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 檢索 "䱼"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御定淵鑑類函
條件: 包含字詞「䱼」
Total 1

卷四百四十一

27
増《爾雅》曰:魚有力者,鰴魚枕謂之丁,魚腸謂之乙,魚尾謂之丙。 《說文》曰:「魚,水蟲也。魚尾與燕尾相似」。 《易》曰:「貫魚以宮人寵」。「正」字通魚。行有甲為之長,衆魚從之,駢頭相次如貫然。 原詩曰:「南有嘉魚,蒸然罩罩」。 又曰:「魚潛在淵,或在于渚」。 又曰:「魚在在藻」。 《月令》曰:「立春之日,魚上冰」。 増《家語》曰:水至清則無魚」。 吕覽、孔子曰:「魚游乎濁而食乎濁」。《六韜》曰:「緡隆餌重則嘉魚食之緡。調餌芳,則庸魚食之」。《國策》曰:「君不聞大魚乎?網不能止,釣不能牽,蕩而失水,則螻蟻得意焉」。 原《莊子》外篇曰:「朽𤓰化,為魚物之變也。 符子曰:「觀於龍門,有一魚奮鱗鼔鬐而登乎龍門而為龍」。又一術士凌波蹈流而不陷,揺鈴行歌,飄浪於龍門,而終日,棲遲而不化,彼同功而事異,迹一而理二夫何哉?無乃魚以實應,而人以偽求乎? 《列子》曰:「終髮之北有溟海,魚廣千里,其長稱焉」。 増又吞舟之魚,不游枝流。 《淮南子》曰:「水濁則魚噞」。 又欲致魚者,先通水水,積而魚聚。 又為魚徳者,非挈而入,淵從其所之而已。 又天之且雨也,隂曀未集,而魚已噞矣。 又使水濁者魚撓之。 孫綽子曰海人,與山客辨其方物,曰:「橫海有魚,額若華山之頂。一吸萬頃之波」。 《庚桑子曰:「夫尋常之溝,巨魚無所還其體,而鯢」鰌為之制」。 《論衡》曰:釣者,刻木為魚丹,漆其身,迎水浮之,水動,作魚似真,真魚並來。 《𤣥中記》曰:東海有大魚焉,行海一日,逄魚頭七日逄,其尾産則三百里為血。 《養生經》曰:魚勞則尾赤」。 《隂陽變化論》曰:「魚不見,水 《採蘭雜志》曰:「蚊投水中,能化小魚小魚,不獨魚子生也」。 物類相感志》曰魚痩而生白㸃者,名虱用楓樹皮,投水中則愈。 又魚始雷頭向下未驚,蟄頭皆向上。 《蠡海集》曰:魚目晝夜不瞑,因知其為隂物而得陽多者也,祭禮皆薦生而魚,獨槁者,魚乃水族隂之屬也,槁之則為陽陽以致隂之謂也。 後《山談叢》曰:「魚行隨陽,春夏浮而遡流,秋冬沒而順流。漁者隨其上下出沒而取之」。 《席上腐談》曰:「魚逆水而上,取其鱗之順也」。 《志林》曰:「僧謂魚為水梭花」。 《文昌雜錄》曰:「漁家以猢猻毛置之網,四角則多得魚,云魚見之,如人之見錦繡也。 《避暑錄話》曰:浙東溪水峻急,多灘石,魚隨水觸石,皆死,故有溪無魚,土人徃徃以陂塘養魚魚,初生時,謂之「魚苖」,投于陂塘,不三年,長可盈尺。 《北戶錄》曰:南海諸郡人至八九月,於池塘間采魚子著草上懸於竈煙下,至二月春雷發時,卻收草浸於池塘間,旬日內如蝦蟆子狀,鬻于市,號魚種育池塘間,一年內可供口腹也。 《詞林海錯》曰:「江海間魚遊必三,如媵隨妻先,一後二人,謂之婢妾、魚。 《楚辭》曰:「魚鱗鱗兮,媵予。 曹植說曰:「疲氣鹹,水之魚不遊于江,淡水之魚不入於海」。 韓愈文曰:「江魚不池活。 古樂府緩聲歌曰:「思東流之水,必有西上之魚」。 原《爾雅》鯉今之赤鯉魚今江東呼為黃魚、鰋今偃額白魚、鮎別名鯷魾大鱯小者鮡鱯似鮎而大。色白,或鮧之大者曰鱯,鱦小魚魚子未成者,□魚鯢大者謂之□,似鮎四足,聲似小兒。 増又鰹,大鮦小者鮵音脫 又銀魚身,圎如筯,潔白,無鱗目,兩㸃黒。 《爾雅翼》曰:「鯨,從京,大也。海岸有獸曰蒲牢,聲如洪鐘,而性畏鯨,鯨躍擊之,鳴聲聞五里,故鑄鐘以蒲牢形其上,斷撞為鯨形,天子出而擊之」。《東都賦》曰:「發鯨魚,鏗華鐘」是也。 又鮎言其黏滑與鱓鰌之類,皆謂之無鱗魚,又曰腹俱大者曰鱯,背青口,小者名鮎背,黄腹白名鮠。 又鰐,四足如鼉,長二丈餘,喙三尺,長尾而利,齒其尾,有涎如膠掉以取物,其形或黒黄,蒼白。 又鱖魚鱗鬛皆圓黄質,黒章皮厚而肉𦂳特異常魚,夏月盛熱,時藏石罅中,人即而取之,其斑文尤鮮。明者,雄也,稍晦昧者,雌也。漁者以索貫一雄,置之溪畔,羣雌來齧,拽之不捨,掣而取之,常得十數尾,凡魚無肚,不嚼鱖魚,有肚能嚼。 《爾雅注》曰:「比目魚,狀似牛,脾紫色,鱗細一眼,南人謂之鞋、屜魚,江淮謂之拖沙魚,亦謂之箬葉魚」。 又鮑魚似鮎,四腳,前似獮,猴後似狗,大者長八九尺。 《說文》曰:「鰐,日南,魚名也。狀似蜥蜴,嘗水中潛伏,吞人即浮。 又鮆飲而不食,子多而肥,夏初曝乾,可以致逺。 《字林》曰:鯼魚出南海,頭中有石,一名石首。鰾可作膠。 《原毛詩》義疏鮪魚出海,三月從河上來。今鞏縣東洛度北崖上,山腹有穴,舊說此穴與江湖通。鱣鮪從此穴而來入河。鮪似鱣而色,青黒,頭小而尖如鐵,兜鍪口在頷下,大者七八尺益,州人謂之鱣,鮪大者王鮪,小者叔鮪,一名鮥,肉色白,今東萊,遼東人謂之尉魚,或謂之仲明者,樂浪尉也。溺死海中,化為此魚鱮似魴而大頭魚之不美者,故語曰:「買魚得鱮,不如啖茹」。徐州謂之鰱里然反,魚吹沙也,似鯽魚,狹小,嘗張口吹沙也。一名重唇籥,鯋鱨魚,一名揚,今黄頰魚。正黄魚之大而有力者,魚貍背上有斑文,腹下純青,今以飾刀。鞬,歩乂也。海水將潮,及天將雨,毛皆起,潮還天晴毛則復常,千里外,知海潮也。 《廣志》曰:「武陽小魚大如鍼,號一斤千頭,蜀人以為醬」。 陶𢎞景《本草》曰:鯉最為魚中之主,形既可愛,又能神變,乃至飛越山湖,所以琴髙乗之,又鯉魚鮓不可合小豆藿食
ctextchar:7498
人又發諸瘡鱧魚,一名鮦除蒙反,味甘無毒,主除水氣面大腫,及五痔䱉魚味甘,大温無毒,云是芹根變作,又曰:是人髮所化,作臛食之甚,補鮑魚味辛無毒主,逐委蹷腕,折瘀血鰒蒲角反,魚治青盲,失精鰻莫干反力奚反,魚味甘,形似䱉,能緣樹食藤花,取作脯食之。 増本草》曰:鯽魚,一名鮒,魚形亦似鯉,色黒而體促,腹大而脊隆,所在池澤皆有之。 又鮎魚,大者能吞蛇。 《圖經》曰:鮑魚形類鱐,魚生溪,中極臭,額旁有骨名,乙長尺許,青魚,頭中有枕蒸,令通氣,曝乾狀如□珀,可以作器皿,膽可㸃目。 又鯉魚脊中鱗一道,每鱗上皆有小黒㸃,從頭至尾,無大小,皆三十六鱗。 《瑞應圖》曰:比目魚者,王者明徳則見。 《南史》曰:林邑國於城溝中養鰐魚,有罪者以餧鰐不食為無罪,三日乃放之。 《北史》曰:真臘國有魚名建同,四足無鱗,鼻如象,吸水上噴,髙五六十丈,有浮胡魚,形似䱉觜,如鸚鵡,有八足,多大魚,半身出,望之如山。 又漕國在蔥嶺之北,漢時罽賔國也。蔥嶺山有順天神,祠前有一魚脊骨,有孔,中通馬騎出入。 《宋史》曰:「錢唐江有五色魚,鯽首鯉身。 荀子》曰:儵鉢者,浮陽之魚也,胠于沙而思水,則無逮矣」。注:胠,去》也。 抱朴子曰:南陽丹水出丹魚,常先夏至十日夜伺之,魚浮於水,赤光上照,赫然如火網取之,割其血以塗足,可歩行水上,如履平地。崔豹古今注》曰:「鯉之大者曰鱣,鱣之大者曰鮪。白魚,雄者魾,魚子,好羣浮水上,名白萍」。 又兖州人呼赤鯉為赤驥,青鯉為「青馬,黒鯉為「黒駒,白鯉為「白騏」,黃鯉為黄雉」。 又鯨大者長千里,小者數丈,一生數萬子,常以五六月就岸生子,至七八月,導引其子還大海中,鼓浪成雷,噴沫成雨,水族驚畏,一皆逃匿,莫敢當者。 原魏武四時食制曰鱣魚,大如五斗奩,長丈,口在頷下,常三月中從河上常於孟津捕之。黃肥惟以作鮓,淮水亦有増。又東海有大魚如山,長五六里,謂之鯨鯢。次有如屋者,時死岸上,膏流九頃。其䰅長一丈,廣三尺,厚六寸,瞳子如三升椀。 又望魚側如刀,可以割草出豫章。 又斑魚頭中有石如珠,出北海,蒲魚,其鱗如粥,出郫縣,髮魚帶,髮如婦人白肥,無鱗出。滇池蕃蹹魚如鼈,大如箕,甲上邊,有髯無頭,口在腹下,尾長數尺,有節,有毒螫人。䱐䰽,魚黒色,大如百斤,豬黃肥不可食,數枚相隨,一浮一沈。蕭折,魚海之乾魚也。郫縣子魚黄鱗,赤尾出稻田,可以為醬。 《原山海經》曰:「鱖厥衛反,魚大口而細鱗,有斑彩鰩與昭反,魚狀如鯉,魚身鳥翼,蒼文白首赤喙,常從西海遊於東海,以夜飛音如鸞,見大穰,何羅魚一首而十身。其音如犬吠。食之已,擁鮨,魚身大首,音如嬰兒,食之已。狂珠,鼈如肺而有目六足,有珠鱄市戀反:魚狀如鮒彘毛,其音如豚,見則天下旱,薄魚,其狀如鱣而一目,其音如歐如人嘔吐聲,見則天下反。鯷魚,赤目赤鬛者食之,殺人鯪魚。背腹皆有刺,如三角菱。 増又騩山,多飛魚,其狀如豚而赤,文有角。服之不畏雷霆,亦可禦兵。鰼鰼之魚狀,如鵲而十翼,鱗在羽端,其音亦如鵲,可以禦火食之已癉。鰷魚狀如雞而赤色,三尾六足四目,其音如鵲,食之已憂。䰷魚,狀如鼈魚,尾二足,其音如羊,食之益明,髯□魚蛇首,六足,其目如珠。食之不寐,佩之禦凶。修辟之魚,狀如黽而白喙,其音如鴟,食之已。癬鮯鮯之魚,狀如鯉而六足鳥尾,其鳴自呼鯥魚,狀如牛陸,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牛聲。冬死而夏生,食之已腫。 又浮玉山北,望具區苕水,出其隂中,多鮆魚。形狹薄而長。䰅乂,名刀,魚形如刀也。太,湖中饒之。 原《水經》曰:「海鰌且由反魚長數千里,穴居海底,入穴則海水為潮,出穴則水潮退,出入有節,故潮水有期。 増又,鮪出鞏穴。直穴有渚,謂之鮪渚。 又武陵佷縣長楊谷中有石穴,水中有神魚,大者二尺,小者一尺,居民釣魚,先陳所湏多少,拜而請之。拜訖,投釣餌得魚,過數者,水輒波湧,暴風卒起,樹木摧折。 又隴阪、汧水東北流,厯澗注以成潭漲,不測出五色魚,俗以為靈,而莫敢採捕,因謂是水為龍泉水。 又扶南象浦源潭湛瀬,有羣魚色,黒身五丈,頭如馬首,伺人入水,便來為害。 又魚復溪中有魚,其頭似羊,豐肉少骨,美於餘魚。原《吳錄》曰:「錯一作䱜魚子生後,朝出索,食暮,皆入母腹中酉陽雜爼,出從口入從臍。 吳地志》曰:石首魚至秋化為冠,鳬冠鳬頭中,猶有石也。 南越志曰:鱣□子林反屬也,長鼻軟骨,埤雅:廣要,俗謂之玉板,江東謂之黄魚。長數丈而骨可啖,似黃䱦而長䱟魚,左右如鐵鋸三,牙魚似石首。或曰:雄石首。䱥魚肥美有餘,土人重之。 《南越記》曰:「天牛魚,方圓三丈,眼大如斗,口在脅中,露齒無脣,兩肉角如臂。兩翼長六尺,尾長六尺。 《廣州記》曰:魴魚廣而肥甜魚之美者也。鯨鯢長百丈,大亦稱之,雌曰鯢,雄曰鯨目,即明月珠死,不見有眼睛而噴浪翳於雲日。 《臨海異物志》曰:「比目魚似左右分魚,南越謂之板魚亦曰左介。「介」亦作「魪」。人魚似人,長三尺,不可噉。 増又鵀,似烏賊而肥,炙食甘美,䱥魚至肥,炙食鮮美,諺曰:「寧去累世宅莫去?䱥魚額印魚脊,鱗形如䱜魚,額上有文如印章,琵琶魚無鱗,形如琵琶鳶魚狀,鳶唯無尾,足隂雨,日亦飛,髙數丈并魚頭,有兩角,魚如指,長七八寸,但有脊骨,好作笄大者,如竹竿。曝作燭,極有光明。 《異物志》曰:「鮫魚皮可以飾刀,其子驚則入母腹中。 原又鹿魚頭,上有兩角如鹿。 増又吹沙,長二寸許,背上有刺螫人。 又南方鏡魚圎如鏡。 原南方草木狀,水猪,魚似猪形。 増《太康地記》曰:武昌南湖通江夏,有水産鮒魚,長三尺。 《永嘉郡記》曰:樂城縣三原亭去郡百二十里,溪水清如鏡,昔有得一死鮎者,鬐大五,六圍一鬐,輒得數十斛鮓。 《桂海蟲魚志》曰:「嘉魚狀如小鰣魚,多脂味,極腴美,出梧州大山,人以為鮓餉。逺蝦魚,出灕水,肉白而豐,味似蝦而鬆,美竹魚,出灕水,狀似青,魚味如鱖魚。 《岳陽風土記》曰:啞津在白荊堤側,嵗壊,邦人方完築,忽有大鯉魚躍其中,役夫殺食之,徃徃皆死,瀕江漁人不以魚之長大為竒怪,但釣網不能制者,皆殺之,不知何也。岳州人最重鰉魚,每得之,瀹以皂角水少,許鹽漬之,即食味,甚甘美。 《臨海水土記》曰:「槌額似䱜魚,長四尺,黃靈魚,小文正黄,似石首,寄度魚,長三寸,似白魚□魚,三月生溪中,裁長一寸,至十月終,東還歸於海。香氣聞於水上,到時月輒復更生。伏念魚似沙,魚䱦鯺,形似鯺魚,戲於重川,靡有定所。土奴魚頭上如虎,有刺螫人。 《益部方物略記》曰:魶魚出西山溪谷及雅江,狀似鯢,大首長尾,其啼如嬰兒,緣木弗墜,蜀人養之嘉魚出興州大丙小丙山石穴中,今雅州亦有之,鯉盾鱒鱗,蜀人甚珍,其味𩶙魚,出蜀江,比鯽,則大背鱗黒而膚理,似玉為鱠味,美黒頭魚,形若鯶黒,首白腹,修體短,額長者及尺,出嘉州,嵗二月則至,惟郭璞臺前有之,里人欲怪其說,則曰:「璞著書臺上,魚吞其墨,故黒云沙綠魚魚之細者,生隈瀬中,狀若鯔大,不過五寸,有駁,其文美味。蜀人珍之石鼈魚,狀似●䰲而小,上春時出石間,庖人取為竒味。 《嶺表録異》曰:全義嶺之西南靈水溪內有魚,皆修尾四足,丹其腹,狀若守宮,游泳自若,漁人不敢捕之。 又海鰌魚海上之,至偉者也,小者亦千餘尺。一海船過南海,見有山阻東海,濤險而急。又見十餘山,或出或沒,初甚訝之。篙工曰:「非島鰌,魚背也。果見雙目閃爍䰅鬛,若簸米箕。日中忽雨霡霂。舟子曰:「此鰌背,噴氣水散於空,風勢吹來若雨耳」。 《南雍州記》曰:襄陽古井內一魚無肉,惟骨相連耳。 《永州記》曰:「鱷魚大者數丈,善食人,一生百卵。及成形,則有為蛇為龜、為蛟者甚靈。 《交州記》曰:鱷好出沙上卵,大如鵝卵,可食。 《寰宇記》曰:有人徃林邑於海嶼,上得鯨頭,骨如數百斛囷,頂上一孔大如甕,俗以為珠穴。 《方輿勝覽》曰:丙穴在巴郡明通縣井峽中,其穴凡十,其中産嘉魚,任豫《益州記》:蜀山,謂之拙魚。其出也,止於巴渠龍脊灘首有黒㸃,謂照映星象,相感而成,身長細鱗,肉白如玉,其味自鹹,蓋食鹽泉也。 《華夷志》曰:海中大魚,口可容舟,名曰摩竭。雜寳經佛,言如意珠者,是摩竭大魚口中出。 一統志曰:䱜大盈丈,腹有洞,貯水以養其子。奉化縣靈濟泉深不盈尺,中有九節鰻魚,禱雨獲之,即應。昌化縣西北千頃山有龍湫魚,皆金銀色,禱雨多應。博白縣大荒山上池中有婢妾,魚大如楯,兩翼及臍下有三條,似練,帶四尺許,動揺有婢妾形,故名廣州。海中有赤魚、□魚、鱘、魚鳯、尾魚、短頸、魚馬、交魚之屬,其尤大者暨魚,數年一至南海廟前,至則必有疾疫。白魚出雲南北勝州陳海狀,如鯉而色白。 《物産志》曰:鯔魚性慧,不入網罟,海人以長網圍之,俟潮退取之。 《寜波志》曰:華齊魚,一名老婆魚,一名綬魚,又有形如蝌蚪而大者如盤,一名琵琶,魚彈塗,一名闌河,跳躑海塗中,作穴而居,以其彈跳于塗,故名。 《海語》曰:鯋有二種,魚麗之鯋,乃閩、廣之,常産海鯋,虎頭鯋,體黒文鼈,足巨者二百餘斤。嘗以春晦陟于海山之麓,旬日而化為虎,惟四足難化,經月乃成矣。或曰:虎文直而疎且長者,鯋化也鯋有數種蛟,鯋似蛟而鼻,長皮可飾。劒,湖鯋,青色,背上有沙鬐,鬛內有絲瑩若銀絲,可以作膾。 原張華《博物志》曰:「牛魚目似牛,形如犢子,剝皮懸之,潮水至則毛起,去則毛伏。 増又南海有鰐魚,狀似鼉,斬其頭而乾之,㭬去齒而更生」。如此者三,乃止。 又金魚腦中有麩金出功婆塞江。 《神異經》曰:「東南海中有溫湖,其內鯽鮒生焉,長八尺,食之宜暑而辟風寒之氣。 《拾遺記》曰:瀛洲東有淵洞,有魚長千丈,色斑,鼻端有角,時鼔舞羣戲逺望水間有五色雲就視,乃此魚噴水,為雲如慶雲之麗,無以加也。 《述異記》曰:海魚千嵗,化為劒魚,一名琵琶魚,形如琵琶而善鳴,因以名焉。洞庭湖中有一陂,有范蠡魚,昔范蠡乗扁舟至此,釣得大魚烹食之,小者放于陂中,和州歴陽淪為湖,今湖中有明府魚奴魚婢魚,北方荒外有石湖,方千里,中有橫公魚,夜即化,為人刺之不入,煑之不死,若以鳥梅二七箇煑之,即熟可治邪?病《異苑》曰:長七八尺,如鱧魚,食之無鯁。虎魚老者為蛟,江中魚化為蝗,而食五榖者百嵗為鼠。城陽縣南有堯母慶都墓,廟前有一池,魚頭間有印文,謂之印頰魚,若非祀者,捕而不得。 《異苑》曰:凡諸魚欲産●魚,輒以頭衝其腹,世謂衆魚之生母。 《初學記》曰:石首初出,水能鳴,夜視有光,服其石,能下石淋魚,鱗色甚黃如金和蓴,菜作羮,謂之金羮。玉飯薧而食之,名為鮝,炙食之主,消𤓰成水。 《酉陽雜爼》曰:蜀中每殺黃魚,天必隂雨井,魚腦有穴,每吸水,輒於腦穴蹙出如飛泉,散落海中,舟人競以空器貯之。海水鹹苦,經魚腦出者淡,如泉水焉。印魚長一尺二三寸,額上四方如印有字。諸大魚應死者,先以印封之,鯢魚如鮎,四足長尾,能上樹,天旱,輒含水上山,以草葉覆身張口,鳥來飲水,因吸食之。峽中人食之者,先縛於樹,鞭之身上,白汗出,方可食。不爾,有毒朗山浪水,有魚長一尺,能飛飛,即凌雲息歸,潭底奔䱐。一名瀱,非魚非蛟,大如船,長二三丈,色如鮎,有兩乳,在下頂上有孔通頭,氣出赫赫,作聲必大風,行者以為候,相傳嬾婦所化,殺一頭,得膏三四斛,取之燒燈照讀書,紡績則暗照,歡樂之處則明。 《清異錄》曰:「鯉魚多是龍化額上有真書王字者,名王,字鯉,此尤通神。 《避暑錄話》曰:太湖、白魚,實冠天下。 《遊宦紀聞》曰:三山溪中産小魚,斑文赤黒,相間里中兒豢之,角勝負為博戲,聞永嘉亦有之。 《夢溪筆談》曰:西湖南屏山興教寺池,有鯽十餘尾金色道人齋,餘爭倚檻投餅餌為戲,故《東坡詩:「我識南屏金鯽魚」。 墨客揮犀曰南方溪,澗中有魚生石,上號石斑魚,作鮓,甚美,至春含育,則有毒不可食,云與蜥蜴交也。 《補筆談》曰:凡買活魚,縱之江中,無不洋然,惟鰌鱓入江中輒死,乃知鰌鱓但可居止水也。 又吹肚魚南人通言之,以其腹漲如吹也,南人捕河魨法,截流為柵,待羣魚大下之時,小拔去柵,使隨流而下,至自相排蹙,或觸柵則怒,而腹鼔浮于水上,漁人乃接取之。又《本草》言河魨乃今之●魚,江、浙間謂之回魚是也。吳人所食河,魨本名侯。夷魚《本草》引《日華子》注云:有毒,浙中人呼為規魚。又有生海中者,腹上有刺名海規。懶真子曰:鄱陽湖水連南康軍江,至冬深,水落魚盡,入深山潭中,土人集船數百艘,以竹竿攬潭中,以金鼔振動之,候魚驚出,即入大網中,多不能脫,惟大赤鯉魚最能躍出,至髙丈餘,後入他網中,則不復躍矣,蓋不能三躍也,故禹門化龍者,是大赤鯉,他魚不能也。 《遯齋閒覽》曰:莆陽通應子魚名著天下,盖其地有通應侯廟,廟前有港港中魚最佳,今人必求其大可容印者,謂之「通印子魚」,故荊公有詩曰:「長魚爼,上通三印」也。 《麈史》曰:䰵魚,閩中鮮食最珍者長七八寸,剖之子滿腹,冬日正其佳。時莆田迎仙鎮,乃其出處。 《倦遊雜記》曰:「黄魚化為鸚鵡」。 林洪山《家清供》曰:「鄱江士友命飯,每供酒煑鯽魚,云鯽稷所化,以酒煑之,甚有益。 《輟耕錄》曰:水之鹹淡相交處,産河魨魚類也。無鱗甲,常怒氣滿腹,形殊弗雅,然味極佳。煑治不熟,則能傷人。腹中之膟曰西施乳」。按《類編》引《博雅》云:「鯸䱌,魨也。背青腹白觸物,即怒其肝殺人,正今人所謂河豚也。 陶朱公《養魚經》曰:「以六畝地為池,池中為九洲求懐。子鯉魚長三尺者二十頭,牡鯉長三尺者四頭,以二月上庚日納池中令水,無聲,魚必生。 《埤雅廣要》曰:「鱸,松江魚之美者也。《語》曰:「四腮鱸出得松江,天下無鰣魚,似魴肥美。江東四月有之鰻,白腹似鱔而大,焚其骨,煙氣辟蠧,有雄無雌,以影漫鱧而生子,其子皆附於鱧之鬐而生,故謂之鰻鱺。一曰鮎,亦産鰻,蓋其乳子三分之二為鮎,其一鰻也。嘉魚食乳,泉出丙穴,穴口向丙,故曰丙也」。 雅俗稽言曰:鱧俗呼烏魚,又名火柴頭頭,戴七星,夜禮北斗道家,謂之水,厭忌食之養,生家亦忌其膽,臘月收取隂乾,遇喉急痺,少許㸃之,即愈白,小銀魚也,小於麵條鰣魚,初夏有餘月,無故謂之鰣其味之美,在鱗食莫去之鱗如甲,亦知自惜,若入網中則不動,恐傷鱗也。其鱗灰水浸洒,可作花鈿,彭淵材謂鰣魚多骨,其一恨也。又俗云:鰣魚不過鴨欄驛鯔魚,狀如青魚,長者尺餘,其子滿腹,粵人亦呼為子魚,其實非也。鍼口魚魚,口似鍼,頭有紅㸃,兩旁自頭至尾,有白路如銀色,身細尾岐,長三四寸,二月間出海中鰣魚,一名箭魚,腹下細骨如箭簇,出富陽者尤美,鱔似鰌而長,無鱗,有涎黄色,生溝瀆淺水中,好穴田,為農夫患,頭昂起寸許者不可食,肋魚似鰣,而小身薄骨細,冬天出者名雪映,魚味佳,至夏則味減,率以夏至,前後以巨艘入海捕之,馬交魚生海中,形似鱅,其膚黒色,無鱗有斑,逢春社而生一名社,交魚銳觜,燕尾,經宿則腐。鯧魚,一名昌侯魚,縮項扁,身似魴而短鱗細肉,白生海中,以其與諸魚匹,故名河豚,湏暮春栁花飛,時始肥,吳人珍之石首魚,一名黃魚,一名洋山魚,蓋洋山所出也,能鳴網師,以長竹筒插水聽之,聞其鳴則下網,每獲至千餘,小者名梅魚頭,大于身,亦呼為梅大頭,出四明梅山洋,或曰,梅熟,魚來也,蒲魚,或曰●魚也,尾如蛇口眼,不相營䲅,今之河豚狀如蝌斗,眼能開閉其腹,無胆頭無腮,故肝最毒。其出有時,率以冬至,後來每三頭為一部。 《國策》宋玉對楚王問曰:「鯨魚朝發,崑崙之墟,暴鬐于碣石,夕宿于孟渚」。夫尺澤之鯢,豈能與之量江海之大哉! 賈誼弔屈原文曰:「彼尋常之汙瀆兮,何以容吞舟之魚。橫江湖之鱣鯨兮,固將制夫螻蟻。 《木華海賦》曰:「魚則橫海之鯨,突兀孤遊,噏波則洪漣踧踖,吹澇則百川倒流。巨鱗刺雲洪,䰅插天頭顱成嶽流膏成淵郭。璞江賦江豚海狶豚似豬,鼻中有聲,胸上有孔,噴水直上,出入波浪中,見則有風無鱗,多脂膏海狶,體如魚,頭似豬。又曰,豚將風則湧,故俗以豚讖風」。。 又龍鯉一角 又或鹿觡象鼻,虎頭龍顔,鱗甲璀錯,煥明錦斑,揚鬐掉尾,噴浪飛涎。 《吳都賦》曰:「雙則比目,片則王餘」。 又長鯨吞航,修鯢吐浪。 《郊居賦》曰:「赤鯉青魴」。 《西征賦》曰:「華魴躍鱗,青鱮揚鬐。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