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 檢索 "䈗"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古清涼傳
條件: 包含字詞「䈗」
Total 1

古清涼傳

7 謹按。華嚴經菩薩住處品云。東北方。有菩薩住處。名清涼山。過去有菩薩。常於中住。彼現有菩薩。名文殊師利。有一萬菩薩。常為說法。餘每覽此土名山。雖嵩岱作鎮。蓬瀛仙窟。皆編俗典。事止域中。未有出於金口。傳之寶藏。宅萬聖而敷化。自五印而飛聲。方將此跡。美曜靈山。利周賢劫。豈常篇之所紀。同年而語哉。今山上有清涼寺。下有五台縣清涼府。此實當可為龜鑒矣。一名五台山。其中。五山高聳。頂上並不生林木。事同積土。故謂之台也。酈元水經云。其山。五巒巍然。回出群山之上。故謂五峰。晉永嘉三年。雁門郡(蘇果蘇寡二切)人縣百餘家。避亂入此山。見山人為之步驅而不返。遂寧居岩野。往還之士。時有望其居者。至詣尋訪。莫知所在。故人以是山。為仙者之都矣。仙經云。五台山。名為紫府。常有紫氣。仙人居之。旌異記云。雁門有五台山。山形有五峙。一台常晦。不甚分明。天清雲散。有時而出。括地志云。其山。層盤秀峙。曲徑縈紆。靈嶽神溪。非薄俗可棲。止者。悉是棲禪之士。思玄之流。及夫法雷震音。芳煙四合。慈覺之心。邈然自遠。始驗游山者。往而不返。集記者曰。文殊師利者。蓋法身之大士也。先成正覺。名龍種尊。名歡喜藏。亦號普見如來。今以方便力。現為菩薩。所以對揚聖眾。攝濟群蒙。鞭其役者。驅之彼岸。詳乎道也。識智無以造其源。談乎跡也。名數不可階其極。但以迷徒長寢。莫能自悟。遂使俯降慈悲。見茲忍土。任持古佛之法。常居清涼之地。表跡臨機。俟我含識。般泥洹經云。若但聞名者。除一十二劫生死之罪。若禮拜者。恆生佛家。若稱名字。一日至七日。文殊必來。若有宿障。夢中得見形像者。百千劫中。不墮惡道。大矣哉斯益也。火宅諸子。何可忘懷。但博望張騫。尋河源於天苑。沙門法顯。求正覺于竺幹。況乃咫尺神洲。揄揚視聽。其來往也。不移於晦望。其涉降也。匪勞於信宿。豈可不暫策昏心。聊揮懈足。歷此微款。為覺路之津乎。或問。大聖化物。理應平等。正宜周旋億剎。何乃滯此一方乎。答曰。誠如來旨。誠如來旨。但具三緣。須居此地。一是往古諸佛展轉住持。二使無志下愚。專心有在。三為此處根熟。堪受見聞。餘謂。抑揚之道。如斯而已矣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