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第二

《卷第二》[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姚氏三瑞堂》

1
閶門之西,有姚氏園亭,頗足雅致。姚名淳,家世業儒,東坡先生往來必憩焉。姚氏素以孝稱,所居有三端堂,東坡嘗為賦詩云:「君不見董召南,隱居行義孝且慈。天公亦恐無人知,故令雞狗相哺兒,又令韓老為作詩。爾來三百年,名與淮水東南馳。此人世不乏,此事亦時有。楓橋三瑞皆目見,天意宛在虞鰥後。惟有此詩非昔人,君更往求無價手。」東坡未作此詩,姚以千文遺之。東坡答簡云:「惠及千文,荷雅意之厚。法書固人所共好,而某方欲省緣,除長物舊有者,猶欲去之,又況復收邪?」固卻而不受。此詩既作之後,姚復致香為惠。東坡於《虎丘通老簡》尾云:「姚君篤善好事,其意極可嘉,然不須以物見遺。惠香八十罐,卻託還之,已領其厚意,與收留無異。實為它相識所惠皆不留故也。切為多致,此懇。」予家藏三瑞堂石刻,每讀至此,則歎美東坡之清德,誠不可及也。

丁氏賢惠錄》

1
丁氏賢惠錄》,安定先生文,蘇子美書。丁氏乃晉公之女弟,陳君子之母也。封長安縣君,賢行甚著。晉公鍾愛其甥,欲官之,丁氏固辭,俾其以學術進,晉公竦然稱歎。已而同其弟繼登進士科。觀此,足以知夫人之賢矣。
2
里人張紳,世與陳舊,其婦娩而沒,夫人褓其嬰歸,付乳媼,親加拊視,能言而還之。相兄既南謫,家日淪困,有姪孫女幼孤,夫人訓育篤於己生。及歸馮氏子,婦式閒淑,甚宜其家。時工部黃郎中宗旦守蘇,聞而謂人曰:「玆事可書于史。」

張文定公知崑山》

1
張文定公方平,景祐中宰崑山。時蔣堂侍郎為郡守,得公著《芻蕘論》五十篇上之,因舉為賢良。公知崑山時,吳越歸國未甚久,郡邑地曠,民占田無紀,歲遠多侵越,訟數十年不能決。公召問所輸租稅幾何?大約百一二。悉收其餘,以賦貧民,自是無訟。

傳燈錄》

1
永安禪院僧道元,纂佛祖訖近世名僧禪語,為《傳燈錄》三十卷以獻。祥符中,詔翰林學士楊億、知制詻李維、太常丞王曙刊定,刻板宣布。

曾大父》

1
曾大父諱宗元,字會之。自幼穎悟絕人,讀書于虎丘寺,晝夜不絕。舉進士,為鄉里首選。繼登天聖五年第,主杭州仁和縣簿。時范文正公為帥,改容禮之曰:「公器業清修,他日必為令器,謹勿因人以進。」曾大父敬服其訓。高祖既抱疾,因乞便親,移吳縣簿。後以居憂服闋,調建安尉。藹有稱聲,保任者二十有二章。召見,改大理寺丞,知句容縣。發擿奸伏,政如神明。葉道卿內翰時開府金陵,甚為之前席。楊紘持使節行部,號為深酷,吏望風投劾而去。紘過境上,獨不入縣,或問其故,紘曰:「龔君治民,所至有聲,吾往徒為擾耳。」其見重如此。自登朝,未嘗游公卿之門,皆文正公之教也,士論美之。嘗通判衢、越二州,終都官員外郎,葬南峰山。有文集十卷,號《武丘居士遣稿》。子程、孫況,俱擢第。曾大父善作詩,嘗有《六月吟》云:「曦輪獵野枯杉松,火焚泰華雲如峰。天地爐中赤煙起,江湖煦沫烹魚龍。生獰渴獸脣焦斷,峻翮無聲落晴漢。飢民逃生不逃熱,血迸背皮流若汗。玉宇清宮徹羅綺,渴嚼冰壺森貝齒。炎風隔斷真珠簾,池口金龍吐寒水。象牀珍簞凝流波,瓊樓待月微酣歌。王孫晝夜縱娛樂,不知苦熱還如何?」《夜宴》詩云:「兔魄侵堦夜三刻,蜀錦堆香花院窄。風動簾旌玳瑁寒,露垂蟲網真珠白。美人匝席羅弦管,綺幄雲屏爐麝暖。只恐金壺漏水空,不怕鸞觴琥珀滿。勸君莫負秉燭游,曾見古人傷晝短。」《贈處士林逋》詩云:「高蹈遺塵蛻,含華傲素園。璜溪頻下釣,蕙帳不驚猿。養浩時清嘯,忘機只寓言。幾回生蝶翅,明月在西軒。」《送陳君子之四明》詩云:「短亭祖帳接平川,柳拂回波繫畫船。漸向落暉分繡袖,忍聽離曲怨鵾絃。雲連稽嶺應懷古,路近花源好訪仙。那更憑高望天際,江堤煙重草綿綿。」《搗砧詞》云:「星河耿耿寒煙浮,白龍銜月臨霜樓。誰家砧弄細腰杵,一聲擣破江城秋。雙桐老翠墮金井,高低冷逐西風緊。靜如秋籟暗穿雲,天半驚鴻斷斜影。哀音散落愁人耳,何處離情先喚起。長信宮中葉滿堦,洞庭湖上波平水。萬里征夫眠未成,搖風搗月何丁丁。楚關秦嶺有歸客,一枕夜長無限情。」曾大父嘗以所業投范文正,文正曰:「子之文,溫厚和平而不乏正氣,似其為人也。」世以為確論云。

婁侯》

1
崑山,乃古之婁縣,今縣之東北三里有一聚落,尚以婁縣為名。或云在漢為疁,後避錢王諱改今名。予考《三國志》,張昭拜輔吳將軍,封婁侯,則縣之為婁舊矣。《漢書》云改於王莽時。

滕章敏公》

1
滕元發名甫,避高魯王諱,以字為名,更字達道。九歲能賦詩,敏捷過人。范文正之父為諸舅,見而奇之,教以為文。文正為鄉郡,而安定胡先生居於郡學,公往從之,門人以千數,第其文常為首。舉進士,試於廷,宋景文公奇其文,擢為第三。以聲韻不中程,黜之。其後八年,復中第三,通判湖州。時孫威敏公沔守錢塘,一見曰:「後當為賢將。」授以治劇守邊之要。召試學士院,判吏部南曹,同修起居注、知制誥、知諫院。王陶論宰相不押班為跋扈,上以問公,公曰:「宰相固有罪,然以為跋扈,則臣以為欺天陷人矣。」知開封府,遷御史中丞,抗論得失為多,出知秦州。河朔地震,壞城池廬舍,命公為安撫使。還,復知開封府,除翰林學士,出知鄆州,移定州。入覲,力言新法之害。至定,虜人畏服。上喜,令再任,詔曰:「寬嚴有體,邊人安焉。」因作堂,以「安邊」名之。又上疏論新法,徙青州,留守南都,知蒲、鄧二州。坐累,知安州。侍郎韓丕,旅殯于安,五十年矣。學士鄭獬,安人也,既沒十年,貧不克葬,公皆葬之。以言者復貶筠州,已而為潮州。哲宗即位,徙蘇、揚二州,除龍圖閣直學士,復知鄆州。歲方飢,乞淮南米二十萬石為備,全活五萬人。徙真定、河東,除龍圖閣學士,復知揚州。未至而卒,年七十一。贈左銀青光祿大夫,諡曰章敏,葬陽山。公屢領帥權,條畫皆有方,議者謂近世名將無及公者。朝廷雖知公之深,而終不大用。每進,小人必讒之。公嘗上章自訟,有曰:「樂羊無辜,謗書滿篋;即墨何罪,毀言日聞。」天下聞而悲之。

滄浪亭》

1
滄浪亭,在郡學之東,中吳軍節度使孫承祐之池館。其後蘇子美得之,為錢不過四萬。歐公詩所謂「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是也。予家舊與章莊敏俱有其半,今盡為韓王所得矣。

范文正公復姓》

1
范文正公幼孤,隨其母適朱氏,因從其姓,登第時,姓名乃朱說也。後請於朝,始復舊姓,表中改用鄭準一聯云:「志在投秦,入境遂稱於張祿;名非伯越,乘舟偶效於陶朱。」范蠡、范睢事,在文正用之,尤為切當。今集中不載。

鄭宣徽》

1
鄭戩,字天休,居臯橋。天聖初,登進士第。嘗知開封府,發擿姦伏,都下肅然。遷三司使、知樞密院,俄以資政殿學士知杭州,移鎮長安。有表曰:「聽嚴宸之鐘鼓,未卜何晨;植勁柏於雪霜,更觀晚節。」上稱誦者數四,謂左右曰:「戩氣質英豪,朕欲用為宰相,故屢試于外也。」慶歷三年,代范文正為四路都招討,元昊畏其威。再知長安,蕃酋部將遮道臥轍,不得行。六年移并州。尋拜宣徽使、奉國軍節度使。未幾薨,贈太尉,諡文肅,葬橫山。

五柳堂》

1
五柳堂者,胡公通直所作也。其宅乃陸魯望舊址,所謂臨頓里者是也。公諱稷言,字正思,兵部侍郎則之姪。少學古文於宋景文,又嘗獻時議於范文正,晚從安定先生之學,皆蒙愛獎。後以特奏名拜官,調晉陵尉,又主鄞縣簿,又為山陰丞。自度不能究其所施,乃乞致仕。陞朝之後,仍賜緋衣銀魚。公既告老,即所居疏圃鑿池,種五柳以名其堂,慕淵明之為人,賦詩者甚眾。公自中年清修寡欲,延納後進,談論不少休。日入後不飲食,率以為常,或與客夜坐久,不過具湯一杯而已。年八十餘而終,江諫議公望為志其墓。子嶧。

中隱堂三老》

1
曾大父自都官員外郎分司南京,謝事家居,所居在大酒巷。取白樂天「大隱住朝市,小隱入丘樊;不如作中隱,隱在留司間」之詩,建中隱堂。與尚書屯田員外郎程適、太子中允陳之奇相與游從,日為琴酒之樂,至於窮夜而忘其歸。二公皆耆德碩儒,致政於家,吳人謂之「三老」。

林氏儒學之盛》

1
林氏本福清人,徙居吳門,有諱概者,嘗為省試第一,登載《國史儒學傳》。其子曰希、旦、邵,顏,相繼俱登科級。希為樞密,諡文節;旦為殿中侍御史;邵為顯謨閣直學士,諡文肅;顏為光祿卿。希之子虞,中詞科;旦之子虙;亦登第;邵之子攄,賜出身,為中書侍郎。近世儒門之盛,必推林氏云。

國一禪師》

1
國一禪師,乃崑山圓明村朱氏子。捨俗為僧,受業於景德寺,法名道欽。因游歷叢林,遇一有道者,語之云:「乘流而行,遇徑而止。」既至雙徑,遂借龍潭築菴於其上,即開山之祖也。事載《塔銘》云。今慧聚寺之西,有以羅漢名橋者,蓋指國一云。

葉少卿》

1
葉參字少列,嘗守此郡,既謝事,因居焉。其子清臣,登禁從,少列猶及見之。范文正公嘗贈之詩,云:「退也天之道,東南事了人。風波拋舊路,花月伴閒身。湖外扁舟遠,門中駟馬新。心從今日泰,家似昔時貧。見子登西掖,攜孫過北鄰。白雲高閣曙,綠水後池春。尊酒呼前輩,爐香叩上真。只應陰德在,八十富精神。」其居第在天慶之東,中有七檜堂。內翰道卿,嘗持本路漕節侍養。道卿之子公秉,又嘗守鄉郡,搢紳榮之。善卷寺丞,乃內翰之孫,長於詩,與祠部叔父唱和甚多。其姪主簿公,娶叔祖四朝議之女。

二游詩》

1
吳之士,有恩王府參軍徐修矩者,守世書萬卷,酣飲於其間,至日晏忘飲食。又有前涇縣尉任晦,其居有深林曲沼,危亭幽砌。皮日休嘗游二君宅,每為浹旬之款,篇章留贈不一,號《二游詩》。

安定先生》

1
胡翼之,本海陵人。學者尊其道,皆稱為安定先生。景祐中,范文正公薦先生,白衣對崇政殿,授祕書省校書郎。文正上疏請建郡學,首以先生為吳興學官,繼移此邦。先生居學,嚴條約以身先之。雖大暑必公裳,終日延見諸生,以嚴師弟之禮。解經有至要義,懇懇為諸生論其所以治己而治乎人者。學徒千數,日月刮劘,為文章皆傅經義,必以理勝。信其師說,崇尚行實。自後登科為大儒者,累世不絕。如滕章敏、范忠宣、錢內翰醇老,皆從先生之學者也。至今學宮畫像而祠之。

蘇子美飲酒》

1
子美豪放,飲酒無算,在婦翁杜正獻家,每夕讀書以一斗為率。正獻深以為疑,使子弟密察之。聞讀《漢書·張子房傳》至「良與客狙擊秦皇帝,誤山副車」,遽撫案曰:「惜乎!擊之不中。」遂滿引一大白。又讀至「良曰:『始臣起下邳,與上會於留,此天以臣授陛下』」,又撫案曰:「君臣相遇,其難如此!」復舉一大白。正獻公知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誠不為多也。」

張伯玉郎中》

1
張伯玉,字公達,嘗為郡從事,剛介有守,文藝甚高。范文正公深愛之,嘗舉以應制科,舉詞云:「張某,天賦才敏,學窮閫奧,善言皇王之治,博達古今之宜。素蘊甚充,清節自處,堪充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其應詔也,又作《上都行》送之,果中高選。伯玉在蘇日,述作並見《蓬萊集》。

上方詩》

1
唐孟郊,因其父為崑山尉,嘗至山中,題詩於上方云:「昨日到上方,片霞封石牀。錫杖莓苔青,袈裟松柏香。晴磬無短韻,晝燈含永光。有時乞鶴歸,還放逍遙場。」其後張祜嘗游,亦有詩云:「寶殿依山險,凌虛勢欲吞。畫簷齊木末,香砌壓雲根。遠景窗中岫,孤煙竹裹村。憑高聊一望,歸思隔吳門。」皇祐中,王荊公以舒倅被旨來相水事,到邑已深夜,艤舟寺之前,秉火炬登山,閱二公之詩,一夕和竟,詰旦即回棹。其詩云:「僧溪蹯青蒼,莓苔上秋牀。霜翰飢更清,風蘤遠亦香。埽石出古色,洗松納空光。久游不忍還,迫迮冠蓋場。」「峯嶺互出沒,江胡相吐吞。園林浮海角,臺殿擁山根。百里見漁艇,萬家藏水村。地偏來客少,幽興祇桑門。」此四詩,為山中之絕唱。

陳龍圖使高麗》

1
陳睦,字子雍。嘉祐六年登進士科,名在第二。治平中,詔舉館閣才行之士,子雍與劉攽、李常寧、李清臣輩首被選擢。熙寧、元豐間,高麗屢航海修貢,朝廷以為恭,選使往諭之。初命林希子中,力辭。更命睦,睦即日就道。神宗大喜,語輔臣曰:「林希無親,堅辭不行;陳睦親在,乃不憚於往。」因出希知池州;假睦起居舍人,直昭文館,特賜黃金帶。受命七日而行,涉海逾月,出入驚濤中,遂抵其國。使還,乃真拜所假官職,且令服所賜黃金帶,又賜黃金盞於令式外,以為寵。俄直龍圖閣、知潭州,卒。二子:彥文經仲,嘗躋法從;彥武緯叔,為提舉官。墓在南峯山。
2
初,林希樞密買卜于京師,孟診為作卦影,畫紫袍金帶人對大水而哭,林以為高麗之役涉瀚海,故力辭之。後出知池州,繼遭喪禍。其驗不在彼而在此,始知禍福不可避也。

朱樂圃先生》

1
朱長文,字伯原,未冠擢進士第,英聲振于士林。元祐初,充本州教授,入朝除祕書省正字、樞密院編修官。後以疾解任,退居于家。所居在雍熙寺之西,號樂圃坊。地有高岡清池,喬松壽檜,先生以志不得達,棲隱于中。潛心古道,篤意著述,人莫敢稱其姓氏,但曰樂圃先生。樂圃在錢氏時,號金谷。方子通嘗有詩云:「吳門此圃號金谷,主人瀟洒能文章。」子通又嘗著《樂圃十詠》:一曰《樂圃》,二曰《邃經堂》,三曰《琴臺》,四曰《墨池》,五曰《魚溪》,六曰《詠齋》,七曰《灌園亭》,八曰《見山岡》,九曰《峨冠石》,十曰《洌泉井》。常公安民嘗造先生隱居,愛其趣識志尚灑然有異於人,而惜其遺逸沈晦,因觀所著《續圖經》,遂作序以紀之。

海湧山》

1
虎丘,舊名海湧山,闔閭王既葬之後,金精之氣化為虎,踞其墳,故號虎丘。山椒有二伽藍,列為東西,白樂天有東武丘、西武丘詩,顏魯公亦云:「不到東西寺,於今五十春。」今之西菴,所謂西武丘也。「虎」字避唐諱,改曰「武」。

盧通議》

1
盧革,字仲辛,本德清人。少奇穎,舉神童,年十六,擢進士乙科。慶歷間,知龔州。時蠻人入寇桂管,公經畫軍須,以應辦聞。歷婺、泉二州,除廣南提點刑獄、福建湖南兩轉運使。力請郡以自効,神宗嘉之,顧執政曰:「盧革恬退如此,可與一佳郡。」遂除宣州。未幾告老,遷光祿卿致仕。以子貴,進秘書監、太子賓客。官制行,改太中大夫。哲宗踐阼,遷通議大夫。退居于吳十五年,年八十二卒。子秉。今盧提刑橋,即公所居之地也。先殿院既以散秩養痾,日與賓客酌酒賦詩自娛,公誠慤莊重,有前輩之風,先殿院雅好其為人,朝夕與之議論。公性不甚飲,每勸之,酒至三分,則起而拱手,曰:「已三分矣。」至五分,則曰:「已五分矣。」其他率以是應之。既去,先殿院審執事者,皆曰:「客之言毫髮不妄。」由是益器重之。

閶門樓詩》

1
閶門舊有樓三間,予猶及見之。陸機《吳趨行》云:「閶門何峨峨,飛閣跨通波。重欒承游極,回軒啟曲阿。」蘇子美詩云:「年華冉冉催人老,雲物瀟瀟又變秋。家在鳳凰城下住,江山何事苦相留?」更建炎兵火,不復存矣。

章守子用皂蓋》

1
元豐中,章岵岷之弟。朝議為郡守,剛介不可屈,人因目之曰「章硬頸」。其子出入,用皂絹蓋,肩輿不過二人。

隨緣居士》

1
黃策,字子虛,彥之子。中進士乙科,為雍丘縣主簿。元符末,詔許中外言事。時昭慈既復位號,典冊有未盡正者,因上書引古義力爭之。崇寧初,黨論起,名入黨籍,羈置登州。會赦,還鄉里,遂休官,號「隨緣居士」。欽廟嘗書「隨緣」二字賜之,藏宸翰于家。著《隨緣居士記》,書之於壁。建炎中,追錄黨人,除直秘閣。公無疾端坐而逝,葬光福山,自題其墓曰「隨緣居士之塔」。

石點頭》

1
今虎丘千人座旁,有石點頭,《十道四蕃志》云:「生公,異僧竺道生也。講經于此,無信之者,乃聚石為徒,與譚至理,石皆為點頭。」

軌革卦影》

1
韓中孚,字應天。將游上庠,聞市肆有精軌革術者,應天筮之。畫一金章紫綬人,有賁色瓶在其旁,後有一人處圓圈中。術士謂之曰:「君此行未必到闕,中途必為貴人所留。」應天未之信。行次南徐,適朱行中龍圖為郡守,與之厚善,聞其來,倒屐迎之,延于郡圃。朱平生愛一賁色酒壺,因宴出示之。圃中有草菴,其狀甚圓,應天寢於其間,與卦影所畫,無一不驗。以此知不惟飲啄前定,雖受用之物,寢處之地,亦非偶然者。

夢石天王像》

1
後唐時,慧聚寺有紹明律師,僧中傑出者,居半山彌勒閣。一夕,夢神人曰:「簷前古桐下有石天王像與銅鐘,師宜知之。」詰旦,掘其地,果獲此二物。今尚龕置壁間,形製極古,故前輩有詩云:「一旦石像欲發現,先垂景夢鳴高岡。」常熟破山恩高僧,嘗學于紹明,見本朝《僧史》。

改正洪範》

1
余燾,字元輔。方舍法欲行,上書引成周事力贊之,因命以官,累遷至正郎。後復上書改《洪範》篇,自「王省惟歲」,「月之從星,則以風雨」乃屬之「四、五紀:一曰歲,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歷數」之下,謂九疇皆有衍文,惟「四、五紀」無之。至于「八,庶徵」之後,既言「肅,時雨若」止「蒙,常風若」,意已斷矣,而又加「王省惟歲」,已下之文,則近於贅。或者是其說,然為臺諫所彈,不果施行。

范文正四子》

1
文正四子,純佑字天成,純仁字堯夫,純禮字彝叟,純粹字德孺。。長子少有大志,借乎享壽不遐,終軍器簿;堯夫位丞相;彝叟為右丞;德孺亦躋法從。平時文正喜收接名士,如孫明復、胡安定之徒,皆出其門。朝夕與其子弟講論道德,故賢行成于所習云。

林酒仙》

1
國初時,長洲縣東禪寺有僧曰遇賢,姓林氏,以其飲酒無算,且多靈異,故鄉人謂之林酒仙。口中可容兩拳,賞醉于酒家,每出,羣聚而觀之者不絕。能自圖其形,無毫釐不相似。好賦詩,雖多俗語,中含理致,然亦有清婉者,如云:「揚子江頭浪最深,行人到此盡沉吟。它時若向無波處,還似有波時用心。」「門前綠柳無啼鳥,庭下蒼苔有落花。聊與東風論箇事,十分春色屬誰家?」「心閒增道氣,忍事敵災屯。謹言終少禍,節儉勝求人。」若此之類,皆名言也。真身塑寺中。

章岷》

1
章岷,字伯鎮,嘗為平江軍推官,文聲甚著。與曾大父同登天聖五年第,情好極密。高祖殿院墓銘,乃其所作也。范文正公有《和章岷從事鬭茶歌》及《同登承天寺竹閣》詩。
2
鮠魚《廣韻》:鮠,吾灰切,魚名,似鮎。《集韻》:吾回切,魚名,鯷之小者。
3
鮠魚出吳中,其狀似鮎。隋大業中,吳郡嘗獻海鮠魚乾膾四缶,遂以分賜達官。皮日休詩云:「因逢二老如相問,正滯江南為鮠魚。」

徐都官九老會》

1
徐祜,字受天,擢進士第,為吏以清白著聲。慶歷中,屏居於吳,日涉園廬以自適。時葉公參亦退老于家,同為九老會。晏元獻、杜正獻皆寓詩以高其趣。晏之首題云:「買得梧宮數畝秋,便追黃綺作朋儔。」杜之卒章云:「如何九老人猶少,應許東歸伴醉吟。」時與會者纔五人,故杜詩及之。享年七十有五,終都官員外郎。子仲謀,屢把麾持節;女適樞密直學士施昌言。
URN: ctp:ws63218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