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檢索類型: 段落
條件1: 提到 「彼計為善於鄉,不如為善於里」 符合次數:3.
共3段落。第1頁,共1頁。

先秦兩漢

相關資源

道家

相關資源

鶡冠子

[戰國 (公元前475年 - 公元前221年)]
提到《鶡冠子》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相關資源

王鈇

提到《王鈇》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7 王鈇:
從本至末,第以甲乙。天始於元,地始於朔,四時始於歷。故家里用提,扁長用旬,鄉師用節,縣嗇夫用月,郡大夫用氣分所至,柱國用六律。里五日報扁,扁十日報鄉,鄉十五日報縣,縣三十日報郡,郡四十五日報柱國,柱國六十日以聞天子,天子七十二日遺使,勉有功罰不如此所以與天地總。下情六十日一上聞,上惠七十二日一下究,此天曲日術也。故不肖者不失其賤,而賢者不失其明,上享其福祿而百事理行,畔者不利,故莫能撓其強,是以能治滿而不溢,綰大而不芒,天子中正,使者敢易言尊益區域,使利逜下蔽上,其刑斬笞無赦,諸吏教苦德薄,侵暴百姓,輒罷,毋使汙官亂治,不奉令犯法,其罪加民,利而不取利,運而不取次,故四方從之,唯恐後至。是以運天而維張,地廣而德章,天下安樂,設年予昌屬各以一時典最上賢不如令尹,令尹以聞,壹再削職,三則不赦,治不踰官,使史李不誤,公市為平,生者不喜,死者不怨,人得所欲,國無變故,著賞有功,德及三世,父伏其辜,不得創謚,事從一二,終古不勃。彼計為善於鄉,不如為善於里,為善於里,不如為善於家。是以為善者可得舉,為惡者可得誅。莫敢道一旦之善,皆以終身為期,素無失次,故化立而世無邪,化立俗成,少則同儕,長則同友,遊敖同品,祭祀同福,死生同愛,禍災同憂,居處同樂,行作同和,吊賀同雜,哭泣同哀。驩欣足以相助,𠏄諜足以相止,安平相馴,軍旅相保,夜戰則足以相信,晝戰則足以相配,入以禁暴,出正無道,是以其兵能橫行誅伐而莫之敢禦。故其刑設而不用,不爭而權重,車甲不陳而天下無敵矣。失道則賤敢逆貴,不義則小敢侵大。成鳩既見上世之嗣失道亡功倍本滅德之則,故為之不朽之國定位牢祭,使鬼神亶曰,增規不圓,益矩不方。夫以效末傳之子孫,唯此可持,唯此可將,將者養吉,釋者不祥,墠以全犧,正以齋明,四時享之,祀以家王,以為神享,禮靈之符,藏之宗廟,以璽正諸。故其後世之保教也全,耳目不營,用心不分,不見異物,而遷捐私去毒,鉤於內哲,固於所守,更始逾新,上元為紀,共承嘉惠相高不改亶昭穆,具招士先結之,後入弗解,此知極之至也。」

法家

相關資源

管子

[戰國 - 漢 (公元前475年 - 220年)]
提到《管子》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相關資源

小匡

提到《小匡》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5 小匡:
正月之朝,鄉長復事,公親問焉。曰:「於子之鄉,有居處為義好學,聰明質仁,慈孝於父母,長弟於鄉里者,有則以告,有而不以告,謂之蔽賢,其罪五。」有司已於事而竣,公又問焉。曰:「於子之鄉,有拳勇股肱之力,筋骨秀出於眾者,有則以告,有而不以告,謂之蔽才,其罪五。」有司已於事而竣。公又問焉。曰:「於子之鄉,有不慈孝於父母,不長弟於鄉里,驕躁淫暴不用上令者,有則以告,有而不以告,謂之下比,其罪五。」有司已於事而竣。於是乎鄉長退而修德進賢,桓公親見之,遂使役之官。公令官長期而書伐以告,且令選官之賢者而復之,曰:「有人居我官,有功休德,維順端愨,以待時使,使民恭敬以勸。其稱秉言,則足以補官之不善政。」公宣問其鄉里,而有考驗,乃召而與之坐,省相其質以參其成功成事,可立而時,設問國家之患而不肉,退而察問其鄉里,以觀其所能,而無大過,登以為上卿之佐。名之曰三選。高子國子退而修鄉,鄉退而修連,連退而修里,里退而修軌,軌退而修家,是故匹夫有善,故可得而舉也。匹夫有不善,故可得而誅也。政既成,鄉不越長,朝不越爵,罷士無伍。罷女無家,士三出妻,逐於境外。女三嫁,入於舂穀,是故民皆勉為善。士與其為善於鄉,不如為善於里;與其為善於里,不如為善於家。是故士莫敢言一朝之便,皆有終歲之計;莫敢以終歲為議,皆有終身之功。

史書

相關資源

國語

[戰國 (公元前475年 - 公元前221年)]
提到《國語》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齊語

提到《齊語》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2 齊語:
正月之朝,鄉長復事。君親問焉,曰:「于子之鄉,有居處好學、慈孝于父母、聰慧質仁、發聞于鄉里者,有則以告。有而不以告,謂之蔽明,其罪五。」有司已于事而竣。桓公又問焉,曰:「于子之鄉,有拳勇股肱之力秀出于眾者,有二以告。有而不以告,謂之蔽賢,其罪五。」有司已于事而竣。桓公又問焉,曰:「于子之鄉,有不慈孝于父母、不長悌于鄉里、驕躁淫暴、不用上令者,有則以告。有而不以告,謂之下比,其罪五。」有司已于事而竣。是故鄉長退而修德進賢,桓公親見之,遂使役官。
桓公令官長期而書伐,以告且選,選其官之賢者而復用之,曰:「有人居我官,有功休德,惟慎端愨以待時,使民以勸,綏謗言,足以補官之不善政。」桓公召而與之語,訾相其質,足以比成事,誠可立而授之。設之以國家之患而不疚,退問之其鄉,以觀其所能而無大厲,升以為上卿之贊。謂之三選。國子、高子退而修鄉,鄉退而修連,連退而修里,里退而修軌,軌退而修伍,伍退而修家。是故匹夫有善,可得而舉也;匹夫有不善,可得而誅也。政既成,鄉不越長,朝不越爵,罷士無伍,罷女無家。夫是,故民皆勉為善。與其為善于鄉也,不如為善于里;與其為善于里也,不如為善于家。是故士莫敢言一朝之便,皆有終歲之計;莫敢以終歲之議,皆有終身之功。
桓公曰:「伍鄙若何?」管子對曰:「相地而衰征,則民不移;政不旅舊,則民不偷;山澤各致其時,則民不茍;陸阜陵墐、井田疇均,則民不憾;無奪民時,則百姓富;犧牲不略,則牛羊遂。」
桓公曰:「定民之居若何?」管子對曰:「制鄙。三十家為邑,邑有司;十邑為卒,卒有卒帥;十卒為鄉,鄉有鄉帥;三鄉為縣,縣有縣帥;十縣為屬,屬有大夫。五屬,故立五大夫,各使治一屬焉;立五正,各使聽一屬焉。是故正之政聽屬,牧政聽縣,下政聽鄉。」桓公曰:「各保治爾所,無或淫怠而不聽治者!」

共3段落。第1頁,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