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五

《卷五》[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1 ○募人獲奏統和四年 韓德讓
2 宋兵所掠州郡。其逃民禾稼。宜募人收獲。以其半給收者。《遼史聖宗紀》。
3 《遼史》五九《食貨志》:「兵後逋民棄業禾稼棲畝。募人獲之以半給獲者。」為此奏節文。又《食貨志》誤為乾亨五年。
4 按百衲本《遼史》獲作獲、給作拾,誤,茲從乾隆校本。
5 ○請輕賦稅奏統和四年 韓德讓
6 山西州縣數被兵。加以歲飢。宜輕稅賦以來流民。《遼史耶律隆運傳》。參《聖紀》、《食貨志》。
7 耶律隆運即韓德讓賜姓名。
8 ○乞禁鞫獄官請托奏統和十二年 韓德讓
9 三京諸鞫獄官吏。多因請托。曲加寬貸。或妄行搒掠。乞行禁止。《遼史耶律隆運傳》。
10 ○請複民租奏統和四年 室昉
11 山西諸州給軍興。民力凋敝。田穀多躪於邊兵。請複今年租。《遼史聖宗紀》。
12 《食貨志》原作「乾亨五年」,誤。此從《聖宗紀》。
13 ○請禁盜賊奏統和四年 室昉
14 山西四州。自宋兵後。人民轉徒。盜賊充斥。乞下有司禁止。《遼史聖宗紀》。
15 四州,百衲本誤四川。四州即朔、應、雲、蔚。
16 ○請停賜寺額奏室昉
17 詔書悉罪無名寺院。今以主請賜額。不惟違前詔。恐此風愈熾。《遼史》七九本傳。
18 ○請停關徵奏統和元年 耶律休哥
19 秋霖害稼。請權停關征。以通山西糴易。《遼史聖宗紀》。
20 按《紀》稱南京留守奏,檢當時南京留守為休哥。
21 ○星命總括自序統和二年 耶律純
22 大遼統和二年。翰林學士耶律純。以議地界事。奉國書使於高麗遼東。至其國。頗聞國師精於星躔之學。具重幣。設威儀求見。屢請不從。一日。自請於高麗國王曰。臣奉國書來此。稔聞國師。富於道德星命之學。願借玉音。得遂一見。以請所學。何異昌黎之遇大顛也。國王遂命一見。既見之後。往複數四。前請曰。微生ㄣ伏北方。聞國師深於星命之度。今日天幸。得瞻豪相。願從師略聞一二。以聳北方之學者。亦是三生夙昔之幸。不知可乎。國師曰。何不可之有。但學士平生論學。有何所得。吾與學士從長商榷而已。何以師為。曰。膚學得於生克制化之外。亦有十條。以前六條。看根本。後四條看流年。其一曰。太歲尊神。加臨管攝。其二曰。無中有曜。弱處高強。其三曰。得經失次。細辨盈虛。其四曰。身傍母吉。傍鬼者凶。其五曰。同宮千里。異官尺寸。其六曰。黨母福多。藏鬼禍大。其七曰。元守雖詳。流年尤急。其八曰。當生變曜。流年變星。其九曰。限並諸煞。貴祿不臨。其十曰。流年諸星。無忽柔曜。此十條者。各有詳注。未審如何。國師曰。此十條之說。亦末矣。本之則無。今學士談星根本。以宮主為重耶。度主為重耶。曰。得於平昔之講明。以宮度兼論。不可用一而廢一也。國師笑曰。宮度兼論。吾恐子於星度。胸中不能自斷。何以斷人之禍福耶。且如命躔丑宮之牛度宮。土度金限行遇火。一生一克。何以為斷。又如命坐寅宮。尾火虎度木宮。限行遇水。一生一克。何以為斷。於禍福何憑。遂再進曰。願棄所學。而從師求教。師曰。吾嘗以近世談星者。言宮不知度。言度不知宮。二者胥失矣。吾於海上異人。授我以偏正之垣。於二十八宿之中。分之曰一太陽。五太陰。六木。六土。六水。二火。二金之說。學士曾聞之乎。曰未也。國師曰。人生於地。日月五行見於天。其生值此七曜之吉。則一生享福安榮。七曜之凶。前一生忙迫。百不如意。日月五星。其為物也。於天地間最大。於天下萬物。日主畫。月主夜。乃天之眼目也。在天有五星。在地有五行。人生在世。五者一日不可缺。觀星談命。苟不知此本根。則為徒然。學宮度兼論之術。何以決人之禍福。故十二宮有偏正之垣。子宮以虛日鼠為正垣。鼠乃子垣之宮神。非正垣而何也。丑宮斗金牛。寅宮尾火虎。卯宮房日兔。辰宮亢金龍。巳宮翼火蛇。午宮星日馬。未宮鬼金羊。申宮觜火猴。酉宮昴日雞。戌宮婁金狗。亥宮室火豬。皆本宮之正垣。此乃千古不易之論。此談星之大根本。不可盡知要妙哉。所謂一太陽者。太陽君象也。天無二日。民無二王。惟星日馬乃太陽之正垣。太陰者。後妃之象。後妃嬪眾多。宜太陰之有五也。故以鬼金羊為太陰之正垣。其餘張心危畢月。皆偏垣之月也。六木者。寅宮尾火虎。亥宮室火豬。為木正垣。其餘斗奎井角。皆偏垣之木也。六土者。子宮虛日。丑宮牛金。為土正垣。其餘女氐胃柳。皆偏垣也。六水者。巳宮翼火。申宮觜火。為水之正垣。其餘箕壁參軫水。皆偏垣也。二火者。卯宮房日。戌宮婁金。為火之正垣。二金者。辰宮亢金。酉宮昴日。為金之正垣。天地之間。水木土。隨遇而有。隨所居而可得。木滿山林。土滿寰宇。水滿江河。隨處皆有。至於金火則不可多得焉。只有二水二金。使金火如木土水之多。則天下嘗有持刃縱火之患耶。豈不為世道憂。吾有偏正垣七政論。並日月並明說。計八篇。又有二百字真經二十五題。詳於學士十條者。學士所舉十條。人常聞常知也。吾之諸論。其金火人所未聞未知也。今以授子。子欲行之。當誓於天地鬼神。不可輕洩此天機玄妙。吾得海上異人所傳。而未嘗洩。今子得吾之傳。若不寶而重之。必招譴於天。不可逃也。乃對師焚香設誓。三日後。國師遂以諸論八篇與夫二百字真經二十五題授之。百拜而寶之。大遼統和二年八月十三日耶律純自識。
23 附跋
24 〔《星命總括》三卷,耶律純撰。《文淵閣書目》作一卷一冊。《菉竹堂書目》作五冊。《千頃堂書目》作五卷。此書向無傳本。清四庫館由《永樂大典》內輯出,始末完具,始流行焉。卷首有純自序一篇、稱大遼統和二年翰林學士耶律純以議地界事奉國書使於高麗遼東,因得彼國國師傳授星躔之學云云。末署「統和二年八月十三日自識」。《四庫提要》稱,《遼史》本紀其年無遣使高麗事,又檢列傳無純名,謂殆亦出於依托。按遼立國近三百年,《遼史》列傳僅四十四卷,疏漏人所共知。耶律琮嘗寄知雄州孫全興書見《太平治跡統類》,耶律劭撰《靈岩寺碑銘》見《承德府志》,二人之名,皆無徵於《遼史》,豈得據為贗品乎?《遼史聖宗紀》統和二年雖無遣使之文,而次年七月、八月載有命將東征,以遼澤沮洳罷征高麗事。並見《高麗外紀》。《外紀》之文,《提要》已引。檢統和二年甲申宋雍熙元年當高麗成宗三年。《高麗史》成宗三年,「命刑官御事李謙宜城鴨綠江岸以為關城,女真以兵遏之,虜謙宜而去,軍潰不克城」。次年乙酉,「宋將伐契丹,收複燕蘇,以我與契丹接壤,數為所侵,遣韓國華齎詔來諭。……『可申戒師徒,迭相犄角,……同力蕩平。……』王遷延不發兵,國華諭以威德,王始許發兵西會,國華乃還。先是契丹伐女真路由我境,女真謂我導敵𢲱禍,貢馬於宋。因誣纘疑是贊字。高麗與契丹倚為勢授。……」次年丙戌載:「契丹遣厥烈來請和。」今雖未得耶律純議界之記事,而統和二、三年頃,契丹、高麗間,確有疆界之事,是純之奉使,雖未見明文記載,亦有其能之可理也。《四庫簡明目錄》曰:「術數之書,凡稱古人名者,百無一真。純不知為何許人,似尚實出其手。」是又認為似非贗作。考李燾《長編》仁宗皇佑三年四月,「契丹國母遣忠順軍節度使左金吾衛將軍耶律純賀乾元節。」皇佑三年、當遼興宗重熙二十年,去聖宗統和二年,差六十七年之久,似為二人同名。志之待考。)
25 又按周春《遼詩話》稱純《自序》云:「源髓老人得之於元齋,元齋得之於海上異人,有高麗國師賦其步天警句,有云:『得富非難得壽難,壽星須把令星看。令星若是逢生旺,壽算巍巍等泰山。且說夫星是克星,高強必是聘賢人。若居父母並兄弟,端的因親上致親。』」檢今四庫本《星命總括》序無此文,王仁俊又以此段入《文萃》。疑好事者所增益也。
26 ○答蕭撻凜書耶律昭
27 竊聞治得其要。則仇敵為一家。失其術。則部曲為行路。夫西北諸部。每當農時。一夫為偵候。一夫治公田。二夫給糺官之役。大率四丁無一室處。芻牧之事仰給妻孥。一遭寇掠貧窮立至。春夏賑恤。吏多雜以糠秕。重以掊克。不過數月。又複告困。且畜牧者。富國之本。有司防其隱沒。聚之一所。不得各就水草便地。兼以逋亡戍卒。隨時補調。不習風土。故日瘠月損。馴至耗竭。為今之計。莫若振窮薄賦。給以牛種。使遂耕獲。置游兵以防盜盜。頒俘獲以助伏臘。散畜牧以就便地。期以數年。富強可望。然後練簡精兵以備行伍。何守之不固。何動而不克哉。然必去其難制者。則餘種自畏。若舍大而謀小。避強而攻弱。非徒虛費財力亦不足以威服其心。此二者利害之機。不可不察。昭聞古之名將安邊立功。在德不在眾。故謝玄以八千破苻堅百萬。休哥以五隊敗曹彬十萬。良田恩結士心。得其死力也。閣下膺非常之遇。專方面之寄。宜遠師古人。以就勛業。上觀乾象。下盡人謀。察地形之險易。料敵勢之虛實。慮無遺策。利施後世矣。《遼史》一○四本傳。
28 按《遼史食貨志》上引此書內文句,非別有上書也。繆氏竟錄《食貨志》之文近二百言,題耶律昭「上田制書」。王氏又節取前四十二字,別題「農事奏」。實此四十二字中,僅有二十四字為引昭言,餘則《食貨志》文也。寧得以卷軸之隘而濫收乎?
29 ○刑律延寧墓志統和四年
30 公諱延寧。其先祖已來是皇親。曾祖諱臬離骨。祖諱■〈止上旦下〉午不。考諱薩割。並名已勇聞。慶由善積。□祚將至。英賢誕生。即薩割太師令公第二子也。以命世之才。開基之運。景宗皇帝念是忠臣之子。致於近侍。始授保義功臣崇祿大夫檢校太保。行左金吾衛大將軍。兼御史大夫。上柱國漆水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公盡忠盡節。竭力竭身。景宗皇帝臥朝之日。願隨從死。今上皇帝念此忠赤。特寵章臨。超授保義奉節功臣羽厥里節度使。特進檢校太尉。同政事門下平章事。上柱國。漆水縣開國伯。食邑七百戶。公威極北之壃境。押沮捩之失圍。聞見歸降。例皆森聳。妖訿掃盡。蕩滅凶頑。路不拾遺。安人得眾。天之道滿。壽盡者然。以統和三年十二月三十日於羽厥里瘡疾而薨。年三十九。聖上軫感。即以令歸本國。去統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葬於白崖山中之禮也。夫人頻畢令公大女。坤儀德備。令淑傳芳。從夫榮而赴任獨歸。苦痛至切。睹靈悵前。簫踈冷落。血淚交流。男和哥。寺奴。賽保。捏骨里。超群書算。武射㧼媂。女喜哥。演■〈彳爾〉已。□哥。迥稟慈柔。芳年照惠。公唐相。狀告神姿。何有非常之福。而無壽永之貞歟。今會葬連崗。即扃幽室。或慮寒來暑往。𠰍■年世之期。雨灌霜封。莫識平生之事。謹為銘曰:
31 誕生令德。威鎮北方。輔弼聖朝。出入將相。福兮已過。禍兮遄逼。卜連崗兮安此宅。為來世之所識。拓本。
32 〔按志文前題:「大契丹國故保義奉節功臣羽厥里節度使特進檢校太尉同政事門下平章事上柱國漆水縣開國伯食邑七百戶耶律墓志銘並序」五十二字凡三行。未署撰者。此志別有契丹字志文十八行文見卷末。在本志右上方。上下幾乎相連。契丹字志末空兩行。別左方有三行漢字志文,直通上下,即漢字志文凡二十四行。包括志題在內整行行三十七字。半行行十七至十九字。〕
33 〔羽闕里即於厥。胡嶠入遼錄作嫗厥律。沮捩為沮𢫯音卜即阻卜異文。失圍則失韋,亦作室韋。〕
34 ○佑唐寺創建講堂碑統和五年 李仲宣
35 夫幽燕之分。列郡有四。蘇門為上。地方千里。籍冠百城。紅稻青秔。實魚鹽之沃壤。襟河控嶽。當旗戟之奧區。於古堞之外。西北一舍。有盤山者。乃箕尾之巨鎮也。深維地軸。高闕天門。暖碧凝霄。寒青壓海。珠樓旋室。仰窅窱於昆邱。寶洞瓊台。耀磅礡於恆岳。崆峒左倚。太行右連。懷珠之水派其陽。削玉之峰峭其後。嶺上時興於瑞霧。谷中虛老於喬松。奇樹珍禽。異花靈草。絕頂有龍池焉。向旱歲而能興雷雨。岩下有潮井焉。依旦暮而不虧盈縮。於名山之內。最處其佳。此境舊有五寺。佑唐者。乃備其一。自昔相傳。有尊者挈杖遠至。求植足之所。僧室東北隅岩下有澄泉。恍惚之間。見千僧洗缽。瞬息而泯。因茲構精舍晏坐矣。厥後於溪谷澗石之面。刻千佛之像。而以顯其殊勝也。雖雨漬苔斑。睠儀相而猶在。陽舒陰慘。流善譽而不墮。向此藍垣之北。長松之下。有大石焉。重萬餘鈞。或遇敬信者。微觸而動。迄今游閱之士。冠蓋相望。四序不絕。於阡陌也。當昔全盛之時。砌疊龍蟠。簷排鳳翅。晨鐘暮磬。上聞兜率。禪宗律學。宛是祇園。駢闐可類於清涼。赫奕遙同於白馬。乃法侶輻輳之鄉也。爰自大兵之後。立已燼滅。由謂物不可以久廢。故享利於德人。德人者。即寺主大德。乃當寺之景派也。厥本惟裔。其神不測。苦隨念盡。樂與人同。化六趣之茫然。歸十方之安隱。年臘未晚。行業彌高。既多有續之聞。宜示無窮之績。寺主大德。俗姓琅邪氏。釋諱希悟。鎮陽夏博人也。爰自聚沙之歲。禮當寺寺主在楚禪師授法焉。剿除五蓋。慕別四生。舍欲棹而誓泛慈舟。棄毒藥而願食甘果。年二十詣長興寺。具月羅由啟宏願。延僧一十萬。次第竟矣。於是謂其友曰。聞二儀舒慘。四序推遷。人生幾何。歲不我與。覽斯基址。孰忍淒涼。野鹿群麋。晝夜而草眠香徑。壞碑毀塔。高低而蔓持滕蘿。玉毫消盡於華鬘。金磬罷聞於齋懺。上漏下濕。日就月將。徐興同造之心。爰起從新之務。於是手披榛棘。力用經營。移怪石而截斷雲根。伐灌木而摧折煙色。應歷十二年化求財贐。蓋佛殿一座。欒櫨娟妙。丹雘鮮新。塑佛中央。圖像四壁。保寧四年。又建廚庫僧堂二座。俾爨饈之有所作也。賓旅之有所歸也。乾亨二年。加授紫衣載議門迎廣陌。地處幽涼。虞生肇之徒見臨。顧講贊之所交闕。乃於僧室之陰。疊磷磷之石。瀹瑟瑟之泉。高廣數尋。駢羅萬樹。剃除沙礫。俯就基坰。而又請邑人醵緡聚賂。四遠之樂施者。如鱗介之歸巨海也。既乃市木雲嶠。採石煙二岩。窮斤斧之功。極磨礱之妙。初心才啟。大廈攸成。式導昏衢。彌光世德。其堂也。保寧十年創建。帶雲川之渺渺。總遠岫之峨峨。東觀種玉之田。西掞築金之闕。蘭楹鏤彩。桂柱凝丹。月入秋窗。風含夏戶。簷外之杉松鬱鬱。檻前之煙水潺湲。所貴安苾芻僧。置狻猊座。高談玉偈。然慧炬而絕煩惱薪。妙演金文。揮智刃而剖無明■〈干,蟲代乾〉。長依佛座。永壓山門。對延靈岫之峰。闡說瑜珈之旨。此皆邑人等心猶慕善。志乃忘筌。知浮生石火以難停。覺幻質風煙而易滅。各抽淨施。共構良因。即寺主希悟大德激勸之所致也。緣惠之所被也。厥外井有甘泉。地多腴壤。間栽珍果。棋布蔬畦。清風起兮綠幹香。細雨霽兮紅葵茂。載諒鴻基必葺。白足咸來。其供給之費。恆不闕於只贍者。大德寺主力辦也。蓋惟寺主大德。道洽空有。識洞幽冥。全資化導於多方。以至圓成於能事。所冀皇朝永安神業矣。相國長調鼎鼐矣。京尹之仁。無秕稗矣。郡牧之信。及竹童矣。一切含靈。同沾利樂。一切惑溺。並向真如。爰述懿徽。俾雕翠琰。其邑人姓氏。具列碑陰。仲宣靡職之歲。華構方成。命修辭以序之。序之伊何。即為銘而記之。銘曰。峭壯靈峰。創興華宇。式開講肆。用陳法侶。物置人多。利圓三寶。庶幾乎作善之祥。傳名曠古。統和五年歲次丁亥四月八日。拓本。
36 此文曾著於《盤山志》。欒櫨作櫟櫨、鱗介作甲介、雲嶠作靈■〈山裔〉、靈岫作靈鷲、姓氏作姓號。又,年臘上多亨字、行業上多昌字。
37 ○上承天太后奏統和六年 郭世珍 馬得臣 (德誠)
38 降卒役夫,皆有父母妻子,不無懷土之情,驅之而北,終不為用。惟殿下以至仁寬宥,放歸鄉國,幸甚。元王諤《郭公新塋碑》、《通州志藝文》。
39 《遼史聖宗紀》:統和六年十月,馬得臣請釋降軍言:「諭降宋軍,恐終不為用,請並放還。」即此書節文。
40 ○諫上擊鞠疏統和七年 馬得臣
41 臣竊觀房玄齡杜如晦。隋季書生。向不遇太宗。安能為一代名相。臣雖不才。陛下在東宮。幸列侍從。今又得侍聖讀。未有裨補聖明。陛下嘗問臣以貞觀開元之事。臣請略陳之。臣聞唐太宗侍太上皇宴罷。則挽輦至內殿。玄宗與兄弟歡飲。盡家人禮。陛下嗣祖考之祚。躬侍太后。可謂至孝。臣更望定省之餘。睦六親。加愛敬。則陛下親親之道。
42 比隆二帝矣。臣又聞二帝耽玩經史。數引公卿講學。至於日昃。故當時天下。翕然響風。以隆文治。今陛下游心典籍。分解章句。臣願研究經理。深造而篤行之。二帝之治。不難致矣。臣又聞太宗射豕。唐儉諫之。玄宗臂鷹。韓休言之。二帝莫不樂從。今陛下以球馬為樂。《本紀》作「臣伏見陛下聽朝之暇,以擊球為樂」。愚臣思之。有不宜者三。故不避斧鉞言之。竊以君臣同戲。不免分爭。君得臣愧。彼負此喜。一不宜。《本紀》作「臣思此事有三不宜,上下分朋,君臣爭勝,君得臣奪,君輸臣喜,一不宜也」。躍馬揮杖。縱橫馳鶩。不顧上下之分。爭先取勝。失人臣禮。二不宜。《本紀》作「往來交錯,前後遮約,爭心競起,禮容全廢,若貪月杖誤拂天衣,臣既失儀,君又難責,二不宜也」。輕萬乘之尊。圖一時之樂。萬一有銜勒之失。其如社稷太后何。三不宜。《本紀》作「輕萬乘之貴,逐廣場之娛,地雖平至為堅確,馬雖良亦有驚蹶,或因奔擊,失其控御,聖體寧無虧損,太后豈不驚懼,三不宜也」。儻陛下不以臣言為迂。少賜省覽。《本紀》作「臣望陛下念繼承之重,止危險之戲」。天下之福。群臣之願也。《遼史》八○本傳。
43 ○請增折稅粟價奏統和六年耶律抹只
44 今歲霜旱乏食。乞增價折粟。以利貧民。《遼史聖宗紀》。
45 ○燕京軍情奏統和七年
46 宋兵至邊。時暑。未敢與戰。且駐易州。俟彼動則進擊。退則班師。《遼史聖宗紀》。
47 按《紀》稱燕京奏。
48 ○韓瑜墓志銘統和九年郝云
49 天高門襲慶。列爵疏封。雄飛資廟食之文。鹿鳴葉朝宴之雅。若乃真先王之胄緒。大建侯之勛庸。繼世聯芳。載書備簡。韓之先。與周同姓。武王封於韓。原號韓武子。後與趙魏滅範。貞子遷之平陽。安王始為六國。自韓之後。因生賜姓。族氏不遷。本大則枝出惟繁。源浚則流長靡竭。拜前封後。從昔至今。宗躅彌昌。豐謀盡紀。近代則起家於燕壤。仕祿於遼庭焉。曾祖大司馬。英氣拔倫。風襟特秀。討惡助中鄉之典。若疇遵祈父之詩。王父諱知古。臨潢府留守。守尚書左僕射兼政事令。始逢昌運。兼綰重權。如蕭何獨守於留司。孔光不言於溫省。列考燕京統軍使天雄軍節度管內處置等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兼政事令鄴王。石驎稟異。風虎騰祥。文武敵萬人之英。將相備累朝之傑。三分上爵。一字真封。忠貞則元後腹心。仁惠則黔黎膏沐。公諱瑜。字□即鄴王夫人蘭陵氏之長子也。生而魁偉。幼有端良。雅好大謀。卓聞奇節。趨庭就傳。學詩禮以檢身。筮仕勤王。便騎射而成性。應歷中。初補天雄軍衙內都指揮使。尋詔赴闕。授銀青崇祿大夫檢校工部尚書右金吾衛將軍兼御史大夫上柱國。行止可度。矢以廉能。夙夜在公。曾非曠怠。景宗皇帝紹位之始。命選禁衛。端求藎臣。以公壯志不群。良圖可用。授控鶴都指揮使。絳州防禦使。檢校司空。尋授金紫崇祿大夫檢校太保左羽林軍大將軍。紫庭奉職。耀簪紱以輸忠。紅旆御戎。森戈矛而稱略。遷授客省使。只膺載礪。循牆益恭。朝廷嘉之。改授內客省使檢校太傅守儒州刺史。仁化洽於六條。政聲隆於雙闕。自任複詔充內客省使崇祿大夫。檢校太傅兼御史大夫上柱國昌黎郡開國侯。食邑一千戶食實封一百戶。遇聖明之代。當要重之榮。束帶立朝。有儀可效。對揚休命。發言盈庭。洎統和間。以太階未平。渠魁作孽。曾來犯境。涿易屯凶。及賊師既潰。詔公權涿州刺史。實謂當難安之秋。得惠和之牧。次年。昭聖皇帝哀燕民之若子。忿趙氏以如仇。北率天兵。南行國討。仍觀敵寇。據彼長城。築壘猶堅。橫戈甚眾。公方當扈從。切在剪除。以奪人為先謀。以亡軀為盡瘁。因俯營擒狡。釋鎧傳宣。攻長城□俄為流矢中首。然雖抱楚。尚更摧鋒。金瘡尋發於朝昏。委命幾臨於泉壤。承天皇太后愈憐忠赤。愛之如母子之慈。皇帝複念舊勛。痛乎竭君臣之義。疊頒醫詔。親視殞傷。嗚呼。樂盡悲來。福盈禍𢲱。賢愚並嘆。今昔寧逃。以統和五年十一月十日薨於行次。享年四十有二。尋載靈柩而歸。權厝於霸州之私第。皇上以階爵未峻。賵贈有加。殊錫恩輝。載超倫等。追贈太尉。所以旌忠孝也。國朝深論吉地。允澤通年。鄴王夫人。方承天睠。深被國恩。足以崇骨肉之親。篤家門之孝。率諸昆季。具窆如初。以統和九年。歲次辛卯十月丙寅朔。八日癸酉。改葬於羈州之西青山之陽。禮也。始娶夫人蕭氏。先亡。合袝於此。夫人生九男。三女。長男曰越孫。早亡。次阿骨兒。亦亡。次駭里缽。亦亡。次寶神奴。亦亡。次福孫。亦亡。次栲栳。亦亡。次三哥。年幼。次四哥。亦亡。次高神奴。亦亡。長女楊佛喜。早亡。次羅漢女。次堰彌吉。俱在室。尚幼。繼室夫人蕭氏。誠嘆未亡。禮無再嫁。公英雄授爵。膽氣過人。高貴相承。交游不雜。宜乎萃讜言而致壽。弘茂績以流芳。奈何過隟興嗟。臨川告逝。必使松楸間植。長滋龜兆之占。陵穀縱遷。尚固牛眠之異。俾營豐樹。用刊貞氏。其詞曰:
50 公之高貴。繼世聯芳。挺生魁偉。克蘊端良。禮樂是悅。騎射斯彰。歷官禁省。效節疆場。揮戈深入。流矢橫傷。魂飛戰壘。骨歸故鄉。皇情哀痛。宣贈彌光。事君事父。忠孝備昌。萬載千秋。芳聲不亡。拓本。參民國《朝陽縣志》十一。
51 附跋
52 〔右文民國《朝陽縣志》卷十一、日本滿鐵調查部《滿洲金石志》、羅氏《滿洲金石志》並著錄,茲就拓本參訂。碑存朝陽縣公署。篆蓋:「故昌黎韓公墓志之銘」。九字三行。文前題:「故內客省使檢校太傅贈太尉昌黎郡韓公墓志銘並序」。日本園田一龜著《朝陽縣出土韓公墓志銘考》,據此志興《韓橁墓志》補《遼史》之漏,並正《遼史》韓橁作「韓簡」之訛,為制《韓氏世系表》,別附於後。按《宋朝類苑》七七引《乘軺錄》:「虜舊有韓統軍者,德讓從弟也。取蕭后姊,封齊妃。韓勇悍多變詐,虜之寇我澶淵也,韓為先鋒,指麾於城外,我師以巨弩射之,中腦而斃。虜喪之如失手足。自是虜無將帥,遂以寧統之,年五十,勇略不及韓,虜咸憂焉。虜政虐苛,幽蘇苦之,……加以耶律、蕭、韓三姓恣橫,歲求良家子以為妻妾,幽蘇之女有姿質者,父母不令施粉白,弊衣而藏之。比嫁,不與親族相往來。」韓統軍,即指韓瑜。可與本志相參証。〕
53 〔近年河北省遷安縣上蘆村出土《韓相墓志銘》。相字世栱。曾祖諱知古,祖諱匡胤,列考諱琬,字象先。相為琬之次之,現增入《韓氏知古世系表》。〕
54 ○附韓氏玉田世系表
55
56
57
58
59 ┌──────────────────┬──────────┤
60 匡三 │ │
61 胤 匡二 匡一
62 │ │
63 琬 美 嗣
64 │ ┌─┬─┤ ┌─┬─┬─┬─┤
65 │ │ │ │ │ │ │ │ │
66 ┌─┤ 女〈馬禹〉二 瑜一 德五德四德三德二德一
67 │ │ │
68 相二□一 │ 凝 崇 威 讓 源
69 │ ┌─┬─┬─┬─┬─┬─┬─┬─┬─┤ │ │ │
70 │ │ │ │ │ │ │ │ │ │ │ 郭 制
71 │ 堰三羅次楊長高九四八橁七栲六福五寶四駭三阿二越一
72 │ 女 女 女 │ 三 心 金
73 │ 爾 漢 佛 神 │ 神 里 骨 │ │
74 │ 吉 女 喜 奴 哥 │ 栳 孫 奴 缽 兒孫┌─┤ ┌─┤
75 │ │ │ │ │ │
76 ─┼ │ 高二高一滌二謝一
77 次長大二奴一┌─┬─┬─┬┴┬─┬─┬─┐ 家
78 女女㺃子│ │ │ │ │ │ │ │ 十 奴 魯 十
79 貽三貽二齊一五 四 三 次 長
80
81 訓 孫 奴 女 女 女 女 女
82 ○重修獨樂寺觀音閣碑統和十年劉成
83 故尚父秦王、請談真大師入獨樂寺。修觀音閣。以統和二年冬十月再建。上下兩級。東西五間。南北八架。大閣一所。重塑十一面觀世音菩薩像。
84 統和四年孟夏立石《日下舊聞考》一一四引《盤山志》。釋智樸《盤山志》作統和十年。
85 《盤山志》稱有「翰林學士承旨劉成碑。尚父秦王者,耶律奴瓜也」。奴瓜,《遼史》八五有傳:「開泰初加尚父。」此尚父秦王若是奴瓜,則此文應在開泰後。姑依《盤山志》附此。
86 ○諫濫刑統和十二年 耶律阿沒里
87 夫兄弟雖曰同胞。賦性各異。一行逆謀。雖不與知。輒坐以法。是刑及無罪也。自今雖同居兄弟。不知情者免連坐。《遼史》七九本傳。
88 按免連坐句上,疑有脫文。或自自今以下為約節之文。
89 ○致高麗書統和十一年 蕭遜寧
90 大朝統一四方。其未歸附。期於掃蕩。速致降款。毋涉淹留。《高麗史》九四《徐熙傳》。並見《東國通鑒》。
91 ○再致高麗書統和十一年 蕭遜寧
92 八十萬兵至矣。若不出江而降。當須殄滅。君臣宜速降軍前。《高麗史》九四《徐熙傳》。
93 ○致高麗書統和十二年 蕭遜寧
94 近奉宣命。但以彼國信好早通。境土相接。雖以小事大。固有規儀。而原始要終。須存悠久。若不設於預備。慮中阻於使人。遂與彼國商議。使於要衝路陌。創築城池者。尋准宣命。自便斟酌。擬於鴨江西創築五城。取三月初擬到築城處。下手修築。伏請大王預先指揮。從安北府至鴨江東。計二百八十里。蹋行穩便田地。酌量地里遠近。並令築城。發遣役夫。同時下手。其合築城數。早與回報。所貴交通車馬。長開貢覲之途。永奉朝廷。自協安康之計。《東國通鑒》
95 ○乞還四番部詳穩表耶律瑤質
96 臣先朝舊臣。今既垂老。乞還新命。凱得常侍左右。《遼史》八八本傳。
97 ○馬令欽等造塔記統和十四年
98 上缺遭時移代革之□□□□□□□□□輕滅其主馬令欽傷茲聖像□□□以極多愍以靈基見瞻承而甚少。前歲也。已興一念之誠。今日乎。遂報再修之願。爰有供養主志閒妙教。名播空門。逢片善以必修完。無一物而不矜恤。睹茲墮廢。念在建遷。次則眾信共謀。多仁特佑。移故基而戮力。營新止以同心。於此精藍。致安靈塔。自茲供養者。或名香妙花。歸依者。或掃塔塗地。令眾生息輪回於六趣。獲消滅於三塗。量再建之殊因。幸書言之不盡。統和十四年歲次丙申三月辛丑朔十八日戊午丙時建。拓本。
99 ○龍龕手鑒序 統和十五年 沙門智 光
100 夫聲明著論。乃印度之宏綱。觀跡成書。實支那之令躅。印度則始標天語。厥號梵文。載彼貫線之花。綴以多羅之葉。開之以字緣字界。分之以男聲女聲。支那則創自軒轅。制於沮誦。代結繩於既往。成進牘以相沿。辯之以會意象形。審之以指事轉注。洎乎史籀。變古文為大篆。程邈變小篆為肄書。蔡邕刊定於石經。束晰網羅於竹簡。九流競鶩。若百穀之朝宗。七略遐分。比眾星之拱極。尋源討本。備載於埤蒼廣蒼。叶律諧鐘。咸究於韻英韻譜。專門則字統說文。開牖則方言國語。字學於是乎昭矣。矧複釋氏之教。演於印度。譯布支那。轉梵從唐。雖匪差於性相。披教悟理。而必正於名言。名言不正。則性相之義差。性相之義差。則修斷之路阻矣。故只園高士探學海洪源。准的先儒。導引後進。揮以寶燭。啟以隨函。郭迻但顯於人名。香嚴惟標於寺號。流傳歲久。鈔寫時訛。寡聞則莫曉是非。博古則徒懷惋嘆。不逢敏達。孰為編修。有行均上人。字廣濟。俗姓于氏。派演青齊。雲飛燕晉。善於音韻。閒於字書。睹香嚴之不精。寫金河而載緝。九仞功績。五變炎涼。具辯宮商。細分喉齒。計二萬六千四百三十餘字。注一十六萬三千一百七十餘字。並注惣有一十八萬九千六百一十餘字。無勞避席。坐奉師資。詎假擔簦。立祛疑滯。沙門智光。利非切玉。分忝斷金。辱彼告成。見命序引。推讓而寧容閣筆。俯仰而強為抽毫。矧以新音。遍於龍龕。猶手持於鸞鏡。形容斯鑒。姘丑是分。故目之曰龍龕手鑒。惣四卷。以平上去入為次。隨部複用四聲列之。又撰五音圖式附於後。庶力省功倍。垂益於無窮者矣。時統和十五年七月一日癸亥序。《龍龕手鑒》。
101 沈括《夢溪筆談》一五云:「此書入宋,蒲傳正帥浙西,取以鏤版。觀其書音韻次序,皆有理法。」此書破除成規舊律,自立體系,對字學之貢獻甚大:一、簡省《說文》以來五百四十部首為二百四十二部首。二、廣收當時俗字、簡體字,如糴作糴,合音字如甭,合義字如歪之類,既為字書編纂之革新,亦當時使用文字之登錄也。
102 ○重修雲居寺碑記統和二十三年 沙門智 光
103 中邱庭境憍薩羅國西南三百餘里至黑琗山寺。引正王為龍猛菩薩。鑿疏山石建立伽藍。以釋迦佛所宣教法。及諸菩薩所演述論。鳩集部別。藏在其中。期之永固。待室慈氏。東方震旦。燕城西南十餘維那至雲居寺。按範陽圖經。智泉寺僧靜琬見白帶山有石室。遂發心書十二部經。刊石為碑。在唐臨冥報記。隋大業中。沙門智菀造石經。藏以備法滅。煬帝幸涿郡。內史侍郎蕭瑀。皇后弟也。以事白後。後施絹千匹及餘錢物。瑀永施絹五百匹。朝臣聞之。爭共舍施。故菀得遂其功。皇朝應歷十四載。寺主苾芻謙諷。完葺一寺。結邑千人。請右補闕琅琊王公正作碑。其文稱最。或傳於竹帛。或記於肺腑。成誦在口者亦眾矣。頃因兵火。遂致傷缺。補闕子諸行宮都署判官都官員外郎賜紫金魚袋教。念先人遺跡。出俸錢再修。王公與□主無礙大師為心昭神□教以釋智光乃考之執友資也。故命述重刊勒之事。時睿德神略應運啟化皇太后。至德廣孝昭聖皇帝之二十三年。統和乙巳歲八月丁丑朔十一日丁亥記。拓本。
104 查禮《■題上方二山記游集》曰:「雲居寺左蔬圃中、得遼統和乙巳王正碑,正,邑人。《日下舊聞》載正文,而不言為邑人。」《畿輔通志金石略》四曰:「修雲居寺碑有二:一在碑陽,即王正撰鄭熙書者,乃應歷十四年所刻;一在碑陰,乃統和乙巳僧智光刻。查禮游記誤二為一,故以碑陽題名與碑陰紀年連比錄入。樊彬承查氏之訛,又據諸家所載,遂誤二為三。故一收於應歷十四年,再收於統和乙巳,而中問又有智光碑刻,皆非也。樊說誤正為政,乃傳寫之誤。」
105 朱彞尊《曝書亭集》五一有《遼雲居寺二碑跋》,附錄於次:
106 右王正、智光雲居寺二記,共勒一碑,碑額篆書「重修雲居寺一千人邑會之碑」。一稱「結一千人之社,合一千人之心。」一稱「完葺一寺,結邑千人。」近年京城發地,得仙露寺《石函記》,後有「千人邑」三字,尼曰「邑頭尼」。覽者疑是地名,合此碑觀之,則知千人邑者,社會之名爾。天順皇帝者,遼穆宗尊號,丞相秦王者,重元為南京留守也。《遼史》:聖宗初即位,群臣上尊號曰昭聖皇帝,統和元年六月,上尊號曰天輔皇帝。五年四月,上尊號曰至德廣孝昭聖天輔皇帝。二十四年十月,上尊號曰至德廣孝昭聖天輔皇帝。今碑建於二十三年,尊號無「天輔」字。是則二十四年十月以前,聖宗尊號,但云至德廣孝昭聖皇帝如碑所記,至二十四年,乃合元年尊號「天輔」字以稱之。否則二十四年所上之號,與五年無異,何用群臣複上乎?竊疑史有誤也。
107 〔天順皇帝御宇之十五載,即穆宗應歷十五年,歲次乙丑九六五。時丞相秦王已統燕四年,此統燕京之丞相秦王為高勛,《遼史》卷八五有傳。重元系興宗之弟、道宗之叔,與穆宗時間相距甚遠。朱氏以秦王為重元,誤。〕
108 ○特建尊勝陁羅尼幢記統和十八年 李翊
109 伏聞護明下降。爰欲度於四生。調御出興。遂震搖於六種。恆施慈念。廣運悲心。示方便於三乘。發弘誓於四願。教之惠施。作苦海之津梁。化以歸依。指迷途之徑路。比為常弘釋梵。永濟人天。遷神忽現於緣周。示跡故留於遺法。遂有封粗於堂殿。或乃刊勒於碑幢。諷之者福不唐捐。誦之者。功超遠劫。若乃輕埃沾處。微影覆時。非惟獲果於未來。兼亦除殃於過去者。莫若佛頂尊勝陁羅尼矣。翊爰從稚齒。幸忝趨庭。才逾辯李之年。旋稟學詩之訓。遂乃自強不息。溫故知新。礪鉛刃而不愧雕蟲。望金科而將期中鵠。豈為禍從天降。運與願違。立身才始於弱冠。倏爾俄鐘於何怙。邇後董幃孫閣。悉捐子夏之書。日往月來。但泣高柴之血。其奈世同石火。時若電光。傷嗟未複於斤骸。荏苒旋逾於終制。遂乃捫心靜算。滌慮沉思。深慚於聖代甘閒。又恥於明時虛度。是以編聯陋唱。採綴蕪詞。相庭始敘於行藏。侯府驟升於蓮幕。粉幃蘭省。數年而幸忝優游。典郡倅戎。兩鎮而謬經履歷。至若貳留三使。仗鉞擁旌。蓋嚴訓之所致也。今於墳所建斯幢者。奉為薦考妣之亡靈也。亡考長官世襲簪裙。性惟清慎。守謙恭則無爽五常。蘊敏惠則洞閒三教。爰因筮仕。著功勤而早遂利名。不顧字人。嘆徒勞而歸終里社。亡妣夫人。浮陽茂族。鄒魯名家。稟親教而洞曉婦儀。承閨訓而妙熟女史。加以瑰姿態逸。從夫之淑慎遐彰。儀靜體閒。守德之功容備著。豈謂因纏微恙。莫駐盛顏。畏日煦而花露俄零。悲風扇而香魂忽散。翊念茲永訣。痛切追思。早年雖備於送終。繼日徒嗟於不迨。是以特抽淨俸。用構良緣。市翠琰於靈嚴。命奇工於帝裏。罄之巧思。運彼殊材。次皓鶴以翔空。列狻猊而繞座。匪圖壯麗。悉去繁花。惟仗聖言。以資冥魄。雲盤雨泛。如聞甘露之香。寶鐸風搖。似聽苦空之韻。多多盛事。一一難宣。靡托高材。貴形實錄。伏願驚禽駭獸。依聖影以獲安。孝子順孫。薦幽靈而勿替。時統和十八年歲次庚子四月戊申朔七日甲寅丙時建。拓本。
110 按幢系李翊為亡考妣所建者,記亦當出於翊手,可於文內見之。惟署名「大同軍節度管內觀察處置使金紫崇祿大夫檢校太保使持節雲州諸軍事雲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國隴西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李翊、弟將侍郎守秘書省校書郎懿」。《京畿金石考》作李懿撰,非也。
111 ○請宋帝遣使議和狀統和二十二年 王繼忠
112 臣先奉詔充定州路副都部署。望都之戰。自辰達酉。營帳未備。資糧未至。軍不解甲。馬不芻秣二日矣。加以士卒之飲。冒刃爭汲。翌日臣整眾而前。邀其偏將。雖勝負且半。而策援不至。為北朝所擒。非唯王超等輕敵寡謀。亦臣之罪也。北朝以臣早事宮庭。嘗荷邊寄。被以殊寵。列於諸臣。臣嘗念昔歲面辭。親奉德音。唯以息民止戈為事。況北朝欽聞聖德。願修舊好。必冀睿慈。俯從愚瞽。李燾《長編》。
113 ○請宋帝遣使議和奏統和二十二年 王繼忠
114 契丹已領兵攻圍瀛州。蓋關南乃其舊疆。恐難固守。乞早遣使議和。李燾《長編》。
115 ○請宋帝遣使議和奏統和二十二年
116 昨十月六日石普差人送到手詔。北朝日候朝廷使者。今尚未至。乞早差人至此商量。見今頓兵不敢虜劫。必望聖慈。早隆宣示。免臣失信。《宋會要蕃夷》。
117 ○請宋帝遣使議和奏統和二十二年。
118 北朝頓兵。不敢劫掠。以待王人。李燾《長編》。
119 按此或是前奏節文,但字不重複,又似另一奏請。
120 ○請宋帝遣使議和奏統和二十二年
121 請自澶州別遣使者至北朝。免致緩誤。李燾《長編》。
122 ○宋華斌南還附奏 統和二十二年 王繼忠
123 北朝已嚴禁樵採。仡乞詔張凝等。無使殺傷北朝人騎。李燾《長編》。
124 按此系盟約已訂,十二月甲子「車駕發澶州」。乙未,「華斌自敵寨還,王繼忠具奏」云云。
125 ○移宋界沿邊州軍牒統和二十三年
126 ○逐處已開榷場。請許南北商人往來交易。《宋會要食貨》三八。
127 ○永清縣都監移宋霸州牒統和二十三年
128 部民李加興先以錢二十千贖得南界掠來婦人阿杜為妻。近同至霸州鬻席。為前夫齊變擒去。請追捕還付加興。李燾《長編》
129 ○王悅墓志銘並序 統和二十三年 沙門志 銓
130 殷王子畢乾。為紂所害。子孫以王者之後。因而稱氏。或忠良霸漢。或驍勇興唐。白馬到庭。傳陰德於蓋古。紫毫染翰。彰奇異以備今。曾祖諱。北平王。英出萬人。位榮一字。器大倚天劍。柱壯不周山。運合昌時。門鐘間氣。祖諱,明殿左相。義武軍節度。易定祁等州觀察處置等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守司空。同政事門下平章事。使持節定州諸軍事。行定州刺史。太原郡開國公食邑一千五百戶。出征入輔。緯武經文。爰靜爰清,美矣盛矣。父諱廷阮。左千牛衛大將軍。檢校司空。天產人傑。世挺國楨。玄女兵謀。深沉獨曉。公諱悅。即大將軍之次子也。箕裘襲慶。鐘鼎聯華。潛躅父風。是膺天睠。立年方近。就日將期。敕充遼興軍節度衙內都指揮使。欲趍禁掖。預佐藩垣。既負干勤。遂隆渥澤。入為嚴勝龍衛兵馬都部署銀青崇祿大夫。檢校太子賓客兼監察御史武騎尉。俾承朝獎。效報帝恩。解圍射戟之臣。功疑接武。飛騎控弦之士。藝愧連鑣。出為飛狐招安副使。銜茲綸命。縝彼塞垣。不起烽煙。屢更星歲。回奉宣充祁溝兵馬都監。揄揚叨略。寧謐關河。因抱良能。轉加選用。又為燕京西南面巡檢使。阿私不入。奸蠹旋除。白刃雕弧。神憚鬼懾,複充行宮市場巡檢使。泊於守職。驚若循牆。損貧奉富之儔。都然屏跡。進授長寧軍節度副使。布貳車之新政。且利於民。參六條之舊章。不犯非禮。罷任南征。為諸宮院兵馬副都部署。共駈虎旅。同助聖謀。遣■〈宀祋〉百戰之師。畏驍將六鈞之藝。自南征北。歸馬回戈。複授寧遠軍節度副使。一種銜恩。獨能戮力。黔首仰之如父母。獄訟賴以若神明。複受命為上京兵馬部署。遂押軍戎。又當征役。方臨桑水。忽起薤音。以統和二十三年五月十三日薨於本宅。享年五十有三。以其年十一月十六日。葬於利州西三十里尖山南焉。禮也。公娶室天水郡趙氏。保靜軍節度使太保匡堯之長女。蘭芳蕙茂。儀靜體閒。將貞順以成風。擬河洲而葉詠。有三子。孟曰瑩。廂都指揮使。次男凝。次男福哥。皆千里驥子。九包鳳雛。明敏天生。琢磨人寶。有二女。長適金州防禦使管內諸處置使張近武之次男日行為妻。次女妲哥。玉肌珠脛。螓首蛾眉。以禮自持。其儀不忒。縉。公兄守平州望都縣令。未侵暮景。遽奄下泉。次遼興軍節度山河使。早亡。次弟式。涿州刺史檢校司徒。次夫。守秘書省校書郎。早亡。次弟制。西頭供奉官。次小溝兒。綸綍受命。乾潔立身。俱揚鸑鶩之音。共守鶺鴒之義。公忠信有厚。溫和無玷。礪臣節奉於兩朝。霈皇澤近於三紀。既明且哲。許國忘家。日逝人寰。衰年未逼。星沉魚笱。急景難留。嗟無兆於鳩金。痛長埋於虹玉。嗣子情哀陟怙。志忉為陵。銘志未修。函題見托。乃援其筆。為勒詞云。
131 昌期偶運。哲人佐時。韓白妙略。岳湛奇姿。藝精弧矢。德厚謙慈。朝獎有位。公清無私。福窮於彼。命謝於茲。牛眠卜宅。鶴吊傷思。聲名不朽。魂魄何之。嗚呼哀哉。存歿如斯。拓本。
132 志蓋題「故太原郡王墓志銘」八字。文前題「前寧遠軍節度副使銀青崇祿大夫檢校太子賓客兼監察御史武騎尉太原公墓志銘並序」三十六字。又「講法花上生經文章賜紫沙門志銓撰」十五字。原拓霸作霸,易兒昜,牆作牆,桑作桑,笱作笉均屬碑刻別字;至於以特為持、以思為恩、以日為曰,則是刊寫之誤,茲並訂正。
133 ○盤山甘泉寺新創淨光佛塔記統和二十三年 □庭用
134 伏以聚沙為塔。尚獲入聖之殊因。舍金買園。自感生天之妙果。三乘備載。十號明宣。今乃歲值安康。人皆豐足。重空門者霧集。慕釋典者雲屯。欲構良因。特於勝地伏遇我承天皇太后恩沾萬匯。德被兩朝。致率土以虞□實含靈而有賴。況我昭聖皇帝。垂衣而御宇宙。握鏡以統黔黎。乃見邇肅之遠安。是致塗歌之里詠。我大元帥梁國大王機宣虎帳。力贊龍圖。遐方畏威。生民懷惠。況州主司徒。牧民廉潔。作國忠貞。早揚去獸之謠。複著還珠之美。本縣侍御。才高吐鳳。詞逸懷蛟。此時屈帶於銅章。異日已達於金闕。維那蘇州司馬張彥瓊等。興國軍節度巡官李玉。道心堅固。服事修崇。於漁陽之封。在甘泉之寺。創無垢淨光佛舍利塔也。非因舊址。特立新規。事既辦於眾心。功乃成於不日。上侵圓蓋。視日月以相連。下鎮方隅。得天龍之擁護。瞻禮者罪滅。敬仰者福生。庭用學靡盈車。才非滿□。鄒魯之風慕□。燕趙之奇蔑聞。見托既頻。退辭不獲。庶使陵遷穀變。紀盛事以□遺。地久天長。在貞氏而永錄。邑眾同修上善。並刊芳名。
135 統和二十三年歲次乙巳十月丙子朔二日丁丑記。拓本。
136 ○王鄰墓志銘並序統和二十四年
137 志者。形於言而侔於法。觀其行而立其規。規矩可以播徽猷而揚威烈。徽故事而著英聲。若以課虛。焉能務實。匪銘匪石。無以彰不□之談。乃質乃文。可以敘莫窮之紀。承其大體。敢構荒辭。陳三代之嘉名。垂千年之人範。其先太原琅琊國王之太子晉之後。祖任儒州刺史。烈考大郎君諱繼溫。不仕。娶北平氏。次弟諱繼□。授銀青崇祿大夫檢校尚書左僕射。娶彭城氏。公昆季五人。長兄諱顒。不仕。次弟諱鄰。字德潤。卓乚亨二年授東班少府。銀青崇祿大夫兼監察御史武騎射。以統和三年授銀青崇祿大夫。使持節降聖州諸軍事行降聖州刺史兼監察御史武騎尉。次統和十四年授銀青崇祿大夫檢校國子祭酒使持節喦州諸軍事喦州刺史兼監察御史武騎尉。次統和十八年授蔚州錢帛都監。次統和二十一年授上京都商稅院都監。次弟諱操。武定軍山河指揮使。次弟諱政。統和五年授右番殿直。次統和九年授西頭供奉官銀青崇祿大夫兼監察御史武騎尉。次統和十年授銀青崇祿大夫檢校國子祭酒行閣門通事舍人兼監察御史武騎尉。次弟俊。啟聖軍衙內都指揮使。長兄娶隴西氏。次娶清河女。次娶弘農氏。次娶彭城氏。次娶天水氏。兒侄守密。供奉班祗候。次守琢。興國軍衙內都指揮使。次守□。□□軍山河指揮使。次守元。供奉班祗候。次守□。次守寧。次守敖。次守敬。次守順。次□佛留。次通兒。次□十。公以金玉之才。應風雲之會。□勤二聖□□兩朝。陪鴦鶩而寒暑無移。□鑾輿而夙夜匪懈。資忠應信。直懷柔經。任使以事公。歷□馳而守□。謀合神勝。妙簡帝心。或征討以獲功。或㘅宣而詞道爰□□拒使□專城布政□□□疲民之父母。扶危寧亂。為聖主之股肱。甘雨隨軒。仁風遠□□承美替又降仁恩。授以監職選茲清慎□而□□□□□□納銳□而無黨無以□述□□公私得濟。致時殷而俗阜。感仁洽以義□未許干勤。忽縈疾□數□良□莫遇秦醫。仰天道以難論。嘆人生之到此。公享年六十有二。以統和二十一年一月十二日薨。□□□□以當年十月三日葬之。禮也。又以統和二十四年十一月一日卜其吉兆。加以玄堂。日往月來。窆□□□□悼天長地久。難追□岱之魂□等方命下卜□城拙□謹為銘曰。
138 挺生隨氣。命世英才。相時而動。應運而來。兩居郡守。生平□□。仁□既□。□□□□。□授皇恩。兩臨重務。清振□玄。□□寰宇。忽隨夜舟。逝水同流。牛服兮符吉兆。掩玄堂兮千秋。
139 統和二十四年十一月一日敬記。拓本。參《滿洲金石志》。
140 ○□奉殷墓志統和二十五年
141 維統和貳拾伍年。歲次丁未。肆月丁卯朔貳拾捌日甲午。樂■〈八上女下〉郡□奉殷墓志。元是魏府大村固人。寺■〈耳上口下〉皇帝打膚入■〈囗夷〉亡父曾任下津縣令。□殷身受郎主補充左教練使。後次彰義軍節度補司馬。後次任□義軍節度著補充攝節司空。■〈水乚〉親駈肆拾貳口參拾參口並是□□「國」作「■〈囗夷〉」,外有玖口駈使人。並是買到。伍口□□忙兒。外兒。喜兒。六兒。官□。抄本。
142 按本志撰者未署名。志文中如「嗣聖」作「寺職」,突出表現民族意識。至於「打虜」、「驅口」等資料則更為珍貴。
143 ○王說墓志銘並序 統和二十六年 李度
144 公以匡合為人傑。清純為國楨。□角文□□□□□□□鈐神授。才略天然。踵二八臣。契半□運。鷹揚其勢。虛變其姿。生佐聖主。聞□□明朝□終事既影□□何敘焉。形往名留。非玉牒金版可紀。影沈譽振。非鱗門貞氏可書。刊錄斯深。古今不朽。公諱說。字夢徵。其先太原琅琊國□王太子之後也。林六□□天地人一貫三為王天下□往祖諱納。爰因大聖皇帝攻□。天下宅心向化。回□歸盟。一見□注應國風□□授守吏部尚書門下侍郎。次純和守正佐理功臣。宣徽使特進檢校太傅開國侯食邑一千戶。夫人□氏。生三子。長諱崇□。不仕。次崇信。授東頭供奉官。次遼西州刺史。夫人石氏。生二子。長□□不仕。次□□授□□□□□□公□□□詩崇□日生□□儒□兩州刺史。夫人崔氏。生八子。長希憫。不仕。次公□□□□□□□□□□□國□□□□□□□□明黜惡東宮□賢。沾雨露恩。應雲龍會。授西頭供奉官。克勤扈蹕。□節從鑾授初階。次以□使檢校國子祭酒加檢校太子賓客。掌御莞宸游。無失從禽□獵□次軍器庫使。弧矢既精。戈干□引。次翰林茶酒使主司九□□奉□一人。次□□□墳都部署。加金紫檢校司空上柱國。靡怠於營置全墳邑授亳州防禦使檢校司徒。知□州刺史□削銀青授金紫平水□□山河。次上京副留守。政肅刑清。民殷俗阜。次奉先軍節度使檢校大保行顯州刺史。上柱國琅琊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駟馬擁雙旌。奉宣統制兵夫。展拓疆界。次積慶宮漢兒渤海都部署檢校太傅□日雄藩□治宮務奉□□□宣同監國政。權宣徽及五宮院事。燕京管內商稅都點檢。為樞□□□酬出□□□□□夫檢校太尉□□□□以兩國通和。萬方歸一。尚□□□□□□□授忠勤奉主功臣。寧江軍節度使□□州刺史琅琊郡開國侯食邑一千戶。加四字而□□□□□□□□□□□□□□□□□□□□□宣為板築都部署。宣差中京大內□□□□□居國內節□□權掌□皆在指呼。次弟希隆。□頭供奉官。相次轉至涿州刺史。上柱國琅琊郡開國男食邑三百戶。次弟希顏。不仕。次希□。右番殿直授西頭供奉官。儀鑾副使。次弟希弈。不仕。次弟希濤。授左番殿直。次弟希□。權閣門舍人公是供遙建彼皇都。營築勞神。板圖任重。加授戶部使。掌戶籍。轄□夫。大內既成。□□已就。功名未顯。疾病俄縈。空伏枕以纏□□□□羸悴。聖上賜良藥。宣名醫。仰天道以□窮。嘆人生之到此。貞魂忽散。□聖帝之股肱□□□□□疲民之父母。去統和二十五年七月三日壬□時。薨於中京□□。享年五十有七。次遷神柩於建州北私宅。以當年十月七日庚時焚殯之。禮也。既□□焰芝蘭之香□□□□□逐清風。金玉之質歸天上。聖上顧以勛臣。特加賻贈檢校太師。明天降命。泉路□□取統和二十六年八月二十日戊申□□□□赴良辰。謀大葬。卜窀穸。鑿高岡。燕集御泥。鳥來下淚。玄扃朗見。對松□以□□於掩夜□慘□□之□□□□濟陽郡夫人蔡氏。蓋承夫貴。特授□恩賜霞帔冠□□□貞□□質溫恭可□□□□□□□□縣生八子。長元則。新婦□氏。特授□命。俄丁父憂。次元濟。早亡。次□□□□□□氏。次元坤。新婦崔氏。次元憲。次元鼎。次元亨。次元□。男等悲纏□內。痛貫九回。欲尋□□之靈。何年得見□□□□□□□之嘆□日徒傷。孝子泣血伸誠。末士則含酸運思。追□□之景行。□在世之休聲。不棄小才。用□□德。操□□□□□□□流而謹為銘曰。
145 偉哉賢良。來輔聖□。□□資蔭。蒞事朝堂。自供奏班。授諸□□。郡著公方。克懷忠赤。修皇子□。副□漢尹。折獄能□。共軒是誰。帝輦俄遷。雄藩是守。義感群心。德傳眾口。貴封五等。首冠六宮。金輝玉潤。仁洽道豐。建都構廈。竭力輸勤。基成事立。世泰時殷。將顯元功。忽纏痼疾。雖賜靈丹。難痊英質。忍辭明代。恨泛夜舟。蒿里風慘。玄堂月秋。神姿忽掩在高墳。萬載千齡俞不□。
146 統和二十六年歲次戊申八月己丑朔二十日戊申。匠人劉全進。
147 太平七年。歲次丁卯。正月戊寅朔。十七日甲午。濟陽郡夫人蔡氏薨於顯州之私第。是歲四月辛未朔。二十日甲午申時袝葬先太師之北□。禮也。拓本。參《滿洲金石志》。
148 拓本文前題有「故檢校太師琅琊公墓志銘並序」十三字,又「寧王府推官李度撰」八字。
149 ○諫伐高麗疏統和二十八年 蕭敵烈
150 國家連年征討。士卒抗敝。況陛下在諒陰。年穀不登。創痍未複。島夷小國。城壘完固。勝不為武。萬一失利。恐貽後悔。不如遣一介之使。往問其故。彼若伏罪則已。不然。俟服除歲豐。舉兵未晚。《遼史》八八本傳。
151 ○涿州移建孔廟碑陰記統和二十八年
152 舊廟在城南東北隅。是年刺史高公移置南城東南隅康莊之左。《秋澗集》。
153 元王惲《涿州移置考》云:「及讀遼統和二十八年州刺史廣陵高公《移(孔廟碑陰記》云:……因複悟今州城南北若連環然。意者置州時。展築南城而廣大之。今市中隔門。本故縣城南門也。觀此前後証據甚明,無可疑者。」)
154 ○耿延毅妻耶律氏墓志銘統和三十年 史克忠
155 易曰。有天地然後有夫婦。蓋乾坤定而陰陽分。男女生而婚姻作。肇起人倫之本。區別恩義之端。生則保宜家之吉。固敦歡好。沒則懷同心之戀。是興論撰。則夫婦之義大矣哉。夫人耶律氏。本姓韓。其韓氏之源。國紀家牒備矣。此不複書。自諸父大丞相晉國王。尚書令文中王。寅亮累朝。操執八柄。曹公輔漢。運霸世之機籌。伊尹匡殷。樹格天之勛伐。故賜耶律氏。與國同姓焉。參天壽木。騰枝葉以同榮。上漢洪河。湧源流而共浚。曾祖諱知古。彰武軍節度使。太師中書令。角立傑出。忠甲信胄。身為社稷之臣。材高廊廟之器。龍旌虎節。雖登上將之壇。雞樹鳳池。兼竣三台之秩。敬仲事齊而莫京。臧仲於魯而有後。王父諱匡嗣。西南面招討使。晉昌軍節度使。尚父秦王。贈尚書。岳粹星精。帝師邦彥。𨨞鉞專征伐之任。鼎鐘銘夾輔之勛。不貳致君。仲父得鴻翼之喻。通三襲爵。穆公剪鶉首之封。德被生靈。業垂堂構。烈考諱德衝。武定軍節度使。檢校太師。同政事門下平章事。贈侍中。國之柱石。人之衡鏡。得泛水之兵略。識常山之陣勢。執圭象魏。滿朝欽謇諤之風。杖鉞藩宣。闔境沐仁惠之化。不朽之績。紀於太常。妣宋國太夫人蕭氏。聖善被躬。慈愛為德。母儀克備。行為內事之規。國命仍加。用正小君之位。夫人則宋國太夫人之所長嫡也。宣徽太尉之賢姊也。寬明而智。通惠而辨。德行芬芳。秀芝蘭於一室。容華麗美。廳桃李於三春。迨自笄年。備孰姆教。於是太保耿公。彌切附蘿之勢。勉從超乘之選。二姓合好。克符鳴鳳之占。百兩言歸。允協乘龍之慶。夫人外言不入。中饋克勤。榛慄■〈來上米下〉著。式重告虔之禮。綺羅珠翠。終無怙富之驕。閨壺成其雍穆。舅姑存其孝敬。婦道既彰。皇恩乃降。於統和二十五年內授漆水郡君。絲綸遽捧。彌崇命婦之榮。爵號惟新。大顯從夫之貴。夫人義雖齊體。敬則如賓。蘋蘩無失職之稱。湯沐有增封之益。又於統和二十九年。加授漆水郡夫人。與乎石源姑。則昔非而今是。封丘紀號。亦前輝而後光。今屬太保公。才業濟時。風雲遇主。鯤翻巨浪。欲張橫海之鱗。鰲斷靈峰。終作扶天之柱。出則分諸侯之戎閫。入則綰天子之宮庭。事君以忠。方俟千鐘之祿。與子偕老。冀同百歲之榮。何期禍福相倚。疾𤻞深嬰。過隙難留。莫駐白駒之影。舞鏡自顧。忽痛孤鸞之形。以統和二十九年冬十月七日寢疾。終於私第。享年四十八。嗟乎。風雨無情。吹落芙蓉之艷。神仙有伴。引歸蓬島之程。恆娥失而皓月空。織女下而明星墜。傷連戚里。悲慟私門。以統和三十年十五月十五日葬於霸州西青山前。有女一人。董姐。年雖尚幼。情深何恃。荼蓼之苦。何痛如之。夫人世之賢姬。邦之淑媛。四德兼備。二物安和。居在簾帷。以禮法自持。接於宗族。以柔順相牧。長姒雉娣。每推謙抑之風。女獲男臧。不識慍勵之色。何降年之不永。反福善以為虛。而太保公以伉儷之情。存沒為苦。悼琴瑟之中斷。嘆桐之半枯。香骨歸泉。指窀穸之匪遠。孤魂游岱。慮冥寞以無聞。故命非才。式揚盛美。雖辭非幼婦。參八字以無奇。而銘勒他山。庶千年而不泯。其銘曰。
156 天地始分。夫婦有倫。王公貴倫。秦晉成姻。工容備德。貞美周身。天恩累沐。郡號彌新。內知娣姒。外穆宗親。降年不永。大禍俄臻。痛鸞皇分失侶。悲桃李兮辭春。附先塋兮霸之右。名不朽兮勒貞氏。拓本。
157 文前原題「皇朝永興宮漢兒渤海都部署金紫崇祿大夫檢校太保兼御史大夫上柱國鉅鹿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耿公夫人漆水郡夫人墓志銘並序」五十五字。
158 又「積慶宮都部署判官將仕郎試大理評事史克忠撰」二十字。共二行。
URN: ctp:ws610784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