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二

《卷二》[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1 四十戶、一百六十二丁口。
2 青蚶莊三十二戶、八十四丁口。
3 廈崙莊二百零三戶、七百三十七丁口。
4 舊萡雅藔莊一百十六戶、三百四十二丁口。
5 烏麻園莊一百五十一戶、四百五十一丁口。
6 廣溝厝莊二十戶、五十六丁口。
7 鹽水堀莊二十戶、六十三丁口。
8 三條崙莊一百五十三戶、五百五十一丁口。
9 林厝藔莊二百四十六戶、六百四十丁口。
10 飛沙莊二百四十一戶、八百五十七丁口。
11 鬼仔山莊五十四戶、一百三十四丁口。
12 內湖莊五十戶、一百三十九丁口。
13 籃投圍莊二十四戶、五十八丁口。
14 三塊厝莊二十五戶、六十三丁口。
15 溪尾頂廈莊一百五十一戶、四百五十九丁口。
16 羊調厝莊二百零九戶、八百五十七丁口。
17 埤尾莊十五戶、五十一丁口。
18 蔡厝莊四十戶、七十二丁口。
19 施厝湖莊三十五戶、九十六丁口。
20 四湖莊一百四十戶、五百六十四丁口。
21 保長湖莊四十戶、一百三十五丁口。
22 東莊藔莊三十五戶、一百零五丁口。
23 新莊二十戶、六十二丁口。
24 後鹿場三十戶、一百十一丁口。
25 中鹿場四十戶、一百五十七丁口。
26 下鹿場三十二戶、一百二十九丁口。
27 番仔厝莊四十五戶、一百六十七丁口。
28 海豐莊五十六戶、二百十三丁口。
29 魚藔莊三十二戶、一百三十六丁口。
30 五塊藔莊三十六戶、一百四十九丁口。
31 以上三千八百三十九戶、一萬二千零零九丁口。
32 沿革
33 尖山堡,舊屬嘉義;光緒十四年,改屬雲林縣。
34
35
36
37 與北港溪同
38
39 下湖港在縣西南四十里,為外海𣿭港。南北小商船由此出入,交易貨物則歸北港街行棧。
40
41
42
43 番社
44
45
46
47 蚶仔藔汛。
48
49
50 義塚
51 在萬興埔塚崙一所,計橫直一里餘;距縣西南六十五里。
52
53
54 書院
55 義塾
56 社學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番話
66 科貢
67 職宦
68 官績
69 流寓
70 鄉賢
71 孝子
72 烈女
73 貞女
74 貞孝女
75 貞節婦
76 貞烈婦
77 貞烈女
78 節婦
79 節孝婦
80 節烈婦
81 兵事
82 與大槺榔堡同。
83 災祥
84 與大槺榔堡同。
85 ●海豐堡
86 海豐堡,在縣西四十五里;東以車路與布嶼西堡分界,西以大海為界,南以舊虎尾溪與尖山堡分界,北以中條、濁水、大溪與彰化縣分界。堡內東西相距十五里,南北相距三十里。
87 積方
88 其中田園甲則,附載斗六首堡冊內。
89 堡內六十八莊:
90 麥寮街四百九十戶、三千五百三十丁口。
91 寒貞寮三十五戶、一百九十丁口。
92 三姓寮八十戶、四百五十七丁口。
93 草寮莊二十戶、一百四十五丁口。
94 南公館三十六戶、一百四十六丁口。
95 番仔寮四十五戶、二百五十二丁口。
96 火燒牛稠三十八戶、一百七十四丁口。
97 阿芹厝四十戶、二百三十六丁口。
98 湖仔內四十二戶、二百二十六丁口。
99 新興莊五十二戶、三百二十七丁口。
100 馬山厝二十九戶、一百五十二丁口。
101 普寧厝三十一戶、一百六十一丁口。
102 圳頂莊十一戶、三十九丁口。
103 呂祖厝四十戶、二百二十四丁口。
104 頂山寮二十八戶、一百六十三丁口。
105 下山寮二十八戶、一百五十二丁口。
106 什張犁五十五戶、二百八十四丁口。
107 王爺埔莊三十二戶、一百十二丁口。
108 崙仔頂莊二百七十五戶、一千二百十六丁口。
109 五條港五十六戶、三百七十二丁口。
110 海口厝三十九戶、三百二十一丁口。
111 瓦厝莊八十八戶、五百五十三丁口。
112 鹽埔莊六十七戶、四百六十五丁口。
113 頂客厝莊一百十三戶、六百七十三丁口。
114 蚊港莊七十三戶、三百九十七丁口。
115 新泉州厝三十二戶、一百七十二丁口。
116 舊泉州厝三十五戶、一百八十四丁口。
117 澄海厝八戶、三十七丁口。
118 興化寮二十五戶、一百十二丁口。
119 單塊厝二十六戶、一百三十一丁口。
120 後厝莊三十二戶、一百八十二丁口。
121 圳頭厝三十八戶、一百六十七丁口。
122 劉厝莊三十二戶、一百五十六丁口。
123 鷺兒潭五十二戶、二百八十九丁口。
124 新許厝寮二十五戶、一百十二丁口。
125 舊許厝寮五十九戶、二百八十四丁口。
126 康郎腳莊二十六戶、一百四十三丁口。
127 五塊厝莊四十八戶、二百三十四丁口。
128 六塊厝莊二十五戶、一百二十七丁口。
129 埔尾莊五十二戶、三百三十七丁口。
130 昌南莊六十四戶、二百九十六丁口。
131 後安寮一百五十四戶、九百三十四丁口。
132 巫厝莊五十戶、二百二十八丁口。
133 鹽田莊四十戶、一百七十六丁口。
134 丘厝莊六十七戶、二百三十七丁口。
135 三塊厝三十七戶、一百九十四丁口。
136 溪頂莊一百五十七戶、七百九十六丁口。
137 牛埔莊七十六戶、四百六十三丁口。
138 東勢厝八十六戶、四百九十七丁口。
139 光豸寮十四戶、五十八丁口。
140 外湖莊三十六戶、一百四十八丁口。
141 火燒寮六十一戶、二百六十四丁口。
142 瓦磘莊二十六戶、一百五十八丁口。
143 坑園寮三十五戶、一百八十七丁口。
144 楊厝寮七十二戶、三百三十三丁口。
145 沙崙後六十四戶、二百七十一丁口。
146 雷厝莊七十六戶、三百三十四丁口。
147 江厝莊十二戶、四十五丁口。
148 頂許厝寮七十八戶、三百六十九丁口。
149 三姓莊十二戶、五十八丁口。
150 中山莊五十二戶、二百四十二丁口。
151 新打埔十六戶、九十四丁口。
152 橋頭莊四十二戶、二百二十一丁口。
153 施厝寮四十六戶、一百九十二丁口。
154 大牛稠六十四戶、三百二十二丁口。
155 蘇厝莊三十二戶、一百九十二丁口。
156 南社十三戶、屯丁十二名、餘丁三十五丁口。
157 菁埔莊十一戶、三十九丁口。
158 以上共三千八百四十五戶、二萬一千零二十九丁口。
159 沿革
160 海豐堡,舊屬彰化;光緒十四年,改隸雲林縣。堡內舊有同安厝、馬鳴山、新厝仔莊、芋頭厝、月眉莊、馬祖埔、呂厝莊、林朱寮、沙仔寮、六塊寮十莊,於光緒十五年割隸布嶼西堡。
161
162 觀音嶼在麥藔街北,高七丈餘;蔚然蒼翠,有如蝙蝠展翅。
163
164 新虎尾溪在麥藔街南一里許,源由布嶼西堡;東行至麥藔街西北方三里許之外湖莊南,八佾溝水自東北注之;複行至蚊港北入海,為海豐港之狀元挖。
165
166 海豐港在麥藔街西北,由陸路至街十一里。港口水深丈餘,商船每於〔此〕避風寄椗;然南北皆有沙線,不能容大船,為儎千餘石者可入港。交易則赴北港,以麥藔無大郊行故也。
167 街市
168 麥藔街在縣西四十七里。乾隆中成市。
169 營汛
170 海豐汛在麥藔街。外委一員。
171 津渡
172 興化藔渡在麥藔街東南二里許之新虎〔尾〕溪。竹筏一隻,光緒十五年設以載行;渡錢每人八文。為麥、北港、塗庫往來之所。
173 祠廟
174 彰德祠在麥藔街西北三百餘步。堂宇三楹,前後兩進,旁室五間。年收六成大租銀二百八、九十員,以為奉祀文昌帝君香火。道光十四年十月,舉人丁捷三、生員張嘉言重建。
175 拱範宮在麥藔街。三楹、三進,廊房九間。嘉慶庚申年公建。前殿祀天上聖母,後殿祀觀音大士。道光壬辰年,舉人林廷璋、林世賢重修。
176
177
178 「義濟民天」匾:道光十四年,彰邑飢,里人林日茂、隆榮號、榮盛號、豐盛號、林文樓、蘊玉堂、裕源號、隆源號、豐泰號、曾捷元、洽榮號、萬順號、錦榮號、豐茂號、吳應中等出榖平糶;台灣道劉、北路總捕同知陳、彰化縣李給匾以獎。今懸麥藔街拱範宮。
179 「集義可嘉」匾:道光十二年,匪徒滋事,海豐、布嶼兩堡紳董聯集丁壯,固守地方,著有勞績;北路總捕同知王給獎。
180 風俗
181 與首堡同。
182 物產
183 雉:雄者五色斑爛,燦然可觀。居民常張網捕獲,上市售賣。
184 沙魚:大者重七、八百斤。漁人捕獲,截其腮尾曬乾,即海菜中所稱魚翅。皮可作劍鞘、刀匣;肉亦可食。
185 烏魚:雌者有子,曬乾可食,炸以佐酒;肉亦可食。須冬至前後方有。相傳來自澎湖雲。
186 西施舌:形如蚌,略小。味極鮮美。
187 竹蟶:形如鴨舌,味美而鮮;亦可曝乾。
188 紅蝦:大如指。
189 粉蟯各色魚
190 芝麻:多黑色,可作油、醬。金、廈、南澳商船每來販運。
191 花生:亦可炸油點燈,間有食者。
192 地瓜:亦名番薯。
193 膏粱黍鴨蹄黍狗尾粟大麥西瓜金瓜炎瓜各色豆菁子甘蔗居民取汁熬糖,曰青糖小麥紅米
194 科貢
195 丁捷三:道光辛卯科舉人。
196 鄭鳳日科分遺忘,系據鄉人傳說
197 節孝婦
198 林龔氏,父龔維銘、母郭氏,泉州府晉江縣長市鄉人;婦生於嘉慶戊午年。十八歲適同縣桂林鄉林光葉;葉歿,氏年三十,矢志守節。教諸子作小經紀,家業日興,使諸孫業儒;曰:『曩以貧故,兒曹不得讀書;然家風不可墜,必以讀書為正務』。其孫國梁、國棟均入泮,婦親睹其盛。光緒乙酉年卒,年八十八。
199 林楊氏,麥街人。父楊選、母蔡氏。年一十八,適同裏林前第。道光十五年,夫卒,年二十七。家貧茹苦,金石其心。後其子啟潛商致富,積累萬金;孫曾滿前,人皆以為節孝之報。卒年六十歲。
200 吳張氏,布嶼堡龍岩嶼人,父張文學、母謝氏。年十七,適吳銘通。咸豐二年,銘通歿,遺三子;氏食貧守節,孤賴以成。計自二十九歲喪夫至七十一歲卒,守節四十二年。
201 吳蘇氏,布嶼堡褒忠崙莊人。父蘇金祿,母吳氏。年十六,適廩生吳道源。二十九歲夫卒。無子,繼夫兄子為後,愛同所生,撫以成立。守節十五年,人罕識面。光緒十八年卒,年四十三歲。
202 林吳氏,詹山堡三條崙莊人;吳憨且女,母王氏。二十歲,嫁麥藔街林啟昭。光緒八年,啟昭歿,氏年二十九。無子,翁姑擇族子繼之,俾氏撫字。氏孀居課子,善事翁姑,頗能承顏養志。於光緒十七年卒,年三十八。
203 兵事
204 同治元年,戴萬生陷斗六堡。人聞變,推附生林熲為義首,林紫孺、林前籃、林前跳、林前煥、林前炳、林啟錫、林啟潛、林啟然、許廷選、楊德春等助捐資制械,據守要口。六月二十八日,股匪陳美率匪黨五千餘人來攻麥藔;林熲等率鄉壯義勇出御,眾見賊勢盛,有懼色。鹽埔莊人丁情、三姓藔許河奮前拒敵,殺賊數人,眾乘之,大敗賊眾;追出界外,丁情、許河受傷甚重,當場斃命。同人收尸以葬,兼恤其家。賊知本堡鄉勇齊心,不敢再犯;地方獲安,丁、許二人之力居多。盜平,附生林熲獲獎訓導,各義首亦分別得賞。
205 海防形勝
206 縣治西臨大海,煙波浩瀚,一望無際。海𣿭凡四:曰北港、曰海豐港、曰蚊港、曰下湖港;而溪流之通海者,不在此四港內。惟北港、海豐港為大商船於此寄椗;然皆有沙線綿亙甚長,大船不能進口,惟載千餘石之船得至焉。有文武口,專管驗船之事。凡商船由金、廈、南澳、澎湖、按邊等處來者,皆由本地官給發船照;進口日,即呈文武口照驗挂號,然後得卸貨交易。載貨既畢,向文武口請領船單,按船之大小繳納船鈔,然後出口。船單由營、縣發給;每月須將存根送署,以備查考。
207 北港,海道通呂宋、日本、金、廈、銅山、南澳等處。依西北線行,風順一日達金、廈。潮汛以月之初三至初八、十八至二十三為大潮,商船每於此時出進;其小潮日,各行駁船之載三、五百石者及澎湖、按邊船隻,照常行駛。港道北,深水約丈餘;南稍淺,兼有沙線。商船進口多聚北邊,以便泊駛;南則為小船、駁船、竹筏等得至。商船運貨均有腳船,間亦有用駁船、竹筏者。竹筏亦有大者;沿海居民取大竹編扎成筏,用以載貨出口,可至安平、鹿港等處。又有作小竹筏者,用以出海取魚。近日洋商多雇竹筏,因此儎腦赴安平,轉載輪船運赴香港銷售。
208 海豐港,在麥藔街西北十一里,為外洋海,南北皆有沙線。港𣿭口水深丈餘,可容千餘石之船。同治元年,林文察統兵援台,遣總帶林國泰等乘船渡海,由此登岸。
209 縣境北界彰化,有北斗溪之險;向有竹筏泊此,以渡行人。遇山水暴發,則溪流迅急,雖竹筏亦不敢發;蓋溪本通海,流急冒險,多致覆溺焉。
210 縣治居南北通衢,西南環海,一望無際;東則鎖鑰前山,有玉山、大平頂山、大人楝山、燕霧山諸峰羅列,蒼翠異常。玉山亦名雪山,睛日望之,晶瑩如玉;或云:多產寶玉。惟生番不之識,人亦不敢往,故未有開採者。
211 縣有八景:為「玉嶂流霞」、「龍門湧月」、「象渚垂虹」、「鹿社秋光」、「虎溪躍渡」、「鳳麓飛煙」、「獅岩春曙」、「珠潭映日」;而彰志所謂「海豐漁火」者,不與焉。
212 右訪志大槺榔、蔦菘、尖山、海豐四堡之事,備知堡界、莊數、戶口及山川、景物、賢貴、祀典、貞孝、節烈、紀綱、風俗、教化,世務不無小補云。
213 ●他里霧堡
214 他里霧堡,在縣西;東以崁頭厝山與打貓東堡分界,西以虎尾溪與大丘田堡分界,南以後圭溪與打貓北堡分界,北以舊虎尾溪與西螺堡分界。堡內東西相距二十二里,南北相距一十六里。
215 積方
216 其中田園甲則,並載斗六首堡冊內。
217 堡內村五十八、社一:
218 庵古坑莊七百二十三戶、三千一百十六丁口。
219 溪洲仔莊三十二戶、一百二十六丁口。
220 湳仔莊八十二戶、三百八十六丁口。
221 雙廍崙莊三十六戶、一百二十八丁口。
222 麻園莊二十五戶、六十七丁口。
223 竹頭角莊十五戶、三十九丁口。
224 猴悶溝莊三十三戶、八十八丁口。
225 黃厝角莊十一戶、三十二丁口。
226 烏瓦磘莊七十二戶、二百零五丁口。
227 將軍崙莊三十九戶、一百十六丁口。
228 新莊莊五十二戶、一百六十三丁口。
229 新厝藔莊一百六十四戶、六百十五丁口。
230 田頭莊一百八十三戶、六百五十一丁口。
231 後莊莊一十二戶、四十三丁口。
232 北勢仔莊五十戶、一百八十三丁口。
233 菜瓜藔莊二十二戶、六十二丁口。
234 小東莊六十八戶、二百十一丁口。
235 惠來厝莊三十戶、一百十七丁口。
236 大路墘莊二十五戶、八十五丁口。
237 崁仔腳莊二十二戶、七十八丁口。
238 過溪仔莊六十二戶、二百五十七丁口。
239 線仔尾莊十二戶、五十丁口。
240 溪仔廍莊二十五戶、一百一十丁口。
241 大莊一百二十四戶、五百十一丁口。
242 三塊厝莊三十戶、一百一十丁口。
243 下岸莊二十五戶、八十九丁口。
244 平和厝莊五十戶、二百十八丁口。
245 大東莊一百零五戶、六百二十二丁口。
246 萆麻莊九十二戶、七百八十六丁口。
247 新崙莊七十七戶、四百二十一丁口。
248 港墘莊五十三戶、二百八十五丁口。
249 紅瓦磘莊一百零三戶、四百六十九丁口。
250 五間厝莊一百十一戶、五百五十九丁口。
251 舊社莊四十五戶、二百五十六丁口。
252 崙仔莊七十戶、三百五十七丁口。
253 阿丹莊七十三戶、二百七十八丁口。
254 南勢莊七十七戶、三百五十五丁口。
255 中洲仔莊十二戶、五百八丁口。
256 石圭溪莊二百五十戶、一千二百十八丁口。
257 南清厝莊七十二戶、三百五十六丁口。
258 連芳莊十二戶、五十五丁口。
259 林仔莊八十八戶、四百五十七丁口。
260 包厝莊三十二戶、一百五十九丁口。
261 廍前藔莊七十五戶、三百三十三丁口。
262 茄苳腳莊一百二十戶、六百五十八丁口。
263 後溝仔莊六十一戶、三百八十四丁口。
264 頂埤頭莊三十四戶、一百五十七丁口。
265 中埤仔莊八十戶、四百零六丁口。
266 下埤頭莊一百二十戶、六百四十四丁口。
267 溝心莊十二戶、六十七丁口。
268 莆姜崙莊七十三戶、四百八十一丁口。
269 田心仔莊三十四戶、一百四十六丁口。
270 頂田尾莊六十八戶、三百十二丁口。
271 下田尾莊七十四戶、三百五十一丁口。
272 廍仔莊二十五戶、一百二十五丁口。
273 殿仔林莊七十七戶、三百五十九丁口
274 柑宅莊十二戶、三十五丁口
275 浮潭莊七十三戶、三百六十二丁口
276 以上四千一百三十四戶、一萬九千三百四十七丁口。
277 番社
278 他里霧舊無番社;乾隆二十二年生番歸誠,安插於此。今存三十戶,內屯丁二十名;餘丁三十名,與平民等。
279 沿革
280 他里霧堡,舊屬嘉義縣,光緒十三年,改隸雲林。
281
282 庵古坑山在縣南十里。由打貓東堡大尖山發脈,綿延十里至平頂山,峰巒突起,層岩百丈耳。再十里,山分為二:南即庵古坑山、西為界口山。自界口至大堀頭山,山勢平衍,山頂有池,周圍數百丈,清徹監人,四時常滿,居民資以灌溉。池西南為崁頭厝山,皆與本堡相接。
283
284 虎尾溪在縣西北十里餘。源出斗六堡之平和厝莊。邑人鑿圳引水,溉大丘田堡等處田園。
285 廨署
286 倉廒
287
288
289 街市
290 他里霧街在縣西十里。乾隆元年為市。
291 庵古坑街在縣南十里。道光三十年,軍功黃玉輝、劉陳球等設市。
292 營汛
293 他里霧汛在縣西十里。外委一員、汛兵八名、跑兵六名。
294 橋梁
295 後溝仔莊石橋在縣西十五里;為莊內適笨、南兩港孔道。長二丈餘,寬五尺許。同治年間,曾韞玉捐資創建。
296 津渡
297 義塚
298 五間莊後義塚在縣西十二里;四周二里餘。乾隆元年置。
299 水利
300 茄苳腳埤在縣西南十四里,源發梅坑溪。居民於包厝莊開渠引水,廣五十餘丈,溉田四百六十餘甲。下通荷包連陂。昔年謝家開築,陂匠五年一換
301 林仔陂源發蟾蜍嶺,在縣西二十里。居民於崙仔莊開渠引水,周廣三十餘丈,溉田一百五十餘甲;下通溝心莊。
302 溝心陂源由林仔陂;居民開渠引水瀦;周廣二十餘丈,溉田八十餘甲;流入虎尾溪。
303 石圭溪陂源由大湖口,在縣西南十三里。居民浚渠引水,廣周二十餘丈,溉田一百餘甲。
304 阿陳莊陂源發崁頭厝溪。居民於阿陳莊開渠引水,周廣二十餘丈,溉田八十餘甲。
305 竹頭角陂源發阿陳莊。居民於竹頭角莊開渠引水,周廣二十餘丈,溉田五十餘甲;流通將軍崙陂。
306 將軍崙陂源發竹頭角。居民開渠引水,廣周三十餘丈,溉田七十餘甲;流通舊社陂。
307 舊社陂源發將軍崙陂。居民於舊社開渠引水,周廣二十餘丈,溉田七十餘甲;下通新莊陂。
308 新莊陂源發舊社。居民於他里霧東開渠引水,周廣三十餘丈,溉田七十餘甲;下入他里霧溪。
309 南勢陂源發東宮溪。居民開渠引水,周廣三十餘丈,溉田五十餘甲。
310 書院
311 奎文書院在縣西十里他里霧街南畔。堂宇十餘間,祀田租五十五石。道光二十七年,職員黃一章捐建;同治六年,職員曾韞玉捐資重修。
312 祠廟
313 順安宮在縣西十里他里霧街。屋宇十餘間,祀天上聖母。乾隆元年,街眾公建;至咸豐十一年,職員曾韞玉重修。
314 小南天宮在縣西十里他里霧街。屋宇三間,祀福德正神。道光元年,職員黃一章捐資創建。
315 貢科
316 徐德欽:他里霧堡人;嘉義縣學生員。光緒乙酉,登賢書;歲丙戌,成進士。授職主事,簽分工部屯田司,欽加五品銜,賞戴花翎。現移住嘉義縣。
317 職官
318 宦績
319 流寓
320 鄉賢
321 孝子
322 貞女
323 貞孝
324 節婦
325 陳張氏,他里霧堡人;父拔陶、母翁氏。年十九適武生陳榮輝,相敬如賓。十年,榮輝卒,氏年二十九,冰心自矢,紡績以給。光緒十五〔年〕歿,年五十一。
326 陳劉氏,父字,母賴氏,世居將軍崙莊。道光十五年適他里霧陳火連。二十四年,火連歿,氏撫孤女守志;及長,嫁同里吳儉。儉早卒,女紹母志,以善事翁姑聞。
327 陳黃氏,將軍崙莊人,父清雲、母林氏。年十七,適他里霧陳如琢。琢卒,氏年二十八,矢志守節。卒年六十一。
328 貞烈婦
329 貞烈女
330 節孝婦
331 黃方氏,他里霧人。父方漢,業儒,母林氏。幼以孝歡,得父母歡,針黹外,兼習書史,粗知大義。年十八,適黃玉輝。黃族繁,婦善事翁姑、和睦妯娌;遇戚屬有急,典簪珥以應,鄉里共稱。翁姑病,氏調湯藥,事如所生,持喪治具,豐儉中禮,人咸謂黃氏有賢婦。生子瑩而玉輝卒,氏一慟幾絕,欲以身殉;族黨以撫孤之義交相勸勉,氏乃茹苦和丸,毀妝見志。撫瑩長成,家門興複。光緒十年,法夷構釁,擾及台疆,或慮土匪竊發;瑩承母意,力勸紳董團練,以衛桑梓。平,得獎五品軍功,皆母教也。現年六十四歲。
332 吳陳氏,他里霧人。父火連,早卒;依母劉氏以長。幼能順志,以博母歡。年十七,適同里吳儉。儉早卒,時婦方孕,以翁姑存,己不可死,於是代子營養,守志撫孤;事事得翁姑心,以為勝有子,承歡外,惟事針黹、教子,人罕得覯。現年六十二歲。
333 兵事
334 ●西螺堡
335 西螺堡,在縣之西北方;東以饒平厝、樹仔腳與溪州堡分界,西以荷包嶼、大北園與布東堡分界,南以吳厝莊、大埔尾與他里霧、斗六堡分界,北以水尾莊、菜公溝與彰屬北斗堡分界。堡內東西相距十六里,南北相距十五里。
336 積方
337 其中田園,並載斗六首堡冊內。
338 堡內村五十三:
339 西螺街一千三百十七戶、五千七百二十三丁口。
340 䓶 桐巷百六十三戶、七百二十五丁口。
341 何厝莊五十六戶、二百二十八丁口。
342 新宅仔三十一戶、一百二十六丁口。
343 孩沙裏百七十二戶、四百九十七丁口。
344 饒平厝百五十三戶、六百四十九丁口。
345 鹿場莊六十三戶、二百五十七丁口。
346 公館莊六十七戶、二百十二丁口。
347 三塊厝七十二戶、三百零五丁口。
348 七座厝六十七戶、二百六十五丁口。
349 頂埤頭七十三戶、三百十七丁口。
350 下埤頭七十八戶、三百十六丁口。
351 頂崙莊三十四戶、一百十二丁口。
352 廣興莊七十二戶、三百二十五丁口。
353 新莊仔九十三戶、三百五十四丁口。
354 番仔莊六十一戶、二百五十七丁口。
355 店鳥莊二十四戶、八十七丁口。
356 新興莊十五戶、五十二丁口。
357 荷包嶼六十戶、二百三十丁口。
358 大北園七十五戶、二百九十三丁口。
359 大埔尾七十戶、二百二十六丁口。
360 番社莊五十六戶、二百十九丁口。
361 火燒莊二十五戶、一百一十丁口。
362 新莊仔百零三戶、四百二十一丁口。
363 楊賢莊八十五戶、二百七十丁口。
364 魚藔莊十三戶、五十五丁口。
365 四塊厝二十二戶、七十三丁口。
366 頂湳莊六十戶、二百二十三丁口。
367 下湳莊九十二戶、三百四十丁口。
368 大茄冬二十五戶、九十一丁口。
369 小茄冬六十二戶、二百三十一丁口。
370 頂茄塘九十戶、三百五十七丁口。
371 下茄塘二十五戶、一百零五丁口。
372 新厝仔二十三戶、七十四丁口。
373 藍厝莊三十一戶、一百十五丁口。
374 茄冬莊七十五戶、二百八十三丁口。
375 番社莊六十六戶、三百四十五丁口。
376 新社莊六十三戶、二百六十二丁口。
377 太和藔十七戶、八十一丁口。
378 黃耕崙四十二戶、一百十七丁口。
379 大茄冬七十五戶、二百六十三丁口。
380 湳仔莊三十七戶、一百四十五丁口。
381 九塊厝三十五戶、一百五十七丁口。
382 永定厝五十六戶、二百十四丁口。
383 詹厝藔二十八戶、一百二十七丁口。
384 新社莊七十戶、三百二十三丁口。
385 社口莊一百十五戶、四百四十七丁口。
386 埔心前莊、埔心後莊二百八十七戶、一千一百二十八丁口。
387 溝仔墘三十五戶、一百五十六丁口。
388 菜公溝七十一戶、二百七十四丁口。
389 牛埔厝二十六戶、八十五丁口。
390 水尾莊一百二十三戶、四百三十七丁口。
391 甘厝莊二百二十三戶、一千零三十四丁口。
392 以上各村莊,共四千九百七十二戶、一千零三十四丁口。
393 沿革
394 西螺堡,原屬彰化縣轄;光緒十三年,改隸雲林縣。
395 堡內無
396
397
398 濁水溪又名虎尾溪;在縣西北十八里。源出縣東方霜雪山番界,由沙連、溪洲等堡流至本堡,入海豐界。
399 樹仔腳溪又名西螺溪;在縣北二十二里。源出濁水溪,入彰屬番挖界。
400 廨署
401 倉廒
402 街市
403 西螺街在縣西北二十里。設市已久。
404 䓶 桐巷街在縣北十里。
405 鋪遞
406 營汛
407 西螺汛在縣西北二十里。外委一員。
408 橋梁
409 長壽橋一名大枋橋,一名太守橋。光緒五年,鋪民鄭日福倡捐重修。
410 津渡
411 虎尾溪渡在縣北十五里。西岸俱屬本堡。
412 西螺溪渡在縣北二十里。南岸屬本堡,北岸屬彰化。設竹筏二隻。
413 義塚
414 埤頭貝塚在縣北七里;周圍二百餘丈。
415 大茄冬腳塚在縣西北二十二里;周圍百餘丈。
416 番社塚在縣北二十里;周圍百餘丈。
417 埔心塚在縣北二十一里;周圍百餘丈。
418 水利
419 鹿場圳源自觸口,流至溪洲堡吳厝莊外入圳;至見貴莊分為頂、下兩圳,共溉田四千餘甲。
420 十三莊圳源自西螺街北方起,溉田一千餘甲。
421 書院
422 振文書院在街外之南。堂一、宇一,左右廊六間。嘉慶十九年,董事生員廖澄河等捐建;至光緒十七年,生員葉有聲等捐修。
423 修文社在福興宮廟後。中進五間,左右廊六間。道光二十四年,貢生詹錫齡等捐建。
424 祠廟
425 福興宮在街內。廟屋中座及左右廊共十六間。前座祀聖母,後座祀觀音。嘉慶五年,鋪民捐建;同治八年,職員廖輝煌捐修。
426 廣福宮在街南。中座合左右廊共七間。前座祀聖母,後座祀觀音。乾隆二十五年,本堡紳董捐建;同治十三年,職員廖振元等捐修。
427 碑碣
428 坊匾
429 「好義急公」匾咸豐十年,彰化縣何,為廖才禪立。
430 風俗
431 與斗六首堡同。
432 番話
433 米叫打思食叫打蠻地瓜叫打面面水叫打肭肭
434 科貢
435 武舉鐘士高:道光甲申科中式。原籍詔安縣。
436 武舉廖昌期:道光癸卯科中式。
437 職官
438 列斗六首堡冊內。
439 宦績
440 流寓
441 鄉賢
442 孝子
443 列女
444 廖陳氏,西螺堡人;職員廖輝煌之母。性端重,幼以孝稱。於歸後善事翁姑,相夫訓子,鄰里姻族共稱其賢。以子貴,受五品封。光緒六年,邑人以氏年登百歲、五代同堂,稟請旌表。
445 節烈婦
446 李王氏,西螺堡人;父番、母陳氏。適同里李超英之子石杭為室。年十九於歸,事翁姑孝謹,執婦道甚恭;然性凝重,井臼外惟事針黹,戚屬罕見其面。石杭病,氏料量湯藥,衣帶不解。夫卒,慟哭見血,哀動路人。治喪畢,閉門自縊,年僅二十有五。
447 節婦
448 詹廖氏,西螺堡人;父士成、母劉氏。年十七,適同里詹福。福故,氏年二十九,矢志守節,鄉里稱賢。八十二以壽終。
449 李鄒氏,西螺堡人;適同里李廷璋為室。於歸時,氏年二十五,伉儷甚篤。嫁五年,璋歿,氏「矢志靡他」,人罕覯其面。年六十四卒。
450 廖林氏,西螺林永貞女也;母游氏。生而貞靜,廖時賢聞而聘之;年二十,歸廖。九年而時賢卒,氏矢志欲殉,時方有孕,姻族勉以撫孤大義,氏乃止。葬夫後,杜門紡績,雖親串少見面,惟以針黹自給。守節十九年而卒,年四十六。
451 葉沈氏,西螺堡人;葉鵠妻也。父瑞珍,母林氏。十八歲歸葉,鵠卒,年二十九,矢志守節撫孤成立。同治六年,年五十四卒。
452 葉沈氏,西螺堡人;父歪、母許氏。年二十,適同裏葉吉藹。三十而寡,守節不移。卒年七十六。
453 蕭劉氏,西螺堡人;生於嘉慶八年。年十八,同里劉捷高聘為副室;能事大婦,閨門肅穆,人稱其賢。道光六年,捷高歿,氏年方二十四;遂屏絕鉛華,矢志守節,紡績針黹以自給。同治六年卒,年六十四。
454 兵事
455 土寇
456 同治元年,戴萬生亂,陷斗六。埔心莊人陳弄糾無賴數百人附之,攻布嶼堡之褒忠莊,並焚溪墘厝、馬崗厝等莊;繼又攻麥藔,與義勇相持數日。會林文察所部守備林國泰等率師來麥,棄舟登岸,義勇得援,戰益力。弄以官勇勢大,退回斗六。適戴萬生敗,為官軍所擒;弄逃歸埔心。林國泰等攻之,不克;旋奉調去,弄始終漏網。
457 ●白沙墩堡
458 白沙墩堡,在縣西南;東以新虎尾溪與他里霧堡分界,西以舊虎尾溪與尖山堡分界,南以湖仔內莊與大槺榔堡分界,北以通濟圳南圳與大丘田堡分界。堡內東西相距十三里,南北相距十三里。
459 積方
460 其中田園甲則,均載斗六首堡冊內。
461 堡內村二十三莊社無
462 鹿藔莊一百二十五戶、六百三十四丁口。
463 卓運厝七十七戶、四百四十七丁口。
464 新莊仔莊二十九戶、一百三十七丁口。
465 潭墘莊十九戶、五十丁口。
466 中坑莊十八戶、四十七丁口。
467 客仔厝莊二十七戶、二百五十九丁口。
468 龍林厝莊三十五戶、二百九十二丁口。
469 頂藔莊二十八戶、一百六十六丁口。
470 下藔莊二十五戶、一百二十二丁口。
471 東莊二十六戶、一百十八丁口。
472 內藔莊二十九戶、一百五十一丁口。
473 𧃽 菜潭莊二十四戶、一百零九丁口。
474 湖仔內莊三十七戶、二百九十三丁口。
475 西莊三十八戶、三百十二丁口。
476 瓦磘莊二十八戶、一百六十六丁口。
477 潭內莊二十八戶、一百七十七丁口。
478 五塊藔莊二十九戶、一百六十七丁口。
479 元長莊二百五十七戶、一千五百五十六丁口。
480 角婆莊二十五戶、一百二十九丁口。
481 山仔內莊二十六戶、一百六十四丁口。
482 溪底莊三十六戶、一百五十二丁口。
483 後湖莊一十九戶、七十六丁口。
484 水磨莊一十七戶、一百丁口。
485 以上共一千零零二戶、五千七百二十九丁口。
486 沿革
487 舊屬嘉義縣;光緒十四年,新設台中府,改屬雲林縣。
488
489 新虎尾溪在縣之西南二十五里。源出大丘田堡,從西南行五里,至新莊仔下;有嘉義縣打貓北堡三疊溪之水,自東方來注之。又西南行十五里,至笨北港,入大槺榔堡。
490
491
492
493
494
495
496 倉廒
497
498 鋪遞
499 營汛
500 橋梁
501 津渡
502 義塚
503 水利
504 書院
505 義塾
506 祠廟
507 寺觀
508 碑碣
509 坊匾
510 風俗
511 與斗六首堡同。
512 客莊
513 番社
514 番話
515 科貢
516 職官
517 宦績
518 流寓
519 鄉賢
520 孝子
521 列女
522 節孝婦
523 李膾娘,元長莊人;父邊、母陳氏。年十八,適陳清水為妻。生三子:長八歲、次五歲、幼甫襁褓而水卒。氏年二十八,矢志守節,持齋念佛;孝養二老;撫育三子,俾各成立。長子紹華游庠,而氏猶時時勉以砥行立名,不許妄幹外事。至五十四歲,無病而終。凡孀居二十七載,閭里稱其節孝有傳附后
524 節孝婦傳林天樞
525 節婦李孺人者,故餘姻翁陳清水公淑配、鄉飲賓應六公次媳也;名膾娘。父李邊,元長莊耆老。孺人自幼端莊,即厭華麗,有澹泊寧靜之致。十八,歸清水公;琴瑟靜好,眉案相莊,事舅姑如父母。性和柔,妯娌五、六人同爨而食,咸得其歡;族黨稱婦順焉。初,清水公病,孺人奉事湯藥,皇皇廢眠食;病革,籲天請代。既易簣,撫尸慟哭,淚繼以血,氣不絕如縷;暈僕良久,灌救始蘇。厥後屢欲徇節,輒為幼子呼救;親戚哀之,百方勸慰。懼其難也,姑舅乃泣而語之曰:『若立志守節是也。然吾夫婦老矣,兒死遺以三孤,若在,尚冀成立;若複死,誰當撫之』?儒人矍然垂淚曰:『兒今不死矣』。時二十有八也。於是柏舟自矢,茹素斷葷,隨姑持戒長齋。凡姑日用飲食,躬任其勞,未嘗委諸娣姒。子雖愛,必教以義方。長者使就傅,夜間親自課督,必成誦而後就睡。二十餘年,孝養兼營,辛勤備至;金石傲其幽貞,風雨傷其憔悴,完節而終:可不謂難歟?余聞昔程嬰謂公孫杵臼曰:『死易耳!立孤難』。夫以孺人青年喪偶,之死靡他,斯已難矣!而又孝養二老、撫育孤兒;是以修婦道者成子道,即以盡孝道者全妻道也。此豈不足以正人心、勵風俗,而為天壤不可多得之人哉!歲辛卯,長嗣紹華游庠。正幸旌請合例,得慰苦節;惜乎!孺人僅享年五十有四,尚未身受其榮也。餘忝在姻婭,知之最稔。曰:是天地間一完人也,不可以無聞於後。爰不揣固陋,即其事實,次其巔末而為之傳。複以古之贊節婦者,移贈孺人曰:孺人之節,完而不缺;如冰之清,如玉之潔。里黨宗親,莫不心折。矢志靡他,柏舟爭烈。
526 兵事
527 災祥
528 ●大丘田東堡
529 大丘田東堡,在縣西離城二十二里;東以新虎尾溪與他里霧堡分界,西以舊虎尾溪連接池王溝與布嶼堡分界,南以通濟圳南圳與白沙墩堡分界,北以舊虎尾溪與西螺堡分界。堡內東西相距七里,南北相距十三里。
530 積方
531 其中田園甲則,詳載斗六首堡冊內。
532 堡內四十五莊:
533 平和厝莊四十四戶、一百二十八丁口。
534 堀頭莊二十九戶、六十丁口。
535 埒內莊四十一戶、一百十八丁口。
536 安溪藔莊二十三戶、一百二十二丁口。
537 尾藔莊六十戶、二百二十五丁口。
538 廉使莊八十一戶、一百八十五丁口。
539 溪仔莊十八戶、三十一丁口。
540 廉使莊竹圍十五戶、二十九丁口。
541 後壁藔莊附麻園莊四十三戶、八十六丁口。
542 後莊七戶、九丁口。
543 青埔仔莊二十戶、三十五丁口。
544 五間厝莊四十三戶、一百二十一丁口。
545 埤麻莊、竹圍仔莊十七戶、四十九丁口。
546 番薯莊二十九戶、六十二丁口。
547 頂湳仔莊五十三戶、一百三十一丁口。
548 中莊仔莊二十一戶、四十一丁口。
549 下湳仔莊四十六戶、一百零七丁口。
550 三合莊十三戶、三十六丁口。
551 舊廍莊六十二戶、一百九十二丁口。
552 許厝藔莊九戶、二十一丁口。
553 北溪厝莊六十五戶、一百二十八丁口。
554 大墩仔莊十二戶、三十五丁口。
555 牛埔仔莊四十六戶、九十八丁口。
556 後牛埔莊四十八戶、一百十一丁口。
557 埔尾莊十一戶、二十四丁口。
558 後廟仔莊二十八戶、五十六丁口。
559 番仔堀莊二十四戶、四十八丁口。
560 肖人厝莊二十一戶、四十一丁口。
561 溪心莊五十戶、九十五丁口。
562 好修莊三十八戶、八十二丁口。
563 大老莊四十二戶、八十二丁口。
564 蘆竹塘莊二十四戶、四十七丁口。
565 竹圍仔莊四十八戶、一百三十五丁口。
566 竹腳藔莊五十四戶、一百十丁口。
567 溪埔藔莊十八戶、四十一丁口。
568 埤藔附竹圍仔莊十九戶、四十四丁口。
569 塗庫街四百零七戶、一千一百五十四丁口。
570 頂朝陽莊十八戶、三十八丁口。
571 下朝陽莊七十八戶、二百十二丁口。
572 下店仔莊十四戶、三十丁口
573 新興莊三十一戶、八十二丁口
574 牛椆仔莊二十七戶、五十八丁口
575 糞箕湖莊五十戶、一百零二丁口
576 陂腳莊三十五戶、七十五丁口
577 無底潭莊四十八戶、一百二十六丁口
578 以上共一千九百三十戶、四千八百三十三丁口。
579
580 沿革
581 大丘田東堡塗庫街,舊屬嘉義縣;光緒十四年,改隸雲林縣。
582 山川
583 清水溪俗名虎尾溪。源出沙連堡觸口山,東行至平和厝莊入本堡。從東南而下至頂湳莊五里,有小溪;源自他里霧堡東而來。至松仔腳坡藔莊八里,匯入白沙墩堡通濟圳由平和厝莊引清水溪從西南入圳,溉田八百餘甲
584
585
586
587
588
589 廨署
590 倉廒
591 街市
592 塗庫街在縣西二十二里。道光辛卯年成市。
593 鋪遞
594 營汛
595 塗庫汛在縣西二十二里。額外一員。
596 橋梁
597 中港橋在縣里二十二西;長二丈、寬八尺。光緒元年,陳適均建。
598 安旅橋在縣西二十二里塗庫街後;跨通濟圳,為行旅往來之所。長二丈,闊一丈二尺。光緒元年,陳適均建。
599 津渡
600 義塚
601 在縣西方二十二里,土名潮洋莊。地長一里、寬二百步。咸豐十年,陳必湖置。
602 水利
603 通濟圳在縣西十四里。由斗六堡平和厝莊引虎尾溪水入圳,從西南而下;又由柑宅行三里至赤丘仔,分為南、北、中三圳。北圳至竹仔莊止,中圳至潮洋莊東三里止,南圳至半天藔莊五里止,回環二十五里,圍繞二十八莊,溉田八百餘甲。同治十二年,大丘田合保公建;光緒十八年,陳濟川重修。
604 義塾
605 義塾在塗庫街順天宮左廊。光緒二年,里人陳適均與合保議設。
606 書院
607
608 鐘毓社祠在縣西十七里大丘田東堡大崙腳莊;祀文昌帝君神像。廟宇兩進,左右廊房十間。道光初,署彰化縣楊桂森捐建;收塗庫街荖葉糧稅,以備春、秋兩祭之費。
609
610 順天宮在縣西二十二里塗庫街。廟宇四進,前殿妝塑聖母神像,後殿祀觀音菩薩神像。道光甲午年,里人吳克己、陳必湖捐建;置本街番薯糧稅、米斗稅兩款,以供香火。咸豐二年,廟貌破損;職員陳澄清重修,增建廊十間。同治十二年,陳適均倡捐,添建右廊十間。
611
612 鳳山寺在塗庫街縣西方二十二里。廟宇兩進,祀保安廣澤尊王神像。建自道光年間;迨至光緒十七年,廟貌破壞,本街郭長發號出為捐題重修;尚未立石。
613
614
615 「欽褒節孝」匾在縣西二十五里下潮洋厝莊生員陳濟川家。光緒十八年正月,應旌節孝婦陳必快之妻王氏立。
616 土著風俗
617 與斗六首堡同。
618 客社
619 番社
620 番話
621 科貢
622 職官
623 宦績
624 流寓
625 鄉賢
626 孝子
627 列女
628 貞女
629 貞孝女
630 貞節婦
631 貞烈婦
632 貞烈女
633 節婦匯入節孝婦後
634 節烈婦
635 節孝婦
636 陳王氏,大丘田下潮洋厝莊人;父道公。年十八,歸陳必快為室,能盡婦職,得翁姑歡,生子適均。必快早歿,氏方二十五歲;設誓靈前,守節撫孤,代營子職。陳家業粗給,氏既寡,翁姑嘉其節,委以家政。氏垂簾課租,劃荻教子,侍奉翁姑能先意承志。自以年少居孀,終鮮叔伯,遂少歸甯;惟料量井臼,督婢紡績,雖內戚罕見。咸豐三年,賴逆犯嘉義,里人曾雞角應之。適均謀奉母避,氏不從,且勉以桑梓之鄉,墳瑩所在,既為男子,當集戚屬鄉里,聯團保衛。適均奉母命,集紳耆、聯丁壯扼隘口。賴逆數來犯,均卻之,鄰里稱嘆。同治元年,戴逆陷斗六,嘉人大恐;適均集鄉團自固,賊不敢犯,鄉境得安。會林文察統師援台,適均以鄉勇從,屢立功,得獎都司銜,戴藍翎。鄉人以氏事稟於嘉義縣潘文鳳,請旌如例。卒年七十有五。次孫濟川,今入泮。
637 陳黃氏,他里霧林仔莊人。父邦光,世守耕讀;母林氏,亦大族女,教子女必以禮。道光七年,氏年二十三,適塗庫街陳尚旺;夫婦相得,善事舅姑,和睦妯娌。三年,尚旺歿,氏以子幼,撫孤為重,矢志守節。定省外,不出中堂,閨門穆肅,鄰里咸稱。光緒元年,歿年七十。次孫榮松入邑庠。
638 陳黃氏,塗庫街人;陳光桶之妻也。父世長,母郭氏。十八歸陳;生一子,而光桶歿。氏年二十三歲,痛絕複蘇,附尸大哭;以姑老、子幼,奉養無人,當代營職,不敢身殉。戚族見之,咸為下淚。既葬,氏閉門課績,移榻旁姑,以便奉事。遇歲飢,已啜粥,而姑饈膳豐潔。子長,急為完婚,教新婦善事祖姑。病不服藥;疾革姑臨視,氏於榻上叩首泣告姑曰:『媳之所以苟延殘喘者,以吾姑膝下無人可以付托奉事耳;今兒已成家,能承歡志,媳當從夫地下矣』!言畢氣絕,時年三十八歲。
639 吳林氏,父祥、母劉氏;塗庫人。年十八,嫁同里吳德謨;能伺姑顏色,先意承歡。逾年,生一子;又一年,德謨歿。氏既痛夫亡,又傷姑老,子須乳哺,不得身殉,哭益哀,鄰人為之下涕。葬夫後,奉姑益謹;非喚,不出中堂,人咸服其貞潔。現年五十二歲。
640 兵事
641 土寇
642 咸豐三年,賴逆犯嘉義;五月初六日,大崙腳莊曾雞角聚眾應之,堡內大恐。里人陳適均集鄉勇自固,境賴以安。
643 同治元年,戴萬生陷斗六;溪洲仔莊林明、新興莊陳遠糾不逞之徒,於三月十九日劫掠各堡以應。里人陳澄清等號召鄉勇緊扼隘口,使不得逞,屢挫賊鋒。
644 土寇張添,潮洋厝莊人,素無賴。同治元年,戴萬生陷彰化,圖竄南路,添糾不逞之徒陳寨等應之。添稱元帥,以寨為先鋒,率其黨從戴逆攻嘉義,不克;聞林文察援師至,遂逃歸。旋詣軍投誠,然實懷兩端。未幾,假歸,盤踞劫掠如故,為義勇所獲,正法。
645 陳丁順,大丘田人。同治元年,戴萬生陷斗六,順起而應之。集黨百餘人,攻海豐堡職員張保於某家;會保外出,與鄉人議結團,丁順搜保不得,遂殺其子侄四人,飽掠而去。保聞亂,集丁壯圍追,敗之。時官軍已克斗六,張添為義勇所獲,陳寨投丁順,順納之。張保因丁順戕其子侄,誓欲報仇,約布嶼義勇同圍之;丁順負固不下,保誘其黨為內應,執以獻官正法。大丘田盜平。
646 ●溪洲堡
647 溪洲堡,在縣之北方;東以觸口與沙連堡分界,西以郡大路與西螺堡分界,南以朱丹灣溪與斗六堡分界,北以濁水溪與彰邑東螺堡分界。堡內東西相距二十里,南北相距十二里。
648 積方
649 其中田園甲則,並載斗六首堡冊內。
650 堡內村三十九社無
651 樹仔腳莊七十七戶、三百三十五丁口。
652 饒平莊一百十一戶、五百七十五丁口。
653 後埔莊五十八戶、三百十五丁口。
654 新厝莊七十九戶、五百二十九丁口。
655 頂麻園一百十二戶、四百九十丁口。
656 吳厝莊四十戶、一百八十丁口。
657 前半治四十一戶、一百八十九丁口。
658 後壁莊三十戶、一百五十五丁口。
659 湖仔內二十六戶、一百四十六丁口。
660 溪頭莊四十二戶、一百九十七丁口。
661 牛埔厝四十戶、二百六十丁口。
662 中谷莊二十一戶、一百零七丁口。
663 下厝莊四十戶、一百九十八丁口。
664 頂厝莊四十八戶、一百五十八丁口。
665 新興莊十戶、四十一丁口。
666 新莊仔五十八戶、二百四十四丁口。
667 土地公瀨十三戶、五十九丁口。
668 芎蕉腳六十四戶、二百六十三丁口。
669 烏塗仔六十戶、三百丁口。
670 見貴莊二十五戶、一百十一丁口。
671 下麻園三十四戶、一百四十八丁口。
672 埔仔莊八十九戶、三百四十二丁口。
673 溪底莊三十七戶、一百零二丁口。
674 大埔尾四十九戶、一百九十七丁口。
675 油車仔四十三戶、一百七十七丁口。
676 施瓜藔二十戶、八十二丁口。
677 頂大埔尾十戶、四十一丁口。
678 石廟莊九戶、二十八丁口。
679 十二抱竹四十戶、二百五十丁口。
680 竹圍仔四十一戶、三百零九丁口。
681 萬年莊八十一戶、三百八十五丁口。
682 頭前藔十戶、三十三丁口。
683 低新厝二十二戶、七十九丁口。
684 半路莊十八戶、五十九丁口。
685 下十三份二十三戶、一百丁口。
686 頂十三份二十七戶、一百十五丁口。
687 烏麻園三十四戶、一百六十四丁口。
688 五張犁六戶、九十一丁口。
689 灣丘頭十二戶、六十九丁口。
690 以上共一千六百戶、七千六百二十三丁口。
691 沿革
692 溪州堡,原屬彰化縣轄;至光緒十三年,分歸雲林縣。
693 山川堡內無
694 新虎尾溪又名觸口溪;在縣北四里。源自縣東南五十里■〈土笞〉仔山番界中來;至沙連堡與濁水匯合入新虎尾溪,至他里霧堡。
695 舊虎尾溪又名觸口溪,又名濁水溪;在縣北八里。源自縣百餘里霜雪山番界中來;至沙連堡與清水匯合,入西螺堡。
696 朱丹灣溪在縣北二里。源出斗六,入他里霧堡。
697 廨署
698 倉廒
699 街市
700 鋪遞
701 營汛
702 虎尾溪汛額外一員;原住大埔尾,今移駐䓶桐巷街。
703 橋梁
704 津渡
705 義塚
706 水利
707 鹿場圳在縣北九里。於本堡內引觸口溪水,溉田八十餘甲。乾隆年間,張盈裕館開築。
708 新修圳在縣北六里。源出本堡古圳,引觸口溪清水,溉田百餘甲。光緒十七年間,同豐館修築。
709 書院
710 義塾
711 社學
712 祠廟
713 寺觀
714 碑碣
715 坊匾
716 風俗
717 與斗六首堡同。
718 番社
719 番話
720 科貢
721 職官
722 宦績
723 流寓
724 鄉賢
725 孝子
726 烈女
727 貞女
728 貞孝女
729 貞節婦
730 貞烈婦
731 貞烈女
732 節婦
733 節孝婦
734 節烈婦
735 ●沙連堡
736 沙連堡,在縣東二十五里;東以濁水溪、龜仔頭山與埔里社廳集集分界,西以清溪、觸口山與斗六堡分界,南以鯉魚頭堡分界,北以濁水溪、鼻仔頭山與彰化縣東螺分界。東西相距三十餘里,南北相距三十餘里。
737 積方
738 其中田園甲則,並載斗六首堡冊內。
739 堡內村一百三十一、番社十一:
740 林屺埔街一千一百十二戶、八千六百八十一丁口。
741 橫街後街三百五十四戶、三千六百三十五丁口。
742 竹圍仔莊八十三戶、六百二十三丁口。
743 內厝莊八十七戶、五百八十八丁口。
744 菜園仔莊一百五十三戶、六百七十七丁口。
745 廍地仔莊三十六戶、二百五十八丁口。
746 硘磘莊八十八戶、五百二十三丁口。
747 車店仔莊七十九戶、三百四十一丁口。
748 內田仔莊三十三戶、二百三十三丁口。
749 柯仔坑莊七十四戶、四百六十一丁口。
750 中崎莊八十八戶、四百四十四丁口。
751 桃仔園莊三十一戶、一百三十二丁口。
752 和溪厝莊七十六戶、三百四十五丁口。
753 冷水坑莊二十七戶、七十九丁口。
754 枋藔仔莊五十五戶、二百五十四丁口。
755 下坪莊一百十二戶、四百三十二丁口。
756 埔尾莊三十五戶、一百四十四丁口。
757 坪仔角莊三十六戶、八十五丁口。
758 埔坪仔頂、尾坪仔頂二十三戶、九十九丁口。
759 坪頂埔莊二十八戶、一百十一丁口。
760 五里林莊五十三戶、二百五十丁口。
761 三角潭一百零三戶、六百十八丁口。
762 埔心仔莊九十八戶、四百二十二丁口。
763 江西林莊一百零九戶、四百九十一丁口。
764 三塊厝莊三十三戶、二百五十八丁口。
765 學古藔莊三十一戶、二百零八丁口。
766 湖仔厝莊三十戶、一百零一丁口。
767 豬朥棕莊一百四十戶、五百六十三丁口。
768 茄正坑莊二十八戶、一百零九丁口。
769 王來宅莊二十五戶、六十八丁口。
770 中心崙莊七十戶、三百二十四丁口。
771 猐雅藔莊一百八十八戶、四百七十六丁口。
772 柿仔林莊四十一戶、二百六十一丁口。
773 頂林莊一百七十戶、五百七十八丁口。
774 大安莊一百二十三戶、五百八十二丁口。
775 大人崠莊四十七戶、三百五十六丁口。
776 崠雅頂二十九戶、一百十七丁口。
777 燒灰坑二十四戶、一百三十二丁口。
778 杪風莊二十七戶、一百十八丁口。
779 東埔蠟街四百五十九戶、五千零零九丁口。
780 井仔頭莊四十三戶、三百二十一丁口。
781 圳頭坑莊五十三戶、四百六十二丁口。
782 筍仔林莊一百六十八戶、一千五百零三丁口。
783 柴牛椆莊四十八戶、四百六十丁口。
784 紅花園莊三十八戶、二百零二丁口。
785 半天藔莊四十七戶、三百七十七丁口。
786 雙溪底莊二十三戶、一百二十丁口。
787 小半天莊六十六戶、四百十二丁口。
788 內湖莊八十八戶、六百零九丁口。
789 中湖莊一百九十八戶、七百三十三丁口。
790 新藔街三百七十六戶、一千五百十二丁口。
791 初卿莊一百十四戶、五百三十一丁口。
792 板仔藔七十三戶、四百二十五丁口。
793 崎頭莊三十七戶、二百三十四丁口。
794 濁水仔尾三十三戶、二百五十二丁口。
795 外湖仔四十四戶、三百八十五丁口。
796 坑內仔四十戶、三百十八丁口。
797 漳雅莊五百八十七戶、四千二百十四丁口。
798 鹿仔坑六十九戶、二百五十丁口。
799 車光藔一百六十八戶、一千二百零三丁口。
800 九藔坑七十四戶、四百零八丁口。
801 石城莊四十三戶、三百二十一丁口。
802 內湖口三十五戶、二百七十丁口。
803 柯樹坪七十四戶、四百二十丁口。
804 火燒藔六十六戶、四百零五丁口。
805 內樹皮五十六戶、四百三十丁口。
806 深坑莊一百二十八戶、八百三十一丁口。
807 大水窟一百三十四戶、八百二十八丁口。
808 崠頂莊五十九戶、四百三十八丁口。
809 五崙尾三十二戶、一百三十七丁口。
810 頂城莊六十八戶、四百二十七丁口。
811 二城莊一百八十八戶、七百三十四丁口。
812 茅埔頭五十四戶、三百八十一丁口。
813 平寨莊二百七十八戶、一千八百零五丁口。
814 下坪仔六十五戶、四百四十一丁口。
815 東埔蚋藔仔一百三十九戶、七百三十八丁口。
816 草凹窟三十三戶、二百七十七丁口。
817 丹鳳坑四十四戶、三百四十四丁口。
818 苦瓜一百三十一戶、八百九十一丁口。
819 清水溝一百十八戶、六百七十丁口。
820 內城莊八十四戶、五百六十六丁口。
821 外城莊六十一戶、四百二十丁口。
822 塗城莊五十六戶、四百七十八丁口。
823 九龍山三十戶、一百十二丁口。
824 大丘園五十三戶、四百二十九丁口。
825 番仔藔六十六戶、五百六十丁口。
826 廍宅頂七十七戶、六百零一丁口。
827 龜仔頭一百四十七戶、七百九十三丁口。
828 七股林四十五戶、三百五十三丁口。
829 柑仔林五十四戶、四百三十七丁口。
830 牛轀轆二百八十一戶、一千七百二十五丁口。
831 社藔街四百九十四戶、四千一百零三丁口。
832 後埔仔二百三十三戶、一千五百十八丁口。
833 溪洲仔二百七十戶、一千八百零七丁口。
834 後溝坑一百二十三戶、七百二十一丁口。
835 水車莊七十七戶、四百八十二丁口。
836 獅尾窟六十二戶、四百五十一丁口。
837 灣仔莊四十六戶、三百四十五丁口。
838 田中央仔七十七戶、四百三十六丁口。
839 過坑仔二百二十二戶、一千零七十七丁口。
840 水底藔一百六十三戶、一千二百十一丁口。
841 他里興六十六戶、四百九十三丁口。
842 山腳莊一百十二戶、六百六十五丁口。
843 石牌仔三十八戶、二百二十九丁口。
844 頂埔莊四十八戶、三百五十一丁口。
845 楓仔林三十三戶、二百三十丁口。
846 枋藔坑三十一戶、二百五十一丁口。
847 北勢仔四十二戶、三百零八丁口。
848 竹仔坑三十七戶、二百三十五丁口。
849 水尾莊六十戶、五百三十四丁口。
850 藤湖莊一百四十三戶、七百二十一丁口。
851 藤湖口四十六戶、二百九十三丁口。
852 橫山莊三十六戶、二百四十七丁口。
853 檨仔腳尾四十八戶、二百九十一丁口。
854 溪尾藔三十三戶、二百三十五丁口。
855 香員腳七十八戶、五百七十七丁口。
856 木屐藔五十八戶、四百十三丁口。
857 牛埔頭四十一戶、二百零三丁口。
858 溪底城三十八戶、一百四十一丁口。
859 白廟仔二十一戶、一百零五丁口。
860 下林莊四十戶、三百八十一丁口。
861 硘磘崎頭五十三戶、四百二十二丁口。
862 大高坑二十一戶、二百二十丁口。
863 十埒仔二十一戶、二百二十五丁口。
864 內茅埔一百十八戶、一千零十四丁口。
865 崁仔腳二十四戶、二百一十丁口。
866 大坑莊四十八戶、三百零九丁口。
867 乾坑莊五十五戶、五百十四丁口。
868 海風仔崎二十九戶、一百二十一丁口。
869 竹仔腳三十五戶、二百五十一丁口。
870 新城莊二十三戶、一百十一丁口。
871 以上沙連堡,統計一百三十一莊,俱在縣治東方;距治近者二、三十里,遠者六、七十里。計堡內居民一萬二千七百八十九戶、八萬三千八百二十九丁口。
872 番社
873 南仔腳萬社、豬母朥社、鹿株社、蠻蠻社、貓丹社、東普社、嶼武郡社、吻吻社、桌社、扣社、和社:以上番社,共十一社。
874 沿革
875 沙連堡,舊生番水沙連社。乾隆五十三年,生番獻地歸化,屬彰化縣。光緒十四年,設雲林縣,建署於堡內之林屺埔。十九年,移治斗六。今隸雲林縣。
876 街市
877 林屺埔街在縣東二十五里;為沙連堡貿易總市。
878 社藔街在縣東南三十五里;為社藔等處交易總市。又為往來南北暨埔里社孔道。
879 東埔蚋街在縣東二十八里;為東埔蚋莊、筍仔林等處交易之區。
880 新藔街在縣東三十七里;為大坪頂七處交易之區,入後山台東州總路。
881
882 江西林山在縣東北二十八里。其山穿田突起,勢如橫屏。山頂坦平,廣二、三里,四面玲瓏秀麗。山背二峰形如獅、象,俯瞰清、濁兩溪。山麓民居錯處,厥土丹亦;所產地瓜大異尋常,味甘如飴,質若塗朱,時稱佳品。其山西行為下坪山坪頂埔。聞乾隆中福中堂平林爽文之亂,曾駐大營於山上;故老猶能道其營址。
883 大人崠山在縣東南四十餘里。其山自油杉崙分龍而來,為林屺埔眾山之領袖。頂峰秀麗,左右峰若垂肩狀,蒼然欲滴。俯視諸山,環列拱衛,高插雲霄,丈尺不可數計。所產鹿、獐、熊、豹、猐、灰石;筀竹成林,樟樹茂盛。沿山多置紙、腦灶,以為制紙藔、熬腦丁役住宿之所。又產山大人樹,文彩斑爛,黑白相間,玲瓏成紋,人多取作帽架;聞以木投水內,可以闢除瘟疫。因山有此樹,故以為名。
884 鳳凰山在縣東五十餘里;發脈於八通關,由雞胸嶺蜿蜒而來。山勢巍峨插天,不知其幾千丈尺,形如飛鳳。層巒聳翠,奇峰林立;雲樹參差、幽篁淨植。每值雨霽,山光晴煙騰樹,黛色參天;好鳥爭鳴,山花欲笑。前人「鳳麓飛煙」,為八景之一。所產有拜歲蘭、萬年松、金木斛、樟樹。山後時有生番出入,前台灣鎮吳光亮由此開路,直通台東州後山;於山石上勒「萬年亨衢」四字。聞此山第二峰腰有數武之地,時有細雨,不見乾土;每晚群鴉歸宿,俗稱為烏鴉洞。山北與九頭尖仔山、苞仔林山相連;二山亦多奇峰怪石,並產樟腦;今各山麓,均有熬腦藔灶。所產大竹,可以編筏、蓋屋、制紙;筍則制以為脯,民賴其利。
885 崠頂山在縣東三十八里。其山自鳳凰山分龍,蜿蜒六、七里,路皆平坦;至大水窟頭,束脈聳起。山二、三里,高低不一;森然屹峙,明媚幽雅;岩頭時有白雲封護。居民數十家,自成村落。岩隈曲徑,多植茶樹。昔藍鹿洲游台,曾到沙連,稱此茶為佳品;謂氣味清奇,能解暑毒、消腹脹,邑人多購焉。
886 小半天山在縣東南四十里,由內山生番界發脈,高插雲霄。山徑窄狹,屈曲幽深。山上民居不一,有村曰中湖、曰內湖,煙火將及百家。所產貓兒筍、麻竹筍,為居民之利。與大半天山相連;大半天山,俗名半天藔山。勢聳突,峰蠻層疊,路徑幽險。乾隆五十二年,林爽文敗遁踞山,恃險負固,為我軍奮勇攻克。
887 溪洲仔山在縣東三十七里濁水溪東南,自蜈蚣崙王字峽而來。山勢雄健,奇峰插天,尖峭非常,巉岩險絕。山頂別開洞天,寬可數百步;四顧蒼翠,鹿友鶯朋,頗饒幽勝。鋒山上多猴,每結隊游行;故俗名猴洞尾山。
888 象鼻仔山在縣東三十八里濁水溪南。其山為溪洲仔山轉龍,形如象鼻;危崖絕壁、怪石峋嶙,盤踞濁水溪中。乾隆年間,於山麓鑿洞百餘丈,導濁水通於社藔隆興陂。山上皆羊腸鳥道,有小徑僅可容足,居民於斷壁處駕以竹排,名曰高橋;大水時多由此出入。
889 八通關山又名玉山;在縣治東一百餘里。三峰玉立,高插天外;峰頂隱約雲端,奇幻莫側。山無大樹,草木出土輒為寒霜凍枯。四時積雪,六月不開;行終日,皆履雪地。即「彰志」所稱雪山也。前台灣總鎮吳光亮,由此修路通後山卑南、繡孤巒等處。山前有溫池,俗名燒湯;聞有投以生卵,少頃即熟可食。是山四面皆雪,人跡罕到。山頂如白雲封護;一遇晴霽,雪為日所激,光彩異常。前人以此為「玉嶂流霞」,列於八景。
890 大順嶺俗名大坪頂崎;在縣東三十餘里。自鳳凰山迤邐而來,崎巘通幽,嶺高二里許。前台灣總鎮吳光亮,從此修築為入後山八通關等處之路。山路平坦,行十餘里,即大坪頂七處;民居稠密,煙火萬家。七處山產,甲於全堡。嶺上下竹林、樹木,布滿岩隈。崎腳溪水左旋而出嶺。北行為蜈蚣崙,徑通社藔等處;又北行為苦瓜藔山、藤湖山。相傳乾隆中福中堂討林爽文駐兵於此,攻克小半天,擒獲匪首;故以「大順」名山。
891
892 濁水溪在縣東二十里。其源出自雪山;人跡罕到,莫可窮其究竟。水渾濁如黃河,恆少清日;或云來源甚清,因沿內山南行過刺嘴社挾泥以流,西入貓丹、蠻蠻等社為南港溪、丹溪、蠻溪、郡溪等溪沙泥攙入,始濁。溪流至牛轀轆,有石柱二,高三、四丈,圍亦數丈,對峙溪中,相距丈餘,儼若中流砥柱;居民以其形似插燭,謂為石燭。導石燭順流而下,至集集街為埔里社廳,與雲林分界之所。其北岸屬之埔里社,溪南隸於雲林。埔里社民於北岸引水入集集等圳,灌溉田園。由集集順流至濁水莊象鼻山、香員腳、鼻仔頭山等處。溪北為彰化縣地、南則雲林界也。彰人於北岸導水為濁水、湳仔、北投、貓羅三十五莊、八堡十五莊、鹿場波、東螺等處水圳,田園賴以灌溉焉。由濁水莊西行至象鼻山,穿山而行,回環轉折,若黃河之曲流。前人目此地為「象渚垂虹」,列云邑八景之一焉。穿象鼻山至牛相觸,西分一水以入虎尾溪;複行至觸口,則與清水溪流匯合;是為清濁同流,如涇、渭焉。然涇、渭之清濁各不相蒙,而此溪則濁流過盛,清水不足以敵之,反與混而為一,則雖似而實異也。然二溪相激,濁浪排空,銀濤怒噴,亦有勝概。昔人目為「龍門湧月」與「象渚垂虹」,並列八景中,則指此也。又聞黃河五百年一清,則必有聖人在位。而是溪之水渾濁挾泥,似有類於黃河;然溪水一清,則台地必生反側。如同治元年水清三日,戴萬生亂幾及三年;光緒十三年水清半刻,則施九緞以丈田事激民為變,共攻彰化,旋經剿撫解散。故老謂溪清之時日多寡,實與寇盜起滅久速相應,屢試不爽雲。惟黃河能兆端於聖人,而國家興修之帑,歲數十萬;是溪之水則一廳、二縣均資以為利焉,是又跡同而實異,有不可解者耳。
893 清水溪在縣東二十餘里;發源內山。至鯉魚頭堡鯉魚尾溪入沙連堡界,匯頂林溪、田仔溪、過溪仔溪三溪之水。由過溪仔口分支二:北入和溪厝圳,南入林內、九芎林、石榴班等陂。西行至牛相觸,引一水入溪洲堡同豐館圳;又一水入土庫平和厝圳,至於觸口與濁水溪匯為清濁同流,彰、雲兩邑數十堡陂圳皆賴焉。溪之左為獅子山,右為象鼻峰,論者以為獅、象守口雲。
894 猐雅藔溪在縣東南二十八里。源發於猐雅藔內坑,引中心崙溪、燒灰坑兩溪之水注之。於猐雅藔口瀦陂築圳,導水入白廟仔,溉舊城內、雲林坪、埔尾等處田園。複從北流,轉東入林屺埔為林屺埔溪;有三角潭仔溪自東來注之。三角潭又名三峽潭,以三水分派,中匯一潭,故名。於潭北引水入五里林、下坪等圳。西北行里餘入五里林,為五里林溪;有南投溪水北來注之。又行里餘,有石壁關,鎖若門戶。然溪徑屈曲,凡有九折;於灣折處即匯為潭:如公館仔潭以下,潭有九口。行二里,至下坪莊出口;又轉而西流,始入於濁水溪。
895 崎腳溪在縣東三十里大順嶺下。源出於內山溪頭湖;至深坑、火燒藔、柯樹坪等處,總匯各山泉水入小半天為北勢溪,以達東光藔、漳雅莊等處,均有山水注之。至新藔街外,於溪中高浮一嶼,周廣里餘,頂峰寬平,竹樹參差,四時聳翠;高約二、三十丈,俗名為坪山;溪水環繞而過。溪流西導半里之地,匯一潭,名為半海仔潭;水深莫測,周廣數十丈。西行為坑內莊,有山溪水南來注之,又匯一潭,名石井潭;深約一、二十丈,寬方數丈。又西行數里至大順嶺腳,為入後山要津;有粗坑底溪水東來注之。於南岸瀦一陂,引水入公田仔圳;轉而北,於西岸又瀦一陂,引水入東埔蚋圳。至藤湖口,有藤湖山溪水注之;為林屺埔適社藔要津。又行,為木屐藔溪;即於溪口會入濁水溪。
896
897 甘泉井在縣東四十餘里社藔頂埔前福中堂駐兵大營邊。泉清而甘,大旱不涸。前台灣總鎮吳光亮閱兵過此,飲而甘之,遂為鳩工修築,四面皆環以石。因水甘,遂以「甘泉」名井。
898
899 大水窟亦名蓮花池;池中多產蓮花。在崠頂山之麓、鳳凰山之前,距縣四十五里。池周廣二、三里,四面屏鬟列翠,泉源甚盛;紅白蓮花浮擎水面,青筒綠蓋,布滿池中。傳聞昔時曾開金墘白蓮,鮮妍異常,香韻尤絕。池中魚族甚繁。採蓮取魚,必駕竹筏。每當春、夏良辰,崠峰倒影,輒見鴛鴦浮游岩際。風過香聞數里,為縣東名勝。
900
901 沉潭在縣東南二十四里。其在中崎上莊者為頂沉潭、下莊為下沉潭。故老傳聞,謂前為民居,地忽中裂,塗泥上湧,鄉民爭奔,房屋沉至十餘家,遂湧成潭。寬廣百餘丈,深莫窮底。今沿岸墾田,潭中泥深只過牛腹。
902 公館仔潭在縣東北二十五里,即林屺埔溪水口。溪流九折,於折處各匯一潭;凡有九口,深約數丈,轉折相連。
903 兜斗潭在大坪頂苦瓜藔石門坑。有石壁高二、三丈,其下有潭,深五、六丈,寬丈餘,泉水自壁上而下。潭滿則溢,大旱不竭;形如兜斗。距城三十餘里。
904 水哮仔潭在水哮山。深約五、六丈,寬方丈餘。有泉自山壁出,注于潭中;音韻悠然,恍若鳴琴。潭水不滿,亦不竭。潭邊數丈之地,下臨坑崁;於半壁中又聞泉聲潺潺瀉出,大約自潭中而來。或傳林逆黨匪蔡貓東窮遁至此,曾放軍器於潭內。距城五十五里。
905 廨署
906 舊縣署在九十九坎上雲林坪。光緒十三年建置。今移建斗六。
907 倉廒
908 沙連倉在林屺埔街文祠前縣治東二十五里。初建二十一間,今存一十間,餘皆廢壞。傳聞乾隆十六年,裡眾佃民稟請有司,官准眾民捐貲鳩工共建,為收貯課租處所;有案可考。今經清丈徵收錢糧,倉已廢置。僅有六間積貯抄封租粟;餘四間亦大半就廢。
909 形勝
910 雲屬八景:
911 「龍門湧月」在沙連堡外觸口清、濁同流處。
912 「鳳麓飛煙」在沙連堡大坪頂鳳凰山。
913 「獅岩春曙」在鯉魚頭堡獅仔頭山。
914 「鹿社秋光」在沙連堡鹿株大山。
915 「虎溪躍渡」在斗六堡虎尾溪。
916 「象渚垂虹」在沙連堡象鼻山下。
917 「珠潭映日」舊屬沙連,今隸埔里社廳水社日月潭;即「彰志」所謂「珠潭浮嶼」。
918 「玉嶂流霞」在沙連堡八通關。
919 鋪遞
920 舊設腰站于此,今裁。
921 營汛
922 林屺埔汛在縣東十五里,屬嘉義營。把總官一員。
923 沙連汛在縣東南三十五里社藔街,亦屬嘉義營。外委官一員。
924 觸口汛在和溪厝;前屬彰化。設額外一員、戰守兵三十名;兵房十三間。今裁。
925 橋梁
926 德安橋在縣東二十八里東埔蚋,為林屺埔入東埔等處要路。長四丈,寬五尺。光緒九年,鋪戶林如春捐建;十八年被水衝壞,裡眾重修。
927 通濟橋在社藔聖王廟後,為林屺埔適社藔大路。長八丈餘,寬五尺。陳玉峰捐建。屢有衝壞,概系裡眾捐修。
928 津渡
929 濁水溪渡在香員腳,為彰鹿適沙連要津。岸北屬彰化東螺堡,岸南屬沙連堡。設船一只。距邑二十五里。
930 溪洲仔渡在縣治東四十里,為社藔、埔里社要津。岸東屬埔社廳埔集堡,岸西屬沙連堡。渡船一只。
931 永濟義渡在縣東南四十餘里濁水莊,為沙連適台、彰二邑要津。岸東屬彰化,岸西屬沙連堡。光緒己卯年,童生董榮華倡建義渡,鎮軍吳光亮捐俸置義渡租粟。
932 清水溪筏在縣治東二十里,為沙連適斗六門要津。
933 義塚
934 林屺埔義塚在縣東南二十六里。塚地計有四處,俱數百餘丈。裡眾公建。
935 東埔蚋義塚在縣治東二十八里。塚地數百餘丈。里人倡建。
936 社藔義塚在縣東三十九里。塚地數百餘丈。里人倡建。
URN: ctp:ws716801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