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檢索類型: 段落
條件1: 提到 「前將軍增舉奉世以衛候使持節送大宛諸國客,至伊脩城」 符合次數:3.
共3段落。第1頁,共1頁。

先秦兩漢

相關資源

史書

相關資源

漢書

[新 - 東漢] 36年-111年
提到《漢書》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又名:《前漢》]

電子圖書館

馮奉世傳

提到《馮奉世傳》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3 馮奉世傳:
先是時,漢數出使西域,多辱命不稱,或貪汙,為外國所苦。是時烏孫大有擊匈奴之功,而西域諸國新輯,漢方善遇,欲以安之,選可使外國者。前將軍增舉奉世以衛候使持節送大宛諸國客。至伊脩城,都尉宋將言莎車與旁國共攻殺漢所置莎車王萬年,并殺漢使者奚充國。時匈奴又發兵攻車師城,不能下而去。莎車遣使揚言北道諸國已屬匈奴矣,於是攻劫南道,與歃盟畔漢,從鄯善以西皆絕不通。都護鄭吉、校尉司馬意皆在北道諸國間。奉世與其副嚴昌計,以為不亟擊之則莎車日彊,其勢難制,必危西域。遂以節諭告諸國王,因發其兵,南北道合萬五千人進擊莎車,攻拔其城。莎車王自殺,傳其首詣長安。諸國悉平,威振西域。奉世乃罷兵以聞。宣帝召見韓增,曰:「賀將軍所舉得其人。」奉世遂西至大宛。大宛聞其斬莎車王,敬之異於它使。得其名馬象龍而還。上甚說,下議封奉世。丞相、將軍皆曰:「春秋之義,大夫出疆,有可以安國家,則顓之可也。奉世功效尤著,宜加爵土之賞。」少府蕭望之獨以奉世奉使有指,而擅矯制違命,發諸國兵,雖有功效,不可以為後法。即封奉世,開後奉使者利,以奉世為比,爭逐發兵,要功萬里之外,為國家生事於夷狄。漸不可長,奉世不宜受封。上善望之議,以奉世為光祿大夫、水衡都尉。

前漢紀

[東漢] 198年-200年
提到《前漢紀》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又名:《漢紀》]

孝元皇帝紀下

電子圖書館
2 孝元皇帝... :
三年。夏。令三輔都尉及大郡都尉秩皆二千石。六月甲辰。丞相韋玄成薨。秋七月。御史大夫匡衡為丞相。戊辰。衛尉李延壽為御史大夫。副校尉甘延壽陳湯。矯制發戊己校尉屯田吏士。及西域羌胡兵。攻郅支單于。冬。斬郅支首。傳詣京師。時郅支彊暴。東擊烏孫。西脅大宛諸國。漢遣使三輩。至康居。求谷吉等尸。郅支不肯奉詔。而困辱漢使。上書矯慢。曰。康居困危已久。願歸彊漢。於是湯與延壽等謀曰。郅支單于。威名遠震。今烏孫。脅大宛。欲降伏康居。如得此三國。北擊伊婁。西取安息。南排月支。數月之間。城郭諸國危矣。郅支分離。所在絕遠。無城郭彊弩之守。如發兵直詣城下。彼亡則無所之。守則不足以自保。千載之功。可一朝而定。延壽以為然。欲奏請之。湯曰。國家與公卿議大策。非眾所見。事必不從。會延壽久病。湯獨矯制發諸國兵。延壽聞之。起。大驚。欲止之。湯按劍叱延壽曰。大眾已集。豎子欲沮吾眾邪。延壽遂從。漢兵合四萬餘人。延壽湯上疏自劾奏矯制。陳言形勢兵狀。即引兵分為六校尉。其三校尉從南道逾蔥領。經大宛。其三校尉從北道入赤谷。過烏孫。經康居。萬餘騎救之。數奔營。不利輒卻。漢兵遂燒木城。城中人皆入土城。漢兵四面推櫓楯並入土城。單于被創死。得漢使節及谷吉等所賚帛書。凡斬閼氏太子名王以下千五百級。生虜百四十五人。降虜五千餘人。上議其功。丞相匡衡大夫李延壽及石顯。皆以為延壽湯擅興師矯制。幸得不誅。不宜加爵土。又遣吏訊驗湯私盜金事。皆不與湯。故宗正劉向上疏曰。郅支單于。殺漢使吏士以百數。事暴於外國。傷威毀重。陛下赫然欲討之。意未嘗忘。延壽湯承聖旨。倚神靈。總百蠻之軍。攬城郭之兵。出萬死之計。入絕域之地。遂陷康居。屠五重城。搴翕侯之旗。斬郅支之首。懸旌萬里之外。揚威昆山之西。而埽谷吉之恥。立昭明之功。蠻夷率服。稽首來賓。群臣之功。莫有大焉。昔周大夫方叔尹吉甫。為宣王誅玁狁。而百蠻從之。其詩曰。驒驒惇惇。如霆如雷。顯允方叔。征伐玁狁。蠻荊來威。易曰。有嘉折首。獲非其醜。今延壽湯所誅。威振天下。雖易之折首。詩之雷霆。不能及也。吉甫之歸。周厚賜之。其詩曰。吉甫燕喜。既多受祉。來歸自鎬。我行永久。千里之鎬。猶以為遠。況萬里之外。齊桓先有匡周之功。後有滅項之罪。君子計功補過。近事貳師李廣利。損五萬之眾。糜億萬之費。經四年之勞。而廑獲駿馬四十匹。雖獲宛王之首。不足復費。而私罪甚眾。孝武以為萬里之伐。不錄其過。厚加封賞。今康居之國。盛於大宛。郅支之號。重於宛王。殺漢使。甚於留馬。延壽湯不煩漢使。不費斗儲。比於貳師。功德相百倍。且常惠隨欲擊之烏孫。鄭吉迎自來之日逐。猶皆列土受爵。故言威武勤勞。則大於方叔吉甫。列功覆過。則優於齊桓貳師。近事之功。則高於長羅安遠。大功未著。小惡數布。臣竊痛之。上於是赦湯等矯制貪穢小罪。封延壽為宜城侯。湯為關內侯。食邑各三百戶。延壽為長水校尉。湯為射聲校尉。延壽。北地人也。本為羽林士。超逾羽林亭樓。以材力進。湯字子公。山陽人也。家貧無行。初。富平侯張敞舉湯為茂才。湯待遷。父死不奔喪。坐下獄。論敞舉非其人。削戶二百。會敞薨。諡曰繆侯。湯立功西域。世以為張敞知人。初。宣帝時。前將軍韓增舉馮奉世以為衛侯。使持節。送大宛諸國客。時莎車王與諸國共殺漢所置莎車王萬年。并殺漢使者奚充國。匈奴發兵攻莎車師不能下。而莎車遣揚言曰。北道諸國已降匈奴。於是攻劫南道。與之盟而背漢。鄯善以西。皆絕不通。奉世以莎車日彊。其勢難制。必危西域。乃矯以節。告諭諸國王。各發其兵。合萬五千人。追擊莎車。莎車王自殺。傳其首詣長安。諸國遂平。威振西域。宣帝謂韓增曰。賀將軍舉得人也。議封奉世以為侯。丞相將軍皆曰。大夫出疆。有可以安國家定社稷。專之可也。宜加爵位。少府蕭望之以為奉使有所指。而擅矯制違命。今封奉世關內侯。後奉使者。競逐利要功於夷狄。為國家生事。不可長也。宣帝從望之議。及甘延壽之封也。杜延年子欽上疏追訟奉世前功。曰。比罪則郅支薄。量功則莎車眾。用師則奉世寡。制勝則奉世於邊境為功多。慮危則延壽於國家為禍深。其違命生事。則與奉世同。延壽割地而封。奉世獨不見錄。臣聞功同賞異。則勞臣疑。罪均刑別。則百姓惑。願陛下下有司議之。上為前世事不錄。

漢代之後

宋明

太平御覽

[北宋] 977年-984年 電子圖書館

治道部十一

電子圖書館

薦舉上

電子圖書館
13 薦舉上:
《漢書》曰:韓信投漢,蕭何等已數言,上不用,即亡。何聞信去,不及以聞,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怒,如失左右手。一二日,何來謁,上見,怒且喜,罵何曰:「若亡何也?」曰:「臣非敢亡,追亡者耳。」上曰:「亡者誰?」曰:「韓信。」上曰:「亡者十數,公無所追。追信,詐也。」何曰:「信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張晏曰:無事用信也。必欲爭天下,非信,無可與計事者。「
又曰:叔孫通降漢,從弟子百餘人。然無所進,專言諸故群盜壯士進之。弟子皆曰:「事先生數年,幸而得從降漢。今不進臣等,專言大猾何?」通乃言曰:「漢王方蒙矢石,爭天下,諸生寧能斗乎?故先言斬將搴旗之士。諸生且待我,我不忘之。」
又曰:張釋之字季,南陽人。與兄仲同居,以貲為騎郎,事孝文帝,十年不得調,亡所知。釋之曰:「久官減仲之產,不遂。」欲免歸。中郎將爰盎知其賢,惜其去,乃請徙釋之補謁者。
又曰:賈誼年十八,以能誦《詩》、《書》屬文稱于郡中。河南守吳公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愛幸。文帝初立,聞河南守吳公治平為天下第一,故與李斯同邑,而嘗學事焉,征以為廷尉。廷尉乃言誼年少,頗通諸家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
又曰:武帝初即位,是時丞相田蚡每入奏事移日,所言皆聽。薦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權移主上。上乃曰:「君除吏盡未?吾亦欲除吏也。」
又曰:韓安國為人多大略,知當世取舍,而出於忠厚,貪嗜財貨。然所推舉士,皆賢於己者。
又曰:張安世,嘗有所薦,其人來謝,弗復為通。有郎功高不調,自言安世應曰:「君之功高,明主所知。人臣執事,何長短而自言乎?」絕不許。已而郎果遷。幕府長史遷辭去之官,安世問以過失,長史曰:「將軍明主股肱,而士無所進,論者以為譏。」安世曰:「明主在上,賢不肖較然。臣下自修而已,何知士而薦之?」其欲匿名跡、遠權勢如此。
又曰:朱買臣隨上計吏為卒,將重車至長安,詣闕上書,久不報。待詔公車,糧用乏,上計吏卒更乞丐之。會邑子嚴助貴幸,薦買臣。召見,說《春秋》,言《楚辭》,帝甚悅之,拜買臣為中大夫,與嚴助俱侍中。
又曰:前將軍韓增舉馮奉世,以衛候使持節送大宛諸國客。至伊脩城。都尉宋將言莎車與旁國攻殺漢使,奉世與其副嚴昌計,遂以節諭諸國王,發其兵進擊莎車,攻撥其城。莎車王自殺,傳其首詣長安。諸國悉降,威振西域。奉世乃罷兵,以聞。宣帝召見韓增曰:「賀將軍所舉得人。」
又曰:王章奏王鳳不忠,天子感悟,謂章曰:「微京兆言,吾不聞社稷計。且惟賢知賢,君誠為朕求可以自輔者。」於是章奏封事,薦中山孝王舅瑯琊太守馮野王,上欲以代鳳。章於此為鳳所忌。
又曰:何武為人仁厚,好進士,獎稱人之善。為楚內使,厚兩龔。在沛郡,厚兩唐。及為公卿,薦之朝廷。此人顯於世者,何侯之功也。世以此多焉。
又曰:大將軍王鳳用事,上遂謙讓無所專。左右嘗薦光祿大夫劉向少子歆通達有異材,上乃召見,誦讀詩賦,甚悅之,欲以為中常侍。召取衣冠,臨當拜,左右皆曰:「未曉大將軍。」
又曰:王鳳病,天子數自臨問,親執其手,垂涕曰:「將軍病,如有不諱,平阿侯譚次將相矣。」鳳頓首泣曰:「譚等雖與臣至親,行奢僣,無以率導百姓。不如御史大夫音,臣敢死保之。」初,譚等倨不肯事鳳,而音敬鳳,卑恭如子,故薦之。
又曰:哀帝有詔舉太常,王莽私從何武求舉,武不敢舉。後數月,哀帝崩,太后即日引莽入,收大司馬董賢印綬,詔有司舉可代司馬者。莽故大司馬,辭位,辟丁、傅,眾庶稱以為賢。又太后近親,自大司徒孔光以下,舉朝皆舉莽。武為前將軍,素與左將軍公孫祿相善,二人獨謀議,以為往時孝惠、孝昭少主之世,外戚呂、霍、上官持權,幾危社稷,今孝成、孝哀比世無嗣,方當選立親近輔幼主,不宜令異姓大臣持權,親疏相錯,為國計便。於是武舉公孫祿可大司馬,而祿亦舉武。太后竟自用莽為大司馬。莽諷有司劾奏武、公孫祿互相稱舉,皆免。
又曰:王嘉薦儒者公孫光、滿昌及能吏蕭咸、薛脩,皆故二千石有名稱,天子納而用之。

共3段落。第1頁,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