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十

《卷十》[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釋鳥第十七》

1
[疏]「釋鳥第十七」。○釋曰:《說文》云:鳥者,羽禽之總名。象形字。《左傳》曰「少氏以鳥名官」之類。此篇廣釋其名也。
2
隹其,鳺鴀。今䳕鳩。○鳺,方扶切。鴀,方浮切。
3
[疏]「隹其,鳺鴀」。○釋曰:舍人曰:「鵻,一名夫不。」李巡曰:「今楚鳩也。」某氏引《春秋》云:「祝鳩氏司徒。」祝鳩,即鵻其、夫不,孝,故為司徒也。郭云:「今䳕鳩。」《詩》曰:「翩翩者鵻。」毛傳云:「鵻,夫不也。」「一宿之鳥。」鄭箋云:「一宿者,一意於所宿之木。」又云:「鳥之謹愨者,人皆愛之。」則此是謹愨孝順之鳥也。陸機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之鴡䳨,梁宋之間謂之隹,楊州人亦然。」
4
鶌鳩,鶻鵃。似山鵲而小,短尾,青黑色,多聲,今江東亦呼為鶻鵃。○鶌,居物切。鶻,音骨。鵃,音嘲。
5
[疏]「鶌鳩,鶻鵃」。○釋曰:《春秋左氏傳》云:「鶻鳩氏,司事也。」杜註云:「鶻鳩,鶻雕也。春來秋去,故為司事。」即此鶌鳩也。舍人曰:「鶌鳩,一名鶻鵃,今之班鳩。」孫炎曰:「鶻鳩,一名鳴鳩。」《月令》云:「鳴鳩拂其羽。」郭云:「似山鵲而小,短尾,青黑色,多聲,今江東亦呼為鶻鵃。」案,舊說及《廣雅》皆云「班鳩」,非也。
6
鳲鳩,鴶鵴。今之布穀也。江東呼為穀。○鳲,音尸。鴶,古八切。鵴,音菊。
7
[疏]「鳲鳩,鴶鵴」。○釋曰:《左傳》云:「鳲鳩氏,司空也。」《詩·召南》云:「維鵲有巢,維鳩居之。」皆謂此也。郭云:「今之布穀,江東呼為穀。」《埤倉》云「鴶鵴」,《方言》云「戴勝」,謝氏云「布穀類也」。陸機云:「今梁宋之間謂布穀為鴶鵴,一名系穀,一名桑鳩。」案,戴勝自生穴中,不巢生。而《方言》云「戴勝」,非也。
8
鷑鳩,鵧鷑。小黑鳥,鳴自呼,江東名為烏鵙。○鷑,音及。鵧,符悲切。
9
[疏]「鷑鳩,鵧鷑」。○釋曰:鷑鳩,一名鵧鷑。郭云:「小黑鳥,鳴自呼,江東名為烏鵙。」
10
鴡鳩,王鴡。雕類。今江東呼之為鶚,好在江渚山邊食魚。《毛詩》傳曰:「鳥摯而有別。」○鴡,七徐反。
11
[疏]「鴡鳩,王鴡」。○釋曰:李巡曰:「王鴡,一名鴡鳩。」郭云:「雕類。今江東呼之為鶚,好在江渚山邊食魚。」《詩·周南》云:「關關鴡鳩。」陸機《疏》云:「鴡鳩大小如鴟,深目,目上骨露,幽州謂之鷲。而楊雄、許慎皆曰:白鷢似鷹,尾上白。」○注「《毛詩》傳曰:『鳥摯而有別。』」釋曰:此即《關雎》傳文也。摯,至也。謂鳥中雌雄情意至厚而猶能有別,故以興后妃說樂君子,情深猶能不淫其色。
12
鵅,鵋鶀。今江東呼鵂鶹為鵋鶀,亦謂之鴝鵅。音格。○鵋,音忌。鶀,音欺。
13
[疏]「鵅,鵋鶀」。○釋曰:鵅,一名鵋鶀。郭云:「今江東呼鵂鶹為鵋鶀,亦謂之鴝鵅。」
14
鶅,鵵軌。未詳。鴗,天狗。小鳥也。青似翠,食魚,江東呼為水狗。○鵵,音兔。鴗,音立。
15
[疏]「鴗,天狗」。○釋曰:鴗,一名天狗。郭云:「小鳥也。青似翠,今江東呼為水狗。」
16
鷚,天鸙。大如雀,色似鶉,好高飛作聲,今江東名之曰天鷚。音綢繆。○鷚,亡侯切。鸙,音藥。
17
[疏]「鷚,天鸙」。○釋曰:鷚,一名天鸙。郭云:「大如雀,色似鶉,好高飛作聲,今江東名之曰天鷚。」「音綢繆」者,《詩·豳風》云:「綢繆牖戶。」取其音同,故讀從之。
18
□鷜,鵝。今之野鵝。○□,音六。鷜,力于切。
19
[疏]「□鷜,鵝」。○釋曰:□鷜者,野鵝之別名也。郭云:「今之野鵝。」
20
,麋鴰。今呼鴰。○鴰,古活切。
21
[疏]「,麋鴰」。○釋曰:,一名麋鴰。郭云:「今呼鴰。」
22
鵅,烏𪇰。水鳥也。似而短頸,腹翅紫白,背上綠色,江東呼烏𪇰。音。○鵅,音洛。𪇰,音剝。
23
[疏]「鵅,烏𪇰」。○釋曰:鵅,一名烏𪇰。郭云:「水鳥也。似而短,腹翅紫白,背上綠色,江東呼烏𪇰。」
24
舒雁,鵝。《禮記》曰:「出如舒雁。」今江東呼鴚。音加。
25
[疏]「舒鴈,鵝」。○釋曰:鵝,一名舒雁。今江東呼鴚。某氏云:「在野,舒翼飛遠者為鵝。」李巡曰:「野曰雁,家曰鵝。」○注「《禮記》曰:『出如舒雁。』」○釋曰:《聘禮》記文也。案,彼云:「私覿愉愉焉,出如舒雁。」鄭註云:「威儀自然而有行列。」是也。
26
舒鳧,鶩。鴨也。○鶩,音木。
27
[疏]「舒鳧,鶩」。○釋曰:鶩,鴨也。一名舒鳧。李巡曰:「野曰鳧,家曰鶩。」《禮記·內則》辨鳥之不可食者,云「舒鳧翠」。
28
開,。似鳧,腳高,毛冠。江東人家養之以厭火災。○開,音額。,音交。,音精。
29
[疏]「開,」。○釋曰:,一名開。郭云:「似鳧,腳高,毛冠。江東人家養之以厭火災。」
30
輿,鷋。未詳。鵜,誇。今之鵜鶘也。好群飛,沈水食魚,故名ㄜ澤。俗呼之為淘河。○,音經。鷋,音徒。鵜,音啼。誇,音烏。,音澤。
31
[疏]「鵜,誇」。○釋曰:舍人曰:「鵜,一名誇。」郭云:「今之鵜鶘也。好群飛,沈水食魚,一名ㄜ澤。俗呼之為淘河。」《詩·曹風》云:「維鵜在梁。」陸機《疏》云:「鵜,水鳥。形如鶚而極大,喙長尺餘,直而廣。口中正赤,頷下胡大如數斗囊。若小澤中有魚,便群共抒水,滿其胡而棄之,令水竭盡,魚在陸地,乃共食之。故曰淘河。」
32
□,天雞。□雞,赤羽。《逸周書》曰:「文□,若彩雞,成王時蜀人獻之。」○□,音汗。
33
[疏]「□,天雞」。○釋曰:□,一名天雞,赤羽之鳥也。○注「《逸周書》」至「獻之」。○釋曰:云「《逸周書》曰」者,雖是《周書》,不在《尚書》百篇內,故曰《逸周書》。今所謂《汲冢周書》也。云「文□,若彩雞」者,《王會》篇文也。案,彼云「蜀人以文□,文□者,若雉」。孔晁註云:「鳥有文彩者。」是也。云「成王時蜀人獻之」者,案,彼孔晁註又云:「王城既成,大會諸侯及四夷。」故知當成王時蜀人獻之也。
34
,山鵲。似鵲而有文彩,長尾,觜、腳赤。○,音握。
35
[疏]「,山鵲」。○釋曰:山鵲,一名。郭云:「似鵲而有文彩,長尾,觜、腳赤。」《說文》云:「知來事鳥也。」
36
鷣,負雀。鷣,鷂也。江南呼之為鷣,善捉雀,因名云。○鷣,音淫。
37
[疏]「鷣,負雀」。○釋曰:鷣,一名負雀。郭云:「鷣,鷂也。江南呼之為鷣,善捉雀,因名云。」
38
齒,艾。未詳。鶨,鶀老。鳹鶨也,俗呼為癡鳥。○鶨,丑絹切。鳹,巨炎切。
39
[疏]「鶨,鶀老」。○釋曰:鶨,一名鶀老。郭云:「鶨,俗呼為癡鳥。」《字林》云:「勾喙鳥。」
40
,鴳。今鴳雀。○,音戶。鴳,音晏。
41
[疏]「,鴳」。○釋曰:別二名也。郭云:「今鴳雀。」案,舍人、李巡、孫炎、郭氏皆斷老上屬,下屬。解云:鶨,一名鶀老。鴳,一名。,雀也。唯樊光斷鶨鶀為句,以老下屬。註云《春秋》云:「九扈為九農正。」九扈者:春扈,夏扈,秋扈,冬扈,棘扈,行扈,宵扈,桑扈,老扈。是以老為下屬,唯鴳不重耳。杜預仍云:「老扈,鴳。」鴳非郭義。
42
桑,竊脂。俗謂之青雀,觜曲,食肉,好盜脂膏,因名云。
43
[疏]「桑,竊脂」。○釋曰:桑扈,一名竊脂。郭云:「俗謂之青雀,觜曲,食肉,好盜脂膏,因名云。」鄭玄《詩箋》云:「竊脂,肉食。」陸機《毛詩疏》云:「竊脂,青雀也。好竊人脯肉脂及中膏,故以名竊脂也。」諸儒說竊脂,皆謂盜人脂膏,即如下云「竊玄」、「竊黃」者,豈復盜竊玄黃乎?案,下篇《釋獸》云:「虎竊毛謂之虦貓。」如小熊,竊毛而黃。竊毛皆謂淺毛。竊即古之淺字。但此鳥其色不純,竊玄,淺黑也。竊藍,淺青也。竊黃,淺黃也。竊丹,淺赤也。四色皆具,則竊脂為淺白也。而諸儒必為盜竊脂膏者,以此經下別云桑與竊玄、竊黃等並列,則為淺白者也,《春秋》「九扈」是也。此自別一種青雀,好竊脂肉,目驗而然。《詩·小雅》「交交桑扈」是也。且鄭玄、郭樸、陸機,皆當世名儒,無容不知竊為淺義,脂為白色,而待後人剝正也。後人不達此旨,妄說異端,非也。
44
鳭鷯,剖葦。好剖葦皮,食其中蟲,因名云。江東呼蘆虎,似雀,青班,長尾。○鷯,力周切。
45
[疏]「鳭鷯,剖葦」。○釋曰:鳭鷯,一名剖葦。郭云:「好剖葦皮,食其中蟲,因名云。江東呼蘆虎,似雀,青班,長尾。」
46
桃蟲,鷦。其雌鴱。鷦𪃧,桃雀也。俗呼為巧婦。○鴱,音艾。
47
[疏]「桃蟲,鷦。其雌鴱」。○釋曰:舍人曰:「桃蟲名鷦,其雌名鴱。」郭云:「鷦𪃧,桃雀也。俗呼為巧婦。」此鷦𪃧小鳥而生雕鶚者也。《詩·周頌》云:「肇允彼桃蟲,拚飛維鳥。」毛傳云:「桃蟲,鷦也。鳥之始小終大者。」陸機《疏》云:「今鷦鷯是也。微小於黃雀,其雛化而為雕,故俗語鷦鷯生雕。」鄭《詩箋》云:「鷦之所為鳥題肩也,或曰,皆惡聲之鳥。」其義未詳。《方言》說巧婦之名,「自關而東謂之工爵,或謂之過[B184],或謂之女𪀘,自關而東謂之鸋。自關而西謂之桑飛,或謂之心蔑爵」是也。
48
,鳳。其雌皇。瑞應鳥。雞頭,蛇頸,燕頷,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
49
[疏]「,鳳。其雌皇」。○釋曰:鳳,一名。郭云:「瑞應鳥。雞頭,蛇頸,燕頷,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說文》云:「神鳥也。天老曰:鳳像,麟前鹿後,蛇頸魚尾,龍文龜背,燕頷雞喙,五色備舉。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過崑崙,飲砥柱,濯羽弱水,莫宿丹穴。見則天下大安寧。字從鳥凡聲。鳳飛,則群鳥從以萬數。故鳳古作朋字。」《山海經》曰:丹穴之山,有烏焉,其狀如鶴,五彩而文,名曰鳳,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背文曰義,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大安寧。京房《易傳》曰:鳳皇高丈二,漢時鳳皇數至。《漢書》云高五六尺,是說鳳皇之狀也。
50
䳭,渠。雀屬也。飛則鳴,行則搖。
51
[疏]「䳭,渠」。○釋曰:䳭,一名渠,水鳥也。郭云:「雀屬也。飛則鳴,行則搖。」《詩·小雅》云:「脊令在原。」陸機《疏》云:「大如雀,長腳,長尾,尖喙,背上青灰色,腹下白,頸下黑如連錢,故杜陽人謂之連錢。」是也。
52
QPDL]斯,鵯ス。鴉烏也。小而多群,腹下白,江東亦呼為鵯烏。音匹。○[QPDL],音預。
53
[疏]「[QPDL]斯,鵯ス」。○釋曰:[QPDL]斯,一名鵯ス。郭云:「鴉烏也。小而多群,腹下白,江東亦呼為鵯烏。」《詩·小雅》云:「弁彼[QPDL]斯。」毛傳云:「[QPDL],鵯ス。」然則此鳥名[QPDL],而云「斯」者,語辭,猶「蓼彼蕭斯」之類也。《小爾雅》云:「小而腹下白,不反哺者,謂之雅烏。」《說文》、《字林》皆云「楚鳥」是也。
54
燕,白ㄕ烏。ㄕ,頸。○ㄕ,音豆。
55
[疏]「燕,白ㄕ烏」。○釋曰:ㄕ,項也。《小爾雅》云:「白項而群飛者謂之燕烏。燕烏,白ㄕ烏。」是也。
56
β,鴾。鵪也。青州呼鴾。○β,音如。鴾,音謀。
57
[疏]「β,鴾」。○釋曰:李巡云:「β,鵪,一名鴾。」郭云:「鵪也。青州呼鴾。」田鼠所化者也。《月令》季春「田鼠化為β」是也。
58
密肌,繫英。《釋蟲》以有此名,疑誤重。周。子鳥,出蜀中。○,音攜。
59
[疏]「周」。○釋曰:子鳥也,出蜀中。《說文》云:,蜀王望帝化為子,今謂之子規是也。
60
燕燕,。《詩》云:「燕燕于飛。」一名玄鳥,齊人呼。○,音乙。
61
[疏]「燕燕,」。○釋曰:燕燕,又名。郭云:「一名玄鳥,齊人呼。」此燕燕即今之燕,古人重言之。《詩》云:「燕燕于飛。」《漢書》童謠云「燕燕尾涎涎」是也。孫炎、舍人以周、燕燕、,為一物三名。郭所不取也。○注「《詩》云」至「呼」。○釋曰:《詩》云「燕燕于飛」者,《邶風》衛莊姜送歸妾之詩也。云「一名玄鳥」者,案《月令》仲春之月「玄鳥至」,以其色玄,故謂之玄鳥是也。云「齊人呼」者,案《商本紀》云:簡狄「行浴,見玄鳥隋其卵,取而吞之,因孕生契」。諸緯皆言簡狄吞卵而生契,是玄鳥又名也。
62
鴟,鸋。鴟類。○鴟,尺之切。,音遙。鸋,音寧。,音決。
63
[疏]「鴟,鸋」。○釋曰:舍人云:「鴟,一名鸋。」郭云:「鴟類。」《詩·豳風》云:「鴟鴟。」毛傳云:「鴟,鸋。」陸機《疏》云:「鴟似黃雀而小,其喙尖如錐,取茅秀為窠,以麻糸失之,如刺襪然。縣著樹枝,或一房,或二房。幽州人謂之鸋,或曰巧婦,或曰女匠。關東謂之工雀,或謂之過羸。關西謂之桑飛,或謂之襪雀,或曰巧女。」先儒皆以為今之巧婦。郭注此云:「鴟類。」又註《方言》云:「鸋,鴟,鴟屬。」非此小雀明矣。是與先儒意異也。今《爾雅》以郭氏為宗,且依郭氏。
64
狂,茅鴟。今ζ鴟也,似鷹而白。怪鴟。即鴟鵂也,見《廣雅》。今江東通呼此屬為怪鳥。梟,鴟。土梟。○梟,音嬌。
65
[疏]「狂,茅鴟。怪鴟。梟,鴟」。○釋曰:此別鴟類也。茅鴟,一名狂。《廣雅》云:「茅鴟,ζ也。」郭云:「今ζ鴟也,似鷹而白。」怪鴟,《廣雅》謂之鴟鵂。郭云:「今江東通呼此屬為怪鳥。」梟,一名鴟。郭云:「土梟。」《說文》云:「梟,食母,不孝之鳥,故冬至捕梟磔之。」字從鳥首在木上。《詩·陳風》云:「墓門有梅,有萃止。」毛傳云:「惡聲之鳥也。」一名鵬,一名梟,一名鴟。《大雅·瞻》云:「為梟為鴟。」陸機云:「大如班鳩,綠色,惡聲之鳥也。入人家,凶。賈誼所賦鳥是也。其肉甚美,可為羹臛,又可為炙。漢供御物,各隨其時。冬夏常施之,以其美故也。」
66
鶛,劉疾。未詳。生哺,っ。鳥子須母食之。生蜀,雛。皆自食。○鶛,音皆。っ,古切。蜀,音啄。雛,仕俱切。
67
[疏]「生哺,っ。生蜀,雛」。○釋曰:辨鳥子之異名也。鳥子生須母哺而食者,名っ,謂燕雀之屬也。《史記》趙武靈王探雀っ而食之是也。鳥子生而能自啄食者名雛,謂雞雉之屬也。《禮記·內則》云:「雛尾不盈握弗食」是也。
68
爰居,雜縣。《國語》曰:「海鳥爰居。」漢元帝時琅邪有大鳥如馬駒,時人謂之爰居。
69
[疏]「爰居,雜縣」。○釋曰:爰居,海鳥也。大如馬駒,一名雜縣。漢元帝時瑯邪有之。○注「《國語》」至「爰居」。○釋曰:云「《國語》曰『海鳥爰居』」者,案《魯語》云:「海鳥曰爰居,止於魯東門之外三日,臧文仲命國人祭之。展禽曰:『越哉,臧孫之為政也!夫祀,國之大節也;節,政之所成也。故制祭祀以為國典。今無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今海鳥至,巳不知而祀之,以為國典,難以言仁且知矣。無功而祀之,非仁也;弗知而弗問,非知也。今茲海其有災乎?夫廣川之鳥獸,皆知辟其災。』是歲,海多大風,冬煖。」是其事也。
70
春,鳻鶞。夏,竊玄。秋玄,竊藍。冬,竊黃。桑,竊脂。棘,竊丹。行,。宵,嘖嘖。諸皆因其毛色、音聲以為名。竊藍,青色。○鳻,音汾。鶞,敕倫切。,音即。嘖,音責。
71
[疏]「春」至「嘖嘖」。○釋曰:李巡云:「諸別春夏秋冬四時之名。、嘖嘖,鳥聲貌也。」郭云:「諸皆因其毛色、音聲以為名。竊藍,青色。」案,昭十七年《左傳》云:「九為九農正。」以此八并上「,鴳」為九。賈逵注云:「春,分循,相五土之宜,趣民耕種者也;夏,竊玄,趣民耘苗者也;秋,竊藍,趣民收斂者也;冬,竊黃,趣民蓋藏者也;棘,竊丹,為果驅鳥者也;行,,晝為民驅鳥者也;宵,嘖嘖,夜為農驅獸者也;桑,竊脂,為蠶驅雀者也;老,,趣民收麥,令不得晏起者也。」舍人、樊光注《爾雅》,其言亦與賈同。其意皆謂以為官,還令依此諸而動作也。然則趣民耕耘及收斂、蓋藏其事,可得召民使聚而總號令之。其為果驅鳥、為蠶驅雀、豈得多置官,方使之就果樹、入蠶室為民驅之哉?又晝驅鳥,夜驅獸,不可竟日通宵常在田野,溥天之下,何以可周?且其言不經,難可據信也。故郭氏及杜預皆不從也。
72
皂鴔,戴鵀。鵀即頭上勝,今亦呼為戴勝。皂鴔猶復,語聲轉耳。○皂,彼及切。鴔,皮及切。鵀,音賃。
73
[疏]「皂鴔,戴鵀」。○釋曰:李巡云:「戴勝,一名皂鴔。」郭云:「鵀即頭上勝,今亦呼為戴勝。皂鴔猶復,語聲轉耳。」《月令》季春云「戴勝降于桑」。《方言》云:「燕之東北朝鮮洌水之間謂之䲹。自關而東謂之戴鵀,或謂之戴頒,或謂之戴勝。東齊吳揚之間謂之鵀。自關而西謂之服,或謂之復。」
74
鶭,澤虞。今固澤鳥。似水,蒼黑色,常在澤中。見人輒鳴喚不去,有象主守之官,因名云。俗呼為護田鳥。○鶭,孚往切。
75
[疏]「鶭,澤虞」。○釋曰:澤虞,一名鶭。郭云:「今固澤鳥,似水,蒼黑色,常在澤中。見人輒鳴喚不去,有象主守之官,因名云。俗呼為護田鳥。」《說文》云:「固,也。」《聲類》云:「固,戀惜也。」以此鳥戀惜池澤,見人不去,因名固澤鳥也。
76
鶿,鷧。即鸕鶿也。觜頭曲如鉤,食魚。○鶿,音慈。鷧,於計切。
77
[疏]「鶿,鷧」。○釋曰:別二名也。《字林》云:「似而黑。」郭云:「即鸕鶿也。」
78
鷯,鶉。其雄鶛,牝Φ。鶉,鵪屬。○Φ,音脾。
79
[疏]「鷯,鶉。其雄鶛,牝Φ」。○釋曰:李巡曰:「別雄雌異方之言。」鶉,一名鷯,其雄名鶛,其牝名Φ。郭云:「鶉,鵪屬。」鵪,即上云「β,鴾」,田鼠所化者。鶉,舊云:「蝦蟆所化者也。」
80
鸍,沈鳧。似鴨而小,長尾,背上有文。今江東亦呼為鸍。音施。
81
[疏]「鸍,沈鳧」。○釋曰:鸍,一名沈鳧。郭云:「似鴨而小,長尾,背上有文。今江東亦呼為鸍。」陸機云:「大小如鴨,青色,卑腳,短喙,水鳥之謹願者也。」《大雅》云:「鳧在涇。」
82
鴢,頭。似鳧,腳近尾,略不能行。江東謂之魚。音髐箭。○鴢,音拗。,許交切。
83
[疏]「鴢,頭」。○釋曰:鴢,一名頭。郭云:「似鳧,腳近尾,略不能行。江東謂之魚。音髐箭。」嫌讀為青之,故音之。《山海經》云:青要山,「畛水出焉,北注河。其中有鳥名鴢,狀如鳧,青身朱目赤毛,食之宜子」。是也。
84
鳩,寇雉。大如鴿,似雌雉,鼠腳,無後指,岐尾。為鳥憨急,群飛,出北方沙漠地。○,丁刮切。
85
[疏]「鳩,寇雉」。○釋曰:寇雉,一名鳩。郭云:「大如鴿,似雌雉,鼠腳,無後指,岐尾。為鳥憨急,群飛,出北方沙漠地。」又謂之泆泆。下云「寇雉,泆泆」是也。
86
萑,老鵵。木兔也。似鴟鵂而小,兔頭,有角,毛腳。夜飛,好食雞。○萑,音丸。
87
[疏]「萑,老鵵」。○釋曰:老鵵,一名萑。郭云:「木兔也。似鴟鵂而小,兔頭,有角,毛腳。夜飛,好食雞。」
88
鶟鶘鳥。似雉,青身,白頭。○鶟,音突。鶘,音胡。
89
[疏]「鶟鶘鳥」。○釋曰:鶟鶘,鳥名也。郭云:「似雉,青身,白頭。」
90
狂,夢鳥。狂鳥,五色,有冠,見《山海經》。
91
[疏]「狂,夢鳥」。○釋曰:夢鳥,一名狂,五採之鳥也。○注「狂鳥」至「山海經」。○釋曰:案《大荒西經》云:栗廣之野,「有五採之鳥,有冠,名曰狂鳥」,是也。
92
皇,黃鳥。俗呼黃離留,亦名搏黍。
93
[疏]「皇,黃鳥」。○釋曰:舍人曰:「皇,一名黃鳥。」郭云:「俗呼黃離留,一名搏黍。」《詩·周南》云:「黃鳥于飛。」陸機《疏》云:「黃鳥,黃鸝留也。或謂之黃慄留。幽州人謂之黃。一名倉庚,一名商庚,一名[B132]黃,一名楚雀。齊人謂之搏黍。常葚熟時來在桑間,故里語曰:『黃慄留,看我麥黃葚熟不。』亦是應節趨時之鳥也。」自此以下,諸言倉庚、商庚、[B132]黃、楚雀、倉庚、[B132]黃之文,與此一也。
94
翠,鷸。似燕,紺色,生鬱林。○鷸,音聿。
95
[疏]「翠,鷸」。○釋曰:李巡曰:「鷸,一名為翠。其羽可以為飾。」樊光云:「青羽,出交州。」郭云:「似燕,紺色,生鬱林。」《說文》云:「翠,青羽雀也。」案《漢書》尉他獻文帝翠鳥毛,然則鷸羽可以飾器物。故僖二十四年《左氏傳》鄭子臧「好聚鷸冠」是也。
96
ケ,山烏。似烏而小,赤觜,穴乳,出西方。○ケ,音蜀。
97
[疏]「ケ,山烏」。○釋曰:山烏,一名ケ。郭云:「似烏而小,赤觜,穴乳,出西方。」
98
蝙蝠,服翼。齊人呼為只墨,或謂之仙鼠。
99
[疏]「蝙蝠,服翼」。○釋曰:蝙蝠,一名服翼。郭云:「齊人呼為只墨,或謂之仙鼠。」《方言》云:「蝙蝠,自關而東謂之服翼,或謂之仙鼠。自關而西秦隴之間謂之蝙蝠。北燕謂之只墨。」
100
晨風,。鷂屬。《詩》曰:「鴥彼晨風。」○,之然切。
101
[疏]「晨風,」。○釋曰:舍人曰:「晨風,一名,摯鳥也。」郭云:「鷂屬。」陸機云:「似鷂,黃色,燕頷,勾喙,鄉風搖翅,乃因風飛急,疾擊鳩鴿燕雀食之。」○注「《詩》曰:『鴥彼晨風。』」○釋曰:《詩。秦風·晨風》篇文也。
102
鸉,白鷢。似鷹,尾上白。○鷢,巨月切。
103
[疏]「鸉,白鷢」。○釋曰:鸉,一名白鷢。郭云:「似鷹,尾上白。」
104
寇雉,泆泆。即鳩也。鷏,[B177]母。似烏𪇰而大,黃白雜文,鳴如鴿聲,今江東呼為蚊母。俗說此鳥常吐蚊,故以名云。○鷏,音田。[B177],音文。
105
[疏]「鷏,[B177]母」。○釋曰:鷏,一名[B177]母。郭云:「似烏𪇰而大,黃白雜文,鳴如鴿聲,江東呼為蚊母。俗說此鳥常吐蚊,因以名云。」[B177]、蚊,音義同。
106
,須[B184]。,。似鳧而小,膏中瑩刀。○,音梯。[B184],音螺。
107
[疏]「,須[B184]」。○釋曰:,一名須[B184]。郭云:「,。似鳧而小,膏中瑩刀。」
108
鼯鼠,夷由。狀如小狐,似蝙蝠,肉翅。翅尾項脅毛紫赤色,背上蒼艾色,腹下黃,喙頷雜白。腳短,爪長,尾三尺許。飛且乳,亦謂之飛生。聲如人呼,食火煙。能從高赴下,不能從下上高。○鼯,音吾。
109
[疏]「鼯鼠,夷由」。○釋曰:鼯鼠,一名夷由。郭云:「狀如小狐,似蝙蝠,肉翅。翅尾項脅毛紫赤色,背上蒼艾色,腹下黃,喙頷雜白。腳短,爪長,尾三尺許。飛且乳,亦謂之飛生。聲如人呼,食火煙。能從高赴下,不能從下上高。」
110
倉庚,商庚。即[B132]黃也。鴩,□。未詳。○鴩,大結反。,音步。□,音豉。鷹,鶆鳩。鶆,當為鷞字之誤耳。《左傳》作「鳩」是也。
111
[疏]「鷹,鶆鳩」。○釋曰:樊光曰:「來鳩,爽鳩也。」《春秋》曰:「爽鳩氏司寇。」鷹鷙故為司寇。郭云:「鶆,當為字之誤耳。《左傳》作『鳩』是也。」案,昭十七年《左傳》郯子曰:「少氏以鳥名官。」「爽鳩氏,司寇也。」杜注云:「爽鳩,鷹也。鷙,故為司寇,主盜賊。」是也。
112
鶼鶼,比翼。說已在上。
113
「鶼鶼,比翼」。○釋曰:鶼鶼,比翼鳥名也。說在《釋地》篇。故註云「說已在上」。
114
鵹黃,楚雀。即倉庚也。○鵹,音離。鴷,斲木。口如錐,長數寸,常斲樹食蟲,因名云。○鴷,音列。
115
「鴷,斲木」。○釋曰:斫木鳥,一名鴷。郭云:「口如錐,長數寸,常斲樹食蟲,因名云。」
116
鸄,鶶鷵。似烏,蒼白色。鸄,音激。鶶,音唐。鷵,音徒。
117
「鸄,鶶鷵」。○釋曰:鸄,一名鶶鷵。郭云:「似烏,蒼白色。」
118
鸕,諸雉。未詳。或云即今雉。鷺,舂鉏。白鷺也。頭、翅、背上皆有長翰毛。今江東人取以為睫攡,名之曰白鷺縗。○鉏,音鋤。「鷺,舂鉏」。○釋曰:鷺,一名舂鉏。郭云:「白鷺也。頭、翅、背上皆有長翰毛。今江東人取以為睫攡,名之曰白鷺縗。」《詩·陳風》云:值其鷺羽。」陸機《疏》云:「鷺,水鳥也。好而白,故謂之白鳥。齊魯之間謂之舂鉏。遼東樂浪吳楊人皆謂之白鷺。青腳,高尺七八寸,尾如鷹尾,喙長三寸,頭上有長毛十數枚,長尺餘,毿毿然與眾毛異。好欲取魚,時則弭之。今吳人亦養焉。楚威王時,有朱鷺合沓飛翔而來舞,則復有赤者,舊鼓吹《朱鷺曲》是也。然則鳥名白鷺,赤者少耳。
119
鷂雉。青質,五採。○鷂,音遙。鷮雉。即鷮雞也,長尾,走且鳴。○鷮,音驕。𮬩雉。黃色,鳴自呼。○𮬩,音卜。鷩雉。似山雞而小,冠。背毛黃,腹下赤,項綠色鮮明。}}秩秩,海雉。如雉而黑,在海中山上。鸐,山雉。尾長者。○鸐,音狄。雗雉,𪂂雉。今白𪂂也,江東呼白雗,亦名白雉。○雗,音汗。𪂂,丁罩切。雉絕有力,奮。最健鬥。伊洛而南,素質、五採皆備成章曰。亦雉屬,言其毛色光鮮。○,音暉。江淮而南,青質、五採皆備成章曰鷂。即鷂雉也。南方曰[C120],東方曰鶅,北方曰鵗,西方曰鷷。說四方雉之名。○[C120],音儔。鶅,音緇。鵗,音希。鷷,音尊。
120
[疏]「鷂雉」至「西方曰鷷」。○釋曰:別諸雉之名也。「雉」者,郭云「青質五採」,即下文「江淮而南」者是也。云「鷮雉」者,郭云:「即鷮雞也。長尾,走且鳴。」《說文》云:「鷮,長尾雉,走鳴。乘以尾為防釳著馬頭上。」《詩·小雅》云:「有集維鷮。」陸機《疏》云:「鷮,微小於翟也。走而且鳴曰『鷮鷮』。其尾長,肉甚美。故林木山下人語曰:『四足之美有キ,兩足之美有鷮。』キ者,似鹿而小。」是也。《山海經》女几山「其鳥多白鷮」。云「雉」者,雉之黃色,鳴自呼者名。云「鷩雉」者,案《山海經》牝山之上「鳥多赤鷩」。郭註云:「即鷩雉也。」《尚書》謂之「華蟲」。《周禮。春官·司服》職云「鷩冕」,七章之服也,畫此鷩雉。郭云:「似山雞而小,冠、背毛黃,腹下赤,項綠色鮮明。」云「秩秩,海雉」者,海雉,一名秩秩。郭云:「如雉而黑,在海中山上。」云:「鸐,山雉」者,山雉,一名鸐。郭云:「尾長者。」今俗呼山雞是也。云「□雉,雉」者,別二名也。郭云:「今白也,江東呼白□,亦名白雉。」云「雉絕有力,奮」者,謂雉之壯大有力能鬥者名奮。郭云:「最健鬥。」云「伊洛而南,素質、五採皆備成章曰」者,李巡曰:「素質,五採備具,文章鮮明曰。」孫炎曰:「雉,白質,五色為文也。」郭云:「亦雉屬,言其毛色光鮮,王后之服以為飾。」案《周禮·內司服》云:「王后之六服,褘衣。」鄭註云:「王后之服,刻繒為之形而採畫之,綴於衣以為文章。褘衣,畫者。」是也。云「江淮而南,青質、五採皆備成章曰鷂」者,有雉,青質,五採備具而成文章,名曰鷂雉。郭云:「即鷂雉也,亦王后之服以為飾。」《周禮》云「揄狄」。鄭註云「揄狄,畫搖者」是也。搖與鷂音義同。云「南方曰[C120],東方曰鶅,北方曰鵗,西方曰鷷」者,郭云:「說四方雉之名。」《左傳》曰:「五雉為五工正。」杜預取此四方之雉,并上「雉」以為五也。必取雉者,伊洛,土之中區,故與四方之雉為五也。樊光、賈逵以此五雉分屬五土,無所馮據,不可采用。故略而不言。
121
鳥鼠同穴,其鳥為鵌,其鼠為鼵。鼵如人家鼠而短尾,鵌似而小,黃黑色。穴入地三四尺,鼠在內,鳥在外。今在隴西首陽縣鳥鼠同穴山中。孔氏《尚書傳》云:「共為雄雌。」張氏《地理記》云:「不為牝牡。」○鵌,音徒。鼵,音突。
122
[疏]「鳥鼠同穴,其鳥為鵌,其鼠為鼵」。○釋曰:《尚書·禹貢》云:「導渭自鳥鼠同穴。」不言鳥獸之名,故此釋之也。李巡云:「鵌、鼵,鳥鼠之名。共處一穴,天性然也。」郭云:「鼵如人家鼠而短尾,鵌似而小,黃黑色。穴入地三四尺,鼠在內,鳥在外。今在隴西首陽縣鳥鼠同穴山中。孔氏《尚書傳》云:『共為雄雌。』張氏《地理記》云:『不為牝牡。』」郭氏並載此言,未知誰得其實也。
123
鸛鷒,柔。如鵲,短尾,射之,銜矢射人。或說曰:鸛鷒、柔,一名𡡙羿。○鸛,音懽。鷒,音團。,音福。柔,音柔。射,食亦切。
124
[疏]「鸛鷒,柔。如鵲,短尾,射之,銜矢射人」。○釋曰:鸛鷒,一名柔。郭云:「或曰:鸛鷒、柔,一名𡡙羿。」案,字書云:「𡡙,古以為懈惰字。羿,古之善射者。」此言鳥捷勁,雖羿之善射,亦懈惰不敢射也,故以名云。郭《圖贊》云:「鸛鷒之鳥,一名𡡙羿。應弦銜鏑,矢不著地。逄蒙縮手,養由不睨。」
125
鵲鵙醜,其飛也<羽>。竦翅上下。○<羽>,音宗。
126
[疏]「鵲鵙丑,其飛也<羽>」。○釋曰:鵙,伯勞也。<羽>,竦也。醜,類也。鵲鵙之類,不能翱翔遠飛,但竦翅上下而已。
127
鳶烏醜,其飛也翔。布翅翱翔。○鳶,音玄。
128
[疏]「鳶烏醜,其飛也翔」。○釋曰:鳶,鴟也。鴟鳥之類,其飛也布翅翱翔。
129
鷹隼醜,其飛也。鼓翅然疾。
130
[疏]「鷹隼醜,其飛也」。○釋曰:舍人曰:「謂隼鷂之屬也。」,其飛疾羽聲也。郭云:「鼓翅然疾。」是急疾之鳥也。《說文》云:「隼,鷙鳥也。」陸機云:「隼,鷂屬也。齊人謂之擊征,或謂之題肩,或謂之雀鷹,春化為布穀者是也。」
131
鳧雁醜,其足蹼,腳指間有幕蹼屬相著。○蹼,音卜。其踵企。飛即伸其腳跟企直。
132
[疏]「鳧雁醜,其足蹼,其踵企」。○釋曰:鳧,水鳥也。雁,陽鳥也。蹼,猶蹼屬相著之謂也。踵,腳跟也。鳧雁之類,腳指間有幕蹼屬相著,飛則伸其腳跟企直也。
133
烏鵲醜,其掌縮。飛縮腳腹下。
134
[疏]「烏鵲醜,其掌縮」。○釋曰:掌,足也。烏鵲之類,飛時縮足於其腹下。
135
亢,鳥嚨。嚨謂喉嚨。亢即咽。其長,膆。膆者,受食之處,別名膆。今江東呼長。○亢,戶郎切。膆,音素。
136
[疏]「亢,鳥嚨。其,長膆」。○釋曰:別鳥咽膆之名也。亢者,鳥喉嚨也。其受長處名膆。郭云:「嚨謂喉嚨。亢即咽也。膆者,受食之處,別名膆。今江東呼長。」
137
鶉子,鳼。β子,鸋。別鵪鶉雛之名。○鳼,音文。
138
[疏]「鶉子,鳼。β子,鸋」。○釋曰:別鵪鶉雛之名也。鶉之子雛名鳼,β之子雛名鸋。
139
雉之暮子為鷚。晚生者,今呼少雞為鷚。○鷚,力救切。
140
[疏]「雉之暮子為鷚」。○釋曰:鷚是雉晚生之子名也。郭云:「晚生者,今呼少雞為鷚。」
141
鳥之雌雄不可別者,以翼右掩左,雄;左掩右,雌。
142
[疏]「鳥之雌」至「右雌」。○釋曰:鄭《詩箋》云:「陰陽相下之義也。」
143
鳥少美長醜為鶹慄。鶹慄猶留離。《詩》所謂「留離之子」。○長,丁丈切。鶹,音留。慄,音慄。
144
[疏]「鳥少」至「鶹慄」。○釋曰:鳥之少為子而美,長食母而醜,其名為鶹慄,猶留離。《詩》所謂「留離之子」者,案《詩·邶風》云:「瑣兮尾兮,流離之子。」陸機《疏》云:「流離,梟也。自關而西謂梟為流離。其子適長大,還食其母,故張奐云『鶹慄食母』,許慎云『梟,不孝鳥』是也。」流與鶹同。
145
二足而羽謂之禽,四足而毛謂之獸。
146
[疏]「二足」至「謂之獸」。○釋曰:別禽獸之異也。凡語有通別。別而言之,羽則曰禽,毛則曰獸。所以然者,禽者,擒也。言鳥力小,可擒捉而取之。獸者,守也。言其力多,不易可擒,先須圍守,然後乃獲,故曰獸也。通而為說,鳥不可曰獸,獸亦可曰禽。故《曲禮》「鸚鵡不曰獸,而惺惺通曰禽也」。《易》云:「王用三驅,失前禽。」則驅走者亦曰禽也。又《周禮·司馬》職云:「大獸公之,小禽私之。」以此而言,則禽未必皆鳥也。又鄭玄註《周禮》云:「凡鳥獸未孕曰禽。」《周禮》又云:「以禽作六贄:卿羔;大夫雁。」《白虎通》云:「禽者,鳥獸之總名,以其小獸可擒,故得通名禽也。」
147
鵙,伯勞也。似鶷𪆰而大,《左傳》曰「伯趙氏」。○鵙,工役切。
148
[疏]「鵙,伯勞也」。○釋曰:李巡云:「伯勞,一名鵙。」樊光曰:「《春秋傳》曰:少氏以鳥名官。」「伯趙氏司至。」伯趙,鵙也。以夏至來,冬至去。郭云:「似鶷𪆰而大。」陳思王《惡鳥論》云:「伯勞以五月鳴,應陰氣之動。陽氣為仁養,陰為殺殘賊,伯勞蓋賊害之鳥也。」其聲鵙鵙,故以其音名云。《月令》仲夏之月「鵙始鳴」是也。○注「似鶷」至「趙氏」。○釋曰:云「似鶷鶡而大」者,《字林》云:「鶷鶡似伯勞而小故也。」云「《左傳》『伯趙氏』」者,案昭十七年云:「伯趙氏,司至者也。」杜注云:「伯趙,伯勞也。以夏至鳴,冬至止。」是也。
149
倉庚,黧黃也。其色黧黑而黃,因以名云,○黧,力知切。
150
[疏]「倉庚,黧黃也」。○釋曰:即上「黃鳥」也。郭云:「其色黧黑而黃,因以名云。」

釋獸第十八》

1
[疏]「釋獸第十八」。○釋曰:《釋鳥》云:「四足而毛謂之獸。」《說文》云:「獸,守備也。」此篇釋其名狀,故曰釋獸。
2
麋:牡,麔;牝,麎;其子,<鹿天>;《國語》曰:「獸長は<鹿天>。」其跡,躔。腳所踐處。絕有力,狄。○麔,音咎。麎,音辰。<鹿天>,於兆切。
3
[疏]「麋牡」至「力狄」。○釋曰:此釋麋之種類也。《說文》云:「鹿屬也。冬至解其角。」《春秋·莊十七年》:「冬,多麋。」麋,總名也。其牡者名麔,其牝者名麎。《詩·吉日》云「其麎孔有」是也。其所生之子名<鹿天>。其腳跡所踐之處名躔,其絕異壯大有力者名狄也。○注「《國語》曰:『獸長麋<鹿天>。』」○釋曰:此《魯語》文也。魯「宣公夏濫於泗淵,里革斷其罟而棄之,曰:『且夫山不槎蘗,澤不伐夭,魚禁鯤而,獸長は<鹿天>,鳥翼っ卵,蟲舍氐彖,蕃庶物也,古之訓也。今魚方別孕,不教魚長,又行網罟,貪無藝也。』」韋昭云:「鹿子曰は,麋子曰<鹿天>。」是其事也。
4
鹿:牡,ば;牝,;其子,は;其跡,速;絕有力,𪊑。。○ば,音加。,於牛切。は,音迷。𪊑,音堅。
5
[疏]「鹿牡」至「力𪊑」。○釋曰:此辨鹿之種類也。《說文》云:鹿,解角獸也。群萃善走者也。其牡名ば,其牝名。《詩·小雅》云:「鹿麌麌。」其跡名速,絕有力者名𪊑。
6
:牡,麌;《詩》曰:「鹿麌麌。」鄭康成解即謂此也。但重言耳。○,音君。麌,魚矩切。牝,麜;其子,麆;其跡解,絕有力豜。○麜,音栗。麆,音助。豜,五見切。
7
[疏]「牡麌」至「力豜」。○釋曰:此辨之種類也。《說文》云:「,麞也。」,其總名也。牡名麌,牝名麜,其子名麆,其跡名解,絕有力名豜。○注「《詩》曰」至「言耳」。○釋曰:《詩。小雅·吉日》篇文。鄭箋云:「,牡曰麌。麌復麌,言多也。」是鄭康成解即謂此也。云「但重言耳」者,謂再言麌也。
8
狼:牡,獾;牝,狼;其子,獥;絕有力,迅。○獥,音亦。
9
[疏]「狼牡」至「力迅」。○釋曰:此辨狼之種類也。舍人曰:「狼,牡名獾,牝名狼,其子名獥,絕有力者名迅。」孫炎曰:「迅,疾也。」《詩·齊風》云:「並驅從兩狼兮。」陸機《疏》云:「其鳴能小能大,善為小兒啼聲,以誘人。去數十步,其猛健者,雖善用兵者不能免也。其膏可煎和,其皮可為裘,故《禮記》『狼蜀膏』,又曰『君之右虎裘,厥左狼裘』是也。」
10
兔子,嬔;俗呼曰𩆟。其跡,;絕有力,欣。○嬔,芳萬切。,音剛。
11
[疏]「兔子,嬔」至「力欣」。○釋曰:此辨兔之種類也。崔豹《古今註》云:「兔有九孔。」《論衡》曰:「兔舐豪而孕,及其生子,從口而出,其子名嬔。」郭云:「俗呼曰𩆟。」其跡名。《字林》云:「,兔道也。」絕有力名欣。
12
豕子,豬。今亦曰彘,江東呼,皆通名。䝐,豶。俗呼小豶豬為䝐子。○䝐,音偉。豶,音墳。么,幼。最後生者,俗呼為么豚。○么,音腰。奏者<豕р>。今<豕р>豬,短頭,皮理腠蹙。○奏,音腠。<豕р>,音溫。豕生三豵;二,師;一,特。豬生子常多,故別其少者之名。○豵,音宗。所寢,曾。曾,其所臥蓐。○曾,音繒。四<豕>皆白,豥。《詩》云:「有豕白。」,蹄也。○<豕>,音滴。豥,音垓。其跡,刻。絕有力,<豕厄>。即豕高五尺者。○<豕厄>,音厄。牝,。《詩》云:「一發五。」○,音巴。
13
[疏]「豕子」至「牝」。○釋曰:此辨豕之種類也。其子名豬。郭云:「今亦曰彘,江東呼,皆通名也。」《說文》云:「豬,豕而三毛居者。」《字林》云:「豕,後蹄廢謂之彘。」《小爾雅》云:「彘,豬也。其子曰豚,大者謂之豜。」《方言》云:「北燕朝鮮之間謂之,關東西或謂之彘,或謂之豕。南楚謂之。其子或謂之豚,或謂之豯,音奚。吳揚之間謂之豬子。」云「䝐,豶」者,舍人曰:「䝐,一名豶。」郭云:「俗呼小豶豬為䝐子。」豶謂犍豬也。云:「么,幼」者,豕之最後生者名也。郭云:「最後生者,俗呼為么豚。」云「奏者<豕р>」者,謂皮理腠蹙者名<豕р>。郭云:「今<豕р>豬,短頭,皮理腠蹙。」云「豕生三,豵;二,師;一,特」者,郭云:「豬生子常多,故別其少者之名。」《詩·召南》云:「一發五豵。」鄭箋云:「豕生三曰豵。」張逸問曰:「豕生三曰豵,不知母豕也?豚也?」答曰:「豚也,過三以往猶謂之豵,以自三以上更無名也。」故知過三亦為豵。其生子二者為師,一者為特。云「所寢,曾」者,郭云:「曾,其所臥蓐。」《方言》云「其檻及蓐曰曾」是也。舍人曰:「豕所寢草名為曾。」某氏曰:「臨淮人謂野豬所寢為曾。」李巡曰:「豬臥處名曾。」曾是所居之處。云「四<豕>皆白,豥」者,<豕>,蹄也。豕四蹄皆白名豥。其跡名刻。絕有力名<豕厄>,即下篇「豕高五尺」者也。云「牝,」者,豕之牝者名。○注「《詩》云:『有豕白。』○釋曰:《小雅·漸漸之石》篇文也。案《詩經》直云「白」,不云「豥」,則白不知幾蹄白。而郭氏引之者,以《爾雅》主謂釋《詩》,《詩》中言「豕白」惟此而巳,故知本以訓此也。鄭箋以「豥」為「駭」,駭者,躁疾之言也。駭與豥字異義同。○注「《詩》云:『一發五。』」○釋曰:《召南·騶虞》篇文也。毛傳云:「豕牝曰。虞人翼五,以待公之發。」鄭箋云:「君射一發而翼五者,戰禽獸之命也。戰之者,仁心之至。」是也。
14
虎竊毛謂之虦貓。竊,淺也。《詩》曰:「有貓有虎。」
15
[疏]「虎竊毛謂之虦貓」。○釋曰:竊,淺也。虎之淺毛者,別名虦貓。○注「《詩》曰:『有貓有虎。』」○釋曰:《詩。大雅·韓弈》篇文也。
16
貘,白豹。似熊,小頭庳腳,黑白駮,能舐食銅鐵及竹骨。骨節強直。中實少髓,皮辟濕,或曰豹白色者別名貘。○貘,音陌。
17
[疏]「貘,白豹」。○釋曰:貘,一名白豹。《字林》云:「似熊而白黃,出蜀郡。」一曰白豹。郭云:「熊,小頭庳腳,黑白,能舐食銅鐵及竹骨。骨節強直。中實少髓,皮闢濕,或曰豹白色者別名貘。」
18
,白虎。漢宣帝時,南郡獲白虎,獸其皮、骨、爪牙。○,音捨。
19
[疏]「,白虎」。○釋曰:白虎一名。漢宣帝時,南郡獲白虎,獻其皮、骨、爪牙。
20
<虎儻>,黑虎。晉永嘉四年,建平秭歸縣檻得之。狀如小虎而黑,毛深者為班。《山海經》云:幽都山多玄虎、玄豹。○<虎儻>,式六切。
21
[疏]「<虎儻>,黑虎」。○釋曰:黑虎,一名<虎儻>。郭云「晉永嘉四年,建平秭歸縣檻得之。狀如小虎而黑,毛深者為班。《山海經》云:幽都山多玄虎、玄豹」者,案《海內經》云:「北海之內,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鳥、玄蛇、玄豹、玄虎。」是也。
22
貀,無前足。晉太康七年,召陵扶夷縣檻得一獸,似狗,豹文,有角,兩足,即此種類也。或說貀似虎而黑,無前兩足。○貀,女滑切。
23
[疏]「貀,無前足」。○釋曰:《字林》云:「獸無前足,似虎而黑者名貀。」郭云:「晉大康七年,召陵扶夷縣檻得一獸,似狗,豹文,有角,兩腳,即此種類也。或說貀似虎而黑,無前兩足。」
24
<鼠>,鼠身長須而賊,秦人謂之小驢。<鼠>,似鼠而馬蹄,一歲千斤,為物殘賊。○<鼠>,古役切。
25
[疏]「<鼠>,鼠身」至「小驢」。○釋曰:<鼠>,獸名也。身如鼠,有長須,而賊害於物,秦人呼為小驢。郭云:「<鼠>,似鼠而馬蹄,一歲千斤,為物殘賊。」
26
熊虎醜,其子,狗;絕有力,麙。律曰:捕虎一,購錢三千,其狗半之。○麙,音巖。
27
[疏]「熊虎醜」至「力麙」。○釋曰:醜,類也。熊虎之類,其子名狗。絕有力名麙。郭云:「律曰:捕虎一,購錢三千,其狗半之。」此當時之律也。引之以證虎子名狗之義也。
28
子,𧳙。今或呼豾。○𧳙,音曳。
29
[疏]「貍子,𧳙」。○釋曰:《字林》云:「,伏獸,似ァ,其子名𧳙。」郭云「今或呼豾」者,《字林》云:「豾也。」
30
貈子,。其雌者名貈。今江東呼貉為𧲱𧳅。○貈,乎各切。,音丸。
31
[疏]「貈子,」。○釋曰:《字林》云:「貈似狐,善睡,其子名。」郭云:「其雌者名貈。今江東呼貉為𧲱𧳅。」《字林》云:「𧲱,類。貁,謂之𧳅。」《廣雅》云:「𧳅,貁也。」然則皆貈之通名也。
32
<豸>子,貗。<豸>豚也,一名獾。○<豸>,音湍。貗,其禹切。
33
[疏]「<豸>子,貗」。○釋曰:《字林》云:「<豸>獸似豕而肥。」其子名貗。郭云:「<豸>豚也,一名獾。」
34
貔,白狐。其子,□。一名執夷,虎豹之屬。○貔,音毗。□,火卜切。
35
[疏]「貔,白狐。其子,□」。○釋曰:《字林》云:「貔,豹屬,一名白狐。其子名□。」郭云:「一名執夷,虎豹之屬。」《詩·大雅》云:「獻其貔皮。」陸機《疏》云:「貔似虎,或曰似熊。一名執夷,一名白狐。遼東人謂之白羆。」
36
麝父,足。腳似有香。○父,音甫。
37
[疏]「麝父,足」。○釋曰:《字林》云:「小鹿有香,其足似獐,故云足。」郭云:「腳似有香。」
38
豺,狗足。腳似狗。
39
[疏]「豺,狗足」。○釋曰:《說文》云:「豺,狼屬,狗聲。」郭云:「腳似狗。」貪殘之獸。《左傳》云:「戎狄豺狼,不可厭也。」
40
ァ犬曼,似。今山民呼ァ虎之大者為ァ豻。音岸。○ァ,音樞。犬曼,音萬。
41
[疏]「ァ犬曼,似」。○釋曰:《字林》云:「ァ似而大,一名犬曼。」郭云:「今山民呼ァ虎之大者ァ豻。」《字林》云:「豻,胡地野狗,似狐,黑喙,皆ァ之類。」故又呼ァ豻。
42
羆,如熊,黃白文。似熊而長頭高腳,猛憨多力,能拔樹木,關西呼曰<豸>羆。
43
[疏]「羆,如熊,黃白文」。○釋曰:舍人曰:「羆如熊,色黃白也。」郭云:「似熊而長頭高腳,猛憨多力,能拔樹木,關西呼曰<豸>羆。」《詩。大雅·韓奕》云:「赤豹黃羆。」陸機《疏》云:「羆有黃羆,有赤羆,大於熊。其脂如熊,白而粗理,不如熊白美也。」
44
麢,大羊。麢羊似羊而大,角圓銳,好在山崖間。○麢,音零。
45
[疏]「麢,大羊」。○釋曰:羊之大者名麢。郭云:「麢羊似羊而大,角圓銳,好在山崖間。」陶註《本草》云:今出建平、宜都諸蠻中及西域。多兩角,有一角者為勝。角甚多節,蹙蹙圓繞。別有山羊極長,唯一邊有節,節亦疏大,而不入用。羌夷云,只此名麢羊。
46
麠,大キ,牛尾,一角。漢武帝郊雍,得一角獸,若キ然,謂之麟者,此是也。キ即獐。○麠,音京。キ,音炮。
47
[疏]「麠大」至「一角」。○釋曰:キ,獐也。大獐牛尾、一角者名麠。即所謂麟也。郭云「漢武帝郊雍,得一角獸,若キ然謂之麟者,此是也」者,《漢書·郊祀志》文也。キ,即獐也。
48
𪊨,大,旄毛,狗足。旄毛,犬農長。○𪊨,音几。旄,音帽。
49
[疏]「𪊨大」至「狗足」。○釋曰:亦獐也。旄毛,犬農長毛也。大獐毛長、狗足者,名𪊨。《山海經》云:女几山,其獸多麖𪊨。
50
如小熊,竊毛而黃。今建平山中有此獸,狀如熊而小,毛麆淺赤黃色,俗呼為赤熊,即也。○,音頹。
51
[疏]「如」至「而黃」。○釋曰:竊,淺也。獸如小熊,淺毛而黃者名。郭云:「今建平山中有此獸,狀如熊而小,毛麆淺赤黃色,俗呼為赤熊,即也。」
52
䝟貐,類ァ,虎爪,食人,迅走。迅,疾。○䝟,烏八切。貐,羊玉切。
53
[疏]「䝟貐」至「迅走」。○釋曰:迅,疾也。䝟貐之獸,其狀類ァ而虎爪,食人,疾走。《山海經》云:少咸山有獸,「狀如牛,而赤身、人面、馬足,名曰窫窳,其音如嬰兒,食人。」其名與此同,其狀與此錯。
54
狻,如虦貓,食虎豹。即師子也,出西域。漢順帝時疏勒王來獻犎牛及師子。《穆天子傳》曰:「狻猊日走五百里。」
55
[疏]「狻」至「虎豹」。○釋曰:即師子也,出西域。其狀如虦貓,食虎豹,善走者也。○注「漢順帝」至「百里」。○釋曰:云「漢順帝時疏勒王來獻犎牛及師子」者,案《後漢·帝紀》云:「孝順帝諱保,安帝之子也。」陽嘉三年,「疏勒國獻師子、犎牛」。注引《東觀記》曰:「疏勒王盤遣使文時詣闕獻師子,似虎,正黃,有髯而彡,尾端茸毛,大如斗。封牛,其領上肉隆起,若封然,因以名之,即今之峰牛。」是也。云「《穆天子傳》曰:『狻猊日走五百里』」,案《穆天子傳》云柏天曰「名獸使足,狻猊、野馬走五百里」是也。
56
,如馬,一角;不角者,騏。元康八年,九真郡獵得一獸,大如馬,一角,角如鹿茸,此即也。今深山中人時或見之,亦有無角者。○,胡圭切。
57
[疏]「如」至「者騏」。○釋曰:,獸名也。狀如馬,一角。不角者,名騏。郭云:「元康八年,九真郡獵得一獸,大如馬,一角,角如鹿茸,此即也。今深山中人時或見之,亦有無角者。」
58
羱,如羊。羱羊,似吳羊而大角,角橢,出西方。○羱,音元。
59
[疏]「羱,如羊」。○釋曰:《字林》云:「野羊大角者也。」郭云:「羱羊,似吳羊而大角,角橢,出西方。」橢,謂狹而長也。
60
麐,身,牛尾,一角。角頭有肉。《公羊傳》曰:「有而角。」○麐,音鄰。
61
[疏]「麐,身,牛尾,一角」。○釋曰:李巡曰:「麐,瑞應獸名。」孫炎曰:「靈獸也。」京房《易傳》曰:「麐,身,牛尾,狼額,馬蹄,有五彩,腹下黃,高丈二。」《詩·周南》云:「麟之趾。」毛傳云:「麟信而應禮,以足至者也。」鄭箋云:「麟角之末有肉,示有武而不用。」陸機《疏》云:「麟,身,牛尾,馬足,黃色,圓蹄,一角,角端有肉。音中鍾呂,行中規矩。遊必擇地,詳而後處。不履生蟲,不踐生草,不群居,不侶行。不入陷阱,不罹羅網。王者至仁則出。」今并州界有麟,大小如鹿,非瑞應麟也。故司馬相如賦曰「射麋腳麟」。謂此麟也。○注「《公羊傳》曰:『有而角。』」○釋曰:案《春秋》哀十四年春「西狩獲麟」。《公羊傳》云:「有以告者,曰『有而角者』。孔子曰:『孰為來哉,孰為來哉!』」是其事也。
62
猶,如麂,善登木。健上樹。○麂,音几。
63
[疏]「猶如麂,善登木」。○釋曰:《說文》云:「猶,貜屬」也。其狀如麂,為獸健捷,善能上樹。
64
貄,毫。毫毛長。○貄,音四。
65
[疏]「貄,毫」。○釋曰:,長也。《廣雅》云:「乾毛謂之毫。」言貄獸體多長毛。
66
ァ,似。今ァ虎也。大如狗,文如。
67
[疏]「ァ,似」。○釋曰:ァ獸,其文似。郭云:「今ァ虎也。大如狗,文如。」
68
兕,似牛。一角,青色,重千斤。
69
[疏]「兕,似牛」。○釋曰:郭云:「一角,青色,重千斤。」《說文》云:「兕,如野牛,青毛,其皮堅厚,可制鎧。」《交州記》曰:「兕出九德,有一角,角長三尺餘,形如馬鞭柄。」是也。
70
犀,似豕。形似水牛,豬頭,大腹,Φ腳。腳有三蹄,黑色。三角,一在頂上,一在額上,一在鼻上。鼻上者,即食角也。小而不橢,好食棘。亦有一角者。○橢,音墮。
71
[疏]「犀,似豕」。○釋曰:郭云:「形似水牛,豬頭,大腹,庳腳。腳有三蹄,黑色。三角,一在頂上,一在額上,一在鼻上。鼻上者,即食角也。小而不橢音墮,好食棘。亦有一角者。」劉欣期《交州記》曰:「犀出九德,毛如豕,蹄有甲,頭似馬。」《吳錄·地理志》云:「武陵阮南縣以南皆有犀。」
72
匯,毛刺。今蝟狀似鼠。○匯,音謂。刺,音次。
73
[疏]匯即蝟也,其毛如針。郭云:「今蝟狀如鼠。」
74
狒狒,如人,被髮,迅走,食人。梟羊也。《山海經》曰:「其狀如人,面長唇黑,身有毛,反踵,見人則笑。交廣及南康郡山中亦有此物,大者長丈許。俗呼之曰山都。」○狒,音費。被,之備。
75
[疏]「狒狒」至「食人」。○釋曰:狒狒,獸名,狀如人,被髮,疾走,食人。《山海經》謂之梟羊。又謂之贛音感臣人。《周書·王會》云:「北方謂之吐嘍。」郭云:「梟羊也。《山海經》曰:『其狀如人,面長唇黑,身有毛,反踵,見人則笑。交廣及南康郡山中亦有此物,大者長丈許。俗呼之曰山都。』」云「《山海經》曰」者,《海內南經》文也。案,彼文云梟羊,「在北胸之西,其狀人面長唇,有毛,反踵,見人笑亦笑。左手操管」。又《海內經》云:「笑則唇蔽其面,因可逃也。」故郭《贊》云:「狒狒怪萌,被髮操竹;獲人則笑,唇蔽其目;終亦號兆,反為我戮。」是也。云「反踵」者,腳跟反向也。《大傳》云:「周成王時州靡國獻之」也。
76
、狐、<豸>、貈醜,其足,蹯;皆有掌蹯。○蹯,音煩。其跡,[C041]。[C041],指頭處。○[C041],音鈕。
77
[疏]「狐」至「跡[C041]」。○釋曰:《說文》云:「蹯,掌也。」此四獸之類皆有掌蹯。宣二年《左傳》云「宰夫而熊蹯」,是其類也。其指頭著地處,名[C041]。
78
蒙頌,猱狀。即蒙貴也。狀如隹而小,紫黑色。可畜,健捕鼠,勝於貓。九真、日南皆出之。猱亦猴之類。○猱,奴刀切。
79
[疏]「蒙頌,猱狀」。○釋曰:蒙頌,一名蒙貴,狀似豬猱,故曰猱狀。郭云:「即蒙貴也。狀如隹而小,紫黑色。可畜,健捕鼠,勝於貓。九真、日南皆出之,猱亦猴之類。」
80
猱、爰,善援。便攀援。○爰,音袁。
81
[疏]「猱、爰,善援」。○釋曰:猱,一名爰,善攀援樹枝。郭云「便攀援」者,便,謂便捷也。
82
貜父,善顧。<豸>貜也,似猴而大,色蒼黑,能貜持人,好顧盼。○貜,音。父,音甫。
83
[疏]「貜父,善顧」。○釋曰:大爰也。能貜持人,又善顧盼。因名。郭云:「<豸>貜也,似猴而大。色蒼黑,能貜持人,好顧盼。」
84
威夷,長脊而泥。泥,少才力。
85
[疏]「威夷,長脊而泥」。○釋曰:泥,弱也。威夷之獸,長脊而劣弱,少才力也。
86
麔、ば,短ㄕ。ㄕ,項。
87
[疏]「麔、ば,短ㄕ」。○釋曰:ㄕ,項也。麔、ば之獸,皆短項。
88
[QRDP],有力。出西海,大秦國有養者,似狗,多力,犬廣惡。○[QRDP],音鉉。
89
[疏]「[QRDP],有力」。○釋曰:[QRDP],似大之獸名也。郭云:「出西海,大秦國有養者,似狗,多力,犬廣惡。」
90
,迅頭。今建平山中有,大如狗,似猴。黃黑色,多髯鬣,好奮迅其頭,能舉石摘人。貜類也。○,音據。
91
[疏]「,迅頭」。○釋曰:,似猴之獸也。好奮迅其頭,故曰迅頭。郭云:「今建平山中有,大如狗,似猴。黃黑色,多髯鬣,奮迅其頭,能舉石摘人。貜類也。」
92
隹,鼻而長尾。隹,似猴而大。黃黑色,尾長數尺,似獺,尾末有岐。鼻露向上,雨即自縣於樹,以尾塞鼻,或以兩指。江東人亦取養之。為物健捷。○隹,音誄。
93
[疏]「隹,鼻而長尾」。○釋曰:隹,亦猴類之獸,鼻而尾長大。《山海經》曰:「鬲山多猿隹。」是也。郭云:「隹,似猴而大,黃黑色,尾長數尺,似獺,尾末有岐。鼻露向上,雨即自縣於樹,以尾塞鼻,或以兩指。江東人亦取養之。為物健捷。」
94
時,善乘領。好登山峰。○乘,音承。
95
[疏]「時,善乘領」。○釋曰:好登山峰之一獸也。
96
猩猩,小而好啼。《山海經》曰:「人面豕身,能言語。」今交趾封縣出猩猩,狀如獾犬屯,聲似小兒啼。
97
[疏]「猩猩,小而好啼」。○釋曰:能言獸也。《曲禮》曰:「猩猩能言。」《周書·王會》曰:「都郭犬生犬生,欺羽犬生犬生,若黃狗,人面能言。」郭云:「《山海經》曰:『人面豕身,能言語。』今交趾封縣出猩猩,狀如獾犬屯,聲似小兒啼。」云「《山海經》」者,《海內南經》文也。
98
闕洩多狃。說者云「腳饒指」。未詳。○闕,其越切。狃,音鈕。
99
[疏]「闕洩多狃」。○釋曰:舊說以為闕泄獸名,其腳多狃。狃,指也。然其形,所未詳聞。
100
寓屬。
101
[疏]「寓屬」。○釋曰:寓,寄也。言此上獸屬多寄寓木上,故題云「寓屬」。
102
鼢鼠,地中行者。○鼢,音憤。鼸鼠。以頰裏藏食。○鼸,故忝切。鼷鼠,有螫毒者。○鼷,音奚。<鼠>鼠,《夏小正》曰:「<鼠>鼬則穴。」○<鼠>,音斯。鼬鼠,今鼬似,赤黃色,大尾,啖鼠,江東呼為鼪。音牲。○鼬,音佑。鼠,小鼱也,亦名𪖁。○,音劬。鼭鼠,未詳。鼣鼠,《山海經》說獸云:「狀如鼣鼠。」然形則未詳。○鼭,音時。鼣,音吠。鼠,形大如鼠,頭似兔,尾有毛,青黃色,在田中食粟豆。關西呼為鼠,見《廣雅》。音瞿。○,音石。鼤鼠,鼨鼠,皆未詳。○鼤,音問。鼨,音終。豹文鼮鼠,鼠文彩如豹者。漢武帝時得此鼠,孝廉郎終軍知之,賜絹百匹。○鼮,音廷。鼰鼠。今江東山中有鼰鼠,狀如鼠而大,蒼色,在樹木上。音巫覡。○鼰,南見切。鼠屬。
103
[疏]「鼢鼠」至「鼰鼠」。○釋曰:此別鼠屬也。云「鼢鼠」者,郭云:「地中行者。」《說文》云:「地中行鼠,伯勞所作也。」《廣雅》云:「鼴鼠也。」《方言》名「犁鼠」,即此鼠也。謂起地若耕,因名云。云「鼸鼠」者,《大戴禮》云:「田鼠者,鼸鼠也。」鼸是頰裏藏食之名,鼠若此者,因名鼸鼠。云「鼷鼠」者,李巡曰:「鼱鼠。」郭云:「有螫毒者。」蓋如今鼠狼。《春秋·成七年》「食郊牛伯」者是也。《博物志》云:「鼠之最小者,或謂之耳鼠。」何休亦云:「鼷鼠者,鼠中之微者。」云「<鼠>鼠」者,似鼬之鼠也。郭云:「《夏小正》曰『<鼠>鼬則穴』」者,在九月。云「鼬鼠」者,《字林》云:「如鼠,赤黃而文。」郭云:「今鼬似,赤黃色,大尾,啖鼠,江東呼為鼪。」即《莊子》云:「騏驥驊騮,捕鼠不如鼪」是也。云「鼠」者,鼱小鼠也。本云「一名鼷鼠」。郭云:「小鼱也,亦名𪖁。」云「鼠」者,孫炎曰:「五技鼠。」許慎云:「鼠五技:能飛不能上屋,能游不能渡谷,能緣不能窮木,能走不能先人,能穴不能覆身。」此之謂五技。蔡邕以此為螻蛄。郭云:「形大如鼠,頭似兔,尾有毛,青黃色,好在田中食粟豆,關西呼為䶂鼠,見《廣雅》。」䶂音雀,今本作,誤也。案《詩·魏風》云:「碩鼠碩鼠。」陸機《疏》云:「今河東有大鼠,能人立,交前兩腳於頸上。號舞,善鳴。食人禾苗,人逐則走入樹空中,亦有技。或謂之雀鼠。」案,此與郭氏所說同。云「豹文鼮鼠」者,郭云「鼠文彩如豹者。漢武帝時得此鼠,孝廉郎終軍知之,賜絹百匹」者,案《漢書》云:終軍,字子雲,濟南人也。少好學,以辯博能屬文。初入關,棄而去。至長安上書,拜為謁者給事中。使南越,為呂嘉所殺。死時年二十餘,故世號之終童。武帝嘗得豹文鼠,終軍以《爾雅》辨其名,故受賜也。「鼰鼠」者,鼰,鼠名也。郭云:「今江東山中有鼰鼠,狀如鼠而大,蒼色,在樹木上。」○注「《山海經》說獸云:『狀如鼣鼠。』」○釋曰:案《中山經》云:「倚帝山,其上多玉,下多金。有獸焉,狀如鼣鼠,白喙,名狙如,見則其國有大兵。」是也。「鼠屬。」○釋曰:言此上皆鼠之屬類也。鼠,小獸也。亦四足而毛,故於此釋之。案《字林》云:「鼸鼠,即鼢鼠也。」今郭氏分為二。又《說文》云:「鼨,豹文鼠也。」今郭氏以豹文下屬,未知孰是。故略言之。
104
牛曰齝,食之已久復出嚼之也。○齝,醜之切。羊曰齛,今江東呼齝為齛。音漏泄。麋鹿曰齸。江東名咽曰齸。齸者,䶗食之所在,依名云。○齸,音益。鳥曰裹,咽中裹食處。寓鼠曰兼。頰裹貯食處。寓,謂猴之類寄寓木上。齸屬。
105
疏]「牛曰齝」至「齸屬」。○釋曰:此別鳥、獸嚼食之名也。牛名曰齝。郭云:「食之已久,復出嚼之。」羊名曰齛。郭云:「今江東呼齝為齛。」麋鹿名曰齸。郭云:「江東名咽為齸。齸者,䶗食之所在,依名云。」鳥名曰膆。郭云:「咽中裹食處。」即上篇「其長,膆」也。寓木之獸及鼠皆曰兼。郭云:「頰裹貯食處。寓,謂猴之類寄寓木上。」此屬皆咽中藏食,復出嚼之。故題云「齸屬」。
106
獸曰釁,自奮迅動作。○釁,許刃切。人曰撟,頻伸夭撟。○撟,紀小切。魚曰須,鼓鰓須息。鳥曰。張兩翅,皆氣體所須。○,古闃切。須屬。
107
[疏]「獸曰釁」至「須屬」。○釋曰:此辨人、魚、鳥、獸氣體所須之名也。獸之自奮迅動作名釁。人之罷倦,頻伸夭撟、舒展屈折名撟。魚之鼓動兩頰,若人之欠須導其氣息者名須。鳥之張兩翅,然搖動者名。此皆氣倦體罷所須若此。故題云「須屬」也。

釋畜第十九》

1
[疏]「釋畜第十九」。○釋曰:案《字林》畜作獸。《說文》云:獸也,人之畜養者也。所以與《釋獸》異篇者,以其畜是畜養之名,獸是毛蟲總號。故此篇唯唯論馬、牛、羊、彘、犬、雞,前篇則通釋百獸之名。所以異也。
2
余馬。《山海經》云:「北海有獸,狀如馬,名餘。色青。」○,音陶。餘,音徒。
3
[疏]「余馬」。○釋曰:良馬名餘。《字林》云:「北狄良馬也。」一曰野馬。《瑞應圖》云:「幽隱之獸也,有明王在位即至。」是也。○注「《山海》」至「色青」。○釋曰:《海外北經》文也。「色青」二字,郭氏語也。
4
野馬。如馬而小,出塞外。
5
[疏]「野馬」。○釋曰:如馬而小,出塞外。案《穆天子傳》云:「野馬,日走五百里。」是也。
6
,如馬,倨牙,食虎豹。《山海經》云:有獸名,如白馬,黑尾,倨牙,音如鼓,食虎豹。○倨,音鋸。
7
[疏]「如」至「虎豹」。釋曰:,亦野馬名也。其狀如馬,其牙倨曲,而食虎豹也。《詩·秦風》云:「隰有六。」傳引此文以釋之是也。○注「《山海》」至「虎豹」。○釋曰:案《西山經》云:中曲山,有獸如馬而身黑,三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名曰。食虎豹,可以禦兵。言雖小異,正謂此也。
8
昆蹄,趼,善陞。,山形似甑,上大下小。昆蹄,蹄如趼而健上山。秦時有昆蹄苑。○昆,音昆。趼,五見切。,言蹇切。
9
[疏]「昆蹄,趼,善升」。○釋曰:舍人云:昆蹄者,溷蹄也。趼,平也。謂蹄平正。善陞者,登山兼也。一云者,阪也,言昆善登高歷險,上下於阪。秦時有昆蹄苑是也。李云:「昆者,其蹄正堅而平似趼也。」顧云:「山嶺曰。」郭云:「,山形似甑,上大下小。昆蹄,蹄似趼而健上山。」「秦時有昆蹄苑」者,取此駿馬以名其苑也。
10
昆餘,枝蹄趼,善陞。昆餘,亦似馬而牛蹄。
11
[疏]「昆餘,枝蹄趼,善升」。○釋曰:昆餘,馬名。李巡曰:「昆餘,其跡枝平似趼,亦能登高歷危險也。」孫炎云:「昆餘之馬,枝蹄如牛而下平。」郭云:「昆餘,亦似馬而牛蹄也。」
12
小領,盜驪。《穆天子傳》曰:「天子之駿,盜驪、綠耳。」又曰「右服盜驪」。盜驪,千里馬。
13
[疏]「小領,盜驪」。○釋曰:領,頸也。盜驪,駿馬名也。駿馬小頸名曰盜驪。○注「《穆天子》」至「千里馬」。○釋曰:案《穆天子傳》云:「丙寅,天子屬官效器,乃命正公郊父,受敕憲,用中八駿之乘,以飲于枝洔之中,積石之南河。天子之駿,赤驥、盜驪、白義、渠黃、華騮、綠耳。」郭註云:「盜驪」者,「為馬細頸。驪,黑色也」。「綠耳」者,《紀年》曰:「北唐之君來,見驪馬是生綠耳。魏時西卑獻千里馬,白色而兩耳黃,因名之為黃耳。」即此類也。云「又曰『右服盜驪』」者,案,彼云:「癸酉,天子命駕八駿之乘,右服盜驪而左綠耳,右驂赤驥而左白義。天子主車,造父為御。」是也。
14
絕有力,戎。即馬高八尺者。○戎,音戎。
15
[疏]「絕有力,戎」。○釋曰:馬絕有力者名戎。郭云「即馬高八尺者」,即下文「馬八尺為戎」者也。
16
膝上皆白,惟。四皆白,曾。,膝下也。○,音注。,音敲。曾,音繒。四皆白,首。俗呼為踏雪馬。前足皆白,奚。後足皆白,翑。前右足白,啟。《左傳》「曰啟服」。○奚,音奚。翑,音劬。左白,。前左腳白。○,音欺。後右足白,驤。左白,後左腳白。《易》曰:「震為足。」○驤,音箱。騮馬白腹,原。騮,赤色黑鬣。○騮,音留。原,五官切。驪馬白跨,。驪,黑色。跨,髀間。○,音聿。白州,燕。州,竅。○燕,音宴。尾本白,晏。尾株白。○晏,音晏。尾白,良。但尾毛白。○良,音郎。勺顙,白顛。戴星馬也。○勺,音的。白達素,縣。素,鼻莖也。俗所謂漫顱徹齒。○縣,音玄。面顙皆白,惟ζ。顙,額。○ζ,音ζ。
17
[疏]「膝上」至「惟ζ」。○釋曰:此辨馬白色所在之異名也。馬之膝上皆白者惟也。,膝下也。四膝下皆白名曾。,蹄也。四蹄皆白名首,俗呼為踏雪馬,言蹄白似踏雪也。前兩足皆白名奚,後兩足皆白名翑。前右足白名啟,前左足白名,後右足白名驤,後左足白名。騮馬,赤色黑鬣馬也。若騮馬腹下白者,別名原。《詩·大雅》云「四原彭彭」是也。孫炎云:驪,黑也。白跨,股腳白也。郭云:驪,黑色。跨,髀間也。謂黑馬髀間白名。《詩·魯頌》云「有有皇」是也。州,竅也。謂馬之白尻者名燕。本,根株也。馬尾株白者名晏。但尾毛白者名良。的顙者,舍人曰:「的,白也。顙,額也。」額有白毛,今之戴星馬也。《易》「震為的顙」。素,鼻莖也。其白自額下達鼻莖者,名縣,俗所謂漫驢徹齒。其面額皆白者,惟ζ馬。○注「《左傳》『曰啟服』」。○釋曰:案昭二十九年」公至自乾侯,處于鄆」。「衛侯來獻其乘馬,曰啟服」。杜預云「啟服,馬名」是也。○注「《易》曰:『震為足。』」○釋曰:《說卦》文也,取其動而見也。
18
回毛在膺,宜乘。樊光云:「俗呼之官府馬。伯樂相馬法,旋毛在腹下如乳者,千里馬。」在肘後,減陽。在,方。,脅。○減,古湛切。在背,闕廣。皆別旋毛所在之名。○闋,音缺。廣,音光。
19
[疏]「回毛」至「闋廣」。○釋曰:此別馬旋毛所在之名也。回,旋也。膺,焜也。旋毛在膺者,名宜乘。樊光云:「俗呼之官府馬。伯樂相馬法,旋毛在腹下如乳者,千里馬」也。旋毛在肘後者,名減陽。,脅也。旋毛在脅者,名方。旋毛在背者,名闋廣。郭云:「皆別旋毛所在之名」也。
20
逆毛,居允。馬毛逆刺。○允,音兗。
21
[疏]「逆毛,居允」。○釋曰:《字林》云:「馬逆毛也。」郭云:「馬毛逆刺。」
22
來牝驪牡。《詩》云:「來牝三千。」馬「七尺已上為來」,見《周禮》。
23
[疏]「來牝驪牡」,注「《詩》云」至「見《周禮》」。○釋曰:云「《詩》云『來牝三千』」者,《風·定之方中》篇文也。云「七尺已上為來,見《周禮》」者,《人》文也。案,鄭玄註《禮記·檀弓》引此文云:「來牝驪牡。」玄謂「七尺曰來」。牝者,色驪;牡者,色玄。與郭異也。
24
玄駒,驂。玄駒,小馬,別名驂耳。或曰此即腰,古之良馬名。○,奴了切。驂,音參。
25
[疏]「玄駒,驂」。○釋曰:此郭氏兩解:一云「玄駒,小馬,別名驂耳」,指謂今馬駒也。一云「或曰此即腰,古之良馬名」,言玄駒、驂,即腰也。
26
牡曰騭,今江東呼父馬為騭,音質。牝曰舍。草馬名。○舍,音舍。
27
[疏]「牡曰騭,牝曰舍」。○釋曰:別馬牝牡之異名也。郭云:「今江東呼父馬為騭。」舍,即草馬之名也。
28
騮白,駁。黃白,皇。《詩》曰:「皇駁其馬。」騮馬黃脊,建。驪馬黃脊,。皆背脊毛黃。○建,音虔。,音習。青驪,。今之鐵驄。○,呼縣切。青驪ら,單。色有深淺,班駁隱鄰,今之連錢驄。○ら,良刀切。單,音陀。青驪繁鬣,柔。《禮記》曰:「周人黃馬繁鬣。」繁鬣,兩被毛,或曰美髦鬣。○鬣,音獵。柔,音柔。驪白雜毛,□。今之烏驄。○□,音保。黃白雜毛,丕。今之桃華馬。○丕,音皮。陰白雜毛,る。陰,淺黑。今之泥驄。○る,乙巾切。蒼白雜毛,騅。《詩》曰:「有騅有丕。」彤白雜毛,。彤,赤也。即今之赭白馬。○,音遐。白馬黑鬣,駱。《禮記》曰:「夏后氏駱馬黑鬣。」白馬黑唇,全。黑喙,。今之淺黃色者為馬。○,音瓜。目白,閑。二目白,魚。似魚目也。《詩》曰:「有單有魚。」○閑,音閑。
29
[疏]「騮白駁」至「白魚」。○釋曰:此別馬毛色不純之異名也。孫炎曰:「騮,赤色也。」謂馬有騮處、有白處者曰駁,有黃處、有白處者曰皇。騮馬脊毛黃者名建,驪馬脊毛黃者名。青驪,。舍人曰:「青驪馬,今名馬也。」孫炎曰:「色青之間,青毛、黑毛相雜者名。」今之鐵驄也。青驪ら,單。孫炎曰:「色有淺深,似魚鱗。」郭云:「色有深淺,班駁隱鄰名單。今之連錢驄。」《說文》云:馬文如鼉。《詩》云「有單有駱」是也。毛色青黑而髦鬣繁多者,名柔。毛色黑白而復有雜毛相錯者,名□。《詩》云「叔于田,乘乘□」是也。今謂之烏驄。毛色黃白而復有雜毛者,名丕。今謂之桃華馬。陰,淺黑色也。毛淺黑而白兼雜毛者,名る。今謂之泥驄。《詩》云「有る有」是也。蒼,淺青也。毛有淺青及白兼雜毛者,名騅。彤,赤也。毛赤白兼雜毛者,名。《說文》云:「似魚也。」即今之赭白馬也。鬣,髟也。白馬黑髟者名駱。白馬黑唇者名全。喙,口也。黑喙者名。《說文》云:「黃馬黑喙」曰。郭云:「今之淺黃色者為馬。」《詩》云「驪是驂」是也。一目白者名間。二目白者名魚,言以魚目也。○注「《詩》曰:『皇駁其馬。』」○釋曰:《豳風·東山》篇文也。○注「《禮記》」至「髦鬣」。○釋曰:云「周人黃馬繁鬣」者,《明堂位》文也。云「繁鬣兩被毛」者,郭氏釋之也。言「繁鬣」者,分其髦鬣兩鄉被之也。云「或云美髦鬣」者,又引或人以為一解,言其髦鬣繁多而美也。今《禮記》本繁作蕃,則或說為得。○注「《詩》曰『有騅有丕』」。又「《詩》曰『有單有魚』」。○釋曰:皆《魯頌·》篇文也。○注「《禮記》曰『夏后氏駱馬黑鬣』」。○釋曰:亦《明堂位》文也。
30
「既差我馬」,差,擇也。宗廟齊毫,尚純。○差,音叉。戎事齊力,尚強。田獵齊足。尚疾。
31
[疏]「既差」至「齊足」。○釋曰:云「既差我馬」者,此《詩。小雅·吉日》篇文也。作者引之,然後作釋云「差,擇也」者,詁差為揀擇之義也。云「宗廟齊毫,戎事齊力,田獵齊足」者,此遂言擇馬之事也。李巡曰:「祭於宗廟,當加謹敬,取其同色也。」某氏曰:「戎事,謂兵革戰伐之事。」當齊其力以載干戈之屬。舍人曰:「田獵,取牲於苑囿之中,逐飛逐走,取其疾而己。」郭云:「尚純、尚強、尚疾」者,此毛傳文也。案《詩。小雅·車攻》云:「我馬既同。」毛傳引此文則每增二字以解之,云:「宗廟齊毫,尚純也。戎事齊力,尚強也。田獵齊足,尚疾也。」言齊其毫毛,尚純色。齊其馬力,尚強壯。齊其馬足,尚迅疾。義與此合。故郭氏取以為說也。
32
馬屬。
33
[疏]「馬屬」。○釋曰:自餘已下,雖駿異,毛色不同,皆馬之屬類。故以此題之也。下仿此。
34
犘牛,出巴中,重千斤。○犘,音麻。暴牛,即犎牛也。領上肉暴失起,高二尺許,狀如橐駝,肉鞍一邊,健行者,日三百餘里。今交州合浦徐聞縣出此牛。○暴,音雹。罷牛,罷牛,庳小,今之牛也。又呼果下牛,出廣州高涼郡。○罷,音悲。犩牛,即夔牛也。如牛而大,肉數千斤,出蜀中。《山海經》曰:岷山「多夔牛」。○犩,音危。牛,旄牛也。髀、膝、尾皆有長毛。○,音獵。童牛,今無角牛。○童,音童。牛。未詳。○,古切。角一俯一仰,觭;牛角低仰。○觭,音欺。皆踴,[B133]。今豎角牛。○[B133],音誓。黑唇,享。《毛詩》傳曰:「黃牛黑唇。」此宜通謂黑唇牛。○享,閏旬切。黑眥,由。眼眥黑。○眥,才細切。由,音袖。黑耳,犚。黑腹,牧。黑腳,捲。皆別牛黑所在之名。○犚,音尉。卷,音權。其子,犢。今青州呼犢為句。體長,市。長身者。○市,音貝。絕有力,欣。,音加。牛屬。
35
[疏]「犘牛」至「欣」。○釋曰:此別牛屬也。云:犘,牛名也。郭云:「出巴中,重千斤。」暴牛,領上肉暴失起之牛也。郭云「即犎牛也」者,即上註云:「漢順帝時疏勒王來獻犎牛」是也。云「領上肉暴失起,高二尺許」者,謂領上肉腫墳起也。云「狀如橐駝,肉鞍一邊」者,《山海經》云:號山「獸多橐駝」。彼注云:「有肉鞍,善行流沙中,日行三百里,負千斤,知水泉所在。」是也。橐駝肉鞍失起有二,此牛領肉失起惟一,故云一邊。云「健行者,日三百餘里,今交州合浦徐聞縣出此牛」。罷,牛名也。郭云:「罷牛,庳小,今之牛也。又呼果下牛,出廣州高涼郡。」以其庳小,可行果樹下,故又呼果下牛。犩,亦牛名也。郭云:「即夔牛也。如牛而大,肉數千斤,出蜀中。《山海經》曰:岷山『多夔牛』。」案《中山經》云:岷山「其獸多犀、象、夔牛」。彼註云:「今蜀中有大牛,重數千斤,名為夔牛。」晉大興元年,此牛出上郡,人弩射殺之,得三十擔肉。即《爾雅》「犩牛」是也。,亦牛名也。郭云:「旄牛也。髀、膝、尾皆有長毛。」案《山海經》潘侯山,有獸狀如牛。「而四節生毛,名曰旄牛。」彼註云:「今旄牛,背、膝及胡尾皆有長毛。」是也。童牛者,無角牛名也。《易》云「童牛之牿」是也。俯,低也。牛角一低一仰者名觭,言傾欺也。踴,豎也。牛兩角豎者名[B133]。牛黑唇者名享。眥,目匡也。牛之目匡黑者名由。黑耳者名犚,黑腹者名牧,黑腳者名捲。郭云:「皆別牛黑所在之名。」其牛所生之子名犢。郭云:「今青州呼犢為句。」體,身也。凡牛之身長者名市,絕有力壯大者名欣。○注「毛詩」至「唇牛」。○釋曰:《詩。小雅·無羊》篇云:「誰謂爾無牛,九十其享。」毛傳云:「黃牛黑唇曰享。」毛意以此言黑唇,明不與身同色。而牛之黃者眾,故云「黃牛」也。其實不主為黃牛,故郭氏云:「此宜通謂黑唇牛。」
36
羊:牡,羒;謂吳羊白羝。○羒,音墳。牝,。《詩》曰:「羊墳首。」○,音臧。夏羊:黑歷。牡,羭;黑羝也。《歸藏》曰:「兩壺兩羭。」○羭,音俞。牝,。今人便以、為白黑羊名。○,音古。角不齊,觤。一短一長。○觤,音鬼。角三[B13A],羷。[B13A]角三匝。○[B13A],音權。羷,音險。羳羊,黃腹。腹下黃。○羳,音煩。未成羊,寧。俗呼五月羔為寧。○寧,直呂切。絕有力,奮。羊屬。
37
[疏]「羊:牡,羒」至「力奮」。○釋曰:此別羊屬也。云謂吳羊也,其牡者名羒,即白羝也;其牝者名。云「夏羊」者,黑歷也。其牡者名羭,即黑羝也;其牝者名。郭云:「今人便以、為白黑羊名。」其實,白羊牝者名,黑羊牝者名。羊角不齊,一長一短者名觤。[B13A],捲也。羊角捲三匝者名羷。羊之黃腹者名羳。羊新生未成羊者名寧。郭云:「俗呼五月羊為寧。」《詩。小雅·伐木》云「既有肥寧」是也。壯大絕有力者名奮。○注「《詩》云:『羊墳首。』」○釋曰:《小雅·苕之華》篇文也。○注「《歸藏》曰:『兩壺兩羭。』」○釋曰:《歸藏》者,成湯之所作也。言萬物歸之所藏也。是三《易》之一也。云「兩壺兩羭」者,《齊經·瞿有》之文也。案,彼云:「瞿有瞿有,瓜宵梁為酒,尊於兩壺兩羭,飲之三日,然後鯀士有澤,我取其魚。」是也。
38
犬生三,犬;二,師;一,玂。此與豬生子義同。名亦相出入。○犬,音宗。玂,音祈。未成毫,狗。狗子未生乾毛者。長喙,獫。短喙,猲獢。《詩》曰:「載獫猲獢。」○獫,力驗切。猲,音歇。獢,虛嬌切。絕有力,狣。ζ,狗也。《詩》曰:「無使ζ也吠。」○狣,音兆。狗屬。
39
[疏]「犬生」至「狗也」。○釋曰:此別狗屬也。云「犬」者,《說文》云:「狗之有縣者也。象形。孔子曰:『視犬之字,如畫狗也。』」犬生三子則曰犬,二曰師,三曰玂。毫是乾毛也。犬子未生乾毛者名狗。喙,口也。犬長口者名獫,短口者名猲獢。壯大絕有力者名狣。ζ即狗也。《說文》:「孔子曰:『狗,叩也。叩氣吠以守』」也。○注「此與」至「出入」。釋曰:云「此與豬生子義同」者,案《釋獸》註云:「豬生子常多,故別其少者之名。」犬生子亦常多,而此亦別其少者之名,故云義同。云「名亦相出入」者,謂此犬、師、玂,與彼豵、師、特,字雖小異,大意則同。故云「亦相出入」。○注「《詩》曰:『載獫猲獢。』」○釋曰:《秦風·駟鐵》篇文也。毛傳云:「田犬也。長喙曰獫,短喙曰猲獢。」鄭箋云:「載,始也。始田犬者,謂達其搏噬,始成之也。」○注「《詩》曰:『無使ζ也吠。』」○釋曰:《召南·野有死》篇文也。毛傳云:「ζ,狗也。非理相陵則狗吠。」是也。
40
雞,大者蜀。今蜀雞。蜀子,雓。雛子名。○雓,音餘。未成雞,僆。江東呼雞少者曰僆。○僆,音練。絕有力,奮。諸物有氣力多者,無不健自奮迅,故皆以名云。雞屬。
41
[疏]「雞大」至「力奮」。○釋曰:此別雞屬也。案《春秋說題辭》曰:「雞為積陽,南方之象。火陽,精物炎上。故陽出雞鳴,以類感也。」雞者,知時畜,其大者名蜀。郭云:「今蜀雞。」蜀之雛子名雓。雛之稍長,未成雞者名僆。郭云:「江東呼雞少者曰僆。」壯大絕有力者名奮。郭云:「諸物有氣力多者,無不健自奮迅,故皆以名云」者,謂上文雉也、羊也,并此雞,皆云「絕有力,奮」,故此釋之也。
42
馬八尺為戎。《周禮》曰:「馬八尺已上為戎。」○戎,音戎。牛七尺為享。《詩》曰:「九十其享。」亦見《尸子》。○享,閏旬切。羊六尺為羬。《尸子》曰:「大羊為羬,六尺。」○羬,五咸切。彘五尺為<豕厄>。《尸子》曰:「大豕為<豕厄>,五尺。」今漁陽呼豬大者為<豕厄>。○彘,音滯。<豕厄>,音厄。狗四尺為獒。《公羊傳》曰「靈公有害狗,謂之獒」也。《尚書孔氏傳》曰:「犬高四尺曰獒。」即此義。○獒,五刀切。雞三尺為鶤。陽溝巨鶤,古之名雞。○鶤,音昆。六畜。
43
[疏]「馬八尺」至「為鶤」。○釋曰:此別六畜絕大者名也。馬高八尺者名戎,牛高七尺者名享,羊高六尺者名羬。《山海經》云:錢來山有獸,「其狀如羊而馬尾,名羬。」註云「今大月氏國有大羊如驢馬尾」是也。彘,豬也。豬高五尺者名<豕厄>,狗高四尺者名獒,雞高三尺者名鶤。○注「《周禮》」至「為戎。○釋曰:《夏官·庾人》職文也。○注「《詩》曰」至「尸子」。○釋曰:《小雅·無羊》篇文也。上云牛「黑唇,享」註引此《詩》傳。此「牛七尺為享」,又引此《詩》文,是享有二義:則牛黑唇者為享,牛七尺者亦為享。義得兩通,故並引之。云「亦見《尸子》」者,《尸子》說六畜云:「大牛為享,七尺。」故云「亦見《尸子》」下羊、彘,仿此。○注「《公羊》」至「之獒」。○釋曰:案,宣六年傳云:晉靈公將殺趙盾,趙盾「躇階而走」。「靈公有周狗,謂之獒。呼獒而屬之,獒亦躇階而從之。祁禰明逆而之,絕其頷。趙盾顧曰:『君之獒,不若臣之獒』也」。何休云:「周狗,可以比周之狗,所指如意。」是也。今此「周」作「害」,蓋傳寫誤,或所見本異也。
URN: ctp:ws160084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