人亦有言,顚沛之揭,枝葉未有害,本實先撥。此以木為喻。故毛曰:顚,僕。沛,跋。揭,見根皃。是毛詩之顚。槇之假借也。般庚若顚木之有由□,義亦同槇。考工記稹理亦或假槇。
435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436
梃tǐnɡ
437
注解:一枚也。凡條直者曰梃。梃之言挺也。一枚,疑當作木枚。竹部曰:個,竹枚。則梃當云木枚也。方言曰:個,枚也。鄭注禮經云:個猶枚也,今俗或名枚曰個,音相近。按枚,□也。一莖謂之一枚,因而凡物皆以枚數。左傳:以枚數闔。謂枚枚數之,猶云一一數之也。直者則曰梃,如孟子制梃,漢書白梃皆是。禮經脯梃字本作梃,亦作挺。俗作脡,誤也。詳肉部。從木廷聲。徒頂切。十一部。
438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439
□shēnp250上
440
注解:眾盛也。焱部曰:焱,盛皃。櫐與燊同意。三馬、三火皆盛意也。從木驫聲。驫見馬部。唐韻甫虯切。曹憲廣雅音曰:香幽必幽二反。廣韻甫烋切。又音標。然則櫐音當在三部明矣。而鉉云所臻切。篇、韻皆同。與許云驫聲者不合。葢燊屬會意,□屬形聲,而皆訓盛。燊讀若莘莘征夫之莘,因強同之耳。《逸周書》曰:「□疑沮事。」各本脫□字。今依玉篇補。周書文酌解:七事。三,聚疑沮事。聚古讀如驟,與□音近。□疑沮事,猶云蓄疑敗謀也。各本此下有闕字者,淺人不解周書語,妄增也。
441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442
標biāo
443
注解:木杪□也。杪□,謂□之細者也。古謂木□曰本標,如素問有標本病傳論是也。亦作本剽,如莊子云有長而無本剽者是也。標在冣上,故引伸之義曰標舉。肆師:表齍盛告潔。注云:故書表為剽。剽表皆謂徽識也。按表剽皆同標。從木票聲。敷沼切。二部。
444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445
杪miǎo
446
注解:木標□也。方言曰:杪,小也。木細枝謂之杪。郭注:言杪捎也。按引伸之凡□皆曰杪。王制言歲之杪是也。從木少聲。亡沼切。二部。
447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448
朶duǒ
449
注解:樹木□朵朵也。凡枝葉華實之□者皆曰朵朵。今人但謂一華為一朵。引伸為易之朵頣。李鼎祚曰:朵,頣垂下動之皃也。從木。象形。謂乃也。丁果切。十七部。此與□同意。宋本作□,今本作采,□采會意。朵則不同,言其挭槩而已,當云與禾同意。
450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451
桹lánɡ
452
注解:高木也。此泛言高木謂之桹,非謂桄桹及檳榔也。門部閬訓門高,義相近。從木良聲。魯當切。十部。
453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454
橌jiàn
455
注解:大木皃。未見其證。小徐說以左傳橌然授兵登陴。今左傳自唐石經而下皆從手。從木閒聲。古限切。十四部。
456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457
枵xiāo
458
注解:木皃。大徐本作木根,非也。木根則當廁於本*柢根株四篆處矣。枵,木大皃。莊子所云呺然大也。木大則多空穴。莊子曰:大木百圍之竅穴,似枅,似圈,似臼,似窪者,似污者。故左氏釋□枵云:枵,虛也。從木號聲。許嬌切。二部。《春秋傳》曰:「歲在□枵。」枵,虛也。依韻會本訂。見襄卄八年左氏傳。許檃桰其辭耳。傳曰:□枵,虛中也。枵,秏名也。爾雅曰:□枵,虛也。孫炎云:枵之言秏。秏,虛之意也。許亦以虛正釋枵字。□枵以虛得名,如天駟以房得名,天根以氐得名。左氏云虛中,猶言虛之區域耳。不必泥於杜注□枵三□,虛星在其中之說。本*字原作木下丅。
459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460
柖sháop250下
461
注解:樹搖皃。榣各本作搖。今正。柖之言招也,樹高大則如能招風者然。漢志郊祀歌:體招搖,若永望。注:招搖,申動之皃。按此招搖與柖榣同。師古招音韶,猶玉篇柖,時昭切也。從木召聲。止搖切。二部。
462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463
榣yáo
464
注解:樹動也。榣之言搖也。今俗語謂煽惑人為招搖。當用此從木二字,謂能招致而搖動之也。從木□聲。餘昭切。二部。
465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466
朻jiū
467
注解:高木下曲也。從木丩,丩亦聲。此韻會所據小徐本也。今二徐本皆分樛朻為二篆。樛訓下曲,朻訓高木,乃張次立以鉉改鍇而然。鍇云:詩作樛,爾雅作朻,依詩為正。鍇意許書作朻未是也。今考釋木曰:下句曰朻。南有樛木毛傳曰:木下曲曰樛。下曲卽下句也。樛卽朻也,一字而形聲不同。許則從丩聲者,容許當日毛詩亦作朻也。玉篇分引詩、爾雅而云二同,甚為明晢。丩者,相糾繚也。凡高木下句,垂枝必相糾繚,故曰從木丩。丩亦聲。吉虯切。三部。
468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469
枉wǎnɡ
470
注解:衺曲也。本謂木衺曲。因以為凡衺曲之偁。從木□聲。迂往切。十部。
471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472
橈nào
473
注解:曲木也。引伸為凡曲之偁。見周易、考工記、月令、左傳。古本無從手橈字,後人臆造之以別於橈,非也。從木堯聲。女敎切。二部。
474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475
枎fú
476
注解:枎疏,四布也。枎汲古刊木從手,非也。今依玉篇、五音韻諩、集韻、類篇正。枎之言扶也。古書多作扶疏,同音假借也。上林賦:垂條扶疏。劉向傳:梓樹生枝葉,扶疏上出屋。楊雄傳:枝葉扶疏。呂覽:樹肥無使扶疏。是則扶疏謂大木枝柯四布。疏,通作胥,亦作蘇。鄭風:山有扶蘇。毛曰:扶蘇,扶胥木也。釋文所引不誤。正義作小木,誤也。毛意山則有大木,隰則纔有荷華,是為高下大小各得其宜。後人以鄭箋掍合而改之。從木夫聲。防無切。五部。
477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478
檹yī
479
注解:木旖施也。旖各本作檹,施集韻類篇作柅,皆非也。□部旖下曰:旗旖施也。旗旖施,故字從□。木如旗之旖施,故字從木旖。九辨:紛旖旎乎都房。王注:旖旎,盛皃。引詩旖旎其華。九歎注同。然則今曹風猗儺。毛曰猗儺,柔順也。猗儺卽旖施。旎者施之俗也,柅者又旎之訛也。上林賦:旖旎從風。張揖云:旖旎猶阿□。漢書、文□皆作猗柅。韻書紙韻作猗狔、椅柅、旖旎。哿韻作□□、□橠。其實皆同字也。從木旖聲。形聲包會意。於離切。古音在十七部。賈侍中說,檹卽椅也,也各本作木。今依篇、韻。可作琴。賈說檹卽椅字之異者也,椅可作琴。見衛風。
480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481
□jiǎop251上
482
注解:□也。□,各本作相高二字。今正。玉篇曰:□,木忽高也。以□字之解解之,是□訓□也。□者言其杪□之高。從木小聲。私兆切。二部。玉篇子了切。
483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484
□hū
485
注解:曶高皃。各本無曶字。今按玉篇□下云忽高者,正用□之解也。倏忽字今作忽。許作曶。曶高者,忽然而高,如桑穀一暮大拱,西京賦神山崔巍倏從背見之類。從木曶聲。形聲包會意。呼骨切。十五部。
486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487
槮shēn
488
注解:長木皃。本作木長。今正。九辨:萷櫹槮之可哀。卽許之橚槮二字也。王注:莖獨立也。上林賦:紛溶萷蔘。郭云:支竦擢也。蔘同槮。李善音森。從木參聲。所今切。七部。《詩》曰:「槮差荇菜。」是也。見周南。今詩作參。許所據作槮。謂如木有長有短不齊也。
489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490
chān
491
注解:長木也。從木聲。丑連切。十四部。《詩》曰:「松桷有梴。」見商頌。毛云:長皃。按此篆疑後人所增。毛詩本從手作挻,不從木也。商頌音義曰:有挻,丑連反。又力鱣反。長皃。柔挻,物同耳。字音膻。俗作埏。又道德經音義曰:挻,始然反。河上云:和也。聲類云:柔也。字林云:長也。丑連反。一曰柔挻。方言云:取也。玉裁謂:挻埴字俗作埏。古作挻,柔也。陸氏於商頌云:挻,長皃。又云:柔挻物同。謂柔挻與長皃無二字也。於老子挻埴云:和也,柔也。而又引字林云長也。謂長與柔挻無二字也。陸氏毛詩本從手作挻,明甚。今本音義作木旁延,非也。白氏六帖於松柏類引詩松桷有挻。勑延切。字正作挻之俗字。是亦可以證商頌之本作挻也。五經文字木部有梴,云見詩頌,葢所據已為誤本矣。故曰梴篆,淺人以誤本毛詩羼入者也。手部云:挻,長也。此正用商頌傳也。是說明,而治說文者可□此篆矣。
492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493
橚sù
494
注解:長木皃。橚與槮同義聯文,淺人以梴梗其閒,非也。九辨櫹卽橚,淺人加艸耳。吳都賦說竹曰:橚矗森萃。史記上林賦:紛容蕭蔘。蕭同橚。從木肅聲。山巧切。古音在三部。廣韻蘇雕切。玉篇息六切。
495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496
杕dì
497
注解:樹皃。樹當作特。字之誤也。在顏黃門時已誤矣。唐風:有杕之杜。毛曰:杕,特皃。許所本也。引伸為舟舵。高注淮南曰:杕,舟尾也。柁舵皆俗字。從木大聲。特計切。十五部。顏黃門云:詩河北本皆為夷狄之狄,讀亦如字。此大誤也。按近人有謂古無入聲,與於江左者。據黃門此條,則河北非無入聲也。《詩》曰:「有杕之杜。」此句詩凡六見。
498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499
□tuòp251下
500
注解:木葉陊也。陊,落也。小徐云此亦蘀字。按此與蘀義同,音不必同。相為轉注,非一字也。言部訬讀若□,此□讀如薄。然則□之在二部或五部,難定也。玉篇云:□同欃。則合□聲毚聲為一,其誤甚矣。從木□聲,讀若薄。他各切。
501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502
格ɡé
503
注解:木長皃。以木長別於上文長木者。長木言木之美,木長言長之美也。木長皃者,格之本義,引伸之長必有所至。故釋詁曰:格,至也。抑詩傳亦曰:格,至也。凡尚書格於上下,格于藝祖,格於皇天,格于上帝是也。此接於彼曰至,彼接於此則曰來。鄭注大學曰:格,來也。凡尚書格爾眾庶,格汝眾是也。至則有摩杚之義焉,如云格君心之非是也。或借假為之,如雲漢傳曰假至也,尚書格字今文尚書皆作假是也。有借格為庋閣字者,亦有借格為扞垎字者。從木各聲。古百切。古音在五部。
504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505
506
注解:木相摩也。釋木曰:木相磨槸。按大雅:作之屏之,其菑其翳。脩之平之,其灌其栵。爾雅:立死,甾。蔽者,翳。木相磨,槸。除灌木叢木已見於上,則槸卽栵也。以文法論,栵必非木名。毛云:栵,栭也。栭謂之而小木相迫切,與爾雅義無不合也。栭為小木,如鮞為魚子。從木埶聲。魚祭切。十五部。按槷,考工記輪人以為槷榝字,又匠人以為臬字,又輪人注以為危隉字。□,或從蓺作。據此則蓺字古有之矣。
507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508
枯kū
509
注解:槁也。從木古聲。苦孤切。五部。《夏書》曰:「唯箘輅枯。」禹貢文。今尚書作惟箘簵楛。按惟作唯,轉寫誤也。輅當依竹部引書作簬。楛作枯,則許所據古文尚書如是。竹部引書作楛,非也。枯,各本無此字。今補。木名也。此釋書之枯非枯槀之義。如引堲讒說,而又釋堲。引曰圛,而又釋圛。引布重□席,而又釋□。皆非堲、圛、□本義,必別釋以曉人也。木名,未審何木。周易大過之枯。鄭音姑。謂無姑山榆。周禮壺□氏。杜子春讀橭為枯,云枯榆,木名。疑當是枯榆也。而馬云可以為箭,或謂枯乃楛之假借,未知其審。考工記注引尚書箘簵枯。音義曰:枯,尚書作楛。鄉射禮注引國語肅愼貢枯矢。音義曰:枯,字又作楛。然則鄭所據尚書,國語皆作枯。與許所據合也。
510
路徑:段注說文□第六卷□木部
511
槀ɡǎop252上
512
注解:木枯也。枯槀,禾槀字古皆高在上。今字高在右。非也。凡潤其枯槀曰槀,如慰其勞苦曰勞,以膏潤物曰膏。尚書槀飫,周禮槀人,小行人若國師役則令槀禬之,義皆如是。鄭司農以漢字通之。於槀人曰:槀讀為犒師之犒。主穴食者,故謂之
URN: ctp:ws127686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