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檢索類型: 段落
條件1: 提到 「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 符合次數:6.
共6段落。第1頁,共1頁。

先秦兩漢

相關資源

道家

相關資源

道德經

[戰國 (公元前475年 - 公元前221年)]
提到《道德經》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資料來源
相關資源
[又名:《老子》]

50 道德經: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老子河上公章句

電子圖書館

德經

電子圖書館

貴生

電子圖書館
1 貴生:
出生入死。出生,謂情欲出五內,魂靜魄定,故生。入死,謂情欲入於胸臆,精勞神惑,故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死十有三,言生死之類各有十三,謂九竅四關也。其生也目不妄視,耳不妄聽,鼻不妄嗅,口不妄言,味,手不妄持,足不妄行,精神不妄施。其死也反是也。人之生,動之死地十有三。人知求生,動作反之十三死也。夫何故,問何故動之死地也。以其求生之厚。所以動之死地者,以其求生活之事太厚,違道忤天,妄行失紀。蓋以聞善攝生者,攝,養也。路行不遇兕虎,自然遠離,害不干也。入軍不披甲兵,不好戰以殺人。兕無投其角,虎無所措爪,兵無所容其刃。養生之人,兕虎無由傷,兵刃無從加之也。夫何故,問兕虎兵甲何故不加害之。以其無死地。以其不犯十三之死地也。言神明營護之,此物不敢害。

法家

相關資源

韓非子

[戰國 (公元前475年 - 公元前221年)]
提到《韓非子》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資料來源
相關資源
[又名:《韓非》, 《韓子》]

解老

提到《解老》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26 解老:
人始於生而卒於死。始之謂出,卒之謂入,故曰:「出生入死。」人之身三百六十節,四肢,九竅,其大具也。四肢與九竅十有三者,十有三者之動靜盡屬於生焉。屬之謂徒也,故曰:「生之徒也十有三者。」至死也十有三具者皆還而屬之於死,死之徒亦有十三,故曰:「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凡民之生生而生者固動,動盡則損也,而動不止,是損而不止也,損而不止則生盡,生盡之謂死,則十有三具者皆為死死地也。故曰:「民之生,生而動,動皆之死地,之十有三。」是以聖人愛精神而貴處靜,此甚大於兕虎之害。夫兕虎有域,動靜有時,避其域,省其時,則免其兕虎之害矣。民獨知兕虎之有爪角也,而莫知萬物之盡有爪角也,不免於萬物之害。何以論之?時雨降集,曠野閒靜,而以昏晨犯山川,則風露之爪角害之。事上不忠,輕犯禁令,則刑法之爪角害之。處鄉不節,憎愛無度,則爭鬥之爪角害之。嗜慾無限,動靜不節,則痤疽之爪角害之。好用其私智而棄道理,則網羅之爪角害之。兕虎有域,而萬害有原,避其域,塞其原,則免於諸害矣。凡兵革者,所以備害也。重生者雖入軍無忿爭之心,無忿爭之心則無所用救害之備。此非獨謂野處之軍也,聖人之遊世也無害人之心,無害人之心則必無人害,無人害則不備人,故曰:「陸行不遇兕虎。」入山不恃備以救害,故曰:「入軍不備甲兵。」遠諸害,故曰:「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錯其爪,兵無所容其刃。」不設備而必無害,天地之道理也。體天地之道,故曰:「無死地焉。」動無死地,而謂之「善攝生」矣。

雜家

相關資源

淮南子

[西漢 (公元前206年 - 9年)]
提到《淮南子》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資料來源
相關資源
[又名:《淮南》, 《鴻烈》]

詮言訓

提到《詮言訓》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14 詮言訓:
在智則人與之訟,在力則人與之爭。未有使人無智者,有使人不能用其智於己者也;未有使人無力者,有使人不能施其力於己者也。此兩者,常在久見。故君賢不見,諸侯不備;不肖不見,則百姓不怨;百姓不怨,則民用可得;諸侯弗備,則天下之時可承。事所與眾同也,功所與時成也,聖人無焉。故老子曰:「虎無所措其爪,兕無所措其角。」蓋謂此也。鼓不滅於聲,故能有聲;鏡不沒於形,故能有形;金石有聲,弗叩弗鳴;管簫有音,弗吹無聲。聖人內藏,不為物先倡,事來而制,物至而應。飾其外者傷其內,扶其情者害其神,見其文者蔽其質,無須臾忘為質者,必困於性。百步之中,不忘其容者,必累其形。

出土文獻

馬王堆

老子甲

老子甲德經

12 老子甲德... :
□生□□□□□□有□□□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動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蓋□□執生者,陵行不□矢虎,入軍不被甲兵;矢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昔其蚤,兵無所容□□。□何故也?以其無死地焉。

漢代之後

宋明

太平御覽

[北宋] 977年-984年 電子圖書館

道部十

電子圖書館

養生

電子圖書館
5 養生:
《老子》曰:道言微深,子未能別。撮其樞略,慎戒勿失。先損諸欲,莫令意逸。閑居靜處,精細齋室。丹書萬卷,不如守一。當制念以定志,靜薯以安蜀,寶氣以存血,思慮兼忘,宜想內視,則身神并一;靜思期真,則眾妙感會。專精積神,不與物雜謂之清;反神服氣,安而不動謂之道。
又曰: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

共6段落。第1頁,共1頁。