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四十四

《卷四十四》[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1 欽定四庫全書
2 《玉海》巻四十四
3 宋 王應麟 撰
4 藝文
5 小學。
6 歐陽修曰:古者教學之法,八嵗入小學以習六甲、四方書數之藝,至於成童而後授。經儒者究天地、人神、事物之理,無所不通,故其學者次第而後大成焉。《爾雅》出於漢世,正名物,講說資之,於是有訓詁之學、文字之興,隨世轉易,務趨便省,乆後乃或亡其本。《三蒼》之說,始志字法,而許慎作《說文》,於是有偏傍之學。五聲異律,清濁相生,而孫炎始作字音,於是有音韻之學,篆、●古文,為體各異。秦、漢已來,學者務極其能,於是有字書之學。先儒之立學,其初為法,未始不詳,而明後世猶或訛失,故小學者不可闕也。
7 伏羲《六書
8 《古三墳》:伏羲氏始畫八卦,命臣飛、龍氏造六書》。 江式曰:「宓羲作而八卦形其畫黄,帝興而靈,●彰其采」。 顧野王曰:「包羲成八卦,蒼頡創六文。●●龍馬,負《河》、《洛》之圖,赤爵素鱗標,受終之命,鳳羽為字,掌理成書,豈但人力,亦由天授」。 潘伯彥曰:「龍莢授河,●威出洛,緑綈白檢,述勛華之運。金繩玉字,表殷、夏之符。銜甲姬壇,吐巻孔室。 墨藪太昊作龍書。 外紀伏 造八卦,始作三畫,以象二十四氣,因而重之,爻象備矣。
9 虙戲:六峜。 九九數。
10 管子輕重戊虙,戲作造六峜以迎隂陽,作九九之數以合天道,而天下化之。周人之王,循六峜,行隂陽,虙戲以來,未有不以輕重而能成其王者也「峜」,字未詳。 漢梅福傳:齊桓之時,有以九九見者,桓公不逆,所以致大也。今臣所言,不特九九也。注師古曰九九筭術,若今《九章五曹之輩。事見《說苑》、《韓詩外傳》」。 《韓詩:外●,齊桓公設,庭燎東野,人有以九九見者《選注》。 《漢志》:伏羲畫八卦,由數起萬物之數,因八卦而起。 《晉志》:黄帝使●首作筭數。
11 蒼頡書。 石室字
12 淮南子史皇蒼頡生而能書。宋均注援神契曰:蒼頡視龜而作書。蒼頡作書而天雨粟。●夜哭。 《說文》:庖羲氏始作易八卦,神農氏結繩為治,黄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蹏迒之迹。初造書契,倉頡之初作書,葢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於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 《通志:蒼頡石室記》有二十八字,在蒼頡北海墓中,土人呼為「藏書室」,周時無人識。秦李斯始識八字曰「上天作命,皇辟迭王,漢叔孫通識」十二字。
13 《周六書》: 書名
14 《地官》保氏教國子六藝五曰《六書》注。鄭司農云:「《六書象形、㑹意、轉注、處事,假借諧聲、正義、象形、日月之類,㑹意、武信之類,人言為信,止戈為武《漢書》曰「象意」、轉注考老之類,處事上下之類《漢志》曰:象事說文序曰指事。、假借令長之類,一字兩用諧聲,江、河之類,水為形,工可為聲《漢志》曰:「象聲聲,《說文》序曰「形」。書有六體,形聲實多,若江河之類,是左形右聲,鳩、鴿之類是右形,左聲、草藻之類,是上形下聲婆娑之類,是上聲、下形、圍國之類,是外形、內聲、闤、闠、衡銜之類是外聲內形,此聲形之等有六也。《孝經》緯:援神契,三皇無文,則五帝以下始有文字。說者多以蒼頡為黄帝,史造文字於後,滋益而多。 大司徒六蓺注書六書之品。 《春官》外史掌達書名于四方。注謂:「若《堯典》、《禹貢》」。或曰:「古曰名,今曰字,使四方知書之文字」。 秋官大行人:九嵗屬瞽史,諭書名」。注:「書」之字也。《聘禮》曰:百名。。 《漢志》六書,造字之本。 《說文》許慎子冲上書曰:「《周禮》、《漢律皆當學《六書》,貫通其意。 《隋志》書起黄帝蒼頡,比類象形謂之文,形聲相益謂之字,著於竹帛,謂之書。古者童子六年教之,數與方名,十嵗入小學學書計志又有六文書》一巻。 衛恒四體書勢,黄帝創制造物,沮誦,蒼頡始作書,契代結繩,葢睹鳥迹而興思也,因而遂滋,則謂之字有六義焉。自黄帝至三代,其文不改籕篆,葢其子孫,●草乃其曽● 漢六體見後
15 周:九數 九章筭術 漢小學筭術 漢九數唐筭經》又見厯筭
16 《周官》:大司徒六藝注數九數之計。 保氏以六藝教國子,六曰九數。注鄭司農云:方田、粟米差分少廣,商功均輸,方程贏不足,旁要今有重差夕桀音的,勾股也禮記正義》、《周禮注九數方田,粟米差分少廣,商功均輸方程贏不足,旁要今有重差句股九數之名,書本多誤。儒者所解方田一粟米,二差分三少廣四,商功五,均輸六方,程七贏不足。八旁要九,云今有重差句股者,鄭司農指漢時云,今世於九數之內有重差、句股二篇,其重差即與舊數差分一也。去舊數旁要,而以句股替之,為漢之九數,即今之九章也。先師馬融干寳等云,今有夕桀各為一篇,未知所出。今依司農所注,餘並不取。 見後劉徽筭經序,《正義》方田已下皆依九章筭術,而言重差夕桀句股,此漢法増之。馬氏以「重差夕桀」,亦是筭術之名,與鄭異。按今九章以句股替旁要,則旁要句股之類也。 後漢鄭康成●通九章筭術,注周公所作也。凡九篇。方田、粟米、差分、少廣、均輸方程,旁要贏不足鉤股。 馬續●善九章筭術,注劉徽《九章筭術》,曰:商功五均輸,六盈不足,七方程八並無重差。夕桀無馬《傳》,注無旁要。鄭注:「 ,商功」。。 晉隋律志引九章粟米商功法。 《考工記》注引於今《粟米法疏》云,筭術有筭粟為米之法。 《玉人疏引《盈不足術》曰:「玉方寸,重七兩石,方寸,重六兩。 《禹貢》疏引《九章筭術》云:「海島邈絶,不可踐量」。 詩綿疏引《九章筭術云:「穿地四為壤五,為堅三」。 召旻疏引粟米法。 《春秋》疏引《九章筭術》云:粟率五十,鑿二十四」。 伏湛●注引《九章筭術》曰:粟五十糲,率三十一斛粟,得六斗米。 《漢律志》:一曰備,數紀於一,協於十,長於百,大於千,衍於萬。其法在筭術,宣於天下小學。是則職在太史,羲和掌之。夏侯陽序云:漢備五數 」。《漢志》八嵗入小學,學六甲、五方書計之事。厯譜有《許商筭術》二十六卷,《杜忠筭術》十六巻。 《溝洫志》:博士許商治《尚書,善為筭能度功,用商及乘馬延年,皆明計筭,能商功利。 《食貨志》耿壽昌習於商功分銖之事研桑心計》。 張蒼、傳善筭律,厯定章程。 後傳卓茂習厯筭,究極師法。 劉瑜善厯筭。 鄭康成善筭 翟酺、何休善厯筭 張衡致思厯筭。 《西京雜記》:成帝時,嵩真曹元理並明筭術。 夏侯陽筭經序筭數起自伏犧而黄帝,定三數為十等●首,因以著九章,漢備五數云云。《五曹》、《孫子》,述作滋多,甄鸞、劉徽為之詳釋。《堯典》正義,天之三光,四時變化,以此為政。故命羲、和令以筭術推步累歴。其所行法,象其所在,具有分數節●《左傳》。史趙曰:「亥有二首,六身下二如身」。是其日數也。 《魏志》:王粲善筭作筭術,畧盡其理。 《吳志》:趙達治九宫一筭之術。 《南史》:顧越於九章七曜,音律圖緯,咸盡精微。 《北史》:劉焯九章筭術,周髀七曜,厯書十餘部,推步日月之經。量度山海之術,莫不覈根本,窮祕奥蘇,綽善筭術。 《隋志》:古之九數,圓周率三,圓徑率一,其術疏舛。自劉歆、張衡、劉徽、王蕃、皮延宗之徒,各設新率,未臻折衷。宋祖冲之更開宻法,以圓徑一億為一丈,圓周盈數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釐九豪三秒七忽,朒數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釐九豪三秒六忽,正數在盈朒二限之間,宻率圓徑一百一十三,圓周三百五十五,約率圓徑七,周二十二,又設開差羃立,兼以正員參之,指要精宻,筭氏之最也。所著書名《綴術六卷。學官莫能究其深奥。劉徽九章術義序一卷,九章筭術十卷,徐岳甄鸞重述二卷,李遵義疏一巻,楊淑九九筭術二巻,岳鸞等撰。别術二巻,筭經二十九卷。又徐岳注二卷,劉徽九章六曹筭經一卷,重差圖一卷。又有孫子、趙●、夏侯陽、張丘建筭經、五經筭術黄鍾筭法,張峻九章推圖經法。又劉炫著筭術一卷。 《唐志》:劉向《九章重差》一卷,徐岳《九章筭術》九卷,甄鸞《九章筭經》九卷,又董泉三等數》一卷,甄鸞注注《史記正義》引甄鸞 《 筭經》。劉祐《九章雜筭文》一巻,劉徽《九章重差圖》一卷,李淳風注《九章筭術》九巻《要畧》一巻,謝察《微筭經》三卷。《御覽》引謝察微筭經》曰:《易》稱太極,是生兩儀,葢數之先也。自●首作術,容成造厯,顯筭斯興,子筭經》。 一位筭法,按孫又引發象筭經》。 《㑹要》:永隆元年十二月,太史令李淳風進注,釋《孫子》等十部筭經,分為二十巻。傳云:「奉詔與筭博士梁述、助教王真儒等是正五曹》、《孫子》等書,刋定注解,立於學宫」。 《志》注,五曹、孫子等筭經二十卷,筭經表序一卷一。淳風又注《周髀》二卷,注九章》九卷,注九章筭經要畧, 卷注《五經》。張丘《建海島》、甄鸞《孫子筭經》共九卷,釋祖冲之《綴術》五卷,注王孝通緝古筭術》四卷。 《百官志》:筭學《九章》、《海島》、《孫子》、《五曹》、《張丘建》、《夏侯陽》、《周髀》、五經筭。綴術《緝古》為顓業,兼習《記遺》、三等數》。 王孝通上《緝古表》,周公制禮有九數之名,即九章是也。其理幽而微,其形祕而約。漢張蒼刪補殘缺,校其條目,頗與古術不同。魏劉徽為之注,觸類増長,乃造重差之法,列於終篇。賀循、徐岳、王彪、甄鸞之輩,㑹通之數無聞焉。祖暅之綴術,時人稱精妙。方邑進行之術,全錯不通,芻亭、方亭之間,於理未盡。《九章商功篇》有平地役功受袤之術,至于上寛下狹,前髙後卑,闕而不論,臣於平地之餘,續狹斜之法,凡二十術,《唐志》四卷,李淳風注。 徐岳《數術記》:遺黄帝為法數有十等,及其用也,乃有三焉。十等者,謂億兆、京垓、秭壤、溝澗。正載三等者,謂上中下也。其下數者,十十變之,若言十萬曰億,十億曰兆,十兆曰京也。中數者,萬萬變之,若言萬萬曰億萬萬億曰兆萬萬兆曰京也。上數者數窮則變,若言萬萬曰億,億億曰兆,兆兆曰京也,從億至載,終於大衍。徐岳生於漢末,受厯學於劉洪,其書甄鸞注,宇文周時造天和厯者 ,《唐志數術記遺一巻。世人言三不能比兩,乃云捐悶與四維注藝經曰:捐悶者,周公作也。先本位以十二時相從,造徐援稱捐悶,乃是奇兩之術。三不能比兩者,孔子所 也。布十千於其方,戊己在西,南維四維,東萊子所造也。布十二時四維。 魏劉徽九章筭經序,包羲氏始畫八卦,作九九之術,以合六八之變。黄帝神而化之,引而伸之,建厯紀協律,吕用稽道原,然後兩儀四象可得而效焉。記稱●首作數,其詳未之聞也。周公制禮而有九數九章是矣。漢北平侯張蒼、大司農中丞耿壽昌皆以善筭命世,蒼等因舊文之遺殘,各稱刪補,故校其目與古或異,而所論者多近語也,且筭在六藝。古者以賔興賢能,教習國子,其能窮纎入微,探測無方,以法相傳,亦猶規矩度量可得而共。今好之者寡,雖通才達學,未必能綜於此。周官說云:南戴日下萬五千里」。按九章立四表望逺及因木望山之術,皆端旁互見,無有超邈。若斯之類,蒼等為術,猶未足以博盡羣數也。九數有重差之名,原其指趣,乃所以施於此。凡望極高測絶深,而兼知其逺者,必用重差句股,則必以重差為率,輒造重差,并為注解,以究古人之意,綴於句股之下,方田以御田疇,界域筭田畆粟米以御交質變易變造榖米,精麄分數衰分,以御貴賤禀税若律管不成寸者,餘分少廣以御積羃方圓若東西廣南北狹,商功以御功程積實計功役,均輸以御逺近勞費租賦之屬,盈不足以御隠雜互見以多補少,一云盈朒方程以御,錯糅正負開方法,若禮為方千里者一,句股以御髙深廣逺今天文家筭天象所用。 李籍周髀音義》云:以九數句股重差筭、日月周天行度逺近之數,皆得於股,表即推步,葢天之法也。髀者,股也,以表為股。周天厯度,本包犧氏立法,其傳自周公受之於大夫,商髙、周人志之,故曰周髀。 崇文目筭術三十一部,七十九卷。始於《周髀》筭經至數術記遺。《御覽》引《周髀筭經,天不可階而升,地不可尺寸而度。《周髀》曰:周公問於殷,髙曰:「聞子大夫善數 」。詳見《天文。景徳二年,龍圖閣子書有筭術》六卷。 《書目五經筭術》二卷,漢甄鸞注,唐李淳風等注釋。引《五經》之說,如《詩》毛、鄭數書,定閏法月令》、黄鍾律管法禮》求地中法易策數法之類,故名《周髀筭經》二卷。趙君卿君卿,趙爽字也。注并序。甄鸞重述淳風等注釋,以葢天有《周髀》之法,大抵句股乘除之數,古一卷,今分為《二海島筭經》一卷。甄鸞撰,李淳風等注釋。元豐間,袐書監趙彥若等校定,皆以物設為乘除法。《唐志崇文目》魏劉徽撰云《海島》者,取其首篇所筭言之注九章,筭經九卷,不知作者,魏劉徽注,并序淳風,釋其序,言九章,九九之數也。《周官》測日景,求地中,亦九章立四表望逺及因木望山之術,故輒造重差,并為注解,以究古人之意,綴於句股之下。張丘建筭經》三卷,凡一百問,設為乘除法。中言臣淳風等當是注釋。《隋志》二卷。夏侯陽筭經》三卷,以明乘除法為首,篇條五乘、五除之異。《隋志》二卷。緝古筭經》一巻,唐太史丞王孝通撰,并注趙彥若等校定。以《九章商功篇》有平地役功受袤之術,世人不達,遂於平地之餘,續狹斜之法,凡二十術,名曰《緝古崇文目》,云《淳風注。《唐志》四卷 唐令筭學習業,緝古三年 ,今亡其三。《孫子筭經》三卷。淳風注彥若等校定,首言度量所起,次言乘除之法,亦設為之數,謝察微筭術三卷,設為乘除法,凡一百六事,《五曹筭經五卷。淳風注彥若等校定,以地利生人之本,故首田曹、田疇,必資人功,故次兵曹,人衆必用食飲,故次集曹㑹集,必務儲蓄,故次倉曹倉廪貨幣,交貿變易,故次金曹。或云五曹法出於孫武《九章音義》一巻李籍。又《周髀音義》一卷仝上。周五馭。
17 地官保氏六藝四:曰五馭注,五馭鳴和,鸞逐水,曲過君表,舞交衢逐禽。左正義:馭車有五種,鳴和鸞者和在軾,鸞在衡。韓詩云:升車則馬動,馬動則鸞鳴,鸞鳴則和應。逐水曲。謂馭車隨水勢之屈曲而不墜水也。過君表者,謂若毛傳云:褐纒,旃以為門裘,纒質以為槸間容,握驅而入,轚則不得入。榖梁。亦云:艾蘭以為防,置旃以為轅門,以葛覆質以為槷,流旁握御轚者不得入,舞交衢者,御車在交道,車旋應於舞節。逐禽左者,謂御驅逆之車,逆驅禽獸,使左當人君以射之。人君自左射,禮記云佐車止,則百姓田獵是也。 大司徒三物教萬民。三曰六藝,注御五御之節。 記問大夫之子,長曰「能御」。 《晉語》:「鐵之戰,郵無正王良」。御曰:「兩靷將絶,吾能止之」云云。 《吕氏春秋乘雅》作御,寒哀作御世本「韓哀作御,造父始習於大豆造父師泰,豆得於足應於心。 ,《列子》。 淮南子尹需學御三年,中夜,夢受秋駕於師,注善御之術吕氏《春秋》作尹儒」。 《孔叢子》:孔子曰:以禮齊民,譬之御則轡也,以刑齊民。譬之於御,則鞭也執轡於此而動,於彼御之良也。無轡而用策,則馬失道矣。古之善御者,執轡如組,兩驂如舞,非策之助也《吕氏春秋》詩曰:「執轡如組」。孔子曰:「審此言也,可以為天下」。。 韓非子》、趙襄王學御於王子期對曰:「御之所貴,馬體安于車,人心調于馬,而後可以進速致逺」。 說苑御者,使人恭射者使人端。 《韓詩外傳》孔子云:「善哉,顏无父之御也」云云。至於顏倫少衰矣」云云,至於顏、夷而衰矣。 範我馳驅。 車軌塵馬,候蹄御者不失其馳。 「吾執御矣」。
18 周公《爾雅》 釋詁 漢小《爾雅》 叔孫通,補《爾雅》 晉爾雅音義圖譜》 魏廣雅 隋博雅唐續爾雅》 元豐《埤雅》
19 《漢志》:《孝經》十一家,《爾雅》三卷二十篇張晏曰:近,正也。今本十九篇,《小爾雅》一篇陳涉博士孔鮒撰,十三章,申衍詁訓見《孔叢子》,乃别行 ,《周禮正義》引之 。《隋志》《小爾雅》一卷,李軌畧解爾。《唐志》李軌解《小爾雅》一卷,今亡。 書目小 雅》一卷,孔鮒撰。十三章古今字》一卷,《弟子職》一篇管仲作習在《管子雜篇》第五十九,畧曰:朝益暮 ,小心翼翼,一此不懈,是謂學則。春禮酒正注,杜子 ,引周旋而貳。 《書》目魏博士張揖《上廣雅表》云:「周公著《爾雅》一篇,陸徳明《釋文》云:「《釋詁》一篇,葢周公所作邢昺《疏》云:「其文有周公後事,先儒疑焉」。 《三朝記》哀公曰:「寡人欲學小辨,以觀於政,可乎?」孔子曰:「《爾雅》以觀於古,足以辨言矣《大戴禮小辨篇》。 《西京雜記》:劉歆問揚子雲子雲,以為游夏之徒所記,以解釋六蓺。劉向謂史佚教其子以《爾雅》,或言仲尼所増,或言子夏所益,或言叔孫通梁文所補文帝置博士,周公倡於前,子夏和於後,自是之後,世罕得聞。 《爾雅》疏《釋詁》一篇,葢周公所作。《釋言》以下,或言仲尼所増子夏所足叔孫通所益,梁文所補。張揖云:「昔在周公,纉述唐虞,宗翼文、武,克定四海,勤相成王。六年制禮,以導天下,著《爾雅》一篇,以釋其義」。《禮》三朝記孔子曰:《爾雅》以觀於古,足以辨言矣」。《春秋元命包》言:「子夏」問:「夫子作《春秋》,不以初哉?首基為始,何是以知周公所造也?爰暨帝劉魯人叔孫通撰置《禮記》,文不違古今俗所傳三篇,或言仲尼所増,或言子夏所益,叔孫通所補梁文所著,皆解家所說,先師口傳,疑不能明也蓺文志附《孝經,經籍志》附《論語》類,皆非是。 晉郭璞●注釋《爾雅》《隋志》五卷,書目三卷。别為《音義圖譜》。《隋志》:《爾雅圖》十卷,梁有《圖讃》二卷, ,《唐志》、郭璞《注圖音義》各一卷。又注《三蒼》、《方言》。 《爾雅》《序》通詁訓之指歸,叙詩人之興詠,㧾絶代之離詞,辯同實而殊號,九流之津步,六藝之鈐鍵,學覽者之潭奥,摛翰者之華苑也。興於中古,隆於漢氏,豹䑕既辨,其業亦顯。武帝時,得豹文鼮䑕,孝㢘郎終軍知之,賜絹百匹。《竇氏家傳》云:竇攸對。鼮鼠,世祖詔諸侯子弟從攸受。《爾雅》。璞考方國之語,采謠俗之志,錯綜樊孫,博關羣言,剟其瑕礫,搴其蕭稂,别為音圖,用袪未寤。宋朝邢昺等為《疏釋》十卷。 陸徳明《叙録:犍為《文學注》二巻,劉歆、李巡、孫炎注各三卷《隋志》炎注七卷,《唐志》六卷樊光注六卷。《五經正義》引某氏、謝氏、顧氏。 《隋志》,梁黄門郎沈琁《集注》十卷及施乾、謝嶠、顧野王四家在郭氏後。 《唐志》江灌圖贊》一卷,《音》六卷 《隋志》魏博士《張揖廣雅》二卷。《唐志》四卷,音《中興書目》。今逸唯 存分三卷。 《唐志》:劉伯莊《續爾雅》一卷,曹憲《博雅》十卷,《爾雅音義》二卷隋志憲《廣雅音》四卷,《古今字圖雜録》一卷,揖憲注《廣雅》藏秘書,改廣為《博書目》十卷,因張 《廣雅》附作音解,更為十篇。 宋朝元豐中,陸佃修《說文》,因進書獲對。神宗論物性,恨未有著書者,佃進》、《說魚》、《說木》二篇,自是益加論,撰為《埤雅》二十卷。唐李商《隠蜀爾雅》三卷,嘉祐中,劉温《潤羌爾雅》一卷, 晁氏志蕃爾雅》一卷 釋智騫撰。《爾雅音義》二卷。景徳二年四月丁酉,吳鉉言其多誤,命杜鎬、孫奭詳定。天聖四年五月戊戌,國子監摹印陸徳明《音義》二卷頒行。 晁氏《志》蜀毋昭裔音略》三卷 《爾雅》舊有釋智騫及陸朗釋文。昭裔以一字有兩音,或三音,後生疑于呼讀,今釋其文義最明者為定。 《書目爾雅注》五卷唐裴瑜撰。其序云:依六書八體,撮諸家注未盡之義,勒成五卷,并音一卷。今本無《音疏》十卷,邢昺等撰。昺《序》云:「俗間有孫炎、髙璉皆淺俗,奉敕校定,與杜鎬、舒雅、李維、孫奭等討論,以景純為主」。陸佃《爾雅新義》二十卷,鄭樵《注》三卷,《爾雅貫類一卷,不知作者取字同者類之。 梁劉杳撰。《要雅》五巻《周禮疏》、劉杳《要雅》,亦以宜成為酒名。 韓愈曰:《爾雅注》蟲魚,定非磊落人。《爾雅》十九篇《釋詁釋器》。 釋言、釋樂》 釋訓《釋天》 釋親,上釋釋宫,釋釋地 丘山魚,釋水中釋 釋鳥 釋草、釋獸》 釋木下釋蟲釋畜
20 周籀書。 古今文字
21 《後魏書》,江式祖强上書三十餘法。延昌三年三月,式表曰:「古史蒼頡剏文字以代結繩,周保氏教六書,秦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符書,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書。漢興有尉律學,復教以籀書,又習八體,試之課最,以為尚書史。書省字不正,輒舉劾焉。又有草書,莫知誰始。宣王太史史籀著大篆十五篇,與古文或同或異,時人即謂之籀書。秦李斯作《蒼頡篇》,趙髙作《爰歴篇》,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式,頗有省改,所謂小篆者也。秦官獄繁多,以趣約易,始用●書,古文由此息矣。始皇使下杜人程邈附於小篆所作世人以邈徒,●即謂之●書《水經注》:●自出古,非始於秦 《左傳疏●書起於秦末,亡新居攝,使大司馬甄豐校文字之部,頗改定古文,時有六書:一曰古文,孔子壁中書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異者。三曰篆書,云小篆也。四曰佐書,秦●書也。五曰繆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鳥蟲,所以幡信也壁中書者,孔子宅得《尚書》、《春秋》、《論語》、《孝經》也。又北平侯張蒼獻《春秋左氏傳》,書體與孔氏相類,即前代古文。臣求撰集古來文字,以許慎《說文》為主,及孔氏《尚書、五經音注、籀篇》、《爾雅》、《三蒼》、凡將方言、通俗文、祖文宗、《埤蒼》、《廣雅》、《古今字詁》、《三字石經》、《字林》、《韻集》諸賦文字,有六書之誼者,以類編聨,文無復重,統為一部。其古籀竒惑俗●諸體,咸使班篆下,各有區别詁訓假借之誼,隨文而解音,讀楚、夏之聲,逐字而注。詔就太常撰集字書,號曰《古今文字》,凡四十卷。大體依許氏《說文》為本,上篆下●,其書竟未能成。 宋世良撰《字畧》五篇梁謝善勛能為八體六文,方寸千言。
22 漢小學十家。 八體 六技 六體 蒼頡凡將。 元尚 《急就篇 訓纂 三蒼》 草書、尺牘。 爰書 八分書。
23 志、史、籀》十五篇周宣王大史作大篆十五篇,建武時亡六篇矣、八體六技韋昭曰云云,見後《蒼頡》一篇上七章,秦丞相李斯作《爰歴篇》,中車府令趙髙作博學七章,太史令胡毋敬作,凡將急就、元尚訓纂各一篇,别字十三篇,蒼頡傳一篇,揚雄、杜林、蒼頡訓纂各一篇,蒼頡故》一篇,凡小學》十家,三十五篇入揚雄、杜林二家二篇,聖人易結,繩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葢取諸夬,夬揚于王庭,其用最大也。古者八嵗入小學,故周官》保氏掌養國子教之六書,謂之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造字之本也。漢興,蕭何草律亦著其法。曰:太史試學童,能諷書九千字以上乃得為史,又以六體試之,課最者以為尚書御史、史書令史。吏民上書,字或不正,輒舉劾石建曰:書馬者,與尾而五,今乃四,不足一,獲譴死矣。。六體者,古文、竒字、篆書、●書、繆篆、蟲書,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書幡信也《初學記》云:秦廢古文,更用八體大篆至●書。王莽居攝,使甄豐刋定六體古文至蟲書。古制書必同文,不知則缺。問諸故老,至於衰世,是非無正,人用其私,故孔子曰:吾猶及史之闕文也,今亡矣。夫葢傷其寖不正史籀篇者,周時史官教學童書也,與孔子壁中古文異體。蒼頡七章者,秦丞相李斯所作也。《爰歴六章》者,車府令趙髙所作也。《博學七章者,太史令胡毋敬所作也。文字多取《史籀篇》,而篆體復頗異,所謂秦篆者也說文序云,所謂小篆,是時始建●書矣。起於官獄多事,茍趨省易,施之於徒●也。漢興,閭里書師合《蒼頡》、《爰歴》、《博學》三篇,斷六十字以為一章,凡五十五章,并為《蒼頡篇》。武帝時,司馬相如作《凡將篇》,無復字《唐志》一卷。元帝時黄門令史游作《急就篇》《隋志》謂之《急就章 唐志》一卷成帝時,將作大匠李長作元尚篇》,皆蒼頡中正字也。凡將則頗有出矣。至元始中,召天下通小學者以百數,各令記字於庭中五年正月,召天下通知小學史篇者,揚雄取其有用者以作《訓纂篇》,順續蒼頡。又易《蒼頡》中重復之字,凡八十九章。臣班固復續揚雄作十三章韋昭曰:十三章後人不别,疑在《蒼頡》下篇。三十四章中 ,《唐志》有《太甲在昔篇》。凡一百二章,無復字《六蓺》,羣書所載畧備矣。蒼頡多古字,俗師失其讀。宣帝時,徵齊人能正讀者張敞從受之傳,至外孫之子杜林為作訓,故并列焉。傳云:初,杜鄴從張吉學,吉子竦從鄴學問尤長小學。鄴子林清靜好古,亦有雅材,其是正文字過於鄴。竦言小學者,由杜公注《小學》,謂文字之學,引隋志。梁有《蒼頡二卷,杜林注 說文》 ,杜林說揚雄說。韋昭曰: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書。師古曰:古文,謂孔子壁中書竒字,古文而異者,篆書小篆,葢秦始皇使程邈所作●書亦邈所獻主於徒●從簡易也。繆篆謂其文屈曲纒繞,所以摹印章蟲。書謂為蟲鳥之形,所以書幡信也。《說文序尉律學童十七已上,始試諷籀書九千字,乃得為吏。又以八體試之,郡移太史并課最者以為尚書史。書或不正,輒舉劾之秦時有八體大篆至●書,與韋昭注同,亡新使大司空甄豐等改定古文。時有六書古文,竒字,篆書佐書,繆篆。鳥蟲書佐書,即秦●書。 書疏,秦罷古文而有八體,亡新六書於秦八體用其小篆蟲書,摹印●書,而加以古文與奇字,去其大篆、刻符、殳書、署書。 愚按《說文》序,尉律試八體書。《正義》亦云:「秦有八體,而六書乃亡,新改定也」。《志》以為漢興試六體,恐誤尉律者,廷尉治獄之律也。 《元帝紀》:多材蓺,善史書,注應劭曰:「史籀所作大篆」。 許后傳,善史書。 《後紀》:安帝年十嵗,好學史書,和帝稱之,數見禁中。注史書者周宣王、太史籀所作之書也。凡五十五篇,可以教童幼。 鄧后六嵗能史,書注,史籕所作大篆十五篇也。 梁后好史書。 《揚子或欲學《蒼頡史篇》曰:「史乎史乎,愈於忘闕也」。 《漢官儀》,能通《蒼頡》、《史籀篇》,補蘭臺令史。滿嵗為尚書郎。 貢禹●,郡國擇便巧史書者以為右職。俗皆曰何以禮義為史書而仕宦。 《魏志》:胡昭善史書,與鍾繇、邯鄲淳、衛覬、韋誕並有名,尺牘之迹,動有楷焉。 《史籀六字見法帖》。 《唐志:古今八體六文書法》一卷《南史》梁謝善勛能為八體六文,方寸千言。 蕭子良《古今篆●文體》曰:「殳書者,伯氏之職也。古者文既記笏,武亦書殳。 秦璽李斯魚蟲篆 《隋志》梁有《蒼頡》二巻,漢司空杜林注亡。《唐志》杜林《蒼頡《訓詁》二巻。 《考工記注蒼頡篇》有「鞄●」,又曰「《蒼頡篇》有柯欘疏云:《蒼頡》有七章,李斯所作,《鞄●是其一篇,內有治皮之事。 《光武紀安《紀》注《春秋釋文》、《文選注》、《廣韻》,注曲禮䟽,皆引《蒼頡篇》。 《韓非子》曰:蒼頡之作書也,自環者謂之私背,私謂之公。顔子推曰:《蒼頡篇》李斯所造,而云「漢兼天下海內并厠豨,黥韓覆畔討滅殘,非本文也。 《唐志:凡將篇》一卷 《蓺文類聚》引《凡將篇》曰:「鐘、磬、竽、笙筑、坎侯。 《文選》:《蜀都賦》注引司馬相如:《凡將篇》曰:「黄潤纎美宜制禪」。 急就章、漢黄門令史游撰。雜記姓名諸物五官等字,以教童蒙。「急就者,謂字之難知者,緩急可就而求焉。有皇象、鍾繇、衛夫人、王羲之所書傳於世。 唐志一巻曹夀解,顔之推,顔師古注。 《隋志》二巻崔浩注。太宗即位元年敕浩解。又三巻豆盧氏撰。 《北史》劉芳急就篇續注音義證》三巻,陸暐擬急就篇》為《晤●章。 書目顏師古《急就篇注》一巻叙曰:其源出於小學家,漢司馬相如作《凡將篇》,史游景慕擬而廣之。元、成之間,列於秘府,文亦清靡,義闕經綸。至於包括品類,錯綜今古,詳其意趣,實有可觀。幼學相承,猶競習之。既無良師,祗增僻謬。師古家●《蒼雅》尤精訓,故舊得皇象鍾繇、衛夫人王羲之所書篇本,備加詳覈,凡三十二章。又見崔浩、劉芳所注未善,遂為解訓。皆據經籍遺文,先達舊指,字有難識,隨而音之,别理兼通,亦即並載。隋、唐志》始謂之《急就章》。 《急就篇》舊分三十二章,前代能書者多以草書寫之,今唯有一本相●是吳皇象寫,比顏解本無焦滅胡以下六十三字,纔三十一章而已。國朝大宗嘗親書此篇,又於顏本外多齊國、山陽兩章,凡為章三十四。此兩章葢起於東漢。按急就篇末說長安中涇渭街術,故此篇亦言洛陽人物之盛以相當。而鄗縣以世祖即位之地,升其名為髙邑,與先漢所改真定、常山並列。此為後漢人所續不疑。 《急就篇》云:「急就奇觚,與衆異,羅列諸物名姓字分别部,居不雜厠」。注云:觚者,學書之牘。或以記事削木為之,葢簡屬也。孔子歎觚,即此之謂,以有稜角,故謂之觚」。言學僮急,當就此竒好之觚。其中深博,與衆書有異也。今俗猶呼小兒學書,簡為木觚章,葢古文遺語也。 《春秋正義》:引急就篇,頃町界畆。 《天官、武成、正義》引史游章司農、少府、國之淵,考工記》天官疏,引《急就章》云「蒲蒻藺席」。 《考工記》《正義》引别部居。 《文選》文賦,注引竒觚。 後漢張敏傳注,引臯陶造獄法律存。 《左傳疏引鹽豉書》斷云「章草,書史游所作。 揚雄《●史篇》:「莫大於倉頡」作「訓纂」。 《說文》序孝宣召通倉頡讀者,張敞從受之,凉州刺史杜鄴、沛人爰禮、講學大夫秦近亦能言之。孝平召禮等百餘人說文字於未央庭中,以禮為小學元士。黄門侍郎揚雄采作《訓纂篇》,凡《倉頡》已下十四篇,凡五千三百四十字。司空甄豐等校文書之部,頗改定古文,時有六書即前六體。《說文》、《史篇》。徐鍇曰:謂所作《倉頡》十五篇也。 《史記正義》引訓纂》云「户,扈鄠三字一也。 《隋志》:《三蒼》三巻郭璞注。李斯作《倉頡篇》,揚雄作《訓纂篇》,後漢郎中賈魴作《滂喜篇》,故曰「三蒼」。又《三蒼訓詁》三巻,《埤蒼》二巻,魏博士張揖撰。《廣蒼》一巻,樊恭撰。《唐志》同。 《唐志》李斯等三蒼》三巻郭璞解、杜林倉頡訓詁》二巻 元魏江式曰:李斯破大篆,為小篆,造《蒼頡九章》,趙高造《爰歴》六章,胡母敬造《博學七章》,後人分五十五章為三巻。上巻至哀帝元夀中,揚子雲作《訓纂》,為中巻和帝永元中賈叔郎接記。滂喜為下巻,故稱為「三蒼」。 徐鉉曰:「賈魴以《三蒼》之書皆為●字,●字始廣,而篆籀轉微。 《春秋釋文》、《史記》索隠後漢書注文選注,多引三蒼解詁音釋。 《文選》注引《埤蒼》、《三蒼詁訓》。 《詩疏》引陸璣《疏》云:「《三蒼說,棫即柞也」。又引《蒼頡解詁》、《埤蒼》、《禮記釋文》引郭璞《三蒼解詁》。 後漢戴就傳注》引《說文》三蒼。 《張湯傳》:爰書訊,鞠論報。 劉奉世曰:「趙高作《爰歴,獄吏》用之」。 李陽冰論篆云:「秦始皇時,王次仲制八分書》,蕭子良曰:漢靈時,上谷王次仲與秦同姓名,亦作《八分書》,魏鍾繇謂之《章程書》。繇又善●書,始為楷法。 書苑蔡文姬言,割程●字八分,取二分,割李篆字二分取八分,於是為八分書。 《漢石經》乃蔡邕八分書。 鍾繇善八分,有隼尾波《太山銘》有此體。 草書、尺牘牘書板,長一尺 北海敬王睦善史書,世以為楷則。永平中,帝驛馬令作草書尺牘十首。 章帝好草書,名《章草》。 杜伯度、張芝昶善草書。 晉庾翼有《伯英章草十紙。 崔子玉著草書埶 庾肩吾云:「北海之牘,西河之簡」。 張超善草書。 《文選鶴書》注蕭子良《古今篆●文體》曰:《鶴頭書與《偃波書》,俱詔板所用,在漢則謂之尺一簡或云召隠逸之士。 陳遵善書,與人尺牘主皆蔵去以為榮。 晉習鑿齒,善尺牘。 宋劉穆、朱齡石並便尺牘,北齊顏之推工尺牘。
24 漢别國方言》:
25 《唐志》揚雄《别國方言》十三卷積二十七嵗而書成,名曰輶軒使者,絶代語》,釋别國方名,葢《爾雅》之流也。 《隋志》十三卷郭璞注。 《中興書目》十四卷雄書云十五巻 郭璞序方言之作,出於輶軒之使,循游方國,采覽異言,車軌所交,人迹所蹈,靡不具載。 《古文苑》天下計孝㢘及由郡衛卒㑹者,雄常把三寸弱,翰齎油素四尺,以問其異語,即以鈆摘次之於槧,雄以示張伯松,曰:「是垂日月不刋之書也」。 劉歆從雄取方言書曰:「詔問三代周秦,遒人軒車,使者以嵗八月,循路采童謠歌戯,欲頗得其最目,因從事郝隆求之篇中,但有其目,無見文者。歆先君數為成帝言,當使諸儒共集訓詁,聞子雲獨採集先代絶言,異國殊詞,以為十五卷,其所解畧多矣,非子雲澹雅之才,沈鬱之志,不能經年鋭精,以成此書《文選注》同,欲驗考四方之事,不勞戎馬髙車之使,坐知謠俗,雄報曰:「敕以殊言」。十五卷云云。常聞先代輶軒之使,奏籍之書,皆藏於周、秦之室,嚴君平林閭深好訓詁,猶見輶軒之使,所奏言君平財有千言耳。 《書》《疏》、《春秋疏》、《詩行葦》疏,《考工記疏》,髙《紀》注、《文選注》,皆引方言及郭璞注。《左傳注》引揚雄方言:「孑者,㦸也」。 《北史》劉延明著《方言》三巻 《漢志注》蘇林曰:五方之異書,如今祕書學外國書也」。 《孟子》「有夏諺」,《左傳》有《周諺》。
26 漢釋名: 唐糾繆正俗
27 劉珍傳撰《釋名》三十篇,辨萬物稱號。 《吳韋昭傳》,北海劉熈字成國作《釋名物類衆,多難詳究,時有得失,而爵位之事又有非是,因作《官職訓》及《辨釋名》各一卷。 《隋志》《唐志》同劉熈《釋名》八卷崇文目云熈,即物名,以《釋義》凡二十七目,《書目同 《書正義》引之,韋昭辨《釋名》一卷《尚書釋文》引之《義選注》,引韋昭《釋名》辨位 ,《月令》正 ,引蔡氏《辨名記》云:「十人曰選,倍選曰俊。《春秋正義》引《辨名記》。  《北史》:李鉉覽《說文、蒼雅》,刪正六蓺經注中謬字,名曰《字辨》。 唐㑹要:永徽三年三月三日,符璽郎顏揚庭上父師古所撰刋謬正俗八巻,付祕閣。志及崇文目同。 《書目●謬正俗》八卷永徽二年師古子揚庭表上之。其表云:「師古藁草纔半,部帙未終,揚庭以遺文分為八卷」。 鄭樵跋《正》八卷辨其差舛。 唐祭酒李涪刋誤二卷,刋正古今,沿習舛誤,凡五十條。《漢說文》 唐說文字源。 雍熈校定《說文》元豐重修《說文繫傳》: 韻譜 引經字源。
28 後漢許慎傳字叔重,以《五經》傳說臧否不同,撰《五經異義》,又作《說文解字》十四篇《隋、唐志》十五巻,并《序目》一篇。 《中興書目》十五巻,雍熈四年,徐鉉校定說。《春秋正義》云:「《說文》是小篆之書記」。《水經注》云:「許氏字 ,專釋於篆而不本古文 」考「工 」注引《說文》「解」字。 叔重自叙:今叙篆文,合以古籒稽譔其說,分别部居十四篇,五百四十部,九千三百五十三文,重一千一百六十三解說,凡十三萬三千四百四十一字。其建首也,立一於耑引而伸之,以究萬原。畢終於亥,粤在永元困敦之年十二年庚子。孟陬之月朔日甲申,演賛其志,次列微辭。 安帝建光元年九月二十日戊午,慎子冲上之,其書曰:「先帝詔侍中賈逵修理舊文。臣父從逵受古學,作《說文解字》十五巻,前以詔書校書東觀教小黄門孟生、李喜等詔,召冲詣右掖門,賜布四十匹,即日受詔朱雀掖門。 江式曰:首一終亥,各有部屬,類聚羣分,雜而不越。 顏之推曰:檢以六文,貫以部分,櫽括有條例,剖析窮根源,鄭●注書,徃徃引以為證。 徐鉉曰:「集《蒼》《雅》之學,研六書》之㫖,字書精博,莫過於是。 《唐志》:李騰《說文字源》一巻陽氷從子騰《金石録》。正元五年十月賈躭撰序,李 篆,徐璹正書 後蜀林罕撮五百四十一字,為《字源偏旁小說》二卷。 《隋志說文音隠》四卷,梁有演《說文》一巻,庾儼黙注唐書學博士以《石經》、《說文》、《字林》為專業。 宋雍熈三年十一月乙丑朔,右散騎常侍徐鉉等獻新校定《說文》三十卷、十五卷。每卷分上、下,以正、副本及羣臣家藏者,詳考是非,補正缺漏十四篇并序目一篇,凡萬六百餘字,有正體而時俗訛變者,具于注中違戾六書者序列于後,諸儒箋釋可取者亦附益、鉉等亦加訓釋。時未有反切,後人附益,互有異同。今並以孫愐《唐韻音》切為定。詔付史館摹板頒行鉉與直史館句中正皆賜銀幣鉉序曰:古文既絶譌偽日滋,漢宣始命諸儒修蒼頡之法,亦不能復。故光武時馬援上疏,論文字之譌謬,其言詳矣。和帝時,申命賈逵修理舊文,許慎采史籀、李斯、揚雄之書,博訪通人,考於賈逵作《說文解字》,安帝十五年,始奏上之,而●書行之已乆,加以行草,八分紛然間出,以篆籀為竒怪,不復經心。六籍舊文,相承傳寫,多求便俗,漸失本原。唐大厯中,李陽氷篆迹殊絶,刋定《說文》,修正筆法,然頗排斥許氏,自為臆說。今為字者多從陽冰新義》,所謂貴耳賤目太宗留意字學,故詔儒學之臣,詳篆籀之迹。 元豐元年二月六日,詔知禮院王子韶於資善堂置局,修定說文。五月庚寅,十七日。,詔光禄丞陸佃同修定五年六月九日上重修說文,各賜銀幣百,其書不行。王安石字說二十巻,以㑹意一體貫通六書,於春秋傳,以毁則為賊而資以守典,以止戈為武而達 用兵以反正為乏,而定伐惡之謀,以皿蟲為蠱而立養生之戒。 《春秋正義說文序》云:「蒼頡之初作書,葢依類象形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孳乳而生。 魏畧邯鄲淳善蒼雅蟲篆許氏字指。 《書目說文解字繫傳》四十卷南唐徐鍇楚金傳釋,朱翺反切。案:鍇系述《通釋》一至三十部,叙三十一至三十二,《通論》三十三至三十五,袪妄三十六類,聚三十七,錯綜三十八,疑義三十九,系述》四十,今亡第二十五巻。 《崇文目》:鍇以許氏學廢,推源析流,演究其文,作四十篇。近世言小學惟鍇名家。鍇集《通釋》四十篇三十卷,又《韻譜》十卷五音凡十卷,譜李燾為五音。吳淑好篆籀,取《說文》有字義者千八百餘條,撰《說文五義》三卷,唐林罕《小說》三卷,凡五百四十一字。其說頗與許慎不同,而互有得失。邵必進《禮記石經》陛對,仁宗問:「罕書如何?」必曰:雖有所長而微好恠一本云:林罕著《說文》二十篇,自曰林氏小說,刻石蜀中。。 《中興書目引經字源》二巻熈寧五年,李行中取諸家《說文》與許叔重注義序例,校正偏旁,制為字源。 句中正傳太平興國二年,獻八體書》,授直史館,詔詳定篇韻,與徐鉉重校定《說文》,模印頒行。太宗問凡有聲無文字有幾何,中正退,條為一卷以獻。上曰:「朕亦得二十一字,可并録之」。又命與吳鉉、楊文舉同撰定《雍熈廣韻》中,正先以門類上進,成一百卷。嘗以大小字、八分三體書《孝經》摹石,咸平三年表上之。十五年方成,命藏祕閣。 書之學出於聖人,夬揚王庭,官治民察者,書契也。仲尼見泰山封禪者七十有二家,文皆不同,可謂不知書邪?子雲持三尺,素入未央廷中,以集訓纂,復作竒字。許子重為《說文解字》,以佐孔氏。伯喈自為三體,勒《五經》於太學,未聞以善書為訾也。
29 漢古文官書》。 雜字指 古文竒字 《黄帝古文隋志》:漢議郎衛敬仲古文官書》一巻儒林傳序師古注,引衛宏詔定古文官書序、太子中庶子郭顯卿《雜字指》一巻《唐志》郭訓字㫖篇》一卷古文竒字》一卷《唐志》二卷。《秦書正義》引衛宏《古文竒字序》云「 改古文以為篆●」。朱育《異字》二卷,賈魴《字屬》一卷《唐志》云字屬篇》、晉李肜《字指》二卷,《唐志》衛宏詔定古文字書》一卷。 後漢傳盧植,熹平中,言古文科斗降在小學中。興通儒班固、賈逵、鄭興父子並說之。 杜林於西州,得漆書、古文《尚書》。 《說文》:《序》,《古文。孝經》。建武時,給事中議郎衛宏所校。 韓愈《科斗書後》記李陽冰子服之授,余以其家科《斗孝經》、《漢衛、宏官書》兩部,合一卷,愈寳蓄之而不暇學,歸公好古書能通之,凡為文辭,宜畧識字。 書序孔壁得科斗文字事始云髙陽氏作字。《江式》云:張蒼獻《古文《左傳》 體與孔氏相類。 《漢書》叙《●》、《函》、《雅》,故通古今正文字。 劉棻從揚雄學作竒字古文之異者 吴志注《㑹稽典録》曰:山隂朱育,少好竒字,依體像類,造作異字千名以上。陳庾持好為竒字。 《蜀志》:來敏精於蒼雅,訓詁好是正文字。 《魏志》:衛覬好古文,鳥篆●草,無所不善。 書斷古文者,黄帝、史蒼頡所造也。仰觀奎星圜曲之勢,俯察●文鳥跡之象,采衆美合而為字,是曰古文。 後漢陽球傳》:「鴻都文學,或鳥篆盈簡,注八體書,有鳥篆象形為字。 《蔡倫傳》: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倫。造意用木膚麻頭及敝布魚網為紙。元興元年,奏上之。
30 漢勸學 聖皇 太甲 在昔 飛龍篇》 晉小學篇 字苑。
31 《唐志》《隋志》同蔡邕《勸學篇》二卷,《聖皇章》一卷。《隋志》又有《女史篇》。班固《太甲篇在昔篇》各一卷。續揚雄作十三章崔瑗《飛龍篇合篆草勢》三卷,《黄初篇》一卷,《陸機吳章篇》一卷。《隋志》二卷。《吳項峻始學》十二卷,晉楊方《少學集》十卷。《隋志》九卷。《朱嗣卿幼學篇》一卷。《隋志》朱育二卷。束晳《發●記》一卷。《隋志》地理》有束晳《發●記》一卷,載《物產》之異。顧愷之《啓●、啓疑記》各三卷,王羲之《小學篇》一卷,《隋志》作「下邳內史王義。葛洪要用字苑》一卷,馮幹括《字苑》十三卷,宋顏延之詁。幼文》三巻,荀楷《廣詁》幼一巻。 《易晉卦疏》引蔡邕《勸學篇》云:「鼫鼠五能,不成一伎術。 《初學記》引項峻《始學篇》,曹植《飛龍篇》。 《南史劉杳傳》,引何承天纂文,葛洪《字苑》。 《後漢志》注引顏延之,《幼誥》。 《文選注》引顧愷之《啓●記》、顏延年《纂要》。 郭忠恕曰:軍陳為陣,始於逸少小學,章形景為影,本於稚川《字苑》。
32 漢三體書法
33 《後儒林傳序,為古文篆、●三體書法見石經注古文,謂孔子壁中書篆書,秦始皇使程邈所作也。●書亦邈所作也。主於徒●,從簡易也。 程逈曰:●書始於程邈,《八分》始於王次仲,東漢以來,碑刻用八分書,近世乃誤以八分為「●」。如邈書見古帖》者,自是小楷也。《書苑》曰:蔡文姬言,割程●字八分,取二分,割李篆字二分取八分,於是為八,分書千文,曰「杜藁鍾●」。唐孫過庭《草書譜》曰:「元常專精於●書,伯英尤工於草體,彼之二美,逸少兼之,此以真行為●也」。梁蕭子雲啓曰:「見敇㫖《論書》洞達字體。又以逸少不及元常,子敬不及逸少,因此研思,遂悟●式。此以真行為●無疑。王羲之傳尤善●書,為古今之冠」。
34 漢通俗文:
35 顏氏家訓通俗文》世間題云服䖍造䖍漢人,其叙乃引蘇林、張揖、蘇、張皆是魏人。且鄭●以前全不解反語,通俗反音,甚㑹近俗。阮孝緒又云李䖍所造《晉中經簿》及《七志並無其目,殷仲堪常用字訓亦引《服䖍俗說》,今復無此書。 《隋志:通俗文》一巻服䖍撰《文選注》引之俗,《春秋釋文》引通、顏之《推訓俗文字畧》一卷小學
36 魏古今字詁。 晉字林韻集 《梁文字集畧》,《隋志》、張揖《古今字詁》三巻難字誤字各一巻張揖魏太和中為博士解司馬相如傳一巻周氏《雜字解詁》四卷,晉吕忱《字林》七卷,宋吳恭《字林音義》五卷,晉王延文《字音》七卷,何承天纂。文三卷,戴規《辨字》一巻,梁阮孝緒《文字集畧》六卷《唐志》同 。後漢戴就傳注,引張揖《字詁字林》、何承天《纂文》、張衡傳注引《字詁》。 《文選注》引《字林文字集畧》, 陸徳明《釋文》多引《字林》本書目。《字林》五卷,或疑非 書,《三朝史》止一卷。魏世又有八分書,其字義訓讀,有《史籀》、《蒼頡篇》、《三蒼》、《埤蒼》、《廣蒼》等諸篇章。《訓詁、《說文》、《字林》、《音義、聲韻、體勢等諸書。 江式曰:魏博士清河張揖,著《埤蒼》、《廣雅》、《古今字詁》。埤廣綴拾遺漏増長字類,然《字詁》方之許篇,或得或失。陳留邯鄲淳亦與揖同,博聞古蓺,特善《蒼雅》,許氏字指、八體、六書、精究閑理,有名於揖,以書教諸皇子。又建《三字石經》於漢碑西。其文蔚煥三體復宜校之《說文》,篆●大同,而古字少異。又有韋誕、衛覬並號能篆,咸傳之子孫世稱其妙。晉世吕忱表上《字林》六卷附託許氏《說文》,别古籀奇惑之字,文得正●,不差篆意。忱弟靜别放故左校令李登《聲類》之法,作《韻集五巻。使宫商角徴羽各為一篇,而音讀楚、夏,時有不同。
37 魏聲類 晉韻集》 梁四聲譜 韻畧 《唐韻》:《隋志》,魏左校令李登《聲類》十卷,晉安復令《吕靜韻集》六卷。《唐志》五卷張諒《四聲韻林》二十八卷《唐志》四聲部三十卷、《段●韻集》八卷,《羣玉典韻》五卷,陽休之《韻畧》一卷,夏侯詠《四聲韻畧》十三卷,梁太子太傅沈約四聲》一卷,李槩《音譜》四巻,周研聲韻四十一巻。 《唐志》:趙氏韻篇》十二卷,陸慈《切韻》五卷,蕭鈞《韻音》二十卷,孫愐《唐韻》五卷愐増陸法言之書武元之《韻銓》十五卷,●宗《韻英》五卷,《李舟切韻》十卷,顔真卿《韻海鏡源》三百六十卷,《釋智猷辨體補脩加字切韻》五卷《國史志天寶元年集切韻》五卷 《隋書陸法言切韻》五卷陸法言云:呉楚時傷輕淺,燕、趙多傷重濁,秦、隴去聲為入梁,益平聲似去。,南齊陸厥傳:周顒善識聲韻,顒始著四聲切韻,沈約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為四聲,以此制韻不可増减,世呼為永明體。沈約作四聲譜》,梁武帝雅不好焉。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黄律吕各適物宜,欲使宫羽相變,低昂舛節,若前有浮聲,則後須切響,一簡之內,音韻盡殊,兩句之中,輕重悉異,妙達此㫖,始可言文。自靈均以來,多歴年代,雖文體稍精,而此祕未覩。沈約荅陸厥書曰:宫商之聲有五,文字之别累。萬以累萬之繁,配五聲之約,高下低昂,非思力所學,又非止若斯而已云云。約論四聲,妙有詮辨,而諸賦亦往往與聲韻乖。時有王斌著四聲論行於時。 齊永明中,王融、謝朓、沈約文章始用四聲以為新變,至梁轉拘聲韻,彌為靡麗,復踰往時簡文,與湘東王書論之云云。 世謂蒼頡制字,孫炎作音,沈約撰,韻為椎輪之始,不知書契既造字生,其間文字,既生音傳,其內聲音既出,韻存其中。觀「立我蒸民,莫匪爾極,日月光華,●于一人」之辭,則堯、舜之時固有聲韻也。不然,舜命夔何以曰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唐楊收曰:「均,言韻也,古無韻字」韻畧之名,謂音韻各有畛畧也《崇文目》五卷。求治之法本於形,聲始於形也始東,終法聲也。訓、纂、《字林》等書,以形相沿韻。書既作,學者趨便就簡,不復知造書之意,則比聲而求之。或形存聲亡,則茫無所考,而韻書窮矣。徐鼎臣兄弟分韻譜以從世好,豈勢之所趨耶因聲求形,因形得意。吳、楚辯音●,古分體? 《三十六字母圖》一卷僧守温。 《四聲等第圖》一卷僧宗彦。 《切韻指●論》三卷王宗道。
38 《玉海》卷四十四
URN: ctp:ws827455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